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四年级语文《搭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范文 | 四年级语文《搭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搭石》是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等画面的描写,表现了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家乡事的怀念赞美之情。 本文作者刘章是以诗歌着称于文坛的,他的诗质朴纯真而又简约大气,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课文选的是他的一篇散文,具有同他的诗歌相同的特点。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本文描写了农村生活中非常不起眼的事物搭石及农村生活中的平凡镜头,通过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平凡中透出的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的美好思想。 本课内容的编者设计精心,文中配有插图,安排了泡泡语,文后安排了要求认识和要求书写的汉字及思考练习的四个题目。这些内容,提示了学习的重点、学习的方式,为教师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提示。 作为学习该教学内容的四年级学生来讲,已经有三年的小学语文学习经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能联系上下文对有关词句谈出自己的感受,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本课教学将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所描写的平凡事物中所蕴含的美,这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既有学习的基础,也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积极引导,创设学生熟知的情境进行体验,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风景、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培养学生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能力。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探究体验方法,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节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三、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工具书(字典)、文具(钢笔、铅笔)、生字本、练习簿等。 2.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常规课堂布置。 3.教具的设计和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实物投影仪等。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这就是作者刘章爷爷的家乡,那里有连绵起伏的群山,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每每回忆起家乡,作者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1课《搭石》(板书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好读的词语或句子就多读几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课文读通顺。 2、反馈字词: 谴责 懒惰 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溪水猛涨 脱鞋绾裤 理所当然 俩人 (1)理解“谴责”的意思。 (2)通过理解“脱鞋绾裤”的意思,理解搭石对于家乡人的重要性。 (3)理解“人影绰绰”中“绰”的意思。 3、指名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理清课文思路) (三)再读课文,深入体验: 1、再读第一段,你能不能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到底什么是搭石呢? 2、搭石在我们的眼里是那么平凡,但在作者的眼里却是那么美,他觉得,搭石——(引读)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3、那你觉得搭石这处风景美在哪儿呢?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想象着那是怎样的画面,批注你的感受,再读一读。 4、交流汇报: (1)第二段:“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①想象:这上了点年岁的人可能会怎么想? ②追问:你不是急着赶路吗? ③小结:原来家乡人心里想的是别人啊!(有感情的朗读) (2)第三段:“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①让我们也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吧! ②协调有序:我们合作读文,体会“协调有序”(配乐朗读) ③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同学们,刚才走搭石的时候,你都仿佛看到了什么? 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④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入到这么美妙的画卷中吗?(配乐齐读) (四)总结: 是呀,这小小的搭石上有音乐美、画面美,更有家乡人们的心灵美,难怪作者说这搭石构成了——家乡的…… 那么,搭石上还有哪些美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