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 |||||||||
范文 |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顾茅庐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一、学习目标 1、抓人物言行揣摩、体会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意。 2、感情朗读,读中悟情,唤起学生对刘备诚心诚意的共鸣。 3、通过一定的拓展,感悟尊重人才的重要性。 二、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回顾引入。 1、上节课,我们跟随刘备两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你了解到了什么? 2、是啊,尽管刘备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让我们随着刘备一起三顾茅庐。 二、自主研读,感悟品质 1、自读课文3-6小节,读读划划,想想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随机交流,朗读感悟 重点句1: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 预设感悟点:感悟刘备的(诚心、敬重 仰慕) 1、抓“大声斥责”、“如此无礼”等感受 2、感情朗读刘备、张飞对话。 重点句2: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预设感悟点:抓住“轻轻走” “恭恭敬敬等”等感受刘备的(谦恭 诚心) 1、紧扣“等”的恭敬感受 2、感情朗读,随机点拨 重点句3: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预设感悟点:抓“下马步行“感受刘备的( 礼节 诚心) 1、抓“下马步行”等感受。 2、感情朗读,随机点拨。 重点句4: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见。” 预设感悟点:抓“赶紧下拜”,“谒见”等词感受他(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1、抓“赶紧”“谒见”感受。 2、感情朗读,随机点拨 3、刘备的这份急于求贤的精神真让人感动! 三、观看录像,交流感受。 四、拓展结课,深化主题。 1、总结:学了整篇课文,想一想是什么打动了诸葛亮,使他最终答应出山辅佐刘备? 2.、师小结 3、拓展:课外收集、阅读有关三国中尊重人才的故事。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2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三顾茅庐》齐读课题。 2、通过昨天的学习,同学们还记得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指名说) (板书:刘备 诸葛亮) 二、精读感悟,体会诚意 1、师:刘备带着两个义弟去邀请诸葛亮,辅助自己完成统一中原的大业,但去了两次都未能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前往隆中,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刘备去拜访诸葛亮吧。 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能体现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态度的词语。(板书:诚心诚意) 3、师:那么其心到底有多诚,其情到底有多真?现在就让我们再次(用心读一读课文第2、3自然段,看看哪些语句体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边读课文边用笔划出相关句子,把你深有感触的词语圈出来,也可以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小黑板出示要求) 2、指名回答,随机交流。 表现一:斥责张飞 语言 引导交流,你从哪儿感受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交流:出示: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 (1)从“嚷”体会张飞的鲁莽与冲动,还能从“嚷”体会到什么?(心情很烦躁)谁能当一回猛张飞呢?指名读。 (2)师过渡:捆只能捆来人,却捆不来人的心啊!猛张飞不懂这个道理,可刘备知道。教师引出: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兄弟,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责备张飞,这说明什么?(他的赤诚之心) (3)师总结:张飞和刘备对待诸葛亮的态度截然不同,这一鲜明的对比,从侧面更突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4)全班分角色读,再次感悟 男生读张飞的话,女生读刘备的话,师读旁白。指导学生读出各自的神态和语气。 师:刚才同学们找的这两句话都是对人物哪一方面的描写?(板书:语言、神态) 刘备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继续交流:你还你从哪些行动中感受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板书:动作) 表现二:到达前,下马步行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他为什么不骑马到诸葛亮的家呢?(他怕马蹄声惊扰了诸葛亮) 表现三:到达后,耐心等候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1)谈谈你的体会。 读读这个句子,“轻轻”动作轻一点,有礼貌点,千万别惊醒了诸葛亮哦。(师加点) (2)“恭”字下面是什么?“恭恭敬敬”是什么意思?你平常对谁“恭恭敬敬”过? (3)而刘备是谁?刘备乃堂堂汉景帝的后代,人称“刘皇叔”,是统帅千军万马的大将军,而诸葛亮呢,此时只是一介乡野书生。刘备当时已经47岁了,而诸葛亮呢?只有27岁,只不过是一个未出茅庐的毛头小子。地位的悬殊,年龄的悬殊,刘备全然不顾,就这样“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4)刘备这样恭恭敬敬地等了多长时间?相机了解“半晌工夫”与“一个时辰”, 半天左右再加上两小时。如果你平时等人等了这么长的时间,你会怎样?联系学生等人经验来体会。进而感悟刘备的诚心诚意,明眼人都能看见。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部分生字,理解三顾茅庐、恭恭敬敬等生字词。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多音字。 3、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中体会刘备求才若渴、虔诚的心情。初步感知诸葛亮有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刘备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具体感知刘备的诚心诚意。 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深切体会刘备求才若渴的心情,朗读出刘备虔诚的心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课题。 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图片,说说你喜欢《三国演义》里哪些人物?为什么喜欢他?(相机板书刘备、诸葛亮,读准字音诸葛,复姓。)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发生在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之间的历史故事——三顾茅庐。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题: “顾”是什么意思?(提供选择:①转过头看;②拜访;③注意,照看。)我们除了通过查字典来了理解“顾”的意思,还可以联系课文来理解,第一自然段中有个词就表示“顾”的意思,哪个词? 茅庐指什么?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吗?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特点。 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结果怎样呢?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一想课文写到了哪些主要人物,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 2、检查词语字音,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出示生字词:恭恭敬敬 半晌工夫 时辰 茅塞顿开 策略 辅助 蜿蜒起伏 青翠欲滴 景色宜人 (1)指名读词语,提醒字音。 (2)指名读语段,读通顺。 ①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3)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根据提示回答) 三、略读“两顾茅庐”,初步感知“诚心诚意”。 1、刘备为什么要去三次呢?(出示第一自然段)轻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两次都没有见到,决定第三次去,从中可以体会到刘备的态度怎样? 出示:诚心诚意,理解,指导读。 3、刘备为什么一定要请诸葛亮出山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备、诸葛亮是怎样的人? 4、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细读“三顾茅庐”,深入体会“诚心诚意”。 两次都没有见着,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这一部分课文写得很具体,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2、3自然段,: 1、自学要求:划出刘备诚心诚意打动诸葛亮的关键词或句子。 2、交流感受。 重点语段a: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它捆来了!”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业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1)刘备生谁的气?(张飞)生张飞什么气?(嚷着要捆诸葛亮。) (2)读一读张飞的话,从中你能感受到张飞是个怎样的人?从那些词中感受到的? (3)刘备还说——“这次你就不要去了”,想一想,他们桃园三结义,感情多深哪,为了请诸葛亮,刘备还不带兄弟去了,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4)对比读他们俩截然不同的态度。 3、小结: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上路前,刘备说的话,让我们感觉到了他的诚心诚意。继续交流,第三自然段通过写刘备的什么,再次让我们体会到他的诚呢? 重点语段b: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1)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刘备的诚意?怎么体会出来的? ①还有半里多路,为什么下马步行?(怕马蹄声惊扰了诸葛亮。)多细心,想得多周到呀? ②轻轻敲门,很有礼貌。 ③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在门口休息、轻轻走进去。 ④理解“恭恭敬敬”,指名表演,指导读这个词。 ⑤站在、等候,怎样等候?(恭恭敬敬、站)此时诸葛亮是睡着的,这一站一睡,衬托出什么? ⑥半晌,理解,一个时辰是多久。说明等的时间长。 补充资料:刘备当时是一方首领,统帅着千军,而且,当时刘备已经47岁了,诸葛亮那时才27岁。 (2)抓住描写刘备动作的词语,指导朗读。 3、小结:这一段话主要写了来到隆中后,刘备的耐心等候诸葛亮的动作,进一步表现了他对诸葛亮的尊敬,一心想要邀请诸葛亮出山。 五、补充简点,转化角色体会“诚心诚意”。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直等到诸葛亮醒来后,“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1、从“快步”中你能感觉到刘备此时的心情怎么样? 2、想象:刘备见到诸葛亮会怎么说,怎么做? 句式:刘备快步走进草堂,连忙 。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上路前,刘备责备张飞,来到隆中后,刘备耐心等候诸葛亮这部分内容,学习了课文抓住刘备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他的诚心诚意。见面后,他们谈了些什么,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表现在哪儿呢,人们为什么称诸葛亮是“卧龙先生”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七: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根据提示练习背诵部分内容。 3、课后阅读《三国演义》中的精彩故事,进一步了解刘备、诸葛亮、关羽和张飞。 【教材简介】 这篇课文根据罗贯中的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的内容改编而成的。课文写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课文写刘备三顾茅庐,前两次写得简略,第三次拜访作者对刘备的言行进行了细致入微地刻画,突出刘备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用张飞的莽撞、无礼,反衬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 【设计理念】 1、感悟体验与学习语言相结合。抓住文中有关语言、行动描写的词句,揭示词句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朗读体验,评价人物,把孩子们投入到语言的世界里,引领学生进行语言的艺术解读,体会语言运用的规律和作者的思维结构。使语言和精神同筑共生。 2、朗读与探究相结合。围绕"在三顾茅庐的过程中,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刘备相请诸葛亮诚心诚意"展开全文的教学。引导学生探究、体悟,让学生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过程。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课本到原着,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具有开放性,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的对比衬托法,读懂张飞和刘备的对话。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张飞等人物形象,刘备的诚心诚意,能根据文本内涵大胆想象,写其中一位的想法。 3、情感目标: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4、发展性目标:学会学习(自读自悟)、学会合作(研讨交流)、学会做人(尊重他人、以诚待人)、学会做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第 二 教 时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接触了《三国》中极为脍炙人口的一个经典故事——《三顾茅庐》,知道课文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安排的。现在,老师请大家回忆一下:第一自然段主要写——,第二自然段主要写——。课文详写的是“三访孔明”这一部分,也就是“3、4、5、6、”自然段。 2、初读三顾内容,要求:1、长话短说,能否用一句话说说主要写了什么?学生交流 3、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对直接写刘备及侧面写天气、张飞等语句的品读,已经感受到了刘备的那份真诚,对吗?板书——诚 师:老师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体现刘备诚心的语句划下来,学生默读课文。 二、学习第三段,推敲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形象。 1、屏幕出示“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重点点拨“半里多地”,“下马步行” 师:老师不明白了,刘备他们为何不快马加鞭,扬起一路灰尘打马到草堂前呢?学生交流(怕马蹄声惊扰了诸葛亮,高高在上,古人对特别有地位的人有这样的要求,叫文官落轿,武官下马,表示极大的尊敬。板书——下马步行) 哦!原来如此,你们可真懂刘备的心哪。指导朗读,读指名——(点拨:真会读书,在“半里多地,下马步行”这几个词上加强了语气,感觉刘备的心意更诚了,来,我们学着读读这句话。——齐读。 2、出示句子:“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理解“恭恭敬敬”,从字形上感受“恭敬”——表演“恭敬等候的样子”,师:你认为要读好这句话应该强调那几个词呢?(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指名读——齐读。板书——阶下恭候 3、第5自然段 (1)从语言中可见身份、地位不同。 (2)“赶紧”板书——下拜谒见 师追问:刘备是什么人?诸葛亮又是什么人?按照道理应该是诸葛亮给刘备下拜才是啊。但刘备并没有计较自己的身份与地位,主动去结交有德、有才的人,刘备的这一番举动让你想到了哪个词?板书——礼贤下士 小结:同学们,就因为作者关注到了刘备“下马步行、阶下恭候、下拜谒见”这一些细微举动,才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情真意切,真是——细微之处见真情啊!还有吗? 4、、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你不用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 (1)大家有印象吗?这可是张飞第二次受到刘备的斥责了,找到“第一次斥责”之处,并读一读, (2)大家看,张飞第一次受斥责是因为——(言语不恭),那这一次斥责呢?是因为——(做法粗暴,无礼……)指导朗读两次斥责的话 (3)张飞人称莽张飞,他性格急燥,想法简单,哪里了解大哥一次次恭恭敬敬去拜访诸葛亮的心意呢?不过老师知道在座的各位都是聪明人,刘备的心思肯定已经被你猜着了八、九分,能说说吗?(…… )指导朗读男读张飞、女同学读刘备,师读其他部分。 师小结:同学们,你们懂刘备的心思,但张飞不了解,所以才有先前的“叫”,到后来的“捆”,甚至是“烧”,而他的言谈举止又恰恰反衬出了刘备的“诚心诚意”看来,我们今天的研究很有成效,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品质就在他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刚才对人物的理解,自选一段,读出人物的形象,读出人物的味道,读出人物的神韵来。 三、课内练笔,丰满人物形象 师:那么,诸葛亮值得刘备为他如此诚心相邀吗?请读最后一段话,找到理由。 你知道有哪些胜仗?屏幕显示: (火烧新野,火烧赤壁,七擒孟获,三气周瑜,智降姜维,空城计,草船借箭……) 师:你们的知识真丰富!诸葛亮帮助刘备打了很多很多胜仗,而且最后建立了蜀汉王朝。顺势理解“辅佐”你想,到那时,张飞、刘备、诸葛亮回忆当年三顾茅庐时的情景,心里又会怎么想呢?请你写在书本上。 想起当年三顾茅庐的情景,(张飞、刘备、诸葛亮不禁感慨万千,他想:( ) 学生交流,随机补充《出世表》 2、师:是啊,所以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尊重人才用好人才,方能成就大业。古时候是如此,在知识就是经济,人才就是财富的今天,就尤为突出了,所以“三顾茅庐”这个成语到今天也成为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代名词了。 完成板书——求贤若渴 三顾茅庐 斥 责 张 飞 诚 下 马 步 行 礼贤下士 阶 下 恭 候 求贤若渴 下 拜 谒 见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5教学重点: 凭借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通过读、思、悟,提升情感,感受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心诚意。 教学难点: 理解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教学流程: 为达到以上目标,本课的教学拟采用利用资料、自主研究、分工合作、交流汇报、表演等多种方法。 (一)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阅读、查资料、问长辈等形式,了解三国背景、故事、人物,在课前交流。这一环节通过师生互动、合作,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更多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发展,学习语文的方法得到实践,而且这种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提高是学生在自主的行为中,与教师融洽的合作中实现的,实现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乐趣。 (二)教学环节: 为了有序组织教学以及逐步深入学习,我拟定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用幻灯片出示三国人物图,让学生猜,其中有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曹操等,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 在这个环节中达到两个目标:(1)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根据自己的情况学习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2)整体感知课文中讲的内容。这一环节有利于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3.研读感悟 (1)在初读的基础上,提炼“诚” 在这个环节中通过自由读、指名读、找伙伴对读、师生对读等方式,在阅读中发现、感悟、提炼并赞美“诚”。 课文开头写刘备“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出山,以下各段都是围绕“诚心诚意”这个词语,具体写刘备怎样“诚心诚意”地邀请、尊敬诸葛亮的故事。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带着如下的问题阅读课文: a.刘备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表现在哪些方面? b.刘备为什么对诸葛亮这样“诚心诚意”? c.刘备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得到了哪些回报? 设计这样的阅读环节,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步步深入,从而,较好地完成“言——像——意”的转换,使学生不但能够准确地把握课文“意蕴层面”的含义,而且也能够深刻地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社会层面”含义,让学生充分感悟到刘备的一片诚心,为今后走上社会奠定了“诚”的基础,实现人文性的整体回归。 (2)在表演中加深对“诚”的理解。有刘备跟张飞的对话表演,有刘备与诸葛亮相见的表演。设计这个环节是为了使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碰撞。 小结:由此可见,刘备的诚心真的是达到了极点。正是因为这样的诚心打动了诸葛亮,这就是所谓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刘备这样的诚心为了什么?——求才。直至20年后,诸葛亮对这件还记忆犹新,曾写下《出师表》这样一段话:(由于这段话是古文,学生难度大,所以利用多媒体展现出来,带着学生边读边感悟其意。)“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三)、课后延伸 延续性的活动使学生得到新的实践机会,实现了在实践中发展能力的目标。为此,我设计了两道拓展题: 1.同学们,三顾茅庐已传为佳话,广为传颂,学了这个故事,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小主人”,大家有什么启发呢? 2.读《三国演义》,写读书笔记。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我力求清晰、明了。是根据引导学生“读----思---悟”的教学方法来设计的,在课堂小结后,我利用多媒体展现给学生。既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生质疑解难,加深对课文的认识与理解。 8.三顾茅庐 诚心诚意 刘备 —————→ 诸葛亮 ←————— 教材分析 《三顾茅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重点讲读课文。本课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改写而成。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这是一篇发展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能力的好课文。同时,这篇课文也能帮助我们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他们对祖国的优秀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四年级学生特点以及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学习历史故事,体会人物精神品质”,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随文理解“茅塞顿开、晌午”等词语的意思。2、体会抓住人物言行、环境烘托以及通过人物之间的彼此衬托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3、激发学生读经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兴趣,用写读后感的形式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 教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采用引导学生通过“读----思---悟”从而全面阐释课文的教学方法,运用开放性、拓展性的阅读教学,长文短教,避免烦琐的情节分析,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学 法 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运用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的自主性主要表现为自信、 自我调控、 自主选择、独立判断等。只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解放个性,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发展。老师应抓住机会,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自主解决问题,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境界,从而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另外,要求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中解决问题,着重培养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这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增强。 学情 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对《三国演义》的一些小故事略知一、二,但毕竟不够全面,所以对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课文的背景也了解得也不够透彻,因此引领学生感知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6一、独立预习,自学质疑 课前布置预习:读一读,了解文章大意;写一写,掌握生字音形; 查一查,弄懂词句意思;想一想,思考课后习题; 搜一搜,查阅相关资料;问一问,提出疑难问题。 二、整体感知,梳理质疑 1、今天我们学习第8课三顾茅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提问:谁“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干什么?为什么要三顾茅庐?“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2、你知道这个故事从哪里来的?(出示课件,交流搜集的材料) 3、出示生词: 诸葛亮 辅助 尊重 卧龙 半晌 时辰 策略 讨论 青翠欲滴 恭恭敬敬 茅塞顿开 群雄纷争 轻声读,指名读,分析字音字形,齐读。 三、紧扣重点,品读感悟 1、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板书:刘备:尊重人才 诸葛亮:雄才大略 2、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的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出示第一自然段) 3、学习第2——5自然段, 过渡: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先生,请到了一位智谋过人的军事家,留下一段佳话。下面,我们来学习第2——5自然段。 (1)小组合作学习。读课文,思考: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划出刘备有关动作、语言、神态等词语、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 交流: a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去隆中前(出示对话) 重点指导分角色读张飞、刘备的话,讨论,指导朗读,细细感悟品味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 来到隆中,刘备又是怎么做的?(出示片段) 精读赏析:“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恭恭敬敬、等了半晌、又等了一个时辰、快步走进”等重点词语的细节描写;讨论,指导朗读,感悟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怎样才能读出这种感情? ③文章的哪儿还反映出刘备刘备对人才的尊重?同塌睡觉、同桌吃饭等。 b讨论: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出示: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理解句子:刘备听了茅塞顿开,象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 比喻句教学,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精妙。读出情感。 c、刘备是怎样评价诸葛亮的呢? 理解句子:我得到到诸葛先生,就象鱼儿得到水一样啊!比喻句教学,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精妙。 四、总结升华,拓展运用 1、通过学习交流,我们可以看出,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张飞呢? 2、带着对人物的品味理解,再读课文。 五、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抄写在听记本上。 3、课外阅读《三国演义》,看看书中的原文是怎样写的,同时了解更多的人物和故事。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7师:同学们,看来你们都认真预习过课文了,因为我看到很多同学的课本上写着“已经读课 文三遍,×××”,“认真读课文五遍,×××”。 OK,我来检查一下,已经读过课文三遍的同学请举手。继续,有信心把课文读得又对又通的请举手。(有部分学生没有举手) 师:好,为了让缺乏自信的同学重新找回自信,为了让自信的同学更自信,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怎么读?请听蒋老师的“大声思维”—— 师:我要开始读了,我真的要开始读了……(笑声) 师(读):刘备非常羡慕诸葛亮的才干,哦!不对,我把“仰慕”读成“羡慕”了,我要重新读一遍。刘备非常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气喘吁吁的样子),哦!我读得太快了,中间应该有适当的停顿,刘备——非常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我是怎么努力把课文读通顺的,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那好,同学们各自大声地读吧! 生:读课文。 师:能读通了吗?好,全部免检通过。不过蒋教师还想请你们再读课文。这次是默读课文,默读好啊!默读能使人真正读懂课文,什么是读懂课文,就是读了之后,有话想说了,而且压也压不住了……希望同学们呆会儿有话想说。 生:各自默读课文。 师:有话想说了吗? 生:…… 生:…… 生:…… 生说师点评。 师:既然同学们都读懂了,那——下课,下课……为什么不下课,还想学,是吗?你们想怎么学? 生:我们想根据课文表演。 生:我们想在小组中学习。 生:我们想跟平常一样来一次比赛。 师:老师尊重你们的意愿,来一次比赛,而且比赛的内容也保管你们喜欢。下面我们来分组(分3组),第一组谁愿意当组长?你喜欢三国中哪一个人物?(刘备)为什么?说得有理有据,那你们就叫“刘备组”。依次确定“诸葛亮组”、“周瑜组”。 师:那么,究竟比什么呢?请迅速默读《小组合作合作指南》。看完后,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举手示意。 小组合作学习指南: ★每一个参赛大组在组长的指导下自动分成4个小组,每一个小组重点准备一项比赛内容。 ★合作监督员蒋军晶巡视,如果发现有小组出现“组长包干”或者“主题不集中”的现象,立即黄牌警告,连续两次黄牌警告即取消参赛资格。 ★尊重评委,希望不要过分计较“分数”。 ★每位组长比赛前都要进行战前动员。
师:组长请注意,组长请注意,你一定要进行宏观调控,你要根据每一位队员的特长分头准备,你要使每一项比赛内容都有人准备。 生准备,师随机指导。(时间要充足)。 比赛正式开始。 比赛程序: 1、各组组长即兴进行战前总动员。 2、第一项比赛内容。(注:可以要求裁判直接给分,也可以请自己小组的同学提出意见重新表演后给分) 3、第二项比赛内容。(教师随机点评) 4、第三项比赛内容。(结合课文师生点评,对重要的句子在学生表演后再随机强化读) 5、第四项比赛内容。(鼓励为主) 各组长总结本组表现。 结分,强调比分是次要的,学习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师:同学们,事实上,诸葛亮在得知刘备“三顾茅庐”请自己出山后,确实很感动,写下了著名的《出师表》。请同学们读一读。 出示《出师表》片段。 你觉得这些句子中哪些是跟“三顾茅庐”有关系的?好,请同学们把这个片段背下来。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8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三国演义》,把握整体内容。 2.掌握小说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3.体会烘托这一写作手法在文中的使用。 4.体会小说情节发展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2.小说情节发展的特点。 教学难点 烘托手法在文中的使用。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方面: 了解《三国演义》的相关知识及“三顾茅庐”故事梗概。 教师方面: 1.准备电视剧《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影音资料片段。 2.阅读《三国演义》中关于“三顾茅庐”这一情节的前后内容,查阅关于刘备及诸葛亮的评价,以便给学生以适当的指导和补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段“三顾茅庐”。 刚才我们观看的“三顾茅庐”的故事是历史上有名的一段佳话,是导演根据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片段改编而成的,生动地再现了刘备三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那么,小说是如何表现这一情节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作,共同去体会和感受其感人之处。 二、研读课文。 1.朗读,教师可安排学生以分角色的形式进行朗读。强调加点字字音。 拜谒呕心寰宇荷锄篡逆猝定斡旋 匡扶朔风邂逅不省慵懒千仞不栖熟谙 薰沐鄙悃悒怏荏苒揲蓍愧赧存恤 2.学生概括主要情节,要求说出每一个情节的主要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刘备拜访诸葛亮之前,司马徽赞诸葛亮。 刘备一顾诸葛亮未得,遇崔州平,论天下事。 刘备二顾诸葛亮未得,遇亮友、弟、岳父,留下书信。 刘备三顾诸葛亮,孔明隆中对策,感其诚,出山辅佐。 三、作业。 熟读课文,分析诸葛亮、刘备二人的形象。 第二课时 一、继续研读课文。 1.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刘备、诸葛亮的形象特征及作者塑造人物采用的手法。 刘备:谦虚、礼贤下士、不耻下问、求贤若渴、气度宽宏。 手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衬托(张飞、关羽)。 诸葛亮:淡泊名利、高雅不群、超拔不凡、不出门便知晓天下事、足智多谋。 手法:语言描写、外貌描写、人物及景色的烘托陪衬。 (此处具体分析见教参。) 2.文中诗词对于表现诸葛亮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 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才华和人生追求。(具体分析见教参。) 3.小说在塑造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时情节是如何变化的?有什么特点? 情节曲折,悬念迭起,结构精巧,跌宕多姿。(具体分析见教参。) 4.怎样理解崔州平的一番话? 崔州平所言的中心内容是:“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意思是现在的天下形势是历史的必然,非人力所能改变,这与司马徽的看法是一致的,后来小说的结局的确如二人所预料的那样。 5.分析司马徽所言“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的深意? 一方面是肯定诸葛亮找到了他值得辅佐之人——刘备;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卧龙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即使得到刘备这样的明君,但是生不逢时,纵使再怎么努力,都只能是“呕心血”,却不能改变天命,即不能如刘备所愿“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虽然是对诸葛亮的才华得以施展感到一丝慰藉,但更慨叹他多舛的命运。(具体分析见教参。) 6.概括归纳文章主题。 小说通过刘备“三顾茅庐”,既表现了他为兴蜀汉大业而礼贤下士的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求贤若渴的精神,也展示了未出山便晓天下事的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二、作业。 课下查找诸葛亮、刘备以及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三国人物及故事,下一节课同学间进行交流。 第三课时 一、拓展探究。 1.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诸葛亮的故事?怎样评价诸葛亮出山以及他后来的失败?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刘备的故事?怎样评价刘备? 3.司马徽说“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后来得此二人,蜀国为什么最终还为晋所灭? 4.介绍你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其他人物和事件,谈谈你对这些人物的认识。 5.教师补充其他重点知识,如《三国演义》的作者、思想内容、艺术成就等等,给学生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二、总结。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名著之一,走进其中,不仅能让人认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更能从中认识到历史的规律和进程。人只有把握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并按规律办事,才能真正地走向成功。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品读《三国演义》,品读名著,做一个认真的人、清醒的人、有能力的人、成功的人。 三、布置作业。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2、通过对描写刘备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的反复朗读,体会刘备访求贤才十分虔诚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 2、根据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自学感悟 刘备前两次去隆重拜访诸葛亮都未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这次他成功了吗?刘备是怎样打动诸葛亮的?请同学们看学案25页巩固练习“看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边读课文边用笔画出有关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读一读,想一想,作出简单的批注。先自学,然后小组交流。 三、讨论交流 1、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内交流展示。 四、点拨引导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 1、从“刘备生气地说张飞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的诚心诚意。 2、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弟兄,现在,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批评张飞,说明他对诸葛亮很有诚心。 3、是啊,为了诸葛亮,刘备竟然生气地说自己的兄弟。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在第二自然段) 4、教师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5、同桌互读刘备、张飞的对话部分,进一步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6、在刘备的责备下,张飞答应不再无礼,于是兄弟三人上路了,他们在路上看到了什么景物?作者是如何描写观察的? 7、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1)刘备在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的地方就下马步行,也可以说明他的诚心诚意。 (2)还有半里地就下马,其实,诸葛亮也看不到,就更说明它是真的诚心诚意的。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轻轻敲门。 刘备轻轻地敲门,“轻轻”表示注意轻敲,体现了刘备对诸葛亮地礼貌和尊重。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1)刘备知道诸葛亮正在午睡,所以尽量放轻脚步,轻轻地走进去,防止惊醒先生。 (2)刘备第三次来到诸葛亮的家中,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就恭恭敬敬的等在房门台阶下等诸葛亮醒来,说明刘备很有诚意。 (3)想一想,谁对谁是恭恭敬敬的? 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8、在隆重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重策略,说说策略的内容。 9、刘备听了诸葛亮对天下大事的分析后,刘备感到“茅塞顿开,像拨开乌云见青天。” 你知道刘备在见到诸葛亮之前对自己的统一大业处在什么样的迷茫之中吗? 10、所以听诸葛亮这么一分析,他——(学生接读……“茅塞顿开,像拨开乌云见青天。”) 11、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1)师:“茅塞顿开”就是——(生接:拨开云雾见青天) (2)能使迷茫中的刘备“茅塞顿开”这样的计谋肯定很高。可见诸葛亮很有才华,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雄才大略) (3)诸葛亮出山后,帮助刘备打了许多胜仗,说说你知道哪些胜仗? (4)有了这样的体验一定能把刘备的这句话读好! (5)师: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师引读——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三顾茅庐》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六、布置作业。 写话: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板书设计: 三顾茅庐 刘备诸葛亮 诚心诚意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0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2、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你知道《三国演义》中的哪些人物呢? 你知道他们身上的哪些故事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三国时期的故事《三顾茅庐》。(板书课题) 简单介绍自己知道的人名和故事。 齐读课题。 联系旧知导出课文引发学生研读兴趣。 二、自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田字格中的生字,读顺课文。 (2)自学生字,懂得它们的书写方法。 (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4)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教师巡视,及时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检查自读情况。 相机指导生字的读音。 检查字形掌握情况。 按要求自读课文。 分段读课文。 茅:与“矛”比较。 统:与“流”比较。宜:与“宣”比较。 交流词语的意思三顾茅庐 蜿蜒起伏 青翠欲滴 秀丽宜人 群雄纷争 茅塞顿开 说说自己没读懂的地方。 明确提出自读要求,使得学生学习有目的,思考有方向。 比较和交流中深化字词的理解,为理解课文做铺垫。 三、再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放录音范读全文。 问: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辅助他实现统一中原的大业,诸葛亮真有这样的雄才大略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刘备在请诸葛亮出山后,高兴地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听录音,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读第四自然段,加以体会,理解“茅塞顿开” 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尊重人才、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刘备什么样的品质?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用钢笔描红。(文后练习2)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建立统一祖国的大业。诸葛亮在二十一年后回忆起这件往事,还感激万分,写下了这样几句话 :(出示《出师表》节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听教师朗读,体会其中的意思。 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这段似懂非懂的文字中,哪些是写三顾茅庐这件事的? 对学生要求不必过高,能听懂多少是多少,这样能减少学生压力使得学生能畅所欲言。 二、细读课文 问:诸葛亮对刘备的三顾茅庐可以说是记忆犹新、历历在目的,甚至是刻骨铭心的。这是为什么呢? 组织交流。 出示: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人才……” 出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出示: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引导比较: (等了半晌功夫……又等了一个时辰……)和(“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小结: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他怒斥张飞、三顾茅庐。还有半里路就早早下马步行,在房门外恭候多时,快步走进草堂和诸葛亮见面……刘备渴望得到诸葛亮这个贤才已经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这就叫“求贤若渴”。 讨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是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出山呢?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用其中的句子或词语来回答。(诚心诚意) 默读课文二、三自然段,画出表现刘备“诚心诚意”的词语和句子。 同桌分角色朗读张飞和刘备的对话,交流自己的体会。 讨论:说明什么? 感情朗读这一句话,交流自己的体会。 讨论:从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 齐读第五自然段 比较和朗读中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了解故事中的人物。 在朗读中升华,进一步感受和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三、小练笔。 因为刘备求贤若渴,所以《三国演义》中写刘备二顾茅庐而不遇孔明时,他亲自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留给诸葛亮。这封信,一般读《三顾茅庐》的人都忽略了。其实这封信也深深地打动了诸葛亮的心。因为信中,刘备将自己的一番诚意、仰慕之情抒发的淋漓尽致。现在,请大家发挥想象,替刘备写一封简短的信留给诸葛亮。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说理能力。 四、作业 课后继续完成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写的信,互相提意见修改。 板书: 三顾茅庐 两次拜访没见到 诸葛亮:雄才大略 上路前 刘备:尊重人才 第三次拜访的经过 见面前 见面后 刘备、诸葛亮的鱼水情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1一、导入设疑,揭示课题 1.说到“神机妙算”“料事如神”“足智多谋”这些词,你首先会想到谁?(诸葛亮)在中国诸葛亮成了智慧的代名词这样一个旷世奇才为何偏偏选择了当时尚无立足之地的刘备呢?这里要引出一个感人的故事——“三顾茅庐” 2.板书课题,理解关键词:顾——拜访;茅庐——茅草屋说说课题的意思 【设计意图】文中的第一主角无疑是刘备,而开头偏偏从诸葛亮身上展开话题谁都知道诸葛亮才高八斗,是少有的人才,这样的稀世之才又怎会被刘备所用的呢?由此设置一个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分组出示三组词语,指名读,再齐读 第一组: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 第二组:群雄纷争茅塞顿开三分天下 第三组:蜿蜒起伏疏疏朗朗清澈见底青翠欲滴秀丽宜人 你有什么发现?练习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中描写隆中景色的句子,说说写了哪些景物?仅仅是写景物吗?说说自己的理解 【设计意图】这段景物描写,有一定的独立性率先品读这段,为后文感知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作好铺垫,也避免影响品读刘备言行的整体效果 2.“三顾茅庐”,顾名思义,快速浏览课文,刘备前后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课文都写了吗?(前两次一带而过,详写第三次) 三、三顾茅庐表“诚意” 1.师简要介绍背景及前两次拜访的经过 【设计意图】课文因篇幅限制,只详细写了第三次拜访的经过,但为了更准确地理解人物情感,有必要让学生对前两次的拜访情况有大致的了解在文本解读中,既要关注到教材的节选片段,也要对一些情节的来龙去脉有所知晓,这样才能高屋建瓴地引导学生解读文本 2.读了本课,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如果用一个字表达,那会是什么字?(板书:诚) 3.第1自然段中哪些词让你读出了“诚心”?(两次前往,都没见着,但刘备并不灰心,还准备去第三次如果第三次还没见着,会怎样?——也许还会有第四次、第五次……直到见到为止) 【设计意图】第1自然段内容简短,光从“两次”“诚心诚意”还不足以感知刘备的诚意这时,就需要借助教师的引导、补充文本以外的资源,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中,发现诚,感悟诚,表达诚,提炼诚 四、察言观行话“尊重” 1.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屋,终于见到了诸葛亮下面,我们来读第24自然段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2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落实目标1—4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落实目标5—7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解题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听写复习生字词 过渡: 同学们,上节语文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三顾茅庐》,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三顾茅庐》。下面请大家读课题。 1、学生读题,课文的主人公是谁?你能把课题说出完整的一句话? 2、请学生根据短文和拼音听写生字。 刘备两次请zhū ɡě(1)亮出山辅助自己,都没有见着。第三次时,张飞要把诸葛亮捆来,刘备怪他不尊重人才。他们来到隆中,只见这里山冈蜿蜒起伏,松林疏疏朗朗,溪流清澈见底,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yí( 2 )人。诸葛亮正在草tánɡ(3)午睡,刘备ɡōnɡ ɡōnɡ(4)敬敬地站立等了半shǎng (5)。又过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醒。刘备听了他的策略后,茅塞顿开。后来,诸葛亮出山,刘备经常和他tǎo(6)论天下大事。这就是三ɡù máo(7)庐的故事。 3、大屏幕出示答案,订正并自由朗读。 第二板块:欣赏美景,感受“才华” 过渡:我们知道: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着,于是他带着关羽、张飞第三次来到隆中去拜见诸葛亮,可这里却先插入一段隆中的景色描写,你觉得是否合适?找出来,读一读,体味一下。 1、欣赏美景,出示图文 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1)读这段话,里面写了哪几种景物? (松林、溪流、竹林) (2)积累词语 怎样的松林? (疏疏朗朗)读好这个词组 (疏疏朗朗的松林) 是啊,稀疏而又清晰的松林,上面或许还有可爱的小松鼠在跳来跳去呢! 怎样的竹林? (青翠欲滴)读好这个词组 (青翠欲滴的竹林) 那颜色绿得都快要流出来了! 怎样的小溪? (清澈见底) (潺潺流动) 读好这个词组。(清澈见底的小溪)(潺潺流动的溪流) 我猜想,那里面的溪水一定非常甘甜! (3)这里的景色秀丽宜人,谁来读好这句话? 过渡:诸葛亮就住在隆中的卧龙冈,这是一条怎样的山冈? 2、感受“才华” a、出示图文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1)读这句话 (2)什么叫做“蜿蜒起伏”?看图做手势理解。 (3)在这句话中,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4)作者把蜿蜒起伏的山冈比作卧龙除了因为山冈的形状像卧龙,还因为什么? (作者把蜿蜒起伏的山冈比作一条卧龙除了因为山冈的形状像卧龙,还要说明隐居在这里的诸葛亮就像一条卧龙一样等待着施展才华的时刻到来。) (5)引出二顾茅庐时诸葛均吟诵的诗歌,进一步感受诸葛亮的才华和等待时机。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 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乐躬耕于垄亩兮,吾爱吾庐 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其实真正等待时机腾飞的是——(诸葛亮),人们称诸葛亮为——(卧龙先生),诸葛亮虽然——身居隆中,其实他——时时关注国家大事,等待时机——出山,为统一中原——出力。这就是此处景物描写的烘托作用与写法。你觉得这部分的景色描写需要吗?(需要,太需要了!) 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读这段美丽而神奇的隆中景色。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过渡:诸葛亮果真是个有人才的人吗?(板书:人才)(是)是的,他不仅才华横溢、雄才大略,还在等待时机,你看,就在那个茅草屋里,刘备听了他的话茅塞顿开。 b、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什么叫“茅塞顿开”?(本来不明白,现在一下子明白过来。) 过渡:后来,刘备对他们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说—— c、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这三个句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都是比喻句)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要是这样写就具体了,后半部分是对前半部分形象具体的说明。) (3)读好这三个比喻句。 第三板块、分析“言行”,感受“尊重” 过渡:刘备是怎样请到诸葛亮的呢?请同桌分角色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前二次没见着诸葛亮,第三次去请的时候,张飞说些什么?刘备说些什么?分别是怎么说的? (一)语言 1、同桌分角色读第二自然段。 2、交流。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1)什么叫“嚷”?谁来读一读张飞的话? 过渡:刘备听了怎么说?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2)点出“生气”。刘备怎样“生气”地说?谁来读一读刘备的话。 (3) 只要抓住了张飞和刘备说话时样子的词就能把这两句话读好, (4)从这次人物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刘备的诚意;对人才的尊重。)让我们分角色再读读这两个人物的语言。 过渡:刘备这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划出刘备动作的词。 (二)行动 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划出刘备动作的词。 2、交流 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进、恭恭敬敬地站、等候、快步走进 3、这些词说明了什么? (1)为什么离诸葛亮住处半里多路就要“下马步行”?诸葛亮又看不见? (怕惊着诸葛亮) (2)“轻轻敲门”说明了什么? (怕惊扰诸葛亮) (3)童子说诸葛先生正在睡觉,刘备“轻轻地走进去”,说明了什么?(怕吵醒诸葛亮) (4)“恭恭敬敬地等候”又说明了什么? (对诸葛亮有礼貌) 这一等等了多久? (5)当诸葛亮醒来时,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又说明了什么?(不想让诸葛亮等得太久) 4、读好这些词语。 (1)“下马步行”:脚步轻一点,不要打扰了诸葛先生; (2)“轻轻敲门”:敲得轻一点,显得自己有礼貌; (3)“轻轻地走进去”:走得轻一点,可别惊醒了正在睡觉的诸葛先生; (4)“快步走进”:动作快一点,可别让诸葛先生久等了。 5、把这些词语送到这段话中读一读。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过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6、你们是从行动中体会到刘备的诚意的,为了让大家更好的感受这些地方,先让我们一起回到“三顾茅庐之隆中相见”这一历史时刻,你可要细细地去品味呦!(观看录像) 7、看!诸葛亮在温暖舒适的床上高卧不起,刘备却在春寒料峭的门外恭恭敬敬等侯,面对着此情此景,面对这感人的一幕,你能把书上描写刘备动作的语言读好吗?谁来读这部分。(同上) 8、刘备呀刘备,你可是刘皇叔呀,刘大将军呀,怎么对一介村夫如此这样呢?假如你就是刘备,你会对陪同的义弟关羽或张飞说什么呢? ◇ 你们真是刘备的知音啊! ◇ 嗨!还真跟刘皇叔心有灵犀呢! ◇ 如果我是刘备,我会对你说:知我者,非×××莫属也!) 9、同学们,你们真是刘备的知己呀,你就是刘备,就怀着这样的想法,这样的诚意,加上你们的动作,再读读这段话,把你的.心情传达给大家。 10、提升 “下马步行”是“尊重”;“轻轻敲门”是“尊重”;“轻轻地走进去”是“尊重”;“快步走进”还是“尊重”。“尊重”、“尊重”,除了“尊重”,还是“尊重”,难怪张飞说要把诸葛亮捆来时刘备生气地说:(读)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11、把诸葛亮请了山后刘备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 大家或许并不知道,刘备当时已47岁,诸葛亮才27多岁,整整比诸葛亮大了20岁;刘备是当时大名鼎鼎的“刘皇叔”,而诸葛亮却是一个“一无文凭,二无地位”的农民,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由此可见他对人才的“尊重”。(板书:尊重)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3一、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歌曲影像资料,导入新课。 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的《三国演义》,描写了众多的英雄人物形象,这其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设计理念:教师根据班级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实际,大胆引进相关课程资源——《三国演义》电视剧片段导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语文,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走进情境中去。) 板书课题。 讲解“顾”“茅”“庐”字的写法。 二、检查预习 1、请你自由选择读书方式再认真地读一遍课文。 2、老师希望你们读准这些词语。(出示词语) 检查读音(开火车) 打乱顺序读 比赛读 做《补充》第一题 反馈 字形 词义 (设计理念: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自主预习、自习能力,上课就跟进检查预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 课文重点写了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情形,请同学们看一下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他第三次拜访的经过呢? 课文可以分为三段,说说段意。 2、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结合《评价》中的预导和课文中的段落,也可以用课题扩展法,自然段段意叠加法。指名说。 (设计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无声地渗透学习方法,授之以渔。教学生学会概括归纳) 三、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谁能说说现在我们用“三顾茅庐”这个成语多指什么?(仅仅指刘备请诸葛亮的事吗?) 师板书:诚心诚意) 2、刘备是怎样打动诸葛亮的?我们一起再来默读课文,把表现刘备诚心诚意的句子画出来,在关键的词语下加上点,然后有感情的读一读所画的句子,最后在组内找个伙伴说说你对所画句子的理解。(教师巡回,学生读课文,圈划出重点词句) 3、在班级找个适合你的学习伙伴,或者读,或者说,当然也可以演。用你们认为最佳的方法来表达你们体会到的东西。好吗?(生合作准备,无需回原位) (设计理念:根据写人文章的特点,着力引导学生画出表现人物特点“诚心诚意”的词语或语句;让学生多范围多形式地讨论交流。这样能让学生进一步更深入地把握了人物特点) 过渡:哪对伙伴愿意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大家?(指名说) 交流,理解课文精髓: (1)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 A、对比读张飞和刘备的对话。反衬。比较张飞和《水浒传》中李逵的形象,引导有感情朗读。 B、刘备和张飞的关系,能说的具体一些吗?相机出示原著介绍“桃园三结义”故事,或学生摘读其片段。 C、 我和你一起来读读好吗?(老师读张飞的话,学生读刘备的话。) D、配上表情、动作分角色朗读对话。指导发散。 (设计理念:引进课程资源《三国演义》原著、《水浒传》,摆脱了“课本为中心”的做法,充分体现了以“课本为重要凭借,落实教材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引进相关课程资源,促进语文学习”的新课改思想。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课本到原著、拓展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2)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A、刘备在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的地方就下马步行,也可以说明他的诚心诚意。 B、还有半里地就下马,其实,诸葛亮也看不到,就更说明它是真的诚心诚意的。指导朗读 (3)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轻轻敲门。 刘备轻轻地敲门,“轻轻”表示注意轻敲,体现了刘备对诸葛亮地礼貌和尊重。指导朗读 (4)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刘备叫童子不要惊醒先生,会怎么说?对张飞、关羽会怎么说?如果你们加上一些动作、表情就更好了!(引导学生适当的演演) A、刘备知道诸葛亮正在午睡,所以尽量放轻脚步,轻轻地走进去,防止惊醒先生。 B、刘备第三次来到诸葛亮的家中,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就恭恭敬敬的等在房门台阶下等诸葛亮醒来,说明刘备很有诚意。 C、早春,春寒料峭,挺冷的,做做恭恭敬敬地等候地样子!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 D、此情此景,让你想到了哪个相类似的故事?(程门立雪) (5)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又等了一个时辰和快步,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 表现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尊敬和渴求,也可以说明他很诚心诚意。 (设计理念:学习课文时,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诚心诚意”,通过学生自读课文、自学课文、并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刘备的诚心诚意的语句,在悟中读,在读中悟,读出了“味”,使文中人物个性更加鲜明,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带上自己的理解,再读一读这个部分。 9、总结:同学们,读出了刘备的诚心诚意,那才华横溢、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到底有没有被请出山?刘备有没有得到诸葛亮的帮助?更精彩的故事还在后面呢?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 四、推荐阅读《三国演义》 、易中天《品三国》 教后反思: 《三顾茅庐》是根据名著改编的一篇历史故事。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故事情节不难理解,因此,我把整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上,引导学生通过“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的过程,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教学时我抓住了“刘备诚心诚意”这条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找表现刘备诚心诚意的字、词、句,讨论、交流,演一演,谈谈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好句子来理解课文。课堂上,学生基本能找到这些句子,谈自己的体会时都有自己的感悟。通过让学生读一读,演一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着很多欠缺。虽然学生学习积极,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由于教学时前松后紧,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检查预习上,将一些字词的意思都放在预习环节解决,造成没有将后面表现刘备诚心诚意的部分内容上玩,今后我将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二不断研究探索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4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本课重点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中国的四大名著是哪四大著作?你知道《三国演义》里哪些人物的故事? 2、板书课题,指导写好“顾”、“茅”,齐读课题。 二、质疑导读,理解词意。 1、自由读文,文与题对照,思考用一句话解释课题的意思。 2、指名读第一节,其他同学思考:这段课文中的哪个词写出了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的态度呢? 3、默读第二节课文,思考:这段课文中哪个词写出了刘备、张飞、关羽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吗? 4、张飞是以怎样的态度邀请诸葛亮的呢?这一节中,作者把张飞与刘备邀请诸葛亮的态度对比着来写,从这样的对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1)指名读第三节中描写卧龙山岗景色的部分,体会第一句话的描写所采用的手法。通过偏旁,引导学生理解“蜿蜒起伏”词意;通过文中句子,引导学生理解“秀丽宜人”意思。 (2)学习第三节后面部分课文,其他同学画出描写刘备邀请诸葛亮时“诚心诚意”的词句。通过这些句子,你体会到刘备是个怎样的人(重点抓住“恭恭敬敬”一词)? 6、学生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比喻手法的运用。 7、齐读最后一节,引导体会“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三、赏读回归整体。 1、自由朗读全文,再次感受刘备邀请诸葛亮的虔诚态度。 2、总结延伸:《三顾茅庐》的故事从遥远的三国走来,走过了千年,多少风流人物已经淹没在历史中了,但在这个时代它给我们又留下了什么呢?从而归纳到“尊重人才”这一主题上,最后老师做简短发言:同学们,要想赢得尊重,从现在起让我们首先努力做一个人才吧! 四、作业布置: 1、把本课生字认真描红后再每字临写两遍; 2、练习感情读文,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有改动。课后请把原著找来读一读,比较课文与原著的异同,体会原著的语言风格以及编者用意。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理解文中四字词语的意思。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是怎样通过细节描写体现人物心理活动和个性品质,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学习刘备礼贤下士的品质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能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4、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文中三处比喻的意义。 5、能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教学重难点: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和个性品质。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 谈话。 同学们,这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造就了这样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中,你最喜欢的英雄是谁? 2、板书课题 3、学生用文中词语解释课题意思。 二、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解决了什么问题? 2、交流反馈: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呢? 3、 教师小结。 三、 细读课文,推敲重点,品读感悟。 (一)抓“诚心诚意”品刘备的尊重人才 1、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从那些语句可感受到刘备的诚心诚意?圈划出重点词句。 2、 小组交流,互学互促。 3、交流反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刘备的诚心诚意?”指名朗读描写刘备诚心诚意的语句,并相机交流感受。(生用“我从----------------中感受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因为-----------”的句式表达自己的体会。老师相机引导:读刘备的话,体会刘备的内心;从刘备的神态中体会到了什么?从刘备的动作中体会到了什么?) 4、领读:师:刘备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出山,他(生读描写刘备诚心诚意的语句),真是尊重人才呀! (二)抓环境描写和三处比喻品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师过渡:刘备当时已47岁,贵为皇叔,诸葛亮仅有27岁,乃一介山野村夫,他如此礼贤下士,值得吗?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位大名鼎鼎的卧龙先生。我们先去他家看看吧。 2、生读看到了什么。 3、交流:这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生答)找到这段环境描写的中心句,发现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进行交流。读这段中的比喻句,说说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从这个比喻句中感受到了什么?(生交流) 4、指名朗读这段环境描写。 5、说话训练:我们来到-------,只见--------的柳条--------,--------的小草---------,--------的花儿--------,--------的桃花,--------的梨花,---------的杏花,景色真是---------。 6、讨论:你对诸葛亮有了什么了解?从哪些语句中还可以认识到诸葛亮的才能?(引导发现另两个比喻句)指名读比喻句,说说是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了什么? 7、讨论:“云雾”“青天”分别指什么?“鱼”和“水”分别指谁? 8、指名读这三处比喻,说说这些比喻句的作用。 9、师补充诸葛亮出山后对刘备的辅佐(诸葛亮出山后,草船借箭、赤壁之战、空城计、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摆设八阵图,帮助刘备建立了蜀国,尽心尽力辅佐刘家二十一年,真正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0、生说说对诸葛亮的认识。 四、 课外延伸,拓宽文路(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并深情朗读) “臣本布衣,躬耕干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自由朗读。 2、这段短文中哪些是写三顾茅庐这件事的? 3、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五、 总结全文,引向课外。 1、说话训练:刘备真是尊重人才,他--------------;诸葛亮具有雄才大略,他------------。(生运用文中词语进行说话训练。) 2、发散:除了《三顾茅庐》外,你还知道哪些三国故事? 3、总结:同学们,让我们走进三国城,认识更多的三国英雄,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无数英雄用他们的壮举写下了许多感人的篇章,我们从中会有很多收获的。 板书设计 三顾茅庐 诚心诚意访贤才 刘备 诸葛亮 尊重人才 雄才大略 如鱼得水创大业 |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