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水教案 |
范文 | 【热门】水教案模板集合九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水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水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淡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生活的环境怎样?你们愿意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为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板书课题:23 清澈的湖水) 二、自学生字,扫清阅读障碍。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2、指名读课文,检查生字的读音。 3、分析字形。 澈:左中右结构,左边是“氵”,中间是“育”,右边是“攵”。 卷:共8画。 波:左右结构,左边是“氵”,右边是“皮”。 纹:左右结构,左边是“纟”,右边是“文”。 欣:左右结构,左边是“斤”,右边是“欠”。 赏:上中下结构,上边足“小”,中间是“冖”,下边是“员”。 三、学习课文,读懂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和同学讨论。 2、指名读一、二、三自然段。 讨论 (1)小洁看什么看得入了神? (2)“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这句话你怎样理解? (3)指导读一到三自然段。读后说一说两岸的风景怎么美,湖里的景象怎么美。 3、指名读第四、五自然段。 讨论 (1)小洁吃完面包想把面包纸丢进水里,可后来为什么又攥着面包纸生怕它掉进湖里呢? (2)湖水变得满是皱纹,美丽景象不见了。“美丽的景象”指什么?为什么不见了?(讨论后读有关句子) (3)小洁用企盼的目光望着湖水。她企盼什么? (4)小洁跨上岸后在寻找什么?她找到了吗? 指导读第四、五自然段。 四、读全文 小结:我们从小应该懂得保护环境。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讨论。 2、 读读下面的生字和词语 清澈 卷起 波纹 跃起 丢进 镜子 变幻 表演 香蕉 企 盼 跨 二、 识字、写字。 1、重点教:澈、卷、演。 2、读读下面的字:皮、文、斤、去、分。 想一想上面的字加上什么偏旁是本课的哪个生字? 学生边回答边板书。 3、出示卡片,独立分析下面的字形。“镜、幻、表、蕉” 4、书写生字。 三、 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卡片,认真记忆字形。 2、听写本课生字。 水教案 篇2学习目标: 1.知道水的组成 2.知道水的净化原理,了解软水、硬水的区别。 3.知道水体污染与水资源的保护。 4.学会过滤操作。 学习重点: 1.认识水的组成 2.水的、危害、防治和净化 学习难点: 从元素的角度理解水的组成 第一课时:水的组成 水的利用 课堂学习: 一、引入: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问题情景]1.你已知道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它有些什么性质? 2.你能列举出水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实例吗? 3.水、冰和水蒸气相互之间是如何转化的? 4.无色透明的自来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你能用事实证明你的观点吗? [学生交流]同桌的同学间互相讨论与交流,然后回答问题2 二、师生互动: 探究一:水的组成 [提出问题]水是如此重要,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 [设计实验]将水电解(可提示学生回忆:碳酸氢铵的分解,由产物可推知碳酸氢铵的组成 元素,也许学生会提出用加热使水分解的方法,教师可给予引导) [演示实验]电解水实验 [观察现象]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现象并能如实记录: 1、电源两极的玻璃管内都有气体产生 2、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体积约是正极的2倍 [教师设疑]电源两极的玻璃管内是什么气体 [学生讨论]可能有多种答案 [演示实验]氢气燃烧并验证产物 [学生整理]将以上实验现象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进行整理, [教师讲解]这个实验也可用于氢气的检验 [演示实验]检验电源两极的玻璃管内气体 [师生总结]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是氢气,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是氧气, 且体积比为2∶1 (父亲正想儿毕业) [学生整理]电解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教师设疑]这个文字表达式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教师讲解]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虽然地球被称为水球,但是真正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不充裕,而且全世界水分布不均匀,因此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要节约用水。 [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你知道工、农业上节约用水的措施有哪些? 可请同学解释节水微记的寓意 [教师设疑]水一旦被污染就会给人类造成灾难,你知道哪些因素会使水被污染? 如何防治水的污染? [学生讨论]可请同学列举身边的事例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水的净化 课堂学习: 一、引入:水被污染后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被污染过的水在使用前都要进行净化处理 二、师生互动: [教师设疑]海水、河水、自来水、矿泉水、蒸馏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学生交流] [师生整理] 蒸馏水是纯净物,而海水等是混合物 [教师设疑]如何将蒸馏水与食盐水区分开来? [学生讨论] [演示实验]1、分别将蒸馏水和食盐水蒸发 [师生整理] 如果把某种水样蒸干后有固体物质析出,这种水一定含有杂质 [创设问题]你知道有关硬水、软水吗? [学生交流] [演示实验]在有蒸馏水的两只烧杯中,一杯中先加少量氯化钙,然后分别向两杯中加入一些肥皂水,观察。 [师生整理]溶有钙、镁物质较多的水是硬水,长期饮用硬水对身体不利,一些工业用水也不能用硬水,硬水经过处理变成软水,可消除不利影响。 [教师讲解]饮用水要澄清透明,不含细菌等人体有害的物质。对于只含有固体小颗粒的浑浊的水,可以自己动手净化。 [活动探究]如何除去水中的泥沙? [师生整理]过滤是把液体和不溶性固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过滤操作中要注意: 一贴、二低、三靠 玻璃棒的作用 [创设问题]小英同学在做过滤实验时,发现滤出的液体仍然浑浊, 你能帮她找出原因吗?她该怎么处理这种情况? [学生阅读]课本拓展视野 水教案 篇3课前透视 课文热情洋溢地叙述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总理的满面笑容、傣族人民的兴奋与喜悦在作者饱满的激情中淋漓尽致地得以展现。文章图文并茂,紧扣“难忘”二字展开,内容突出“景难忘”“人难忘”“情难忘”。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重点,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课文,从而感受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 二年级学生对泼水节的来历、周总理与人民的关系了解不多,课前应布置他们搜集有关的资料,提高搜集、处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信息资料:生字卡片、泼水节的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师生搜集泼水节和周总理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板书课题)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二、自读 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限定时间,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接龙读检查读文情况。 【识字和朗读是低年级的重点。此环节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提高读书效率。】 三、识字 1、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注意瓣读ba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音“花瓣儿”。“因为”的“为”读wèi 。翘舌音有“蘸、寿”,平舌音有“踩”。 2、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识字:抓“特务”、“对号入座”、“购买门票” 【本课有些生字在生活中跟学生见面的机会较少,字形比较复杂,字音难点较多。教学时,要努力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识字。】 四、读思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 (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 (此处如果有条件可以播放傣族人民泼水节的录象,感受节日的喜庆和热烈。) 指导读——练习读——齐读。 学习二、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 “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 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关键是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 五、练习 1、填量词 一()花炮 一()龙船 一()花瓣 一()象脚鼓 2、找样子写词语。 一串串 火红火红 六、写字 学习“恩、寿、凤、凰、龙、度”六个字。本课要写的字中有四个字是新认的(恩、寿、凤、凰)。这四个字中,“凤凰”二字比较难写,可作重点指导。(1)都是半包围结构。(2)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类字的关键;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的弯形写法,要注意指导。(3)“凤”字内是“又”,要和“风”区分字形。此外,还应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1、学生观察临摹,练习书写。 2、教师巡视,根据书写实际相机指导。 3、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 4、写得不满意的字可以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延时评价更易于调动学生写好字的积极性。】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二、读思 学习四五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语句。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 三、交流 A、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 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笑容满面”(态度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2、想像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B、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情谊。 2、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 C、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总理祝福什么? 3、练习说话:“一手……一手” 、“一边一……边” 抓【住重点词语深入思考,适时想象,使学生感受到总理的平易近人、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情谊。】 四、朗读 1、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思考: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2、指导读:练习读——范读——分组读——竞赛读——齐读 文章结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 再如,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五、实践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六、写字。练习书写其他六个字。 1、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共性问题示范书写。 3、展示写字作业,学生互相评价。 水教案 篇4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 2、举例说出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3、尝试解读数据的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解读实验数据的尝试,学会数据的解读、坐标图形的识别甚至自己制作坐标图形。 情感目标 1、通过植物体内含有水分的实验,养成尊重事实、尊重自然、尊重科学的真情实感。 2、通过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依赖于环境,进而认识到我们美丽的地球大家园必须依靠包括自己在内的全人类来共同呵护和建设,才会更美丽。 教学重点 1、植物生活需要水的原因。 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教学难点 1、植物生活需要水的原因的教学。 2、解读实验数据的教学。 教学方法: 分析法、启发法。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多种新鲜的蔬菜水果、计算器、水彩笔、多种图片资料。课前查阅水与植物生活和分布有关的资料,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教师准备:测干小麦种子含水实验装置、多种图片资料、制作CAI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讲生物圈时,大家收集过各大星球的资料,那么除地球外其他的星球有生命吗? 生:讨论的非常热烈,各抒己见。 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其他星球上有生命。科学家一直在探寻别的星球上是否有水,来作为判断是否有生命的.依据,这是因为没有水就没有生命。而我们所居住的星球,不仅有碧波浩淼的大海,奔流不息的江河,还有来自大气的降水和蕴藏在地下的地下水,地球上丰富的水资源,孕育了无数的生命。水在海洋、大气和陆地之间循环流转,它进入一粒粒种子,使大地上出现点点新绿,流入片片农田,使农民脸上流露出对丰收的期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讲授新课] (一)植物的生活为什么需要水 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指出:水是植物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是生命的源泉。水对植物到底有什么重要作用呢? 师:现在我们做一个小实验,这是干燥的试管和干燥的小麦,我们用试管夹夹住装有干燥种子的试管在酒精灯上烘烤,注意,开始时,试管在酒精灯火焰上要不断移动,防止试管受热不均炸裂。试管要水平烘烤,注意试管上半部有什么现象出现。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呢? 种子是干燥的,怎么还有水呢? 生:水已成为种子的组成成分。 出示课件:水在植物不同部位的含量。通过对这组数据的解读,质疑水与植物的构成有什么关系?生从中感悟到:水在植物体内无处不在,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拿出缺水的和水分充足的芹菜,让生对比观察,得出结论,水能使植物体变得挺拔。进而启发,这对植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主要是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农民为什么要在雨后土壤湿润时施肥?通过前面知识的回顾得知:无机盐只有溶于水才能被植物体吸收。 回忆小学自然课的知识,想一想,植物吸收水分还用来干什么? (二)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水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有的地区终年少雨,气候干燥,有的地区雨量充沛,江河纵横,因而气候湿润。这对植物的分布有没有影响呢?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分析讨论课本的图片资料并完成讨论题1、2,总结得出水分布的不均匀会影响到植物的分布,哪里有水,哪里就有植物,哪里的雨量充沛,哪里的植物种类多,数量也多。 课件呈现表1,设计问题:年降水量与绿色植物的分布有什么关系? 可见,水对植物的分布有重要影响,那么水是影响植物分布的惟一因素吗? 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维,明确影响植物分布还有阳光、温度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三)解读实验数据 师:水对植物是非常重要的。不同植物的需水量是不同的。同一植物的不同生长发育期的需水量也不同,这样我们就要测定它们的需水量。下面我们就来看小麦不同时期需水量的数据,为了更好地解读实验数据,还可以改变数据的表现形式。 学生观察课件中的表和图,并动手动脑计算表中各时期每天需水量,以直方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全班交流讨论,让生从自己做的图中找出平均每天需水量最大的时期,找出小麦需水量的规律,谈谈从题中所受的启发。如果你是一名灌溉人员,你将怎样合理安排小麦灌溉,既节约用水又能获得较高产量? 小结: 你从本节课中获得哪些收获?又得到哪些启发? 练习: 以小组为单位,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让学生对课本P51练习中李白的诗句进行分析是否符合科学道理,使学生对水在生物圈中的循环流动、永不停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既然水在生物圈中是可循环的,这是否意味着水对人类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领悟水对生命的可贵,从而发出节水倡议。 作业: 写一篇向人们发出节约用水呼吁的论文。 板书设计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第一节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一、植物的生活离不水 1、水是植物体的组成成分 2、水可使植物保持姿态 3、水有利于光合作用 4、水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 二、水影响植物分布 三、解读实验数据 表1:年降水量与植被分布的关系 地点 植被情况 年降水量(mm/年) 年均温(℃) 安徽 阔叶 1140 15、8 海南 热带雨林 2410 23、3 陕西 森林 820 13、5 甘肃 草地 510 7、0 都兰 草地 250 2、1 民丰(新疆) 沙漠 40 11、2 且末(西藏) 戈壁 40 10、6 教后记: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少,但后面有绘制条型图和分析,这些问题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应给他们详细讲解,所以把这节课的重心放在后面的条型图分析和绘制上。前面的内容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和生活经验也能得到,需要补充的是学生对生物圈中的水资源如何保护,水和植物,动物和人类有什么直接的关系?试着让学生自己谈谈这些问题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发自内心珍惜水资源。 水教案 篇5第一课时 〖教法学法 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引导。 〖学习目标 1、会认“凤”等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重点难点 认读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每年清明节前后,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节日那天,傣家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牙鼓,划着龙船来到聚集地,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大家都沉溺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今天,我们课文中描述的泼水节,却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怀的泼水节。他到底特殊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读通课文 1、采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和同桌一起读,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自身的伙伴读。 (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 2、指名读。 (其他同学做文明听众,注意他的字音读准没有,若你听到有不准的,你起来教一教他) 三、再读、理解课文 1、再次自读课文,边读边想,为什么这次泼水节是一次难忘的泼水节? 2、同学讨论交流。 (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3、学习第三段,带着问题朗读: ⑴ 自由读第三段。 ⑵ 你能用自身的话向大家描述一下人们欢迎周总理的情景吗? ⑶ 理解“四面八方”“从四面八方赶来”说明了什么? ⑷ 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热闹的局面读出来吗? 4、看图,理解第四段: 傣族人民都因为能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而笑容满面。也鼓励同学笑容满面的来读这一段。 5、朗读体会第五段。 6、启发想象,进行说话训练: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周总理把水泼到小朋友们身上,祝愿他们── 四、教师小结,安排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有感情的朗读6~8段,下一节课我们进行朗读擂台赛。 五、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傣族人民高兴 (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 准备工作 周总理的样貌、神态 泼水的过程 第二课时 〖教法学法 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引导。 〖学习目标 1、学写本课12个生字。 2、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重点难点 正确书写生字,感知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开火车、抽读、猜谜等游戏方式复习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向你的同桌说说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令人难忘的。 二、课文延伸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身的民族风情。哪位同学能向我们介绍一下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 2、同学介绍。 (同学知道的可能不多,教师可以引导着介绍几种) 3、交流阅读体会。 三、识字、写字 1、识字: ⑴ 出示要求认识的和要求会写的生字,让同学想方法记住字型。 ⑵ 指名同学向大家介绍记字方法。 ⑶ 用组词的方法,协助理解字义。 2、写字: ⑴ 让同学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并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不容易写好。 ⑵ 老师有重点的进行范写指导。 ⑶ 同学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四、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鼓励同学积累自身喜欢的词句 五、小结、作业设置 把学会的生字组上词写一写。 六、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我会读(出示生字词) 我会写(重点指导容易出错的) 水教案 篇6活动意图: 小班幼儿的思维还处于直觉行动向具体形象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往往要通过自己的亲身活动来实现,因此,开展了此次活动。帮助幼儿充分的感知糖水特征,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活动目标: 1.体验玩水的快乐。 2.激发合作和创造意识。 3.感知水的特征。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塑料水盆若干;大、中、小透明杯子(大杯盛清水,中杯盛牛奶,小杯盛醋),人手一套;玩水材料(空矿泉水瓶、毛巾、塑料袋、小篮子等);喷泉视频材料;录音材料。 活动过程: 一、看录像喷泉,引出水 提问: 1.除了喷泉,你还在哪里见到过水? 2.水是什么样? 二、故事导入,感知水 1.水妈妈带着水宝宝来到了我们这里,可是看样子水妈妈好像不太高兴,我们一起问问她好吗?“水妈妈,您为什么不高兴呀?” 播放录音:水宝宝不见了。 找水宝宝。每个小朋友跟前有三个杯子,水宝宝就藏在其中一个杯子里,用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等办法把水宝宝找出来。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3.你怎么知道这里面藏的是水宝宝?你是怎么找出来的?水是什么颜色?什么味道的? 教师小结: 水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 4.告诉水宝宝以后不要再调皮了,把水宝宝送到水妈妈的身边。 5.现在老师要送给水宝宝一个小礼物,请小朋友闭上眼睛,睁开眼看看是什么?(小花)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小结:水是透明的。 三、帮水宝宝搬家 1.情景引入帮水宝宝搬家的话题。 水宝宝找到了,水妈妈怎么好象还有心事,我们再一起问问她:“水妈妈您怎么还是不高兴?” 录音:我的一些孩子要搬家,我又没办法帮他们,怎么办呢? 老师:我们来帮水宝宝搬家好不好? 录音:你们若帮水宝宝搬完家,我就告诉你们一些水宝宝的秘密。 2.介绍材料:出示各种材料。 幼儿说出其名称。要求孩子帮水宝宝搬家时,可以用这些材料,也可不用(用两手捧水等)。看谁想的办法好,在帮水宝宝搬家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发现水宝宝的秘密。 3.幼儿操作(先往小篮子里搬),教师巡回指导。 4.拿起小篮子看看,里面有没有水宝宝?他们到哪里去了?(让幼儿自由回答) 水不能住在这里,它会流出来的。那干脆我们就把水宝宝搬到这个小动物盆里吧,看一组的小朋友最先搬完。 5.幼儿操作。 6.说说自己是怎样帮水宝宝搬的家,搬家时发现了什么? 7.个别提问,问题同上。 8.小结:水会流动。 四、小结 水宝宝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是透明的,还会流动。 五、游戏:快乐的小溪流 提问:有关水的特性的问题(复习巩固) 延伸活动: 介绍水的用途,教育幼儿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活动反思: 活动以幼儿亲自感知、操作、摆弄为主。以帮水宝宝搬家等,了解水的特性。由于小班幼儿的认知能力还比较弱,他们很难自觉发现水会流动的特性。所以活动中给孩子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借助这些材料设法使水的这一特性显露出来,使幼儿亲眼目睹这一现象,这样幼儿才容易理解。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学内容。 水教案 篇7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分布状况; 水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水污染的后果及防止水体污染; 了解水的组成及物理性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及查阅媒体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节水观念,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 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大致可以分为:水对人类的影响,水的物理性质及水的组成,在处理这一节教材时,要充分以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例作为研究的线索。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课前布置研究课题,给学生一周的时间查找相关资料,特别是突出媒体信息量大的优势,通过互联网输入关键字词搜索相关信息,并要求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每2-3个学生为一个小组,通过课前准备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制作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展板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通过这种组织形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特别是展示成果,无论对哪类学生来说,只要付出劳动,都会有收获,真正体现初中义务教育的全员性和教育的全过程性。特别对初中学生来说,强烈的表现欲望成为其学习过程的根本动力。水资源的有限,人类对水的需求的日益增加,工业化进程对水体的污染,对学生来说,有的可能了解很多,有的学生会一无所知,教师课堂上简单的介绍对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让学生亲身去体验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生活中,水资源的浪费、水质的日益恶化等,使学生有一种危机感,自觉地从我做起是环保事业大众化的具体体现。 水的组成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内容,它应包含两方面内容: 1. 水的宏观组成,即:定性水的元素组成。 2.水的微观构成,即:定量。每个水分子所含原子的数目,从而得到水的分子式。这两个过程应有意识地加以区分,这样有助于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研究物质组成的一般方法,为今后学生进行学习打好基础。电解水的实验是完成上述两个任务的经典实验,可以结合有关物理知识介绍实验装置,特别是电极的极性,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两极产生气体的性质,然后结合有关数据帮助同学进行推导,从而得出结论。在这些过程中,应注意严谨性。 方案 课题:水 重点:水对人类的影响及水的组成 过程 本节课按一课时安排。但应在上课前一周给学生布置任务,由学生通过查阅文献,浏览相关网站,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展示活动,可以由学生采用自由组合的形式分成若干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1.课前任务布置: (1)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①从外层空间看地球,看到地球表面大部分地区被水覆盖着,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水球,水资源如此丰富,为什么还要加以规划和保护? 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有浪费水的现象吗?结合自己的实际,我们生活中克服哪些不良行为,可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③在我们周围,水资源保护的状况好吗?你认为哪些行为会使水质受到不良影响? ④从目前来看,淡水缺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特别是有些地区,干旱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而地球上海水是丰富的,你有什么好设想,使海水得以充分利用?(必须是自己的设想,不一定正确,不必追求科学性,但需从可行性和经济角度出发)。 ⑤你认为日常生活中改变人的哪些生活习惯可以做到节省淡水?举具体措施或归纳一些节水的小窍门。 (2)查阅相关网站,从网上获取相关信息,结合自己的观点,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或措施是可实施的。 (3)2-3人一组(自由组合),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制作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制作成小展板,供课堂交流用。 2.课前准备工作: 教师课前可以将学生收集到的各种素材浏览,对观点(或措施)相近的小组的方案加以整理,有助于讨论进行得全面。对有创意、有价值的的设想,不考虑其可行性或严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变得活泼。 3.课堂教学: 分为两个阶段。 (1)教师将课题引入后,由学生将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释疑,此过程大约用时25分钟。教师可将已收集的资料片当堂播放,加深学生对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认识。 (2)由教师以实验为突破口,演示电解水的实验,根据电解过程中两极产生气体的性质检验,得出水的元素组成,再根据气体的体积、,两种气体的密度,推导水的组成。 (完成电解水的实验最好使用霍夫曼,若没有,可根据教学参考书P89的装置自行制作,所用试管选用带刻度的,以便于寻找电解产物量的关系。为增强水的导电能力,实验前应在水中加少量稀硫酸,但这一点一定事先向学生做交待。避免与可的有关知识矛盾。) 4.课后小结: 对本节知识内容进行小结,简要介绍建国以来兴建的水利工程,将搜集到的图片、视频资料做展示,加强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的教育。最后将制作精美的展板放于墙报展览。 探究活动 1.洗衣间内自制节水装置。 2.用简单的易得的材料改造卫生间,使之节约用水。 3.厨房内自制净水装置。 4.展开你丰富的想象,撰写一篇题为《假如地球上没有水,世界将……》 要求文体不限,语言流畅,想象丰富,字数为800-1200字。 课后讨论: 中国的“西部大开发”已经启动,为了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环保观念和措施应贯彻于西部开发的始终。请你根据课本知识谈谈:在西部开发过程中,为避免水被污染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水教案 篇8教学目的: 1、认识8个生字,会写“升、只”。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明白遇到困难,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会写“升、只”。 2、学习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明白乌鸦喝水的过程。 一、复习生字 小朋友,《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大家都挺喜欢的。昨天,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词,还记得吗?老师来考考你们学得怎么样。 开火车复习生字。 二、学习课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乌鸦喝水》讲了一件什么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轻轻地打开书,我们先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第一小节 (1)、第一小节的内容挺简单,现在老师不教你们,让小朋友自己学,看哪些小朋友有本领。我们自己看着拼音读读、想想,也可以同座交流,看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自读 (3)、讨论 小朋友们,你读懂了什么?(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4)、哪个小朋友来当当小乌鸦,像乌鸦一样找水喝? (5)、你看见他是怎么找的? (6)、这就叫“到处”。孩子们想想,乌鸦到底渴成什么样了,要到处找水喝?(口干舌燥,嘴唇都要裂了,声音也嘶哑了……) (7)、看来,乌鸦确实是渴极了,真想喝水呀,你能把乌鸦想喝水的心情读出来吗? 自由读 抽生读,评价。 齐读。 2、学习第二小节 (1)、乌鸦渴极了,到处找水喝,那它找到水了没有?(找到了)(贴瓶子图) 请小朋友自由读第二小节,从哪句话知道乌鸦找到了水? 抽生读。(出示第二小节第一句) 乌鸦终于找到水了,那此时此刻它该是什么心情呀? 谁能用高兴的语气再读读这句话。 (2)、乌鸦找到水了,那在这一段里,它喝着水了没有?(喝不着)为什么呀?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话,找找乌鸦没喝着水的原因。 抽生读。(出示第二小节第二句)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也拿来了一个瓶子,和书上画的瓶子多像呀,谁能到前边来,一边指着这个瓶子,一边给大家讲: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点击:水不多、瓶口又小) 请你用手比做乌鸦的嘴,试试是不是真的喝不着。 乌鸦找到水,却喝不着水,心里怎么样?(很着急) 你能读出乌鸦心里的着急吗? 抽生读。 师范读。 齐读。 3、学习第四小节 (1)、怎么办?小朋友们,开动你们的脑筋,赶快给乌鸦想想办法吧。 (用吸管吸;找朋友帮忙;打倒喝;打烂瓶子喝;装石头使水升高了喝……) (2)、小朋友想的办法真不少。乌鸦到底想了个什么办法?下面请小朋友读一读第四小节。边读边想,乌鸦用了一个什么方法? (3)生自由读,抽生答。 (4)、请小朋友们再读读第四小节,边读边在脑海中想想乌鸦放石子的过程,还可以边读边比画。 (5)、下面我们来演示一下乌鸦喝水的办法。老师来当乌鸦,小朋友看我放得对不对?(师故意抓一大把石子)(生答不对) 那该怎么放?(一个一个地放) 你怎么知道的?(生答,出示第四小节的第一句话,点红“一个一个”。) 谁能清楚地读给大家听? 齐读。 (6)、听了大家的介绍,向老师知道乌鸦放石子的方法了。你们知道了吗?下面谁愿意来当这只乌鸦,给我们演示一下这个方法。同学们注意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水渐渐升高了,水慢慢升高了,水一点一点地升高了。) (出示第四小节的第二句话)对呀,水一点点、慢慢地升高,就是“渐渐升高”。(点击变红:渐渐) 谁能把水慢慢升高的情景读出来? 抽生读,评价。 师范读。(板书:喝着水) 齐读。 4、学习第三小节 (1)、看,乌鸦终于喝着水了。乌鸦为什么能想到这个办法呢?(指名读) (2)、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乌鸦? (3)、如果乌鸦来到了你的面前,你会对它说什么?下面请同方的小朋友一人扮演乌鸦,一人当小朋友,想想你和乌鸦见面了,你们俩会说些什么? 三、总结全文 乌鸦动脑筋解决了困难,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会动脑筋解决困难。下面我们把课文一起读一遍,把乌鸦的聪明记在脑海里。 四、写字 (出示升、只)你记住了哪个字?怎么记住的? 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生写字,师巡视。 五、总结 这一课,我们学习了《乌鸦喝水》,小朋友平时遇到困难,也像乌鸦那样,多动脑,多思考,那你一定会解决困难,变得越来越聪明。 (板书) 14、乌鸦喝水 放石子 喝不着喝着水 水教案 篇9【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关键】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2.教学泼。读准字音po,怎么记这个字? 3.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为什么叫泼水节?人们相互泼水表示什么意思?读了这篇课文,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二、初读。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tong hu shi lin 2.(出示词语)水桶互相湿淋淋幸福 jiao sai ken li banna 象脚鼓赛龙舟不肯离去西双版纳 feng huang dai ji 凤凰傣族吉祥 (1)自读生字词。 (2)你在生字的音、形、义上有什么收获? 字音: 赛:读平舌音。 湿:读翘舌音。 幸:读后鼻音。 离、淋:读边音。 字形: 幸:不能跟辛混淆。 (3)带读,指读,开火车读。 (4)去拼音,齐读词语。 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5.再指名分段朗读。 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刚才老师提的问题了吗?如果知道,你是从哪句话读懂的? 2.指名回答。 3.齐读课文。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 2.简介:西双版纳凤凰花。 3.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 4.从第1自然段中,你还知道什么? 5.请你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1自然段。 五、教学生字。 课文读的好,字也会写得好。 1.分析字形。 互、泼、离:自学课后笔顺表并描红。 2.指导写字。 备:上面的〩,要包住下面的田。 旁:中间的ー写得长些,包住下面的方。 幸:第三笔横要长。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 二、数笔画,填空。 离:共()画,第9画是()。 互:共()画,第2画是()。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扩大学生的词汇量,积累一定的句式。 3.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的情景。 4.扩大知识面,了解其他民族的风俗。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听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二、新授。 1.教学第12自然段。 (1)齐读第1自然段。 (2)这一天终于来临了:指读这一天有的撒上花瓣部分。 a.哪几个词写出了人们盼望泼水节的到来?(板书:早早、早已) 通过你的声音把傣族人民盼望已久的那种迫不及待的心情读出来。 b.你看,就连那清水有的洒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同学们,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类似的句子。 c.生回忆说。 d.你也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吗? e.有感情齐读第一句。 (3)指导读书开始泼水了-------人人脸上笑开了花部分。 a开始泼水了,怎么泼的呢?-----读读书,可做做动作。 b看看图,你如果参加泼水节,你希望是谁?为什么? c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课文。 (4)指导读书清水是吉详如意的象征-----怎么能不高兴呢!部分。 a喜欢过泼水节吗?指名答。 b指名朗读怎么能不高兴呢!读好感叹句。 (5)有感情地齐读第2自然段。 2.教学第3自然段。 (1)泼水节不仅仅泼水呢! (2)自读第3自然段 (3)这个自然段中也写了一系列的动词,写得多么准确呀! (4)齐读第二句。 (5)你也能用这些一系列的动词说一段话?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3.你还知道那些少数民族的风俗?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再组词。 淋()幸()味()桶() 林()辛()末()通() 二、造句 ------有的------有的------: 三、搜集一些其他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然后全班开个以民俗为题的读书汇报课。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背诵课文。 2.做课堂联习。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一起跟傣族人民度过了欢乐的泼水节,那场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全班齐声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指导背诵。 1.看录象,读读书上的语句,再自己背背。 2.同座位互背,还可以做做动作。 3.指名背。 4.全班齐背。 三、做课堂作业。 作业设计 一.在挂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花瓣()的泼水节 ()的鼓点()的清水 ()的鸟儿()的生活 二、照样子写句子。 例:来鸟岛玩的人很多。 很多人来鸟岛玩。 1.小草上闪烁着晶莹剔透的小露珠。 2.花丛中飞舞着美丽的蝴碟。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这一天,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到了大街上。 2.大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不肯离去。 四.造句。 一年一度 迎来 附:板书设计: 21.欢乐的泼水节 早早 早已 追赶 泼水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