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说课稿
范文

【精华】说课稿范文汇编9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9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鸿门宴》。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及该课所处的地位作用:

《鸿门宴》是人教版新教材高一年级《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

第6课,节选自《史记》。所选情节描写的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争夺天下而进行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鸿门宴是项羽在新丰鸿门设下的一个富有杀机的宴会,是刘、项之间政治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化的表现,是长达五年的楚汉相争的序幕,名为宴会,实则是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技巧,生动地刻画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众多富有戏剧性的令人难忘的场面,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鸿门宴一文充分展示了刘、项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并预示了胜负的必然结局。因此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如何通过本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和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是一个关键所在。

2、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课件展示)板书一二三

(1)知识和能力目标:一个巨匠,一部巨著: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史实,积累文言词句知识,学习创造性阅读。

(2)过程和方法目标:两个英雄,两种性格:利用人物个性化语言,分析人物性格,学习作者运用对照的方法和在矛盾斗争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一分为二地评论历史人物,树立正确的读史观。

(3)情感和价值目标:三种认知态度:

①学以致用的态度,感受司马迁隐忍发愤的著书精神,从容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

②领悟态度:分析项羽悲剧的原因,到底“败”在哪里?领悟良好的性格决定一生的命运

③分析态度:站在历史的最高点,个性化的分析人物,如何认知项羽与刘邦?(开放性问题)

高一阶段,学生文言知识体系尚待完善,对汉代历史散文接触不多。因此,教学中要进一步增加文言知识积累,并通过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欣赏汉代历史散文的能力,养成思辨的习惯。

据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①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②学习一分为二地评判人物。

本课的教学难点为:

学习创造性阅读,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二、说教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应变是一种技术。根据该课的教材特点、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年龄阶段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展示课件)

1、学生诵读,老师范读,整体感知,筑好文言基础墙。

2、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打造学习共同体

3、拓展延伸,启迪心智,创设课堂训练营。

三、说学法

1、纸上得来终觉浅,圈点、勾画、批注法,学好文言基本功。

2、自主合作加探究,眼耳口脑手并用,破疑解难在其中。

四、说课时安排

《鸿门宴》篇幅较长,文言知识较丰富,文章内涵丰厚,因此我设计用五课时教学本文。

第一课时:了解作家作品,积累文言知识,感受作者隐忍发愤的著书精神(初读)

第二课时:理清故事情节,概括人物形象,学习客观地评论历史人物,(熟读)

第三课时:进一步梳理文言知识,精读课文,要求读透。(精读)

第四课时:通过对人物、事件的赏析,加深学生对人物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开放性思维,由学生自主认识到人物的性格,悲剧的原因等问题。(赏读)

第五课时:补充课本教学内容:同学生一起阅读古今关于刘邦项羽的一些篇章:让学生投入进来,把握自己眼中的项羽。(展读)

在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中,采取五步学习法:初读-熟读-精读-赏读-展读(板书)

五、接下来针对第四课时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流程:

一、说教学过

1、疑问导入,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课堂气氛,我的开场白是这样安排的:

提起项羽刘邦,提起楚汉相争,人们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项羽:少年英雄,力拔山兮气盖世,巨鹿之战,破釜沉舟,扬名天下。刘邦:登高一呼,天下云集而景从,发兵沛县。但是,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同样的两个英雄人物,为什么一个被围垓下,枭雄末路,悲歌别姬,最后自刎乌江。而另一个却能成就千秋霸业,建立大汉王朝呢?由此激起学生的探求兴趣。

2、发散思维析人物

因为本单元的探究性学习任务是:走进小说人物,所以分析人物部分,是本文的一大重点。为更好地使学生了解史传文学在人物形象方面的突出成就,深入挖掘人物内心,准确把握人物性格,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层层设疑,步步引入环节)(课件展示)

(一):鉴赏人物作品

(1)、鉴赏刘邦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请男同学齐读,读出其雄奇壮美的王者之气,分析在大气磅礴之中含有怎样的可贵的思想:

求贤如渴,居安思危。

(2)、朗读项羽的《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针对这首诗设计三个小问题:

A、项羽乌江自刎时说“天亡我也,非战之过也”他认为自己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B、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C、那么他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鸿门宴》

这两个大的问题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从人物本身的作品之中来体会人物的性格,分析人物的形象,增强学生的为下文刘项形势改变的原因作铺垫

(二)走进鸿门宴

在这里设计了两个问题

1、鸿门宴上,项羽是怎样一步步地由主动走向被动的?刘邦又是怎样一步步地由被动走向主动的?鸿门宴是改变天下的契机吗?(三人一组讨论)

在这里请同学们注意关键情节----项羽失去了几次杀刘邦的机会?

总结:不设鸿门宴,可直接杀---樊哙闯帐---范增意杀---项庄舞剑杀---刘邦不辞而别借口杀----逃走,追杀---刚到鸿门杀(共七个理由杀)

2、项羽为什么坐失良机?刘邦为什么会脱身逃走?提示:找一个角度来分析,谋士角度、年龄角度(有人说项羽因青年人的血气输给了刘邦中年人的城府,是年龄的悲剧吗?)重点从项羽、刘邦的性格角度分析?

问题1是对内容的把握,可引发学生探究的心理。通过对比讨论分析,学生会看到这是一个矛盾不断转化的过程,即沿着战与不战、杀与不杀、追与不追三组连贯的矛盾,项羽由主动转向被动,刘邦由被动转向主动。而其中根本原因则在于两个人物的不同性格,由此导入问题2对项刘性格的概括。这样,问题1成为问题2的铺垫,环环相扣可以使学生感到人物性格是在矛盾中刻画的,这也为人物刻画方法的总结埋下伏笔。

概括项羽性格时,学生可能对他“为人不忍”的性格有不同认识,是“妇人之仁”还是“君子之度”?就这一点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争论,既可以挖掘出项羽性格的弱点,及其在这场斗争中埋下的祸根,从而帮助学生认识性格决定命运的道理,认清项羽的悲剧绝非偶然,可以说是性格悲剧。也可以从根植于人们心中“成者王侯败者寇”的传统观念入手。项羽因为最终失败,人们才把他在鸿门宴上的表现贬得一钱不值;设想一下,假如楚汉战争的最终胜利者是项羽,人们又将作何感想呢?也许鸿门释刘成了项羽的一则美谈。

我将这两个问题结合在一起,用表格形式进行提示,由刘项双方的转化推出人物不同的性格,既有相应的概括,又形成鲜明的对比,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展现出环环相扣的特点(课件展示)

(三)纵观人物(课件展示)

赏析: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赏析不同人物

对项羽的评价,在这里设置两个问题

1、引导学生对于项羽这个人物进行探究,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各抒己见。

2、我们能从项羽的悲剧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如何完善人格?这个问题主要是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发散思维,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生活价值观。

这两个问题,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想象和思考,推想可能的历史,学生设想的结局可能是多样的,只要能自圆其说合乎一定的逻辑就可以,不求答案一致。借此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刘邦、项羽的不同性格可能造成的结局,进而启迪学生多样的思维,锻炼语言表达。

(四)作业设计

以新课标的要求为出发点站在历史长河的最前端,(xxxx年)你怎样看刘邦,项羽,鸿门宴。

(五)板书设计

说课稿 篇2

一、立足文本,说教材

《永生的眼睛》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章。课文讲述了作者一家三代人已经或准备为盲人捐献眼角膜的感人事迹,是一篇具有语言美、情感美、思想美的文章。文中人物的语言富有个性,含义深刻,透过语言可以触摸人物的心灵,人物的情感犹如大海的波涛,此起彼伏,深深地打动着每个人的心。在这个充满温情的故事中,作者用简洁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两个让人终生难忘的形象:善良、乐于助人的父亲以及可爱、才华横溢的女儿——温迪。他们热爱生活、关爱别人的心,让人尊敬,让人怀念。文章以“永生的眼睛”为题,富有深意。“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

二、把握文本,说目标、重难点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根据本单元训练点和文本的价值取向,结合学生实际,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的行为感到骄傲、自豪。

2、以人物形象为切入点理解文章,升华情感,继而理解“永生”的含义。

3、通过朗读交流领悟重点语句的含义,培养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其中“以人物形象为切入点理解文章,升华情感,继而理解“永生”的含义。”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

三、关注学生,说教法、学法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方法得当,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去读中感悟,以读促思,做到教师简简单单教语文,学生轻轻松松学语文。依此,本课教学我采用了“直奔重点,由点及面,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由读促悟,悟中生情,情中诵读,读后交流,动之以情而晓之以理。”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为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我引导学生通过“找一找,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看一看”的学习方法完成本课的学习。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手、动脑、动口,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找”即从文中找到体会到这份感动、骄傲的句子;“写”即写下自己的阅读体会;“读”即读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说”即交流感受、谈理解;“看”即利用多媒体展示课程资源,让学生了解有关捐献角膜的知识、史料,引导拓展延伸,做到小课堂连着大世界,为学习文本作了很好的铺垫。

四、师生互动,说流程

结合本文情真意切的特点,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着眼于“情”,借助于“读”,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这几个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拨动学生的心灵情弦,传递着一份份骄傲与感动。

(一)承上启下,直奔“骄傲”

“温故而知新”,课始,我以“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文中都有哪些人物?”让学生简单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又帮助学生重温了课文内容。同时我设计了一个“线性”问题:“这些人谁给你的印象最深,谁最令你感到骄傲?”以此辐射全文。

(二)细读课文,寻找“骄傲”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环节,我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跟文本从容对话。走进人物,走进课文,看看自己是从什么地方,哪些文字,哪些句子体会到这份感动、这份骄傲,把它用波浪线画下来,写上自己的体会。

(三)读中体会,感悟“骄傲”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骄傲”一词在文章中出现了多次,温迪为外公和妈妈骄傲,妈妈为女儿和父亲骄傲,它所影射出的正是这个家庭所营造的爱的氛围。这一环节,我以“你为谁而骄傲”为主线,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一方面,为学生能“自由驰骋”课文而又始终不脱离中心作了铺垫,也为学生深入细致地进一步阅读作了铺垫,另一方面,以人物形象作为理解课文的切入点,使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如善良而伟大的父亲,才华横溢、关爱他人的温迪)产生深刻的印象,感受文章的情感美。

在这条主线的引领下,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随机地从学生最为之骄傲的人讲起,变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当学生提到让自己感到骄傲的人物时,我便指导学生读好相关的段落,通过朗读交流领悟重点语句的含义。这堂课我把读书和思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以读促思,反过来,又以思促读,使学生的读变成了有要求的提高。如读父亲的一段话时,我先引导学生思考:面对又伤心又愤怒的琳达,父亲却是怎样的?接着,让学生顺着自己思索的答案,平静地读父亲的话,随后再出示20xx年美国器官移植的状况,进一步让学生体会那些盲人对眼角膜的渴望,从而感受到父亲的伟大,当学生再一次读父亲的话时,在平静之余,又添了一份骄傲。

同时,这堂课的读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感动的互相传递。比如读琳达冲着父亲哭喊一句时,我采用了评价读,教师引读,将感动传递给了学生,学生由此入情入境地读;在读温迪的话时,我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读出自己的感受;在读信时,我又引导学生怀着感激之情读一读,抚慰这位伟大母亲的心灵。通过多种形式、富有活力、感情真挚的朗读,活生生地显出了语言文字的“形”,美滋滋地读出了语言文字的“味”。使这堂课“言有尽而意无穷”。

(四)情感升华,传递“骄傲”

在学生品味“骄傲”的情感达到高潮时,我引导学生想象盲人重见光明的那一瞬间,她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她们的家人又会怎么想?使学生在交流中传递感动。接着利用课件出示《写给温迪的一首诗》,对课堂进行拓展,随着“同学们,谁的眼睛永生了?这永生的仅仅是他们的眼睛吗?”这一问题的牵引,学生对课题、对文章情感的理解就自然达到了一个至高点。此时,再加入相关资料的链接,使每个学生懂得了作者一家以及更多的人,他们正确对待死亡,自愿死后捐献器官,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最后我给学生一句话的时间发表学习感言,又一次让学生在交流中传递感动、传递骄傲。我还布置他们把这份感动、这份骄傲一直传递下去,向身边的人讲述这个故事,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写一份倡议书向周围的人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成为爱心的传递者、宣传者和实践者。

五、突出中心,说板书

板书就是微型教案,我的板书紧紧抓住主线“你为谁而骄傲”和人物的精神品质,并通过心形展现永生的不仅仅是他们的眼睛,更是爱的永生、奉献精神的永生。这样既紧扣了主题,又给人醒目、简洁的感觉。

六、教学相长,说反思

回顾整个课堂,我以情感为纽带,以朗读实践贯穿始终。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创设了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营造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教师与文本三者之间充分对话,在品味“骄傲”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浓浓的情感传递。教育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懈努力,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ao ou iu》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汉语拼音的第十一课。本课配有1幅大图和5幅小图,大图是配合教学的情境图。图上画有海鸥、穿棉袄的小朋友和游泳健儿这几种景物物,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ao ou iu三个复韵母,画面情境是:在江面和江边,一群游泳健儿在破冰游泳。海鸥在江面上边飞边叫.几个孩子在岸上一边观看,一边一个劲儿地鼓掌“加油”。另5幅插图分别位于复韵母ao ou iu的上面,是这三个复韵母的表音表意图。左上和右上的两幅画的是大刀和小桥,在这两幅图中,图意有助于学生练习拼读含ao的双拼或三拼音节,左下一幅画的是花狗,左下一幅画的是气球,又有助于学生练读含ou 或iu的双拼音节。4幅插图都意在强化学生的注意和记忆。最后一幅横幅图是帮助学生认读拼音句和14个音节中的9个含ou或iu的带调音节,并在饶口令训练中提高口舌操作能力,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大纲对小学低年级的具体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制定了以下几条教学目标:

1、学会“ao ou iu”3个复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ao ou iu”3个复韵母的四声,能正确熟练地读出带调韵母的音。会读三拼音节,会读拼音词。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组的读写训练重点,教学汉语拼音《ao ou iu》时,我把引导学生“读准ao ou iu三个复韵母的音,认清字形”为学习重点,引导学生学会“ao ou iu”三个复韵母的四声及其标调规则并以读出带调韵母的音为难点,关键要指导学生读准二三声的音。

四.说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陶行知曾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使于亲”,教师只有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想法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把学生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才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教学本课时,我就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多彩的活动、游戏等多种途径,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新的知识。

学习方法:尝试自学法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教学完各字母的读音后,我就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学各字母的书写格式以及笔画顺序,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不断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教学。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汉语拼音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所以在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一上课我就放一首歌曲引入。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学生跟着歌曲自由做动作。

第二环节:我让学生跟着我做口腔体操,把学生一开始就带入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之中,带入了一个“有声有色”的拼音乐园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二)儿歌激趣,探究新知

第一环节:我以小朋友都喜欢的儿歌(即主题图文)导入,教师范读,这一环节我创设在儿歌中找韵母这样的探究情境,使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获得了新的理解,产生出新的意义,从而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

第二环节:我以声母与复韵母ao ou iu交朋友的方式组成音节教学生拼读。在这一环节中,我用了大家喜欢的汽球,在汽球上呈现声母与韵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把两个汽球碰在一块就出现了音节baō,形象直观地教给学生直呼的方法,接着我让学生用多种方式的拼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环节,“由扶到放”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方法,通过比赛读、小组合作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究的能力。

(三)回归生活,给物标音。

第一环节:我让学生把拼音词和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拼音。

第二环节:师生互动,我让学生跟我一起作《猜一猜》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增加训练量,提高拼读能力。

第三环节:让学生去超市购物,学以致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再一次掀起高潮。

这三个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帮助学生建立起生活与拼音词的联系,我们知道生活即课本,生活即知识,学为了用,用为了促进学,这儿设计给物标音,既训练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又使学生学以致用,体现了大语文观。

(四)拓展延伸

运用音节自主学习儿歌、说话,我把它安排在课后完成,培养学生的拼读及说话能力。这一拓展性地练习,让学生由我想读、我想说,到我愿意读、愿意说。意在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进一步巩固学生直呼音节的能力。

教学效果预测:

汉语拼音是一串枯燥无味的字符,要让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就要变无趣为有趣。整堂课我以活动、游戏为主,使之与所学的字母接通,匹配,化难为易,通过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汉语拼音的学习效率。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想只要我们能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巧妙地创设学习环境,就一定能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我们的学生都能在拼音这片乐园中享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说课稿 篇4

1、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模式。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本设计中的教学过程是围绕学生“质疑-自学-讨论-交流”活动展开:问题由学生提出,答案由学生找出,评价由学生判定。

2、“以学定教”重新定位教师与学生角色。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本教学设计的整个学习活动,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未知领域进行质疑基础上,与学生一起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活动,在质疑与释疑中建构着自己的数学知识,发展着自己的数学素。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心理,这种需求更为强烈。在研究“整数”、“整数中的两个特例“1”和“0”、“小数”有没有倒数时,问题不是由教师提出的,而是经过学生深入思考提出来的,这就是学生学习的成果,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提问,然后辩论、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不仅增添了课堂的活力,而且还让学生经历了探索的过程,解决上学生的困惑,更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篇五: 对张建霞所上的教研课《倒数的认识》进行的评课

听了张建霞执教的“倒数的认识”一课,收获很多。总的认为这一课设计巧妙、思路清晰,流畅,重点突出,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具体评议如下:

1、对教材内容理解透彻。

教学过程思路清晰、流畅,环节设计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到位,教学设计严谨,语言简练。对教材理解全面、深刻。

2、充分体现新理念,让学生充分感知、发现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能提供给学生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现的机会,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去。同时教师能做到引导到位,导、放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给自己所列举的数,通过观察去分析特征,引出倒数这个新名词,让学生试着相互说,得出了两种不同的说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推敲,得出倒数的概念,求倒数的方法是由小组讨论,共同探索出整数、小数的倒数,交流汇报,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

3、知识的学习以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讨论为主要形式。

教师充分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对概念的认识,从意义到求倒数的方法都是由学生来尝试、探索,效果非常好。对0和1有没有倒数的认识更是充分听取了学生的意见,从多角度进行了分析、验证。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四章第三节《真菌》。本章第一节内容是《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第二节内容是《细菌》,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真菌分布十分广泛的概念,并通过细菌的学习了解微生物一些特点。但是对于真菌区别于细菌的特点,真菌是怎样生活的这些问题却模糊不清。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可以在心中明确真菌这一类型生物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班级为初二,初二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课外知识也较丰富。所以本节教学充分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入手,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望,在师生互助,生生互动中不断的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三、教学理念

营造开放的课堂教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角色转变。

四、设计思路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A、了解各种食用真菌的形态,识记青霉、曲霉的形态结构。

B、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霉菌和新鲜蘑菇及蘑菇的营养菌丝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和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小组探究、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团结与互助精神,认同真菌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2、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说出蘑菇和霉菌的营养方式,描述霉菌的形态结构。

重点: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认识常见真菌。

3、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述法

4、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CAI:通过长毛的水果和各种蘑菇引入主题欣赏图片创设情景,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巧妙的导入新课

展示生活中常见真菌在已有生活经验上,辨认真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达到知识的顺向迁移和正迁移。

用“问题广角”形式激发学生提问,达到要教学生认识真菌的目的。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不同梯度的问题,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达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角色转变。营造开放的教学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

梳理问题,从认识真菌结构方面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小组合作,结合“观察指导”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表达、合作能力。体现自主合作的精神。

适时引导,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有关真菌的营养方式的问题。观察发霉食品里的营养菌丝和蘑菇培养基中的营养菌丝,想到真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引发思考,由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来解决问题。

步步深入,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真菌繁殖方式的问题。观察思考,想到真菌是靠孢子来繁殖自己的,说出孢子适于繁殖的种种好处。通过多媒体展示,观察孢子的释放过程,确认蘑菇的繁殖过程。畅想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将知识回归生活。

生活帖士,结合学生提出有关真菌联系生活的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细心观察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总结知识,归纳真菌的主要特征。做屏幕上的选择题

对知识回顾和整理

以真菌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效益为由,鼓励学生学以至用,为社会多做贡献。让学生感到学以致用,学有所长,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热情。

【教学反思】

新课程倡导我们“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本着这一理念,我打造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以“问题广角”的形式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多种教学情景,让学生通过动手、观察、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本节课注重探究性学习,将探究精神贯穿课的始终。

本节课我认为我的亮点之一在于新课的引入方式,用新鲜水果和长霉的水果形成鲜明对比,引起学生兴趣,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热情。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亮点之二在于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到了所学知识的价值,感受到了成就感,从而更加热爱学习。

不足之处,对学生认知程度估计过高,课堂预设内容没有充分展开,下课时间提前了一点点。如能在问题预设方面再做些改进,课堂效果会更好。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水的净化》是9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3的内容,这个课题在以前的老教材中是没有特别涉及的,如此安排也是为了符合新课程与学生生活贴近,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其中强调了一个初中的基本实验操作——过滤,也提及了蒸馏装置的组装与实验。

课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讲解自然界水的分布以及自来水厂净水过程;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探究讲授过滤的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第三部分:硬水与软水的区别以及如何将硬水变软的方法(蒸馏)。

本课题内容根据不同教学思路,既可以一课时上完,也可分两课时进行,为了能更好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我选择用两课时完成,本次授课为该课题第一课时,即上述第一、第二部分。

教学重点:过滤与吸附等净化水的方法、过滤操作。

教学难点:水的净化方法、过滤操作。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纯水与自然水;认识吸附,沉淀,过滤等净化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水的净化方法与自来水厂的净化流程,了解水的净化。

3、情感与态度:通过水的净化处理过程,懂得卫生健康饮水,体会化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细心标准操作的科学品质。

三、说教学方法

通过课件演示,结合实验来完成。

四、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从鲁滨逊荒岛取水的故事情景入手,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得出水中所含杂质的种类,并引出课题(贴合教材内容的故事情境可以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讲授新课

【投影讲解】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把在校学生平时想知道却又无缘接触的工业生产过程带进课堂,既起到激趣的作用,又能化繁为易,让课堂充满生机)。

【投影讲解】结合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按顺序整理出常见的两种(静置和吸附)沉淀净水法及其净水原理。

【再次强调】明矾的净水作用(以上内容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树立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的观念,并能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挖掘化学问题的探究欲望)。

【动手实验】吸附沉淀并过滤,除去池塘水中的不溶杂质(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正确地进行实验的能力,充分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并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讨论小结】该实验目的、仪器与试剂、操作要点(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并增强合作交流意识)。

【对比提问】为什么有的小组的滤液不澄清?应该怎样补救?

【思考讨论】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疑过渡】刚才实验所得的澄清的水是不是就能安全饮用了呢?为什么(再次激疑,把学生的思维又一次引向高潮,有意注意被激活)?

【知识回顾】生产自来水时,沙滤后的水又被引入了活性炭吸附池,它不但可以进一步过滤不溶杂质,还可以除去部分可溶杂质。

【投影讲解】活性炭的过滤吸附作用(以旧激新,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

(三)课堂小结(通过小结对知识加以结构化、系统化)

(四)练习巩固

【投影展示】

(五)课后作业

独立完成本课后习题;

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易净水器(及时练习,及时反馈,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说课稿 篇7

一、教学内容说明

《金色的脚印》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三组的一篇课文。文章以生动细腻,充满感情的笔触描写了一个人与动物的传奇故事,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也展示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读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大自然是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人要和动物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更加美丽的道理。学生很喜爱这类的文章,而且学习过不少类似的课文,在这一点上,课文和学生的生活贴近。但是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人应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谐相处的深刻道理恰恰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在教学设计时我充分考虑了教学重点难点,利用学生的已知和生活经验,从学生的读书感受出发,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

二、教学设计思路和特点

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倡导自主、自读、自悟的个性化阅读,进行阅读能力训练。

本课有七个教学步骤:

第一:导入新课。

我用谈话的句话开头,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出问题。然后出示狐狸的图片并简介狐狸,引出学生对狐狸故事的回忆,并让学生听故事《狐假虎威》,这些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第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里我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三自”为主线,实践课标理念,努力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与落实。

“三自”:即“自主阅读”、“自主测试”和“自主评价”。本环节的学习活动,主要由这三个板块构成。

第三:精读体会,深入探究。

初读课文之后,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精读课文。复习读写例话《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提出自己的见解。这里强调“学习方法自由”、“学习内容自由”,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这个环节设计我注重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沟通。并让他们通过自主的交流、汇报、朗读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实践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从而体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这个环节里我还设计了“难点解析”利用课件展示突破难点。

第四:精读课文,自主探究。

用人类的情感去感受狐狸一家的亲情

这里我设计了一个思考题:(课件展示)

老狐狸为营救小狐狸做了哪些努力?

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学生纷纷找到自己最感动的地方谈自己的感受,比如,冒着生命危险给营救小狐狸;为陪伴小狐狸,蜗居在地板下等等,教师再充满激情地提升:这种陪伴,这种照顾难道和我们呢人类不是一样吗?是啊,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也有这样感人至深的亲情,动物是可爱的、友好的、更是有感情的,而这份感情更让人感动和珍惜。下面让我们用人类的语言去表达狐狸一家的心声吧。

五、再读悟情

用人类的语言去表达狐狸一家的心声(课件:伤感音乐)

孩子们沉浸在狐狸一家的亲情中,老师放上一段略带伤感的音乐,用包含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心中涌动的情感:当我们读着课文的时候,一处处令人感动的情景浮现在眼前,句子中包含着多少狐狸的心声啊!小狐狸不能言,老狐狸也不能言,但我们能言,让我们用人类的语言替它们说一说心中的话吧!

此环节的设计,能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既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总结

(是啊,三只狐狸,一个小男孩,一颗爱心构成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充满了爱,只有这样,才能给它们,也给我们自己一个良好的,自由的生活空间,但愿这颗爱心永驻人间!)

老师的总结引出学生的表达欲望,最后我让学生用一句话来总结自己的内心感受,从而将课文和资料进行有机的整合,既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又再次引发学生大胆说话的欲望。

(最后,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总结自己的内心感受。)

学生总结。

七、知识拓展

1、续写故事《相亲相爱的狐狸一家》

2、自由汇报

《金色的脚印》教学反思

这个学期,中心校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引导教师研究教学方法,特地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课堂教学水平评估活动。这次活动分初赛和复赛两个阶段举行。我有幸进入了复赛,在复赛中我讲了《金色的脚印》一课。下面就是我对这次上课的反思。

一、成功之处。

我觉得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两点:

1、这节课中我主要用了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我感觉我设计的一组电子幻灯片是很好的。它很好的展示了我的教学意图,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的教学效率。也是这次我获得二等奖的原因之一。

2、这节课中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外地学习的经验,合理的让学生使用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在教学改革发展成必然的今天,不改革是不行的。只有改革,才有发展,才有进步。

二、要改进的地方

1、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探究,关键在于设计好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教学过程中我曾经组织学生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合作之后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使学生敢说、会说。

案例中以“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目”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如此以一问题统领全文,不仅产生了领悟作者意图的解读效果,而且赢得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注意向这方面发展。

2、 “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时,不是一味地听;在老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地讲。”展开讨论,畅所欲言,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有深度、有争议的问题,一时搞不明白。这我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在辩论中明晰,互相启迪,共同提高。在这次教学中我就注意做到了这一点。我深深地感到:学生自主快乐学习,就是老师在教学中最大的成功。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我说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四册的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是从表内除法向表外除法过渡的桥梁,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从教材上看,内容笼统,概念性强。从同学方面看,同学刚学过表内除法,比较习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不能直接从乘法口诀中求商,要用竖式计算,但对于竖式每一步的意思以和具体写法同学较难理解。总之,对于低年级同学来说,学习掌握这样一个知识跨度较大的内容,是比较困难的。针对这一状况,我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摆一摆,分一分,以和生活中的大量实例,来理解“余数”这一基本概念。

2、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书写格式,能进行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等一系列基本技能。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性的应用问题,培养同学观察判断和逻辑推理能力。

本课的重点是:知道什么是“余数”

本课的难点是:理解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

二、说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我主要通过游戏“猜猜看”。(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同学在纸上依次画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圆圈,比一比谁画得多,画好后,将自身画的个数数出来写在张上,老师不用看,就能猜出你所画的最后一个的颜色。)这个游戏的设计在于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并且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小朋友们学完了这节课,也能和老师一样能猜出圆圈的颜色了。

2、感受新知,探究新知。在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大量生活中的实例,让同学来感受“余数”。

(1)让同学来分一分桔子。6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7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

在分好后说一说,两次分有什么不同?同学会说出第一次分分完了,第二次怎么分都有一个剩下。这就让同学初步感知余数的概念,触和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

(2)将11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设问:假如每人分2个,剩下5个,可以这样分吗?这时就有同学会回答,5个还能再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1个,还剩下2个,这时老师追问:2个还能再分吗?同学会回答,不能分了。通过这个坏节,让同学有了“不能再分的就是余数”这一基本概念。

(3)老师手中有10颗五角星,要奖励给今天表示最好的4位同学,应该怎么分啊?谁来协助老师来分呢?让多个同学上来分一分,老师对他们分的结果给予评价,让同学更深刻地明确“不能再分的就是余数”。

3、用数学方法表示。对前面分的结果用数学方法表示出来,再翻开书本50页,参照例题,来自学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竖式的写法。教师在同学写完后给予简单点评并说明各局部的意义。我认为这局部同学在前面学习了除法竖式的基础上,完全可以自学。

接下去通过评价性的活动,看看小动物们做对了吗?出示三个竖式,来比较,观察除数和余数的关系,会发现其中一个小动物粗心大意做错了,余数比除数大了,还能再分。这一环节让同学进一步明确了不能再分的才是余数,也就是“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练习巩固新知。通过直观的练习,40÷7,26÷6,让两位同学上来板演,别的同学下面做。做完后集体讲评。这一环节可以很清楚地发现同学掌握新知的情况,并可以根据同学的错误来巩固试商的方法,其实明确了“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试商也是不成问题的了。

5、回到游戏“猜猜看”。这时候同学有种跃跃欲试的心理,通过学习这节课的知识,来想一想,老师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说出圆圈的颜色的,我们能不能用这种方法来试试呢?这时师生一起来研讨这一方法,从而掀起课堂上的一个小高潮。在抓住同学的闪光点,找到方法后,让同学来猜一猜。然后设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让同学先来说一说。教师可举一个例子:我们班去春游,要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7人,我们班39个小朋友要用多少条船?这一例子将数学问题引用到生活中去,让同学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说课堂小结

让同学来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总的来说,这节课让同学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余数”的概念,并提高了自身的思维判断能力。

说课稿 篇9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股票、债券和保险》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说课。

首先是教材的分析;

本课内容是必修1《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第六课的第二框题。作为与生产密切相关的金融投资知识,它是现代经济生活重要的内容。积极投资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在学习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后,懂得如何合理的选择投资,对中学生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学习本课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理性的理财观念。

接下来是学情的分析。

高一学生虽然对现实生活中的股票知识有所知晓,,但还未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要涉足者,对抽象的股票、债券和保险的含义较难理解。从思维特点看,好奇心强、表现欲望强,但是一些知识和看法较零碎,需要教师引导。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识记股票的基本含义、特点。识记债券和商业保险的基本含义、种类、特点。

2、理解股票、债券、保险等各投资方式在国民经济建设和个人生活中的意义。

(二)过程方法目标:

学生能运用基本知识分析,在不同条件下如何投资更有利,能正确选择投资方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从国家角度、经济建设角度认识投资的意义。

2、引导学生逐步养成积极进取的意识和精神,要积极学习投资的相关知识。

当我们全面分析了教材、学生并确立教学目标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了。

教学重难点都是:股票、债券、商业保险。这是由于学习股票、债券、商业保险的有关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帮助他们规范自己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所以,这些内容是本框题的重点。由于大多数学生对股票、债券、商业保险了解较少,这些内容又是本框题的难点。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立足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取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运用能力。

2、讨论法:针对某些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使学生学会在学习中解决问题。

3、讲授法:通过教师对教材有逻辑的分析,引导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这节课指导学生的学法主要采取:体验式学习、交流合作学习、分析归纳式学习。

下面,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整个教学过程环节:

(一)导入新课部分。

多媒体展示材料:“张老汉我今年53,可是我最近有点烦,有点烦,我有现金20万,可是我不知道怎么办?怎么办?”(这样设计:1、PPT 场景展示营造课堂学习的氛围,2、设问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解新课部分。

由学生自主学习书本上关于股票的含义,并对含义的注意点进行圈点、分析。教师提供相关的实例,引导学生分组对股票的特点、股价收入以及股票的作用进行讨论。

高风险、高收入同在——股票。

(1)股票的含义及性质。

(2)股票的收入及股票投资的特点。

(3)股票的作用。(板书)

(这样设计:1、以实例分析的方式贴近学生实际,易于学生通过现象的感性材料去探索更深层次的原因。2、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结构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3、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圈点,给予学生以相关学法的指导。)

(三)采用学生合作探究的形式对债权的含义、分类进行总结罗列图标,结合相关实例进行理解巩固。

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根据相关的事例进行思考,参与学生讨论,给予必要的提示。进行归纳形成最终表格。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补充。

稳健的投资——债券。

(1)债券的含义

(2)债券与股票的比较

(2)债券的分类(板书)

(这样设计:1、学生合作探究和自我探究相结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以现实中的事例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和提高,更易于学生理解。3、用表格形式对相关类型的分类进行汇总,一目了然,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易于学生识记。)

通过引入知名保险的标语,引入保险的教学,让学生结合前面学习股票、债券的方法。自主探究学习保险的相关知识。在学生讨论时,给予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学习保险的分类以及订立原则。整理提炼总结出重点知识,加以强调。

为风险投资——保险。

(1)保险的含义。

(2)保险分类。

(3)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板书)

(这样设计:1、增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并给予相关学法指导和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意识。2、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四)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根据板书巩固知识。

(这里我运用的是提纲式板书:这种形式的板书能够突出课文的重点,便于学生抓住要领、把握内容、加深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五)布置作业:也就是教学评价环节。

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查找有关投资的知识,下节课和同学分享。(作业设计起到了减负作用,同时有扩充了学生知识面,进一步拓展知识。)

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就到这里。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板书设计:

股票、债券和保险

1、高风险、高收入同在——股票

(1)股票的含义及性质

(2)股票的收入及股票投资的特点

(3)股票的作用

2、稳健的投资——债券

(1) 债券的含义

(2)债券与股票的比较

(2) 债券的分类

3、为风险投资——保险

(1)保险的含义

(2)保险分类:

(3) 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5 9: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