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 |
范文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1教学重难点: 1、 掌握文中实、虚词的用法。 2、 弄清各段之间的联系。 3、 弄清本文的论证方法及其特点。 4、 理解标题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二、 本文的中心和结构。 1、中心:论述……的道理。 2、 结构:第1、2段:举例论证人材要在困难中造就的.道理。第3段:从正反方面论证经受磨难的好处,说明人处逆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灭亡的道理。第4段:提出论点。 三、 指导阅读。 1、第1段. (1)释词。重点古今异义词:发,举,筑,士。 (2)这一段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3)列举事例有什么作用?(作论据,以便议论。) 2、第2段. (1)释词。故,降,于,是,苦,劳,饿,空乏,行,拂,乱,丑,性,益。 (2)这段内容是什么?(说明一个人要增长才干,有所作为,必先在思想、生活、行为讲方面经受住磨练。) (3)本段与上段有什么联系?(是由第1段事例推断归纳出的结论,反过来也证明了上段的事例。) 3、第3段. (1)释词:4个“于”,2个“则”,恒,过,困,衡虑,作,声,征。色,发,喻,入,法家。 (2)这一段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4、第4段. (1)句子翻译。 (2)最后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是本文主旨所在。) 5、本文的论证方法。(特殊论据——一般论据——中心论点。) 6、本文写作特点。 (正反对比论证,排比手法。) 四、 总结。 五、作业。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2教学目标: 1.古今义不同的实词的用法和判断句式。 2.大声诵读课文,默写课文。 3.理解课文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设想: 1.指导学生预习、自学,理解生字、难词。 2.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大概内容,然后进行课文分析。 3.结合课文向学生进行在学习上事业上要想成功,就要经历磨难或者挫折。 4.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发”“举”的意义解释引入 先从“发”“举”两个词义该怎样解释这一问题引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一开始就紧扣课文,激发学生思考,旨在启发学生调动自己的思维,训练和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待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答案之后,我又话锋一转:同学们表现不错。“发”“举”的意思,我们可以从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找到答案。 (二)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找疑难,老师辅导 在这段时间里,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找出自己的疑问,老师走下讲台,随时发现学生的疑问,随时给予辅导解答。 2.让学生齐读课文 (1)老师在读课文前明确读的要求: a.读准字音; b.读出停顿; c.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 (2)学生齐读。 (3)老师引导学生根据以下三个要求,自己评价同学们的朗读情况,纠正朗读中的错误。 3.老师范读,尤其应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 4.再次让学生齐读全文 读的环节相当重要,它是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前提和基础,而放声朗读则是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使他们心无旁骛的最好方法。通过这几轮读,学生对全文的内容已基本上有了一个整体的轮廓,为随后的“知”作了较为充分的准备。 第二课时 (一)教读第1段 第1段的内容和写法前面已有分析,教读的程序是: 1.指定让一个男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看是否符合老师所提出的朗读要求,后进行评价。 2.齐读,读出排比句的气势,从中悟出文章列举6位名人的`意图。 3.让学生提问,引导启发学生解答。 4.老师归纳性提问,引导学生抓本段重点。 开头这段作者一下子列举了6位名人,是不是太多了?这6个人有些什么共同点?让学生渐渐明确: ①他们出道之前都曾遭受过艰难困苦的磨练,吃过不少苦头; ②排比的句式使文章显得很有气势,读来琅琅上口,好读易记; ③为下文的议论提供了充分的论据; ④给我们写作议论文提供了范例概述。 (二)教读第2段 这一段是名句,反复地读、熟读成诵是重点,而熟读成诵了,就收到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效。 1.指名一位学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后发表评论。 2.全班女生读,依然要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读出古文的美感。 3.老师引导男生进行鼓励性评价。 4.提问,培养发现问题(质疑)的能力。共3页,当前第2页123 5.老师启发性板书:(附文后) 6.让学生合上书本,看黑板,读出课文第2段,共二遍。 7.老师擦掉板书,让学生背诵第2段。 8.师:以后,每当我们在学习上、在人生道路上碰到了困难,都要怎么样去做?(引导学生背)“故天将降大任于斯(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曾益其所不能。” (三)教读第3段 教法同第2段,抓住从个人到国家、从小到大、以点到面的思路,启发、引导学生去读、去思、去悟、去说,最后熟读成诵。(具体过程略) 整堂课书声琅琅,学生陶醉其中,享受到了读书的乐趣,悟到了读古文的美感,明白了:以后面对困难一定不能泄气,而要勇于面对,并设法克服;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国家,若要生存发展,都必须有忧患意识,适度的忧患意识;同时也渐渐懂得:诵读,是学习文言文最有效的方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3教学目标: 1) 理解词语举、空乏、拂、所以、曾益、恒过、作、征、喻、恒的含义。 2) 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 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 教学难点: 1)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 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 导入新课: 大家都熟悉“卧薪尝胆”的故事吧。越王勾践在患难中矢志不渝,终于打败了吴国,重振越国;然而在此以后,“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沉溺于安乐中的越王重蹈覆辙。越王勾践的经历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二、资料简介: 孟子与《孟子》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邹人,是孔子之孙孔仅的再传弟子。游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继承孔子的学说,兼言仁和义,提出“仁政”的口号,主张恢复“井田制”和世卿制度,同时又主张“民为贵”君为轻”,称暴君为“一夫”,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养心、存心等内心修养的工夫,成为宋代理学家心性学之本。宋元以后,地位日尊,元至顺元年封为邹国亚圣公,明嘉靖九年定为“亚圣孟子”,在儒家中其地位仅次于孔子。思想事迹大都见于《孟子》一书。 《孟子》文章向来以雄辩著称。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出于对当时执政者贪婪残暴行径的愤慨,对挣扎在苦难中人民的同情,对别家学说的敌视,对贯彻自己.主张的强烈愿望,以及那种“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救世责任感?使孟子的文章激切、刚厉、理直气壮。他又善于运用各种驱诱论敌就范的手法,加上文辞铺张扬厉,时露尖刻,喜用一大串的排偶句式,所以笔锋咄咄逼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 2、 学生齐读课文。 3、 学生个别朗读课文。 投影显示: 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畎亩( ) 傅说( ) 胶鬲( )行拂( ) 注意下列句子的停顿: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四、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 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 2) 小组交流,讨论,解答翻译中的疑难问题。 3) 学生讲解课文大意。 4) 师生共同补充。 五、布置作业: 1) 抄写解释2遍、课文1遍。 2) 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名句2句和事例1个。 第二教时 一、检查复习: 1)注明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曾益其所不能 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 ④所以动心忍性 2)背诵课文。 二、分析课文内容: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作者从个人、国家两方面论证。文章先谈造就人才的问题。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来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同时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从两方面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接着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论点。 2) 这篇文章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这篇短论采用了类比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如把造就人才与治理国家类比,如六位逆境中成才的人物事例罗列,如把成就伟人与国家灭亡对比,如先分析论证,后归纳观点等等。 三、内容拓展: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知道有哪些名句与此意思相同?请列出 两句。 (2)哪些事例可以证明这一道理?请列举几例。 四、比较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把握《孟子》散文的逻辑性和文采。 1.逻辑性——层层深入的论证特色。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从战争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由此再加引申,推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阐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短文结构形式“总起——分承——阐述——结论”,体现了作者由点到面,由个别到一般的逻辑思路,使文章极富说服力和感染力。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再推及与此相似的“是人”,从个别到——般,阐述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炼的,接下来从个人作为推论到治国,最后归结出全文论点。作者论述的逻辑思路,外化为一种“层进式”结构。 2.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明确:这两篇短文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染力,这与孟子善用排比等修辞不无关系。章一“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用的是双重否定。排比有力;“域民不以……固国不以……威天下不以……”层递排比,更有气势。章二开首列举历史人物,自然用的是并列排比;而“人恒过……”用的则是句式排比。足见孟子说理散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形式多样,既给文章平添了气势,又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 两篇短文中名言警句迭出,句式工整.表意蕴藉。闪烁着哲理的光华。 五、谈谈学习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六、布置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在物质生活日渐丰裕的今天,该如何认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4一、教学目标 (一)认读生字,能准确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会翻译课文。 (三)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引 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生字并标记读音。 2、读顺文,能够准确划分句子内部的停顿,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3、读懂意,了解一些词语的句中义,并能够懂得文章大意。 导入新课: 我们都知道,远距我们现在大约二千五百年前,出现了一个历史文化转变的伟大时代——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都有几百年之久,孔子在春秋时期,孟子却到了战国时期了。 战国时期,孟子始终为人伦正义,为传统文化和道德政治奔走呼号,他继承孔子的儒家思想以及中国文化道德政治的哲学观念,他的思想也和孔子的思想一样,流传到今。 今天,我们要学习孟子的一篇历代传诵的名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先来讲一个有关孟子和《孟子》的故事。 明太祖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非常讨厌孟子,他认为称孟子为“亚圣”,把他的牌位供在圣庙里,实在不配,因此取消孟子配享圣庙之位。晚年他的.阅历多了,读到《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一节,情不自禁地拍案叫好,认为孟子果然不失为圣人,是亚圣,于是又恢复了孟子配享圣庙之位。(出示孟子的画像) (二)诵读活动 1、教师范读课文。 活动策略: 朗读时语速稍慢些,突出句子内的停顿,最大限度地便于学生理解课文。 2、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同学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 诵读要求与策略: 能准确、清晰地读文,能指出其他同学朗读中的失误与不足。 (三)读文正音 1、学生端坐,师生齐声朗读。 2、请学生认读 下列词句 畎亩傅说胶鬲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曾益其所不能 (四)读文欣赏 1、请学生自读第1段,结合注释,了解有关人物及其故事。 学生活动要求: 请学生小结第1段所列举人物的最显著的共同点。 2、拓展故事。 讲一讲百里奚的故事。 百里奚是一个我们只知道他姓百里、连名字都没有的奴隶。奚,不是他的名字,它是一个象形字,字的上部是一只手,中部是一条绳索,系在手上,字的下部是一个人,合起来这个字就是指一个失去了自由的人,即奴隶。 百里奚,原是虞国的大臣,可虞君昏庸,没重用他。虞国被晋国灭亡后,他成了俘虏。晋君又把他送给秦穆公的夫人做侍从。百里奚从秦国出逃,可是才逃出国境就被楚国人抓住。秦穆公知道百里奚是有才能的人,就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回来。这时,百里奚已经七十多岁了!秦穆公和他谈了三天三夜,对百里奚更了解了,于是把朝廷重任交给他。 3、背诵第1段。 学生活动策略: 先试背,再齐背,还要请学生有感情地背。 4、小结第1段。 用排比句列举事实,颇有气势。所列举的历史人物的共同点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5、请学生自读第2段,结合注释,翻译句子。 自读要求: 注意句子内部的停顿,读出句子整齐的节奏、韵味。 6、请学生明确字、词的含义。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因此,所以。于,给。是,这样的。也,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停顿。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其,各句均解释为“他”。苦,是一种特殊用法,翻译为“使……苦”,这叫使动用法。劳、饿、空乏、拂乱、动、忍,均是使动用法。 7、背诵第2段。 学生活动策略: 先试背,体会句式规律,再齐背,还请学生有感情地背。 8、齐背1、2两段。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作业 1、搜集第1段中列举人物的材料,阅读并选取一个故事讲述。 2、背默1、2段,记住词语的特殊用法。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