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孔雀东南飞》名家教学设计 |
范文 | 《孔雀东南飞》名家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孔雀东南飞》名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新课导入 上课前,先播放歌曲《孔雀东南飞》MTV: 一个人不妨多有几许惆怅 只要不再有这出悲剧 一个人不妨多有几回犹豫 只要不再有这出悲剧 莫让那悲剧又重演 那悲剧又重演 眼前温柔的灵魂 岂不是梦中的倩影 为什么无可奈何 只当她是窗外一朵浪漫的云 几千年来的故事 竟不曾唤醒犹豫的你 为什么无可奈何 孔雀东南飞 五里一徘徊 刚才播放的是包美圣的歌曲《孔雀东南飞》,曲调缠绵悱恻,令我们为之伤感。那么,这对恩爱夫妻──焦仲卿、刘兰芝──缘何分手呢? 问题一提出,学生马上来了激情,议论纷纷。 (好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在营造良好气氛的基础上,学生的情感较为投入,理解也较为深刻,思想在不时的碰撞中有智慧的火花出现,为这个课走向成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基础落实 1、通假字。 2、文言实词。 3、词类活用。 4、古今异义。 5、文言句式。 三、研究探讨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新时期的教学模式,要求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发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批判意识。) 1、人物分析:(主要由学生讨论完成,教师不作具体分析) 人物形象之一──刘兰芝: 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 温柔、贤淑、勤劳 自尊、自信、自重、有礼、有节、有度、有情、有义、有心 忠贞而有反抗精神 人物形象之二──焦仲卿: 温情、软弱 愚孝 忠贞 人物形象之三──焦母: 专横跋扈 2、刘兰芝才、德、貌“三全齐美”,焦母出于什么心理而一意地要休掉这个难得的媳妇?(以下是学生讨论的结果) 无子说(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更年期说 恋子说(焦母与仲卿相依为命,兰芝的到来,使氏母子的感情依恋大不如前) 妒忌说(兰芝太优秀了,做婆婆的与之相比,大为逊色) 讨厌说(兰芝是焦父在世时作主娶进门的,焦母一直不喜欢) 煎熬说(有道是“堂上交椅轮流坐,十年媳妇熬成婆”,但兰芝却不服焦母“管教”) 隔阂说(焦母在家很孤单,而兰芝不理解,只知劳作,婆媳间缺少沟通) 无行说(在焦母眼里,女子无才便是德) 第三者说(县令与太守公子均看上了兰芝,故对焦母施加压力) 另娶说(焦母喜欢东家贤女罗敷,并与之达成某种默契,故需休掉兰芝) 能干说(焦母担心儿子过于软弱,家里的大权会落到能干的兰芝手里) 门第说(焦母为仲卿前程计,想休掉无背景的兰芝,娶个门第高的小姐) 美色说(焦母担心儿子沉溺于兰芝的美色,胸无大志,耽误了仕途) 3、如何理解刘、焦之死? 刘、焦之死在当时有必然性。因为他们面临的抉择只有两种可能:或向焦母、刘兄屈服,违背自己的爱情誓约;或者以一死来维护两人的爱情誓约。刘、焦不可能随心所欲地选择第三个可能。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条件并不是他们自己选定的,而是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刘、焦之死,固然有外来的压力,但也有其内存的原因。这原因就是他们自身的思想也不能摆脱当时占统治地们的封建意识形态。 《礼记·本命》中记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由是观之,焦母迫害兰芝用的是第一条。 《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顺这一条。刘兰芝回娘家后,也遭到家长的威压。 可以说,焦仲卿彻头彻尾就没有反抗过,而刘兰芝虽说有反抗,但不是太明显。 两人最终的双双殉情只能说是可爱的、可贵的,但不明智,其精神可嘉,做法不足取。 4、两家的合葬有没有现实可能? 四、拓展延伸 1、假如刘兰芝不沿着课文叙述的路子走,还有他法吗? 2、和焦刘爱情悲剧极为相似的陆(游)唐(琬)却没有走上自杀徇情的道路,这是为什么? 五、总结收束 这首首叙事长诗震撼我们心灵的,是一个简单、普通但也更伟大、更普遍的东西,即对人的生命的伟大关怀,小序中的“时人伤之”的话便体现了作者记叙这件悲剧故事的原初动机。这种对人的生命的伟大关怀恰恰是对于文学艺术最为重要的东西。 为了强化《孔雀东南飞》中焦刘悲剧的震撼力,也使这一课文留给学生更深刻的印象,在结束全文前播放了另外一首流行歌曲──屠洪江的《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 飞到天涯去不回 千般恋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 心碎的时候 秋声格外让人悲 天若不尽人意 我愿生死相随 大江上下残照斜阳万物低垂 情深的时候 哪种离别不伤悲 这次痴心赴水何时何地相会 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 红尘外柔情内有没有断肠的泪 但求真心以对今生何惧何悔 这首荡气回肠、感人肺腑的歌曲,满含激愤,深深地震撼了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久久地沉浸在这千古悲音中,难以释怀。 六、作业交流 全文结束之后,布置学生选取文中最感兴趣或最有心得的一点,写一篇研究性小论文。 【教后】 1、本课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先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再设计出若干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讨论,教师只作适时的点拨,真正体现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2、真正体现了新教法的“四性”:开放性、群体性、合作性、交互性。 3、课文分四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新课导入、基础落实一课时,研究探讨一课时,拓展延伸一课时,总结收束、作业交流一课时。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