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早晨教学设计
范文

早晨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早晨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早晨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 重点了解江南水乡小镇早晨特有的美景以及小镇的发展变化,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 继续学习抓重点词句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本文的生动优美的句子可引导学生画出来,细细品读并练习把句子写具体。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难点:

继续学习抓重点词句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本文的生动优美的句子可引导学生画出来,细细品读并练习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有句俗话说的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春天是美好的,早晨的时光更要珍惜。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读课题《小镇的早晨》。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教师小结:这篇文章写了小镇早晨的哪些景色和特点呢?

二、自学课文

1、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

(1)、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想一想:(出示幻灯)

课文写了小镇的早晨是()的、()的、()的。

2、检查反馈:指名说,齐读。

3、你喜欢小镇早晨的什么特点,请你读一读吧!

指名读,喜欢这一特点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请同学一起读。

过渡语:同学们读得真不错,现在,让我们坐上小船出发,来到江南的蚕乡小镇,去感受一下,小镇的早晨是怎么醒来的?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小镇的早晨是怎么醒来的?(是木船悠闲的摇橹声唤醒的

2、在细细地读读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或者你还有哪里不懂的?

3、汇报学习情况:

(1)我明白了“河道纵横”的意思:用手势比一比。

(2)我明白了城市的早晨是汽车短促的喇叭声惊醒的。是说----

你能模仿这种声音吗?老师请男同学来当汽车司机,发出的喇叭声。悠闲的摇橹声吗?这样的喇叭声短促吗?那应该是怎样的?又短又快,课文中用了一个词是“短促”。

你能模仿悠闲的摇橹声吗?老师请女同学来当船夫发出悠闲的摇橹声。给人感觉悠闲吗?听了这种声音心情是很舒服,很愉快的,这种舒服与愉快能从脸上表现出来吗?

(自由自在,轻轻地,很自然。)

(3)听了这两种声音,你认为课文中“惊醒”与“唤醒”这两个词能互相换一换吗?形成了对比。

说得好极了。那短促的喇叭声,在夜里一响,人们会一下子被吓醒的,那悠闲的摇橹声飘进你的梦乡。你会慢慢被叫醒的。

4、指导朗读。

能把你学懂的读出来吗?

(1)指名读3 个,评一评。齐读练背读。出示填空。

()的早晨是()声()的。

指名背3个,齐背。

5 、小结:出示单元提示。1主要写了什么。

2 其它词语有什么作用。

木船悠闲的摇橹声唤醒了小镇的早晨,是多么恬静啊!小镇还在什么地方向我们展示它的恬静呢?让我们来学习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划出。板书-

(2)、写了哪些景物,用○圈出。板书○

2、检查自学情况。

(1)这段话是围绕“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来写的。这句话在这段中是什么句?这样的段式叫什么段式?

(2)板书:霞光、拱形石桥、小船、小河。

3、小组讨论。

同学们,你最喜欢这里的哪一句?按照单元的提示,细细地读读,你明白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在与同学讨论交流一番。

4、学习反馈,体会情境。

你最喜欢哪句话,这句话主要写什么。你学懂了什么?或有什么感受?

A 淡淡的霞光下,宽宽的河面闪烁着片片银鳞;河水净的得透明,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静静地穿过小镇。

(1)这句话主要写了什么?(河水穿过小镇。)

(2)你从哪些词看出恬静的美?你为什么选这些词?抓住“净、透明、带子、淡淡的、碧绿”结合插图来理解恬静。

a 淡淡的写出了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霞光是很柔的,万物好象都蒙上了一层薄纱。多美啊!

b 河水银鳞,使你想到什么?它本来指鱼身上的长满的小小的会发光的薄片,在这里我们作者说小河在淡淡的霞光下,闪烁着一片一片的闪光的鳞片,多美啊!

c 多干净的河水,透过这“透明”的河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想象说话)

d 条净得透明的河水,一眼望去,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这使我想起了朱自清写的一句话,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现在,你就在小镇的河边,你会怎么说?(看图)

(真静啊!真美啊!)

e 轻轻地”说明了河水流动时是多么的平静啊!静得仿佛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3)指导朗读。指名读,看图读,背读,齐读。

B 两座拱形石桥遥遥相对,坐落在小镇两头,不时有一叶叶小舟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又在河上轻轻飘过。

(1)、这句话主要写了什么?(小舟在河上飘。)

(2)你读懂了什么?

遥遥相对的石桥,(看图)它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静静地坐落在小镇的两头。多静啊!这半圆形的桥洞使我们想到了半月形,多美啊!

一叶叶,悄悄,轻轻,飘,都写出了小舟的轻巧与恬静。

(3)、指导朗读。指名读,学生评。背读,。

多静的石桥,多轻巧的小舟,你能把它读出来吗?

读得多静啊!想把它记住吗?

C 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

(1)、这句话主要写了什么?

(2)、哪些词看出船很多?(停、各式各样、一只紧挨着一只)

(3)看图:读这句话。

在这么的小船中,最醒目的是什么船?(乌篷船)

一些油光发亮的物品乌篷船,翘起尖尖的船头,显得格外醒目。

指名说,你们觉得乌篷船怎么样?油光发亮写出颜色,翘起尖尖的船头写出了形状(非常有趣)。你喜欢这些乌篷船吗?你能读读吗?

朗读指导,指名读,看图读,背读,齐读

(4)这么多的船,怎么会给人恬静的感觉呢?好好读读想想,哪个词写出了小船也是静的?(停)

三、小结。

1、同学们刚才游览了小镇的早晨,淡淡的霞光,净得透明的小河,有趣而悠闲的乌篷船,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现在,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中,向大家介绍这恬静的小镇。

2、播放音乐,齐读。多恬静的小镇,多美的小镇,想把这样美的景色记在心中吗?试着背一背。指名背,试背。

3、小结学法。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用这个方法学习三四这两个总分段式。它们是如何紧张与热闹的?

四、布置作业。

1、摘抄一、二自然段中,你喜欢的句子。

2、课堂作业本1、2。

板书设计:

小镇的早晨

霞光(淡淡的) 恬静 小河(静静)

石拱桥(遥遥相对) 热闹 小船(轻轻悄悄)

紧张

教学后记:

文章的语句写得很美,但许多语言描绘出来的美不是三年级孩子能马上体味得到的。这怎么办呢?在教学时,除了让学生理解语句外,我充分发挥了插图的作用,让学生结合图画来体味到小镇的安静、热闹、忙碌之美。在朗读时启发学生边读边闭上眼睛想象美景,这样就能达到让美在学生心理扎根的效果。

早晨教学设计2

小桥、流水、人家,是江南所特有的,让不少人羡慕不已、让不少人向往心仪!款款走来。静坐于小桥流水人家中,绵长的情调,幽远的诗韵,不经意间便浮上心头。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江南小镇的早晨,你觉的小镇的早晨怎样?

江南是我们的家乡,生活在这诗梦般的小镇上,怎能不让我们有别样的情怀?(边出示图片边过渡)你最喜欢小镇早晨的什么特点,请同学们翻开书,找出来,读一读?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

再细细地读读你找出的这一段话,找出你喜欢的句子。

你读懂了什么?或者你还有哪里不懂的?做好记号(出示)

交流体会品位,感受小镇早晨的美

(一)第一自然段的学习

1、指名读

出示一些句子

思考:⑴想想这一段写出小镇早晨的什么特点,划出总起句。

⑵结合插图想想,课文通过哪些景物来表现小镇早晨这一特点,用“△△”标出。

2、交流讨论得出:恬静:河水、小船

结合理解“恬静”

交流喜欢的句子

3、重点研读“河水”和“小船”的句子,用“??”标出表现小镇早晨恬静的词语,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4、交流,指导朗读,(用上插图)

(1)穿镇而过的小河犹如一条碧绿的玉带。

(你感觉怎样:)

(2)河水清澈透明,河面波光粼粼(你见过这样的吗,你想说什么?)

(3)小河上横跨……摇过

(在这样清澈的如玉带般的河面上不时有小船从……,你感觉怎样?)

5、感情朗读:让我们边读边想象小河、石桥、小船组成的图画,感受一下小镇早晨的恬静美丽吧!(自由读,齐读,试背)

6、归纳阅读步骤:

(1)找出总起句,想想小镇早晨有什么特点;

(2)想想课文抓住哪些景物写小镇早晨的特点;

(3)读有关词句,体会课文怎样具体体现小镇早晨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老师从你们的读中,的确感受到了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这恬静中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一种美。

我们在作者的笔下,似乎看到了小镇的早晨,淡淡的霞光,净得透明的小河,有趣而悠闲的乌篷船,现在,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中,向大家介绍这恬静的小镇。

(二)第二自然段的学习

被木船悠闲的摇橹声唤醒的早晨又是怎样的?

(区分)唤醒惊醒

a.一声惊叫声把我从睡梦中()。

b.清晨,妈妈用亲切的声音()我。免得我上学迟到。

哪些句子你能体会到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自读找出后小组交流

出示一些佳句

(三)第三自然段的学习

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小镇的早晨又是紧张的,

学生自读后向大家介绍小镇早晨的紧张,体会紧张之美

(四)练习

把“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小镇的早晨是紧张的。”合并成一句话

小结导入 最后一小节。练读最后一小节。

小桥流水,很多个夜晚,幽幽的湖水伴我入梦,盈盈笑意中仿佛一段娓娓婉约的古老故事,就在青石板铺成的街头向我走来。是啊,我爱我的小镇,那么,你呢?生活在这样的小镇,你想说些什么?

早晨教学设计3

一. 歌曲导入:

1. 今天我们先来欣赏一段歌曲,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2. 你们听出歌曲里唱的是哪儿了吗?----------草原

3. 那么你们想了解,游览草原吗?好,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草原的文章------《草原的早晨》

4.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复习字词:

1. 草原上牧民啊都非常的好客,热烈欢迎咱们去他们的大草原上做客呢!可是,他们有一个条件:凡是过了生字关的游客才允许他去大草原游玩呢,你们想试试吗?

2. 出示生字词,要求:开火车读。读对的跟读两遍;读得不对,大家就把小嘴闭的紧紧的

三. 正文学习:

1. 好,带上了生字朋友,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牧民的脚步去看看草原的早晨吧!出示课件

2. 来到了大草原,你最想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呢?(学生想象)

课文中是怎样写的呢?(学生放声读课文)

3. 把你最喜欢的段读给大家听!

4. 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呢?(带着问题学课文)好,接下来,让我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把这些问题解决掉。

学习第一段:

1. 大家读了这么多,老师也想把第一段读一读!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创设情境,播放音乐)“啪!啪!”此时音乐戛然而止

2. 你们看,春姑娘来到了草原上,小草长出来了,草原又变绿了,而且草原上到处是绿色,这真是——铺满新绿的草原!

3. 小草长出来了,草原上的牛啊,马啊,羊啊又可以吃到鲜嫩的草了,牧民也开始忙碌起来。天刚蒙蒙亮,人们还在睡梦中时,远处传来了响亮的鞭声,是谁这么早抽响了鞭声?(牧民)

4. 随着这鞭声的响起,宁静的草原已不在睡梦之中,铺满新绿的草原怎样?(醒来了)

5. 指导朗读第一段。

学习第二段:

1. 宁静的草原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此时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学生展开想象回答)

2. 那我们来看看作者看到了什么?自读,指名读

3. “一只羊”和“一只只羊”有什么不同?那么,从“涌出”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羊多)

4. 牧民们是怎样放羊的呢?(跨上,追赶)

5. 指导朗读第二段。(仿佛自己骑上骏马,开心激动地奔驰在大草原上)

学习第三段:

1. 同桌互读(读好了给他在书上课题处画一个五角星,读的不正确你来当个小老师教教他)

2. 羊儿成群地散布在草原上,慢慢地移动吃草,所以远远望去,很像(朵朵白云在飘动)

3. 好客的牧羊人邀请咱们欣赏他们的歌声呢!(放音乐)谁来说一说,这是什么样的歌声?

4. 那么美那么响亮的歌声被风吹着,传到很远的地方去,连天上的白云都能听到呢!书上用了一个词————-回荡

5. 我相信,那么美的歌声,和快乐的羊群一定会深深留在你的脑海中,美读第3段。

四.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 春姑娘已经带我们游玩了美丽的大草原,此时你心里最想对她说些什么呢?

2. 春姑娘就要走了,她还要走进农村,走进城市,你们准备送什么礼物给春姑娘留做纪念呢?

3. 老师帮大家出个主意,每人画一幅画,名字就叫做“草原的早晨”!好吗?好,下课!

【课中反思】:

通过第一次平行课的公开教学,发现了一些这节课存在的实质性问题。好多地方处理的华而不实,学生没有真正的领悟到草原的美与牧民的勤劳。但在几个词语的细节处理上有显的碎而乱。由于用的不是本班的孩子,但师生间的互动与配合是我不曾想过的默契。因此,在课下又通过全组老师的研究与探讨备出了第二次的详案。

早晨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景色之美,体会景中所融入的作者积极、健康、快乐的情感,启迪学生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2、通过文章理解,体会拟人修辞的同时,品味精练、准确、传神的语言文字之美。

3、学习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融入感情色彩的表达方式,通过观察、仿写学会文中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文中美景,学习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融入感情色彩的表达方式。启迪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难点:

领会本文语言的艺术美,体会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融入感情色彩的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合作探究法、读写结合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课文是通过描写哪些美好的景物来表现早晨的美?

通过复习,引领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为精讲文章做好铺陈。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早晨多么美好,空气清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也带给我们新的希望。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苏联作家高尔基的散文《早晨》,去看看一天是怎样诞生的!师板书:早晨

三、品读重点语段,体会写法

组内先自学课文6—11自然段,然后小组讨论思考两个问题:

1、讨论你喜欢的段落中描写的事物在早晨有怎样心情?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2、有感情地读好你喜欢的段落。

出示谈体会小提示:

我最喜欢第()自然段,它描写了()在早晨(),其中的()句话让我感受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生进行汇报,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其他学生可以挑战读。让学生在反复读中体会语言美。

四、总结写法,当堂仿写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作者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了景物描写之中,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写出景物的美好。这种写作方法就是借景抒情的方法。

2、当堂仿写(1)Ppt出示要求:仿写要求:

1、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你想到的一种植物或动物在早晨的表现。

2、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来表达你的感情。

3、借鉴文中的一个段落的写法来仿写。

4、交流汇报。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作者不仅对早晨的各种事物进行了描写,也对我们人类的活动进行了评价,谁能在课文的第12自然段找到答案,给大家读一读?

学习文章后,你得到了哪些收获?学生谈收获。出示高尔基的《海燕》片段,体会作者通过景色描写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六、作业布置

以《早晨》为题写在日记本上。

早晨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巩固生字,会读多音字“了”“铺”,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重点难点:通过课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的心情,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当雪下了一夜,早上推开门的那一刹那,你会看到什么?你会想到什么?

生:畅所欲言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引入情境,使学生尽快融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诗歌讲了什么内容?

生:认真读文,指名回答

三、品读感悟

1、找出描写作者在下雪的早晨想到了什么?

生:慢慢地、静静地读一读诗歌,并画一画

2、你认为这段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

生:学生进行交流并汇报:轻、快

3、读一读

生:指名试读,学生进行互评

4、指名有感情的朗读2.3节。

思考: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

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象。并指名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感受童年的美好)

5、播放课件:

有关夏天的场景及部分夏天游戏图片

生:欣赏,想象的夏天树林中的画面。学生相互交流

6、指导朗读

生: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学生互评(小组互读,指名读)

7、你想过吗?文章中这个小男孩写的是谁?为什么?

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师: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将“夏天的小男孩”描写得这么惟妙惟肖?

生:根据理解课文回答

四、自由拓展

1、人们常常在冬天时想着夏天,夏天时想着冬天,你有过着类似的经历吗?

生:想一想,有条理的回答

2、读完了这篇课文,你学到了什么?

生:自我总结(加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早晨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

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讲读式、感悟式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板题:草原的早晨

读题)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草原早晨的美丽和热闹,也认识了很多的生字和词语,谁来和这些朋友们打一下招呼?(出示词语)

草原 打破 宁静 鞭声 黎明 铺满 新绿 羊儿

圈门 无边 牧民 跨上 骏马 远处 飘动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齐读。

过渡:小朋友们读得真好,这堂课就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草原,去感受草原早晨的迷人风光和牧民们幸福欢乐的生活。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黎明前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呢?

1、(出示图片)观察,交流:你们看到了什么?你觉得黎明前的草原怎样呢?(很静)

2、(播放声音)听,这是什么声音?(鞭声)

3、勤劳的牧民们起来了,甩响了牧鞭,这响亮的鞭声打破了草原的宁静,草原醒来了,变得热闹起来了,小朋友,你似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交流)

4、让我们来听听:(播放动物叫声)

小结:醒了的草原真是热闹非凡,想看一看此时的草原吗?

5、观看图片(可适当解说)交流:你觉得早晨的草原怎样?(板:美)

6、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嫩绿的)草多不多呀?(多,到处都是)

小结:是啊,春天来了,草原上的小草都冒出了新的嫩芽,而且到处都是,像给草原铺上了一层绿绒绒的地毯,所以书上说是怎样的草原醒来了?(铺满新绿)让我们把镜头拉近,看看这些嫩绿的小草吧!(看图)

7、(出示第一段)草原的早晨多美呀、多热闹呀、多有生机呀!谁能读好这一段?

指名读,评议,再读,齐读。

过渡: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睡了一晚的羊儿也醒了,它们此时在干什么呢?(板:羊儿)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小朋友拿起书,自由地读读第二自然段。

2、(简单交流)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可爱的羊儿吧!(出示图片,观看。)

交流:羊儿多不多呀?(板:多)

出示第一句话:哪个词语可以看出羊儿很多?(你真会读书)这么多的羊儿,它们是怎么出来的?(有的羊儿跑出来,有的羊儿跳出来,有的挤来挤去,有的。)所以课文中说它们涌出了圈门。(涌出闪烁变色)

3、看得出来,羊儿们都急着要出圈门,你知道它们为什么这么着急吗?(交流)

4、想着马上就可以吃到鲜嫩可口的小草,羊儿们心情怎样?(板:欢)你从哪个词读出了它们的高兴?(蹦跳、奔向闪烁变色)

5、指导朗读:谁能读好这一句话呢?先自己练一练,等一会读给大家听。(自己练读、指读、齐读)

6、其实,我们小朋友也有这么快乐的时候,看看下面这幅图,你会把空填起来吗?(填空练习)

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羊儿们的欢乐。

7、看着羊儿们一头扎进无边的草原,牧民们是怎么做的?(板:牧民)(交流)

8、出示牧民图:你们瞧,他们跨上骏马,挥动鞭儿,追赶着这些欢乐的羊群,动作是那么的熟练、潇洒。

9、(出示第二句话)谁来读读这句话,特别要把这两个红色的词语读好,读出牧民的勤劳能干。(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近看草原,它是多么热闹啊!现在让我们从远处看看草原,它是怎样的呢?

1、请小朋友拿起书,自由地读读第三自然段。

2、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图片、声音)

3、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师指图述:你们看这些羊儿,这儿一群、那儿一群、这边一群、那边又是一群,真多呀!这就叫一群群。你们看,它们多么像(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这些草地上的白云怎么会飘动呢?多么形象而生动的比喻呀?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小朋友留心,也可以找到这样形象而生动的比喻,看:(出示图片,完成比喻句填空)

4、小朋友,刚才你们还听到了什么?这是什么样的歌声?(根据情况可再听一次)(交流)

这么美、这么响亮的歌声被风吹着,传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连天上的白云都能听得见呢!书上用了一个词,叫(回荡)

5、听着牧羊人优美的歌声,你觉得他们心情怎样?(高兴)为什么?(羊儿多、家乡美生活幸福)板书:乐

6、谁来读第三段,让大家欣赏草原的美景,分享牧民的喜悦。(指读)

(四)、配乐朗读全文

1、感情升华:小朋友,课文学完了,你觉得草原的早晨怎么样?(交流)那就让我们来赞一赞吧(回到课题:草原的早晨真美呀!)现在请大家在音乐声中,把自己感受到的美和快乐读出来吧!

2、配乐齐读全文。

三、拓展延伸

1、再次欣赏草原美丽的风光(出示图片)

让我们再次走进美丽的大草原,让它成为我们心中一份美好的记忆。

2、草原确实美丽,令人神往,是许多歌唱家歌颂的对象,著名的蒙古歌手腾格尔就把这称为天堂,用他那浑厚粗犷的歌音唱出了草原的美丽、迷人,让我们来听一听,在歌声中结束我们的新课。(播放《天堂》)

附板书:

5草原的早晨(美)

羊儿(多欢)

牧民(乐)

早晨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按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图,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会本课3个生字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小黑板、黑卡纸、地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谁能说说我们这儿的早晨是什么样子的?

2、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觉得苏州的早晨真是美极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出示课题:草原的早晨指读—领读—教学“原”)

3、看了这个题目同学们想问些什么吗?(草原在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样子的?草原的早晨和苏州的早晨有什么不同?……)

出示地图:指出苏州(只有针尖那么大)草原(内蒙古地区中国的西北部)通过对比显示草原地理位置。

二、讲授新课

(1)看图学词

1、这无边的草原究竟是什么样的呢?相机出示挂图(草原一眼看不到头)

出示:无边齐读

2、冬去春来,草儿重又长出来了,原本枯黄的草原像铺了一张崭新的绿地毯所以我们说草原铺满了(出示:新绿齐读)铺满新绿的草原上有些什么呢?请大家看着图来说说(由近到远)

相机贴字:近处:羊儿牧民骏马

(出示一个读一个,正音;最后齐读词语)

(2)那这么美丽的草原上的早晨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自己把课文读一读。

检查自读:

鞭声 黎明 宁静 醒 蹦跳 歌声

新绿 圈门 奔向 牧民们 牧羊人

(自读找规律—指读—开火车—领读—自读课文)

响亮的 黎明的 铺满新绿的 打破了 醒来了 羊儿

鞭声 一只只 跨上 追赶 远处 回荡着

草原在

(找规律—指读—领读—自读课文:正确)

继续看图想想如果你是羊儿你被关了一夜后放出羊圈后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兴奋)那么你们会怎么跑出羊圈?会怎样奔向草原的?(涌出来蹦跳着齐读)那么假如你是牧羊人,羊儿这么蹦跳着涌出来你会做什么事?(跨上骏马追赶羊群齐读)齐读黑板上的词语

(3)出示句子:

1)“啪!啪!”嘹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感叹号表示什么?草原睡着时是静悄悄的,牧人的鞭声叫醒了草原,就像妈妈早晨叫我们起床一样。想想看每天早上妈妈是怎么叫我们起床的?谁能来把它读好?)

2)远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指读——哪里停顿——齐读)

(自读课文:流利)

(4)女生读,男生读,指读。

(56)范读通过读你觉得草原的早晨怎么样?(美)那它究竟美在何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

三、教学生字

1、原说结构教部首说你怎么记住它

2、动说两个字的相同处教“力”字旁

3、打说怎么记

早晨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初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初步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展示图片

孩子们,你们见过雪吗?

(二)介绍诗人

艾青简介

浙江金华人,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这个笔名发表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代表作品有《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我爱这土地》等。

(三)初读感悟,扫清文字障碍

1.翻开书126页,自己读诗歌,把不认识的字圈起来并想办法认识它。

2.出示本课生字词

3.分小节朗读

(四)走进诗境,感悟诗情

1.读第一小节,并思考下雪的早晨有什么特点。

洁白 宁静(安静)

2.在这样美丽的早晨,你会想到什么

生自由发挥想象

3.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和同学们的想法是否一致

生自由读第二小节,并思考看到这样的雪诗人想到了什么?

夏天树林里的早晨,一个孩子在捉知了、蚂蚱

4.再读第二小节,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诗句并画起来。

5.这个孩子时怎么捉小虫的,请用“△”把相关动词画起来

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讲解人物描写方法(动作描写)

5.你觉得这个小孩此时的心情怎么样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神态描写)

6.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孩?

(天真、可爱、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7.指名读,把孩子的那种可爱、快乐、自由自在的感觉读出来,让大家感受一下。

8.教师配乐朗读

9.全班齐读。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诗歌并背诵,想想第三小节主要讲了什么。

早晨教学设计9

一、教学要求:

1.初步了解江南水乡小镇早晨特有的美景以及小镇的发展变化,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继续学习抓重点词句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把文中的生动优美的句子划出来,细细品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抓重点词句理解第1、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抓住文中具体的语句来体会、感悟。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俗话说的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春天是美好的,早晨的时光是宝贵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板书1:18.小镇的早晨

(读课题《小镇的早晨》)镇请读准翘舌音、前鼻音(学生跟读、正音)

(二)自学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小镇早晨的哪些特点?

刚才同学们都有感情地朗读了课文,谁能来说说小镇早晨的美表现在哪3个方面呢?

(恬静、热闹、紧张)

谁能将这三句话组成一句话?

(三)学习第1自然段。

师朗读第一自然段。

重点来理解惊醒唤醒这两个词,将这两个词交换位置又会怎样?让学生来再次理解这两个词的不同之处。

现在让老师来试试朗读这一自然段,你们听听老师读得怎么样?

说得好极了,惊醒和唤醒是对比,那我现在把惊醒和唤醒交换一下位置,你来读一读,说说你的想法。(惊醒是一下子被惊醒了,唤醒呢,是轻轻地被唤醒的)

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已经知道惊醒和唤醒这么一个对比。木船悠闲的摇撸声唤醒了小镇的早晨,是多么恬静啊!课文还在什么地方向我们展现了小镇的恬静呢?(第2自然段)

(四)学习第2自然段。

1、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

下面让我们来学习第2自然段,请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划出。

(2)、写了哪些景物,用○圈出这个词语,并写在小纸片上。

(每人3张)

小河

<学生贴> 小船

石桥

2、检查。

那谁知道这句话在这段中是什么句?(总起中心句)这样的段式叫什么段式?(总分)

这里又有哪些景物,我请同学把你找到的景物贴到黑板上。(一人一个景物)

(小河、小船、拱形石桥)

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你觉得我们可以抓住哪个词语来理解?(恬静)

恬静是什么意思?(安静)

既然恬静就是安静的意思,那么我索性将课文中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这句话改成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行不行?(不行)

既然你们说不行,那么从这段文字中,除了安静,你们还感受到什么?

请同学们朗读这一自然段,找找这段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的静。恬静地读一读、想一想你从中读出了什么感受?读好后与同桌讨论、交流。

3、讨论、学习反馈,体会情境。

我请同学来说说,你读出了什么是静的?

㈠河水穿过小镇,小河是静的。

A. 淡淡的霞光下,宽宽的河面闪烁着片片银鳞;河水净的得透明,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静静地穿过小镇。

你从哪些词看出小河恬静的美?你为什么选这些词?抓住净、透明、带子、淡淡的、碧绿结合插图来理解恬静。

a 淡淡的写出了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霞光是很柔的,万物好象都蒙上了一层薄纱。多美啊!

b 河水银鳞,使你想到什么?它本来指鱼身上的长满的小小的会发光的薄片,在这里我们作者说小河在淡淡的霞光下,闪烁着一片一片的闪光的鳞片,多美啊!

c.多干净的河水,透过这透明的河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想象说话)

现在,你就在小镇的河边,你会怎么说?

e 轻轻地说明了河水流动时是多么的平静啊!静得仿佛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指名读,齐读。)

㈡小船是静的。

B.①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

哪些词看出船很多?(停、各式各样、一只紧挨着一只)

在这么的小船中,最醒目的是什么船?(乌篷船)

②一些油光发亮的物品乌篷船,翘起尖尖的船头,显得格外醒目。

(指名读,齐读,背读)

③这么多的船,怎么会给人恬静的感觉呢?好好读读、想想,哪个词写出了小船也是静的?(停)

㈢石桥是静的。

两座拱形石桥遥遥相对,坐落在小镇两头,不时有一叶叶小舟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又在河上轻轻飘过。

你读懂了什么?

遥遥相对的石桥,(看图)它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静静地坐落在小镇的两头。多静啊!这半圆形的桥洞使我们想到了半月形,多美啊!

(一叶叶,悄悄,轻轻,飘,都写出了小舟的轻巧与恬静。)

指导示范朗读,指名读,学生评。

多静的石桥,多轻巧的小舟,你能把它读出来吗?

读得多静啊!想把它记住吗?(背读。)

D.刚才我们游览了小镇,知道小镇非常恬静。如果让你给恬静的小镇配上一段音乐,你会选择怎样的?(准备不同的音乐,听了以后让学生选择)

播放音乐,齐读朗读第二自然段。

多恬静的小镇,多美的小镇,想把这样美的景色记在心中吗?试着背一背。指名背,试背。

现在,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中,向大家介绍这恬静的小镇。

(五)小结。

小镇的早晨,有淡淡的霞光,净得透明的小河,有趣而悠闲的乌篷船,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让我们知道了小镇的恬静。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第3、4自然段,小镇早晨的紧张和热闹这两个特点。

(六)布置作业。

1、用恬静写一句话;

2、摘抄第1、2自然段中你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18.小镇的早晨

霞光(淡淡的)

恬静 小河(静静的)

小船(尖尖的)

石桥(半月形的)

早晨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第三篇课文

教学目标:

1、教学课文第2、3、4自然段,感受小镇早晨恬静热闹紧张的气氛。

2、理解“恬静、不由自主、价廉物美”等词语的意思,能用“价廉物美”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感受小镇早晨恬静的特点。

教具准备:课文录音、投影片一张、小黑板

一:引入

1、昨天,刘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到了江南水乡,初步感受到水乡改革开放以来,生机勃勃的景象,而他的早晨又是那样与众不同,作者笔下小镇的早晨有哪三个特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恬静热闹紧张)

2、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8课。出示课题(齐读课题)我们要从语言文字中具体体会小镇早晨的恬静、热闹、紧张的气氛。

二:讲读第二自然段

1、体会小镇早晨的宁静。

T:(指着板书)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恬静的近义词是什么?

S:宁静、安静。

T:课文是怎样具体写出这种宁静的,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39面,我们来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小黑板轻声读课文,想想:

出示:

(1)这一自然段通过哪几方面写出小镇早晨的“宁静”,用圈出。

(2)你是从哪些词句中具体体会到小镇早晨的“宁静”用划出,并用圈出重点词。

2、反馈:

A、这一自然段通过哪些景物写出小镇早晨的“宁静”

板书:河水小船石桥

B、你是从哪些词句中具体体会的?

板书:静静停悄悄轻轻遥遥相对

3、体会小镇早晨的美。

T(指着板书)小河静静的,岸边停满了小船,不时有一叶叶小舟从桥洞悄悄钻出来又在水上轻轻飘过,两座石桥遥遥相对,这一切给人一种多么宁静的感觉啊!如果老师把这一自然段的总起句改成下面这句话,你们看看效果有什么不一样?

出示: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

小镇的早晨是宁静的。

学生体会:恬静带有宁静、舒适、美的感觉。

T:课文又是怎样把这种美写出来的?大家找一找。

根据回答出示比喻句:河水净得透明,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静静地穿过小镇。

指导朗读

继续体会

T:由此可见,小镇的早晨是宁静的,小镇的早晨又是美的,所以说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

4、指导朗读

A这一自然段我们应该怎样读,我们来听听课文录音,体会他是怎样把小镇的宁静和美读出来的。

B集体朗读。

三:自学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总结学法

T:现在谁来告诉老师我们是怎样学懂课文第二自然段的?

学生回答第二自然段的学习要求。

如果现在我要学习小镇早晨热闹的气氛,那学习方法可以怎样改,紧张呢?

2、自学三四自然段

T:接下来的这两个特点,同学们可根据自己喜欢,任选一个具体体会,看谁体会的最好。

3、反馈热闹

A从哪几方面具体反映小镇早晨热闹的特点?

根据回答板书:行人土特产赶集的农民

B行人多,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出示句子:路不宽,人很多,你会不由自主地随着拥挤的人流向前走去。(T:不由自主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不由自主?)

C土特产也很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摆满)

T:这里的土特产不仅数量多,新鲜,而且价格便宜。因此

出示1、来赶集的农民面带微笑,甜甜的诉说着自己的产品()。

句子2、中国商品质量好,价格便宜,英国顾客连声赞叹,“中国商品真是()!”

3、价廉物美——

赶集的农民甜甜的诉说着自己的产品价廉物美,甜甜的诉说说明他们在干什么?假如你是赶集的农民你怎样招呼顾客?

T:路上行人拥挤,农贸市场摆满了价廉物美的土特产,赶集的农民呦喝着招呼顾客,可见小镇的早晨是多么热闹呀!

D指导朗读:

读这一段应该怎样读?(声音响亮)

4、反馈紧张

A从哪几方面具体反映小镇早晨紧张的特点?

板书:店铺小摊熟食店农家姑娘

B重点板书:早早开张忙个不停紧张急匆匆

T:如今小镇办起了丝厂、绸厂、服装厂、水泥厂、机械厂,以前的小镇是不是这样?小镇今昔变化说明了什么?

C读最后一句(小镇在变化,小镇在前进。)

D找出小镇变化的语句。

5、小结

小镇在变化,小镇在前进,小镇的热闹紧张的气氛说明改革开放使小镇变得欣欣向荣,小镇人民的生活水平日新月异。

四:总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具体体会了小镇早晨的三个特点,从而感受到小镇在改革春风的沐浴下欣欣向荣的气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第四题1、2第五题1。

早晨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揉、缤”等9个生字,会写“晨、盈”等1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品味、积累诗中的优美语句,背诵课文。

3.读懂诗歌,想象画面,体会山村早晨的美丽景色。

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山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感悟语言,体会情感,透过形象生动的诗句,体会山村早晨的美丽。

教学难点:领悟诗歌意境。

教具准备:课件或图片、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相关图片,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景象,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2、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领略山村早晨美妙的景色吧!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用直观形象的图片导入课文,从视觉上初步感知山村的美丽。】

二、检查预习认读词语

1、课件出示生词

(1)一幅画 喜悦 奶桶 姐 姐 梳妆 身影

(2)早 晨 轻盈 宁静 太极拳

(3)舒 展 迟起 羞得通红

(4)圆圆的脸蛋

要求:

(1)自由说,组内互查读准字音

(2)开火车形式读(纠正读错或不准的读音)

问:你们想过没有,老师为什么将这些词语这样排列

(3)观察会写的字,组内交流识记方法及书写注意点。

(4)小组推荐最值得交流的字与大家说说识记方法

(5)书写难写的字(注意笔画正确及各部分的搭配,如:“舞”中间有四竖,“羞”与“差”比较。左右结构重点指导:揉、缤、幅、裙、疏。上下结构重点指导:舞、盈、拳、羞。)

师过渡:字词会读了,这些词语放到句子里你们还能读好吗?自选几个词语读一读相应的句子。

【设计意图:纠正复检生字、新词认读情况,目的是为理解课文内容扫清障碍。】

三、初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1.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小节

2.选择段落赛读(评价、指导)

3.请同学再次认真读全文,要努力读通顺。

四、默读、概括大意

1.课文读顺了,默读全文并想一想每小节讲了什么?

2.师:会读的人能把厚书读薄,会读文章的人,会把文章读成一句话或一个关键词,再次默读课文看看你能读出哪几个关键词?(美丽、宁静……)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在读的基础上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自主练习,拓展预习

1、写生字

2、练习有感情读课文。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山村早晨的美丽?

早晨教学设计12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江南水乡的小镇,领略了那儿的美景。今天,就让我们再次去江南小镇走一走、看一看,去细细品味——(师引读)《小镇的早晨》。

二、品文悟境

(一)整体感知美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小镇的早晨是怎样的?

2、出示:小镇的早晨多美呀!

指名读,齐读。

3、(边板书边提要求)小镇的早晨真美呀,那为什么会让我们感到这么美呢?打开课本,默读全文,找找课文中的哪几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

4、出示: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

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

小镇的早晨是紧张的。

(二)品读感受“安静美”

1、默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段话描写了小镇早晨的什么特点?找出能体现小镇早晨特点的词句,做上标记,体会体会。

2、教师发现大家书上都留下了思考的痕迹,快把你的读书收获和观点说一说。

3、同学们交流得真热烈!我们一起说一说吧!(全班交流)

这段话描写了小镇早晨安静的特点。

a、淡淡的霞光下,河面闪烁着一片片银鳞。

淡淡的霞光像银鳞一样的河面,多静,多美!谁来读一读。

b、河水清得透明,静静地和街道并行穿过小镇。

河面静,只有银鳞闪烁,河水静,悄无声息地流进小镇,谁愿做这条静静的美丽的小河,试着读读这两句话。

指名读,同桌互读。

c、不时有一只小船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轻轻荡漾。

表演读、师生接读。

4、“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用心再读第二自然段,找找还从哪些词句体会到小镇早晨安静的?

5、交流:停泊的船群、静静的石桥。

小结:这段话按一定顺序描写了小镇早晨安静的特点,如果我们学习交流时按顺序会更好!

淡淡的霞光,清澈的小河,停泊的船群,静静的石桥,轻巧的小船,好似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又像一首清新的小诗,安静的小镇早晨多美呀!

让我们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再次向大家介绍这安静的美丽的小镇的早晨,不仅要读出声,更要读出情来!

(三)自主学习“热闹美”、“忙碌美”

1、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自学三、四段。

2、小组内交流交流,互相补充、共同提高。

3、展示学习成果。

a、第三自然段写出了小镇早晨热闹的特点。

交流:人多,理解“不由自主”

物多。让我们随着拥挤的人流一起到小镇的街上去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不止这么多,文中还用了省略号,说明还有很多,你的眼睛全看清楚了吗?太多了,眼睛都看不过来了,就是“目不暇接”,在生活中有过“目不暇接”的感受吗?

蔬菜的新鲜,尤其是鲜活的大鱼、小虾,又蹦又跳的小羊、长毛兔、大鹅不停地叫唤,更让感觉热闹。

小结:那拥挤的人流,那琳琅满目的物品,那声声高昂的叫卖,那淳朴热情的微笑,又让我们感受到热闹的小镇早晨的多美!

b、那怎样能读出小镇早晨的热闹呢?(欢快、高兴、大声点)

c、那让我们用欢快的语气由衷地赞美这热闹、繁荣的景象吧!齐读第三自然段。

d、展示第四自然段的学习成果。

第四自然段写出了小镇早晨忙碌的特点

学生、妇女、个体户、农家姑娘

e、怎样能读出“忙碌”?

指名读。

小结:小镇人民忙碌、朝气蓬勃的身影更让人们感受到小镇的早晨是多么美!

(四)小镇人民虽然忙碌着,但是他们快乐着,因为他们的忙碌使得小镇不断在变化,在前进,小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小结:贫穷落后的小镇已成为过去,如今这里兴旺发达繁荣昌盛,将来人们会用智慧和勤苦把小镇建设得更加美好!

三、总结:

今天,我们随着作者伴着晨曦,游览了早晨的桃源小镇,感受到了它的安静、热闹与忙碌,欣赏了这番背景后,你想说些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由衷的赞美:啊,多美的小镇的早晨!

四、小练笔:

按照“先总后分”的叙述方法,抓住某一方面特点,进行了一次小练笔《校园的早晨》。

早晨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学生在作画的过程中,综合使用画图软件中的工具,达到熟练、灵活运用的程度。

2. 能力目标:

学生将语言文字信息转化成图画信息,并发挥自己的丰富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美丽早晨。

3. 情感目标:

感受信息技术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产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激发学生的作画兴趣。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学生熟悉的《上学歌》,歌词描绘了一幅早晨的美丽图画。

师:这首歌中描写了早晨景象,是通过什么体现的?你能画出这样美丽的早晨吗?

你能想像一下这些景物在画中的位置吗?

二、绘制作品

1.图画的设计

师:除了歌词中提到的绘画素材,你还能找到符合主题的其他素材吗?

提示: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发挥想象,而不是直接提供答案,那样只能限制学生的思考,可以通过回忆日常生活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不同地区、环境的学生会有不同设计,如农村学生画的内容可能更多的涉及到农田、家禽等,城市学生会自然的想到画高楼、汽车等,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帮助学生寻找素材。

各类素材在图画中位置的安排,是提示学生要对整个图画进行构图,在脑海中或者纸上简单勾勒画中景物的大致位置。

2.画出美丽的早晨

A、复制已经画好的图形时,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要先选定对象再复制粘贴,选定图形的操作可以使用“选定”或“任意形状裁剪”工具,通过具体操作比较出二者有什么不同。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比较使用Ctrl键复制和使用菜单复制的不同(菜单方法总是将图形复制到画布的左上角)。

B、选定工具的透明背景和不透明背景两种模式,实际上是被选定对象背景色有无的设置。在叠加图像时,可以选择透明背景使背景色所覆盖的那部分图像显露出来,相反选择不透明背景就可以用背景色遮盖某些图像。

C、使用“翻转/旋转”和“拉伸/扭曲”工具可以变换出各种形态各异的小鸟,进行操作时,需要向学生强调应先选定对象,否则整幅图画将被改变。

三、交流

1.介绍你的作品,说说你是怎么设计和完成的。

2.春、夏、秋、冬四季的早晨各有什么特点,画画时怎样体现?

早晨教学设计14

教学目的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弄清课文层次,概括段意。

重点难点学习

生字、新词,弄清层次。

教具1、生字、词语、长句投影片;2、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教的过程学的过程备注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板书:小镇的早晨

2、看看课题

3、出示句式:小镇的早晨是————。然后说一说。(带着问题,自学课文)

二、自学课文

1、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划出带有生字的词,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2)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字词意思。

(3)标上小节号,想想每节讲了什么?不懂的地方打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字词认读情况。

A出示生字词投影片

(一)恬静波光粼粼农副产品诱人淳朴摩托声

(二)摇撸河埠头旋涡莴笋韭菜笼子豆浆馄饨

(三)恬静节奏地平线碧绿悠闲交响乐热气腾腾

B说说词语的意思,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悠闲:闲适自得。淳朴:朴素诚实。和谐:配合得适当、匀称。交响乐:比喻街道上交织在一起的各种声音。恬静:恬适安静。清澈:清净而明澈。波光粼粼:本文指湖面在阳光的映照下,泛起鱼鳞似的波纹。

(2)检查课文朗读。

(3)理清层次,了解各自然段意思。说说课文中“小镇的早晨是——的”教师板书: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热闹、紧张}多美啊!第一层:(1—3小节)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热闹、紧张的。第二层:(4)总写小镇的早晨多美啊!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2)指导粼:左下右是“”不是“牛”,右边是“”写时应该靠拢。

四、布置作业:

齐读(1)借题思考:在你的记忆或想象中,一些小镇的早晨是怎样的景象?

(2)课文中的小镇是什么样呢?按要求自学,同桌可商量讨论问题。自由读、指名领读齐读学生提出,讨论解决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并适当评议。

(1)齐读

(2)课文从哪几方面来写小镇早晨的?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课文抓住小镇早晨的特点,从“恬静”“热闹”“紧张”三方面写出了小镇的美丽。说说哪些笔画要注意的?

课堂练习:描红、临写生字。1、熟读课文2、抄写课后词语2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小镇的早晨是什么样的?

二、细读课文

1、自由选择一段朗读,思考:这一段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围绕这句话写了哪些内容,你体会到了什么?2、交流第一节。(不定)

(1)学习第一节A中心句: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B从哪里可以看出恬静呢?C朗读师生对读D交流总结学法A找中心句B读句子体会

3、交流第二节A中心句: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B“热闹”表现在哪些方面?C体会用词用句的精当。D熟读成诵出示填空题,帮助学生背诵。

4、第三节方法同上。

5、教学第五节小镇的早晨美在哪里?

三、背诵课文反馈

四、作业:

五、写作特点:

1、全文先分后总,每段内又“由总到分”的顺序来叙述的。层次清楚,结构严谨。

2、篇幅短小,语言浅显、流畅。在叙述中自然流露出对小镇的赞美之情。

六、实践活动参观南郊早晨的农贸市场、街道、商店、工厂等,并按“先概述,后具体”的叙述方法,抓住某一方面特点,作口头介绍。

早晨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1、听听《快乐的早晨》

2、感受音的长短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初步学会听的方法。

2、感受音乐的长短。

3、初步欣赏欢快的乐曲《快乐的早晨》。

教学过程:

1、听音乐飞进教室。

提问:刚才小朋友是怎样进教室的?

伴你飞进教室的音乐好听吗?你感到这音乐美不美?为什么?

2、学会“听”

提问:

①这是什么?(画一只大耳朵)

②耳朵有什么用处?

师:我们要学会用耳朵来听声音。下面考考你们的耳朵灵不灵?

3、感受音的长短

我们只要会用耳朵仔细听,就会听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和音乐。

①听老师敲小乐器,哪个乐器发的声音长?哪个乐器声音短?

如:三角铁与木鱼,小铃与双响木等。

②请你们两人一组,找小乐器敲一敲,讲音的长短。

③老师在钢琴上谈两个音,讲讲第几个音长,第几个音短?

④今天我们用耳朵听出了声音有长——有短—。

4、欣赏《快乐的早晨》

①听听说说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老师吹“水鸟”,再敲三角铁五下。(早上五点了)

②请听一首早晨的音乐,仔细听是一个怎样的早晨,你听到了什么?

边听音乐,老师晨景图上,加上鲜花、树、草、鸟、太阳。

最后揭题:快乐的早晨。

③听第二遍时,边听边加上小动作图片,体现活动的情景。

这是一个静静的早晨,还是一个欢乐活跃的早晨,为什么?

④听第三遍时,师生一起边听边即兴表演。

师:太阳笑了,鸟儿飞了,草儿醒了,花儿开了,小动物们都来了。

快乐的早晨我们欢迎你。(欣赏乐曲)

学生扮演各种花草树木及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组成美丽的“景色”,跟着音乐表演。

⑤小动物们为什么这样高兴?

5、小动物们在快乐的早晨也高高兴兴的上学了去了。

唱《上学》及歌表演。

6、总结:今天我们学会用耳朵聆听音的长短,又用耳朵认真地听了《快乐的早晨》。以后我们要学会听更多更美的音乐。

7、师生告别,下课。

教学反思: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情绪有点随意性,上课时有意注意的时间不能持久,最多也只能保持10分钟左右。因此,要让他们在唱游课上保持较长时间的有意注意,就要寻找一种能引发学生兴趣的方法。

在欣赏《快乐的早晨》时,我按照乐曲所表现的内容,编了一个童话给学生听:一个清新的早晨,在一片美丽的树林里,小鸟醒来了,一边梳妆打扮,一边唱起了歌,接着又在枝头跳来跳去,飞上飞下,叫醒了小猴。小猴揉揉眼睛说:“小鸟你早。”小鸟说:“快起床!你忘啦?今天是开学第一天,再不起床上学就要迟到了。”“那好吧,请你稍等一会儿。”小猴边说边急忙穿上衣服。于是,它俩又去叫醒小猫、小猪和小熊猫,大伙儿一起蹦蹦跳跳地到动物学校去上学了。

童话讲完了,我就让学生根据《快乐的早晨》的音乐,进行边听赏边表演。学生有了教师所编童话的引导和提示,听得兴致勃勃,表演得自然大方,体现出激动的心情和兴奋的神态,从而感受了作品的思想内容,体验了作品的音乐美,教学效果佳。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0: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