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
范文 |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合集9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语言活动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活动内容: 1.初步感知理解散文的内容,感受体验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 2.学习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讲述,发展想象力。 3.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树立爱护鸟的意识,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理解散文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散文。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实物投影仪一台,幻灯片若干(配乐朗诵散文),录音机一台、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根神奇的魔术棒,看一看它会变什么小动物?(教师变魔术)对了!是小鸟。” 2、师:“在大森林里,有许多许多大树,大树上有许多许多小鸟,小鸟都爱唱歌,小鸟的歌会落在什么地方?(幼儿想象表述) 3、过渡:“小鸟的歌真美!真神奇!让我们来听一听散文里是怎么说的?” 二、初步感知散文的主要内容。 提问: (1)小朋友,刚才听的散文的名字叫什么?听了这首散文,你觉得怎么样? (2)散文里你听到了什么?过渡语:小鸟的歌会落在什么地方?那里变得怎么样,我们再来听一听散文。 三、分段感知散文内容。教师逐一出示图片,并朗诵散文。第一段提问:森林里有什么?大树上有什么?它们在干什么?第二段提问:小鸟的歌洒向哪里?在树枝的缝隙里泻成了什么?小鸟的歌掉在哪里?草尖结出了什么?小鸟的歌落在地上,地上就长出了什么?第三段提问:小鸟的歌投进溪水里,游成了欢蹦乱跳的什么?师:“你听,森林里到处都是小鸟的歌。”教师小结:小鸟的歌真好听,落到哪里,哪里就会变得很美、很美! 四、幼儿学习朗诵散文。 (1)幼儿观察画面,一起轻轻地念散文。师:“我们用优美的声音轻轻地念一念散文。” (2)启发幼儿根据画面大胆讲述来散文内容。师:“小朋友念的真不错!下面请小朋友拿着图画纸,按着1、2、3、4的序号把这首好听的散文念出来,你可以念给自己的好朋友听,也可以念给后面的老师听。 (3)幼儿完整念散文一遍。 五、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1)讨论:小鸟的歌还会落在哪里?长出什么? (2)师:“下课后我们把小朋友说的话,画成美丽的画,然后编进散文,好吗?” 六、结束部分。 师:“小鸟是我们的好朋友,你们喜欢小鸟吗?我们应该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来做快乐的小鸟吧!”音乐《小鸟飞》走出教室。 活动反思: 这是一篇散文,散文又被称为美文。“美”是散文与其他文体最大的区别。曹文轩说过这样一段话:“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一个再深刻的思想也会变为常识,只有一个东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思想的力量是一种理性的思考,美则作用于人的情感,情感的力量在我们的生命中更柔韧,更持久。这是是散文独特的价值。但是对于中班孩子来说,散文欣赏是比较难的。 我觉得它美在三点:(1)色彩的美。(2)声音的美。(3)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如何让幼儿体会到这三方面的美?《指南》中说“要引导幼儿观察图画,建立画面与故事内容之间的联系。”事实上,当孩子们打开这本书,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首先吸引他们的也是这幅图。再进一步说,首先吸引孩子的是着闯入两眼的绿色。所以,我把观察顺序定为由面到点:背景——小鸟——孩子。问题设计如下。 1、“这是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知道的?你喜欢这里吗?为什么?”调动孩子的生活经验,激起他们对绿树、青草的色彩、气味的回忆。 2、“在绿色的森林里,你看到了谁?”是谁,而不是什么。我想通过这点给孩子一个暗示,人类和动物处于平等的地位,奠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调。 3、“这真是一只可爱的小鸟呀!说说你喜欢他什么?”引导孩子欣赏小鸟黄色带蓝边的羽毛,红红的尖嘴,圆圆的透亮灵活的眼睛……孩子自然会谈到小鸟的歌声。孩子们对鸟叫有一定的感知,所以可以顺势让孩子们学一学,(叽……叽叽喳喳……)。 4、“这么好听的歌声把谁吸引来了?他们在怎样听小鸟唱歌?我们来学一学。”理解“仰着头”“托着下巴”。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教师范读散文。然后幼儿随教师一起“用甜甜的声音读故事”。之所以强调“甜甜的声音”,是想让幼儿感知小鸟的歌声“像巧克力,好甜的”。课上到这里,一个问题让我纠结:“像巧克力,好甜的。像天上的云,好美的。像玫瑰花,好香的。”是语言难点,从修辞方法来看是运用了通感。这种修辞方法的学习,是在高中,朱自清先生那篇《荷塘月色》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在这篇给中班幼儿的散文里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可以体会小鸟的歌声像天上的云一样美,通过教师范读,领着孩子朗读,孩子可以体会小鸟的歌像巧克力一样甜,如何让孩子真切的体会到“小鸟的歌像玫瑰一样香”呢?于是,我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小鸟的歌,好甜、好香、好美,你觉得小鸟的歌是什么味道的?来实现创编这个教学目标。可是面对这个问题,孩子们有的说像棒棒糖,有的说像花朵,思维比较局限。 5、为了使孩子的思维更发散,所以在最后绘画环节中我引导孩子们画完小鸟以后,在进行添画,想一想:你觉得小鸟的歌声像什么,就在旁边画什么。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孩子们画的非常好,说的也非常好。例:浩洋画上了太阳,我先是引导他说:小鸟的歌像太阳,暖暖的。接下来很多小朋友就有了想法,画了棉花糖,就说:小鸟的歌像棉花糖,甜甜的;画了冰糕,就说:小鸟的歌像冰糕,凉凉的------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理解"收集"的涵义,根据交流中出现的不同画面,知道每个人的"收集"各不相同。 2.积极参与集体讨论,初步理解物体间的相互关系,感受"收集"中蕴涵的美好情感。 3.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活动准备: ppt课件 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诠释意思 1.出示礼物盒图片,猜猜里面会有些什么? 师:孩子们,看这是什么? 幼:礼物盒。 师:这是我的礼物盒,你们猜一猜,我会在里面放些什么东西? 幼1:化妆品。幼2:衣服。幼3:玩具。 师:我们一起来看 小结:把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放在一起,并且非常爱惜地保存起来,这就叫"收集"。 2.你们喜欢收集什么东西? 二、解读图片,说说自己和他人的收集。 1.出示奶奶图片,猜一猜奶奶喜欢收集什么东西? 2.出示垃圾图片,谁喜欢收集垃圾?为什么? 3.这是什么?这一堆怪怪的东西是谁收集的呢? 4.出示欢欢,欢欢喜欢收集什么东西呢,我们来问一问她? 师幼:欢欢,你喜欢收集什么东西? 欢欢:我喜欢收集蓝色的东西 师:你喜欢收集什么颜色的东西? 5.出示秋天图片,谁来告诉我这是什么季节?秋天喜欢收集什么? 6.出示月亮图片,月亮喜欢收集什么东西? 7.听海浪的声音,这是什么声音?大海会喜欢收集什么东西? 8.出示蓝天图片,蓝天喜欢收集什么? 9.听雨声?这是什么声音?谁喜欢收集雨滴? 三、深入理解,感受温馨 1.理解意义,感受妈妈爱的'情感。 (1)提问:我们的家人也喜欢收集,知道妈妈最喜欢收集什么吗? (2)提问:妈妈有一份非常特别的收集是你们不知道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妈妈收集了什么?怎么会有这些收集呢? 四、集体欣赏散文诗 总结:孩子们,我们在不久的日子里就要离开老师,离开幼儿园,我们一起来做一次收集,收集值得我们回忆又有纪念意义的东西。有了这份收集,不管以后你在哪里,我们都能想起对方,想起实验幼儿园的朋友们,这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份财富! 活动延伸: 将自己的收集在班级中展览。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3活动目标: 1、围绕话题谈论,能用连贯的语句谈论自己所知道的"祖国之最"。 2、能专心的倾听别人说话,相互补充。 3、通过对"祖国之最"的认识,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重点: 了解"祖国之最"的含义,并通过认识一些"祖国之最",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难点: 正确理解"祖国之最"的含义,并能用连贯的语言谈论自己知道的"祖国之最"。 活动准备: 1、中国地图。 2、有代表性的标志或小图片,如:天安门广场、长城、大熊猫等。 3、实物投影仪、纸条、器皿、五角星。 活动过程: 1、出示地图导入。 出示地图问"小朋友们看黑板上挂的是什么呢?" 2、小结引出游戏。 3、进入游戏。 (1)开始第一环节。 (2)第一环节结束,数星星进入第二环节。 (3)数星鼓励,进入第三环节。 4、数星结束游戏。 5、总结延伸。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4设计思路: “马戏团里的大狮子”是“了不起的我”的系列活动之一,我在之前与幼儿共同学习了“我长大啦”、“我能行”、“我做哥哥了”等主题活动,为幼儿学习本次活动打下了基础。在本次学习过程中,先让幼儿观察、讨论图片中的内容,想像人物的对话,这样既发展了幼儿的发散思维,又让幼儿感知了大狮子找朋友的过程。 另一方面,通过看图书、听故事、讨论的形式,使幼儿不仅乐于与同伴交往,而且使幼儿从中学会了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 活动目标: 1、 了解大狮子找朋友的经过,懂得朋友之间应该真心相待。 2、 乐于与同伴交往,并学会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 3、 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4、 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图片、录音磁带、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 师幼相互交流,引出课题。 小朋友,你们有好朋友吗?你们的好朋友是谁呢?你们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谁愿意说说。 2、 逐一观察图片,大胆想象。 3、 边听录音,边看书。 请幼儿轻轻拿出图书,边看图书边听录音,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 故事的名称叫什么?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 (2) 狮子想了哪些办法找朋友? (3) 狮子找到朋友以后,心里会怎么想? (4) 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5) 你打算怎样去找好朋友? 4、 延伸活动 请小朋友到户外用自己想到的办法去找好朋友。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5一、设计意图: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童话,写了五颗豌豆从豌豆荚里滚了出来,被一个小男孩用玩具枪一颗一颗打了出去。有一粒豌豆滚到了一位生病的小姑娘家的窗前。当小姑娘看到小豌豆发芽、开花时,她很高兴,最后病慢慢好了起来。 这个经典童话所蕴涵的意义,对幼儿来说比较难理解,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运用多媒体手段的特点,即画面有动感、伴有背景音乐,力求创设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情境,努力挖掘童话故事中蕴涵的语言美、意境美,使幼儿通过欣赏故事,感受到豌豆带给小女孩的希望和快乐。同时,在活动中启发幼儿大胆想象,提供幼儿讲述的机会,让幼儿在看看、说说中得到发展并有所感悟。 二、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并理解故事,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 2、积极思考,大胆想象,连贯讲述。 3、能从故事情节和画面中感受到豌豆带给小女孩的希望和快乐。 三、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活动过程: (一)利用多媒体引出主题,并激发幼儿的兴趣。 1、出示未打开的“豌豆荚”画面 提问:这是什么?里面有谁?是多少? 2、出示打开的“豌豆荚”画面,引出故事题目 (出示故事题目“五粒豌豆”)师:这“五粒豌豆”一溜排地坐在豆荚里,就象小朋友一溜排地坐着。 (二)教师边演示多媒体课件边讲述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边播放多媒体课件边讲述故事第一段,了解豌豆的变化。 师:一天一天地过去了,豌豆怎么样了呢?(播放多媒体课件) 师:小豌豆在豆荚里有什么变化?它们觉得世界是什么样的?为什么? 教师小结:小豌豆生活在狭小的豆荚里,它们看到的是青绿色、金黄色,所以它们觉得世界也是青绿色、金黄色。 2、教师边播放多媒体课件边讲述故事第二段,引导幼儿想象并讲述豌豆的去向。 师:小豌豆慢慢地成熟了,当它们长得饱满硬朗的时候,被摘了下来,放进一个口袋里。最小的豌豆说:“我们当中谁能跑得最远呢?”。最大的豌豆说:“唉,听天由命吧!”随后,它们落进了谁的手中? (1)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示画面一(小男孩)。 师:小男孩会用小豌豆做什么? (2)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画面二(男孩射豌豆). 师:很快,小豌豆被装进了枪膛,“啪”豆子射了出去。这五颗豌豆射到哪里?结果怎么样?(幼儿相互交流,然后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 3、教师边播放多媒体课件边讲述故事第三段,理解最后一粒豌豆的经历。 师:请你们来听一听最后一粒豌豆到了哪里?结果又是如何?(播放课件) 师:最后一粒豌豆落到了哪里?发生了什么变化?看到豌豆慢慢地长大,小女孩是怎么想的?做了什么?小女孩的身体为什么会好起来? 教师小结:这一粒不起眼的小豌豆,因为有了它的出现,才使得生病的小女孩点燃了心中希望的火苗,有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收获了属于她的美丽、快乐和健康! 4、完整欣赏故事。 (1)教师:其余四粒豌豆到了哪里?结果会怎么样?我们来完整地欣赏一遍这个美丽、动听的故事。 (2)幼儿边看课件边完整欣赏故事。 (三)结束 1、师:其余的四粒豌豆到了哪里? 2、师:它们落在不同的地方,肯定也发生了各种各样的故事,我们一起到教室里去说一说吧。 (幼儿离开活动室)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6活动目的: 1、练习运用方位词:前后,上下。副词:原来,现在。 2、发展幼儿记忆力。 3、知道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过程: 以桌子为中心物,在它的上下前后放各种玩具,游戏开始时,让幼儿说一下桌子上下前后各有什么东西,然后请幼儿闭上眼睛,老师将玩具调换位置,再请幼儿睁开眼睛说出什么东西换了地方。如:“原来娃娃是放在桌子上的,现在换到桌子底下了。” 注意:游戏要求可逐步加深先换一样,再换两,三样。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7【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能想象和讲述画面内容。 2、在理解童谣内容的基础上,有节奏地朗诵童谣。 3、充分感受童谣有趣而充满想象力的风格,并乐于参与游戏。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活动准备】 课件《一园青菜成了精》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封面,了解故事发生的地点和里面的人物 导入: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很神奇的绘本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神秘的菜园里。(点击菜园图片1、2) 提问:菜园在什么地方?你从哪里看出来了。园子里都有哪些青菜?是什么样子的?上面讲的是什么事情,你能看出来吗?猜一猜他们会发生什么事情? (二)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发挥想象,通过讲述或表演表达故事内容。 1、观看图片5—7,分组进行表演 提问: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到底在干什么?谁是大王?谁是娘娘?从哪里看出来的? 提问:菜园里的菜精收到战书后是怎么办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吗?小豆芽是怎么对大王说的?大王怎么说的?胡萝卜又是怎么说的? 分组进行表演:胡萝卜带着他的小兄弟们和莲藕即将要展开一次战争。两边的兄弟们大呼小叫的都想争输赢。学一学,他们是怎么叫阵的? 2、观看图片8—12,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提问:胡萝卜队先请出了谁出战的?莲藕队呢?他们的谁赢谁输?你能结合着三幅图完整的说一说吗?又请出了谁出战的?他们的谁赢谁输?你能结合着三幅图完整的说一说吗? 提问:胡萝卜虽然输了,但是他回去找来了救兵:葫芦。葫芦有什么本领?其他蔬菜们都被他打得很惨,谁能把这几幅图连起来说一说的。 3、结束了战争,菜园又恢复了平静 看看,这时的菜园和前几天的菜园有了什么不同呢? (三)完整欣赏童谣,引导幼儿说说这个童谣中哪里是最有趣的 这个有趣的故事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一园青菜成了精。现在我们就完整的来听一遍,好吗?你们觉得这个童谣中哪里最有意思? (四)延伸 在这本书的封底上还有一幅有趣的画面,画面上有谁?他们又即将开始一场怎么样有趣的事情呢? 【活动反思】 《一园青菜成了精》是一首生动而充满想象力的童谣,语言幽默诙谐,情节生动有趣,极富嬉戏意味。 决定用这首童谣设计一节欣赏活动,真可谓喜忧参半。 喜的是,童谣内容有这样几个符合:符合我们一课三研结合秋季特点的主题要求,符合我园语言课题研究的范畴,同时又适合制作PPT,正巧又是数字化多媒体教学的尝试。而且,童谣本身有着浓厚的嬉戏意味,包含着真实与想像,亦真亦幻的表现手法与幼儿亦真亦幻的思维方式想吻合,真是妙不可言。 窃喜的同时,我们又很担忧,因为这首童谣十分经典,绘本也相当出色,但是涵盖的内容太多,如何进行取舍,怎样确定核心目标,这成了一大难题。我们苦恼着。有一阵子,甚至认为将这首36句的童谣设计成一个活动将是不可能的。 备课三人组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与研讨之后,确定对阵与激战部分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环节,目的在以蔬菜短兵相接、相互挑战,模拟古代战争场面为突破口,引导幼儿从绘本画面及童谣语言两个层面来感受、体验这首北方童谣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35岁左右的老师都会有印象,我们小时候,有机会阅读大量跟古代战争有关的连环画,如三国、水浒等,这些连环画蕴含着中国古战场的许多文化,现在很少见到这样的连环画,市场上到处都是碟片、翻译过来的绘本等。我们甚至有一丝奢望,希望通过这本童谣的欣赏可以让孩子对中国的古战场文化稍稍有所领略。 实践证明,将对阵与激战环节作为完成活动目标的突破口,重难点突出,符合大班孩子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点,孩子们能被童谣的嬉戏意味和幽默的风格深深感染,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活动目标的达成度较高。 活动中我能够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敏锐地感觉幼儿的反映,并从中找出变化的根源,打开思路,变换形式,满足孩子的需求和兴趣,保证了活动有效深入的开展。孩子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沿着这样的思路走进了童谣的欣赏与探索之旅: 一、观察导入,猜一猜,想一想,激发欣赏兴趣; 二、课件辅助,看一看、猜一猜、讲一讲、听一听,理解童谣嬉戏意味,感受语言的幽默戏谑,此处有几个层次: 1.第一段倾听,感受童谣的音律美,拉开想像的序幕;2.第二段观察,讲述、游戏,感受两军对阵的氛围(对阵); 3.第三段观察、表达、游戏体验蔬菜战争场面的激烈(激战); 4.最后王大爷归来,幼儿从想像中被唤醒,发现蔬菜的变化。 三、配乐说唱,听一听,重温童谣的神奇。 我们还有活动四,那就是活动延伸部分,对这首童谣的学习并不会因为这节课的结束而结束,我们将引导幼儿在熟练说唱这首童谣的基础上,进行童话剧改编,分角色进行表演。 大家不难发现,孩子们在整个欣赏过程中,一直处于主体地位,他们不断发现着、表达着,同时又是被老师肯定着,引领着,不仅领略了童谣的有趣,而且不断地在现实与想像之间徜徉着、快意着,思维得到了拓展。在和孩子一起欣赏、游戏的过程中,我也得到了莫大的快乐。 小百科:青菜(学名:Brassica chinensis L.)是十字花科,芸苔属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70厘米,无毛,根粗,坚硬,基生叶倒卵形或宽倒卵形,坚实,深绿色,有光泽,叶柄有或无窄边;总状花序顶生,呈圆锥状;花浅黄色,花梗细,和花等长或较短;萼片长圆形,白色或黄色;花瓣长圆形,顶端圆钝,有脉纹,长角果线形,果瓣有明显中脉及网结侧脉;喙顶端细,种子球形,紫褐色,有蜂窝纹。4月开花,5月结果。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8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感知画面人物的动作和表情,了解故事的内容,以级重复的故事结构。 2.借助图片,感知动物出场的顺序以及动物的大小,完整阅读图画故事。 3.能与同伴友好的协商扮演角色,并根据故事情节,依次轮流出场表演故事。 活动准备: 《鼠小弟的小背心》PPT课件,各种小动物图卡,表演道具-小背心。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利用PPT课件导入情境,幼儿根据图片猜想故事 师:今天大(1)班来了一只鼠小弟,它的妈妈给他织了一件小背心,它可开心啦!可是不一会儿,小背心怎么啦?鼠小弟觉得怎么样?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二、幼儿自主阅读。 1. 初步感知故事内容,体会重复的故事结构 师:请你们看一看这个故事,然后告诉我,小背心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情? 三、师幼共同阅读。 1.教师与幼儿一同翻阅图画书,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感知人物表情及其所表达的意义,说出重复的句式 师:我们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谁来了?他说了什么?谁做了什么事情?他穿上小背心以后什么感觉?你怎么知道的?为什么他会有这种感觉? 2.引导幼儿尝试复述故事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故事里有谁?他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根据幼儿的描述出示动物卡片) 3.根据动物卡片发现动物排列的规律 师:这些试穿小背心的小动物有什么特点? 四、角色表演。 1.在熟悉故事的基础上邀请幼儿分角色表演 师:有没有人愿意来表演一下这个故事?(请1-2次幼儿表演。在表演时提醒幼儿注意角色的分配,注意轮流上场,注意表情和动作的使用,注意所说的话) 师:休息的时候可以与小伙伴一起来表演吧。 活动反思: 本次是大班幼儿的语言活动,在活动中,由于教师讲故事的部分份额不够充分,对于动物们的表情和心情的理解不足,幼儿在表演时容易忽略这个问题;其中让幼儿表达的机会也较少,使2句基本句式没有很好地体现,不过大班幼儿在接下来的环节中也能根据故事情节生发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对其中的对话进行解读并尝试说出来,说明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说,而是理解和创造。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9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体验,理解儿歌内容。 2、学习仿编儿歌。 3、学习朗诵儿歌。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坐好,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们早上好!今天老师想带小朋友们去一个地方,想知道是什么地方吗?(想)(演示P2动物园)看!这是什么地方?(动物园)没错了,就是动物园。想知道动物园里都有些什么动物吗?(想)那我们一起进去看看吧。可是在看之前,老师有一个要求,希望小朋友们能边听儿歌边看,不要把小动物们吓跑了,好吗?(好)。 二、演示动物园里的动物。 让幼儿边听儿歌《谁的耳朵》边观看画面。 三、逐一演示画面里出现过的动物,并引导幼儿说出这些动物耳朵的特征。 1、师:好,小朋友们刚刚都很认真地边听儿歌边看画面,那现在我们一起来说说刚刚你看到了什么动物? 2、(演示驴)请幼儿说出这是什么,让幼儿观察驴的耳朵有什么特征。(长长的) 3、以同样的方式,逐一演示图片马、象、猴、猫和狗,请幼儿分别观察并说说它们耳朵的特征。马的耳朵(短短的)、象的耳朵(大大的,遮着脸的)、猴的耳朵(圆圆的)、猫的耳朵(尖尖的)、狗的耳朵(耳朵灵,听得远)。 四、学习儿歌《谁的耳朵》。 1、师:刚刚你们在观看图片的时候听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听到的儿歌内容。 2、以教师问幼儿答的形式逐一演示儿歌内容,并教幼儿读一遍。 3、请幼儿有感情地朗诵一遍儿歌。 五、学习仿编儿歌。 1、师:小朋友,刚刚我们学习了儿歌《谁的耳朵》,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动动脑筋想想,我们还能从动物的哪个部位的特征来仿编一首儿歌呢?让幼儿思考并回答。 2、师:好,那我们就以动物尾巴的特征来编一首儿歌吧。演示P7,请幼儿观察并说说画面上的动物的尾巴的特征。 3、教师总结幼儿的回答,演示P8与幼儿一同读出仿编后的儿歌《谁的尾巴》。 六、教师小结并组织幼儿跟动物们说再见,结束课程,离开场地。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