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乘法运算定律 》 教学设计 |
范文 | 《乘法运算定律 》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新旧知识的沟通,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初步理解和掌握它的结构特征;理解并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并能正确计算。 能力目标: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情感目标:让孩子们自己生成“用符号记录整理的方法”,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应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感知规律 1.在家里,你最喜欢谁?我也作了一个调查,咱们班很多同学是爸爸和妈妈很早起来为你准备早点、接送上学,辅导作业。 2.爸爸和妈妈都对我们那么好,我们可以自豪的说“爸爸和妈妈都爱我”。 3.爸爸和妈妈都爱我,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4.小结:同样一句话可以有不同的说法。生活中的这种现象在我们数学中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数学中的规律。 (二)开放探究,建构规律 1.情境引入 讲本学期开学,学校要为一、二、三年级更换桌椅情况: (课件播放),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1)请仔细观察大屏幕: 学校为一年级更换3套桌椅共需要多少钱? 学校为二年级更换5套桌椅共需要多少钱? 学校为三年级更换6套桌椅共需要多少钱? (2)请同桌两个同学选一个问题在练习纸上用两种方法解答? (3)说说你的解题方法?你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另外一种方法呢?解释一下。 (4)谁愿意接着汇报? 2.第一次发现 (1)仔细观察这三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吗?可以与同桌讨论讨论。 小结:每一组算式的结果相等。 (2)我把这两个算式用等号来连接,行吗? 板书:(50+60)×3 = 50×3+60×3 (75+68)×5 = 75×5+68×5 (80+65)×6 = 80×6+65×6 3.第二次发现 (1)再观察这三组算式,还有什么发现吗? (2)同学们,你们的发现是不是只是一种巧合,一种猜想呀?能不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对你的猜想进行验证呢? (3)每人举出一个例子,写在纸上,然后请同桌帮助验证 汇报交流:像这样的例子还能举出一些吗?举的`完吗? 4.归纳总结: (1)你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同桌说说什么叫做乘法分配律? (2)请看大屏幕,你们的意思是这样吗?小声读读。 (3)有什么不懂的词吗? 5.个性化理解 (1)你能用比较喜欢的形式来表达上面的这些等式吗?比如用字母,图形等。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甲+乙)×丙=甲×丙+乙×丙 (a+b)×c=a×c+b×c (2)这些等式都表示什么意思呢?(同桌讨论,然后汇报) (3)对于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感觉怎么样? (三)激活联系、应用规律。 1.请你把相等的两个算式连线。 (8+13)×4 41×(3+27) 3×(21+6) 7×5 +8 41×3 +41×27 3×21 +3×6 7×(5+8) 8×4 +13×4 (1)你为什么连得这么快?是计算了吗? (2)这两个算式之间为什么不连了?能用乘法分配律的内容来解释吗? 2.根据乘法分配律填空: (83+17)×3=□×□○□×□ 10×25+4×25=(□○□)×□ (1)谁愿意展示一下你填写的。有不同意见吗? (2)分别说说转化以后的算式和原来的算式比,哪一个让我们计算起来感觉比较简便了?为什么? (3)小结: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可以灵活选择算法,怎样计算简便就怎样算。 3.联系旧知、同已有知识建立联系。 谈话:“乘法分配律”在过去学习中用过吗?咱们回顾一下。 现在我们每天都在练乘法竖式计算,看大屏幕。乘法竖式中也运用了乘法分配律?你们看出来了吗?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你有什么想法? (五)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50+60)×3 = 50×3+60×3 (75+68)×5 = 75×5+68×5 (80+65)×6 = 80×6+65×6 (a+b)×c = a×c+b×c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