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清明节的由来幼儿教案
范文

清明节的由来幼儿教案(精选7篇)

导读: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清明节的由来的幼儿教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清明节的由来幼儿教案 篇1

设计思想: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当清明来到,万物凋零的寒冬就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就真正地开始了。在清明节期间,组织幼儿系列教育活动,目的是让幼儿通过向烈士致敬默哀或扫墓等活动追念烈士的高贵品质,树立继承先烈遗志、 认真学习、长大建设祖国的理想;通过吃鸡蛋、画鸡蛋、玩鸡蛋、踏青春游、荡秋千、放风筝活动,了解传统风俗,锻炼身体,充分感受 春景的美好。

活动目的:

1、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清明节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2、初步了解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怀念先祖、尊重长辈等。

3、敬仰怀念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活动准备:

课前和家长联系好,邀请参与本活动,电脑课件,实物:各种图案的彩蛋、每幼儿一个熟鸡蛋,彩笔、帖纸、橡皮泥、剪刀、胶水等。

活动过程:

1、用古诗导入活动内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

小朋友你们知道几月几日清明节吗?(4月5日清明节)

2、教师讲述清明节的由来。

3、课件:边放课件教师边讲述,让幼儿了解烈士的先进光荣事迹。

(1)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课件同时播放毛泽东树立纪念碑的录音,教师讲述:毛泽东为了让后人永远记住、永远怀念这些英雄,并在1949年3月30日在天安门广场树立了《人民英雄纪念碑》。

(2)现代英雄:抗洪救灾、抢险救火、保卫国家生命财产等等许多现代英雄也献出了生命。

5、观看课件:老师带孩子们扫墓的画面。

6、放哀乐、人民英雄纪念碑画面,请家长与幼儿起立,向英雄们行礼、默哀,表示怀念。

7、与幼儿交谈:清明节有那些习俗?

运动习俗:踏青、荡秋千、打马球、放风筝、蹴鞠、插柳等。

饮食习俗:吃冷食、吃鸡蛋等。

8、出示彩蛋请幼儿观察与自己带来的鸡蛋有什么不同?用什么制作的?

9、放彩蛋图片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及制作兴趣。

10、幼儿与家长共同制作彩蛋(方法形式不限,画画、涂色、剪纸粘贴、橡皮泥制作小动物等)。

11、幼儿到台前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作品。

12、玩鸡蛋:请幼儿发挥想象力用鸡蛋作出多种玩法(滚、转、抛、立、碰鸡蛋等),幼儿比赛看谁的玩法多。

结束部分:请幼儿把彩蛋给其他班的小朋友欣赏并与朋友们一起玩,在音乐伴奏下走出活动室。

清明节的由来幼儿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本课设计将从问题入手。只有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以此为抓手,解词析句,探究问题,才能深入地理解课文,从而达到知识、能力、情感共同提升的目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习并理解本课生字词,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字词的兴趣及能力。

2、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学生反复默读,深入地理解课文,使学生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感受并崇尚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

[重点难点]

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清明”的含义.

第一课时

一 启发谈话,调动积累,引起阅读期待。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9课,请与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2、谁愿意把你知道的有关”清明节”的信息说一说,与大家一起分享。

3、大家对清明节是怎样来的;清明节是什么样的节;清明节有哪些习俗等有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谁能再谈一谈你对“清明”一词的理解?

小结:大家对“清明”一词有了初步的理解。我相信,待我们深入地学习课文后,你对这个词会有更深刻地理解。

二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感知文本。

1、 自读课文。

2、 要求:①划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②利用工具书,查出解释,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传统、流亡、感人肺腑、狼吞虎咽、郑重、治国安邦、清明、念着、荒山野岭、恸哭、寒食节、祭奠、鞭策、座右铭、井井有条、安居乐业、不居功劳、不图富贵)

③把课文多读几遍,达到读通、读顺、读熟的目标。

2、检查自读的情况。

①同桌互读互查,检查生字词及读书的情况。

②师生借助字卡,认读生字词。

③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其他同学思考,课文主要讲什么?

④师生讨论、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 质疑问难,理清思路,培养问题意识。

1、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及内容,或提出有利于深入理解课文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梳理,分三个层次解决。简单问题学生相互提示解决;与课文联系紧密的重点、难点问题留在学课文中解决;其他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课外资源、或课余时间讨论解决)

2、梳理、归纳本节课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①清明节是怎样来的?

②清明节是纪念谁的,纪念什么?

3、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解决“清明节是怎样来的”问题。

为什么介子推不居功劳不图富贵怎么知道的晋文公定“清明节”?为什么见“清明柳”就像见到介子推?

清明节的由来幼儿教案 篇3

一、活动目的:

通过清明节的主题教育,让同学们了解清明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另外还通过这次班会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一些习俗,清明节的历史由来。通过这次主题教育,还让学生来缅怀先烈,知道自己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

二、活动时间:

4月2日

三:活动地点:

四、活动过程:

(一)1、利用交流的形式让同学们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和清明节的习俗。

(1)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是传统的纪念祖先的节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这一习俗相沿已久,据史书记载,秦汉时,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越来越发达和强固,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朝廷的推崇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古人有描写清明扫墓的诗:"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民间广为流传的孟姜女寻夫小曲也有"三月里来是清明,桃红柳绿百草青;别家坟上飘白纸,我家坟上冷清清。"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些诗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当时清明扫墓时的情景和氛围。

(2)祭扫烈士墓

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光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和革命先烈纪念碑,已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形式。

(二)让同学们体会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1、小组内交流班会体会。

2、指名让学生体会,及时表扬说得好的同学。

3、引申: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歹徒、小偷、坏人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是不是能像革命先烈那样舍身为人呢?我们能不能非常机智的与歹徒等做斗争呢?你都有哪些机智的方法与同学们分享呢?

4、作业:利用假期得时间跟自己的父母去祭扫先祖、参加植树活动,为祖国添绿色。

(三)师生总结。

今天,在《清明时节忆先烈》的主题班会中,我们同学既了解了清明节的一些知识,又知道了一些为祖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先烈的事迹。我们都不应该忘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先烈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希望你们能发扬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做一个正直无私的人,长大为祖国做贡献。

清明节的由来幼儿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四季轮换,感知清明是春天的节日,产生进一步探索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

2.喜欢古诗、古画等一些表达方式,在欣赏与体验中加深对我国节日文化的了解与喜爱。

3.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

教学准备:

清明上河图、有关清明照片。

教学过程:

一、猜猜讲讲,理解四季轮换。

1.演示画面一,看到这个图形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一年从1月开始,从12月结束;新的一年又从1月开始,从12月结束。

2.演示画面二,现在,你们又想到了什么?

小结:一年有四季,一年中,我们从春天开始,然后经过夏天和秋天,紧接着是冬天,这之后又是春天。一年又一年,季节就是这样在不停的交替着。

3.演示画面三,前些时候我们在日历上发现了一些节气,想一想,她们可能会在什么季节?

4.小结:一年从春天开始,过了立春,是惊蛰,过了春分,是---,过了大寒,又是立春,节气能告诉我们季节的变化。

二、看看找找,感知清明。

1.现在我们处在什么季节?

2.春天里除了有立春、惊蛰、春分这些节气,还有哪些节气?(引出清明)。

3.从文字上看,清明可能是什么意思?

4.今天王老师准备了许多图片,请小朋友来找一找,哪些与清明有关?幼儿分组商讨。(再现与迁移已有经验:咏柳、游园不值、清明时节等古诗)。

5.小结:清明不仅是春天的节气还是春天的重大的节日,是我们中国人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踏青到大自然的怀抱,享受着春天温和的气候和万物苏醒带来的欢乐,感谢先烈、祖先给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

三、视听欣赏,感受传统艺术。

1.清明这个节日在中国古代就有了。中国古代的人不仅用文字、古诗记载了清明,还用绘画的方式进行了记录。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中国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名画,你们想不想看看那时清明节的热闹场面?

2.幼儿欣赏《清明上河图》。

3.提问:有什么感觉或?(帮助幼儿简单理解画面内容)

4.教师朗诵古诗进行小结: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墓笙歌收拾去,万珠杨柳属柳莺。

清明节的由来幼儿教案 篇5

【目的意义】

通过此次主题班会活动,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悲壮历史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意识,增强学生们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信念,坚定跟党走的信心。

【活动时间】

11月下旬某一天或清明节。

【活动地点】

班级教室。

【参加人员】

全班同学。

【活动准备】

(1)录音机一台、录音带数盒。

(2)历史知识问答题题签。

(3)统一服装(校服)。

(4)布置会场。

(5)邀请校领导。

【活动程序】

放《红梅赞》歌曲录音带,在《红梅赞》的歌声中,主持人上场,宣布《烈火中永生》主题班会开始。

甲:《红梅赞》这首许多中国人并不陌生的歌曲,影响了几代为中华民族崛起和振兴而开拓进取,奋发图强。甚至不怕牺牲生命的中华儿女。

乙:小说《红岩》和电影《烈火中永生》也激励过亿万中国人,继承先烈的遗志,踏着先烈的足迹奋勇前进,开创新中国的业绩。

甲:红岩英魂不散,红岩英烈永垂不朽!

乙:“从来壮烈不贪生,为党为民万事轻。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

(音乐止。)

甲:请看舞蹈表演《在狱中》。

(5名同学上场表演“绣红旗”其中1名同学扮演江姐,4名同学扮演狱中难友。)

乙:听,难友们在控诉郭明当的暴行。

甲:听,难友们在畅想当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的时候……

乙:(激动地声音响亮而高亢地)中国革命就要胜利了!

甲:(声音低沉而悲愤地)然而,1949年11月27日的那一天。

乙:黑松林在诉说。

甲:黑松林在控诉。

合:黑松林在呐喊。

甲:郭明当反动派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无数的英烈倒在了枪弹下,倒在烈火中,倒在血泊里。

乙:“失败膏黄土,成功济苍生。”

甲:这是血与泪的诓歌,

这是信念与意志的磨炼。

这是生与死的选择。

乙:他们没有死,

他们用信念与意志赢得了新中国,

他们在烈火中得到了永生。(由2名同学讲述革命历史故事,略。)

甲:革命英烈,那永不消逝的英魂,激励了无数人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也使我们新一代青年,领略了生命的真谛。

乙:不管是强音还是颤音都是后人前行的号角。

甲:有人常常提出这样的问题:“人活着到底是为什么?”

乙:是万世留名?还是自生自灭?

甲:有人说烈士们生得伟大。

乙:也有人在抉择但他们死得并不划算。

甲:不,先烈们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革命故,两者皆可抛。”

乙:他们懂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内涵。

甲:他们追求:“失败膏黄士,成功济苍生”的人生意义。

乙:死,并不是烈士们惟一的选择,生存,对先烈们未必不是一种选择。然而,在光明与黑暗,在自由与专制的搏击中,需要勇士的冲锋,需要战士的流血,需要英雄的献身。

甲:于是,先烈们发出了:今虽自缚非吾愿,碧血丹心换中华!”的呼声。

(同学分别讲述红岩故事《狱中斗争》;《小萝卜头》;《杨虎城将军的故事》《两活口棺材》《血染白公馆,火烧渣滓洞》等,一名同学讲述1949年11月27日《血腥大屠杀》史实。略。)

乙:当敌人对关押在白公馆监狱的革命者进行大肆屠杀时,也正是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前冉冉升起的时候。

甲:当天安门前的礼炮震撼天地时,歌乐山仰天长啸,悲声壮绝。被关押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里的200多位革命志士恨饮枪弹,倒在了黎明前夜。

清明节的由来幼儿教案 篇6

教育目的

1、通过本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有所了解。

2、悼念革命烈士,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教育学生弘扬民族精神。

过程:

一、引入投影仪《清明》引导齐读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清明节的由来

教师介绍: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清明节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都说说自己每年的清明节怎么过的。

学生自由发言。

四、清明节的风俗

1、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这就是“忙趁东风放纸鸢”的由来。

2、清明节除了放风筝,还是一个纪念祖先的日子。也就是扫墓。关于扫墓你知道多少?

让学生自由谈以前和长辈扫墓的情形,用几句话谈谈扫墓的经过。

3、目前,扫墓的形式越来越环保,仪式也得到简化,但是,你们一定要知道为什么扫墓?(缅怀英雄品质,珍惜现在生活。)

4、你知道哪些英雄故事?

让学生试着说一说。

清明节的由来幼儿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清明节的习俗,懂得用文明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2、通过活动,对清明节有印象。

二、活动准备

扫墓图片(献花、植树、送食)、清明节的课件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小朋友知道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吗?(桃花开了,小草发芽了,小动物也出来晒太阳了,还有轻轻的风)

师:在这个美丽的节日里,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2、介绍清明节

师:清明节是个什么样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都干些什么呢?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爷爷奶奶,那你爷爷的爷爷你们

见过吗,他们都去哪里了?(去世了)。他们去世以后,人们非常想念他们,就在每年的清明节去墓地看他们,所以呀,清

明节就是去拜祭死去的亲人,表达对他们的思念。

3、清明节扫墓

到了清明节呀,人们就要去拜祭死去的亲人,你们知道怎样拜祭吗?(引导幼儿说出一些拜祭的方式,如,送花)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现在的人们是怎样拜祭死去的亲人,表达对他们的思念的。

(1)播放图片

(2)幼儿讲述

(3)教师小结(人们把最美的花献给亲人,有的给他们敬酒,还有的通过植树,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告诉他们你很想念他们)

4、清明节的习俗

通过播放课件,了解一些清明节的习俗。

5、小结,结束

清明节的习俗可真多,有献花、送食、植树、荡秋千、放风筝等。那到了清明节的时候呀,你们可以让你的爸爸妈妈带你们去扫墓、踏青、春游,并拍下一些照片来带到幼儿园,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过清明节的,好不好?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4:5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