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心理学知识运用论文
范文

心理学知识运用论文

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运用有利于提升心理学行业的发展。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心理学知识运用论文,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心理学知识运用论文【1】

【摘 要】

教师是人灵魂的工程师,肩负起育人的神圣使命,要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去认识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规律,以优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

心理知识;优化;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质量,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充分利用心理学知识,把握学生思想的发展变化,找出心理障碍问题存在的原因,抓住要害,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使学生就会更加自觉地努力完成预定的学习目标。将心理学运用于教学中,宜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寻找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缺点和错误的根源

学生在课堂产生问题行为的原因主要有:学生对教学产生厌烦情绪,寻求其他的刺激而不自觉地违反了课堂纪律;学生学习有困难,害怕失败,滋生发泄的途径;个别学生因学习成绩较差,又希望老师与同学注意自己,不惜以身试“法”,违反纪律,以吸引公众的注意力;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上存在缺陷,或缺乏客观公正地对待学生,诱发学生课堂上的问题行为……。了解了这些原因,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师生在认知和情感等方面的沟通,积极协调师生的心理状态,变课堂的消极心理状态,为积极的心理状态。在发现缺点和错误时,也要看学生的优点,从优点和长处的一面启发学生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认识自己。学生在认清自己分清是非之后,就会发挥长处,改变自己的不足,从而向好的方面转变。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师生能以舒畅,愉快的心情投入教学,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

1.理解、宽容学生

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在师生关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关心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和宽容学生,学生自然就会把老师当成知心朋友,向老师敞开心扉,说出心里话。这样师生心灵就容易相通,学生的逆反心理也就少了,知识的传递畅通无阻。以心换心,以情育人,师生关系更加亲密。

2.平等对待学生,与学生真诚交流沟通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良性情感的传递着,教学中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交流,去赢得学生的喜爱和信任。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对于不同的学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即使是对问题学生也不要去讽刺、挖苦,也要给予信心和鼓励。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应无区别地对待每个学生,不能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长处,也了解学生的不足。对每个学生要建立适当的期待,在课堂中给予他们不同的机会。

3.教师要虚心听取学生意见,给学生以鼓励和信心

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产生许多不同的意见、想法,作为教师不应该去断然地否认他们的.观点。不小看这些学生的想法,应给学生鼓励,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正确的引导他们。

总之,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关爱尊重和理解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使学生产生乐于接近的心理。

三、教师应掌握科学知识,提高教学能力

在信息化时代,学生要更加学会学习;教师也不能老是以教育者的身份自居,在工作中同时也要注意学会学习心理学知识,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教师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学习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新知识、新理念,学习掌握新的教育教学手段,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教学能力与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心理气氛。教师深刻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充分掌握学生的程度及个别差异,讲课准确、清楚、新颖、生动,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处于良好心理状态。

四、培养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作为内驱动程序系统中积极活跃的心理因素,对于学习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一个人对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学习兴趣能促使学生全神贯注学习,也能在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孜孜以求并乐此不疲,成为推动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受两种因素的影响:一是学习材料本身存在一定的趣味性,学起来津津有味,爱不释手。二是学习者感到有必要学习某些知识,因为这些知识和技能对自己的未来对社会都有好处。从而增强学习的毅力和恒心。知识的实际运用会使人感受到自己的力量,从而对有关的知识学习进一步加深兴趣。因此,教学中应时时注意生动的时事和现象,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认识和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者创设一定的情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职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置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这样,就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总之,要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保持旺盛、饱满、高昂的学习情绪,提高学习的绩效,其关键点,需要教师将心理学知识恰当地运用于教学。教师只有把握了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让学生完全投入学习氛围当中,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心理学知识运用论文【2】

摘要:

针对目前我国科普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教学效果不深入的事实,如何增进普及对象对科普知识的吸收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在一线工作者经验积累与探索的基础上,运用与心理学相关的“四步法”,设立良性教学情境,提出科普人员工作中较适合的工作方案。点明学习心理学有利提高科普工作者工作效率与“科技知识传播者”从业能力。

关键词:

科普 科普工作者 心理学 教学情境

贵州科技馆自2006年8月18日开馆至今,随着来馆参观公众对科普场馆认知能力和服务要求的提高,笔者是贵州科技馆的一名科技辅导员,在“如何当好科普场馆工作人员”的问题上,有了一些观点和建议。

当今科学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大时代,为科学而科学的“纯科学”时代已一去不复返。科学事业因其巨大的作用和深刻的影响受到了社会和公众的格外关注,而科学普及就是科技工作者与公众交流沟通、使公众理解和接受科学的重要方式,也是服务于社会的重要途径。

随着大众传播手段的发展变化,尤其是电视传媒、互联网络的出现,推动了社会公众对科技发展知情权和参与权普遍愿望的提高,从而对科学普及的方式、手段和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记得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曾说过:“科学,不仅是专业人员所讨论的科学,而更是整个人类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科学!”。如果说“科学知识生产者”是人类认识和理解科学的必不可少的最终源泉,那么“科学知识传播者”就是今天沟通科学家和普通大众的一座桥梁。要想在相对广泛的领域内准确、适宜地反映科学,“科学知识生产者”与“科学知识传播者”之间、“科学知识传播者”与“科学知识传播对象”之间,保持和谐一致的良好合作关系就至关重要。科普工作者们的肩上负有两个重任:“一是,探索和揭开科学的奥秘;二是,要把科学告诉公众”。在科学事业里,“深入”地研究科学难题所取得的突破是艰难的,但是要把研究成果“浅出”地说给公众听,让他们搞懂、弄明白,或许更难一些。曾记得一些著名科学家写的科普名著:法拉第的《蜡烛的故事》、法布尔的《昆虫记》、别莱利曼的《趣味物理学》、爱因斯坦的《物理学的进化》和霍金的《时间简史》等等,这些作品,不仅具有科学性和知识性,而且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以其巧妙的构思、独特的语言魅力吸引了千百万读者,影响着几代人的成长。他们作为大科学家为何能写出如此受大众青睐的科普读物呢? 这就是笔者想与各位朋友共同探讨的问题!

一、科普工作者的“关键”和“重点”

每一位科技工作者,不仅要关心自己苦心钻研的课题能否取得成果,更要想方设法让自己的科研工作和成果能被社会大众所理解、所承认、所支持,这就要求必须学习和掌握好科普宣传工作的本领,树立起如何全身心的投入科学普及;如何努力使公众更好理解科学知识的理念。

科学普及是非强制性的教学关系。其中,教学情境主体与内容的自由度都很大,在科普工作中能否抓住普及对象的兴趣点和实际需求就显得十分关键。活动时,面对的是社会上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积极了解不同人群的心理特点和不同需求,同样也非常重要。例如:当面对某位来科技馆参观的青少年朋友时,科技辅导员立马就走上前对其进行知识点的讲解,结果就是……。当科普工作者对科普对象激情付出后,却得不到十分之三的回馈时,双方的心情都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郁闷。这就是在“科学知识传播者”和“科学知识传播对象”之间没有找到最佳钥匙的缘故。

科普工作者们开展活动时一定要抓住“关键”和“重点”,心理学知识的运用就是打开这些锁链的最佳钥匙。首先,在开展工作之前对普及对象的学习动机有一个分析、归因和实施的过程;其次,将心理学上的“需要层次、成就动机、成败归因和因材施教”的策略(参考文献[1]),巧妙灵活运用在普及的对象身上;最后,大家就会惊喜的发现,真的能使科学普及的活动向着自己所期望的方向顺利发展、和谐发展(这里所指的“和谐”,就是“教一学”双方都心情愉悦的一种状态)。

二、科普工作者的“四步法”运用

通过大量一线工作的经验积累与探索,笔者总结出了一套很实战的“四步法”,能使教学双方在很自然的氛围中顺利完成知识的获取。

第一步:信息接收途径的观察法。可以对普及对象进行初步的分析(性情、爱好、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等方面);

第二步:语言技巧里的“吸引力法则”(参考文献[2])。要吸引对象,并进行更深入的沟通与了解(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三步:心理暗示法。让普及对象既能很愉快又不自知的进入创建教学情境中来(建立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关系);

第四步:因材施教法。实施知识点的普及教学(根据对象来确定方案与程度)。

三、科普工作者的“引导”作用

在科学普及的实施过程中,并不是凭着一腔热忱就能解决所有问题,而要处处学习心理学、处处运用心理学和处处想到心理学。使“科学知识生产者”和“科学知识传播者”之间变得更和谐;使“科学知识传播者”和“科学知识传播对象”之间变得更和谐;使自己的科普活动能控性更强、成效面更广;使自身所处的这支“科学知识传播者”队伍更专业、更有凝聚力。在科学知识的生产早已专业化、职业化后,科学知识的普及、传播以及科普创作也日益走上专业化和职业化的道路,逐渐呈现出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对于社会大多数的成年公众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科技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及其社会影响后果,而非深奥的学术术语、远离人们现实生活的尖端科技知识;对于未成年的人来说,他们什么都不想关心,长期的、枯燥的知识点学习,使其内部的学习动机越来越弱、学习效果越来越差,但这些却并非其自身所愿。相对于学校教育的不同,社会科普教育更需要关注普通公众在现实生活中的需求、自身爱好的兴趣点和其特定时期的心理特点,从而对他们进行引导、培养和帮助。科普场馆工作者在向普及对象传授的内容上,不应只盯着科技最前沿、最突出的那些知识,应该从发散性思维的角度对其进行引导、培养和实施帮助,引导其掌握科学文化的基础知识、培养其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帮助其在科技研发的道路上走得更深更远。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 5: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