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三年级上册《给予树》教学设计 |
范文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给予树》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给予树》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给予树》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能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重点引导学生辨清“予”和“裕”的字形,能用同义词替换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给予、担心、宽裕、沉默不语”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是通过妈妈心情变化这一线索来组织课文的写作特点。感受金吉娅的善良、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4、能展开想像拓展写话,为小音乐家杨珂、小珊迪、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文学作品中的一些穷苦孩子写一张爱心卡。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妈妈的心情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给予”正音给予(jǐ yǔ),辨析“予”的字形。 简单说说对“给予”一词的理解。(“给予”就是给、送。)像这样在一个词中,两个字表示同一个意思的词叫并列合成词。 出示:甜蜜、拥抱、宽裕、试探、猜测这些词也是并列合成词,读一读。 2、补全板书:给予树,了解其含义。 (1)读文找出文中一句描写“给予树”的句子。 出示:“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小女孩写的。” (2)从上面文字中,你读懂了什么叫“给予树”? 交流:援助中心:援助就是支援帮助的意思,援助中心就是给别人提供帮助的地方,是慈善组织组办的赞助机构,用来帮助穷苦人或有困难的人。像我国的春蕾计划、希望工程等就是给别人提供帮助的赞助机构。 给予树:是慈善机构在圣诞树上挂上反映孩子们心愿的卡片来请求他人赞助的树。 (3)简介圣诞节。 交流:每年的12月25日是圣诞节。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相当于我们中国的春节。(播放西方圣诞节欢乐的情境)在这欢乐的节日里,人们围着圣诞树跳舞,相互交换礼物。所以圣诞节是人们最快乐的节日,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 3、过渡:在这个欢乐的节日里发生了什么样的事呢? 二 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词语。 给予 圣诞节 甜蜜 宽裕 分享 棒棒糖 立即 援助 卡片 盼望 善良 仁爱 同情 体贴 兴高采烈 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2、 再读课文,本文写了一个怎样感人的故事呢? 填空: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小女孩儿(金吉娅),在圣诞节前夕,妈妈给了二十美元让孩子们互赠礼物,金吉娅却给一个陌生女孩买了洋娃娃。从她身上我们学到了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知道了在别人需要帮助时要及时献出自己的爱心。 三、品读课文,体会妈妈心情变化的原因。 1、是呀,故事发生在美好的西方节日——圣诞节前夕。是金吉娅的母亲将发生在自己女儿身上的一个感人故事记录了下来。在这件事中,金吉亚的妈妈心情有什么变化呢?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请同学们轻声自读课文,圈出描写妈妈心情变化的词语。 出示:担心、生气、激动。 2、学习课文第1节,体会妈妈担心什么。 交流出示:“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1)辨析“裕”的字形,理解“宽裕”一词。读文你从哪可以看出家里不宽裕? 随机理解:“攒”:存着。 指名读这句话,读出妈妈的担心。 (2)尽管家里并不富有,可金吉娅的妈妈还是把自己积攒的100美元平均分给了五个孩子,让他们每人至少准备四份礼物。读到这儿,如果你是金吉娅,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3、学习课文第3节,体会妈妈为什么生气。 (1)学生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抓住“兴高采烈”一词,体会手足之情。 师:妈妈的担心是多余的,孩子们拿到二十美元,就分头去采购圣诞礼物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孩子们该回家了,在回家的途中孩子们表现怎样? (2)引读: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只有金吉娅----(沉默不语),看到金吉娅沉默不语,这引起了妈妈的怀疑,发现——(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 (3)联系上下文想象妈妈的心理活动,理解妈妈生气的原因。 我看到金吉娅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心里非常生气,想: (交流时应引导学生理解“一些”与“一大把”的区别。从“五十美分”与“二十美元”的对比,知道棒棒糖太便宜了……妈妈想让孩子送出最诚挚的祝福,而小金吉娅却不够诚挚。) (4)体会这时候的金吉娅为何沉默不语? (金吉娅担心母亲责怪。) 4、领会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体会妈妈为何激动。 (1)指名读最后一段话。 (2)、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妈妈激动的理由。 (3)总结:金吉亚到底做了什么让妈妈这样激动?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女孩呢?下节课在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 给予 圣诞节 甜蜜 宽裕 分享 棒棒糖 立即 援助 卡片 盼望 善良 仁爱 同情 体贴 兴高采烈 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二、感受金吉娅这个人物。 1、从语言感受人物。 (1)金吉娅拿着这二十美元到底做了什么,让妈妈有着这么明显的情绪上的变化?让我们读读课文的第四节,从金吉娅对妈妈说的这番话中找到答案。指名读金吉亚说的话。 (2) 读完讨论交流: 平常的圣诞树上都挂满礼物,可金吉娅看到的却是一棵给予树。金吉娅来到这棵“给予树”下,取下了其中一个小女孩写的卡片,卡片上写着什么呢? (出示: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这句话中的哪个词引起了你的关注。什么叫一直盼望。 出示: 每当看到邻居伙伴抱着洋娃娃的时候,小女孩就(非常羡慕或非常希望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白天,小女孩就想(抱着洋娃娃玩耍); 夜晚,小女孩就想(拥着洋娃娃入睡); 每当一个人害怕的时候,小女孩就想(让洋娃娃陪她玩耍)。 每当有了委屈的时候,小女孩就想(向洋娃娃倾诉)。 每当(有了高兴的事情 ),小女孩就想(和洋娃娃一起分享)。 ,《给予树》教学设计(沙龙) 是呀,小女孩早就想拥有一个洋娃娃;天天想,夜夜想,月月想,年年想呀,读: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拥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就是她现在最大的?(板书:愿望希望) (3)金吉娅看到小女孩的愿望,她想:( ),可是:( )。但金吉娅在家人和小女孩的选择中最终倾向了( )因为她想到了一句话,并在后来告诉了自己的母亲。哪一句? 读: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是呀,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 我们有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可小女孩没有。 我们有( ),可小女孩没有。 我们有( ),可小女孩没有。 我们有( ),可小女孩没有。 一句话,小女孩什么也没有。 多么善良的金吉娅呀!多么( )的金吉娅呀!多么( )的金吉娅呀!多么( )的金吉娅呀!(板书: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于是,她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 (4)、听了金吉娅的话,妈妈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你能代妈妈说吗? (5)、从金吉娅的做法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填空:金吉娅不仅给家人买了圣诞礼物——棒棒糖,还把同情和爱心送给了一个陌生的小女孩,给她买了洋娃娃,让她的愿望得以实现。她是一个善良、仁爱、有同情心和体贴的孩子。) 引读:金吉娅虽然放弃了给家人买漂亮礼物的机会,然而她却得到了(小女孩的感谢,妈妈的拥抱……),给予不仅仅是放弃,也不仅仅是得到,给予更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6)、指导朗读最后一段。 2、让我们回到书中,再读金吉娅的话,你对金吉娅有哪些新的认识? 生:先开口 ,本来想送给哥哥姐姐礼物(可以看出金吉娅是个体贴的孩子) 金吉娅发现了给予树上的卡片(可以看出金吉娅是个细心的孩子) 她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她毫不犹豫买了洋娃娃,可以看出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 只够买棒棒糖(可以看出金吉娅体贴家人) 哥哥姐姐与小女孩比,小女孩更需要礼物(可以看出金吉娅有同情心)等等。 她把事情的经过全都告诉了妈妈(可以看出金吉娅非常诚实。) 师总结:是呀,从字里行间我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所以妈妈说: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三、点击“给予”,感受“爱”。 1、整篇课文中,无不透出爱的情意,再找找文中还写了谁给予谁什么? a、 妈妈给予每个孩子二十美元。——母子之爱 b、孩子们给予对方圣诞礼物。——手足之爱 小结:这些举动都是对亲人的爱,从中更让我们感受到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是那么的可贵,更让人们为之动容。相信金吉娅的“给予”行为虽然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也一定和她成长在这样一个“爱”的家庭氛围中有很大的关系。 2、看板书小结:给予树是一棵(善良、仁爱、同情、体贴)树,这样一棵美丽的给予树,应该种在哪里?(每个人的心里)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给予树,那么我们的世界一定会充满爱。 五、 拓展说话练习: 1、一天,妈妈带着金吉娅和她的哥哥姐姐,通过援助中心工作人员的精心安排,在这棵圣诞树下与小爱丽斯见面了,大家会说些什么?你想代表谁,最想说什么?(学生可选择几个不同的人物练习口语交际) 2、老师想代表工作人员说:有了你们的爱,才使这棵普通的给予树变成了一棵爱心树,有了像金吉娅这样的人献出善良、同情和爱心,我们心中的给予树才能常青、常绿,越来越茂盛。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给予树》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会认10个,会写12个;理解“沉默不语”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法理解课文内容。 3.读课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思想感情,感受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等,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4.积累语言,练习写话。 教学重难点: 通过妈妈的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圣诞节图)问:这是什么节日?你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 师:你还了解什么关于圣诞节?生:在每年的12月24日…… 师:老师发现一提起过节你们就特别开心。今天我们就上一课关于圣诞节的。希望能给你们带来快乐。 2、板书课题:31给予树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画出生字新词。) 2、扫除字词障碍。 (1)、指名读,全班读,开火车读。 (2)、(出示:援)重点指导援的写法以及援助中心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中都写到了谁?给你印象最深的是谁? 2、全班交流,教师并板书:金吉娅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学习第三自然段: 1、划出描写金吉娅的句子。 课件出示:只有八岁的小女儿沉默不语。 “沉默不语”是什么意思?从沉默不语可以看出金吉娅这时心情怎么样? 2、金吉娅这么难过,而哥哥姐姐们表现得怎么样?能找出句子读一读吗? 3、(读相应句子: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问:兴高采烈什么意思?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 1、为什么金吉娅沉默不语?她为什么要给小女孩买洋洋? (出示相应句子: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1)“什么都”说明什么? (2)想想她没有什么?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2、拓展训练: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在圣诞节前夕什么都没有。如果你就是金吉娅,你来到这棵挂满心愿卡的树前,你会想些什么? 3、总结金吉娅的品质。(板书:善良仁爱) 学习第五自然段 1、听,圣诞的钟声敲响了,给予树下有个八岁的小女孩。我现在就是金吉娅的妈妈,我生气过。可是,我现在要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你们还是她的兄弟姐妹。你们会怎样? 2、课件出示“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地笑脸”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4、八岁的金吉娅善良,深深地打动我们。收了洋娃娃的小女孩会怎么说? 5、小女孩愿望实现了,请同学们替小女孩几句感谢的话。 五、布置作业: 1、自己动手制作一份贺卡送给你最爱的人。 教学反思 上完课,自我感觉挺顺利的。这节课能完成教学目标,但有些细节地方还做得不够好。课后,老师们也肯定了这课的优点,指出了不足之处。 一、突出了重点、难点,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给予树》这篇课文以“爱”为线索,突出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抓住“爱”进行教学。在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通过重点语句表现出来的。所以,在教学中利用感悟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同时,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使学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二、课堂教学扎扎实实,注重读写结合。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没有很花俏的东西。我重视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思考、朗读、讨论、交流,并把字词教学渗透于教学的各环节中。如在理解课文是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理解“如愿以偿”的意思,并教会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又如在本课的导入环节,我也是以对“沉默不语”的理解来引入新课的。 在读到“一个陌生小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你能为陌生小女孩写几句感激的话吗?指导学生动笔写一写。这是把读写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写的能力。结果,很多学生一下子就写了四五句话来,既写了对金吉娅的感激,又写出了对金吉娅的赞扬。如陈瑾是这样写的:“金吉娅,你送给我的洋娃娃,我已经收到了。我多么感激你呀!我会好好照顾它,像它的妈妈一样。金吉娅,你真是个善良的小女孩!”从学生的话语中,可以充分看出,他们已完全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了。 三、亦师亦友,师生共同构筑生活化课堂。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老师不再是背着手在课堂上踱步,远远地观望,而是做为本次活动的参与者,参与其中,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就像朋友一样,可亲可爱,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如文章第四自然段是重点指导朗读的部分。在指导学生地有感情地朗读金吉娅对妈妈说的话时,我以请教的姿态让学生教我应当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不仅积极思考怎样才能读出感情,还乐于示范。 四、 恰当的评价语,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上课时,我们老师都会犯一个通病,就是自觉不自觉地要去重复学生的答案。有时是不知道怎么含接,有时是怕其他学生听不清楚。其实,老师听同学回答问题,关键要对他的答案进行评价。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确,问题在哪里,该怎么样改正。有时是回答不完整的要帮他表达清楚;有时是不正确的要引导学生给予纠正;有时是要对其看法进行肯定,表示赞赏。这样,学生的认识、表达等才能得到提高。 在这节课中,我就非常注重对学生的评价。我认真听他们的发言,对不同的回答我都尽量使用不同的评价语言。如:让学生说说“沉默不语”是什么意思时,有学生回答:“沉默不语的意思就是说低下头不说话。”我便肯定地说:“你回答得真精炼。”另一个学生接着说:“老师,我认为沉默不语的意思是说因不高兴或心里有事而不说话。”时,我高兴地告诉全体学生:“原来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 来表达。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这一节课上都能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好吗?”这就无形中在对学生进行一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的渗透。 上完这节课,我的感受就是要上好一节课不容易。课前老师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学生方面,要考虑得很细。因为学生在课堂上会出现什么情况我们老师是不知道的。但是我们老师事先可以估计,列出几种可能,制订几种应变的方案,这样在课堂上我们才能应对自如,从容不迫。例如,我班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会出现理解完全失误的现象,有时是你如何也想象不出的低级的错误。所以在备课时,我就充分考虑了当学生出现这种情况时,自己该如何引导。因此,在现场教学中,当学生真的又再现这样的现象时,我才能做到不急不燥,沉着地引导学生从另一个正确的方向去理解课文内容。 我认为,课堂上当学生对某一问题迷惑,出现冷场时,我们老师要想办法去引导学生,打开学生的思路。并不是每个问题学生都能回答出来的课就是好课,现在的课堂关键要看当学生不懂时你老师如何去引导。当然,对于事先没有想到的,课堂上才生成的东西,那就要靠老师的机智了。所以备课时,除了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五、不足之处: 1、 导入过于繁琐,以致于时间花了太多,变成前松后紧了,导致课的收尾比较苍促。 2、 在上课时我的语速偏快些,导致部分学生反应不过来。 3、 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与肯定。在这节课中,我十分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而忽略了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 总之这堂课有精彩,也有不足,今后继续努力。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给予树》教学设计3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 ②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磁带。 第一课时 议论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看过或听说过各种树,可是你们见过“给予树”吗?(师板书课题),你能想象出“给予树”是什么样的吗?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给予树”是不是像我们同学讲得这么神奇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找开课本轻声读读吧。 初读课文 ①学生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②自由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b.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③检查读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巩固) b.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c.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讨论交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d.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指导读。 ④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感动,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布置作业 ①抄写生字词两遍。 ②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①读下面的词语:沉默不语、如愿以偿、仁爱、体贴 ②说一说上面四个词语的意思。 理解重点词句 ①学生默读课文,用“——”画出这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②指名读出所画的句子并出示: a.“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b.“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③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这两句话。 a.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有关的句段。 b.那个陌生女孩有什么愿望?又是怎样如愿以偿的? 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④用“﹏”画出妈妈前后心情变化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学生选择感人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 总结全文 雨果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永远记住在这个善良、可爱的金吉娅。 布置作业 ①抄写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②替那个陌生的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