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
范文 | 实用的小学语文课文教案三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课文教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1一、学习目标 1、积累理解并学会运用“倒坍、引颈受戮、周道如砥”等词语。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课文的主旨。 3、理解托物寓意的创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艺术性。 4、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认识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掌握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难点: 1、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激愤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2、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事情,体会作者的用意。 三、教学模式 读读、议议、讲讲、练练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预习思考题。 2、读读想想,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大意。 明确:全文大致分为三部分。 (1)描写早期的大树,写了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 (2)描写近期的大树,写大树妨碍了道路发展引起人们的议论,使人们质疑其存在的必要性。 (3)描写现时的大树,作者对大树的最终命运作了关键性的描述,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本文按大树生命经历的顺序叙事,越是久远叙述得越简略,越是近期的叙述得越是详细。(可找语言标志) 3、用自己的话概括文意,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二)合作探究。 熟读课文,感知那树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讨论:文中的树是一棵什么样的老树,它具有怎样的价值、品格,最后遭遇怎样的命运? 明确: 1、大树有奇特的容貌;大树生长在特殊的环境中;大树对人类大有功德;总之,大树为世间珍奇之物,是人类的守护神。 2、大树的生存受到了威胁,淹没在滚滚黄尘里和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即便如此,大树依然奉献着生命的绿色,酝酿着诗意,表现了大树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忍辱负重、胸怀豁达的本性。 3、那树无端被判刑、被杀戮、被消灭。惨不忍睹,悲壮异常,像勇士被迫离开疆场,哀怨、无奈而又刚烈。 (三)总结。 那树经久屹立,目睹着大地的沧海桑田,给人以邈远的历史感;它在大自然的灾祸面前“毫发”未损,似是古老而茂盛的生命旗帜;它绿化大地,荫庇人类,只愿给予,从不索取,无私地奉献,表现了高尚的品格;它身遭逆境,却不放弃绿的愿望,表现了豁达宽容的胸怀;它在自己面临杀戮时,也要保护自己的蚂蚁国民,让其安全撤离,表现了一种爱心。 (四)整合提高,拓展延伸。 再读课文,体味作者的情感。 思考:作者描述老树的形象时,融注了浓浓的情感,请揣摩在“绿着生”“绿着死”两个生命阶段的描摹过程中,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武松打虎场景的精彩描写,想象武松打虎时的精彩场面。 3.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敬佩之情。 教学难点: 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敬佩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歌曲,激趣导入 (点击鼠标播放《好汉歌》)问:这首歌同学们熟悉吗?是哪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歌?关于《水浒传》你知道些什么?(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自由回答)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的一个片断《武松打虎》。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自学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1)比较组词。 岗()帐()耻()梁()堂()迸() 冈()杖()职()粱()膛()并() (2)注意读音。 迸(bènɡ)、冈(ɡānɡ) (3)注意字形。 脊:上半部笔顺为:先两边再中间,即:点、提、撇、点、撇、捺 梁: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最后一笔是捺不是点。 (4)理解字词意思。 重点理解: 道、印信、榜文、端的、吃、存、绾、直、却待、纳定、兀自、把棒撅了又打了一回,就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2.交流汇报。 文章记叙了武松乘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即: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了武松上冈,看到印信榜文,才知道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 第二部分(4-6自然段)写武松赤手空拳与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一、快速读课文,回忆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武松乘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深入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什么? (武松打虎经过是文章的重点。) 2.自由读4-6自然段,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1)大风过后,跳出大虫。(猛虎出现) (2)老虎一扑、一掀、一剪,武松一闪、一闪、又一闪。(猛虎进攻) (3)老虎翻过身来,武松打断梢棒;老虎咆哮起来,武松赤手空拳打老虎;武松用半截梢棒又打了一回,打死了猛虎。(打死猛虎) 3.这一部分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从什么地方最能体现出来? (表现了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的特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课件,重点体会: (1)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往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来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着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撺、掀、吼写出了虎的气势,虎的声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有如此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了。本段抓住了老虎和武松的动作,具体地写出了打虎的过程。) (2)武松将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瘩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大虫急要挣扎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能看出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 4.交流讨论:这段主要通过什么写出人物性格特点的?具体描写了虎的哪几方面?用意何在? (这段主要通过人物的行动表现出武松的机智勇敢,英勇无畏,武艺超群的特点。) (从半空撺下来表现出虎的气势。) (把腰胯一掀表现虎的灵活。) (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山冈也动了。表现虎的声势,从虎的气势、声威上反衬出武松的勇敢无畏。) 5.朗读指导。 通过指名读、评读、想象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加深感悟和理解。读的时候语速可稍快些,读出虎的声势,气势及武松的勇敢无畏。 6.试着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武松打虎的经过。 指导提示: (1)在读的基础上,理清打虎经过的三个层次(猛虎出现、猛虎进攻、打死猛虎)。 (2)语言要简练。 (3)用自己的话来表述,注意适当运用文中的精彩词句。 三、回顾前文,学习第一部分。 1.指读提问: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具体写出了武松打虎的经过,我们仔细阅读过了同时也体会到了武松的性格特点,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有什么联系,省略掉可以吗? 2.默读第一部分,思考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什么?(武松的心理活动。) 3.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用笔圈画出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体会。(通过写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武松好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4.这一部分有什么作用? (这一段虽然不是重点段,但是对于武松性格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心理活动描写使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也为下文做了铺垫,对于人物的刻画是必不可少的。 5.自由读第一部分,体会心理活动描写之妙。 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1.感受了武松打虎过程之后,你想对武松说些什么呢?请以武松,我想对你说为话题,说一两句话。 2.总结: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穿越时空,来到了景阳冈,目睹了武松打虎的全过程,品味了作品语言的魅力,初步学习了评价一个人物。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次回味武松打虎那震撼人心的一幕。(《好汉歌》再次响起) 的确,《水浒传》是一部不朽的宏篇巨著,108位好汉,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等待着你去阅读呢! 五、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话把武松打虎过程讲给父母听。 2.阅读《水浒传》中的其它故事。 六、板书设计。 老虎:扑、掀、剪 武松打虎 机智勇敢、武艺超群 武松:跳、闪、躲、抡、 打、揪、踢、摁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3【教学目的要求】 1.教育学生从小树立“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的志向,小学语文5年下《白杨》教案设计1。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白杨本质特性和爸爸的心愿。难点:领悟爸爸的心愿。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向学生介绍沙漠和白杨树的有关知识。 2.准备一幅能够分步拼贴的教学挂图和幻灯片。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审题: 1.课文写了白杨的哪些特点呢? 2.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老师范读课文。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 (1)查字典或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 分辨介绍抚摸表白沉思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 (4)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 (5)试着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2.老师检查自学效果。 (四)学生质疑问难。 (五)课内练习: 1.写近义词:介绍()抚摸()分辨()高大挺秀() 2.写反义词:清晰()动摇()软弱()消失() 3.朗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的三个问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找出三个问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一位旅客带自己的两个孩子到新疆去。在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了白杨树,并借白杨表白了自己的心愿。那么这位旅客的心愿是什么呢?他是怎样借白杨来表白自己的心愿的呢?这是这节课学习重点。 先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三个问句。 小黑板出示: ①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②“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这节课我们就顺着这三个问句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一部分。 1.列车在哪儿前进呢?齐读第一小节,读后回答:大戈壁是什么样的情景? 2.出示大戈壁的`挂图。教师描述。 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有的只是满地的黄沙。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大戈壁是多么荒凉呀! 3.在这样茫茫的大沙漠上行车。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齐读第三小节,读后回答:大戈壁上的白杨树长得怎样呢? (高大挺秀:又高大又挺拔又秀丽。最高的白杨有35米高,相当于十层楼房那么高。) 4.老师在大戈壁的背景图上贴上一行高大挺秀的白杨树。 5.看到这白杨树,爸爸的神情是怎样的?兄妹俩又是怎样的呢?分角色朗读4—13小节。 6.过渡:兄妹只知道白杨很高很直,不知道它为什么这么直,长得这么高,当哥哥提出这问题时,爸爸的脸色有什么变化?他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三)学习第三部分,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5年下《白杨》教案设计1》。 1.指名朗读14小节。读后小黑板上出示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然后逐句讲读。 第一句:“这白杨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 (1)“从来”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讲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2)朗读比较,体会感情。 第二句:“哪儿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1)这句话讲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2)指导有感情朗读。 第三句:“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这句话赞扬了白杨什么特点? (2)幻灯再现白杨与风沙、雨雪、干旱、洪水抗争的情景。 (3)老师描述: 在风沙面前,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杨像青松一样挺拔高洁;在干旱面前,白杨像骆驼一样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杨像中流砥柱一样牢固坚定。这就是白杨的品格! 2.小结,指导有感情朗读。 (四)学习第三部分。 1.启发过渡:爸爸介绍白杨树时为什么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了呢?他为什么要想一会儿才告诉儿子和女儿呢? 2.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你能不能从下面的一段话中看出? 3.引读16小节。读后讨论爸爸的心愿。 (爸爸的心愿是:不仅自己要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还希望孩子们也能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所以爸爸上面的三句话既回答了儿子的问题,又是在借白杨勉励自己,教育孩子。) 4.引读17小节。过渡:爸爸介绍的这一点白杨的知识和做人的知识就像一粒种子播在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田里。这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 5.老师读18小节。读后讨论: (1)爸爸为什么又陷入沉思?(2)为什么他又露出了一丝微笑?(3)“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作者仅仅就是写小白杨吗? 6.老师在大白杨树的旁边贴上两棵小白杨树。 (五)总结课文 1.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借以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同时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杨那样。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芽、成长。 2.抓住三个问句,总结文章的结构特点。 3.交流感受、升华中心。 (六)布置作业 1.造句:(1)哪儿……哪儿…… (2)不管……不管……总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叶老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那么如何在高年阅读教学中抓住作者的思路,使教路、学路和文路和谐统一,同步进行,达到“入境始与亲”、“句句悟其神”的最佳境界呢?我试着在《白杨》一文的教学中作了尝试。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