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城镇规划分析论文 |
范文 | 城镇规划分析论文 1小城镇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 从城镇体系看,小城镇是属于城市范畴,是城市居民点中的最下一个层次,数量最多并与农村具有密切的联系。从农村地域体系来看,小城镇又是农村地域体系的最上层次。它作为农村之首,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作为城市之尾,同样接受大中城市的辐射。面向农村、城市两个领域,是城乡之间的联系纽带;小城镇是乡村剩余劳动力、乡镇企业和大城市分离型企业的聚集地;是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城乡一体化的实验地;是乡村经济的突破口;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和前沿阵地。 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同时,积极推进小城镇规划建设是一个大战略。小城镇规划和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很强的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广泛领域。规划的基本任务,是根据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及空间资源,综合部署各项建设,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小城镇规划是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管理小城镇建设的重要依据。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市迅速发展,小城镇蓬勃兴起,农村面貌发生很大变化。规划在促进经济建设、调整城乡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合理利用土地、改善居住环境和投资环境、协调各项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大规模进行城镇建设的今天,适时加强小城镇规划与管理落实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 我县十分重视小城镇的规划,把小城镇规划作为促进城镇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在规划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复杂的问题。如何提高小城镇规划设计水平,建设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小城镇,成为带动乡镇企业发展,加快城乡物资交流和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小区域经济中心,已成为关注的焦点,要达到这一目标,还有些问题值得探讨和思考。 2县域小城镇规划中面临的问题 2.1城镇发展规模的确定,导致城镇化水平预测不具备科学性 2.1.1人口规模的确定 对于小城镇人口规模的确定,一直沿用综合平衡法: P=P0*(1+K)a+△P 式中:P——规划期内总人口(人) P0——规划基期总人口(人) K——规划期内人口自然增长率(‰) △P——规划期内的人口机械增长数 N——规划年限 而其中P0就很难算清楚,其应该包括农业人口与非农人口之和,往往采集到的资料中有些指标如农业人口数,职工数,在外打工数等都交代不清,前后矛盾,这就造成了我们在计算基期总人口时出现重复计算的错误,而导致现状人口估计的不准确,公式中如剩余劳动力进镇数完全是一个估算值,而不同的规划者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都有可能算出不同的结果,从而影响了人口预测的不科学不合理性。这是一个比较难把握的问题,目前一些小城镇规划人口将剩余劳动力的转化比例定为80%,甚至90%,显然有些盲目偏差。一般认为小城镇镇区人口在5万人以上,才能达到集聚效应,为了一味追求规模效应,而盲目提高人口规模指标,实为不合理。 2.1.2用地规模的确定 在规划时不应根据硬性指标来盲目实施,不容许用地指标超出范围,指标超过规划用地面积应具有相应的弹性,要结合当地的情况,分析其土地利用状况,保证规划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如我县处于洞庭湖区,常年多雨会引起山洪爆发,因此在规划时设置必要的防护绿地,导致规划用地面积超标,因此为了保证用地面积在规定的范围内,要灵活运用,做到规划用地面积因地制宜,将防护绿地的面积不算入到镇区建设用地面积之中。 2.2城镇职能与性质的确定 目前,许多小城镇的性质都是根据现有的一点资料及现状产业发展状况来定的,多数是以商贸、第三产业的职能为主,过分着眼于现状,而没有从全省、全县的城市体系规划来论证本城镇的地位,职能,没有经过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如到当地作调查问卷),定性显得肤浅,缺乏长远性。因为当地的居民对自己生长的故乡最有发言权,我们往往可以从他们口中了解掌握很多书面上不能找到的问题和答案。而且要对当地发展条件分析,结合当地情况及发展适宜度做出规划。 2.3城镇规划编制的问题 2.3.1城镇规划的编制办法过于陈旧,很难适应新体制下经济的发展。 在市场经济高度化的今天,规划主体已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不可测因素增多,总体规划只能是对城镇发展的宏观预测,是一个战略性的规划,落实到地域空间上也只能是粗线条的,而不可能是终极的模式。必须留有足够的弹性空间和发展余地,这样在规划主体突然变化时,才能得心应手地加以合理配置。 2.3.2编制规划的深度不够。 因为一个规划从编制到审批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由于编制工作组织不力,调查研究不充分,地方参与不够,加之其它客观方面的因素,导致规划编制内容不全,深度不够,难以发挥到其应有的指导作用,城镇规划中的许多问题不能解决或者应为缺乏规划实施办法难以使规划编制实施下去。而且有一些小城镇经济条件还很有限,技术力量薄弱,对于规划编制中的一些高技术问题是不能够实施。 2.3.3编制规划所依据的法规、标准不配套,难以适应小城镇经济实力、地域环境差异实际,而导致规划编制存在一定问题。 我们所用的小城镇编制规划是大众的,通用版,没有特殊点,因此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城镇可能并不适用,如经济落后,自然环境较差的地区,而要严格遵守其编制规划所依据的法规、标准,不但显得有些牵强,使一些规划做出后很难实施,而且各城镇很难发挥各自的特点,造成规划呆板,不具特色。 2.4城镇化水平预测简单沿用数学方法,没有具体分析。 城镇化水平的预测主要通过数学方法,应用公式:城镇化水平=镇区人口/镇域人口。其实,城镇化水平还要受其它很多因素的影响,要多角度来分析;如城镇的整体状况,包括城镇的构成,城镇规模,城镇密度,以及城镇发展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和城镇基础设施水平等基本情况。其次,还必须对城镇现状水平,城镇化发展速度,城镇化所处的发展阶段各级城镇对现状城镇化水平的贡献程度以及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变化等进行分析。最后,对城镇包括镇域内的人口和经济流向进行分析。 2.5忽略城镇地域特色,规划布局呆板,千遍一律。 在我国有成千上万个小城镇,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各异、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的不同,因而千姿百态,各具特色。但近10年来,许多小城镇的规划建设趋同一面,不管地形、地貌,道路多以棋盘式为主、布局模式也均死板教条,没有创新点,公建都以四方、条状格局,没有特点,失去了小城镇本身应有的特点,不能吸引人,也会丧失了发展中的机遇。 2.6规划脱离实际。可操作性、可实施性、弹性差 目前小城镇的'发展依赖于规划,但是有些小城镇规划设计让人担忧。规划时完全忽略了小城镇的现状情况,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地方特色而盲目追求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未把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而不顾客观事实,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盲目扩大用地面积,盲目拆迁旧宅毫无考虑到居民的搬迁问题;将现有绿地,绿化带防护林破坏,这不仅破坏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也影响了人居生活环境。 此外,规划时为了刻意追求规划的漂亮、整体的美观,没有认真分析地形,往往在地形复杂,坡度大,难利用的土地上建设公用设施,加大了工程的实施难度。 2.7城镇规划滞后于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城市规划是城市未来若干年发展建设的指导性法规性文件,地方政府由于受经济影响和思想观念的束缚对城市规划在城市管理和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足,规划只能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认识似乎是大部分人的共识,所以直接导致出现规划未作而盲目建设的现象,没有规划约束的随意发挥,符合了领导的意愿,但这不光在财力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上造成极大浪费,也为以后的城市管理和改造埋下极大隐患。 2.8忽视生态环境建设,导致环境进一步恶化。 1)绿化体系不完整。公共绿地面积日益减少,不少城镇为了盲目扩大城镇建筑面积,不仅不开辟新的绿地,还将原有绿地挪作他用,城镇中缺乏防护绿地的建设,间接的影响了生态环境。 2)生活排污管道设置不当,布局混乱。许多规划者在规划排水管线时,只是考虑到当前利益,对排水、给水管道的设置考虑不周或不设置,造成洪水期来临时导致路基受损、路面积水,严重阻塞了交通和影响行人的正常流通。 3小城镇规划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从以上小城镇规划存在的问题分析可以看出,问题的焦点在于没有很好解决小城镇发展中的问题,具体规划缺乏地域特色,或者规划措施没有落实到位等等,笔者认为,要解决目前小城镇规划中存在的上述问题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重视小城镇体系规划,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高整体效益,体现个体特色 小城镇是一定镇域内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小城镇规划时,首先必须根据其在城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各自的产业特点,发展优势,因地制宜地的拟定城镇性质,确定城镇未来的发展方向,主导产业,把握好城镇发展的方向。与此,研究各城镇之间的相对位置,相互关系,安排城镇的产业布局和功能分区,协调解决各镇自身难以解决的资源共享,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等重大问题,切实发挥小城镇对资源的集聚效应,以达到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保证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3.2结合当地情况,根据规划的标准,园地制宜的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1)结合镇区实际确定建设目标,本着可适当超前的原则,合理确定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不盲目模仿大中城市的发展规模,脱离小城镇实际,把标准 定得过高,而使规划难以实现。 2)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要符合当地实际,认真分析其城镇优势,城镇性质来建立配套的基础设施,其基础设施不应是小而全,由于有些镇与县之间的距离很近,仅几公里,有些基础设施可以考虑依托城市,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3道路建设要结合当地的地形,今后产业发展方向等因素,来确定道路的规划,采用数学方法,经过科学分析调查,计算现状道路的车流量、人流量来建设合理的路网体系。 34.4保护城镇生态环境,结合各镇区的优势,引入循环经济的思想,建立乡镇生态工业园区 在规划过程中,要确保整个规划,实施时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对镇区内的对环境有污染的产业要合理科学的规划,通过循环经济的原则,转城镇劣势为优势,建立生态型工业园区,既能解决环境问题,有能发挥本区特色优势,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生态型工业园是一个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两者保持高度和谐,园区发展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环境清洁、优美、舒适,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高效、稳定、协调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工业区是具有一定循环利用资源能力的工厂企业在一定空间范围的聚集区。 生态工业区的工业一是要发展无污染、少污染的工业项目,二是要将在资源及原材料使用上安排具有共性的企业集中布置,尽量形成合理的“工业食物链”,使上一级工厂排出的废料成为下一级或下几级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原料。既减少污染物,又降低产品的成本。同时,同类型工厂相对集中布置,也有利于污染治理设施的集中配备,三是要提高厂区的绿地率。只有建立乡镇生态工业园区才能有效保证乡镇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经济水平,服务全镇。 3.5提高绿地覆盖率 绿地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净化空气,随着小城镇的不断发展,逐步实现小康,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及工业将不断的得到发展,而使得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加大绿地的覆盖率,合理布局,将会使一些小的废水废气等污染物被生态系统自身净化,这是保护生态环境一个简便有效的途径。 3.6努力寻求适合于不同类型的小城镇的人口计算模式 以科学的态度合理确定人口规模,不能盲目的运用过去的公式而造成失误,给规划带来不便。目前我们所运用的最多的就是综合平衡法,而其中的各项指标存在矛盾,我们应该结合各地区不同的情况,找出较为准确、合理的计算方法。可以利用目前所用的多种方法,如主要用一种方法算,再用其他方法验证,以保证数据的准确度,不会造成太大偏差。 3.7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全民规划意识 在当今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对信息具有选择性,规划实施影响的广泛性和深远性决定了规划的宣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充分运用利用电视、报纸、广播、展示会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领导和广大群众都认识到规划的重要性,从而保证规划空间结构布局合理,功能分区科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逐步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增强对规划成果的认识同时,要加强规划法宣传,提高各部门及人民对规划的严谨性,科学性,权威性的认识,自觉遵守规划,理解和支持规划城建部门的工作。 4结语 综上所述,县域小城镇的规划建设与发展,要根据城镇资源、区位、产业和经济结构特点、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立足比较优势,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在“个性”上下功夫,培育发展主导产业,走以产业立镇之路,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所以,正确认识和把握城镇化发展战略的精神,理清建设和发展小城镇的思路,正确分析和逐步解决发展中存在问题,对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于今.加强小城镇建设与管理协调城乡发展步伐[J].小城镇建设,2006(4). [2]唐建兵,王玉琼,张薇.旅游业和小城镇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2007,1. [3]伦海,徐敏.小城镇的生态建设,东北大学学报.2003,9. 摘要:小城镇规划是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的重要一环,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城市规划工作实践,并运用城市规划一般原理,详细分析了县域小城镇规划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与途径。 关键词:县域;城镇体系;小城镇;城市规划;地域特色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