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白杨教学设计 |
范文 | 白杨教学设计3篇 白杨强阳性树种。喜温凉、湿润气候。在早春昼夜温差比较大的地方,树皮常冻裂,俗称“破肚子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白杨》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白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学会读懂句子含着意思的方法,初步培养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能力。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了解问句的三种类型。 4、初步培养学生热爱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能力。 教学难点: 同教学重点。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提示课题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自学生字新词,学习第1段。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揭题读题。你见过的白杨是长在什么地方的?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的白杨是长在戈壁滩的(简介大戈壁) 2、设置悬念。课文围绕白杨写了一件怎样的事呢?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搞清它。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按要求自学课文。 (1)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3)划出不懂的地方。 2、检查自学情况。 (1)先指名几个同学说说写了一件什么事。再进行归纳:爸爸和他的孩子们在去新疆的列车上谈论白杨的事。 (2)生字新词的检查,重点放在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如“浑黄一体”,可联系前面的“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清晰”来理解。 (3)指名读课文,及时进行讲评。 (4)质疑问难。 三、学习第一段。 1、第1自然段:这一段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环境?你是从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 2、第2、3自然段:这是一个“自问自答”从哪儿可以看出白杨树很多?“一个高大挺拔的身影”指的是什么? 3、用“虽然--但是--”来说说这三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例:虽然环境十分恶劣,但是白杨树长得高大挺拔。) 4、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四、课堂练习。 课后习题4。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学习“学习提示”;读懂第2、3段,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课后习题4) 二、学习“学习提示”。 (1)默读“学习提示”:它告诉我们读懂句子里含着的意思的方法是什么? (2)强化对方法的理解:这种方法分成哪两个步骤来进行? 三、学习第二段。 1、默读思考。 (1)“一位旅客”和“卫士”各指的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 (2)从哥哥和小妹妹的谈话中可以看出白杨外形特点是什么? (3)从字面上看。爸爸介绍了白杨树的哪些特点? 2、交流自学情况,及时给予评价。 3、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完成课后习题2。 4、朗读指导。 四、学习第三段。 1、作者连用了几个“只晓得”?把它们划出来。并认真读这些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现在孩子们认识到了白杨的哪些优秀品质? 3、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从字面上看是讲什么的.?联系上下文想它所含着的意思是什么? 五、总结全文。 1、课文中的爸爸是怎么样的人? 2、你认为作者哪些地方写得好?(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3、交流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方法, 六、课堂作业。 1、填空。 在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中,“一棵高大的白杨树”实际上指的是();“几棵小树”指是();“风沙”指的是()。 2、完成课后练习。 参考资料 关于课后习题 1、第1题:概括地说,是荒凉而恶劣的环境。具体见第1自然段。 2、第2题:第(1)句为“哪里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茁壮的枝干”;第(2)句为“不管是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 3、第3题:第(1)句是有疑而问;第(2)句是自问自答;第(3)句是无疑而问,是用反问的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即没有这么大的伞。 白杨教学设计(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文借爸爸向子女介绍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2、理解重点词语与句子,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爸爸看见几棵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浮起微笑,实际上是为建设边疆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仪、胶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曾写过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白杨礼赞》,文中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并借白杨歌颂了有着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位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板书课题)。大家打开书预习内容,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 ①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②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清晰介绍新疆 注意: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字音易错的:清晰(x9),不读(x@);字形易错的:新疆。“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2、读课后题4“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并对词义加以理解。 3、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4、默读课文,回答思考题。 ①把书上内容与自己已有知识相结合,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②读一读你刚才所画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 五、练习读熟课文,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全文并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 茅盾的《白杨礼赞》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和具有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那么袁鹰的《白杨》要歌颂白杨的什么品格呢?下面我们就学习《白杨》这篇文章,(板书课题:白杨) 二、指名朗读全文 1、思考:从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中,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 2、讨论得出答案,老师板书:(①外表:挺直、粗壮;②内在: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坚强、不软弱、不动摇。) 3、结合课文前后内容谈谈你对白杨的特点的理解。 4、朗读这段话,体会白杨的品格。(有感情地朗读) 5、练习背诵此自然段。 三、细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1、默读课文,自学。(投影出示) 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卫士”是什么意思?本课指的是什么?这位旅客为什么“出神”?)[讨论后板书:边疆建设者]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表白了自己的心。(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爸爸“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他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心愿?)[讨论后板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3)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课文第一处讲到“沉思”,爸爸在沉思什么?这里爸爸又在沉思什么?) 2、小组讨论解答。 3、大家分析解答。 4、朗读这几句话,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 四、老师:望着窗外的卫士,爸爸想着、想着,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接着回答。然后 1、指名一人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大家分析其中的深刻含义。 2、“微笑”又说明了什么?(板书:无私奉献的精神。) 3、朗读训练,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4、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朗读全文,想想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六、确定中心思想,完成课后练习三(选择中心) 说明:课文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方法。(板书:借物喻人) 七、总结深化 本文作者袁鹰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热情赞美了具有白杨一样品格的边疆建设者,他们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了在座的同学们,也感染了老师。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创造祖国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八、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熟课文 白杨教学设计(三)目的要求 1、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边境战士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3、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 4、学会本科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教学重点 了解白杨树的特点,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爸爸”介绍白杨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教具学具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板书课题解题 1、水见过白杨?说说白杨是什么样的? 2、微机出示“资料部分”,认识白杨 二、检查预习 1、微机出示“字词学习”,学习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指导生字的读音 3、指导读描写“大戈壁”、“白杨”的话和爸爸谈论白杨的话。 三、讲读课文 (一)、讲读第一段 1、默读课文想想这一段主要些什么? 2、讨论解答弄懂环境和气候的恶劣 点击:理解词语:戈壁清晰浑黄一体 (二)、理解2—3自然段 1、指名朗读2—3自然段 2、微机出示白杨树的画面理解“高大挺秀” 3、读了这一段后你有什么感受?(喜爱、崇敬) (三)、理解4—14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讨论:白杨树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一位旅客”指谁?说说“爸爸的神态有什么变化?(望着—出神”—“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微笑消失色变得严肃起来”) 4、理解爸爸说的话表达了什么心愿? ①默读15—17自然段。 ②说说爸爸的话表达了什么心愿? (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希望自己的子女在边疆落户、学好本领长大建设边疆) (三)、讲读第15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说说爸爸沉思什么? 3、“一课高大的白杨树”和“一棵小树”各比喻什么?为什么嘴角又露出一丝微笑? 四、作业: 朗读课文,尝试给课文分段。总结段意。 第2课时 一、默读课文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1、自由度课文分段 2、讨论分段情况,概括段意 一段:(1—3)列车在大戈壁上运行。 二段:(4—14}爸爸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特点。 三段:(15—17)爸爸在表白自己的心。 四段:(18)孩子们会像小白杨一样在边疆茁壮成长。 3、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1、浏览课文,概括中心 2、讨论确定中心 三、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1、同位讨论 2、集体讨论订正 四、指导书写生字 1、指导书写生字 2、学生练习写生字和课后词。 五、作业: 默写生字感情朗读课文。 第3课时 一、指导背诵14—18自然段 1、指导分段背诵 2、借每段开头一句话背诵 3、同位互相检查背诵 二、巩固练习 鹏博士出示以下各题 1、辫字组词 2、找反义词 3、判断句意 4、选词填空 三、总结学法,巩固中心思想 四、作业: 1.背诵课文14—18自然段 2、朗读4《在希望的田野上》 板书设计: 教学札记: 本文以白杨比喻爸爸,教学中让学让学生懂得其用意所在,并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材的,知道围绕中心选材的重要性。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