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认识角教学设计 |
范文 | 认识角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角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认识角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小学数学苏教版第四册第64—66页例题、想想做做1-5题。 教学目标: 1、教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会画角。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能大胆地与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学会评价。 5、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极参与探索角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建立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说出通过直观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而和边的长短无关。 教法:引导、点拨、探究 学法:探究法、操作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钉子板、皮筋、小棒五根、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纸、两张硬纸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谈话:小朋友喜欢做手工吗?(课件出示64页例题图)看!小明和小红也在做手工呢!你能说说这幅图上有哪些我们认识的平面图形吗?其实,在这些平面图形中还藏着一位朋友,它是谁呢?让我们来看一看(课件演示上面的图形都是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有关角的知识。(板书:认识角) (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创设情境,并配有动画的图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一开始就能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地去学习) 二、认识角 1、感知角。 摸角: *请你在三角尺上找到一个角,摸一摸这个角,有什么感觉? *谁来说一说?(角的这部分尖尖的) *再摸一摸角的这部分呢?(平平的,直直的) *谁再来说一说? 2、介绍角并画角。 *老师就把这个角画在黑板上。(依据三角尺其中的一个角画) *刚才同学们摸着尖尖的地方,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标:顶点) *刚才同学们摸着平平的地方,从这个点出发的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这是角的另一条边。(标:边) 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小结:对!角是由一个顶点和由顶点出发的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图形。 3、观察实践,引讨探究。 谈话:生活中有许多地方有角,你能在四周围找一找这些角吗?看看它们都藏在什么地方?指出所找的角的顶点和边? (1)学生在小组里交流 (2)指名学生举例。 (本环节通过找角——认角——再找角的活动,让学生在初次找角的活动中建立角的表象,并及时安排观察对比与发现,用小组交流的学习形式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在找角的过程 中让学生体验到“角”就在我们身边,培养了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生活,而帮助角爷爷则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到了角的基本特征。)生活中找角。 认识角教学设计2【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4—6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角的过程,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角。感知角是有的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3、让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并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一、游戏导入,感知角 1、引出角 谈话:同学们,在平面图形的王国里,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 游戏:老师这里有一个袋子,里面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平面图形,谁能闭上眼睛,在里面摸出圆来? (学生纷纷举手。) 指一名学生上台来摸。学生摸出后,加以激励。随后提问:如果让你 们来摸你也能摸出来吗?(生齐答:能!) 师:你们都这么确定能摸出圆来,请问有什么窍门吗? (学生答:因为别的图形都有角,可是圆边上都是滑滑的,没有角。) 师:同学们真有办法!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朋友“角”,角也是平面王国里的一个成员。(板书:认识角) 2、找角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除了圆,其余的图形中都有角,那么我们就先拿出三角形,请你把角找出来。 指名学生在三角形上找角。 (学生找角只摸顶点。) 教师示范指角:刚才同学们摸的是角的一部分,正确的摸角方法应该是这样的:(教师从顶点出发摸两条边)。 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重新摸三角形的三个角。 师:现在让我们到生活中去找找角吧! 二、建构模型、抽象角 1、 抽象角 (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 师:同学们看一看,你能在哪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 (学生自由的找角,并全班进行交流。) 师:将这些物体面上的角移下来就成了数学上的“角”。(教师边说边点击课件从剪刀、三角形、闹钟上抽象出角。如图:) 2、画角 师:(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下面看一看老师怎样画角?先画一点,再从这点出发画两条直直的线,再在里面画一条弧线,就成了角。(教师分别在黑板上画出以上三个角。) 3、角的组成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老师画的三个角,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全班交流得出: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教师板书:如图) 边 边 边 顶点 顶点 顶点 边 边 边 提问:角的边又有什么特点呢?(两条边必须是直直的。)追问:如果有一条边是弯的行不行? 4、练习 判断:出示“想想做做”的第1题。 判断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在追问:你能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吗? 5、做角“想想做做”的第2题。 用两根小棒搭出一个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操作,指名到视频展示台上操作,全班交流操作情况。 三、操作探究,比较角 1、认识角有大小 (1)谈话:我们的这个新朋友真的很调皮,它还会变化呢! 出示一个分针和时针夹角很小的钟,然后转动分针和时针,使夹角逐渐变大。提问:分针和时针形成的夹角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再转动分针和时针,使夹角变小。 提问:现在这个角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说明了角怎么样?(板书:角有大小。) (2)课件出示例题2中的三个钟面。 让学生比较那个角最大,那个角最小,并说说是怎么比较的。 全班交流汇报。(学生可能是观察边叉开的程度,也可能数格子,都肯定鼓励学生。) 2、 做角活动 (1) 谈话:角有大小,那么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呢?我们来做个实验。 用准备好的材料做活动角。 (2) 同桌每人做一个角,比一比谁的角大。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发现凭观察难以比出大小的角,让这两位学生上台全班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用重叠法比较。 多媒体课件演示用重叠法比较的过程,让学生观察。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发现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4)引申 A、“想想做做”第3题。 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的角?(剪刀、扇子)引导学生把扇子和剪刀 慢慢打开或合拢,观察扇子和剪刀中角的大小的变化。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B、“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明确题意。 学生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你发现折出的角中,那个最大?那个最小?指给同桌看。 四、全课总结,拓展角 1、谈话: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那个图形? 如果你是角,你打算怎样介绍自己。指名学生作角的自述。 2、拓展: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角娃娃非常高兴,要出个脑筋急转弯:4-1=?,课后试着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掉一个角,看还剩几个角?比比谁的剪法多? 3、实践作业: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找一找,摸一摸。 【教学反思】 其实,“角”对学生而言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然而,在学生的心里眼里,“角”的概念与我们数学中“角”的概念就不尽相同了。而怎样使学生经验与新课的教学完美结合呢?上述案例又如何体现教师的教学理想的呢? 一、 生活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结合 游戏的导入引出“角”,然后教师点题说明本节课就来认识“角”,从生活实际引入,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使得学生对新知的认识有一种亲切感,不是突如其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东西。同时因 为他们对角并不陌生,也就增加了学生学习新知的信心。“摸角”和到生活情境中“找角”以及后来的“做角”给了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学会展现自己并有机会展现自己,在实践中探索新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愿意尝试的勇气和实践探索的精神。 二、科学性与准确性的完美统一 “角”对学生并不陌生,“摸角”便是检验学生对角的认识程度,学生头脑中的角是一个模糊不确定的概念,让他们摸就是让他们知不足。虽然只摸了顶点,但得肯定他们的摸法有可取之处(摸的是角的一部分),然后再引导他们如何正确的进行摸角。这样的设计既照顾到学生的心理,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又使他们在放松自然的情绪中来科学的认识角,明白数学中的“角”是区别与我们先前所认识的“角”的。而在摸角的示范上教师也作了推敲,从顶点出发摸两条边,在画上小弧线。这样的做法并不是随意之举,因为教师们都知道:角是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的平面图形,画射线就得从顶点开始。在后来的画角中教师也渗透了这一点。之后再让学生说一说摸边时的感觉,得出角的两条边都是直的。 三、系统性与拓展性的无痕渗透 从游戏引入角到实际摸角,然后让学生在例题情境中找角,并运用正确的方法指角,紧接着从物体中抽象出数学中的角(出示角的抽象图)。一切过渡的自然而巧妙。然后再通过画角、对比,认识角的共同特点: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并且两条边必须都是直直的。最后再通过判断、做角进一步巩固角的概念,使学生在头脑中初步建立角的模型。 这里充分体现了知识建构的系统性,虽然是很简单的教学内容,却蕴伏了许多的数学思想。正确的摸角方法、画角方法渗透了“角是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为以后更高一级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抽象出的三个角蕴伏着“锐角、直角、钝角”的概念,拓展了角的外延,为下节课的学习作了必要的准备。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得我们的课堂并不局限在“40分钟”,而是给了它更大的拓展的空间。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延伸;向高段学习延伸。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学内容简单并不意味着教学的设计简单,如果我们将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就大错特错了。因此,我们低年级的数学教师应多研读教材,多系统学习学科专业知识,多研究学生,这样才能把握低年级的教学特点,使我们的教学更艺术,使学生的学习更便捷。 认识角教学设计3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l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角的特征。 2.经历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初步形成评价意识。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景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根据角的特征辨认角。 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 剪刀一把、三角板一块、白纸一张。 教师准备: 直尺、各种形状的继母若干;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白纸各7张;长条12根;图钉若干。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揭示课题 1.感知生活中的角。 (1)课件展示实物(红领巾、钟面、吸管、方向牌)。 (2)找一找以上实物中的角分别在哪儿,引导学生把角比划出来。(随着学生的发言,课件演示,抽象出角)。 (3)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方式一:交流课前收集的信息。 方式二:现场收集生活中的角。 ①老师交待收集的场地范围(教室)和交流的时间(2分钟)。 ②学生收集、交流信息。 ③反馈。(引导学生边说边比划出角。) 2.揭示课题。 师:通过发现,知道了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今天咱们就一块儿去认识角。 板书:认识角 二、实践感知,建立表象 1.画一画,剪一剪。 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各种材料(直尺、三角板、剪刀、积木)。 (1)老师交待操作的要求:学生在以上材料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在纸上画出角,再把它剪下来。 (2)学生自行选择工具,实施活动。 (3)集体交流:把剪下图形中的一个角比划出来。 2.摸一摸,探究角的特点。 (1) 摸一摸刚刚比划的角,有什么发现? (2) 学生汇报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①尖尖的。 A.示范摸到角的哪个地方是尖尖的,引导全班学生再次感知。 B.取名称。 师:其实这个尖尖的是一个点。(板书)知道了这个点叫什么吗?想给它叫什么?(把学生取的名称写下来。) C.得出名称。(板书:顶点) ②平平的、直直的。 A.引导全班再次感知。 B.抓住学生发言,得出名称。(板书:边) ③、④…… 3.小结:像这样的图形我们说它是一个角。 4.闭上眼睛想一想角的样子,可以用喜欢的方式比划比划。 三、活动操作、巩固应用 1.活动(一):找一找。 (1)明确活动要求:不用眼睛看,在学具袋中摸出一个带角的图形。 (2)反馈摸出的图形有: (3)分组交流:①每个图形的角在哪儿?②每个图形有几个角? (4)用手势反馈。学生可能对第三个图形有异议。老师抓住契机以辩论的形式得出正确的结果。(此环节中引导学生作评价。) 2.做一做。 (1)交待活动要求:在组内选择有用的材料(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卡纸、长条、图钉)制作一个你喜欢的角,然后展示在教室两边。 (2)学生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开始活动。 (3)组织学生参观作品。 (4)学生质疑、评价、提问。 如:能告诉我这个制做的角在哪儿吗? 四、延伸 1.小结:今天咱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角,关于它你了解了多少?(鼓励看书) 2.延伸:关于角,你还想知道什么? 师: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查查有关资料,了解有关角的知识,咱们下节课再继续交流 吴昌军 认识角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体会三角形的本质特征,理解三角形的含义,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了解三角形的特性。认识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观察操作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概念,感知稳定性 教学难点:高的画法和意义 教学过程: 一、三角形的概念 1、在画中建立概念 其实三角形大家并不陌生,现在请你把心目中的三角形画下来。 展示作品。 2、交流中完善概念 三条线段怎样画才会是三角形? 由3条线段围成(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3、延伸中强化概念 不在一条线上的三个点就能确定一个三角形。 4、介绍各部分名称 二、三角形的稳定性 1、设疑 为什么要把篱笆围成这种形状? 2、操作 围一围、拉一拉、比一比小结:当三角形的三条边长确定后,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也就确定了,所以在拉的时候,三角形才不会变形,这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 3、欣赏 三、三角形的高 1、初认高 回忆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 其实在三角形中,像这样,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所作的垂直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2、再识高 移动顶点,找高。 旋转三角形,辨高。小结:只要是从顶点向对边做的垂直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还有其他高吗? 3、画高 ① 画AB边上的高。 展示学生作品。 画高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小结:看来我们的高不仅要垂直、要从顶点出发,还要注意所画的高与底要对应。 ② 再画出AC边上的高。 ③ 在指定底上画高。 四、课堂总结 认识角教学设计5 教材简析: “认识角”是国标本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64-66页的内容。本课是第1课时,主要认识角的形状,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感悟角是有大小的,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感悟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3、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教具准备:活动角、多媒体课件、白纸等。 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纸、一个图钉、两张硬纸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角 谈话:数学王国里住着一群漂亮的三角形娃娃,今天他们要来我们班和小朋友一起上课,大家欢迎吗?(……)瞧!(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一群三角形娃娃边唱边跳走过来的情形。)他们来了。(课件动画:一个三角娃娃得意地跳着舞……甩掉了一条边。)……咦?这个三角形娃娃怎么少了一条边呢……原来调皮的三角形把一条边给弄丢了,出示, 它少了叫它---角。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找“角”娃娃,并与“角”交朋友,好吗? 二、探索新知,认识角 1、抽象角,认识角。 (1) 从实物中感知角 三角形帮我们请来了很多“角”娃娃, “角”娃娃想跟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愿意吗?(出示多媒体画面:长方形纸、三角板、钟面、五角星、剪刀)你能找到这些小客人吗?看谁的眼睛最亮! 谁来说说,你从哪里找到了角?并用手指一指、摸一摸。 小结:原来调皮的角就藏在这些物体中,小朋友真聪明。 师(惊喜状):这会儿,角娃娃藏到教室里来了,你能在教室里找到它吗? 生:…… (2)折角,体会角的特征。 出示一张白纸。 师:角跑到老师这张纸上了,你能帮老师找出来吗? 这张纸还能变出很多角呢,谁会变出一个角来?请小朋友拿出一张纸折一折。 请学生将纸对折,折出大小不同的角。 师:小朋友,用你折出来的角对着自己的手心或脸,戳一戳,试一试有什么感觉。” (师边说边示范) 为什么会有痛的感觉呢?(……)对,因为它尖尖的,再摸摸它的两边还戳人吗?有什么感觉?(平平的、滑滑的……) (3)抽象出角,感知角的样子。 小朋友,角的本领可大了,它不仅能藏在物体的身上,还能从物体身上走下来呢。(学生睁大了眼睛,感到不可信)不信?你瞧!(课件动态演示角从剪刀、三角尺、钟表上移下来的情景)学生发出惊叹声。 2、演示画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刚才小朋友找到了许多角,老师也找到了一个,并把它画在电脑上了。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画的?(课件动画演示“手握铅笔”画角的过程。) 谁来说说你看到老师刚才是怎么画角的,先画什么,再画什么。你能自己画一个角吗?指一名学生到黑板上画角。(有意识让学生画开口方向不一样的角。) 那你知道这个尖尖的地方和直直的线叫什么吗?它们就藏在数学书第64页里面,赶快去找一找吧。 学生交流后,小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3、练一练,巩固角。 a.数学王国的图形娃娃听说我们在学习角,都争着说自己是角。谁说得对呢?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b.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想想做做”第2题。 三、动手操作,比较角 1.图形王国里两个角在争吵,都说自己大。到底谁大呢?请看屏幕。 学生争议后,教师用多媒体演示两个角重叠。(顶点对齐,其中的一条边对齐。) 小结:看来我们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2.角娃娃看我们学得这么认真,给我们送来了一件礼物,看!(动画演示鸟衔“活动角”的一边不断活动的情景。) 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老师也有一个这样的角,因为它的两边可以活动,所以我们叫它——活动角。 拿出你们的活动角(老师和学生的活动角两边同样长),谁能上来拉一个和老师同样大的角。 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和老师比的,是哪和哪重合了? 哪个同学再过来拉出一个比老师拉的角大一点的角?你能拉出比老师小的角吗? 小结:角有大有小。 3.研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师生比活动角的大小:边一样长的活动角相比,边不一样长的相比。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2)让学生拉一个和老师一样大的角,提问:如果老师把你的活动角的两边给剪掉一段,你还敢和老师的角比大小吗? 讨论:你认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小结: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4、活动角的应用 你在生活中见过像这种大小会变化的角吗?说给同学听听。 你知道剪刀、扇子设计成活动角有什么作用吗? 四、巩固拓展,应用角 1、拿出两支铅笔摆角 ⑴摆出1个角⑵摆出2个角⑶摆出4个角 学生摆,师指导。 2、数一数有多少个角? 3.最后“角娃娃”送给我们一把金剪子,让我们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掉一个角,看看还剩几个角?我们动手做一做吧。 五、总结评价,延深角。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学得快乐吗?你能用角说一句话吗? 认识角教学设计6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材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0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和按角分类的方法,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2. 能够识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关知道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3. 渗透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迁移推理等数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发现欣赏的意识,感受生活中数学,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认识三角形 1. 摆三角形 (1)(课件演示)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图片,仔细观察:看看这些事物中都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欣赏两遍) (三角形、圆形、梯形……) 这节课我们来重点研究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2)(准备小棒)现在想想三角形是什么样子的?听要求:请用手中的小棒快速地摆一个三角形。(生动手摆三角形,同时老师在黑板上画三角形) 2. 三角形的特性 (1)师拿出准备好的插接长方形,问:这是什么图形? 师拉动长方形,问:你发现了什么? (长方形变化了,说明它不稳定) (2)拉一拉刚才的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 (没有变化,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板书:稳定性 三角形的稳定性是三角形的特性,在实际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谁能说说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二、三角形的特征 1. 什么是三角形 刚才我们动手摆了三角形,还知道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你认识三角形了吗? 出示: 手势表示哪个是三角形? 根据刚才的学习谁能用一句话简单地说说什么是三角形?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围成”) 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 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猜测:围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什么?(边)三角形一共有几条边?(3条边) 每两条边线段的交点叫什么?(顶点)三角形一共有几个顶点?(3个顶点) 仔细观察三角形除了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之外,还有什么?(3个角) 谁能说说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三角形有3条边,3个顶点,3个角) 生回答师板书。 三、三角形的分类 1. 分类 2. 刚才大家表现非常棒,积极动脑思考,回答问题也非常积极,那现在看看大家的动手能力和大家的合作能力怎么样? 出示六种三角形 看要求:(课件演示)给这些三角形分类: 要求: (1)给每类三角形取个名字。 (2)小组说说为什么这样取名? 生运用学具小组合作,老师巡回指导。 生汇报,师总结板书: 锐角三角形 1个? 3个? 直角三角形 1个 钝角三角形 1个 3、小游戏: 猜角游戏 师只露出一个角,生猜这是什么三角形? 说说什么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四、小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考考你: 选择: (1)由三条( )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A直线 B射线 C线段 (2)( )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 A有一个角是锐角 B有两个角是锐角 C有三个角是锐角 判断: (1) 有三条线段的图形一定是三角形。 (2) 任何三角形里都有两个锐角。 (3) 直角三角形中只有一个角是直角。 (4) 有位同学看到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就说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认识角教学设计7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认识角”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实践活动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 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3、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地认识角。 教学难点: 探索角的大小与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图形朋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都是谁?(教师出示课件)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如果我们要将这些图形分成两类,你会怎样分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是一类,圆是一类。 师:说说你的理由,为什么这样分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三个图形都有角,圆没有角。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找角——直观感知角。 师:你身边的哪些物体上面有角呢?谁愿意来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说自己见过的生活中的角 生:数学书上有角,黑板上有角,桌子上有角、三角板的上面有角等。 师:老师这也有几个物体,请你仔细观察一下,你能找出它们上面的角吗? 师:(出示剪刀图)你在剪刀的什么地方发现了角?给老师指一指。(课件红线标示) 师:(出示红领巾图)你在红领巾的什么地方发现角?(学生上前指一指)(课件红线标示) 师:(出示钟面图)钟面上的角藏在哪儿? 生:时针和分针组成了一个角。(课件红线标示) 师:下面,我们把上面的这些角请出来.(课件显示) 师:哦,原来角就是这个样子的。 (二)认识角 1.师:仔细观察,说一说角长什么样子? 生:尖尖的。 师:尖尖的地方就是角的顶点。(板书:顶点) 师:除了顶点以外,还有什么? 师生共同观察,还有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师:我们一起来小结一下,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板书: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 2、摸角并感知角. 师:刚才同学们说三角板上有角。请拿出你们的三角板,找出其中的一个角,用手摸一摸角的顶点,角的两条边。(教师注意动作的引导和示范)。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感受器。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三)画角、介绍角的名称及读写法 师:你能在纸上画几个不同的角吗? 学生活动,教师做好指导。 教师让学生说说角的画法,并在黑板上示范画一个角,并标出它的顶点和边。 师:下面老师再来画一个角,看看老师是怎样画的。 教师画角(我们先画一点,这是它的顶点(点出一点)再从顶点起画一条很直的线,这是它的边,再从顶点起往不同方向再画一条边。) 师:为了便于区别很多角,我们还可以给它们取个名字。比如第一个角,我们可以在角的两边张口的地方,用一个小“ )”线把两条边连起来,然后在它的后面写上数字1。我们把这个角记作:∠1,读作:角1。(教师板书) 师:剩下的这个角可以怎样表示呢? 师:请同学们给自己画的角起个名字?然后把它记下来,读一读。 (四)、练一练(课件) 师: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不能和角成为好朋友,可就要看你接下来的表现了! (1).辨角。找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 (2).找出下边每个图形中的角。 师:同学们打开课本67面“指一指”中有一组图形,你能从中找出角并标出来吗?试试看。 展示学生作业,集体交流。 三、动手操作,比较角的大小 (一)玩一玩,理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师:看来你们已经和角交上了朋友,接下来我们来玩游戏吧! 教师出示活动角 师:这是一个可以活动的角,就藏在你们课桌里面,请你拿出来,玩一玩。在玩的过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师:你怎样使得角变大、变小? 生:我把角的两边拉开,角就变大,我把角的两边合起来,角就变小。 师:角的两边拉得越开,我们就说,张口变大,相反,就是张口变小。你能说说什么样的角大,什么样的角小吗? 生: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二)、比一比 1、探索比角的方法 比一比哪一个角大?(展示两组角,第一组可直接判断大小,第二组是无法直接判断大小的角。) 师:第二组无法直接判断大小,要怎么比呢?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指名学生上前比,老师指导比的方法:顶点和顶点对齐,一条边对齐,比另外的一条边,哪个角的边在外面,那个角就大。 2、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师:我这儿还有两个角(张口一样大,一个边长,一个边短),你们观察一下,哪个角大? 生:边长的角大。 师:怎样知道哪个大? 生:两个重合。 比两个角。课件演示 师:哪个大?这说明了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角的大小只与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四、总结评价 内化延伸 师:学了这么多与角有关的东西.假如你是一个可爱的角,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自己吗? 学生介绍角。 师:介绍得真精彩。这些可爱的角,用处可大呢? 五、联系实际,了解角的应用 师:生活中角都有哪些应用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用一用) 结束:同学们,角的用处很大,角的秘密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仔细观察,找到更多的角,发现角更多的秘密. 板书设计: 认识角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 记作:∠1 读作:角1 1 教学反思: 课的引入从学生熟悉的图形和分类的知识入手,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能很快将图形分成两类,一类有角,一类没有角,这又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后面的探索知识创设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学生对角有了初步的了解:角是尖尖的。但对角的几何图形的认识还是第一次,要将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升到数学层面,教学让学生在剪刀、红领巾、钟面等实物上找角,并利用课件抽象出角的形象,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仔细观察,抓住角的本质属性,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特点,再通过摸角、画角等操作活动,使学生积累操作活动经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的特点。这样,从生活经验到数学概念,顺利突出本节课重点。 联系实际生活,说出角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加深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最后再次将总结放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梳理、内化新知。 教学过程中还有以下不足: 1、让学生画出不同的角,学生的思维受先前老师示范性的影响,有的学生画出的角张口方向都是朝着同一个方向,可以将问题的指向性再明确一些,可以是方向不同或是大小不同的角,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2、在探索眼睛无法直接判断大小的角的比较方法时,先让学生讨论后说一说方法,再让一个学生上台比给其它学生看,学生操作的全员参与面小,可以让 同桌合作,用活动角做出一样大的角,使学生不得不思考怎样操作才能做一个一样大的角,从而进一步体验重合比角大小的方法。 认识角教学设计8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4—66页的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材分析: 一、内容设计 这部分教材是初步认识角,共安排了三道例题:第1道例题是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抽象出图形,认识角的形状,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第2道例题是用不同材料和方法做角,并在操作活动中感悟角是有大小的;第3道例题是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所形成的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并通过观察直接判断角的大小,接着教材还介绍了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想想做做”共安排了5道题,大体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2.3题,主要是从图形中辨认出角或数出角的个数,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第二部分为第4.5题,意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的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并提高对角的大小的直观判断能力。 二、编写特点 1、初步认识角时,教材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实物,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抽象出角的图形,指出这就是角。然后,让学生从教材所给的图形中找出更多的角。就这样,把角的认识和生活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2、教材设计了做一个角和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的活动。活动编写开放程度大,有一定的弹性,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满足学生不同学习的需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每个学生都能给出想法、做法,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既可加深对角的认识,又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 3、教材加强与其他知识内容的联系,体现综合性。比较角的大小时选择“钟面”作为学习素材,通过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的转动,不仅直观地感受到角的大小变化,而且也深化了对有关钟面的认识。 4、教材结合已经初步认识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以及其他的多边形,让学生数出这些图形中角的个数,引导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这样既巩固了对角的初步认识,又从不同角度丰富了对多边形的认识。这些安排对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数学内容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很有意义的。 5、例题的编写有层次,有一定的弹性,条理清晰,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如“你知道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较角的大小吗?”等启发性的语言确立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例题和习题可操作性强,调动了教师的能动性,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真正体现了《标准》提出的教材编写思想。 三、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判断等活动中初步认识角, 2、并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索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3、在多样学习活动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四、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生:每人准备一副三角板,一些实物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抽象感知 课件出示教材提供的实物素材(钟、瓷砖、五角形、三角板等)。 1. 导学:瞧!同学们,出版社的叔叔阿姨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礼物,喜欢吗?请每个小组拿出这些礼物摸一摸,看一看,他们各是什么样儿的。(学生观察、相互议论、师参与) 2. 展交:你们发现了吗?这些礼物里藏着一些新的几何图形,瞧!(课件演示抽象角的过程)我们把这些图形就叫做“角”。 这些角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请仔细观察、找一找,是几部分组成的。(先让学生说,如有困难教师帮助。) 3. 组织互学:你还能找出这些礼物的哪些地方还藏着角吗?(自己找一找,然后在小组里指一指、说一说。小组长汇报学习情况。) 4. 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呢?找出后指给同学或老师看一看。(相互评价) [设计思路:教师提供各种典型的实物教具和学具让学生充分地观察、感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参与性。在抽象出角的图形后,引导学生回到生活情境中,在周围的物体上找角,这样丰富对角的表象积累,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动手做角,加深认识 5. 导学:从叔叔阿姨送来的礼物中我们认识了角,你能说一说角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吗?(相互说说后指名说)你能想办法做一些角吗?请动手试一试。 6.组织展示。(教师评价、鼓励) 7. 引导自学:看看蔬菜老师们又是怎样想办法做角的(引导学生读图)?你也拿出自己的学具学一学,做一做。做出后相互看看。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我在教学中重视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做角,这样既加深对角的认识,又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然后组织展示,给学生创设充分表现自己的环境,让学生变“听众”为“主人”,由消极接受变为积极发现,并在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学会肯定自我倾听他人意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三、观察比较,感悟大小 演示活动:教师转动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叉开的大小,感知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与角的大小的关系。 1、导学:刚才我们转动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时看出两针形成了一些大小不同的角。你能说说自己的体会吗?(组织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展示交流:根据你的想法判断教材74页四个钟面上的角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判断后在小组里说一说,相互评价。) 3、导学:我们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呢? 先判断教材75页两个钟面上角的大小,然后再看看萝卜老师是怎样比较的。(课件演示教材所示的比较方法) 用这种比较方法比较老师给你们画的两个角的大小,并给你的同伴说出比较的结果和比较的方法。 导学:你知道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较角的大小吗?请想一想,试一试。(学生探索讨 论后组织展示交流) ?设计思路:我先让学生看角的大小,然后用比较的方法来验证结果的正确性,这样既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学习新的比较方法,同时也可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最后我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并组织交流,能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流中拓宽知识,发展数学思考 四、应用拓展,积累经验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同学们表现真棒,从叔叔阿姨们送来的礼物中学会了这么多的数学知识,老师也想考考你们,请完成第1题。 组织交流,评价鼓励。(作出判断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判断的理由。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2.自己测试。 完成“想想做做”2、3题。(老师报结果学生自己评价) 引导思考:“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组织全班交流。 按规律判断。(师说图形生判断,相互评价) 3.玩一玩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纸扇和剪刀按老师的要求玩一玩。(师说要求,生亲自操作。) 多玩几次后组织说说得出的结论。 根据刚才的'结论你能很快判断一些角的大小吗?请试试看。(投影出示一些大小有区别的角。) 4、总结评学,拓展延伸 总结评学。 从生活中找出更多的角。 ?设计思路:认识角后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组织多样化的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知识,积累活动经验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应用:“导学、展交、训练”教学模式,按照“由实物抽象出图形并认识图形、做角并认识角的大小、体会两条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这个思路分层次组织教学,巧妙地把导学、展教、训练融合在一起做到了思路清晰,有条有理,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角的认识。 课堂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而展开教学。课堂活动中把课件演示和学具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对角的认识,根据活动内容的特点和意图选择合理的方式,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突出了‘动手操作’这一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做到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条件,使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真正体现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的教学理念。 20xx年8月 认识角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让学生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一个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在合作中培养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开的程度有关,探索比较角的大小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一些实物或图形,课件。 学具:活动角的模型,小木棒,硬纸条,图钉。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 1、出示三角尺,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三角板) 师:你知道,三角板为什么叫做三角板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 识角。(预设:因为它有三个角。那你知道什么叫做角吗?) (板题:认识角)让学生试着画一个角 二、探究新知 1、认识角 (1)(课件演示:出示剪刀、三角尺、闹钟等物体中的大小不同的角)从生活中的物体表面抽象出角,教案《认识角教学设计》。 (2)角的组成一个顶点两条边 (3)找出教室里物体表面的角。 同桌协作:摸一摸角的顶点与边,进一步明确角的组成。 (4)让学生利用小棒来摆一个角,加深对角的认识。 A、学生摆角后交流。 B、教师用两根小棒摆一个不是角的情况学生判断,并请学生说出为会么不是角。 师总结:看来,要摆出一个角,至少要用2根小棒,我们把他们叫做角的边,这两条边相交的点叫做角的顶点。 (5)判断角:正确让学生标出角的顶点和角的边,错误说明原因。 (6)介绍角的记法和读法。 A、用给角起名字的方法来介绍角的记法和读法。 B、学生标出图形中的角,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明确角的记法、读法。 2、比较角的大小 (1)出示三个钟面,观察它们的时针和分针,两根针就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 同学们,你觉得:哪个角大?为什么呢? (角的两边*开得大角就大。) 课件显示:把最小角的钟面变大。你觉得:哪个角大?为什么呢?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2)大小嘴巴的游戏,让学生明白角是有大小的。 师:下面我们要来动脑筋了。看老师的这个角,你能调整手中的角,使它比这个角大吗?你能调整手中的角,使它比这个角小吗? 想一想:你如何使角变大变小的? (把两条边向外拉,张口大,角就大:向里推,张口小,角就小。) (3)与老师比赛: 你能够制作一个角,比老师这个角大吗? 学生做角。 学生上台演示:为什么说你的角比老师的大吗?小结比较的方法。 同桌两人比较角的大小:你是如何判断的? (4)比三角尺上角的大小 拿出相同的三角板,猜测:哪个角最小?师生合作比较角的大小。 三、巩固拓展 1.第65页想想做做 2.拓展一:给你两张纸头,最多可以摆成几个角?三张呢? 3.拓展二:一张长方形纸头,有几个角?如果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呢?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师:角的用处很大,角身上的秘密也很大,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仔细观察,找到更多的角,发现角更多的小秘密。 认识角教学设计10一、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到(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一个角。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的大小,能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第四册,认识角 三、教学重点 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操作实践感知 1、抽象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A、找一找生生活中的角,个别指一指 B、引导认识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C、小练习: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D、回到生活中再去找一找角 2、动手做角,(准备好做角的工具,例如小棒、圆片、) (1)学生动手做,(选择自已喜欢的材料) (2)适当展示,以学生介绍为主 3、比较大小 (1)观察多媒体中演示的剪刀打开关闭时角的大小变化,学生动手操作直接感知。(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张开的程度有关) (2)直接比较,多媒体演示,一眼看出,(四个钟面) (3)自主探究,诱发思考 ,还可以怎样比较?(两个钟面)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二题,下面的图形有几个角? 2、想做做第三题,下面的图形各是几边形?各有几个角?你有什么发现? 3、动手剪一剪,一张纸剪一刀后,还有几个角? 4、游戏摆一摆, 用小棒摆一个有角的有趣的图形?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那么五角星能和你成为朋友吗?不过五角星还有一个问题要问小朋友,我真的只有五个角吗? 认识角教学设计11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 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 懂得判断三角形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 二、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 2播放录像 师:接下来来看老师收集的到的一组有关三角形的录像资料。 3导入新课。 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三、 师生互动引导探索 (一)三角形的意义: 1活动。要求:(1)每个小组利用教师事先为其准备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条线段,利用这三条线段摆一个三角形。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做得最快! (提供的小棒有一组摆不成的。) 2学生拼图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请同学一起来观看做得有代表性和做得有特色的图案 (展示学生所摆的图) 请同学们一起做裁判,看看哪些是三角形?[学生会认为(1)、(2)、(3)(4)为三角形,但对(2)、(3)(4)有争议] 师:那你认为怎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到底这几个图是不是三角形呢?同学们可以从书上找到答案!请学生阅读课本的内容。 板书:三条线段围城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因此判断图案(2)(3)(4)不是三角形。 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 3.教师问:除了三角形概念,书中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1)三角形的边、角、顶点 (2)三角形表示法; (3)三角形的高和底 (二)三角形的特性: 1课件出示自行车、屋檐、吊架等三角形的图片,为什么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 2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先做个试验: 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教具,让学生试拉它们,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试试看。 4那些物体中用到三角形,你知道为什么了吗?三角形的这种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今后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多想想,怎样把数学中的有关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师:在我们围三角形的时候,有一组同学的三条线段围不成三角形,看来不是任意三个小棒就可以围成三角形,这里面也有奥秘。 这与它三条线段的长短有关。现在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到底组成三角形的这三条线段有什么特点? 2学生小组活动:(时间约6分钟)。 下列每组数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学生每回答一题后就利用电脑动画进行演示:三条线段是否能组成三角形) (1)6,7,8; (2)5,4,9; (3)3,6,10; 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探讨结束后让学生代表发言,总结归纳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学生代表可结合教具演示。 教师问: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的大小关系来检验)。 4得到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电脑显示)。 教师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么,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何关系呢? 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下课继续研究。 5巩固练习:为了营造更美的城市,许多城市加强了绿化建设。这些绿化地带是不允许踩的。(电脑动画演示有人斜穿草地的实践问题)。他运用了我们学习过的什么知识? 6(1)有人说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走两米多,你相信吗?为什么? (由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然后电脑演示篮球明星姚明的身高及腿长,以此来判断步幅应有多大?) 7有两根长度分别为2cm和5cm的木棒 (1)用长度为3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2)用长度为1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3)在能摆成三角形,第三边能用的木棒的长度范围是 四、反思回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认识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特性:稳定性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认识角教学设计12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66、6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模似购物等活动,使学生掌握简单的付钱,找钱的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以及提高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识别人民币的方法。明确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掌握简单的付钱,找钱的方法。 教具:学具盒:1元纸币硬币各一个,1角纸币硬币各10个,5角的纸币硬币各2个,1个5分,1个2分。 一。、情境导入 情景引入:羊村学校开学,喜羊羊带着小羊们去买学习用品。 喜羊羊:买东西要用什么?(生:钱) 师:我们中国的钱叫人民币。(板书:人民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 二、教学新课 1、认识:一元、一角、一分。(如书上例1) 师:你认识这些人民币吗?向你的同桌小声的介绍一下。(学生活动。) 学生介绍: 生:这张是1元的纸币。师板书:纸币 师:你怎么知道它是一元的? 生:数字1。 生:汉字壹圆。师:1元也可以用这样的汉字来表示。 师:这些人民币中还有1元吗? 生:有,硬币的1元。师:它和这个1元有什么不同?师板书:硬币 师:其他的这些是多少面值的? 分别介绍1角、1分。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我们刚才认识的这些人民币?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面值都和1有关? 师:那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生:单位不同。 师:1元的单位是元,1角的单位是角,1分的单位是分,元角分就是我们的人民币的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元角分。(板书课题) 3、研究1元=10角,1角=10分 师:认识了人民币,我们就可以去购物了。 美洋洋:欢迎光临,今天练习本特价,1元1本。 师:1元钱该怎样付?同桌合作,从钱袋中拿出1元钱,摆在桌上。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①1元的纸币 ②1元的硬币 ③10张1角的纸币 ④10枚1角的硬币 师追问:摆10张1角的可以吗? 师板书:1元=10角, 师:我们知道了1元等于10角,那请你想一想1角等于几分? 4、认识5角、5分、2分 媒体出示一只小羊,手里拿了2张5角的。 小羊问:买一本练习本,我这样付钱可以吗? 媒体出现单独的一张5角的纸币 师: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张人民币吗? 除了我们刚才认识的1元、1角、1分,还有这些人民币,你们认识吗? 媒体出示例2的那些钱:5角、5分、2分 生:这张是5角,师:从哪里知道它是5角? 生:数字5。(媒体闪5) 生:汉字伍角。师:原来5角也可以用这样的汉字来表示。(媒体闪) 师:这些人民币中还有5角吗? 生:有,硬币的5角。师:它和这个5角有什么不同? 硬币出现后,移动到5角纸币的下面. 师:这个你认识吗?谁来介绍? 生:5分。师:那先信息告诉我们它的面值是5分? 生:数字5。(媒体闪) 生:汉字伍分。师:伍分也可以用这样的汉字来表示。(媒体闪) 师:最后这个是谁啊? 生:2分。师:你怎么来辨认的? 生:数字2。(媒体闪) 生:汉字贰分。师:2分也可以用这样的汉字来表示。(媒体闪) 师:那刚才小羊这样付可以吗?为什么?(媒体出示小羊) 生:可以,5角+5角=10角,10角就是1元。 先媒体出示:1张1元可以换( )张5角,填2。 媒体出现:①?张5角的纸币1张1元的纸币 再出现2张五角的纸币,点一下2张五角的下面出现10角,最后点出现一个等号。呈现2张五角的纸币=1元 ②出现1枚1角可以换( )枚5分,填2。?张5分的硬币1枚1角的硬币 再出现2枚五分的硬币,点一下2枚五分的下面出现10分,最后点出现一个等号。呈现2枚5分的硬币等于1枚1角的硬币 老师再来考考大家,( )枚2分可以换1枚1角。 ③出现( )枚2分可以换1枚1角。填5。 ?张2分的硬币1枚1角的硬币 再出现5枚2分的硬币,点一下5枚二分的下面出现10分,最后点出现一个等号。呈现5枚2分的硬币等于1枚1角的硬币 4、小结。 刚才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你知道了什么?同学们学得很棒,我们一起来帮小羊解决一些问题。 媒体出示1只小羊和书上的想想做做1。 师:小羊现在有这样的3张人民币,可以买什么商品,请你连一连,书上P67的第1题。 生汇报:5角可以买1只羽毛球,1元可以买1本书,1角可以买1和火柴。 媒体出示:小羊提问:今天我带了多少钱?想想做做第2题。 5、开始购物。 师小朋友们真棒,帮小羊又解决了问题,下面我们一起用人民币去购物好吗? 媒体出示,柜台。(羊村文具店)(商品有直尺8角、单块橡皮2角、笑脸橡皮7角、铅笔3角、数学本1元、铅笔套1角、票夹1角、透明胶9角、卷笔刀1元2角) (1)师:每个小朋友准备好一元钱,买一样商品。(媒体出示) 生1:正好,师:可以买吗?生:可以。 生2:买一样东西不足1元。 师:1元钱买1支铅笔够不够?为什么? 生:1元=10角,10角>7角,够了。 师:既然1元比7角多,就要找钱?谁来做营业员找一下钱? 请一生上来找钱,集体判断找的对不对。 请3-4位学生。 (2)师:现在请大家买2样商品,要求合起来正好是1元。(媒体出示) 生来买。 师:这样买可以吗?为什么? 生:( )角+( )角=10角,10角就是1元。 (3)师:现在老师不规定买几样,你可以任意买,但就是要把1元钱正好用完。(媒体出示) 请2-3位学生。 (4)师疑问:老师发现有一样商品始终没人买,为什么呢? 那1元2角可以怎样付呢? 师:拿出桌洞里的钱袋,倒在盘子里,和同桌一起拿盘子里的钱摆一摆,看谁的方法多? 生汇报:1元+2个1角,2个5角+2个1角,1个5角+7个1角,12个1角 三、全课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认识元角分)知道了什么?(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1元=10角、1角=10分)关于人民币,小朋友们还知道什么呢?这些面值更大的人民币,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认识角教学设计13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有形P59、60、61。 教材简析:《三角形的认识》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六年制数学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中的学习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对三角形有了直观地认识,已经能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上,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它的特征,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通过自学书本、观看视频讲解,逐步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并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学会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会画三角形的高。 3、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实验操作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应用,感受到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固定,形状大小就确定的稳定性的本质。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概念,感知稳定性。 教学难点:高的画法和意义。 教学预设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孩子们,三角形,你认识了吗?(认识了) 相信大家已经进行了自学,认真看过学习视频了,那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做些什么呢? 二、汇报自主学习导学单 1、画三角形、揭示概念 (1)请小老师上台画三角形。 (2)什么叫三角形呢?师板书: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3)哪位小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对“围成”二字的理解呢? 强调出:三角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 (4)还知道三角形有( )个顶点、( )条边、( )个角?师板书:3个顶点、3条边、3个角 2、学会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为了表达的方便,现在可以给这个三角形取个名字了吧! 引导说出:三角形ABC,师标出字母ABC 说一说角A角B角C,各条线段的名称。 3、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会画三角形的高 (1)汇报导学单上高和底的概念 (2)“三角形高的认识”学习视频回顾 (3)找出黑板上三角形的3组顶点与对边。揭示板书:3条高 (4)同桌交流导学单上画高的过程 (5)指名板演:作高 4、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应用 (1)交流导学单上第5小题。师板书:稳定性 (2)拿出学具,拼摆三角形及四边形 (3)同桌互相交换,拉一拉,谈发现;前后排的同学转过来比一比,谈发现。 (4)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应用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呢? 三、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1、快速找出对应的顶点和对边 2、请画出下面三角形中指定底边上的高。 三角形的认识——姜微微 (1)实物投影校对。 (2)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互为高和底。 (3)利用第3个三角形找一找外高,指一指。 3、实践操作 四、课堂总结1、[课件演示]画一个三角形及一条底边上的高,旋转三角形。 师:孩子们,让我们静静地看大屏幕,静静地回忆。 认识角教学设计14长宁中心小学 毛雪缘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个活动的角。 【学具准备】 活动角、球、圆柱、长方体、正方形、三角形、小棒。 【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加深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脑子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 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鉴于此,我在教学设计上着重以下几方面考虑:。 1、借助直观形象,运用多媒体的特殊功能,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重信息反馈,坚持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4、坚持面向全体,发展为本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认识角”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身实践、经历的过程,初步认识角。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两棵树图片(树干由一些竹竿支撑着),提出疑问:你知道为什 么这两棵树要用竹竿支撑着吗?有什么作用? 2、课件演示竹竿与树干、地面之间形成了夹角,引出“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感觉角的存在及角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角的兴趣。) 3、出示剪刀、扇子、钟面图,引导学生知道身边的物体就有角,引出课题。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认识角 1、摸角: 让学生分别摸一摸,仔细地找一找桌上的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长方形、三角形中,哪些图形上有角? 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观察到的角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从熟悉的图形中初步感知角,使学生建立角的表象,从而感受到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 3、出示一个角,让学生判断是不是角,再引导学生认识角的组成,小结角的特点。 4、学生用小棒摆角,再展示。 5、找角:学生与同桌讨论教室哪有角?找一找,指一指。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的动态过程,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二)标画角 1、质疑,引出标画角。 2、示范标画角。 3、学生在两个不同的三角形中各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并标画出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在体验中反思,准确、科学地掌握标画角的方法,深化对角的认识。) (三)比较角的大小 1、引导学生玩一玩活动的角,感受角是怎样变大、变小的。 2、引导学生小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3、让学生把刚才在两个三角形中所标画出的两个不同的角进行比较,说说哪个角大?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4、让学生在数学书上找一个角,再和课桌上的一个角进行比较,说说哪个角大?引导学生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设计意图: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缺乏感性的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特设计实际操作活动,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三、巩固知识 1、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个是角,哪个不是角? 2、比较每组中两个角的大小。 3、拓展练习:找出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系列练习,让学生对本节课的认识得到升华,检测学生的认知效果。) 四、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总结过程中相互启发、共同发展,自觉地将知识系统化,并在自我评价中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五、欣赏角 给学生欣赏一组图,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 (设计意图:用美丽的图调动学生的感观,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角为人们生活带来的美,再一次体会角无处不在,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反思】 纵观整节课,感觉好的方面有: 一、紧密结合生活情境,逐步抽象,建立角的表象引出“角”,使得学生对新知的认识有一种亲切感,不是突如其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东西。同时因为他们对角并不陌生,也就增加了学生学习新知的信心。从“摸角”和到生活情境中“找角”以及“摆角”给了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学会展现自己并有机会展现自己,在实践中探索新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愿意尝试的勇气和实践探索的精神。 二、注重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做数学”中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并不容 易,学生接受起来也较为困难,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把重点定位于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了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因此整个课时我将观察、操作、演示、验证、交流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用了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去感悟,去体会“角”,初步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之间的关系这一特征。 突破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难点时,通过操作开展探究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角的两条边拉开和合拢,角的大小就发生了变化,从而让学生体验到角的大小和什么相关。针对如何来比较角的大小,使学生通过实践意识到比较角的大小要把两个活动角的顶点叠在一起,把其中的一条边对齐,再看另一条边,谁的张口儿大谁的角就大,从而有效地强化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效果不错。但是教学中因为时间有限,我只能让学生通过展示汇报来理解感悟,没有特别强调和总结,因此这部分的内容有些学生理解的不是很透彻。 三、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产生兴趣的重要条件。”课堂教学中我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数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注重丰富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对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现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多向交流,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 程之中,并不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 四、不足之处 教然后才知不足,这节课如果我的教学观念能更开放,增加丰富对角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人人参与,能面向全体,结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会更有帮助。另一方面,我觉得设计内容偏少,对角的知识延伸拓展还不够,对低学段学生认知经验准备不足,认识不足,以后应加强对重点知识的重复和强调,以及教学时间的把握。 教学这节课后,我深知在组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作一名好的引导者、组织者并不是那么容易。首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能够灵活调控,紧紧抓住数学本质性的东西进行交流;其次,在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好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活动,(学生有思考、有观察、有交流是一种有效的活动),同时要保证学生的参与面要广,让全班学生都能够真真正正的动起来,教师也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最后,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一些创造性活动,探索性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 20xx年5月 认识角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和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抽象能力,增强学生用数学思想认识事物的意识。 3.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感受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刚刚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的基础之上。通过在学生熟知的情境中展开探索,在动手操作中认识、判断锐角和钝角,进一步拓展完善对角的认识,为以后学习三角形的分类等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认识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理解锐角、钝角和直角的特征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尺、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导入 (一)在生活中找角。 1.课件出示例5:在图中,你能找到哪里有角? 2.根据学生汇报,在上图显示描出六个代表性的角。(2个直角,2个锐角,2个钝角) (二)在交流中复习。 角是由什么组成的?怎样判断直角? (三)在问题中引入。 1.课件演示:从例5实物图中抽取刚才描出的六个角。 2.引发思考:这些角长得一样吗?你能根据它们的特点分类吗?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物中找角,再从中抽象出角,既是对旧知的复习,又能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引起学生注意,并引发思考,为下一步探究指明方向。】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交流汇报,感知特征。 1.小组讨论:这些不同的角,你按什么标准分类?说说分的理由。 2.全班反馈,交流分法。 方法一:按是不是直角分为两类。 方法二:按角的大小分为直角、比直角大的角和比直角小的角三类。 (二)分类验证,体验特征。 1.验证直角。指导学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进行正确的判断。 2.验证比直角小的角和比直角大的角。 明确方法:像这两类角有时用眼睛就能分辨它是属于哪一类角的,就不需要三角尺去验证。 【设计意图:从直观感知层面入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给角分类,交流分类的理由并概括每一类角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接着以三角尺上直角为标准,验证判定角的类别,直观、形象,使学生真切体验到三类角的特征及相互关系。】 (三)归纳整理,认识特征。 1.自主命名,发挥想象。 像你们这样按照大小把角分成三类,其中这一类有它特定的名称叫直角,其余的两类角你们想不想为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呢? 2.明确概念,点明课题。 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其实人们已将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的叫做钝角。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锐角和钝角。 3.比较大小,深化认识。 (1)用活动角拉一拉,能拉出哪些角? 得出方法:把直角的开口拉大就成钝角,反之把直角的开口缩小就成锐角。 (2)揭示规律:锐角<直角<钝角 【设计意图: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命名、自由做角,在活动中对三类角的特征及相互关系有了更深刻认识和理解,同时为学生提供充分思维和更多探索的空间。】 三、巩固新知,理解运用 (一)连一连 1.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2题。 2.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二)找一找 1.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第9题。 2.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3.小组合作:找一找身边的角,并说一说分别是哪类角。 (三)画一画 1.学生独立画一个锐角、钝角和直角。 2.同桌交流:说说画法,相互判断画得是否正确。 (四)演一演 1.自由表演:用身体的四肢动作表示角。 2.汇报表演。(这是趣味性的练习,学生只要做出动作基本符合三类角的特点就可以,不需要用直尺去比。) (五)想一想 1.找出下面三角形中直角、锐角和钝角。(教材第44页第10题) 2.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从三种三角形角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上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形式多样、由浅入深的练习,学生不仅对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更为透彻,也为以后学习三角形的分类作好铺垫,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课堂中学知识,感受数学的内在美。】 四、梳理反思,拓展延伸 (一)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二)到生活中找角,并向你的家人和同学说一说各是什么角。 【设计意图:此环节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又能将数学学习从课内延伸至课外,使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