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说明河中石兽的原理
范文

说明河中石兽的原理

《河中石兽》这则故事用庙僧、讲学家和老河兵推求沉在河里的石狮子在何处的三种不同结论,来说明天下事物虽有共同规律,但又有各自特殊的性质原理,切不可不加分析,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主观臆断。

河中石兽”中石兽翻滚的原理

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疏松漂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激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陷坑。越冲越深,冲到石头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洞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

《河中石兽》中的草图谁会画,还有解释石兽逆流而上的'过程和原理?

讲学家根据(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推断二石兽的位置是(在原处地中);老河兵不仅考虑到了讲学家的理论,还注意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所以他推断二石兽的位置是(在石兽落下的上游).

《河中石兽》课文分析

1.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办法?(为什么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

答:因为老河兵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寺僧过高估计了水流的推动而忽视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讲学家只注意到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却忽视了水流运动的规律,只有老河兵根据实际经验,将石性、沙性、水流运动等因素全面综合起来考虑,做出了正确推断。)

2.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

答:庙僧和讲学家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

3.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在打捞石兽上的态度。

答:寺僧:虽然考虑不周,忽而原地打捞、忽而沿河而下,代表的是不深思熟虑、盲目行动的态度。

讲学家: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代表的是据理臆断”的态度。

老河兵:能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提出符合实际的理论,代表的是实事求是的作风。

4.寺僧、讲学家、老河兵性格特征 答:寺僧:毅力坚定但经验不足;

讲学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 老河兵:有实际经验,沾沾自喜

5.文中写到了两次笑”,你如何理解其中的意味?

答:1.讲学家的笑”是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 2.老河兵的笑”是因为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

6.文章主旨

答:这则故事用庙僧、讲学家和老河兵推求沉在河里的石狮子在何处的三种不同结论,来说明天下事物虽有共同规律,但又有各自特殊的性质原理,切不可不加分析,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主观臆断。

7.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 (说明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8.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答: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

(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4 2: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