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 |||||||||||||||||||||||||||||||||||||||||||||||||||||||||||||||||||||||||||||||||||||||||||||||||||||||||
范文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它是在二年级的表内乘、除法及三年级的一位数乘多位数、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学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也是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再笔算”的顺序进行编排的'。因此,本单元分两个小节:先学口算除法(含估算),再学笔算除法(也含估算)。这样编排,和三年级上学期“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结构是一致的,体现本套教材在逻辑结构上的一种对称美,易于广大师生从横向上把握乘除法之间的联系,以及学习方法上的迁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2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2页例4及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三十的第5~10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加深对面积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推想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 教具准备 皮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思考 1、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 2、做下面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推想的。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4。(把例题进行改编,让学生直接测量课桌的长、宽,计算出面积,再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1)学生测量课桌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测量结果可以保留整厘米)求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保留整百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2)学生列式计算,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判断。 (3)学生讨论由平方厘米换算成平方分米推理过程。(100平方厘米是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数里面有多少个100平方厘米,就是多少平方分米。) 2、做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习题:(学生说出推想过程) 5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42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三、巩固反馈,掌握换算方法 1、做练习三十的第5题,说一说是怎样推想的? 2、做练习三十的第6题,请学生说一说推算过程。 3、做练习三十的第7题,求平均每平方米收芹菜是多少千克?已知什么条件?还需要什么条件?这个条件在哪儿? 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学生把测量后所列算式写在黑板上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3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会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二、教学过程: 1、创设学习情境,提出相应的`问题。 2、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对所提问题小组讨论。 4、交流结果,小组一:12+12+......+12=288(24个12相加) 小组二:12x4x6=288 小组三:12x3x8=288 小组四:12x20+12x4=288 小组五:用竖式计算 5、方法归类: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连加,第二类连成,第三类是把其中的一个乘数拆成两数的和或差。 6、总结出方法 7、研究笔算方法 8、巩固法则 9、总结所学内容,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4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正确地口算几千几百减几千几百的不退位减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技能。 4、培养良好的检验习惯。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78-40= 46-20= 86-30= 78-40= 38-2= 26-5= 56-4= 86-34= (1)、先口算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组3道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结:上面两题是下面这道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过程。 二、引入 1、根据下面有联系的算式合并在一道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题目。 68-30= 53-20= 38-2= 33-1= 2、例1:口算 86-34= 想:把两位数减两位数转化成口算过程 86-30=56 56-4= 3、试一试 8600-3400= 想:869个百-349个百 = 个百 = 4、小结 三、课堂练习 1、49-20-7= 76-50-3= 68-40-5= 49-27= 76-53= 68-45= 谈谈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2、速算 73-61= 86-54= 67-25= 76-23= 95-42= 38-21= 89-74= 78-42= 3、计算 4、找朋友 5、综合练习 四、课堂作业 见课堂作业本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5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 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 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 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体验新知 1、以4人小组为单位,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 2、生观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 3、到教室,请各小组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上方定为什么方向,为什么这样定? 4、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用“东、南、西、北”说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置。 操场 教学楼 北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 3、你说我做 4、合作完成教科书练习一的第2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 会在图上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能简单的用四个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6教学内容:课本第28-29页的例5和例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是0”。 2.能熟练掌握一位数笔算除法法则的基础上,学会正确、熟练计算“商中间有零的除法”。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商中间有0的两种情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来看一幅画,楼老师给大家来讲一个故事。 孙悟空找来4个西瓜,说每人分一个。猪八戒非常积极说:“我来分。”贪吃的猪八戒看到西瓜嘴都馋了,他想反正有4个我吃掉一个吧,就这样他一个又1一个把4个西瓜全吃完了,这下他怎么分给孙悟空、沙和尚和唐僧啊? 二.新课 1、西瓜一个都没有了,其他3人可以分到多少?谁会算? 0÷3=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启发学生想:根据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要求0除以3得几,就得想几和3相乘得0。 再让学生想一想:0÷2=?,0÷4=? 0÷5=?…… 由此概括出: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 2、出示例题6 309÷3= (1)要求学生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列竖式进行计算。 (2)当学生计算到十位时,教师重点指导:由于被除数是0,0除以3得0,所以十位要商0。0和除数3相乘得0,0减0得0。 (3)计算完毕后,向学生说明中间用3除0的那一步,可以省略。并要求学生用虚线圈起来。 (4)问:竖式中用3除0的这一步可以省略,那么,商十位上的“0”可不可以省略呢?为什么?(不可以省略,因为0起的是占位的作用) (5)现在,我们把这题用简便写法完整的做一遍。(找一同学板演) (6)巩固算理: ①404÷4=11。讨论:这题的结果正确吗?商中的.两个“1”应在什么数位上?为什么?商的十位上为什么要写0?应该怎样改正? ②做一做: 402÷2 609÷3 汇报、交流 3、420÷3= 先由学生独立试做。 汇报、交流 明确:在除的过程中哪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商0占位。 4、试一试 750÷5 980÷7 对比例两题,今天学习的除法有什么共同点?(板书课题:商中间有0的除法)。在计算中应注意什么?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商中间有零的除法”。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7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例4、例5,“练一练”和练习二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初步认识“倍”的过程,联系实际问题初步理解“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个几”和“倍”的联系。 2、在认识“倍”的教学活动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准备: 圆片数个,例5花图、线段图等。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导入新课 1、根据老师的要求摆圆片。 (1)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摆4个,第二行摆几个圆片? (2)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要摆2个3,第二行摆几个圆片? (3)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摆的圆片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摆几个圆片?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老师演示:第一行圆片摆了3个,第二行摆跟它同样多的3个,这时第二行的个数就是第一行圆片的1倍。请你也来摆一摆: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1倍。 2、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指导,要求学生边摆边想:1倍该怎么摆? 3、题目要求我们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请你想一想接下去该怎么摆?(学生动手操作后)谁来说一说第二行圆片摆了()个()。 4、完整地说一说:第一行圆片有3个,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摆了2个3。 5、如果老师要求你们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4倍,又该怎样摆呢?如果是6倍呢?1倍呢?(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摆圆片,并完整地复述:第一行圆片有3个,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倍,第二行摆了()个()。 6、巩固练习: (1)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4倍, 第二行摆()个(),第二行一共有()个圆片。 (学生先独立摆一摆,再说一说。) (2)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 第二行摆()个(),第二行一共有()个圆片。 (学生独立操作,并能完整地说一说。) (3)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倍。 第二行摆了()个()。 (4)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倍。 第二行摆了()个()。 三、教学例4、例5 1、教学例5 (1)直接出示例5。 (2)谁来说一说:菊花的朵数是月季花的()倍。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完整地说一说:月季花有2朵,菊花有3个2朵,菊花的朵数是月季花的3倍,菊花一共有6朵。 (3)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2、3题。 2、教学例4 (1)出示例4。 (2)花带子的长是灰带子的几倍,你是怎样想的? (3)谈话:如果我们把灰带子的长看作1份,花带子的长就是这样的4份,(老师边讲边将花带子与灰带子进行比较)花带子的长是灰带子的4倍。 (4)在花带子的后面再添上一段,现在花带子的长有这样的几份,那么花带子的长是灰带子的几倍呢?再添上2段呢? (5)在灰带子的后面加上一段。 我们把现在灰带子的长看作1份,那么花带子的长就有这样的几份?现在花带子的长是灰带子的几倍?你是怎样想的? (6)我们把现在灰带子的长看作是1份,那么花带子的长就有这样的几份?花带子的长是灰带子的几倍?你又是怎样想的? 四、应用拓展 1、白皮球 花皮球 花皮球的个数是白皮球的()倍。 2、学生独立思考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谈话:老师要求花皮球的个数是白皮球的2倍,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拿去花皮球的2段,也可以给白皮球加上一段) 4、请你也来设计一道类似的题目,同桌一个人出题,另一人根据同桌的意思画一画,摆一摆,再说一说。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学到了什么新的本领?跟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8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整千数相乘的口算算理,掌握其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口算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数相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2.填空: (1)6个十是( ),12个十是( ),12个百是( ). (2)40是( )个十,800是( )个百. (3) 表示( ),结果得( ). 3.师列式 , ,同时问:这几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整十、整百数同一位数相乘)师明确: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数相乘的乘法口算.(出示课题) 二、学习新知. 1.主动参与学习例1. (1)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板书 ,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猜猜得多少?说说你怎样想的? 问:我们用小棒来验证一下,这个答案是否正确. 教师出示1捆小棒,说:这是10根小棒扎成的一捆,表示几个十?(1个十) 师:怎样表示 呢?请你们动手试一试. 学生分组,动手摆小棒,然后汇报: 表示3个20是多少,用小棒表示就是两捆小棒为一份,摆这样的3份,共6捆. 随着学生的汇报,教师出示动画“口算乘法(例1)”. 问:看图说说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还可以怎样列式?(板书: ) 说明: 表示把3个20合并在一起,就是6个十,所以得60. 师板书:2个十 个十 齐读算式及结果:20乘3等于60. (2)尝试讨论,掌握算法. ①读算式,写得数,然后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②出示: 要求全班动笔把得数填在书上.再观察讨论:分别观察每组题中因数和积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帮助学生归纳口算算法:当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相乘时,只要用一位数乘“0”前面的数,再看因数中国共产党有几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师:请你用这一方法,口算 , , . 2.迁移类推学习例2. (1)看图列式并口算得数. 出示动画“口算乘法(例2)”.问:这幅图表示什么?该怎样列式?(表示4个300是多少,列式为 ).板书: 问:你是怎样想的?板书:3个百×4=12个百=1200 追问:还有更快的方法算出得数吗?(先算出 的积,因为300的3后有两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 (2)巩固算法. ①读算式说得数. ②出示: 讨论:怎样做题迅速而准确地写出得数?(每组都先算好第一题的得数,后两道题的积添上相应的数的“0”; ③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要求学生独立填写) 三、巩固练习: 1.看卡片写得数,比比谁最棒. 2.填空: (1) 读作( )乘( ),想:( )个( )乘7是( )个( ),是( ). (2)3乘600得( )个百,就是( ). 3.列式解答下面各题. (1)幼儿园买来6箱水果,每箱30千克.一共买来水果多少千克? (2)果园里栽了40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在8倍.梨树有多少棵? 4.游戏:小猴摘桃(详见探究活动).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怎样口算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数相乘?还有什么问题? 五、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节课是在表内乘法和万以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时,先让学生通过实物演示、动手操作、观察讨论来理解算式的含义和算理,再通过巩固练习来使学生领悟算法.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并发现规律,探索得出简便算法并加以运用. 教师注意以基本概念为核心,抓住新旧知识联系、运用知识的迁移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迁移类推掌握新知识. 教学中,还注意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尤其是口算算理的推导过程.为学生探求问题创设了宽松愉悦的氛围. 探究活动 放爆竹 活动目的 使学生熟练口算乘法,进一步提高口算速度和准确率. 活动准备 教师将口算卡片制作成爆竹形状.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抢答或指名说出得数. 2.全班同学做裁判,答对了就发出“叮、嘡——”的爆竹声,答错了就发出“喇”的声音,然后一起修改答案. 小小邮递员 活动目的 使学生熟练口算乘法,进一步提高口算速度和准确率. 活动准备 1.用纸盒做成信箱模样,前后两面都标上数字即算式的结果. 2.制作若干卡片(信),上面写着一些算式. 活动过程 1.请4至6名同学到前边,每人手里拿一个信箱.其它同学每人各拿一封或几封信. 2.游戏开始,学生找算式所对应的得数投入收信箱,双方互查互动. 3.教师可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或错误加以点拨,指导他们讨论,辨析,交流.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9教学内容: 本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中“吃西瓜”一课,主要内容是“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材P60-61)。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的计算方法。 2、能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画、涂、拼等活动,体会“数形结合”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策略之一。 4、体验数学活动充满创造与探索,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 掌握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把1化成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分西瓜的故事,想听吗?一对好姐弟,他俩既活泼又可爱,又乖巧懂事,经常帮妈妈做事情,一天两个好孩子又在帮妈妈打扫卫生了,不一会儿就累的满头大汗,妈妈说:“孩子们歇会儿吧,妈妈给你们切西瓜。”我们一起来看看切西瓜的过程吧,如果把这个圆看成一个西瓜,熊妈妈把这个西瓜平均切成了8份,姐弟俩高兴地吃了起来,不一会,弟弟就吃了其中的2块,姐姐吃了其中1块,那小朋友你们知道他们分别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 课件:一个西瓜被分成了8块,弟弟吃了两块,从圆中分出两个西瓜到弟弟的头像,再分出一个西瓜到姐姐的头像上。 师:这里的2/8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分数的? (2/8表示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两份,就用2/8来表示)最好不说“取” (1/8表示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一份,就用1/8来表示) 师:那根据刚才的画面内容,你能提出哪些与分数有关的数学问题呢? (剩下的西瓜是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姐姐和弟弟一共吃了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 姐姐和弟弟谁吃的多?多多少?)用纸蒙住,学生说一个,取一个。 师:咱们同学真会提问题,这节课咱们就先来研究吃西瓜中遇到的数学问题。(PPT,板书课题:吃西瓜) 二、解决同分母分数加法 师:先来看看他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PPT展示)你会列算式吗? (2/8+1/8,板书) 师:为什么要用加法呢? (是要把姐姐吃的和弟弟吃的合起来,所以用加法) 师:请你观察这两个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加数的分母都是8) 师:对,我们就把分母相同的分数叫做同分母分数(板书)今天咱们就先来研究同分母分数的加法。 师:那你能试着说说这个算式等于多少吗? 生:```````````````````` 师:那看来大家的意见都等于3/8,那这个结果究竟对不对呢?我们想个办法,你能用图形来说明2/8加1/8到底等于多少呢?老师给同桌两人提供了一张被平均分成8份的圆纸片,同桌进行角色分工,一个当弟弟,一个当姐姐,用斜线涂一涂被你吃掉的那一部分,涂完后,根据你们涂的这张纸片和你的同桌说说2/8+1 /8到底等于多少。开始吧。 生活动并交流 师:完成的同学马上坐正,那我们刚才通过验证,你是不是认为2/8+1/8等于3/8? 谁愿意拿着你的作品到前面来说一说你们的想法 (假设:请两组来说 师:你们是怎么得到3/8的呢? 生:我们是数出来的 师:你能给大家数数看吗? 生数 师:那你数的这一份是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呢? 生:1/8 师:那两块呢? 生:2个1/8 师:我们再数数看一共有几个1/8呢? 生:3个1/8 师:那用一句话来总结你们的过程,那就是:2个1/8加1个1/8就是3个1/8就是3/8。 师:哪一组再拿着你们的作品说说3个1/8是怎么来的? 师:说的真好,同桌再说说3个1/8是怎么来的? 师:全班一起来说说 课件边展示请学生边叙述过程 师:那我们再来回忆一下刚才的过程(电脑演示) 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2份是弟弟吃的2个1/8,1份是姐姐吃的1个1/8,合起来就是3个1/8,也就是3/8) 师:结果就是3/8,(板书) 师:解决了问题我们一起来做答(板书) 师:这个问题解决了,现在老师考考你,你能算算2/7+4/7=? 说说为什么等于6/7呢?(2个1/7加4个1/7等于6个1/7)阐述算理 师:同学们这么能干,老师就不信考不到你们,请你口答1/9+5/9等于?2/4+1/4 学生口答 师:这么能干啊?你们是怎么算的,怎么会这么快呢? (分母不变,把分子加在一起就可以了) 师:哦~是这样的吗?我们再来看看,分母不变,分子加在一起。(板书) 师:说的真好,那谁来归纳总结一下,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到底该怎么计算呢?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板书 板书计算过程。 师:注意加号,等号,分数线要对齐,这样才好看。 师:知道了怎么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我们再来解决一道问题? 师:一张长方形纸,做小旗用取3/5,做纸花用去2/5,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请你自己的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师:3/5+2/5=5/5 师:有不同的结果吗? 生:也等于1 师:为什么呢? (因为5/5的意思也就是整体1) 师:解决了吃西瓜的第一个问题,同学们心里怎么样,美滋滋的,象吃西瓜一样甜,那我们解决下面的问题是不是更有信心了? 三、解决同分母分数的减法 师:我们现在来看第2个问题:弟弟比姐姐多吃的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师:为什么用减法呢? (求一个数比另外一个数多多少,应该用减法) 师:那再请你观察这个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 (也是同分母分数) 师:那我们今天还要研究同分母分数的减法(板书) 师:关于这个算式,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用手中的另外一个园片帮助你,想想2/8-1/8等于多少呢?然后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请一生板演。 请生说自己的想法。 师:跟黑板上一样的同学请举手,那我们再来看看同学们的想法(PPT)请一生说 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8份弟弟吃了2个1/8,姐姐吃了1块,表示1个1/8,从2个1/8里去掉1个1/8,剩下的就是弟弟比姐姐多吃的这个西瓜的1/8 师:谁再把刚才的过程说一说 (2个1/8减去1个1/8还剩1个1/8,就是1/8) 师:2/8-1/8你会算了,那4/7-2/7你会算吗? 师出题学生口答 师:那同分母分数的减法该怎么计算呢? (分母不变,分子相减)板书 总结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知道了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做减法是分母不变,分子相减。那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该怎么计算呢? 全班说。 四、解决1-几分之一的减法 师:那我们已经知道了他们一共吃了这块西瓜的3/8,这时候小熊说了:我们不要吃了,也给妈妈留点啊?,小熊真是个孝顺的孩子,那这个西瓜还剩下几分之几呢?(PPT) 你会列算式吗?同样,迅速把你的算式列在本子上,在小组内说说你想法。 师:你是怎样列的算式? (8/8-3/8=5/8,板书) 师:8/8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这个西瓜。 师:还有不同的算式吗? (1-3/8) 师:那这个1是什么意思? 师:那么也就是说这个整体你也可以用“1”来表示。(划等号) 师:那8/8-3/8你会算吗? 板书结果5/8 师:我们再来看看整个思考的过程 师:(PPT)把这个圆形平均分成8份,取了其中的8份,也可以用1来表示,从中去掉姐姐和弟弟一共吃的3/8,果然还剩下了这个西瓜的5/8 (1就是8个1/8,先把1划成8/8,8个1/8去掉3个1/8,还剩5个1/8就是5/8) 做答 师:那如果这道题不是1-3/8而是1-4/7又是多少呢? 师:那为什么这里把1划成7/7而没有象刚才一样划成8/8或者是6/6呢?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个算式跟前面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师:那象这种1减几分之几的减法我们该怎样计算呢? 师:那么也就是说要把1划成跟减数分母相同的一个分子分母都一样的分数来计算。这样其实就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同分母分数的减法。 师:其实如果孩子们计算熟练了,中间的步骤可以省略不写。 五、练习 师:看到同学们学的这么开心,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些问题,想试一试同学们的实力,敢不敢接受挑战? A.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口算题,看算式直接写得数,(打开书完成) 选其中一道题请学生说想法 注意:3/4-3/4(用图解释) B. 师:这是一条线段图,认真观察,现在发生了什么?(PPT线段被平均分成了10份) 接着又怎么样了?(闪现红色部分,红色部分是这段的3/10,闪现兰色部分,兰色部分是这段的4/10) 求的是什么?(闪现“?”,算一算一共是这条线段的几分之几呢?) 生:在本子上列算式解决,并口答。 师:接下来看下一个线段图, 师:那你会列算式吗? 8/9-2/9=6/9 C. 再来看一个线段图,请生解释。列算式解决 六、总结 同学们,吃西瓜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通的事情,但是我们却从中学会了很多知识,也发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同学们真是好样的,看来只要我们用一双充满智慧的,善于发现的研究去细心观察生活,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0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今天田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节目单,看看上面有没有你喜欢看的节目,它几时播出的?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提问,如:14:00在钟面上怎样表示?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几时? 教师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出相对应的两种记时方法。 3、小结并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初步认识24时记时法 ⑴问:你知道一天中有几个小时?想一想,在这24个小时里,钟面上的时针要走几圈?一天时从什么时间开始的? ⑵出示红蓝色彩带,说明:我们把每天的凌晨0:00——中午12:00用红色彩带表示,把中午12:00——夜里12:00用蓝色彩带表示。 ⑶问:中午12:00是白天还是晚上?师画出太阳图标。 ⑷演示钟面时针的运行情况,了解0:00和24:00之间的关系。 ⑸说明:0:00和24:00表示同一个时刻,这个时刻既表示一天的结束,又表示新的一天的开始,如果是除夕夜的时候,它还表示特殊的意义,也就是旧的一年的.结束,又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3、 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之间的相互转换。 ⑴观察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在表示方法上的区别。 ⑵练习:说出下面时间用的是哪种记时法: 8:00 16:30 下午5:00 夜里11:30 上午8:00 下午4:25 21:34 0:00 4、 练习:P50想想做做1中的第一个钟面。 要求说出钟面表示的时间,问:这个时候你可能在干什么? 再出示背景图,问:这时的钟面上表示的什么时间?你怎么看出来的?你能用24时记时法说出钟面上表示的时间吗? 同理学习后两幅图。 5、 小结转换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出示题目,问:上面的营业时间用的是什么记时法?你能把它转换成普通记时法吗? 在把24时记时法转换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题目,直接口答。 3、观察火车票,问:你从火车票上得到了哪些关于时间的信息? 讨论:妈妈下午几时前到南京火车站比较合适? 4、以四人一组为单位,轮流用24时记时法播报节目。 5、小组讨论:看着3个钟面上的时间,说一说这时你可能在做什么?再在班级内交流。 四、归纳小结,提高认识 1、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 阅读课后常识部分:“你知道吗?”上的内容。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1教学目标: 1、在游公园的情境中,探究出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口算。 2、经历操作、讨论、交流,养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迁移推理的能力,优化算法。 3、激发学习兴趣,感到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养成迁移推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 每人一个十只装的针剂药盒、小棒学具、答题卡、练习纸,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转盘各3个。 教学设计说明: 本小节的教学分两部分,一部分是8、7、6加几的口算,这部分教学的关键是掌握口算方法,能灵活口算。在设计时,通过教学环节逐层深入,让学生感受到“多中求异,同中求优”。如,玩“转转盘”游戏中体会到“凑十法”的便捷,紧接着“动动脑”中感受到依据题目的不同选择灵活的方法优化口算方法。口算教学比较枯燥,在设计时通过生动活泼的练习形式,激发口算的兴趣,同时熟练口算。 第二部分是“用数学”,这部分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①充分运用情境图让学生学数学用数学;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意,体验相同的问题,观察的角度不同,列式也会不同;③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搜集信息资料的手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小红出了一题考考你们:9+5= 重点突出“凑十法”想的过程。为什么把5分成1和4? 今天的天气真好,小红和朋友一起去儿童公园玩,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动态出示课本第103页买票的情境图,)。 你能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估计学生能提出一共有多少人买票?由此引出式子8+5=?) 二、探究新知 (一)、例讲8、7、6加几(初步感知计算方法) 1、教学8+5。 (1)小组内讨论:怎样能够最快地知道得数。互相说一说,再把思路写在答题卡上。有困难的可借助针剂药盒。(教师参加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口算方法可以多样,重点突出“凑十法”,指名回答。 8+5=13为什么把5分成2和3? 10 2 3 (3)小结: 刚才同学们想出了又快又好的方法算出了8+5=13,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同学们真了不起! 2、小比赛:转转盘(教学例2——突出凑十法的优越性) 1、教学7加几和6加几,初感凑十法的`好处 (1)你们看一片绿油油的大草地,花儿在向我们点头,鸟儿在向我们微笑,坐下来休息一下吧!你能从这幅图里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怎样解决? 天空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了5只,天空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草地上一边有6朵花,另一边有5朵,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板书列式:7+5 6+5 (2)现在请你用最快的方法计算出7+5和6+5。 (3)请同学介绍口算方法。 7+5=12为什么把5分成3和2? 10 3 2 6+5=11为什么把5分成4和1? 10 4 1 (4)小结:看来凑十法不仅能算9加几,还能算8、7、6加几。 (二)、教学8、7、6加几 1、小组合作玩转转盘。(8分钟) (2)写得又多又快的小组进行汇报得数(只要求说8+4和8+8、7+6和7+8、6+6和6+8的计算方法), (3)说说用什么方法口算又快又准。 3、动动脑(教学例3) (1)计算8+9可以用凑十法,你还能想出更快的方法吗?由学生们自由回答。 ① 8+2=10 10+7=17 ② 9+1=10 10+7=17 ③ 9+8=17 8+9=17 重点介绍计算方法③,当两个加数一样时,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7+9、6+9你能用最快的方法算吗? 三、巩固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 课本第104页,第1题 2、说一说,算一算 课本第104页,第2题 3、坐火车 每人手中有一张车票(口算卡片),要先算对了车票上的三个算式才能上车。然后根据你车票上的得数对号上车(分别有15、14、13和12四列火车)。教师在8、7、6加几中各抽一题说说怎样想。 四、拓展延伸 小白兔可以吃哪两根胡萝卜,小灰兔呢? 学生游戏,设“智慧星”,教师巡视指导。 五、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8加几、7加几和6加几”,计算时用了什么办法? (凑十法;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2一、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的小学生活,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习的习惯和常规。但孩子们由于存在着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少数同学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让他们达到学段目标。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四个领域,八个单元。 1、数与代数:a主要学习一位数乘(除)多位数的口算、笔算。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除)多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会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两步运算。b学习质量单位千克、克、吨。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了解千克、克、吨的实际大小。掌握千克、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c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a学习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并学习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b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认识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统计与概率:学习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X k b 1 . c o m 4、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中,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搭配中的学问交通与数学时间与数学(一)时间与数学(二)四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这一阶段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主要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后进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四、教学进度表
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学习的有心人,点点滴滴地学习,可以把学习变成非常有趣味的事情。谢谢大家阅读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3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个性化设计及反思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3分钟计时,学生在口算卡上完成20道口算题。 2、计算。 教师板书下列各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1)集体完成。 (2)指名学生板演。 (3)说一说,各自是怎样计算,如何验算的。 (4)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指导。 (5)表扬算理清楚,计算正确及有进步的同学。 3、计算比赛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29页例8. 出示主题图。 师:观察情境图,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问:“大约”是什么意思? 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估算的方法。 估算267÷3时,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然后应用乘法口诀,估出商是多少。在这道算式中,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也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且300和270都是3的倍数。 指名学生板演。 方法一: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 267÷3≈100(元) (300)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100元。 方法二: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 267÷3≈90(元) (270)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90元。 2、学习教材第30页例9. 出示主题图。 师:观察情境图,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估算的'方法。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用估一估的方法求出18个箱子大约能装下多少个菠萝。因为18接近20,可以把18看成20,算得20个箱子能装下160个菠萝,182>160,所,18只纸箱肯定装不下182个菠萝;还可以用估一估的方法算出装完这些菠萝至少需要多少个纸箱。菠萝的总数为182,接近180,180除以8得数大于20,所以,18个纸箱肯定装不下所有的菠萝。 指名学生板书。 方法一:18≈20 20×8=160(个) 方法二:182≈180 182÷8>20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4天传递了816千米。平均每天传递多少千米? (1)出示题。 (2)读题,理解题意。 (3)分析数量关系。 (4)列式解答。 (5)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有530把椅子,分5次运完,平均每次运多少把?如果分4次运呢? (1)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 (2)估算一下,把530平均分成5份或平均分成4份,每份大约是多少。 (3)精确计算。 (4)交流计算结果。 3、现有643盆花摆进花坛,平均放进5个花坛中,每个花坛放多少盆,还剩多少盆? (1)出示题。 (2)理解题意。 (3)分析数量关系。 (4)独立列式解答。 (5)提问:怎样理解还剩多少盆?(余数就是还剩多少盆) 4、3位教师带50名学生去参观植物园,已知成人票价10元,学生票价5元,10人以上的团体票价为6元,怎样买票合算? (1)创设情景。教师边讲边出示相关信息。 (2)营造解题氛围。 (3)分组合作,尝试多种解答方法。 (4)比一比,哪小组既解答合理又方法多样。 (5)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师生分开购票是合算的?在什么情况下购买团体票合算? (6)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时间和空间。 四、思维训练 如果同一节目每月播出的时间相同,每个节目每月各播出多长时间? (1)出示题,讲述题意。 (2)解读图意。 (3)理解题目中所提的问题。 (4)直观看图,正确解答。 (5)交流解题思路。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4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51~54页主题图、例1、例2及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十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 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 木条制作的长方形和三角形、不条、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请两位学生到黑板前学交警指挥交通车时的各种动作姿势。 2.指名两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刚才所观察交警的手与手、手与身躯构成的角。 3.指名学生将角的两边上取两点,再将两点连接起来得到第三条线段,并说出是一个什么图形? 多媒体出示生活中形状是三角形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后,你想探索三角形的哪些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 板书:意义、特征、特性 二、探究新知 (一)理解三角形的意义 1.学生用小棒任意摆出一个三角形。 教师出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图形: (1)(2)(3) 学生讨论三个图形,是不是都是三角形?为什么? 刚才大家在判断上述三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时,都注意到三条线段,围成等这些重要条件(板书:三条段、围成),谁能说说什么是三角形吗?(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练习 (1)举出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 (2)判断下列哪些图形是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1)(2)(3)(4)(5) (二)探索三角形的特征 (1)虽然三角形的形状各不相同,但也有相同的地方,谁能说说有哪些地方相同呢?(分组讨论) (2)小组指定代表说说讨论的结果。 板书:边——3条 角——3个 顶点——3个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三角形的特征。 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内容。 多媒体出示三角形,让学生指出三角形的边、角、顶点。 (4)学生指出三角板上的边、角、顶点。 (三)探索三角形的特性 多媒体出示电线杆、自行车、货柜架等实物图,让学生指出其中的三角形。 提问:为什么这些部位要做成三角形?(分组讨论后,指定学生回答) 学生操作:用木条钉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然后用力拉、推,让学生观察,大家会发现什么? 这说明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稳定性) 举出生活中见到哪些物体的哪些部位是做成三角形的。 三、练习。 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 2.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三角形。 3.折一折:把一张纸对角对折,能数出几个三角形?再对角对折,又能数出几个三角形呢? 4.说说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三角形的特性?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探讨了三角形的哪些问题?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意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特征:边——3条 角——3个 顶点——3个 特性:稳定性。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5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体会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意义。 2.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准确地、比较熟练地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3.初步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出示:421×4=726×7=285×4=561×2=478×4= 要求学生计算出这些算式结果,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2 这是我们在前一节课学过的内容,但前一节课只算了买3个微波炉要用多少钱。这里还有这么多的商品呢?你能看图提出一些数学问题来大家解决吗? 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第29页看着第4题,请你帮助这些小动物判断一下,它们的计算究竟对不对?如果有错,错在什么地方?又该怎样克服呢? 2.教学练习五第5题 (1)让学生在书上计算出结果,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3题。完成后集体订正。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第7题。 四、课堂小结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6“加强估算”是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来的一项明确要求。在实际教学中,估算教学教什么?怎么样教?在一次数学教学经验交流会上,我有幸听了一节特级教师吴正宪执教的`《估算》。课堂教学实录如下: 师:你们二年级经历过估算吗? 师:这节课,咱们一起学习估算知识。(板书:估算) 师:在学习估算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生1:怎么去估算? 生2:估算注意些什么? 生3:估算有什么好的方法? 生4:估算有什么用? 生5:估算用在哪里? 师:你们遇到过什么地方用估算,什么地方精确计算? 课件: 生:选A。 课件:师:你能估计出这头大象多重吗? 一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生在本子上算 汇报并板书: 生1:300×6=1800小估 生2:400×6=2400大估 生3:350×6=2100中估 生4:300×7=2100大小估 生5:300×6+300=2100凑、调估 生6:330+350+300+380+400+350=2130四舍五入估 问:生1你是怎么想的? 生1:这六个数都是三百多,就都看成整三百乘六。 师:你都是往小里估的,你把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吧! 生:小估。 生哈哈乐。 师:小估就小估吧,小估你请坐。同时在算式的后面板书:小估。 问:生2你是怎么想的? 生2:我都看成了四百。 师:你是往大里估的,对不对,你也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吧! 生2:大估。 师:大估你请坐,同时在算式的后面板书:大估。 问:生3你是怎么想的? 生3:都是三百多,就都看成了三百五十。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7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练习一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和思考,进一步掌握不整十、整百数乘一位的方法;能熟练利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习惯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加深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加深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方法,谁能来说一说我们计算时是利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的?(借助表内乘法)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利用表内乘法计算下面的题目。 二、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练习。 1.练习一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上下两题的联系与区别。 2.练习一第2题。 学生分组完成,然后集体订正,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三、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练习。 刚才同学们做的非常仔细,非常认真,正确率非常高,对于下面的练习有没信心? (一)完成练习一第3题。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一说白菜有多少棵?青菜呢? 2.你能提出一个关于“倍”的问题吗?(青菜是白菜的多少倍?) 3.让学生自己解答。(学生可以先圈一圈,也可直接列式,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4.总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我们可以直接列除法算式解答。 (二)完成练习一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注意要求学生列除法算式来解答,不熟练的同学可以先圈一圈,再列式。 (三)完成练习一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两名同学板演,再让其中一位同学说说自己是如何想的。 四、拓展延伸。 今年,妈妈27岁,小明3岁。 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追问:明年妈妈的岁数又是小明的几倍呢? 五、全课小结。 你知道如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吗?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8教学内容: 教材第4页例2及练习一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在图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并集体交流,使学生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教学方法:观察法、合作学习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挂图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引入情境 复习四个方向,请学生介绍学校四个方向的建筑物。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学校,可以使用校园示意图。 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出示第4页彩图。 6 1.这些小朋友正在绘制示意图,看过他们的情况你能说出绘制校园示意图时要画上哪些内容吗? 2.生绘制校园示意图。 3.小组交流展示。 4.看第4页彩图,说说怎样画更简便、更清楚?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6页第2题彩图。 这是小明的房间,你能帮他介绍一下四面的摆设吗? 2.一人说房间的陈设,一人绘制出平面示意图。要求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 3.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把有关方向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学会了绘制简单的'平面示意图。课后请大家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一张标准的校园示意图给你们的爸爸妈妈看看,向他们介绍我们的校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9教学目标 1.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千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千克”的概念。 2闭莆湛擞肭Э说慕率,能进行简单换算。 3迸嘌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千克”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你们测量了自己的体重吗?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当一个学生说出体重之后,问一问,谁比他重?还有谁更重?咱们班上谁最重? 教师随机作记录:30千克、32千克、40千克、46千克…… 我们班最重的同学都没有老师重?看了老师的体重,你有什么感觉? 为了便于比较,也为了记录简便,老师用来表示体重的单位应该与你们的一样,都用千克作单位。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千克。(板书:认识千克)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1千克 (1)出示一袋500克的碘盐,用手掂一掂,再估一估它有多重。 请学生读出包装上的数据。 再出示一袋同样的碘盐,问学生:两袋这样的碘盐重多少? 告诉学生1 000克就是1千克。 教师板书:1 000克=1千克 千克用kg表示。1 kg=1 000 g (2)将这两袋盐放在台秤上,请学生看指针所指的刻度是1千克。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重1千克? (3)学生一只手拿一枚2分硬币,另一只手拿1千克重的物品,掂一掂,说出自己的感受。 (4)讨论:你认为通常在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 结论: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时,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二)操作活动,称物品 每组拿出自己准备的秤。 (1)称出1千克盐、3千克大米、2千克水果糖。(也可以用作业本、数学书等代替)用手掂一掂。 (2)称8个苹果、3个萝卜,掂一掂,估计一下这些物品有多重,再称一称。 学生交流:你用什么工具称?怎样称的? (三)克与千克的换算 (1)这袋大米重3千克,如果用克作单位,怎么表示?你是怎样想的.? 启发学生说出:1千克是1 000克,3千克就是3 000克。3 kg=3 000 g(板书) 这3个萝卜重2 000克,如果用千克作单位,怎么表示?你是怎样想的? 比较这两个式子:3 kg=3 000 g2 000 g=2 kg,你发现了什么? (3)老师的体重是50 000克,真的比全班所有的人都重吗? 50 000克就是50千克,全班最重的是48千克,老师比全班的同学都重。 三、课堂活动新课标第一网 (1)对口令。 (2)填一填。 (3)分组活动,称一称。 选择一件你想称的物品(例如书包、椅子、桌子、学生……),估计一下有多重。 全班交流 四、全课小结(略) 五、课后延伸 小猪重30千克,小猫重5千克,大公鸡重3千克,母鸡重2千克,两只小鸡分别重500克。它们要坐船去游玩,大木船规定不能超过33千克,小木船规定不能超过9千克。它们怎样坐船?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20教学时间: 累计节数: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一些日常的安全常识。 2、使学生学会自护自救。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需啊哟加倍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 二、教授新课 1、防止烫伤 烫伤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事故。在家庭生活中,最常见的是被热水、热油等烫伤。如何防止烫伤呢? (⒈)从炉火上移动开水壶、热油锅时,应该戴上手套用布衬垫,防止直接烫伤;端下的开水壶、热油锅要放在人不易碰到的地方。(⒉)家长在炒菜、煎炸食品时,不要在周围玩耍、打扰,以防被溅出的热油烫伤;年龄较大的同学在学习做菜时,注意力要集中,不要把水滴到热油中,否则热油遇水会飞溅起来,把人烫伤。(⒊)油是易燃的,在高温下会燃烧,做菜时要防止油温过高而起火。万一锅中的油起火,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应该尽快用锅盖盖在锅上,并且将油锅迅速从炉火上移开或者熄灭炉火。 (⒋)家里的电熨斗、电暖器等发热的器具会使人烫伤,在使用中应当特别小心,尤其不要随便去触摸。 2、安全使用高压锅 用高压锅做饭,节省时间和能源,许多家庭都使用它。高压锅在使用时,锅里的温度高、压力大,所以安全问题十分重要。(⒈)使用高压锅之前,首先要检查锅盖的通气孔是不是通畅,安全阀是不是完好无损。 (⒉)在使用中,不要触动高压锅的`压力阀,更不要在压力阀上加压重物或者打开锅盖。 (⒊)饭菜做好以后,不能马上拿下压力阀或者打开锅盖,要耐心地等待锅里的高压热气释放出来后,才能拿下压力阀,打开锅盖。 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臵 生活中发生烫伤,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⒈对只有轻微红肿的轻度烫伤,可以用冷水反复冲洗,再涂些清凉油就行了。 ⒉烫伤部位已经起小水泡的,不要弄破它,可以在水泡周围涂擦酒精,用干净的纱布包扎。 ⒊烫伤比较严重的,应当及时送医院进行诊治。 ⒋烫伤面积较大的,应尽快脱去衣裤、鞋袜,但不能强行撕脱,必要时应将衣物剪开;烫伤后,要特别注意烫伤部位的清洁,不能随意涂擦外用药品或代用品,防止受到感染,给医院的治疗增加困难。正确的方法是脱去患者的衣物后,用洁净的毛巾或床单进行包裹。 三、总结 教学反思: |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