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方案 |
范文 |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方案 方案的定义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 “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将方法呈于案前,即为“方案”。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方案(精选21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方案(精选21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方案1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在具体的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方法。 2、通过练习,熟练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3、在练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提问:怎样用数对确定位置?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和数对有关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100~103页“练习十五”习题。 1、第2题。 这道题在巩固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时,引导学生对表示同一列和同一行瓷砖位置的数对进行观察和分析。 让学生认识到:表示同一列瓷砖位置的数对第一个数都相同;表示同一行瓷砖位置的数对第二个数都相同。 2、第3题。 这道题红花位置的排列规律是开放的,如这些红花的位置都在偶数列,第2到第6行之间;这些红花的排列是对称的,第6列或第4行可看作对称轴;这些红花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图案,中心在(6,4)……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能让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充分展开。 练习时,先让学生用数对表示红花的位置;再让学生说说红花位置的排列规律。 3、第5题。 (1)课件出示第5题平面图。 让学生看图,用数对表示实验小学和文化馆的位置。 (2)提问:图上(6,2)和(2,6)表示的位置相同吗? (3)小明从实验小学到文化馆,要向东走几格,再向北走几格?他从实验小学到电影院可以怎样走? 4、第6题。 这道题是根据数对来画路线。画路线时先在方格纸上描出点,再连线,连线时要按题目要求的顺序来连。 小乐从家到学校的路线有许多种画法,可以让学生先在图中画出一条路线,再描出相应的点,最后用数对表示出这些点所在的位置。 三、综合练习 1、第7题。 第(1)题,让学生先说一说每个年级二班信箱的位置,再用数对表示出来。 第(2)题,这道题出现的数对是(△,4),列数用符号表示,不能确定是第几列,只能确定都在第4行,所以王洁是四年级的学生。 第(3)题,这道题出现的数对是(4,○),行数用符号表示,不能确定是第几行,只能确定都在第4列,因此可能是四班的。 2、第10题。 (1)组织学生观察国际象棋棋盘的示意图,说说是怎样记录棋子位置的。 (2)学生独立记录棋盘上“黑王、黑车、白兵”的位置。 (3)观察思考“c6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方案2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 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 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 困难。 教具:教学光盘或教学挂图、学具 教时:一课时 教学课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讲述: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动物乐园, 高兴吗? 2、出示挂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嗬!动物乐园到了,你们看,动物乐园里可热闹啦,让我们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 二、自己探索 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第七、八、九、十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 中找相应的物体。 三、实物操作 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四、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五、小结 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巩固深化 1、游戏:火车钻山洞 讲述: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游戏方法: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 2、数水果,摘水果 讲述: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子都熟了,有苹果、香蕉等。去数数吧,再把数出的结果告诉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数的?说对了就摘个水果送给你的朋友尝一尝吧! 七、总结评价 我们既能去动物园,还能玩游戏,摘水果,开心吗?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么想的? 教后记: 1、学生对看图数数很有兴趣,并能根据图说话,掌握了数数的技能。 2、对于事物与图的对应(点的对应)不太清楚。 3、学生还不太能按一定的顺序和方向数数。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方案3教学目标: 1、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2、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意愿,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形成线段的表象。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受,认识线段。 1、如果要把线段用图表示出来,它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象一下线段的样子。 2、(课件出示线段图)线段是什么样子的?师根据学生描述介绍端点。 3、学生完整描述线段的特征。 4、再次闭上眼睛,在脑子里记住线段的样子。 5、这是刚才的线段,(课件逐步演示旋转)它变了,现在还是线段吗?为什么?你们发现了什么? 6、师:是啊,不管方向怎么改变,只要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它就是线段。让我们来看看下面那些是线段。(学生辨别线段) 7、(隐去非线段,留下线段)这些都是线段,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8、师小结过渡。 二、回归生活,体验线段 1、我们的生活中藏着许多线段。(尺)你们看,这把尺的一边,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这两端是它的两个端点。这把尺上还有线段吗? 2、(数学书)你能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找到线段吗?同桌互相指一指。 3、黑板上有线段吗?谁把它找出来? 4、直尺、数学书、黑板的每一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生活中的线段可多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小朋友两人一组,你指给我看我指给你看。 5、全班交流。 三、实践操作,感悟画法。 1、生活中的线段太多,我们说也说不完,能不能想个办法把它画下来呢?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来画线段?为什么? 2、请小朋友选择你喜欢的工具,自己试着画一条线段。 3、交流。你是用什么工具画的?(指名演示画线段)你是怎样画的? 4、谁也是这样画的?你们是用什么工具画的? 5、谁画线段的方法和他们不一样? 6、师:我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合适的工具来画,在这么多工具中,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 7、师:尺子是我们常用的画线段工具,用尺画线段,不仅画得好,还特别方便,尺的用处可大了,将来我们还可以用它来测量、设计图纸。 8、学生用尺任意画不同的线段。全班评议、欣赏。 四、多种方法,深化认识。 1、(出示纸)你能用纸折出一条线段来吗?试试看。 2、交流。你折的线段在哪里?谁折的线段比它长(短)? 3、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围起来,还能拼成我们认识的图形。这些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学生数一数,填一填。) 4、反馈。猜猜看六边形由几条线段围成?七边形呢?你怎么知道? 5、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线段吗? 6、师:一条线段看起来不起眼,很单调,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能围成我们认识的各种图形,许多线段还能组成很神奇的精美图案。(欣赏) 7、漂亮吗?我们也来试一试,画一画,做一名小小设计师。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方案4一、课前调节 今天巢老师来跟大家一起上一节数学课,你们开心吗?在这节课上,巢老师希望你们能做到:“眼睛仔细看,耳朵仔细听,开动小脑筋。”相信自己能做到吗? 二、讲授新课 1、圆片出角 师:我们先来活动活动手指,做个小手工吧!(出示圆片)老师这儿有个大圆片,看,老师将要干什么呢? 师:(圆片对折两次)你能像老师这样折一折吗?试试看。 师:请你像巢老师这样拿着,找到这儿(顶点位置),戳戳你的掌心,你有什么样的感觉?请你说。为什么会有痛的感觉呢? 生:它是尖尖的。 师:接下来,从这个尖尖的地方往这儿摸一摸(边),再从这尖尖的地方往这儿摸一摸(边),说说这又是什么感觉呢?请你说。 师:对的,这是直直的, 师:现在请小朋友把纸片轻轻夹到书中。 师:现在,老师要把刚才我们摸的那部分描在黑板上,小朋友们,请看。想想,当老师把纸片移开后,留在黑板上的是什么图形呢? 师:他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伙伴——角。(板书课题:角) 2、图形出角 课件出示剪刀、三角形、闹钟 师:像角这种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请看大屏幕,小剪刀、三角形、小闹钟都跑出来了,它们都说自己身上藏着角,巢老师就是找不出来,你能帮巢老师找到它们身上的角吗?学生口答或是直接指出角,课件逐一显示物体面上的角(剪刀开口处有角、三角形有三个角、在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了角) 师:老师把它们身上的角画下来了,就是这样的。(课件出示) 3、各部分名称 师:继续仔细观察,这些角都有那几个部分组成?睁大眼睛仔细观察。(留有时间,学生仔细观察)那么多想说的,同桌相互说一说。 师:小朋友,谁有发现的?请你说,还有什么? 师:是的,每个角都有一个点,这个点,我们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叫顶点。(齐读:顶点、角的顶点)角还有两条直直的线,这直直的线我们把它叫做边,(齐读:边)这一条直直的线我们也把它叫做边。(同时在相应的'位置板书顶点、边、边)我们通常用小圆弧作为角的标记。看一看,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在哪儿呢?请你说,这是(顶点)?这是?(一条边)这是?(另一条边)这个角,谁来说?很好,谁来指一指黑板上这个角的顶点和边?你来。说的真好。 4、画角 师:想知道巢老师是怎样画出这些角的吗?好的,小朋友们,要看仔细哦。先画。(顶点)再画?(对,两条直直的线)这是顶点,这就是边。你能学着老师的样画出一个角吗?拿出作业纸,试试看。 画完了吗?画完了就坐正。谁能将黑板上的这句话补充完整? 问:角有()个顶点()条边。(板书这句话,多指名几位学生回答) 5、辨角 过渡:今天,还有位小伙伴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看,是谁?(小蜗牛)它也画了一些角,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角画的对不对? 师:(课件出示)下列图形是角的在()里画笑脸,不是角的在()画哭脸。第一个……(重点讲述第二题) 师:第二个图形为什么给它哭脸?(因为它有一条线是弯的)第二个……有人说笑脸,有人说哭脸,怎么回事?觉得是笑脸的举手,你的意思是它就是角了,请你说说你的理由。同意吗?又有人觉得它不是角,说说你的理由。听清楚了吗?谁能把话说的清楚些?谁能再说一遍,让大家都能明白?(反复让学生自己说出理由)是的,角有一个角和两条边,而且这条边必须是什么样的?直直的第三个……第四个……为什么是哭脸呢?第五个……等等,它不是有两条直直的边吗?怎么不是角呢? 师:你们的速度真快,老师必须送个你们个大拇指。 总结: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一定要注意看是不是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还要看这条边是不是直直的。 6、数角 过渡:为了感谢小朋友的帮忙,小蜗牛特地带来了礼物盒要送给大家,可是,它把密码忘了,盒子打不开了。你愿意帮它找回密码吗?小蜗牛说啊,只要你们能数出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就能找到密码了,有信心吗?拿出作业纸,自己完成第二题。 师:这个可不容易哦,我们要先判断它是不是角再来数一数,做完了还要记得再检查检查。重点讲述第一题。 师:第一个图形有几个角?1个,同意吗?你上来指一指。还有吗?还有呢,你来指一指,一共3个。有谁反对?请你说。你说的真清楚,你来指给大家看看,哪条不是直的?有几个角?正确答案只有1个。 总结:我们在找角的时候,也要记住了,角有尖尖的,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这两条边必须是直直的。 师:密码是什么?盒子打开了。 7、找出身边的角 过渡:小蜗牛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五角星,你喜欢吗?老师在这个面上找到了许多的角,你能找到吗?别着急,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角。下面仔细听,听巢老师是如何介绍这个角的。我找到的是这个角,这是角的顶点,这是它的一条边,这是另一条边。你学会了吗?你能像巢老师这样介绍你所找到的角吗?好的,你来介绍。说的真不错。谁还找到了不同的角?你来介绍。声音真响亮啊。 小朋友们的眼睛真厉害,能很快地找到图形中的角,其实,我们的身边处处存在着角,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找一找:和你的同桌找一找,我们的课桌上和教室内哪些物体的面上藏着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师:同桌互相帮忙。小朋友,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呢?请你上来指一指。(纠正学生指角方法)学生若指出课桌的面、铅笔盒的面、黑板的面上有角就指出生活中的角和数学上的角是有区别的:为了安全起见,我们生活中如果做出尖尖的角就可能伤害到别人,所以工人叔叔就想办法将它磨圆了。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方案5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重点: 初步正确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教具准备: 计数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数位表: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个、十、)对! “那么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11?”(指名回答,说一说数位表示的意思) (二)导入: “刚才表示的数都是20以内的数,如果是20以上的数又应该怎样表示呢?谁知道24这样用计数器表示?” 说一说数的组成。 (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写作:24读作:二十四) (三)新课: 1、想一想应该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42?(指名回答) 想: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4,在个位上拨2。 写作:42读作:四十二 2、教师拨珠子:十位4颗,个位3颗 “请问珠子表示的数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书:写作:43 全班齐读“十位是4,个位是3,所以读作四十三” 读作:四十三 3、练习巩固: (1)接拨珠子,分别用指名答、开火车答、全班齐答等方式。过九的数:39,49,59,69,79,89,99、 (2)教师读数,学生听数并动手写数,再全班对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说数,另一个人在听写本上写数,要求写数和读数都要写出来。每人说3个数。 (4)巩固练习 1、个位是7,十位是4,这个数是()。 2、65的'6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 3、一个两位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7,第二位是2,这个数是()。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读数和写数。(板书:读数、写数)其实方法和20以内数的读写都是一样的。不知道小朋友们是否都熟练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写呢?好我们现在来做练习。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方案6一、联系生活、复习引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说说在我们生活中那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从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说说它们的的形状。 3、摸一摸手中的物体,有什么感受?与同学交流想法。 4、引导学生说出有些物体的一面或几面是平平的,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认识图形。 1、认识长方形。 (1)让学生动手找出长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认识长方形并出示图形。(电脑出示:从长方体中取下长方形。) (2)其余生也找找手中物体中的长方形的面,看一看,摸一摸。 2、能不能从其他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学生独立找、小组内找、与教师一起找)。 3、汇报交流,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电脑演示) 4、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立体图、平面图) 5、用自己的办法把他们图形画下来。 三、联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辨认,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2、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同学相互说说。 四、课堂活动。 1、小明和同学们一样也认识了这些图形,这是小明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电脑演示)你们能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今天学的这些图形吗? 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量和小明的不一样。 五、课堂小结 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六、布置作业 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同学们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爸爸和妈妈。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方案7教学目标: 1、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2、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通过有趣的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所观察点而改变。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麦当劳的广告。 师:刚在看广告的时候,很多人都笑了,你们为什么笑? 生:坐在摇椅上摇,一会儿能看到麦当劳的标志,一会儿又看不到。 师:那他什么时候能看到,什么时候又看不到呢 生:当摇椅摇在高处的时候,他看得到,当摇椅摇在低处的时候,他就看不到,因为他的视线被墙壁挡住了。 师:恩,这位同学讲得真好。是的,在刚才广告中,摇椅摇在低处时,宝宝的视线受到了墙壁的阻挡,所以他就看不见麦当劳的标志,而当摇椅摇到高处的时候,视线没有受到阻挡,宝宝就能看见麦当劳的标志了。看来我们观察的范围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观察的范围》。(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师:一天,住在一楼的淘气来到窗前,他想看看外面的停车场,他能看到吗? 生:不能。他的视线被墙挡住了。 师:那墙就是一个障碍物,对吧? 师:可是淘气真的很想看见外面的停车场,他应该怎么办? 生:爬楼 师:聪明的淘气也想到了,他赶紧爬上去,他总算能看见外面了,那他到底都能看见墙外的哪些地方呢?谁愿意到前面来指一指。 (鼓励学生到图上指一指) 师指墙角边的那辆车:这个位置三楼的淘气能看见吗?为什么? 生:不能看见,因为他的视线受到了墙壁的遮挡。 师:那他到底能够看到多大的范围呢?我们在图上该如何表示呢?自己在练习纸上试一试,同桌之间也可以交流一下。 这其实就是淘气的一条视线,眼睛就是观察点,围墙上的一点就是障碍点,是虚线。 学生充分发言后(边说便在图上标注出来并指出可观察的范围) 师: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是怎样找到淘气的观察范围的? 生: 师:我们把淘气的眼睛作为观察点,围墙的右上端作为障碍点,把两点用虚线连接起来并延长,这条视线的右边就是淘气的观察范围。 师:可是淘气还想看到剩下的这几辆车,他应该怎么办?请同学们自己画一画,找找四楼五楼淘气的观察范围。 指名画,并说出画法(发现三条视线的观察点不同,障碍点不变),找出可以看到的范围。 师:观察三条淘气的视线及淘气的观察范围,你发现了什么? 生:淘气站得越高,他看到的车子越多,他的观察范围越大。 师:也就是说,你们认为淘气的观察范围和什么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谁能试着总结一下。 生:观察点越高,观察的范围越大;观察点越低,观察的范围越小。 课件出示,全班齐读。 师:原来观察的范围会随着观察点的高低变化而变化,也难怪唐代诗人王之涣留下了这样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师:解决了淘气的难题之后,我们一起到科技馆看看。 科技馆就在左边的大楼上,你们看见了吗? 我们坐车来到来到一这个地方,能看见科技馆。 生:能。 师:大家都说能,怎么证明呢? 生:画淘气的视线。 师:好,请一位同学说,老师来画。 我们的车缓缓向科技馆驶进,来到位置二的地方,我们还能看见科技馆吗?谁能来说一说。 师:好,谁能来描述一下,车从一开到二,我们看到的科技馆大楼是如何变化的? 师:那你能看出来,在这道题中,我们的观察范围又和什么有关呢?有怎样的关系? 生:观察的范围与观察点的远近有关,观察点越近,观察的范围越小,观察点越远,观察的范围越大。 课件出示,全班齐读。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观察范围与观察点的高低及远近都有密切的关系,那你们有注意过自己在路灯下的影子吗?当我们在路灯下来回走动时,我们的影子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生: 师:是不是一下长一下短的呢? 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呢,研究了下面这道题,你就会明白了。 独立完成 师:指名画,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生:灯泡是观察点,…… 师:那影子在什么地方? 师:为什么影子在这里?而不在那里 生:影子应该是光线到不了的地方,是盲区。 师:恩,真棒。 师: 那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的距离与所形成的影子有什么关系,你们得到结论没有,把结论读出来。 生: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影子就越短。 师;反之,离路灯越远,影子就越长。 师: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不仅能解决路灯下影子变化的现象,还能解决发生在太空的现象,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很有名的日蚀现象。 (课件演示)大家都知道猫和老鼠是一对天敌,有只小老鼠躲在一堵墙的后面,有只猫在墙的前面吃食,小老鼠在哪个位置是安全的呢?(生试着指一指)那么小老鼠的安全活动区域是哪些范围呢?你们能帮助老鼠画出它的安全活动范围吗?动手画在答题纸上。 展示汇报。 那小猫稍微移动了自己的位置,这范围还是安全的吗?看来猫鼠大战又将掀开精彩的一页了。 三、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本节课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用处很大,看在太空中我们也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解释一些现象呢。(课件出示月食日食现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继续研究,里面的奥秘会让你喜欢上的。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方案8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的范围》课本第80、8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 2、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教学难点: 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通过小游戏让学生在动手、动眼、动脑的同时给学生抽象点、线、区域及确定观察的范围埋下伏笔。 二、导入新课: 小游戏中的数学知识,增强学生求知欲望,展示课题:观察的范围 三、积极探究、发现规律 1、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桃树下落了一地桃子,小猴在墙外的树上向里张望。猜一猜,小猴爬在A、B、C三点哪一点看见的桃子最多?学生回答后,师:是否如你们所说的一样,咱们具体来探究一下。 2、引导画图,确定范围。 (1)你知道小猴在A处时,看到哪些部分?学生随便指。 (2)引导学生画出关键的一条线,确定离墙最近的点A/?从而确定观察范围。(教师演示) (3)学生动手确定B、C、的观察范围。 通过比较,使学生充分理解“看到墙内离最近的点”和看到的“区域”的含义。 3、自主操作、感知发现。 比一比:小猴爬在A、B、C三点哪一点看见的桃子最多? 小猴爬得越高,看到得桃子越_,说明小猴看到的范围就越_。 怎样确定观察的范围? 1、找观察“点”。 2、确定遮挡物的“关键点”。 3、画出经过关键点的视线。 板书:观察点影响观察范围。 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动手操作,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场景一:教师先演示路灯下其中一根杆子的影子,再让学生试着画一画。引导学生发现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影子就越短。 场景二:描述客车司机的观察范围,进一步理解观察点变影响观察范围变。 场景三:警察和小偷的较量,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应给予指导。小组合作、讨论,教师适当指导,运用课件演示。 五、全课小结: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边问边答并板书) 六、布置作业: B楼的居民近期向刚刚建起的A楼的开发商表示抗议,你能试着说说为什么? 通过画一画,看出A楼挡主了B楼部分用户的.阳光所以发生了争执。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方案9设计意图: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学的成败,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师的全部劳动,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因此,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要,让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乐园是我们每位教师应努力的方向。还有对学生的评价,包罗万象,既有对学习方法的评价,又有对学习情感的评价,也有对自己的鞭策鼓励。这样的评价,教师只需适当点拨、启发,便能让学生在被他人肯定的同时得到极大的满足感,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自信心,从而把主动探究学习作为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第一乐趣。这节课我在设计上注重这两点,来设计和展开教学。 教学要求 在知道两数特殊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求出两种特殊情况的最大公约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思考并回答: ①什么是公约数,什么是最大公约数? ②什么是互质数?质数与互质数有什么区别?(回答后做练习十四的第5题) 2、求30和70的最大公约数? 3、说说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7和21、8和15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求这两种特殊情况的最大公约数(板书课题) 三、探索研究 教学例3 (1)求出下列几组数的最大公约数:7和21、8和15、42和14、17和19 (2)观察结果:通过求这几组数的最大公约数,你发现了什么? (3)归纳方法:先让学生讲,再指导学生看教材第69页的结论。 (4)尝试练习。 做教材第69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做后由学生讲评,集体订正。 四、课堂实践 1.做练习十四的第7题,学生独立观察看哪几组数是第一种特殊情况,哪几组数是第二种特殊情况,再解答出来。 2.做练习十四的第6题,先让学生独立作出判断后再让学生讲明判断的理由。 3.做练习十四的第9题,学生口答集体订正。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方法。 六、课堂作业 1、做练习十四的第8、10、11题。 2、有兴趣、有余力的同学可做练习十四的第13*题和思考题。 七、课后反思: 有的数学问题比较复杂,光靠个人的学习,在短时间内达不到好的效果时,教学时,我让学生前后桌组成四人小组,小组中搭配上、中、下三类学生,由一位优等生任组长,组织组内同学讨论如下问题: (1)一个数的约数与这个数的质因数有什么联系? (2)两个数的公约数与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有什么联系? (3)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我们知道“最大公约数”一课最难理解的就是其算理,我也尝试过多种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但无论是老师讲解还是学生看书,给学生的感觉大多是:太难懂了,算了吧!这时,何不让学生讨论讨论,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说说?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这样,不仅保证了全班同学的全员参与,使每位同学都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而且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启发、讨论、总结,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想法在逐步完善着,学生个人对最大公约数算理的理解都会有不同幅度的提升;学生的归纳、推理、判断等能力也在这里得到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团结协作的精神也在不断增强;当自己的意见被采纳时,学生也在尽情地享受着交流成功的乐趣。如果学生能把学习当成一件“美差”去做,这不正是我们最想看到的吗?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方案10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系列“春游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用数学。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初步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学生的独立、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会“尊老爱幼,关爱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 学会解决旅游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时,学生能选择较合理的策略。感悟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活动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引出春游的课题 1、诗歌欣赏:《春天来了》,这是一首学生在语文考试中自己创作的诗。这么优美的诗,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在这美好的春天里,同学们最想做的是什么?到大自然中去找春天。引出“春游”的课题。 2、你喜欢旅游吗?在旅游中要注意什么?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去感受旅游的快乐,但在旅行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问题,要同学们一起解决。让我们出发吧! 二、合作探究春游中的数学问题 1、选择合适的租车方案 (1)出示租车信息:一共有40人参加春游活动,有两种型号的车可供选择,大车租金每辆160元,限坐乘客18人,小车租金每辆120元,限坐乘客12人。请你算算怎样租车最省钱? (2)先让学生估估、猜猜。与小组同学讨论后把租车方案填在课本上。 (3)租车方案怎样租车最省钱? (4)汇报结果后总结方法:最省钱的策略是,车的座位如果不能坐满,空位必须尽可能少一些。因此,租1辆大车和2辆小车的方案最合适。 2、快餐店用餐 师:到达目的地,同学们玩得真开心,转眼到了吃中饭的时间了。导游把大家带到一家快餐店用餐,这里的食品真丰富,有凉菜、热菜、主食、饮料等。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你最喜欢的食品。 (1)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再把自己的选择填在课本的表格里,算出你的午餐一共花了多少钱?(提醒学生别浪费。)(2)汇报结果,看看大家都选了哪些营养又美味的食品。 3、买纪念品回家 师:在快乐的游玩中时间过得真快,到了该返回的时间了。导游把大家带到一家纪念品商店,让同学们买些纪念品带回家。 (1)与小组同学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淘气遇到的问题怎么解决?为什么先给爷爷买拐杖? (2)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问题。并提两个不同的数学问题,再解答出来。 (3)如果你有20元钱,你准备带什么纪念品回家?说说理由。 三、写数学日记 师:同学们,愉快的一天结束了,你一定玩得非常开心吧?而且用你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你是最棒的!你是不是希望把你的快乐与大家一起分享呢?那就请你把它记下来吧。你这一天是怎么过的,在游玩的过程中解决了哪些数学问题?有什么感受?请按下面的格式写一篇数学日记。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延伸:清明节到了,如果学校要带六年级的同学们去茅家岭烈士陵园扫墓,你能不能设计一个旅游计划?(填在课本第38页),下节课在班上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请你试试吧。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方案11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学会正确计算。 2、通过学习,养成认真审题,规范书写,仔细计算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含括号的四则运算。 三、教学设备: 幻灯片、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一张成人票需要24元,儿童票半价。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242412481260(元)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24÷2481260(元)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五、新课教学 1、(小黑板出示)先读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算出来。120—144÷18+35(58+37)÷(64—45) (1)学生口述运算顺序,教师用框线图表示顺序。 (2)集体校对,说明注意点。 2、教学例1。 (1)把准备题 ①中的144改写成36×4的形式,引出例1,120—36×4÷18+35 (2)问这道题中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乘除法在一起,你认为应当怎样计算? (3)全班同学统练,一生板演,集体校对,讲评。 3、教学例2。 (1)把准备题②中的45改写成9×5的形式,引出例2,(58+37)÷(64一9×5) (2)比较例2与准备题的异同,确定运算顺序。 (3)独立完成并自我评价,指名让一名学生向全班作汇报。 4、练习“试一试”。 (1)板书:1515—15×(94+54÷9) (2)同桌同学互相交流,并独立进行计算。 (3)用投影校对典型错例,归纳并作出鼓励性评价。 5、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让全体学生做填空题。 (1)280—43×6+540÷36可以同时计算的是x和x。 (2)120+(28×5—120)÷10第一步应该算x。 (3)100—(80+480÷24)×8第二步应该算x。 (4)317+104÷13×52一270最后一步应该算x。 2、课本“练习”第1题,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请每位学生首先认真对4个小题进行审题。 (2)学生独立完成各题。 (3)全班集体校对,指出错误原因并订正。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特别是再看例1、例2使我们明白,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我们应先看清楚,再想明白,然后做正确。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方案12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感受到交集的含义,能借助直观图,体验利用维恩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设计集合图的活动,启发学生对交集部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评价说理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生活情景的课堂再现,让学生在探究、应用知识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利用交集的含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图示的方式感受到交集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教法: 本节课刘老师主要采用游戏法、直观演示法、讲解法、师生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深入探究,进而将问题解决,达到教学目标。 学法: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游戏、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方法来理解集合各部分表示的意义,根据集合图直观形象的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1、刘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利用猜拳和抢凳子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集合图的理解。 2、在游戏中引起矛盾冲突,提出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世界中出现碰撞,便产生了求知的火花,从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领悟问题存在的根源——重复。 3、借助呼啦圈套小朋友的方法,演示出集合圈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集合图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4、借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的语数竞赛活动的情况,让学生充分探究集合的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计算方法。 5、小组合作,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设计集合图,进一步加深对集合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6、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注重学生思维的拓展,让学生考虑到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多样性使所学知识得到了延伸。 总之,数学课不仅是让学生学数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欣赏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从欣赏和体验中去感悟数学道理、培养数学素养。本节课学生在学习活动的参与中,真正的做到了自主探索、不断创新,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与成功。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方案13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难点:正方形和长方形特征的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 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直尺1把,三角尺1块,钉子板,橡皮筋。 教学流程: 流程一、联系生活,引入课题: 1、师(课件出示:教室图):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物体,这些物体的表面都有各自的形状。大家看屏幕,这是一间教室,你能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 2、(课件逐个点击这些物体的面)师小结:教室里视力表、国旗、黑板的面、粉笔盒的侧面、讲台的侧面、课桌面、电灯开关的面都是长方形的。广播喇叭的面是正方形的。其实,何止是教室里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无处不在。那么它们都有些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PPT板书课题))研究它们的特征。 (PPT出示课题: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二段:在游戏中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流程二、在游戏中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特征。 1、师:(由现场老师准备一个不透明纸盒,里面装有一些硬纸板做的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平面图形)老师为每一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个纸盒子,里面放有一些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平面图形。你不用眼睛看,能从中摸出一个长方形吗?每小组的同学轮流试一试。(暂停) 2、师(出示一个三角形):你们为什么不摸出这个图形?(暂停) 3、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你们为什么不摸出这个图形?(暂停) 4、师(出示一个梯形):你们为什么不摸出这个图形?(暂停) 5、师(出示一个正方形):这个图形有四条边,四个叫都是直角,你们为什么不摸出呢?(暂停) 6、师:(出示一个长方形)那你们摸出的一定是这个图形了,对吗? 6、师:通过刚才的游戏活动,你们觉得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呢?全班交流交流吧。(暂停) 第三段:在操作中建构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流程三、在操作中建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师布置操作要求:同学们已经初步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但这些只能算作初步猜想,还需进一步验证。请同学们拿几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看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PPT出示:下图) 2、师提问: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发现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你是通过怎样的操作发现的?(暂停) 3、师归纳长方形边的特征:(课件演示:长方形对折)我们可以将长方形对折,使它的两组对边分别重合,通过比较,发现长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也可以用量一量的方法,也能发现长方形两组对边的长短是相等的,但是相邻的两条边长度不相等。 4、师提问:再来看看长方形的4个角?这几个角都是什么样的角呢?(暂停) 5、师归纳长方形角的特点:通过同学们的观察,我们发现长方形有四个角,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分别去比一比,发现这四个角都是直角。(PPT图片演示) 6、师提问:谁能像刚才一样,分别从边的特点和角的特点两个方面来说一说你从操作中发现了正方形的哪些特征? 7、师归纳正方形的特征:正方形也有四条边,每条边都相等;也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第四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 流程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 1、通过学习,我们发现了长方体、正方体边的特征和角的特征,你们能再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些特征吗?与你的同桌相互交流交流。(暂停) 2、师归纳:我们一起来看课件的演示: 3、你们说的和屏幕上显示的一样吗?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师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每个角都是直角,而且对边都相等。长方形具有的特征,正方形也都具备,所以,我们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5、师: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通常把……… 第五段:教学想想做做1、2、3、5、6 流程五、教学“想想做做”1 (注:钉子板改为点子图,由现场老师上课之前给每位同学准备好) 师:你会在点子图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暂停) 2、师:你画的图形有什么特点?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暂停) 流程六:教学“想想做做”2 1、师:大家刚才已经能利用点子图来画长方形和正方形了,下面我们再来进行一个有趣的活动。请你和你的同桌合作,一起用两幅同样的三角板分别拼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在拼之前,请同学们先想想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然后再拼。(暂停) 2、师:同学们已经拼出来的吧,老师也来拼一次,看看和你们拼的是不是一样。(互动工具软件演示拼的过程)(右上图) 3、师提问:在拼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都是把三角尺中的哪一条边拼在了中间?为什么?自己静静地想一想。(暂停) 流程七:教学“想想做做” 1、师: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折纸活动。你会把手中的长方形纸变成正方形吗?(暂停)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3)你是不是也和老师一样折的? 2、想一想,为什么我们这样子折了以后得到的就肯定是正方形了呢?(暂停) 3、师小结:将长方形的宽边与长边重合,剪去长比宽多出的长度,那么长边就和宽边一样长了,这就变成了一个正方形。 流程八、教学想想做做5: 1、师:刚才我们折出的是怎样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你怎样向别人介绍这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大小呢?(暂停)对了,只要告诉别人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别人就明白了。现在我们一起动手来量一量。做书上想想做做5.(课件出示)(暂停) 2、看看你填的结果是否正确,和电脑老师对一对。(暂停) 流程九:教学“想想做做” 师:我们的数学书是什么形状?(暂停)你知道它的长和宽是多少?我们先来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再来量一量,看看你估计得准不准。(暂停) 第六段:全课总结及拓展 流程十、课堂总结。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研究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发现这些特征的?(暂停)同学们,只要你乐于探索,还可以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里面更多的奥秘。瞧,老师这里就有许多长方形和正方形拼成的图案,非常的有趣。(PPT展示:) 2、如果你们有兴趣,回家自己也可以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创作更有趣的图画。 流程十一、拓展延伸:想想做做4(选做) 1、师:我们来讨论想想做做第4题,你们先自己独立解决,然后大家来交流。 2、师:(结合PPT演示)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想到几种拼法?是这样的两种吗?一种是将这6个小正方形排成一行,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长和宽分别是6厘米和1厘米;另一种是将6个小正方形分两行拼,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3厘米和2厘米。你们拼对了吗? 3、师:将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边长是4厘米,如果将这些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也有下面的两种拼法。一种是将这16个小正方形排成一行,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长和宽分别是16厘米和1厘米;另一种是将16个小正方形分两行拼,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8厘米和2厘米。你们拼对了吗?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方案14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旅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方法目标:在解决如何合理“租车”的活动中,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经历观察、思考,运算等数学练习过程,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积累生活经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积累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经验,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渗透有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 课件及车溪风景区美景视频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喜欢),大家去过哪些地方旅游,或者有什么非常想去的地方呢? 课件:春天来了 同学们一定也感受到了春天气息,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欣赏春天美丽的景色,到民俗风景区宜昌车溪去看看。我们要到车溪旅游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生:租车)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唤起学生对以前旅游美好经历的回忆或向往,为后面旅游活动作铺垫;接着出示宜昌风景区春天美景图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参入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二、合作探究 (一)活动一:租车 1、(课件完整出示情境信息)生独立阅读信息后提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 (1)我们班的同学有31名,为了安全学校还派了9名老师。 (2)大车每辆限乘18人;小车每辆限乘12人。(大车、小车图) 2、我们怎样租车呢?(对话框出示问题) 3、研究租车方案 温馨提示: (1)请独立设计租车方案,把你的方案填在表格里。看谁的办法多! (2)四人小组交流,并对组内租车方案进行整理,填在小黑板上的表格中。 (3)看哪组合作,能把组内的想法有条理的进行描述。 A、学生活动 B、全班交流。(各组派代表上台发言) 教师白板出示自己的整理表格。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些表格,你认为那种整理得?为什么?(学生比较租车方案统计表)(板书:有序思考) 4、这么多种方案,你会选择哪种方案?为什么? 请看(课件添加信息):大车每辆160元,小车每辆120元。 5、猜一猜:哪种方案最省钱? (板书:空位最少最省钱) 5、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分组计算各种方案需要多少钱. 比较得出租1辆大车2辆小车最合理,花了400元,空座位也最少。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得出不同的租车方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小组合作的优越,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活动二:购门票 1、出示信息:同学们,我们坐上汽车很快就来到了车溪风景区的大门口,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信息),购买门票就可以进去啦! 成人票每张80元,学生票每张40元。 团体票40元/人(45人起订) 2、提出问题:怎样买门票最合算? 3、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设计方案。 (2)集体交流 (三)游车溪:课件出示:车溪美景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游览车溪。(看图片及介绍) 师:我们徜徉于车溪的青山绿水时,无尽的乡土气息如清泉般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仿佛回到了“梦里老家”。 【设计意图】解决了租车问题后,学生已经略显疲惫。欣赏车溪风景区美景,调节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得到短时的放松,还能起到过渡的作用。 (四)活动四:用餐 师:醉人的景色真是让人流连忘返,不知不觉肚子饿了。同学们我们看看有什么好吃的。 多媒体出示37页快餐店图片 1、合理点菜 (1)师:假如你们一组人到本店吃饭,你们想吃什么?共花多少钱?请大家设计一个最合理的方案。 (2)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整理方案。 (3)汇报。 (4)仔细看看,哪种订餐方案好,为什么?引导得出点菜时注意营养,荤素搭配,主食搭配,同时注意养成节俭的习惯。(板书:荤素搭配,注意营养,节约不浪费) 2、合理配菜 (1)师:同学们,现在本店隆重向大家推出了20元四菜一汤并赠米饭的活动,假如你是快餐店的老板,你打算怎样配菜?怎样配菜才合理呢?请大家想一想,在小组内设计出一种合理的配菜方案。 (2)学生小组交流,设计方案。 (3)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点菜设计中,再与组内成员交流,使学生体验到与人合作的优越;对别人点的菜进行评价,提出合理的建议,增强了生与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反思交流、感受快乐 师:同学们,今天的旅游活动很顺利愉快,你们开心吗?在旅游中知道了什么?(生谈收获) 师补充: 1.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数学。 2.旅游中除了学会计算,节约费用,还要注意安全、卫生、健康、文明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总结,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数学学习是有意义的,从而深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四、实践活动,学以致用。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共同解决了旅游中许多问题,你们真棒!旅游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要考虑,如时间,住宿等等,课后为班级制定一份旅游计划。下节课再全班交流。 作业: 设计旅游计划 这次旅游,同学们非常高兴,还有很多收获,你们想去哪儿游玩? 布置学生设计旅游计划,填写旅游计划书。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方案15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活动,让学生结合活动内容作实例,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2、通过实际操作,让全体学生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 3、逐步发展学生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利用镜子进行几个简单而有趣的试验,向学生呈现生活中有趣的镜面对称现象,激发学生们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发展他们的空间知觉。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校的学生大部分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父母大都没有时间辅导孩子,镜子虽然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是他们是否能去认真仔细观察镜子中的学问呢?要以此来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带着问题去学习对他们来说会更有趣味。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1、讲《猴子捞月》的故事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请你们仔细听,然后看看谁是咱班的故事大王,能把这个故事给大家续讲下去,‘猴子在路边散步,看到天空高挂一轮圆月,猴子走到井边,发现井里也有一轮,猴子以为……’ 生: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喊,同伴扛来长长的网兜。众猴子怎么也捞不出“月亮”。 也许学生还有其它版本的故事,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 师:在生活中,你们还有没有发现类似的现象?(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与同伴流。)学生可能知道: (1)照镜子时,出现的现象 (2)雨过天晴,路里积水中会倒映一些影子 (3)光滑亮丽的地板,也出现倒映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些倒映的影子,看一看“镜子中的数学”。(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二、组织活动 1、教师示范 (1)在实物投影上放一个大的黑体字——“王”的一半; (2)把镜子放在虚线上(对称轴上),让全班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3)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A、看到了整个的“王”字 B、镜子里的图形是镜子外的图形的对称图形。 2、试一试 拿出学具袋中的学具——一面小镜子,做一下第(1)题 (1)让学生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看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2)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3)在书上画出对称图形。 (4)全班交流,选出几份在投影上展示。 第(2)题 (1)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镜子,按本题图示的情境,把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纸片在镜面前摆一摆,对比镜面中的图形和桌面上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3)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镜面的对称现象。 第(3)题 投影出示课文情境图,想一想:机灵狗镜子判断“现在是5时”对吗? 猜一猜:现在是几时? (4)实验证明 A、取一时钟,将时间调至7时正(时钟钟面上不显示数字) B、时钟背对学生,举起 C、取一镜子,对准钟面。镜子自然朝向学生。 D、让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比较课文里的钟面图形,可以看出是一样的。 E、将钟面反转,让学生看清钟面时间。(7时) (5)练一练 A、教师将时间调至3时 B、时钟背对学生,举起 C、取一镜子,对准时钟 D、让学生观察镜子,想一想:现在是几时? E、反转时钟,进行验证。 三、巩固练习 1、课文第18页“练一练”的第1—3题。 第一题: (1)先让学生猜一猜,并打上对号 (2)用镜子来试一试,进行验证。 第2题: 这是一种寻找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位置的简易方法,通过练习活动,使学生明白,如果对称图形能对折,那么折痕就是对称轴所在的位置。如果是生活中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无法对折,那么租用镜面对称原理的对称图轴的办法也是明智的。 2、实践活动 3、(1)让学生收集一些对称图形、图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览。 (2)会剪纸的学生,自己动手剪一些简单的作品。 开展这类活动,不仅能让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得到张扬,满足那些具有较强空间观念的学生的学习需要,而且也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对称图形的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方案16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p4~P5例5~例6、P5“试一试”、“练一练”P6~P7练习一第6~8题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 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 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二、教学例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P4例5图,并看图填空。 2.集体核对 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X=202x=20×2 3x3x÷3=60÷3 4.接下来,请大家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以0吗? 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 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乘或除以0行吗? 7.等式性质二: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8.P5“试一试” ⑴指名读题 ⑵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 三、教学例 1.出示P5例6教学挂图。 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6图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你是怎么想的?板书:40X=960 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 5.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最后将例6填写完整。 6.小结:在刚才计算例6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 7.P5练一练 解方程:X÷0.2=0.8 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练习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解方程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四、巩固练习 1.要使下面每个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方程两边应同时乘或除以几? 0.6x=7.2方程两边应同时 x÷1.5=0.6方程两边应同时 2.化简下列各式 8X÷850+X-40 X÷9×9X-1.4+1 3.P6第7题 教师引导学生列方程 4.p7第8题解方程带“★”写出检验过程 X+0.7=14★0.9x=2.45★76+x=91 x÷9=90★x-54=18★2.1x=0.84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哪些知识?在解方程时,关键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六、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X=202x=20×240X=960 3x3x÷3=60÷3解:40X÷40=960÷40 X=24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检验:把x=40代入原方程,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左边=40×24=960,右边=960 X=40是原方程的解。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方案17一、现场购物,体验成功。 谈话:我们已经了解有关购物知识,现在我们一起到小小商店去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 教师可以选定一部分学生扮演的售货员,其余的扮演顾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人民币购买商品。在活动过程中,要让买卖双方互相检查对方在进行人民币计算时有没有发生错误。例如,顾客要检查售货员有没有找错零钱,售货员则要检查顾客所付出的钱数。活动中,如果发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和其他同学商量、讨论。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观察学生提出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另一方面要在学生碰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提示。 二、汇报讨论,活动总结。 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并对出现问题进行讨论。 (1)汇报一下活动中提出了哪些问题或遇到了哪些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让大家讨论一下。这种解决问题方法是不是的? (2)你原有多少钱?买了哪些物品?一共用了多少钱?现在还剩多少钱?判断一下算得对吗? (3)请小售货员汇报结果:一共卖出多少东西?收入多少钱? 三、实践平台,拓展提高。 红红到超市买东西,他付给营业员50元的人民币,营业员找给他5元钱,请你说一说他可能买了下面哪几样东西? 汽车38元飞机5元沙滩玩具10元布娃娃30元手电筒2元纸扇3元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方案18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例3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 2、熟记1的乘法口诀。 3、会用1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会用1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学准备 小棒 一、复习引入 1、对口令 ①教师说算式,学生说口诀。 ②教师说口诀,学生说算式。 2、摆小棒,说算式,说口诀。 每次摆2根,摆3次。 每次摆2根,摆6次。…… 3、引入新课。 二、学习例3 1、摆小棒。一根一根地摆,边摆边说,1个1、2个1、……9个1 2、根据摆的情况,说算式。1个1是1、2个1是2、……9个1是9 板书:1×1=1 1×2=2 1×3=3 …… 1×9=9 观察算式,你发现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3、编口诀。 ①小组活动,你能编出这些乘法的口诀吗?组长记录。 ②全班反馈。教师板书:一一得一 一二得二 …… 一九得九 4、全班交流讨论,说一说如:“一二”是表示什么?“得二”又表示什么? 同桌交流。 5、记口诀。①你怎样记住这些口诀? ②熟记口诀。 三、课堂活动 说算式,对口诀。 1×3————一三得三 ……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1的乘法口诀 1×1=1一一得一 1×2=2一二得二 1×3=3一三得三 ………… 1×9=9一九得九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方案19单元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独立自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 4、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单元重点: 1、认识圆和轴对称图形; 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单元难点: 理解圆周率“π”;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第一课时 认识圆 (1)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 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规等。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梯形 3、 出示圆片图形: (1)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2)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钟面、车轮、水杯、碗口等) 二、新知探究 (一)认识圆心、直径和半径。 1 、教师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圆纸片。 (2)课本第56页动手折一折。 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呢? (3)指出纸片的圆心、直径和半径。 2、自学,教师巡回指点,发现难点。 3、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个别学生上台指出。 4、小组讨论: (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 (2)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5、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学生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里, (2)58页做一做第一题。 (二)画圆。 1、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 2、让个别学生说出老师刚才是如何画圆的。 学生自学课本第57页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3、小组内画r=3cm的圆。组长检查评比,然后全班评比。 三、当堂测评 1、判断,并说明理由。(40分) (1)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 ( ) (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 ) (3)直径是半径的2倍。 ( ) (4)圆的半径都相等。 ( ) 2、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再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30分 3、思考题:在操场如何画半径是5米的大圆?(30分)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查看,发现疑难。 小组内评比,纠错。组长组织解决存在问题 四、谈收获、讲表现。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对自己的课堂表现还有什么提议吗?觉得在哪些地方还需改进。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方案20【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例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新知探究】 明确算理,探究算法 出示例3情境图,说说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两个问题并请学生先看第一个问题) (一)探究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的算理算法 1.求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我们可以怎么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从上节课的整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类推)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计算。 3.学生进行尝试(可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想法)。 4.进行交流反馈 重点反馈描画涂色的想法,并在学生讲解后,教师再利用课件进行讲解巩固: 5.得出结果 6.猜想计算方法 观察这几个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可以怎样计算?这个方法可以推广到所有分数乘分数的计算中吗?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方案2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学准备: 根据例题制作的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知探究】 一、探索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例2(课件出示情景图) (1)师: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该怎样计算?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求3桶共多少升?就是求3个12L的和是多少。 预设2:还可以说成求12L的3倍是多少。 预设3:单位量×数量=总量,所以12×3=36(L)。 (2)师: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思考,自主列式。) (3)出示第2小题 (4)师: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你还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并解决吗?(学生练习,交流。) 归纳小结:在这里,我们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的关系式可以得出: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索能力是很重要的。本节课的教学除了有之前所学分数的意义作为基础之外,学生还在前一课时明确了整数乘分数可以用来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因此在本堂课中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去思考、学习、尝试,教师只要起到一定的点拨作用就可以了。 2、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例2“做一做”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