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小学说课稿
范文

精选小学说课稿集锦四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说课稿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说课稿 篇1

一: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

《测量》,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甜甜的梦》第一课,实际上是《长度单位的认识》。本节课是以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为纽带,将米、分米和毫米联系起来。借助测量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教材引导学生参与多种活动,把估测活动贯穿于整个测量过程之中,使学生建立丰富的表象,逐步形成长度概念。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测量的方法已经掌握,有一定的用直尺测量的能力。对毫米和分米虽没有正式的接触,但生活中已对毫米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对毫米的准确长度却没有真正的理解,所以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表象很难建立。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通过经历猜测、探索、验证的过程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培养估测意识,发展估测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学习重点】

建立1分米、1毫米的概念,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

经历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能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

【学习准备】

彩色笔、信用卡、吸管、米尺、直尺、课件等。

二:依据教学理念确定教法和渗透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学生操作为主,引导发现等方法的优化组合,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在学法上,学生主要是在观察、操作活动、小组交流中进行学习。关于学法的具体指导将在教学过程中详细说明.

三: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过程的设计尤其重要。本着关注学习起点,突出”实效”、注重“数学”操作感的教学理念,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几步进行:

(一)复习旧知:为了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我让学生回忆米和厘米,并用肢体表示大体长度,为学习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关系做好铺垫,有利于知识的承前启后。

(二)自主探究,引发问题

活动1:估计

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处和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情境:“比一比谁的眼力好”让学生充分地估计生活中的物品如吸管、彩色笔的长度、信用卡的厚度,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估测能力。当学生估计的结果出现误差,学生就会明白后面的实际测量是相当必要的。

(三)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动2:认识毫米

当学生发现彩色笔的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数,老师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彩色笔长12厘米多一些,是多几小格?值得说明的是在一年级时, 学生是习惯把不满整厘米的,按整厘米来算,所以这边我放慢脚步,先引导多出几小格,再引出毫米这个新单位,继而过渡到几毫米,最后明确彩色笔的准确长度是几厘米几毫米。

因为毫米单位比较小,不容易体验,为此我先让学生在估计的基础上实际测量信用卡厚度、感受1毫米的长度,并找出身边1毫米长的物品,最后提出:你能记住毫米这个长度吗?通过这些细节的预设使学生能在记忆中形成毫米的表象。

因为学生在使用直尺的过程中对毫米有初步的感知,再加上学生对毫米的认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会比较困难,所以有意的设计先引导学生认识毫米,再认识分米。关于毫米和分米认识在设计上并没有平均用力。

活动3:认识分米

我主要是放手让学生估计---测量---感受进率---再估计---再测量,使学生由表面到实质地体验分米这一长度单位,并进一步知道分米和厘米、分米和米的进率。具体的安排是这样的:

1:我先让学生估计10厘米长的吸管,然后在实际测量具体长度。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10厘米长的铅笔准备起来容易有误差,就大胆改变了教材,用精确准备的10厘米长的吸管来代替。

2、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并用手比划1分米,建立比较直观的感受和印象。

继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出软尺上的1分米,知道1米=10分米。

3、学生以分米为单位先估计课桌的长度再测量验证,使学生直接地反馈出对分米的理解和初步应用。

当学生认识完毫米和分米后,我特意安排让学生根据反馈表中估计与实际测量进行对比,让学生四人一组相互评价,并对估计得最接近的学生,现场给以肯定。课标指出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要为学生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所以这一小环节的设计,有效地在课堂展现出老师对学生劳动成果的重视,对生生交流的检查,防止学生估计容易留于形式,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估计习惯有一定的意义。

(四)梳理长度知识

让学生回顾4个长度单位,并给长度按顺序排排队,把整节课的新知作个梳理,使长度单位的学习比较有系统性。

(五)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1、让学生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填一填

由于考虑到时间可能不够,为此在此道题中我有意穿插了两道初步的单位换算题, 为以后的熟练掌握单位间的换算打下基础,有关单位换算的,则在以后再进行专项的练习。

2、画一画。

请学生分别画出长30mm、2cm5mm、1dm的线段。一方面,在画的过程中强化分米、毫米的表象;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用直尺画线段的能力。

3、 让学生选择米尺、1分米的吸管、直尺或者信用卡,自主测量班级物体的长度,先估计有多长,再进行实际测量,并记录好数据进行汇报。通过此测量活动,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米、分米、厘米、毫米这4个长度单位的表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展示几位同学的记录表,了解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反馈情况,及在实际的测量中选用的单位是否合适;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表格回收,因为表格中有学生的姓名,课后也可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纵观整节课,我的教学预设主要是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课的教学内容,本着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主线的教学理念,设计简单可行的操作活动,努力实现教学目标。

小学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果实的形成》这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自然》第十册的第十三课。这部分内容是本册书的重点之一。它以中、低年级学过的有关植物学的知识为基础,通过以桃花为例,使学生全面认识花的内部构造以及果实形成的过程,为后面学习植物繁殖的知识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的及重、难点分析

根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花的内部构造。

2、认识果实是怎样形成的。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根据已有的材料和信息进行自学、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中的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这几个教育教学目标,即体现了老大纲对知识的要求,又能体现新的课程标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方法、能力等要求。

其中,“认识花的内部构造、认识果实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学生自学、探究的能力”是教学重点,因为新的课程标准淡化了对知识目标的过分要求,提倡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学会探究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认识果实是怎样形成的?”是难点,这是由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征、认识水平决定的。

三、课前准备

1、Authorware5制作的课件《果实的形成》

2、电脑多媒体网络教室

四、课时安排

根据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大的特点,本课我安排一课时完成。

五、教法学法

教法:现代教学手段中的电脑多媒体为自然课的观察、实验、演示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在本课教学中,作为一所城市学校让学生人手一朵桃花进行解剖,观察很不现实。因此,本课主要采用CAI教学,充分利用我校电脑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先进设备和自制多媒体课件的交互功能,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结合谈话法、观察法激发他们主动求知的欲望,努力培养他们的自学探究能力。

学法:在电脑多媒体网络教室中,让每个学生通过运行电脑CAI程序亲自参与到学习当中,结合讨论法、人机对话等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与教师、同学、电脑之间的信息交流,真正实现在快快乐乐中学习和探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浓烈的色彩可以极大地刺激人的神经,引起人的注意。所以一开始,我就用多媒体课件切入课题:用课件展示出一幅色彩浓烈各种果实的图片,让学生一边欣赏一边思考问题:图上都有些什么果实呢?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我紧接着问:“你能说一说想了解有关果实的哪些知识吗?”让学生提出想探究的问题,使学习的气氛顿时浓厚起来。

最后,用一句:“今天,我们就以桃为例来研究一下果实是怎样形成的,好不好?”指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教师把课题写在黑板上)

(二)学习、探究

1、大胆猜想,提出假设。探究的第一步骤是提出假设,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我用提问:“你觉得,果实的形成与植物身体上的哪个部分有关?为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并不立即进行对错的评价,而是提出:“哪一个同学的说法更准确一些呢?请大家运行电脑程序寻找答案。”从而引导学生进入CAI课件中,开始自学探究。

2、自主探究,交互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运行程序自行探究,教师则巡视指导。学生利用课件的交互功能,先作出自己的判断,通过人机对话断修正自己的观点,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果实的形成与花有密切的联系。”

接下来探究花的构造,这是本课的重点,是认识果实形成的基础。在这个主要的教学过程中,最大的特点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利用课件的交互功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进度。而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可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作出相应的解答和帮助,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练习是加深理解所学知识的手段,也是学生了解自己学习效果,教师了解学生情况,及时调控教学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初步探究完成后,我提出“花的构造,你们记住了吗?”引导学生进入“计算机测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利用课件中的“交互功能”主动控制是否进入本阶段的测查:若准备好了,就选择进入测查;若还需复习,就选择回到“认识识花的构造”,使课堂呈现出一种良好的自主环境,

测查完成后,计算机给出正确的答案,进行订正和评价。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表扬学习效果好的学生,鼓励有困难的学生。让学生充分享受自主探究活动带来的成功感受,获得情感上的满足。

3、仿真模拟,突破难点。多媒体电脑具有仿真模拟功能,利用编程特性,能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规律,通过动画或VCD影片,显示在屏幕上,展示物体内部结构、事物演变过程等,变不可见为可见,为学生探索知识、解决问题创设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在本课中,果实形成是一个长达几个月的时间过程,在果实内部发生着平时我们无法看见的变化学习。“认识果实的形成过程”就可以充分发挥CAI的以上优势,在课堂上能用有限的时间展示自然界中的这一复杂的变化过程,从而有效突破了难点,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经过电脑的仿真模拟,学生果实的形成过程就会有形象的感知,在教师的引导和同学的讨论中,大家形成最终的结论:果实的形成过程是由“传粉 → 受精 → 结果”三大步骤组成。(同时形成板书)

(三)浏览资源库,拓展视野

最后,将与本课有关的资源库名称或地址出示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深入了解的内容。从而升华和拓展了本课的内容,让学生在意犹未尽中结束学习活动,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

小结:纵观本课,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将人性化的课件与多媒体网络的丰富资料充分融合,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体现了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理念,在创造性地教方面作了些探索,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说课稿 篇3

 说课内容:

1。跨越式跳高,2。游戏“打鸭脚”自选。

设计思想:

在“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依据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结合教学器材、设施来设计,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通过学习“跨越式跳高”来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和健身能力。做到以强身育人为宗旨,始终贯彻“授之以渔”的教育理念,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本教材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跨越式跳高》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人教版)第二册跳跃单元内容之一。“跨越式”在生活中常被运用跨越跳过一定高度物的自然动作,更是许多孩子用来展示自己跳跃能力的方法。跨越式跳高因简单易行,并具有发展弹跳力,提高身体灵敏性和协调性,锻炼身体的作用而深受师生喜爱。“跨越式”跳高的学习不仅是深入学习“俯卧式”、“背越式”跳高的奠基石,也是其它跳跃运动项目学习的基础。

(二)教材重点难点:跨越式跳高技术并不复杂,学生基本有了些跳高技术,但都比较自然随意。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这节课我确定重点与难点为:

1。重点 起跳技术,过杆与落地技术。

理论依据:跳高过程是人体运动由动能(冲力)快速转化成势能(高度)连续过程,主要通过起跳来转化;而过杆姿势方法决定跳高的水平。

2。难点 助跑、起跳、过杆及落地用力协调性、连贯性。

理论依据:因跳高技术是一个需要完整动作过程,如果跑、起跳、过杆、落地不连贯,不能协调完成,那么整个跳高技术就不能掌握,就不能实现教学目标,所以定它为难点。

二、说学情

学情分析:学生的身体骨骼、肌肉、韧带、关节处在快速增长时期,这阶段学生思维敏捷,模仿能力强,体能恢复快特点,加之争强好胜,好奇心强,求知欲望高具有初生牛牛犊不怕虎的性格,正是开展体育锻炼黄金阶段。但由于个体差异大,独生子女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相对偏弱些,自我抑制能力差,练习时间无法长时间集中弱点,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既要鼓励素质好的大胆创新学习,又要考虑弱势群体的帮助,引导他们掌握技术的同时树立自信心,克服心理障碍。力争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学生的跳跃基础,结合教材的作用,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按水平四《标准》来确定学习目标的。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进一步掌握跨越式跳高运动技能、技巧,运用所学跳跃各种障碍。

2。技能目标:通过练习,熟练运用所学的跳跃技术安全的进行体育锻炼活动。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与学法是教学过程中一对不可分割的整体。以教学目标为准绳,依据学龄特点,结合学生原有基础,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法优势基础上。主要运用:

教法:

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语言、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创新火花。

2。 纠正错误法;由于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完成练习的情况各有不同,通过纠正获得正确动作,提高学习的信心。

3。游戏法,用游戏活动的方法开展教学。 学法:自主尝试法,合作探究学习法。让学生采用“听、看、想、练、问、比”的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自主去尝试,互相对比,讨论,观察、练习等方式获得新知。

五、说教学程序

根据认识事物的规律和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即泛化——分化——巩固——自动化的过程,结合学生的运动基础,本课教学流程为:准备部分、游戏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实施步骤:

(一)准备部分,约2分钟

常规工作后把准备好的挂图,分解动作图解,完整动作图片,跳高各技术组成部分要领及一些跳高运动员比赛图片发放、挂起让全班同学观摩学习。

意图:让学生认识所学内容,明确任务、目标、方向。

(二)游戏“打鸭脚” (约7分钟)

玩法1、将全班分成若干组,用单脚支撑,在指定的圆池内跳动(直径5米),一人蒙眼在圈中间,用胶皮杆在地面划圈平扫,由慢到快,灵活扫动,扫到哪里,学生必须采用单脚跳躲的方法躲闪。

玩法2、将全班分成若干组,每组选四人先在圈外用小沙包打池内鸭子的脚,。其它同学在圈子内跑动,被打到的换打的。

作用:这个游戏通过躲、跳、跨、跑活动,发展学生弹跳及灵活性素质,激发学习兴趣,克服了心理的紧张气氛。

意图:一是热身,放松肌肉、关节、神经为更强练习做好准备。二是激活课堂气氛,减轻心理压力。同时为学习跳远打下基础。

(三)基本部分 约27分钟

1。游戏“猴子摘桃” 3分钟

①你能找出让自己摘到更高的桃子的办法吗?把桃(球)挂在不同高度,让猴子(学生)跳起摸球。

练习方法:通过原地、短距离助跑,单或双脚起跳摸吊着的不同高度的球。 ②你的脚能踢到多少个桃子(球)?练习方法:通过原地、短距离助跑,用脚尖踢不同高度吊着的球。

目的:用游戏活动发展弹跳力,提高练习兴趣,练习不同起跳、摆腿技术。 意图:让学生通过要摘桃就得跳起来,要踢高就得把腿摆起来,将本能的跳跃能力发挥出来。达到起跳、腾空、落地、身体平衡素质练习。

2。讨论:2分钟,出示讨论提纲(1)跳高由那几部分组成?(2)跑得快就跳得高吗?让同学之间讨论学习内容、通过对图片、概念、动作要领学习从理论认识跳高是什么。

意图:利用恢复些体力时间设问激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下一阶段学习。

3。尝试“鲤鱼跃龙门” 约4分钟

用“鲤鱼跃龙门”的故事发起尝试跳高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基础,选择小组,尝试着跨越横杆,起跳高度自定,完成练习3到4次。部分弱势可用橡皮筋代替杆或过斜杆来完成任务。

老师巡回观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注意观察别人练习情况。

目的:了解学生基础,发现问题,①助跑与起跳不能连贯;②起跳方法不合理;③腾空不过杆;④心理紧张;⑤女生中出现双脚起跳等问题。

收获:初步认识跳高完整技术包括助跑、起跳、腾空过杆、落地四环节组成,体会到并非跑得快就跳得高。

意图:用游戏方法复习跨越式跳高技术,用“成功”激发热情,用鼓励增强信心,变被动为主动。为下一步教学准备。

4。讲解、示范,针对主要问题,交流改进方法:约5分钟

①请两到三位跳高“高手”给同学们表演示范。老师讲解动作要领,分析动作,分析大的问题。

②老师做分步动作与完整动作示范,并与学生交流、解答问题。

目的:使学生在大脑里快速形成正确动作表象,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能针对性的练习与改进。

③技术引导:(口诀)助跑自然轻松要快,后步小;起跳先脚跟后前掌,迅蹬伸;身过杆,落摆腿,屈缓冲。

5。 分组学习 约9分钟

根据学生的水平基础重新分组,充分发挥体育骨干作用。

① 学困生练习

这部分学生多为女生和独生子,身体素质差些,运动能力低。

从自己弱势出发,分步掌握到整体配合至基本掌握跳高技术,同时还要注意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减轻心理紧张状况。

方法:进行分解强化训练为主,降低技术要求,用助跳器帮助起跳,从过斜杆起步,用橡皮筋做杆,用海棉垫保护,减轻心理压力。反复练习,逐渐掌握各环节技术,达到可以完成助跑起跳过杆完成跳高动作。

目的:是让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技术。

②一般生练习

这类学生有一定基础,自己通过认真观察和图片资料自学,在经过同学帮助和教师的点拨,很快掌握新知识。

通过多次反复完整动作练习,熟练掌握跨越式跳高技术。

方法:根据自己存在“问题”通过不断次练习与改进;观摩其他同学跳高动作;与他人讨论助跑与起跳的结合技术,纠正错误、多余动作,寻找确定最适合自己的跳高方法。

目的:熟练中巩固提高自己的跳高技术。

③优秀生练习

发挥骨干作用,帮助弱生,并向更高难度发起挑战,强调安全问题。

对部分身体素质好,运动水平高,掌握动作快,大胆鼓励他们自己根据获得信息,自己确定高度目标,并进一步探索其它跳高方法,如剪式、卧式、背式跳高,鼓励大胆创新,向更高的高度发起挑战。

目的:以点带面,共同发展。

老师巡回参与小组练习,全面兼顾不同水平学生,重点放在学困生和一般群体上。 意图:根据学生能力的强弱,动作水平的高低,按其不同级别,要求不同,练习方法不同,满足其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各取所需,自得其乐。

6。创造记录 约4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发起挑战,不断提高跳越高度,并找到自己最好和跳高成绩。 要求,学生进行自我展示,对自己与他人点评、互评,用掌声鼓励同学。小组长记录情况。

老师参与技术薄弱组的活动,进一步指导和鼓励。

目的:让学生将所学展现出来,用实力证明自己,我能行。

意图:对学生学习情况全面检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7。放松练习 2分钟

在一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荡漾着美丽的白塔……。”《让我们荡起双浆》歌曲音乐伴奏下,让同学们根着老师用些节奏轻快,难度小的动作放松机体,缓和情绪,恢复体力。

(四)学习总结 2分钟

把同学集中起来,认真听取每个小组长的简单汇报,用提问方法帮助同学复习所学知识内容,明确“要想跳得高,必须弹跳好和必须要的助跑速度与起跳的合理结合,此外不同的跳高姿势,在腾空中身体重心高度与横杆间有着不同的距离,因此,选择过杆技术是跳高的又一个条件。”大家知道今后努力方向。回收器材,下课

六、预计课的效果:

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认真参与各个练习,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感情融洽。全班同学能基本掌握正确动作要领,完成率在85%左右。预计课的练习密度为35%左右,最高心率为150——160次/分,平均心率达到120——130次/分。让学生既出汗又脸带微笑,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七、场地器材:

跳高架8付、橡皮筋4条、录音机1台、海绵垫12张、小黑板2块、跨越式跳高挂图一套、各阶段动作练习图片、动作分解图片(多张)录音机一台,录音带二盒。

小学说课稿 篇4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道德与法治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

本单元的教学要通过探索,让学生掌握买东西的学问,学会合理消费,能够在生活中反对浪费,避免浪费。这是本单元的价值取向。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本课对应课程标准“二、我的家庭生活——4: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心家庭生活,主动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四、我们的社区生活——11:了解本地区生态环境,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或是,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前三年我们的家庭生活和我们的社区生活两个主题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本课包括“餐桌上的浪费”和“还有哪些浪费可以避免”两部分。教学时应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运用生动活泼例子引领,让学生参加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分为两课时教学。

(二)教学目标

知识:观察生活中的浪费现象,了解浪费造成的危害。

能力与方法:1.能够在生活中反对浪费,避免浪费;2.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事物和现象;能够选用恰当的工具和方法分析、说明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品质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够在生活中反对浪费,避免浪费。

2.难点:观察生活中的浪费现象,了解浪费造成的危害。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从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他们经过前三年课程的学习,对消费有所认识,但如何合理消费认识不够。再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为此,确定以下教学方法。

四、说教法和学法、教学准备:

1.教法:启发式、小组合作探究

2.学法:自主学习法及活动与探究

3.教学准备:师制作课件,收集案例资料;学生课前查找关于浪费方面的资料,做浪费危害调查。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讲故事导入

1.讲故事:食物的哭诉。夜深人静,学校食堂角落的泔水桶里传出一阵阵哭诉声。米粒兄弟们抱在一起,鸣呜地哭着:“现在的孩子们可真忍心,把我们大团大团地扔掉。不吃够主食,他们上课、玩耍、锻炼很容易就会没力气的。”几个白花花的馒头也在一旁抹着眼泪:“我们也是,你看,只被咬了几口就扔掉了。”泡在菜汤里的白菜、豆角、茄子七嘴八舌地说:“就是,太不像话了!”“我们蔬莱多有营养啊。”“厨师们认真地把我们洗干净,精心地烹饪,孩子们却一点都不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高高堆在泔水桶最上面的几块红烧肉叹着气:“现在孩子们吃得好了,变得更挑食了,我们这么美味也难逃被抛弃的命运。”师:同学们,听完故事,有什么感想?生:自由回答。

2.思考:除了我们学校的浪费现象,你还见过哪里有浪费现象?

3.师:我们在享用餐桌上的美食时,也可能会产生浪费。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浪费的'话题。板书课题: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餐桌上的浪费

二、新知探究:餐桌上的浪费(一)看一看,读一读,想一想。

1.生观看p44浪费现象。这样的浪费现象,你看见过、经历过吗?

2.思考:在我们学校的食堂见过这样的浪费现象吗?3.你有过这样的浪费经历吗?与同桌说一说。

4.说一说:浪费有多种表现。把不爱吃的食物扔掉是浪费;……是浪费;……是浪费;……是浪费。

5.师小结:把不爱吃的食物扔掉是浪费;把稍旧的玩具扔掉是浪费;不随手关水龙头是浪费;暴饮暴食也是浪费……这种浪费是容易被忽视的,也许每次浪费的量看起来并不多,但日积月累就是一个很大的数目。那我们这些小小的浪费就有是多大一个数目呢?让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二)算一算,想一想。

1.算一算:①用天平称一称,用小碗量一量,看看50克大米有多少。②如果每个同学一天浪费50克大米,全班同学一天共浪费多少大米?一年共浪费多少?如果全校有1000个学生,一年将浪费多少大米?③一个学生一个月大约吃9千克大米,如果能把这些被浪费的粮食积攒起来,可以够多少学生吃一个月?50×50=2500(克)2500×365=912500(克)912500×1000=912500000(克)912500000克=912500千克912500÷9≈101389(个)

2.想一想:看到计算结果你有什么感受?

3.师小结:看着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你们觉得这还是小小的浪费吗?拒绝浪费,从我做起。

(三)读一读,说一说。

1.读一读:p46“阅读角”。《一瓶水背后的辛劳》放学回家,我放下书包,手里还有喝剩的半瓶矿泉水。刚想扔进垃圾桶,妈妈就阻止了我:“浩浩,别浪费。”我说:“妈,一瓶水才一块多钱,我顶多浪费了五毛钱。”妈妈说:“想想看,你浪费的只是五毛钱吗?”我想了想,说:“还浪费了水资源。”妈妈摸摸我的头说:“是的。你不仅浪费了水资源,还浪费了许多人力、物力。一瓶水从汲取,到处理、装罐、密封,得经过许多道工序。矿泉水出厂后,需要打包装箱,需要长途运输,需要在仓库保管,运到超市卸货,理货员运上架,有许多人付出了劳动。矿泉水瓶的生产也是如此。就更别提这背后制造机器、车辆、盖房子、修桥铺路的人力了。细算下来,一瓶水中可凝聚了成百上千人的辛劳呢。”听了妈妈的话,我感到手中的半瓶水沉甸甸的,再也不能随便丢弃了。

2.想一想:为什么妈妈说扔半瓶矿泉水浪费的不仅仅是5毛钱?扔掉这半瓶矿泉水还浪费了些什么?

3.说一说:有人说浪费粮食不单是粮食的浪费。你知道在这背后,还浪费了什么?

4.师小结:是啊,倒掉饭菜,我们浪费的不单是粮食。粮食从播种——插秧——施肥——除草——打谷——晾晒——脱粒——做饭,需要很多的人力和物力,更别提这中间需要的机器设备等。所以,倒掉饭菜,我们浪费的不单是粮食。节约粮食是习惯,更是美德。大家都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社会风尚作出自己的努力。

5.相关链接。

(1)学生自由默读。

(2)学生交流阅读收获。

(3)师小结:由此看来,节约食物,拒绝浪费,既能减轻农业对环境的压力,也能节约食品生产所需的资源,可谓意义重大。

(4)读一读,学一学,分析情景。

1.读一读,学一学:p47“光盘行动”。

(1)自由默读47页内容。

(2)思考:什么是“光盘行动”?

(3)师小结:“光盘行动”的宗旨是餐厅不多点、食堂不多打、厨房不多做。从而让人们养成生活中珍惜粮食、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习惯。

2.想一想:今天,你光盘了吗?

3.分析情景:p48案例。你怎么看待这些行为呢?

(1)在家里,按需做饭菜,不挑食,不剩饭菜。

(2)保质期短的食品不要一次购买过多,免得吃不完过期。

(3)我也知道浪费不好,但是今天的菜我真的不喜欢吃。

(4)我们在餐馆请客,我让妈妈别点太多,免得吃不完。可妈妈说桌上的菜都吃完了,让人有点难堪。

三、拓展延伸:找一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有哪些?

四、师总结:

浪费现象随处可见,这不仅是对食物的无视,更是对辛勤劳动者的劳动的不尊重。古语有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作为小学生,从小就要养成勤俭节约、杜绝浪费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6.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餐桌上的浪费:浪费危害大、勤俭节约、杜绝浪费

第二课时

一、情境引入。

1.情境:一天放学,小华他们组打扫完成卫生以后便一起离开了学校。第二天,当小华来到学校后,便有同学告诉他:“昨天的电扇都没关。”小华无所谓地说:“不就是没关电扇嘛,有什么了不起的?用的又不是你家的电,学校有的是钱。

”2.议一议:小华这样认为对吗?

3.师小结:是啊,小华的想法完全错了,不管用的是谁的电,都是我们地球上的资源,是不容浪费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找一找:还有哪些浪费可以避免。揭示课题:还有哪些浪费可以避免。

二、新知探究。(一)读一读,想一想。

1.过渡:除了饮食方面的浪费,在我们身边还“潜伏”着形形色色的浪费。因为其频繁和细微,我们根本没有察觉。让我们一起来阅读p49案例。

(1)教室里的灯还亮着,同学们就去上体育课了。

(2)一篇作文还没写出来,就浪费了许多的纸。

(3)文具盒的自述:“别看我现在伤痕累累,我一个月前可是一个全新的铅笔盒呢!我的小主人经常把我扔来扔去,对我敲敲打打,还用小刀在我身上刻字。这个月,小主人还丢了四块橡皮,弄坏了三支自动铅笔。听说上个月就有一个可怜的铅笔盒被淘汰了。天哪!恐怕我很快也不能为主人服务了!我们的寿命不应该这么短啊!

2.思考:这些情景反映了什么?

3.从这些情景看,其实这只是校园里常发生的事情。这充分说明我们的浪费现象已经非常严重了,你在这些方面是否也有浪费行为呢?

(1)学生与同桌交流。

(2)学生组织语言在全班交流。

(3)师小结:今天,我们充分认识到了这些严重的浪费现象,在我们认为不起眼的小事上,其实存在着大浪费。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勤俭节约,杜绝浪费。

(二)小调查。

1.浪费现象小调查:让我们组成“浪费现象调查小组”,深入了解一下浪费现象吧,挑选某一个方面的浪费行为进行调查研究。

2.完成调查报告。

①我们小组调查的浪费现象是方面的。

②我们看到的现象③这些浪费行为的危害

④产生这些浪费行为的原因是

⑤关于怎样减少这些浪费,我们的建议是

3.调查方法指导:

(1)可以采用观察、采访、查阅资料等方法进行调查研究。

(2)采访之前要准备好问题提纲。

(3)调查研究的结论要实事求是,如果有具体数据就更有说服力了。

4.读p50“相关链接”。20xx年,国际性环保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指出,全球纸张产、用量已达3.2亿吨,如果每吨纸需砍伐4棵平均20年树龄的树木作原料的话,那么一年就有近13亿棵这样的大树从地球上消失。这样换算一下,在世界范围内,每天约有27万棵这样的大树被人们冲进了厕所下水道或是被当成没用的垃圾扔掉。

5.拓展了解某校的水资源浪费现象。楼层及时关闭水源人数不及时关闭水源人数检查时间7:40--7:502:20—2:304:20—4:307:40--7:502:20—2:304:20—4:307:40--7:502:20—2:304:20—4:306.

师小结:我们身边的浪费随时有可能被我们忽略,虽然不走眼,但它却存在,一旦汇集,就是一个巨大的数目。浪费现象,不容忽视。

(三)分析浪费原因。

1.请想一想以下说法错在哪里?

①稍微浪费一点没关系,太节俭了别人会笑话我的。②我一个人节约有什么用,有浪费行为的人多着呢。

③这些是我自己花钱买的,浪费点和别人没什么关系。

④不浪费是大人的事情,和小孩子没什么关系。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3.全班交流。

4.师小结。

国家都提倡“光盘行动”,提倡节约,反而是浪费可耻。拒绝浪费是全民族的事,不分大人和小孩,如果人人都节约一点点,那么十几亿的中国,会节约多少呢?

(四)找一找。

1.找一找:有很多关于浪费与节俭的名言、警句、谚语,意味深长。你知道它们的含义吗?①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大意: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2.你能再找一些类似的句子吗?

(1)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2)一勤二俭三节约,全家老少幸福多。

(3)行船靠掌舵,理家靠节约。

3.请你从水、电、气、衣物、玩具等方面,以“反对浪费、提倡节俭”为主题,设计一幅宣传画或宣传标语,把你的观点传达给大家。

五、课堂总结。

对呀,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有时是我们的认识问题造成了浪费,有时是我们的面子问题造成了浪费。俗话说“聚沙成塔”,如果我们人人都力行节约,那世界一定会变得更美好!

板书设计:

6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

还有哪些浪费可以避免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 16:3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