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
范文 |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通用20篇)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篇1教材简析: 课文主要讲述了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课文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前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思考课题,提问质疑 1、思考课题质疑: 你读了课题后,知道了些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夜莺是一种什么样的鸟?它的歌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用夜莺的歌声做题目?)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扫清字词障碍: 放声读课文,找出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通过读重难点语句把课文读流畅。 2、感知主体故事: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聚集细节,体会形象 1、聚焦“巧妙周旋”(细节一): 从小男孩与德国军官巧妙周旋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小男孩的什么形象?还有德国军官呢? (小男孩的镇定、从容与勇敢。) (小男孩的聪明、机灵与智慧。) (小男孩的天真、调皮与可爱。) 德国军官的凶恶、霸道与愚蠢,从侧面体现出小男孩的从容镇定。 2、呈现“过招”情形: 分角色朗读。仔细揣摩:小男孩应该怎样读?德国军官应该怎样读? 读出小男孩的从容、镇定、机灵、聪明、天真。 读出德国军官的凶恶、霸道、愚蠢。 3、聚焦“筹备战斗”(细节二): 从游击队员准备战斗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游击队员们的什么面貌? (游击队员非常勇敢。他们之间非常团结。小男孩原来也是游击队员,他通过学夜莺、杜鹃的叫声来传递情报。小男孩与游击队员之间配合非常默契。) 4、推测路途情形: 想一想:在游击队员接到情报、积极备战的同时,小男孩可能在路上与德国军官怎样周旋? (可能继续与德国军官故意答非所问,来麻痹敌人。 可能继续一直不断地学夜莺、杜鹃叫,让游击队员掌握准确的情报。 可能用石头打路旁的树枝,有时弯腰去拾球果……好让游击队员有充足的准备。) 四、想象结局,抒发感受 1、了解战斗结果; 这个故事的结果怎样? 2、想象战斗情形; 想一想战斗的情景,用句式“有的……有的……有的……”进行描述。 3、抒发真实感受;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对游击队员或小男孩说些什么? 五、联系前后,感悟中心 1、感知呼应写法: 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再读课文最前面三个自然段。你有什么发现? (“小男孩坐在河岸边上,穿着绿上衣,削着什么,学着夜莺叫”这个情形在文章的前面与结尾都出现了。 文章首尾呼应,让故事显得非常完整。)、迁移联想前后: 读了课文的前后几个自然段,想一想:这个故事仅仅发生过一次吗? (从小男孩非常镇定地坐着河岸边,从他“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谁似的。”这些语句可以感受到这样的故事发生过许多次,并且后面还可能发生。) 3、感悟男孩境界: 小男孩为什么要这样做? (保卫自己的村子,为保卫自己的祖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热爱自己的祖国。) 六、回读课题,领悟深义 1、理解课题含义: 课文里的的“夜莺”指的是什么?你认为他是一只怎样的小夜莺? (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2、领悟全文深义: 学了课文、想了这个故事前后可能发生的其它的故事,再读课题,夜莺的歌声究竟代表着怎样的含义? (对小男孩机智、勇敢的赞颂,对小男孩爱国之情的赞颂。对游击队员们的英勇精神的的赞颂。) 附:板书设计 13、夜莺的歌声 小男孩————德国官军————游击队员 机智勇敢、凶恶霸道、勇敢团结 保卫家乡、热爱祖国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篇2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学习课文首尾呼应的写法。 3、学习生字新词。会用“宛转”、“兴致勃勃”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课文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相互照应的关系。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步了解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学习课文第一段。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学生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段落大意。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读了课文第一段你了解了什么?(聪明、机智的小夜莺骗取德国兵的信任。) 2、引导学生理解第一段中的几句话。 (1)“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搭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着一件颜色和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不知在削什么。”(这个孩子是夜莺,他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有意吸引敌人。) (2)“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在敌人不易察觉中戏弄敌人,体现出他的聪明。) (3)“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表现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镇静。让敌人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因而相信他,让他带路。) 3、“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有什么感受?(他勇敢、机智、聪明、活泼、能干、自信。)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继续学习课文,学习小夜莺的爱国精神。2、学习课文的写作特点。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学课文第二段,弄清被称为“夜莺”的那个小孩用什么方法把德国兵引进游击队的埋伏圈,又用什么方法把敌人的人数和装备通知游击队。重点思考以下问题: (1)一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 (2)为什么夜莺“有时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3)从夜莺回答德国军官的突然问话中,你感悟到什么?(夜莺机智、灵活。 2、交流,朗读。 二、学习第三段。 1、“从松树林里发出一声口哨响”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2、游击队是怎样消灭德国兵的?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想一想游击队为什么能全歼敌人。 3、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夜莺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河岸边?他在望什么? 4、课文为什么写孩子穿的衣服是跟树叶差不多的绿颜色呢? 三、总结全文。 1、请画出文中首尾照应的句子。 2、理解“夜莺的歌声”的含义: 一是小孩叫夜莺,他把敌人带进游击队的埋伏圈,让游击队消灭敌人,夜莺的歌声是胜利的歌声;二是小孩用夜莺的叫声报告有关敌人的情况,夜莺的歌声是传递情报的声音;三是小孩是个爱祖国、恨敌人,机智勇敢的小孩,夜莺的歌声是热爱祖国、勇敢地和敌人斗争的颂歌。 3、这篇课文通过一件什么事反映什么?(通过记叙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小男孩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侵略者的经过,反映了苏联少年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4、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篇3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识字、学词、读文理文 教学难点:读文理文 教学创新点:边学边练,实时反馈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1、教师导入,学生齐读课题。 2、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全文一共多少个自然段(共37个)朗读1—24,要求学生仔细倾听,注意生字的读音,教师用“颜色跟树叶差chà不多不知在削xiāo什么转zhuǎn眼间谁教jiāo你这样吹哨子的夜莺倒dào是只有我一个村子就着zháo火了俩liǎ人并排着走胳膊bo”反馈倾听的情况。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5—37,要求读正确、读流畅。 3、请1—2位中上生学生根据拼音读生字。 削xiāo喂wèi哨shào 挺tǐng斯sī甩shuǎi 踢tī枪qiāng防fáng 鬼guǐ汉hàn滚gǔn 毁huǐ惯guàn屑xiè 拧nǐng蘑mó呻shēn 吟yín宛wǎn 4、运用反复手法,训练进步生根据拼音识字。 5、组织学生标画重要词语。 垂头丧气沉寂 木屑盘问不慌不忙 杂草丛生蘑菇 埋伏聚精会神 模模糊糊以防万一 凝神鬼子汉子 兴致勃勃口哨 呻吟断断续续 烧毁 6、教师过渡,引导学生发现课文在排版上的特点:24、34、35后边的空行,将课文分为四个部分,列出二、三、四部分的小标题,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敲定第一部分的小标题。 1—24带路(盘问) 25—34埋伏 35枪声 36—37歌声 7、学生教师指导和课件的帮助下,整体把握并反复表述课文的要内容并小练笔: 课文先写___________,然后写__________,接着写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 8、教师小结:(1)利用课件指导写字:鬼毁惯喂滚;学生对照课后的格子注音、临写。(2)组织学生查字典;(3)形近字组词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和爱国主义精神。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教学创新点:以读为线,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拓宽知识面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1、教师简单导入,学生朗读课文的题目。 2、学生整体表述课文内容: 课文先写___________,然后写__________,接着写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 3、教师过渡,拎出主要人物“小夜莺”,切入第一部分的教学,训练学生朗读第1—3自然段。 4、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描述小夜莺的形象,教师相机提出问题:(1)这个孩子穿着很特别,他穿的是一件——颜色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从他的穿着上就可以看出这个在战争中生活的孩子很机警,老师这样说有没有道理?(2)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小夜莺的机警呢?理解“这歌声停了一会儿”。 5、学生齐读第1—3,在朗读中体会小夜莺的机警,利用句子点评小夜莺的形象:小夜莺是个___的孩子。 6、教师过渡:你们认为小夜莺是个机警的孩子,可是鬼子军官可不这样认为,他认为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 7、学生默读4—19,表述敌军官的评价:坏家伙,蠢东西。 8、教师承接,提出问题:敌军官这样评价小夜莺,是有他的根据的。根据在哪里?在敌军官和小夜莺的对话里。你们把他们俩的对话用横线标记出来。 9、学生标记完毕,师生对读,每两句对话结束,教师顺势承接引导学生理解“蠢东西”(在对话中穿插对双关语深意的理解) (1)军官问了一个问题,小夜莺却给出了两个答案,回答问题东扯西拉,所以军官认为他是个——蠢东西。 (2)军官问人,小夜莺却答了一连串的动物名称,答非所问,所以军官认为他是个——蠢东西。 (3)明知道军官生气了,小夜莺却还傻乎乎地当面叫人家“野兽”,所以军官认为他是个——蠢东西。 (4)明知道敌人要去干坏事,却还心甘情愿地替人家引路,所以军官认为他是个——蠢东西。 10、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思考:军官问了四次,小夜莺的回答前三次东扯西拉、答非所问,只有一次回答得明白无误,只有哪一次答得很准确?看来小夜莺真是个蠢东西——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11、教师引导学生:(1)联系后文表述理由;(2)利用“不仅……而且……”来点评小夜莺的形象。 12、教师过渡:小夜莺不仅机警、聪明,而且还很勇敢。听老师朗读20—24自然段,你从哪里感受到小夜莺的勇敢呢? 13、学生表述,教师承接: (1)敢和敌人的头头军官并排走路,这就叫——勇敢。 (2)和敌人在一起,却显得轻松自在,这就叫——勇敢。 (3)当着敌人的面,敢答非所问,这既叫聪明,又叫——勇敢。 14、教师训练学生朗读第20段,在轻松的语调中感受小夜莺的勇敢。 15、学生有条理的总评小夜莺的形象。 16、教师过渡,学生默读课文第二、三、四部分感受小夜莺的形象。 17、教师引导学生解决文末的泡泡,感受文章在表达上首尾照应的特点。 18、学生完成课后的练习。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篇4《夜莺的歌声》是人教版第八册的一篇文章,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称为“夜莺”的小男孩把德国官兵引入游击队的伏击圈,使德国法西斯强盗被歼灭的故事。 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构思巧妙,段落分明,语言含蓄、幽默,是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好故事。课文的重点一是要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品质,受到热爱祖国,仇恨法西斯的教育。 二是学习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很勇敢,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针对课文特点,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听、读、说、演、议这样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即:听故事,再读课文,然后说说人物,接着演演故事情节,最后通过讨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来体会人物的品质。 一、先听故事,再读课文,抓住主线,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在学生读完课题后,我不急着让学生读课文,而是让学生听课文录音,把课文当故事一样去听并要求听完后告诉老师故事的主人翁是谁?叫什么名字?与课题有联系吗?这样学生听起来会认真些。学生听完后,就让学生回答听前提的几个问题,这样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接着我让学生通读全文,提醒学生观察课文与以往的课文在排版上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通过读书后很快发现文章中每隔一部分内容都自行空行,于是我就让学生按照课文已经分好的段落去理清顺序,这样好把故事连贯起来了解。 二、以说促读,深究感悟。 本文的主人是小夜莺,课文中很处描写体现了夜莺勇敢机智的句子,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句子展开教学,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引导学生说说小夜莺的机智勇敢,这就要学生充分的去读书,这样就可以以说促读,以读促悟,重点了解学生是从哪里体会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学习中,我从以下三个环节引导学生深究。 1、找句子,先让学生找体现小夜莺勇敢机智的句子,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和伙伴议一议。 2、说句子,让学生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说一说,说说你从是怎样感受到他的勇敢机智的,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都表达出来。 3、演一演。学生找到这些句子后,再他们熟读和理解后,再让他们通过表演体会小夜莺当时的内心,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感悟人物的品质。 4、议一议。学生表演后,再让他们来谈自己的感受和对人物的品质的评价,这样他们又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对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起来就较容易了。 三、回归整理,升华情感。 在学生学完全文后,我再让学生把每个部分的内容当作我们平时看电视剧的剧情一样,一部分代表一集,让他们合作表演整个故事,这样学生学习兴趣高,从他们的表演可以看出他们已经把故事的情节了解的很熟了。然后我布置他们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者周围的人听一听,以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学习故事情节很强的课文,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他们的特长,使课堂尽可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篇5在《夜莺的歌声》(五年制第10册第18课)一课中,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叙述了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小孩子运用计谋,协助游击队战士歼灭敌人的事迹,突出地表现了他面对凶恶的敌人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品格和强烈的爱憎情感。 1、拟人。 在文章的开头,作者描写了一场战争后的破败情景:特别是用“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木垂头丧气地弯着腰”的拟人,来形象地突出敌人的侵略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破坏,连树木都“垂头丧气”起来。这里,也饱含着人们的无比愤慨。 2、双关。 当敌人问小孩子“你们这里有没有人”时,小孩在回答中有一句,“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这里的“野兽”明里讲,是真的野兽,战争一开始,枪炮轰鸣,野兽都跑出了树林,跑进了村子,而实际上,是把敌人比作“野兽”,人们见他们来了,“就都跑了”。作者在这里运用“双关”,一方面表现了小孩子的机智聪慧,一方面突出了小孩子对敌人的强烈憎恨之情。 3、排比。 小孩子给敌人“领路”时,“有时候学夜莺叫,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你看,他天真活泼,好像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其实,他是在迷惑敌人。况且,他的“学夜莺叫”“学杜鹃叫”正是给游击队的同志们报信呢!这里的“排比”用得多好。 4、借代。 听鸟叫的那个人说:“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课文中还有这样的叙述:“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这里的几个“夜莺”实际上都是指那个机智勇敢的“小孩子”:他学夜莺叫给游击队报信,就像小夜莺那样机灵活泼,惹人喜爱。 5、反复。 课文的题目是《夜莺的歌声》,课文中多次反复出现“夜莺的歌声”,开始是“打破了夏日的沉寂”,中间是“越来越响了”,最后是“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不仅题目是很好的“照应”,而且像一根红线贯穿全篇,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小“夜莺”用“夜莺的歌声”给亲人报信,消灭了敌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篇6教学目标: ⒈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勇敢机智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⒉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夜莺”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德国兵的。 难点:体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制作课件、搜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背景 ⒈学生汇报搜集有关夜莺和杜鹃的资料。(出示幻灯片) ⒉导入新课。(出示幻灯片) 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讲的是前苏联卫国战争的一个小故事。(板书课题)“夜莺”指谁?夜莺为什么要唱歌?唱的是什么样的歌?读了课文大家就会清楚了。 ⒊简介背景。(出示幻灯片) 二、自学理解课文,结合“阅读提示”,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⒈出示自学步骤方法:⑴初读,学字词;⑵再读,知结构;⑶细读,明中心;⑷精读,表情感。 ⒉默读课文,出示自学思考题。(幻灯片) ⑴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分几部分写的?你是怎么分的?课文的重点部分写什么? ⑵找出小孩回答德国兵的话,想想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⑶在给敌人带路时,小孩有哪些言行?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⑷游击队员是怎么知道敌人情况的?说明了什么? ⑸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了夜莺的歌声,说说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⒊各小组讨论。(逐题出示) ⑴这篇课文写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小男孩帮助游击队消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事。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可以按起因、经过、结果分为三部分。课文的重点部分写小男孩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德国兵的。 ⑵小孩对德国兵说:“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用这些话来戏弄敌人,说明他是个沉着机智的孩子。 另外还有,“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这里的‘野兽’指的是什么?(德国兵)他这样痛骂敌人,说明了小孩什么?(很憎恨德国强盗) 小结:这部分写了夜莺引诱德国兵,并主动和敌人接近,巧妙地回答德国军官的盘问,让敌人取得对他的信任,让他带路。(板书:引诱敌人主动接近巧答盘问取得信任) ⑶在带路时,他有时学夜莺唱,有时学杜鹃叫,是为了让德国兵知道,这是自己的习惯爱好,用来麻痹敌人,以后他用鸟声和游击队联系时就不会引起怀疑了。(请一位同学表演)表演出孩子天真活泼的样子。 小孩边走边打路旁树枝,拾球果踢,回答问话时就打岔说别的,也都是为了让德国兵认为他贪玩而不加警惕,从而顺利地跟着自己走进游击队的埋伏圈里。(板书:引敌进埋伏圈)从这里可表现了小夜莺的什么品质?(板书:机智、勇敢)(请一位同学表演) ⑷游击队员听到了小夜莺的叫声,知道小孩已把敌人带来,通过有节奏的夜莺歌声知道了鬼子人数是32个,用两声杜鹃叫是报告有两挺机关枪。一声夜莺叫代表一个敌人,一声杜鹃叫代表一挺机关枪,由此可以想到,孩子同游击队用这种方式联系,已经不止一次了,他曾多次协助游击队消灭敌人。(板书:巧妙报告敌情)表现了小夜莺的什么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最后怎么样?(板书:全歼敌人夜莺又叫) ⑸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是相互照应,首尾连贯的。(即首尾呼应的写法)都是说小孩在发出夜莺的歌声,以便配合游击队歼灭敌人。这样更加突出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总结课文 ⒈课题为什么叫“夜莺的歌声”? 包含两个意思:一是孩子用夜莺的歌声向游击队报告情况,帮助游击队歼灭了德国兵;二是孩子被游击队员亲切地称为“小夜莺”,夜莺的歌声是动听的,美好的。 ⒉读了这篇课文后,小男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或者你喜欢、佩服小男孩什么?(机智、勇敢、热爱祖国。是个小英雄。) ⒊讲述有关小英雄的故事。 四、质疑问难 读了这篇课文后,谁还有什么问题不理解、不清楚、不明白? 五、课外延伸练习(出示幻灯片) 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资料】 夜莺指红鸲一类叫声清脆宛转的鸟。一般体态玲珑、鸣声清脆,且多鸣于月夜。所以叫夜莺。 杜鹃也叫杜宇、布谷或子规。是一种鸟,身体黑灰色,尾巴有白色斑点,腹部有黑色横纹。初夏时常昼夜不停地叫。吃毛虫,是益鸟。 【板书设计】 夜莺的歌声 起因:引诱敌人主动接近 巧答盘问取得信任机智勇敢 经过:引敌进埋伏圈 巧妙报告敌情爱国主义精神 结果:全歼敌人,夜莺又叫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篇7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和时代背景刘杰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2、能抓住描写小夜莺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夜莺的歌声》。回想一下,文中的夜莺是之谁?(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小男孩) 课文写的是前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作者用“隔行分段”,把文章分成了几几部分?(分成了四段。) (二)、默读全文,把握大意。 快速浏览课文,想想每一段分别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板书:歌声诱敌歌声传情歌声歼敌歌声再起) 谁能把四部分内容连起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小男孩用夜莺的歌声引诱敌人并向游击队传递情报,帮助游击队歼灭了德国兵。第二天他再次去河岸边诱敌。) (三)、品词析句,感悟品质。 1、故事中的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勇敢、机智、爱国) 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小夜莺勇敢、机智、爱国的句子,并在旁边批注你的理解。 3、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一 “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蘑菇。这里只有……” 军官怎么问?他是在什么情况下问的?此时此刻,军官心里会想些什么?于是他问小夜莺,想刺探这里究竟有没有游击队。可小夜莺回答的却是____________。 是小夜莺听不懂军官的话吗?那是为什么呢? 指导朗读(板书:语言) 文中还有很多小夜莺与军官的精彩对话,体现了夜莺的聪明勇敢,你能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吗?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小男孩东拉西扯,说东道西,为了什么? 指导朗读。 “人呢?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野兽指的是什么?你怎么知道他是骂德国兵的呢?小夜为什么不直接骂德军呢? 指导朗读。 预设二 “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的……” 从小男孩一路上的动作,你看出了什么?(小男孩的天真顽皮)小夜莺真的只是个贪玩的小男孩吗?他为什么这样做? 指导朗读。 预设三 “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小夜莺真的很快活吗? 指导朗读 (四)、总结课文,学习写法 我们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感受到了机智勇敢的小夜莺。我们今后习作写人的文章时,塑造人物形象也要从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入手,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板书设计: 13 夜歌声诱敌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篇8【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小男孩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 2、巩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训练要点。 3、了解课题与中心、内容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简介时代背景,导入 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述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二、揭题、审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请问:课文中真的是指夜莺鸟的叫声吗? “夜莺”指的是谁?(小男孩) “夜莺的歌声”什么意思?(小男孩模仿夜莺的叫声,给游击队传送情报。) 三、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写到夜莺歌声的句子。 2、出示句子: 读句子,思考夜莺的歌声有什么作用? 四、理解课文 1、初读: ⑴读“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歌声有什么作用? ⑵从哪儿可看出小男孩是有意让敌人发现的呢?读第2、3自然段。 ⑶指名分角色读军官和孩子的对话,思考: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儿体会到的? 理解“刚刚一开火,……就都跑了。”“野兽”实际指什么? ⑷再分角色齐读对话。 2、过渡:由于孩子巧妙的回答了德国兵的盘问,德国兵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并且让他带路。路上,小男孩又唱起了夜莺的歌。 ⑴指名读句子“他有时候学……”,此时,他学夜莺唱是为了什么?(为了麻痹敌人,以便他后来用鸟叫向游击队传送情报时不引起敌人的怀疑。) ⑵他还用了哪些办法麻痹敌人?小组读第二部分。(一甩一甩……答非所问……故意装做不懂事、天真贪玩,其目的是为了迷惑敌人,取得敌人的信任。) ⑶齐读第二部分。 3、夜莺是怎样向游击队传递情报的呢? ⑴小声自由地读课文第三部分,边读边思考,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⑵读“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歌声的作用是什么?(传递情报) ⑶从“如果我们……不要忘了……”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说明小夜莺的重要作用,他不止一次用这种方式同游击队联系,还说明游击队对他安全的关心。) ⑷分角色齐读课文,体会歌声的作用。 ⑸孩子的举动,以及巧妙地对付德国军官的问话,都体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难道他不害怕吗?为什么小男孩能如此沉着、机智、勇敢呢?用上以下词语,说一段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憎恨临危不惧热爱应变自如祖国敌人毫无惧色坦然自若 4、再读: ⑴指名读最后两部分。 ⑵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 (执行新的任务) ⑶齐读“从孩子的嘴里……”,这歌声有什么作用?与哪里相照应?读。 五、巩固,总结 1、找出文中其他相照应的地方。 2、文章为什么以“夜莺的歌声”为题?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篇9第一课时 (教室内学生分四个小组围坐) 师:今天我们这样坐在教室里,跟平常不一样。你们意识到什么了? 生:小组学习。 师:对啦!小组学习,然后小组擂台赛。今天上课我只讲20分钟,跟大家一起学20分钟,剩下的时间就你们自己学了,行吗?(学生:行)好的。大家一起说,今天讲的课题是什么? 生(齐):夜莺的歌声。 师:夜莺,这是什么东西? 生:是一种鸟。 师:对,看我写字。(板书“夜莺的歌声”)看这个题目好像是说—只夜莺在唱歌,是吗?(生答“是”)你们读过课文没有?啊,读了三四遍。你们读的时候发现没有:这篇课文跟别的课文有点不一样。谁发现,什么不一样? 生:课文中人物的名称都是用动物来代替的。 师:谁同意他的说法?(无人举手)他可能是说,那德国军官问那个小孩子“这里还有人吗?”小孩子说,有麻雀、乌鸦等等,他说了一些鸟儿,是不是这样想的?(生答“是”)也可以这样想,这是那个小孩在戏弄德国兵。谁还看出别的不一样之处? 生:这篇课文分成了几节? 师:分成了几节?它有标志吗? 生:没有。 师:没有标志你怎么看出它分了几节? 生:因为它节与节之间隔开了一行。 师:你不是说没有标志吗?隔了一行,再开始下一段。这是不是一种标志呢?(生答“是”)对,这叫“隔行分段”。你们打开书看一看,有几个隔行,分了几段?(学生看书) 生:三个隔行,分成了四段。 师:你们浏览一下——你们不是已经读了三四遍吗?现在浏览一下第一段,看它写了什么事?(学生看书)那小孩子在干什么? 生:第一段是写一次战斗结束后,一队德国军发现一个小孩子在河边吹口哨。 师:你的意思是这一段主要写德国兵发现了孩子?这一段的主人公应该是谁? 生:这一段主要写德国兵发现了孩子并让他带路。 师:要按这样的说法,主人公还是德国人。整篇课文的主人公应该是谁呢? 生:应该是那个小孩子。 师:那么你说各段的意思时,都应该站在小孩子这个角度上来说。这是一个基本原则。 生:这一段讲小孩子被德国兵发现了,他们让小孩子带路。 师:小孩子愿意不愿意让德国兵发现? 生:愿意。 师:那么他是被动地被发现吗?这样总结第一段的意思行吗?如果说小孩子是主动地想让德国兵发现,那应该怎么呢? 生:小孩子让德国兵发现,并给他们带路。 师:呀!这小孩子是“汉奸”!(笑声) 生:小孩子故意吹口哨让德国兵发现。 师:这是他在干什么? 生:他准备带德国兵到游击队的埋伏地,让游击队消灭他们。 师:意思说对了,就缺一个词,小孩子在干什么? 生:小孩子引诱敌人让他们被消灭。 师:他这句话中说了一个词,谁注意到了? 生:“引诱敌人”。 师:用两个字来说的话,这叫什么? 生:诱敌。 师:对啦,就这么一个词。(板书“诱敌”)再翻翻第二段,这回好说了,小孩子在做什么?(学生读文)他在前面走,敌人在后面跟着一直走进埋伏圈。这叫干什么? 生:带路。 师:对。(板书“带路”)第三段讲什么? 生:讲小孩子让游击队歼灭敌人。 师:如果还要按那样的方式(指板书)写上,该写什么? 生:歼敌。 师:对不对?(生答“对”。教师板书“歼敌”)第四段?第二天他又跑到村口的岔路上吹起口哨了。他又去干什么? 生:又去诱敌。 师:“又去诱敌”黑板上该怎么写? 生:又诱。 师;“又诱”?有点别扭,意思对,把“又”字再换一个字。 生:再诱。 师:对,再诱。“又诱”也讲得通,但把两个同声的字放在一起读起来绕嘴,也不好听。换成“再诱”。(板书“再诱”)他就这样用他的口哨声引来了一群又一群的敌人,带到埋伏圈里,让游击队把他们一群又一群地歼灭。小孩子能干不能干? 生:能干。 师:他凭着什么去诱敌的?看课题,就凭着他模仿夜莺的歌声。这孩子很了不起。我们再仔细看一下第一段,小孩子和德国军官有几次对话?你觉得哪一句最精彩?说了那么多话,当然都是应答如流,找一句最精彩的。 生:(读文)小孩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师:你认为这句话哪里精彩? 生:“野兽来了,野兽来了”这两个词语精彩。 师:这就精彩?你们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孩到山上去放羊,他想逗人家玩,就喊“狼来了,狼来了”结果人们上去救他,却发现什么也没有。第二次他又喊,人们又上去了,又什么都没有。第三次真的狼来了,他喊“狼来了,狼来了”,人们都不去了。结果他自己被浪给吃了。“狼来了,狼来了!”“野兽来了,野兽来了!”这不都一样吗?你怎么认为这个就精彩了? 生:这是小孩子在骂德国兵的。 师:是骂德国兵的,而且是婉转的,但又是面对面地骂他“你是野兽,你是野兽!”可那个德国军官却怎么样啊?有口…… 生:难言。 师:是啊,有口难言,有口难辩。所以你认为很精彩,是吗?(生答“是”)骂敌人是野兽。看我写(板书“斥”),斥,什么叫斥,斥责。什么叫斥责?狠狠地批评,狠狠地骂。骂谁呢?(板书“敌为兽”)斥敌为兽。他就说了一句话吗?你们看他说的那些话,都怎么样啊? 生:都很巧妙地躲开了敌人的盘问。 师:那你把那些对话都来读一下。(生读文)小孩子说的麻雀、乌鸦、猫头鹰是真的那些鸟儿,还是说敌人是乌鸦、猫头鹰? 生:敌人。 师:这可错了。他是说真的鸟儿。他故意说—些真的,让敌人看他一个不懂事的孩于,说小孩话,就不怀疑他了,是吧?他是在和敌人打岔、兜圈子。从小孩子整个应答的过程来看,你们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他的表现吗? 生:巧妙。 师:可以,还有吗? 生:(数人答:奇妙、机智、新奇、奇特、奇异、又奇又巧等) 师:看来你们对“巧”和“奇”两个字最感兴趣。大家看黑板,我这里已经写了“斥敌为兽”,如果用“奇”字,该怎么往下写? 生:写“对答奇。 师:很好,很好。还有别的吗? 生:写“应对奇”。 师:“应对”不是和“对答”一样的意思吗? 生:写“应对”更像写诗。 师:有意思,他看出来我想写成诗,说“应对”更像诗。的确,“应对”有点文言的味道,古香古色的,有点古味儿。好,我们就按他的写。(板书“应对奇”)再想一下,我要是想写“巧”字,该怎么写? 生:写“巧安排”。 师:编得挺好,但小孩子并没有安排什么,只是在和敌人巧妙地应答、对话。 生:写“应对巧”。 师:不太好,一是和刚才的“应对奇”太相似,二是念起来不顺口,“应对巧”,都是往下压的语调。 生:写“巧对答”。 师:也不太好。看我写一个怎么样?(另外板书一行“斥敌为兽巧周旋”)“周旋”懂吗?就是用说话和敌人怎样?(用手做绕圈子的动作) 生:绕圈子。 师:对了!和敌人绕圈子说文):“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孩子一边装傻,一边就把敌人又骂成了蘑菇。 师:很好。这一小段你们认为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联系后面的课文想一想。 生:最重要的是他学夜莺和杜鹃叫。这是他和游击队约定的暗号。夜莺叫一声就代表一个德国兵,杜鹃叫一声代表一挺机关枪。这是小孩子在给游击传送情况,敌人的情况。 师:也可以叫敌人的情报,敌情。很好,她把下一段的意思也讲得差不多了。那么这是怎么写(指黑板)? 生:写“学了夜莺学杜鹃”。 师:不简单!七个字写出两种鸟,但没有说明鸟在叫。 生:写“夜莺唱完杜鹃叫”。 师:好多了。但写诗得押韵,我给你改两个字。(板书“夜莺唱罢杜鹃啼”)行吗?(生答“行”)“罢”就是唱完了,也有一点方味儿,“啼”当然就是叫了,但和上面的“奇”押韵。还有第二首诗呢,上一行最后一个字是“旋”,怎么写押韵? 生:就写我刚才说的“学了夜莺学杜鹃”。 师:韵是押上了,但还是没说出鸟在叫啊!让它们叫起来。 生:写“夜莺唱罢……唱杜鹃”。 师:很好,只是两个“唱”有点重复。我还给改一个字。(板书“夜莺唱罢鸣杜鹃”)鸣、叫、啼意思差不多,可以吧? 生:可以。 师:刚才说小孩子给游击队送情报,送到没有? 生:送到了。 师:(板书“情报送达”)这样写行吗?(生答“行”)情报送到后,怎么样? 生:敌人被歼灭了。 师:孩子怎样了? 生:孩子不见了,他听见口哨声,也是暗号,就钻到密林中去了。 师:我这里(指板书“情报送达”后面)写什么?写“敌被歼”还是写“人不见”,孩子不见了,哪个好? 生:我觉得哪个都行。(众笑) 师:好吧,我们两首诗各用一个。(有学生举手) 生:两个都用,第一首诗就又不押韵了。 师:说得好,动了脑筋。但是我告诉你,诗的第一、二、四句要押韵,第三句可以不押。好了,我们把它写上。(板书“情报送达人不见”,“情报送过敌被歼”)——啊呀!不行。这个“歼”字是第一声,和上面的“旋”“鹃”都是上扬的声调,读起来不好听。我们这样写吧,改成“歼德寇”。“寇”字知道吧,什么意思? 生:土匪、强盗。 师:“歼德寇”行吗?(生答“行”,教师改写板书)第四段比较简单,孩子又去做什么? 生:诱敌。 师:用什么诱? 生:又学夜莺叫。 师:对。(板书“莺声又起”)孩子又像原来一样去等谁? 生:等敌人再来。 师:是的。这个“等”,我换一个字(板书“待”)行吗? 生:可以。 师:等敌人再来,(板书“敌”,与“特”字中间留一空)等待什么样的敌人?一个字。 生:强敌。 师:太夸奖他们了! 生:死敌。 师:也不太好。 生:顽敌。 师:行!这个可以。(板书“顽”)还有第二道呢,也把这一句”莺声又起待顽敌”写上行吗? 生:不押韵了。 师:小小地变动一下就可以了。谁有这个机智? 生:把“敌”和“顽”两个字换一下,交换一个位置,写成“敌顽。” 师:非常好!(板书“莺声又起待敌顽”)太聪明了!我们一下子写出两首诗来,大家一起把它读一下,第一首: 生:(读板书)斥敌为兽应对奇,夜莺唱罢杜鹃啼。情报送达人不见,莺声又起待顽敌。” 师:好,读第二首。 生:(读板书)斥敌为兽巧周旋,夜莺唱罢鸣杜鹃。情报送达歼德寇,莺声又起待敌顽。 师:从上课到现在我们用了23分钟,学习了几段课文的主要意思,但学得比较粗。课文语句中还有很多写得很精妙的地方,大家想不想学?(生答“想”)想学,但是我不管了,你们自己学。这不分了四个组吗?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共同学习、议论。我先把第一段课文交给你们。先小组内学,学完了向全班同学汇报学习成果,要想出一个汇报的形式,怎样汇报,各小组自己想办法,看哪组的办法好。好了,现在开始自学、议论,下节课开始汇报。 (学生分组学习,共学习15分钟,教师组间巡视、指导) 师:好了,时间到了,先下课。下课后没商量好的小组可以抽点时间再研究一下。下课。(待续) 第二课时 师:准备好没有?哪一组先汇报?(第三组举手)好,你们先来。(第三组全体同学拿着课文上台) 师:谁是负责人?你来介绍一下,你们组打算用什么方法汇报,这么多同学各自都有什么安排? 生:(负责人)我们用上课的方法,就是老师和同学们讨论问题的方法来汇报。 师:角色怎么分配? 生:苏扬当老师,大家都当学生。 师:好吧,开始。 (“学生”围坐在地,“老师”站在圈边) “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支老师的指导,了解了课文的大概意思,现在我们再深入地了解一下第一大段。下面我提几个问题请大家回答。第一个问题是:河岸边坐着的小男孩在干什么? “学生”:小男孩在学鸟叫,用鸟叫声引来敌人,然后把敌人领到游击队的埋伏地去消灭他们。 “老师”:好,第二个问题,那个小男孩为什么要穿绿色的衣服? “学生”:为了游击队开火时,他方便逃跑。 “老师”:没有说明白,为什么穿绿衣服就方便逃跑? “学生”:因为周围的树叶都是绿色的,跟他衣服的颜色差不多。 (教师插话:这个小孩利用了 “仿生学”——保护色!笑声) “老师”:第九自然段中说:军官“那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这是为什么? “学生”:军官突然想到了让这个孩子给他带路,去寻找游击队。 “老师”:那他为什么要冷笑? “学生”:其实他是想装个笑脸,但装不好,勉强地笑,就成了冷笑。 “老师”:很好,表扬你!(众笑)下一个问题,在第十六自然段那军官为什么喊了一声“蠢东西”? “学生”:因为战争一开始,村子里的人就都跑了,只剩小孩子一个人,所以军官说他是蠢东西。 “学生”(女):不对!我认为在上一句小孩子说“野兽来了”,也许这个军官听出来是骂他的,但他有口……有口难言,不好说什么,就气愤地骂小孩子是蠢东西。 “学生”:那军官要是听出来是骂他,他早把小孩杀了! “学生”(女):军官想让小孩带路就不杀他,带完路肯定要杀。他想先利用小孩带路就忍着气没有……没有发出来(教师插话:没有发作),没有发作,只骂了一句“蠢东西”。他心里可能在说:“哼,别以为我不知道,一会儿再收拾你! “老师”:你们两个人辩论得很好,但我同意关玉婷(女生)的意见,你们呢? “学生”:(齐)同意关玉婷的意见。 “老师”:那就是关玉婷说得对!(教师插话:哈!少数服从多数。笑声)现在提最后一个问题:军官用什么东西来引诱小孩带路的? “学生”:用打火机。 “老师”:这节课上完了,还有什么问题没有? 没有了?我们下课。 (教师:我有一个问题可不可以问你们?) “学生”:可以。 (教师问:课文中哪一句话突出地表现了德国军官的凶恶?) “学生”:第十九自然段军官说:“要是你把我们带到别处去,我就把你的脑袋拧下来。”这一句表现出敌人的凶恶。 (全组学生走下台) 师:第三组同学表演了一段上课的情景,“老师”提问题,大家回答,又让“学生”提问题。、有些问题提得很好,还形成了小小的辩论。 军官:谁教你这样吹哨子的? 小孩: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又用嘴学鸟叫) 军官:村子里就剩下你一个了吗? 小孩:怎么会剩下我一个,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军官:你这个坏蛋!我问你还有没有人? 小孩:人呀,战争一开始就都跑了,村子里着火了,人们说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画外音:军官轻蔑地微笑了一下。 军官:你这个蠢东西!你认识到苏蒙塔斯村的路吗? 小孩:当然认识,我常到那儿去钓鱼。那儿的鱼可凶了,能吃掉小鹅。 军官:行啦行啦,你带我们去,给你这个小东西(掏出一支钢笔)这是进口的打火机。要是你带错了路,我就拧下你的脑袋。哼哼!(做拧的动作)听懂了吗? 画外音:我们的电视剧演完了,谢谢!(台下鼓掌) 师:演得不错,下一组,第四组吧!先介绍汇报方法。(第四组学生上台,有三人钻到黑板架后面) 生:我们也用表演的方法。不过我们演哑剧,军官和小孩都不说话,只做动作,后面有一个人读叙述,两个人分角色读军官和小孩说的话。前后配合着演) 师:你们为什么这样表演? 生:这样不用背,(师插话:不用背台词)对,不用背台词。 师:不错——我也奇怪,为什么有人钻到黑板后面去,原来是“幕后音”!(众笑)好,开始。 (口哨声响起,朗读课文,军官带士兵上场,与小孩对话。对话中军官不时穿插几个英语单词。表演过程略) 师:第四组有点像多人双簧,有创意。这位军官先生还说几句英语,让人们看出他是外来侵略者,很有办法。要是你会几句德语就更好了!(众笑)。下面就剩第一组了,请上台!(第一组学生上台,组长介绍汇报方法) 生:我们用讲故事的方法汇报。由徐迪新扮一位老爷爷,他就是当年那个小孩,现在老了,给村里的孩子们讲他当年的故事。 师:形式很好,开始吧。 (学生围坐在地,“老爷爷”坐在正面) 老爷爷:孩子们!(众笑)今天我给你们讲一个当年的故事。那时我才十一二岁,和你们现在差不多。(众笑)那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了。那时德国鬼子来侵犯我们国家。有一次,一场战斗刚结束……(后面的内容基本与课文相同,讲述中间“老爷爷”曾两三次向“孩子们”问话,如“你猜孩子怎么说”等,过程略) 师:四个组演得都很好,汇报的方法各组都不同,但都很有想像力,很有创造性。刚才第三组得了A,现在评一下第一、二、四组,应该评哪一级?(学生议论,最后都评A级)好!都是A级。(板书:第一组A,第二组A,第四组A)下面我们学习课文第三段。但是这次你们先好好商量一下用什么方法学习汇报。我要求一定要有新意,要与众不同。哪一组的方法最好,我才请上台来。听明白了吧?现在开始商量方法。 (各小组研究,教师巡回了解村导,时间约12分钟) 师:商量好了吧?各组长先来简单介绍你们组用什么方法汇报。 生:(第一组)我们请一个同学演双角色,既当军官也当小孩。其余的同学当配音。 师:什么配音? 生:就是模仿小孩子学的各种鸟叫声,游击队员的说话声——因为他们是埋伏着的,不能出来演。还有打仗的枪炮声。 师:模仿鸟叫和枪声,那叫“效果”。好,第二组用什么方法? 生:我们还是画外音加表演。 师:和刚才的方法一样? 生:是,一样。 师:第三组,你们用什么方法? 生:我们也是表演,但我们觉得游击队的战士也能演,让他们在那边,站在一张桌子后面演。 师:为什么要站在桌子后面? 生:桌子代表山,他们在山上。 师:课文没说游击队埋伏在山上啊,是树林深处。 生:那桌子就代表树林。 师:嗯,办法不错。第四组讲一下你们的方法。 生:我们演一个电视直播节目。我当主持人,请支老师当特邀佳宾,其他同学当观众,他们可以给我们打热线电话。 师:大家一起来评判,你们觉得哪一组的方法最新颖,最有创造性?(生齐:第四组)好,我们就请第四组来表演这场电视直播。不过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做一点小小的改动,但我得征求第四组同学的意见,看他们同意不同意。(对第四组)我想让全班同学当电视机前的观众,他们也可以给你们现场打热线电话。可以吧?(生:可以)好,大家注意,第四组的同学邀请全体同学当电视观众,你们也可以给现场主持人打热线电话,好不好?(生:好!)那这场现场直播马上开始——谁要打热线电话就举手,我们这是土办法。(笑声) (第四组学生上台,“主持人”坐在正面椅子上,对面是“佳宾”支老师,“现场观众”坐在“佳宾”的左侧)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又到了我们每天的“电视剧评论”节目了。最近我台开始播送电视剧“夜骂的歌声”,昨天已播到第3集,观众反应热烈。今天我们请来了这部电视剧的导演支老师(全场大笑)来做我们的佳宾。大家欢迎!(学生鼓掌)有不少观众给我们打来电话,询问有关这部片子的问题,您能做一些解答吗?(“主持人”的这段话有手稿) 佳宾:可以可以,尽我所知。谢谢大家信任! 主持人:各位观众,您如果有什么话要说,请拨热线,我们的电话号码是1234567(全场大笑)支老师,我先代表观众向您请教一个很多观众问过的问题:电视剧里描写的这场战争是什么战争,发生在什么时间?(有手稿) 佳宾:这场战争是发生在六十多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德国的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勾结了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和日本的东条英机,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侵入了东欧各国,也侵入了当时的苏联,就是现在的俄罗斯。苏联人民也英勇抵抗,发起卫国战争。全世界人民英勇抗击德意日反动派,最后获得了全面胜利。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当时苏联国内的事。 主持人:我国有没有参加这次世界大战? 佳宾:参加了。日本当时侵入了我们中国,中国人民进行了八年抗战,到1945年,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主持人:谢谢支老师!(笑声)各位观众请拨电话。(有人举手) 现场观众:我想问支老师一个问题:游击队员的口哨一响,小孩就钻进树林不见了。那树林的树就那么点高,怎么能看不见一个人? 佳宾:这位观众的问题很有意思。一般在树林里都有高高的树木,那叫乔木,树干、树枝分明,比如松树、白桦等。树下一般还长着灌木,就是那种没有主干,丛生的,不很高的,如用来编筐的荆条,公园里剪得很整齐,像一堵矮墙的黄杨等等都是灌木。小孩子完全有地方可藏。(台下有人举手) 主持人:这里有观众从家中打来电话,您请讲。 电视观众:刚才支老师提到了白桦,课本里也说了。请问白桦是一种什么树木? 佳宾:白桦是一种乔木。它的最突出的特点是白色的树皮,非常柔软,能一层一层剥下来,薄得像纸一样,好像有油性,一点火就着。课文上插图画的就是白桦,银白色的树干,很漂亮。老舍先生曾在《林海》里写过“白桦的银裙”。这种树喜欢寒冷,俄罗斯有很多,我国只在东北有白桦。还有,这个字读hu,不要读成hu。 主持人:谢谢老师的指导。 现场观众:我觉得游击队要一个小孩子去引诱敌人,这很危险,万一小孩子应付不了,就坏了。 住宾: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觉得观众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主持人:哪位观众能回答这个问题,请拨1234567。(众笑) 现场观众:这个小孩子很聪明很机智,他敢当面跟敌人军官开玩笑,(有一学生情不自禁地反对,不是开玩笑)行,不是开玩笑。他当面敢骂敌人是野兽,敌人还没话可说。他很机智,根本不用担心,你这是“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全场大笑) 电视观众:我有一点补充:让小孩子去引诱敌人,敌人容易上当,他们想不到一个小孩子会把他们骗了。 主持人:支老师您看观众们的回答可以不可以? 佳宾:答得很好。我国也有这样的故事,比如《鸡毛信》里的海娃。当然做这样的诱敌工作的确也很危险,因为敌人是非常凶残狡猾的。我们有一首歌里唱的“王二小放牛娃”,不就被敌人杀害了吗?不过“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就是不怕牺牲的精神。 主持人:各位观众,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能再请一位观众提出问题。请拨热线。 现场观众:游击队员知道有32个鬼子、两挺机关枪,说“对付得了”,就开枪了,歼灭了敌人。如果来的鬼子很多,比如一百多个,二百个,游击队员人少,对付不了,那该怎么办?小孩子还能跑得了吗? 主持人:这个问题我还请现场的观众回答。你如果是那个小孩,你怎么办? 现场观众:我要是那个小孩,一看有这么多敌人,估计游击队对付不了。我就想办法不带他们去。 现场观众:其实带去也没关系,能消灭多少消灭多少,打死一个少一个。反正树林很密,敌人地形不熟,小孩也会钻进灌木丛,游击队员也能转移走。 现场观众:游击队和小孩子一定有事先的约定,多少敌人可以怎么办,都是商量好的。(台下有人举手) 主持人:好,请把电话打进来。 电视观众:我认为打不打由游击队员决定,能打就打,不能打就不打,反正孩子什么时候都能钻进树林。书上说“对付得了”,就说明也有“对付不了”的情况。 主持人:我认为观众同志们讨论得很好。现在我向支老师提最后一个问题:您拍这部电视剧,是想告诉观众什么!(台下鼓掌) 佳宾:我要告诉观众的,简单地说就是:侵略者必败,也让观众知道这个不知姓名的孩子是多么机智勇敢! 主持人:谢谢支老师光临今天的节目!各位观众,今天的电视现场直播节目“电视剧评论”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关注我们的节目!再见!(全场鼓掌) 师:电视节目结束了,我们今天的课也该结束了。今天大家学得非常好,非常有创意。好,下课吧。 [评析] 这一课例给人最强烈的冲击是:孩子们一旦在课堂上得到解放,他们将释放巨大的能量!这能量的表现就是他们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教师用了二十多分钟引导学生认识了课文的整体及各段主体内容后就放手让学生自学。这种学习包括自主选择方法进行学习汇报。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展现才华的广阔空间。课堂上,一段课文,四个小组有四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他们模仿老师上课,自己设问,自己解答;他们排演电视剧,分配角色,还设置“画外音”……一篇普普通通的课文,在孩子们的想像和实践中,竟能如此多彩!一个惊喜刚刚过去,更大的惊喜随之接踵而至:孩子们居然有模有样地“直播”了“电视剧评论”的电视节目。他们自扮“主持人”,请老师当“佳宾”,每个学生都可以拨通“热线电话”,把对一篇课文的学习,搞得如此生动活泼,别开生面! 所有这一切,不能不使人深刻地反思我们过去的教学。 教师的心是无私的,是善良的,谁都不否认。我们无私到想把每lmg营养直接注入到孩子们体内,无私到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一切,一古脑儿装到学生头脑中;我们善良,善良到怕孩子摔跤就永远扶着他走路,善良到孩子没有感冒我们自已预先发烧! 这两节课,老师狠了一下心肠,让孩子自己去走路,没想到孩子们的腿脚是那样硬朗,步伐是那么矫健!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篇10《夜莺的歌声》(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二册)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称为“夜莺”的小男孩把德国官兵引入游击队的`伏击圈,使德国法西斯强盗被歼灭的故事。一个机智、活泼、乖巧的小男孩形象跃然纸上。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构思巧妙,段落分明,语言含蓄、幽默,掩卷沉思,那悦耳的歌声仍不绝于耳。针对课文特点,教师可设计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抓住主线,理清脉络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初读全文,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此基础上再默读全文,抓住主线要求学生划出课文中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并以文章自然空行为标志划分段落,四人小组讨论段意,从而理清课文脉络。 二、以读促悟,重点深究 夜莺的歌声是课文的一条红线,抓住夜莺歌声的句子展开教学,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引导学生以读为主,以读促悟,重点深究夜莺歌声的含义成为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可从以下四个环节引导学生深究。 1、联系上下文,初闻歌声。学习课文第一段,让学生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教师出示:“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鼓励学生质疑,学生问:“‘沉寂’什么意思?”教师让学生联系上文读读,体会体会。学生从读中体会到战斗刚刚结束,树木、房屋被破坏,空旷的花园里空无一人,死一般的静寂。学生又问:“这歌声有什么作用?”教师不急于解答学生的疑惑,而是让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三到第十九自然段,两生上台演一演军官和小夜莺,从对话中去体会、去品味。“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小夜莺把问话故意岔开,避免了正面回答,看似一副糊涂的样子,却有着格外清醒的头脑。“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小夜莺巧妙的回答,既保护了群众,又痛骂了敌人。从字里行间流露出小夜莺的乖巧、机智。学生进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中,做到了“口而诵,心而维”,边朗读边揣摩,从中体会到这是有意吸引敌人的歌声。 2、自问自答,理解歌声。学习课文第二段,让学生继续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教师出示:“小孩有时侯学夜莺唱,有时侯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的,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侯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教师大胆地放,引导学生自问自答,同桌练习一个问一个答,扩大了训练面,人人都得到了训练的机会,学生各有所得。在此基础上,教师充当“向导”的角色,引领学生比较: “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 “他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 这两句话意思有什么不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3、比较异同,破译歌声。学习课文第三段,学生继续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四人小组讨论歌声的作用有何不同,破译歌声的含义。结合语境,让学生探究既然那歌声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了,为什么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通过朗读,学生感悟出小夜莺为了不引起敌人怀疑,发出信号后仍继续唱歌,同时也表达他临战前的兴奋。 4、探究寻根,深挖歌声。齐读课文第五段中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教师出示:“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那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有什么两样。”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探究寻根,表面赞扬宛转的歌声,实质颂扬小夜莺勇敢、机智又热爱祖国的品质,悟出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深意,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三、以读引说,迁移运用 文章以浓重的笔墨谱写小夜莺引诱敌人进入游击队的伏击圈,而对游击队员的描写则着墨极少,这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教师可设计这样的训练题练说:“战斗胜利了,几个游击队员围着小夜莺,。” 教师抓住这一语言“空白”,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所描绘的语言情境之中,去朗读,去感受,去想象,贴近书中的人物,与他们一同分享胜利的喜悦,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水到渠成地称赞了小夜莺,在语感训练中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挑战权威,自创结尾 故事以小男孩坐在河岸边吹着口哨执行新任务作结,给人一曲终了而意犹未尽之感,实为神来之笔。教师在此可设计这样一个练笔。把课文的第五段删掉,请学生续一个豹尾,要求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这是本单元读写训练的重点),从小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师,敢于向权威挑战,写出自己的特色,锻炼了学生的写话能力。 总之,本课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读、议、悟为主要手段,并穿插说、写的练习,对学生进行了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篇11【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课文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课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记叙,写了三部分内容:先写“小夜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勾,再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宛转的歌声。“小夜莺”的歌声自始至终贯穿着整篇课文,危险中充满勇敢镇定,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一个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够运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凝神”“寂静”“垂头丧气”的意思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课文首尾照应的写法。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从中受到熏陶感染。 【教学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体会课文首尾照应的写法。 【教学难点】 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从中受到熏陶感染 【课前准备】 准备1、布置学生通过上网、翻阅书籍、请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历史背景、有关故事)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了解“夜莺”吗?谁来说一说。 教师过渡: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一起走进1941年的苏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板书课题) 二、学情调查 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对于前苏联的卫国战争,你了解多少? 三、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读音“模”是多音字,“岔”是翘舌音 (2)“毁”的写法 (3)说说对“凝神”“寂静”“垂头丧气”等词的理解。 3、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课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记叙,分几部分? 3、汇报交流: 写了三部分内容:先写“小夜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勾,再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宛转的歌声。 五、浏览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六、作业: 1、写词语 2、熟读课文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篇12【教学目标】 1、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体会夜莺的勇敢和机智。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如:大家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了解历史背景。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夜莺的叫声。 2、你们听到了什么?(是鸟在叫,声音很动听,像唱歌一样) 3、这就是夜莺的歌声。(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就是《夜莺的歌声》,你们想知道课文写了一些什么吗? 播放夜莺的叫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步感知,自学字词 1、自学本课生字词: ⑴划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⑵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默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与以前所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之处,想想课文写了什么? 对课文进行整体感受知,运用所学过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 三、自学情况反馈 1、检查生字: 音:翘舌音甩后鼻音挺 形:“挺”不要写成“扌延”“喂”不要多加一撇 2、默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与以前所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之处: ⑴自然段很多。 ⑵对话很多。 ⑶课文中出现了空行。 3、作者已经给课文分好了段,我们来看看每个段落分别写了什么? ⑴诱敌上钩。 ⑵巧妙传信。 ⑶歼灭敌人。 ⑷接受任务。 4、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把段意连起来试试看。(小男孩子用夜莺的歌声诱敌上钩,巧妙传信,帮助游击队歼灭德国鬼子) 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本学期语文学习的一个训练重点,此处先让学生概括段意,然后串起来,这也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之一。 四、品读课文,深入理解 1、夜莺的歌声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找出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⑴自读课文,思考上述问题。 ⑵交流,打出字幕: ①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唱起来。 ②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叫,有时候……拾球果。 ③他伸直了腰,好像有什么鸟叫声……传来。 ④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 ⑤夜莺还是兴致勃勃……意思了。 ⑥从孩子的嘴里飞出……歌声。 ⑶读一读上述句子。 每篇课文都有一条主线,教学时紧扣课题,抓住主线展开教学,使教学条理清晰。 2、联系上下文看看夜莺的歌声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响起的?从每一次的歌声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⑴默读课文,写出自己的感受。 ⑵小组交流、讨论。 ⑶全班交流: 第一次: ①战斗刚结束,一小队德国兵进了村庄……弯着腰。 板书:诱敌上钩(战斗刚打完,会有少量德国兵跟部队失去了联系,所以小男孩在此等候,用歌声引诱敌人上前,以达到给他们带路,消灭他们的目的) ②战斗给人们带来的是什么?(灾难:房屋被烧,花园被毁……)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③你从哪个词知道的?(从“新的劲头”可以看出唱的人十分有劲,他这么带劲地唱,就是要诱敌上钩)理解:沉寂。 ④有感情地朗读这句 第二次: ①在带路的路上,麻痹敌人。 ②你是从哪些词语知道的?(有时候……有时候……有时候……) ③从小男孩一路上的动作,你看出了什么? (小男孩很天真烂漫)(他很聪明,故意装出天真的样子让敌人以前他是只是一个小孩子什么也不懂,就放松警惕)(他很勇敢,在敌人面前表现自如) 板书:机智勇敢 ④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话。 引导学生潜心会文,通过自读自悟,抓住重点的词语和句子体会小男的机智和勇敢,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训练。在第一段中,有很多地方表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和勇敢,你们也可以采用分角色的形式朗读这一段,体会小男孩的机智和勇敢。 3、同座位分角色朗读。 4、评议: 分角色朗读应注意文中的提示语,注意人物的表情、动作以及当时的感情,相机理解:盘问、轻蔑等词语。 5、交流: ⑴“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倒是只有我一个!”(故意把人和动物混淆) ⑵“刚刚一开火……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骂德国兵是野兽) ⑶“你说的是一种洋蘑菇吗?” 故意把游机队说成蘑菇,装成什么也不懂的样子,以打消敌人的戒备心理。 6、分角色练读,你喜欢读哪个角色,就练习哪个角色。 7、指名分角色朗读。 利用分角色朗读这一形式,引导学再次深入仔细地品读课文,体会小男孩对侵略者的仇恨以及小男孩的机智、勇敢。 小结:小男孩机智地和敌人周旋,利用夜莺的歌声诱敌上钩,他是怎样巧妙利用夜莺的歌声来报告敌情,帮助游击队员消灭敌人的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二、交流 第三次、四、五、六次夜莺的歌声是在什么情况下响起的?从每一次歌声中你知道了什么? 第三次: 1、从远处传来。 2、引起游击队员的注意。 3、有感情地朗读。 第四次: 1、越来越响。 2、报告敌情之后。 3、有感情地朗读。 4、质疑: 为什么游击队员能听明白歌声的意思?(小男孩经常用这种方法帮助游击队消灭敌人,他们之间已经形成了默契) 第五次: 报告完敌情之后,为了不引起敌人怀疑,因为已经完成了任务很高兴。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第六次: 1、第二天,接受新任务。 2、诱敌上钩。 3、这一段和文章开头两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首尾呼应) 三、总结全文 小男孩机智勇敢地和敌人作斗争,巧妙地利用夜莺的歌声一次又一次地帮助游击队消灭敌人,保卫了自己的祖国。 四、写生字(略) 【板书设计】 诱敌上钩 13、夜莺的歌声保卫祖国小男孩(机智、勇敢) 报告敌情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篇13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生字;旷、蠢、灶、蘑菇、岔。 2、新词:空旷、蠢东西、蘑菇、分岔、垂头丧气、轻蔑。 3、理解重点句: (1)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2)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2、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3、指导朗读,培养朗读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这个小故事,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祖国,当祖国需要时,随时都可以为祖国献出一切。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的相互照应。 (二)难点 “小夜莺”的机智来自思维敏捷,敏捷的思维来自热爱祖国的感情,这一点难于理解。 (三)解决办法 采用教学时先以理清故事的内容入手,再了解时代背景,深化的读加以理解。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回答课文中设计的问题,勾画重点词句。 (二)听录音,朗读训练。(三)前后位、同位讨论。 (四)几名同学上前表演。(五)质疑问难。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3、加强朗读。 (二)整体感知 《夜莺的歌声》是一篇外国作品,反映前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各族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着重对小游击队员“夜莺”进行了详细描写。教师要引导出这种精神源于对祖国的热爱。 (三)目标完成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正音:削xi1o空k#ng塞s1i 解词:轻蔑:轻视,看不起人。 沉寂:静得连一点声音也没有。 宛转:形容声音优美、动听。 搭拉:向下垂。 2、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学生自悟。 (2)简介时代背景。 苏联卫国战争:德国法西斯在已经战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3、理清脉络,讨论分段。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按照“诱敌————入林————传信————摆脱”的顺序分段或以歌声为线索也可。 第一段(从开头到“听懂了吗?”)小孩学夜莺叫,用歌声引诱德国兵。 第二段(从“队伍出发了”到“就不再问了”)写小孩给敌人带路。 第三段(从“树林深处”到“新鲜的意思了”)写小孩发出情报做好消灭敌人的准备。 第四段(从“德国兵”——全文结束)写小孩把敌人带进埋伏圈,机智摆脱了敌人。 4、教师总结,学生质疑。 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以歌声为线索,掌握这种分段方法并理解所学字词。 5、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2)抄写课后生词。 第二课时 (一)阅读第一段,讨论问题 1、文首为什么要写“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木”? (说明战争破坏严重,昔日美丽的村庄,如今已破烂不堪,作者利用这一段环境描写来揭露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行为。) 2、德国军官和士兵是怎样发现小孩的? (无声————夜莺叫————小孩叫————注意听————发现) 3、相互讨论,体会句子含义,幻灯出示。 (1)“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孩子故意打岔,避免正面回答,反映了孩子的冷静、沉着、机智。) (2)“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 (这句话说明孩子爱憎分明。前一句保护了群众,后一句痛骂了敌人。) 4、小结本段内容,指导朗读。 (二)阅读第二段 1、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为何要做出天真贪玩的样子? (孩子机智灵活,既向游击队传递了情报,又进一步取得了敌人的信任。) 2、当问孩子有无游击队时,孩子怎样回答的?画在书上。 3、讨论: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难道他不怕吗?为什么还能应变自如,毫无惧色呢? (卫国战争中,全国人民都投入到保卫家园的斗争中,全国人民怀着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进行不屈的斗争,小孩就是由于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才能临危不惧,坦然自若。) (三)指读第三段,讨论 1、游击队潜伏在哪里?他们怎么知道德国兵来了? (通过小夜莺的歌声传送的情报得知德国兵来了。) 2、由此可见,小夜莺是第一次传递情报吗? (不是,小夜莺显得老练,看来在战争期间,他已是一位出色的游击队员了。) (四)默读第四段,思考 1、游击队是怎样把敌人消灭的? 2、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 (小孩子完成这次任务后,又坐在原来的地方,执行新的任务,小孩有高度的负责精神和警惕性。) 3、最后一节起什么作用?(照应了开头并点了题,这歌声……有什么区别,这句赞扬了小夜莺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小情报员。) (五)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1、浏览课文,找一找有几处环境描写? 2、以歌声的地方有几处?(可见这篇文章思路清楚,以歌声为线索,另外准确的环境描写也起到了烘托中心的作用。) (六)总结扩展 1、这篇文章读后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2、你觉得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热爱自己的祖国。) 六、布置作业 1、造句即便……也…… 2、学习写人物动态的句子,画在书上。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篇14课标解读: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教材分析: 《夜莺的歌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伴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打击敌人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这篇课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记叙,以空行为标志,写了四部分内容:先写“小夜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钩,接着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再写在“小夜莺”的帮助下游击队员成功歼灭敌人,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宛转的歌声。“小夜莺”的歌声自始至终贯穿着整篇课文,危险中充满勇敢镇定,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一个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面前。教学中一是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接受热爱祖国、仇恨法西斯的教育;二是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含义。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处于向高年级过渡的阶段,应该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形成自主的学习能力,同时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易形成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这些对学习本课都是十分有利的。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6个字。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烧毁、蘑菇、呻吟、宛转、垂头丧气、以防万一、兴致勃勃”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评价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齐读课题,通过本组课文的导读语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2、交流对“夜莺”和“夜莺的歌声”的理解。 【设计意图:导入开门见山,简洁明快,利于学生质疑破题,直奔课文重点,着眼于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思维训练,让他们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全面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 二、检查预习 1、交流预习中的发现,提出不懂的问题。 2、用简练的词语概括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3、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 【设计意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如此。有效的课前预习可让学生的学习更轻松,更高效。而通过对预习情况的检查,教师进一步了解学情,及时调整学案和教案,做到以学定教。】 三、精读品悟 过渡语: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处处都能捕捉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划出表现“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句子,在旁边写写体会。 学生依次交流表现“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句子和读书体会。 1、通过环境描写和动作描写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1)通过理解“沉寂”,感受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总结读书方法——联系上下文。 (2)通过“寂静”、“宁静”、“沉寂”的互换,感悟三个词语在表达“静”的意境上各有不同,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总结读书方法——换词。 【设计意图:把“宁静、寂静、沉寂”三个意思相近,但程度和侧重点不同的词语放在同一个句子中朗读感悟,深化了学生对沉寂的理解。】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检查学生对三个词语的把握。 2、通过神态描写体会“小夜莺”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1)学生交流读书体会。 (2)学生朗读,全体齐读。 3、通过双关语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1)朗读带有双关语的句子,交流读书体会。 (2)了解修辞手法——双关语。 (3)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其他带有双关语的句子。 (4)男女生分读三个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对敌人的憎恨之情。 【设计意图:阅读是个性化的主体行为,教师无法替代。此处设计在于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文章语言,加深对句子的体会、理解,为下节课的深入交流作铺垫。】 4、通过连续地动作描写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1)学生交流体会。 (2)通过这些动作,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3)通过朗读再现“小夜莺”的活泼和机智勇敢。 5、读写结合训练:通过动作描写,扩写小夜莺发现敌人的过程。 【设计意图:学会对连续的动作进行描写,可以使文章更清晰、更有条理。而且“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借助课文指导学生学会使用连贯的动词进行描写,从一定程度上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6、通过“好像”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总结读书方法——抓关键词。 7、思考:是什么让一个和同学们年纪相仿的小男孩有如此的智慧和胆量?体会“小夜莺”的爱国主义精神。 8、总结课文的写作手法——首尾呼应。 【设计意图:紧扣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抓重点段落,品味重点语句,使小夜莺机智勇敢形象更加丰满,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看板书,再读课题,升华主题。 【设计意图:回环式深究课题,层层推进、层层深入,学生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实现心灵的震撼,达到高潮!】 五、拓展延伸 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还有许多人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与敌人斗智斗勇,还有更多的小夜莺为保护自己的祖国勇敢战斗着。让我们通过课外阅读,了解更多少年英雄的故事!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要把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一环节,除了帮助学生感悟文本外,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达大语文观的理念,并产生大语文学习的意识。】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篇15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男孩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课文以空行为标志,分为五个部分。以“夜莺的歌声”为一条主线贯穿全文,首尾连贯,前后照应。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体会课文首尾照应的写法。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男孩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课文开头与结尾相互照应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体会重点语句,感受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课时: 2课时 教师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放斯大林格勒录像。创设情境,感染学生。 一、引课,板书课题,了解背景 教师引入新课,生简介搜集到的背景资料。 二、感知整体,理清顺序 (一)1读,矫音①自由读文,注意字词读音,有叫不准的查字典或问同桌解决了。②出示词卡,检查字词读音掌握情况。 (二)2读,正确、流利:指名读文,师生共同纠正错误读音。 (三)3读,理解内容,理清顺序。 轻声读文,思考:①夜莺的歌声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②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四)4读,质疑问难:①小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②小组提出解决不了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重点问题师记在黑板上。 第二课时 一、引题:①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②扫读课文,思考:画出课文中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想想夜莺的歌声有什么作用?可以同桌交流。 二、读文品文,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 要求细读课文,细品词、句、段(幻灯出示) 读文品文: 课文中哪些地方最吸引你?(词、句、段……)找出来用笔画一画,并反复地读一读,然后选择你喜欢的学习方式细细地体会体会。 三、汇报学习成果 引导学生细品文章的重点句子或段落,并指导朗读。 (一)人物对话: 1、“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孩子回答。 2、“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引出第一自然段:①指名读,引导学生想象这段所描绘的景象。(出示图)②想象村庄原来是什么样的。(出示图)③通过对比想象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侵略者的罪恶,战争的残酷。 3、指导分角色朗读小男孩和德国军官说的话,进一步体会小男孩憎恨侵略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继续品文。进一步体会“夜莺的歌声”的作用和文章首尾照应的写作特点,从而深刻认识到小男孩的那种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四、师生共同探讨:课文为什么以“夜莺的歌声”为题? 五、学生畅谈学后体会 板书设计 机智吸引前 勇敢夜莺的歌声麻痹后 爱国(小男孩)报信照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篇16教学内容: 这是人教版六年制四年级下册第四组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一篇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并理解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体会文章所表现的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以及与敌人斗争到底的爱国精神。 3、学习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4、感悟文章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2、难点: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领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记叙,以空行为标志,写了三部分内容:先写“小夜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钩,再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宛转的歌声。“小夜莺”的歌声自始至终贯穿着整篇课文,危险中充满勇敢镇定,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一个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面前。在教学时,适宜以“夜莺的歌声”作切入点,引导学生作自主性研究阅读,学习归纳文章主要内容,在反复阅读中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直观教具引导法。 教学设计理念: 进入高年级,语文课堂提倡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也就是根据课文的中心找专题做小课题研读,指导学生用研究探索的方式来自主地阅读课文,从而获取和运用知识。这是改变一问一答式课堂教学现状的教学设计。教学中给学生选择的权利,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另外,还把读和写紧密地结合起来,注意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写作技 巧,让学生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能作文的能力。 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式、小组合作式。 教学过程: 一、渲染感情,导入课文。 1、观看图片,渲染感情。(挂图) 2、这场战争是多么的残酷。德国强盗突然入侵苏联。硝烟弥漫,战火连天,民不聊生,战争使许多苏联人民失去亲人,失去家园,流离失所。这一小队德国兵进了村庄。引读:街道两旁,烧焦的树木。孩子们,你们感受到了什么?(从文中的“黑色的瓦砾”、“烧焦的树木垂头丧气”可以看出法西斯侵略战争的残酷和敌人的野蛮。)连房屋、树木也不放过。要和这样的敌人作斗争是多么的危险.然而,苏联人民没有屈服!他们奋起抗击,连小孩、妇女也参与其中。小夜莺就是其中一位。 3、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老师有个温馨提示:要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主要人物。) (设计意图:渲染气氛,让学生了解当时的背景,并对文中出现的人物有个大体的了解。为精读课文作铺垫。) 二、找出线索,理解课题。 过渡:这个精彩的故事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呢?(夜莺的歌声)对。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小夜莺用歌声(引诱敌人),给敌人(带路),又借歌声(传递信息),最后(歼灭了敌人)。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一下小夜莺优美的歌声。请带着以下两个问题自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以下问题:(1)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夜莺的“歌声”?(2)歌声分别有什么作用? 明确: 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就又响起来,越来越有劲。”(引诱敌人) 2、“孩子有时学夜莺唱,有时学杜鹃叫”(麻痹敌人) 3、“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夜莺的叫声停止了,接着传来了两声杜鹃叫。”“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但是那歌声的意思游击队早已知道。”(传递信息) 4、“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婉转的夜莺的歌声。这歌声,即使是听 惯夜莺叫的人也分不出跟真的叫声有什么两样。”(再次诱敌) (3)“夜莺之歌”与“夜莺的歌声”相比,哪个题目更好?(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从让学生明白歌声的意义入手的。但本着阅读与写作结合的原则,我有另一个目的就是让学生知道以后再自己的习作中也必须有一个新颖的文题和一条鲜明的线索。) 三、分析人物,感悟写法 1、在上一节课,同学们都不约而同的把“机智勇敢”这个词语送给了小夜莺。(板书:机智勇敢)现在,请同学们默读第2——20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小夜莺的?用波浪线勾画出相关的句子。(个体自主学习) 2、刚才,老师看到你们都在认真地自学,而且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真让老师高兴。现在请大家把自己刚才学习的体会在组内交流交流。注意说话要有条理:先说你找到的句子,再说这是人物的什么描写,最后说说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小组合作学习) 3、学生汇报,视学生的汇报而定先后顺序。 外貌描写: 他光着头,穿一件颜色跟输液差不多的绿上衣,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不知在削什么。师:通过对小夜莺的外貌描写,小夜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可爱的、机灵的,灵巧的、顽皮的、勇敢的?? 师:你喜欢这个可爱的、机灵的、顽皮有勇敢的小夜莺吗?请你带着喜爱之情读一读。 (提问:下文哪里还写了绿上衣?看来,绿色衣服也为引敌人入包围圈后顺利摆脱敌人埋下伏笔。) 语言、神态描写: 生1:“谁教你吹哨子的?”“我自己学的,还会学杜鹃叫呢”理解:这句对话,小夜莺既避开了敌人的盘问,又为下文鸟叫声报信而不引起敌人怀疑埋下伏笔。 生2:“林子里就剩你一个人吗?”“怎么会剩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鹧鸪、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一个。”理解:故意曲解,也是在麻痹敌人,让敌人真的认为他只是一个顽皮的孩子而已。 生3:“我是问你这里有没有人?”“人?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 有人了,”孩子不慌不忙的回答,“刚刚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喊着,‘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理解:一语双关的回答了敌人的问话,是在借别人的嘴骂敌人,体现小夜莺对敌人的憎恨之情。生4:“怎么不认识?”孩子很有信心地回答,“那里有个磨房,我常到磨房附近的坝上去钓鱼。那的狗鱼可凶呢,能吃小鹅。”理解:让德军认为他只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幼稚可笑,打消的国军的怀疑。 小结:在这里,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传神的神态描写,活灵活现的把一个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小男孩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动作描写: 课件出示: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提起来。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全忘了。 提问:他这又是什么描写?(动作)想象小夜莺为什么这样做?当时有什么想法? 师:对,他是在麻痹敌人。同样可以体现出小夜莺的机智和勇敢。课文还有哪个动作描写的句子可以看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此句语言可以简洁一些) 生:“孩子突然转了个身,钻进树林深处,不见了。 师:小夜莺的灵巧,让敌人进入游击队包围圈之后及时脱身,再一次让我们体会到了他的机智和勇敢。 小结: 师:我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是怎样为我们展现了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的? 生:课文通过语言、动作、外貌来写出他的机智勇敢。 师:其实我们写一个人,除了写语言、动作、外貌、神态,还可以从哪方面来写? 生:心理。 师:好,那我们也来通过这些方面,说一说“当敌人进入游击队的包围圈是,小夜莺的想法和做法”。 心理描写: 生:小组交流。师生互评。 总结内容,感悟写法: 本文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 性格特征。我们通过阅读者生动有趣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描写,看到了一个机制、勇敢、爱国的小英雄形象。其实,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不仅起到了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而且在行文结构上起到了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以后,我们在写作中一定要学会运用哦! (设计意图:本环节侧重让学生通过人物的多种描写语句中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爱国。并进一步把这些描写人物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四、总结收获,想象拓展。 (一)、问题:学过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说: 1、人物描写的手法。 2、景物描写的作用。 3、首尾呼应的写法。 (二)、想象拓展:故事还没有结束,你能想象后面会发生什么故事吗? 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寄托了对小夜莺的喜爱,对小夜莺的祝福。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夜莺的歌声,是战斗响起的号声;夜莺的歌声,是传递情报,打击敌人的枪炮声;夜莺的歌声,是胜利的歌声;夜莺的歌声,是一曲爱国抗敌的颂歌!带着我们对小夜莺的尊敬和喜爱再读课题。 (三)、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