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世说新语》之《期行》教学设计 |
范文 | 《世说新语》之《期行》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世说新语》之《期行》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材分析: 《世说新语》之《期行》是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篇课文,主要写了陈元方和父亲友人的对话,面对父亲的友人的无信、无礼,元方则针锋相对,义正辞严地加以反驳的故事。既表现了他的聪敏,更写出了他懂得“诚信”乃立世之本的道理。说明了“信”与“礼”的重要性。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学情分析: 1、七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文言文,加上乡镇中学学生基础差,底子薄,缺乏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对文言文有一定的畏难情绪。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已经有了一点肤浅的文言知识,能初步读懂课文。理性分析能力弱,感性认识及模仿能力强。 2、这则短文所述故事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学生会表现得积极主动。对于本课的主题思想,学生可以较好地理解。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由浅入深,以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用多媒体手段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3、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教学本文,应培养学生明礼诚信的优秀品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语感,翻译难理解的句子,了解故事大意,分析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获取情感体验,认识到“诚信”是立世之本。学习古人懂礼知仪的优秀品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1、诵读课文,结合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 2、通过故事内容,推究文章内涵,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教学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要积极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学生能够质疑的情境氛围,调动学生视、听等多种感官,通过探究讨论使学生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2、生成问题策略:“生成”是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教学指导策略,设计教学过程时,给学生留出主动参与的.时间与空间,根据答问讨论等学习活动情况,对学生思维行为作即时的疏导、点拨,有效的“生成问题”,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资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译读课文,把握内容--悟读主旨,质疑探究--创读课文,指导人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 阅读理解这个故事,由王戎的善于思考,聪慧机敏,引出《世说新语》中还有很多像王戎这样聪敏机智的儿童,导入新课《期行》。 2、简介《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古代笔记小说集。由南朝宋时期文学家刘义庆组织编写,原书八卷,分为德行、言语、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期行》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类。“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听读课文: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学生认真听读欣赏。 2、朗读课文:学生朗读,教师课件展示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 (1)读准字音:如“尊君在不?”读fǒu, (2)读好节奏: 把握停顿,准确断句。如“君/与家君/期日中。” (3)读出情味:由两位同学分角色进行表演,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 3、师生评价,共同纠正:要重点读出友人“礼--怒--惭”的语气和情感变化。要把元方维护父亲尊严,有理有据地驳斥友人“无信”“无礼”和入门不顾的小孩情态表现出来。 4、背诵课文。 三、译读课文,把握内容 1、教师提示,课件展示自译方法: (1)留:国名、人名、地名、年号等保留不译 例:陈太丘,元方。 (2)补:将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例:(太丘)去后(友)乃至。 (3)比:比较异同。 例:尊君:你父亲; 君:你、您; 家君:我父亲。 (4)参:参考课文注释或工具书。 (5)积:通过各种方式学习、积累文言词汇。 2、自读自译:学生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词句,疏通文意。(教师在巡视中引导学生读课文,读注释,尝试翻译文章,并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 3、学生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讨论、解决词句方面疑难问题。(教师适当指导。) 4、把握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交流后理出文章的两个层次,前半部分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后半部分通过元方和客人的对话阐明寓意。 四、悟读主旨,质疑探究 课件展示探究问题 1、友人为什么怒? 2、元方是从哪几个方面反驳的? 3、试对人物进行评价 4、你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见解都要予以重视,因为很可能会出现一些我们无法预见或超出教学预设的教学情境,这时教师就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和魅力积极应对,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时空,搞好课堂上的动态生成。特别是评价人物时,要客观、公正、全面。 在经过师生相互的活动之后,达成共识: 1、因为陈太丘没有等他,认为陈太丘没有守信。 2、一是“无信”,二是“无礼”。 3、友人“无信”“无礼”,知错能改。元方聪敏机智、懂礼识义。 4、诚信是立世之本,我们要做一个明礼诚信的人。 五、创读课文,指导人生 课件展示“八荣八耻”内容,提出问题: 1、如果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你认为这则故事可以作为哪方面的教材? “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学生讨论后明确: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2、请选择一句或者写一句关于诚信的格言、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言必信,行必果。 诚实是人生永远最美好的品格。 不信不立,不诚不行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创诚信校园,树诚信学风,做诚信学子。 诚信为本,学做真人。 诚信为荣,失信可耻。 我诚信,我美丽. 我诚信,我自豪!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诚信是一条流了五千年的河,涓涓不绝,流出了黄面孔,流出了黄土地,流出了华夏大地的芸芸众生;诚信是一支神奇的笔,龟背上长出了汉字, 汉字上长出了华夏,一代代,一脉脉,吸天地之灵气,吮日月之精华。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牢固树立讲诚信的观念,努力践行:……的庄严承诺。 七、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课文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下列各句中词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妻之市 之:往 B、顾反,为女杀彘 反:同“返” C、妻适市反 适:往 D、特与婴儿戏耳 特:特别 (2)翻译“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 (3)读了本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教学反思: 1、加强了诵读,诵读的多样化(录音范读,自读,齐读,表演)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逐步积累、感悟,体会文章的内容及蕴涵的道理,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抓住教学预设之外的突发情境,巧妙地搞好了课堂动态生成,达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例如:按照教学预设,出示问题:“怎样评价元方这个孩子?”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聪敏机智、懂礼识义”,基本上大功告成。突然有学生提出: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并下车牵元方,元方仍然“入门不顾”,也是不懂礼貌。我马上组织讨论,学生发表了很多见解: (1)只要求别人,不要求自己,确实不懂礼貌。 (2)因为友人无信无礼在先,元方这么做并不为过。 (3)元方只是一个七岁的小孩,“入门不顾”这只是一个小孩对别人骂自己父亲后的一种很自然的反应,不能用要求大人的标准去要求他。)然后我很自然的引导学生要学会客观、公正、全面的去评价一个人。 3、注重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在教学设计中有意加重了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佳境,从中领悟到如何做人。 4、环节设计过于全面,显得臃肿繁琐。 过于看重教学的各个环节,各环节时间根本无法全部保证。一堂好课不必“滴水不漏”,应留有空间。没有空间,就没有遐想与深思;没有遐想与深思,也就少有个性与创新。有时留下空间,就是留下期待,留下余韵,留下创造!古人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注重方法与知识,能力并重。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