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为什么感性的人更容易死美文随笔 |
范文 | 为什么感性的人更容易死美文随笔 前段时间,一条视频为白先勇先生拍摄了公开课视频,谈他最爱的《红楼梦》。我一共教了29年书,其中《红楼梦》差不多教了20年。 我第一次真正看《红楼梦》大概10岁,看我母亲的那本《绣像红楼梦》。 对我来说《红楼梦》是一本文学圣经。 第三回 贾宝玉初会林黛玉 1、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仙缘。 贾宝玉跟女性的关系非常复杂。这些女性对于贾宝玉都有特别的意义。 拿林黛玉来讲,跟他两个是仙缘。 他们的前身,神瑛侍者跟降珠仙草在灵河畔三生石边结的缘。 仙缘是两个灵的结合,他们两个人最后不能成为夫妻,我认为也是非常自然的,不是肉体的结合。 2、薛宝钗是最理想的媳妇。 我想婚姻最重要还是肉体的结合,所以他最后娶的是薛宝钗,这也很合理。他处的社会是儒家宗法社会。 所以薛宝钗是儒家宗法社会里边最合儒家宗法社会理想的媳妇。我觉得后来薛宝钗嫁给贾宝玉,她不是嫁给贾宝玉,她嫁给了那个宗法社会她那个媳妇的位子。 3、花袭人代表俗世的缘分。 他跟林黛玉是仙缘,他跟花袭人是俗缘。 俗世是什么呢?我想俗世的缘分是跟女性的缘分。 母亲、姐妹、姐姐,或者是他的太太,或者妾,还有婢女。 花袭人扮演了对贾宝玉来说所有这些女性的角色。 他第一次发生肉体关系是跟花袭人,所以他的肉身是给了花袭人。 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4、后40回是曹雪芹所写。 说后40回远不如80回,我完全不同意。 我觉得《红楼梦》后40回不大可能是另外一个作者来续它。 《红楼梦》里边最重要的两个关键,一个黛玉之死,第二个宝玉出家。 这两个关键的情节都是在后40回。 如果这两根柱子折损的话,就等于《红楼梦》整本书会垮掉。 第九十七回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5、林黛玉烧诗等于自焚。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还有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这两回把林黛玉之死的悲剧, 提到了高峰。 林黛玉她就是个诗魂,她焚诗等于是自焚。 因为她失落了,她的爱情失落了。 情是黛玉的一生的追求,是她的信仰。 她的情失落以后,她觉得生命已经没有意义,所以她要“自焚”。 在焚稿的时候,她把贾宝玉赠送给她的两块手帕一起丢到里面烧,等于说她把她自己的情,最重要的信仰焚掉。 林黛玉她不再是一个弱柳扶风的女子,她变成一个非常刚烈,殉情的这么一个烈女。 第一百二十回 接家书得悉政返家 6、为什么《红楼梦》又叫《情僧录》。 宝玉出家是这整本书最重要的一点。 在雪地中,这个贾政回来,在船上面,看到一僧一道夹了一个人来。什么人呢? 穿着大的猩猩红的斗篷,光着头,赤了足向他合十侍拜。 一看是宝玉,脸上似悲似喜。 完了以后,那个一僧一道说:“俗缘已尽。”就把他架走了。 这个贾政去追他,最后看到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那一片白茫茫大地掩盖了所有人世间的七情六欲,嗔贪痴爱。 我的解释是,这个红斗篷其实是贾宝玉担负了人间一切的情而出家的。 我想他这本书又叫《情僧录》,情是他的宗教啊。 宝玉拜别贾政,他本来就是一块灵石,一块顽石下凡。 这块石头是补情天最好了。 所以他去太虚幻境看的`是“孽海情天”四个字,补了世界上所有有憾恨的情。所以它是在青梗峰下生根的。 青梗就是情根,所以它的情已经生根了。 那么后来呢,他要历劫。 黛玉之前也有秦可卿之死,秦钟之死,晴雯之死,都对他有很大的刺激。 一种佛家讲的无常。 到了黛玉之死,那他最后悟道了。 贾宝玉他的这一生可以说像那个佛陀前传。 宝玉跟悉达多太子一样,生长于富贵之家,享尽人间荣华,他四处看到了人生的生老病死苦,然后悟道,出家。 宝玉也是走的同一条路。 第十六回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7、我为什么推荐程乙本的《红楼梦》。 我在台湾大学教书的时候,就用了这两个本子(程乙本和庚辰本)。120回我都比过了,我也发觉,庚辰本也有不少的问题。 所以我极力推荐程乙本这个版本。 第一个呢,秦钟之死。 秦钟是贾宝玉很亲密的朋友,因为他们气味相投,很亲近,那么贾宝玉很喜欢他,贾宝玉在他临终的时候,弥留的时候去看他。 程乙本写他去的时候,秦钟没有醒过来,就过世了,所以没有留下遗言。 庚辰本讲秦钟醒过来了,跟他说,说以后我们还要用功念书,还要去考科举、做官、求功禄。 这些话是其实是贾宝玉最恨的、最讨厌的。 贾宝玉这一生就是不要去求功名,不要求功禄。 如果他讲这个话,贾宝玉不会对他重视,他会憎恶他。我想这个地方可能因为是手抄本,可能是替他加进去的,不像是曹雪芹自己的笔调。 第六十五回 尤三姐思嫁柳二郎 第二个是尤三姐这个人物。 尤三姐呢,个性非常刚烈,而且不假颜色地对抗对她轻薄的人。 这个程乙本,就是从头到尾这个人物是一致的。 那这个庚辰本就把她写成是一个水性妇人,说她也是跟她的姐夫贾珍有染。 《红楼梦》里写得非常精彩的一段,就说贾珍想要调戏尤三姐,贾琏在旁边敲边鼓,尤三姐跳起来痛斥这两人。 如果像庚辰本那样子,她跟这个贾珍先前本来就有了一段,那她没有立场痛斥贾珍、贾琏这两兄弟调戏她的。 第五回 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 8、感性的人最后都死了。 一个很重要的手法,就是他用对比的手法。 像贾政跟宝玉,一个代表儒家,一个代表佛家道家出世的。 那么林黛玉跟薛宝钗,这两个也是对比,一个是非常理性的,像薛宝钗,像贾探春, 这些都是非常理性,合乎儒家标准的。 另外像林黛玉是极端感性的,她像宝玉一样, 近乎魏晋名士那种,不拘礼俗,非常自我、潇洒的。 理性的人物能够生存,感性的人物常常受到灾难或者甚至于灭亡的。 第六回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9、刘姥姥并不只是乡巴佬。 我们都记得刘姥姥,一讲到刘姥姥,我们就想她是乡巴佬的代表。大天才无所不能,写一个乡下老妇人写得那么活。 我想刘姥姥身份比较复杂,她不光是一个乡下乡巴佬,她有点像我们中国,像我们中国那些土地婆。 她进大观园带给了大观园土地的生命。 她使得这些贵族之家的这些居民得到无限的欢喜。 她把生长在泥土上的那些茄子,豇豆,青菜这么新鲜的东西带进大观园去。最后她再进大观园的时候,她就把这个大观园里面的一员巧姐,王熙凤的女儿救走了,就像土地婆常常现身来救人一样。 第四十回 刘姥姥初游潇湘馆 10、《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追忆似水年华》。 很多研究考据说《红楼梦》有曹雪芹很大的自传的成分。 他们这一家受到康熙的眷爱,曹雪芹他童年幼年到十三四岁的时候,他看过那个繁华的日子,雍正时候被抄家了,曹家一落千丈。 曹雪芹晚年在写红楼梦时候已经非常潦倒了。 所以他在写这个时候,可能他在追忆过去的年华,追忆过去的繁荣。 至于马赛尔·普鲁斯特那本《追忆似水年华》,也是追忆他在法国在第一次大战以前,那个贵族社会。 所以他们两个人都有非常切身的感受。 第二十三回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11、汤显祖对曹雪芹的影响。 汤显祖对曹雪芹的影响相当大,尤其是《牡丹亭》。 《牡丹亭》上承《西厢》,下起《红楼》,到了明朝,汤显祖写这个《牡丹亭》的时候,他写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穿越生死这种情。 到了《红楼梦》里边这个情更加升高,更加扩大。 我想《红楼梦》是集中国人的感受的情之大成。 我想他受汤显祖的影响,不仅是《牡丹亭》。 别忘了,汤显祖还有《南柯记》、《邯郸记》。 那两个是一个佛、一个道,还加上这个《牡丹亭》的一个情, 我想这三个对《红楼梦》都有影响。 从情到了极致,然后再升华到道、佛的境界。 我这一生,要我选两本书,对我影响最大,一本是《牡丹亭》,一本是《红楼梦》。 也很巧,我这一生也替这两本书做了一些事情。 第一个,我替《牡丹亭》还魂。 《牡丹亭》又叫《还魂记》,我重新替它做了青春版《牡丹亭》。 等于替汤显组的《牡丹亭》再一次在21世纪还魂,再重新放到舞台上面去。 《红楼梦》呢,我出版了《白先勇细说红楼梦》,等于替《红楼梦》下了一个注解。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