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秋咏月诗之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 |
范文 | 《中秋咏月诗三首之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范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秋咏月诗三首之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 1、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在“读”中理解诗所表达的感情。 2、感悟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和难点: 领悟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讨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收集关于咏月的诗词、佳句,誊写在小卡片上。 二、导入:同学们,中秋节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咏月诗篇:“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可怜九月初三日,露似真珠月似弓。”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共同学习三首中秋咏月诗词。 三、学习《十五夜望月》 (一)解题,简介作者。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三)品读课文。 对照补充的注释,自由诵读,说说诗歌描绘的情景。 1、补充注释:地白:月光满地。栖:鸟停息字树上。 2、四人一小组,互相讨论、描述诗歌描绘的情景。 3、学生推荐代表发言。 4、教师补充。 (四)探究学习。 1、你欣赏诗中的哪些词,说说你的理由。 2、看似朦胧的诗歌,却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这首诗的.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呢?你能通过你的朗读,将作者的感情很好的传递吗? (五)当堂背诵。 四、学习《水调歌头》 (一)简介词作背景,了解创作时间及原因。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听朗读带。 2、学生自由诵读。 3、学生推荐代表朗读。 (三)疏通课文。 (1)学生对照全文,自主疏通全文,并记下读不懂、有问题的地方。 (2)小小组交流问题。 (能小组内解决的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有组长整理提出) (3)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4)打出全文注释,学生自主整理在课本上。 (四)品读课文。 你认为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两者联系何在? (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两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五)探究学习 1、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谈谈你的理解。 2、词中运用了联想和想像的手法,请试着找出来。 (六)欣赏歌曲《水调歌头》,学生跟唱。 (七)当堂背诵。 五、学习《我的思念是圆的》 (一)作者简介。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三)品读课文。 1、歌中说:“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发挥你的想象,用语言或者图画表现你想象的情景。 2、“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透过这一句,你能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感情吗? (四)探究学习 1、说说诗歌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揣摩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觉得诗人要表达的愿望,在今天看来有什么现实意义吗? 六、拓展延伸 1、创设情境: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咏叹中秋之月,赋予它一定的内涵,你能再吟诵几句吗? 2、就你的理解,作者往往赋予“中秋之月”怎样的寓意呢? (小组间吟诵并评析其它咏月的诗词佳句。组长记录有价值的赏析,综合成一篇赏析短文,全班交流。) 七、学生总结 1、一学生总结本课教学思路。 2、由学生总结学习本课的收获。 (这既是使学生总结所得的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所需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此,学生即使否定了这堂课,教师也要辨证地接受学生的否定。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 2、四人小组,以“中秋之月”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3、写作练习:根据下文开头,驱遣想像,续写一段话: 中秋的夜晚,凉风习习。我坐在阳台上,望着明亮的月亮,心绪万千…… 教学后记: 三首咏月诗词,前两首是古诗词,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渎古诗词的能力。可不串讲,带之以学生自学,辅以教师指导,学生讨论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悟得阅读古诗词的门径。还可印发有关课文诗词的赏析文章,让学生自己加以体会,并进一步展开讨论:哪些地方分析得特别精彩?为什么精彩?你有没有不同的看法?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