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小学现状调研报告
范文

小学现状调研报告(通用14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现状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现状调研报告 篇1

书籍是传承文明的桥梁,是延续文化的中介。教育家朱永新曾多次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老师的读书兴趣和水平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读书,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

读书,能改变人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读书,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提升专业品质,促进专业发展乃至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促进其专业发展,推动小学生课外阅读和构建书香校园建设,推进包河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拟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工程”。为此,我们进行了全区小学语文教师阅读现状调研活动。

一、调研目的:

广泛深入地了解全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阅读现状,了解老师们的阅读心理和阅读需求,为制定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工程方案提供必要的现实依据,为构建书香校园,推动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工程奠定基础。

二、调研范围:

全区小学语文教师

三、调研方法:

问卷法

四、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涉及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情况、工作量、健康状况等,重点调研教师的阅读现状。

五、调研过程

1、设计问卷。依据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工程的规划,设计了《包河区小学语文教师现状调查表》(重点调查教师阅读状况),并通过语文教研组长将调查表发给了每所学校的每位语文教师。

2、问卷回收。各校由语文教研组长负责,通过电子邮件,陆续提交问卷。共收回问卷848份,其中有13份问卷无效,835份是有效问卷。

3、统计分析。对提交的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和综合分析。

六、调研结果与综合分析

本次问卷分别从读书兴趣、读书时间、读书类别、影响读书的原因等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1、读书兴趣方面:全区酷爱读书的小学语文教师有186人,占总人数的22.27%;喜欢读书的354人,占总人数的42.39%;一般的284人,占总人数的34.01%;不喜欢的11人,占总人数的1.3%。

2、读书时间方面:全区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时间平均为0.96小时。喜欢读书,经常读书,并坚持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等,且读书时间达到或超过2小时的有175人,占总人数的20.95%。比较喜欢阅读,也经常读书,但不经常做笔记、写心得,读书时间在1.5—2小时的372人,占总人数的44.56%;偶尔读一读的176人,占总人数的21.08%;愿意读书,但忙于教学和班级管理事务,基本不读书的103人,占总人数的12.33%;对读书没有兴趣,基本不读书的9人,占总人数的1.07%。

3、读书类型方面:基本以阅读教学参考书、教育杂志的小学语文教师有272人,占总人数的32.57%;阅读文学、小说等人文著作有76人,占总人数的9.10%;阅读专业教学杂志如《小学语文教师》等77人,占总人数的9.02%,浏览《新安晚报》等89人,占总人数的10.66%;阅读《合肥晚报》的185人,占总人数的22.16%,读教育专著的79人,占总人数的9.46%;读其他报纸杂志等读物57人,占总人数的6.82%。

4、影响读书的原因方面:

(1)工作负担较重。调查统计显示58.03%的教师反映由于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期待越来越高,学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种评估验收、检查,导致他(她)们平时起早摸黑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频繁地开会、评比、总结、接受检查……教师的业余生活被繁重的教学工作和检查验收占用了,辛劳疲惫长期积压,身心多数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一旦放假,不少教师整个身心松弛下来,对书本也会产生一种厌倦感,不想读书,更不愿动笔。

(2)业余生活丰富。随着电视、电脑的普及,老师也同其他人一样,即使偶尔有点时间,也没有去读书,而是打开电视、电脑,尽情享受快餐文化,或在网上冲浪、聊天、玩游戏。

(3)心情浮躁不安。现在社会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实际,老师也深受影响。许多老师感觉心很浮躁,静不下心来读书,即使读,也无非是一些报纸、杂志,最关注的多半是娱乐、体育、证劵、饮食、健康等知识消息,或者是被动完成学校和上级部门布置的读书任务,自觉主动地去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不多,更别说读哲学、史学、中外经典等方面的书籍。

(4)适合的书不多。许多学校重视硬件投入、设备更换,但学校的图书投入不足,书籍更换更少,学校适合老师看的书不多。另外,语文教师给学生和自己孩子推荐和购买书籍较多,但给自己购买适合的书籍较少。

从问卷结果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我区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的基本情况尚可。全区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时间平均为0.76小时。有20.95%的教师,酷爱读书,经常读书,并坚持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等。54.96%的小学语文教师选择非常喜欢或喜欢读书,超过一半的小学语文教师能比较经常地阅读,读书已经成为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的生活,大家普遍具有较强的读书愿望,有着明确的读书目的。但问卷中也明显地暴露了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缺陷。如在“影响读书的原因”中,超过半数的老师认为影响读书的原因是“教师工作负担重,没时间读书”,这一方面反应了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忙于教学、班级管理、迎接各级评估检查等事务,学习时间较少的事实,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小学语文教师对自己要求不高,个别老师认为自己的知识水平应对小学生已经绰绰有余了,没有必要再去读书,对读书的重要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对终身学习的认识不深,落实不够,终身读书的观念比较淡薄。

二是读书范围不广。多数教师阅读的是教学参考书、教育教学杂志和报纸,对中外经典作品、人文著作以及孩子爱看的书籍阅读较少。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不及时读书无疑是无法胜任小学语文教学这一基础工程的。另外,不喜欢阅读人文书籍,这种现象也令人忧虑,因为人文阅读是阅读金字塔的底座,是阅读的基础,人文阅读的质量决定着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高低,它制约着语文教师整体素质的层次和水平,所以人文阅读喜爱程度的偏低,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不高。其次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承担着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师对适合孩子阅读或孩子喜欢的书籍应首先了解熟悉或与学生共读,只有这样对学生的指导才具有针对性。

三是阅读取向略显功利。阅读教学参考书和教育教学杂志在老师的阅读中占居首位,这表明一方面教学参考和教学杂志对教学工作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说明有些老师,过分依赖教参,教学工作缺乏创造力。另外,调查表明,广大小学语文老师对文史著作的阅读,较多的选择四大名著,当代的佳作和外国经典作品选择较少,阅读取向还略显陈旧。此外,为了完成各级布置的读书任务或为了做课题而读书的老师较多,读书取向略显功利。

七、对策与思考

小学语文教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意义重大。而教师读书不仅能够丰富知识、拓宽视野、启迪思维、增长智慧、提高素养、加快成长、实现理想甚至改变命运;还能够滋养心灵、净化情感、愉悦精神、陶冶性灵、丰富阅历;更能够使自己用心做事、激情工作、挖掘潜能、超越自我。读书对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学校整体发展,都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改进我区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现状呢?

1、远离浮躁,静心读书

老子说:“轻则失根,躁则失君。”读书可以使我们驶入一个很宁静的心灵港湾,使自己的教学登上“会当凌绝顶”的境地。综观全国很多老师,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的老师,其中所有的成名者,如窦桂梅、于永正、魏书生、朱永新等无一不是疏离浮躁者。

以上名师尚且如此,我们一线老师更应该摈弃浮躁,远离浮躁,静下心来好好读书。首先要对自己的人生做一个文化规划,设计自己要陆续读什么书;其次要设法使自己那种浮躁之心平静下来,把认为可以不干的事情放到一边,腾出一片心灵空间来安放文化,思考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走进书籍。

2、读书万卷,教学有神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山东教育社总编辑陶继新先生,在《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报告中多次强调“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认为“读教相长”。因为教学实际是一个人内在文化素养的外化,如果腹中空空,教学就只能是个空架子。我们不少老师比较注重读课本、看教案、学教参,不知道功在其外;如果老师们能真正广泛涉猎各种书籍的话,我们任何教学都能达到从容轻松、出神入化的境界。因为,对老师来说,文化积淀的过程就是备课的过程。如教育专家于漪执教《孔乙己》一课,他导入新课后就这样提问:“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人的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看到悲剧使人泪下。《孔乙己》这篇小说写了孔乙己悲剧的一生,可是我读了以后,眼泪不会夺眶而出,而是感觉内心一阵痛楚,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孔乙己的悲剧是在笑声中进行的,那么孔乙己的悲剧到底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的悲剧呢?”由此我们可以见一斑而窥全豹,于漪老师读了多少书,又背了多少书,我们无人能比。可见于漪老师丰富的文化内涵,成就了于漪的独具特色的语文教学。

3、科学选择,广泛阅读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当今世界,行万里路容易,读万卷书太难。因为现在的书籍浩如烟海,所以我们应该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读书,以便我们的知识内涵、素质修养、见识思想、人文底蕴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创新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

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读哪些类型的书呢?

一要直面经典。高层次的文化阅读,能达到一以当十的效应,所以读书的原则要取法乎上。如果我们一味地好奇,读没有太大文化含量的图书,或者整天读一般的小报的话,即便读一辈子,我们也只是在这个层次上徘徊。但如果我们直奔上层的话,就能够以一当十。我们每一个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扩展它的宽度,高效率的阅读,可以拉长我们的精神生命和文化生命。另外读书不仅要精而深,而且要广而博,教育类以外的文学、美学、经济等方面的书都要读。因为教育只是整个文化的一个分支,我们如果不从整个文化来研读教育,就有可能误入“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状态,所以语文教师要读各种高层次的经典书籍。

经典书籍应该包括中外经典,中国经典包括以老庄、孔孟等为代表的重要思想经典;以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代表的文化经典;以陶行知、叶圣陶等教育家著作为代表的教育经典。外国经典包括以苏格拉底、黑格尔、杜威、苏霍姆林斯基、布鲁纳、布卢姆等等为代表的重要思想经典;以《爱弥儿》《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民主与教育》等为代表的教育经典;还有许许多多人文经典名著。这些书籍都是教师涵养自己、提高自己不可或缺的典籍。

二要关注当代。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学习当代各方面的教育专家和教育方面的报刊,要关注象魏书生、朱永新、袁振国、叶澜、孙云晓、何炳章等教育专家;要关注余文森、顾泠沅、郑金洲等教研专家;也要关注程红兵、李镇西、刘彭芝、高万祥等知名校长;更要关注于漪、钱梦龙、李吉林、于永正、支玉恒、贾志敏、窦桂梅、王崧舟、薛法根、孙双金等学科名师;同时还必须关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教师博览、班主任之友、小学语文教学(教师)等主要教育教学报刊;也应关注网络名师和各大报纸的教育论坛等等……

三要注重人文。人文书籍是一个人提升品格和修养的主渠道,读这类书是读书人的真正享受。人们说,匠人和大师的区别在于匠人的学识单一,大师的学识综合。一个人要成为某一方面的大师,关键要具备与之相关的各方面综合素养,特别是人格修养,而这种修养多来自于人文书籍。教师要把自己的书教好,体现特色,彰显个性,只是学习教学专业和教育理论书籍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多读人文书籍,使之成为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语文教师要经常阅读《读者》、《意林》、《读书》、《青年文摘》、《特别关注》、《演讲与口才》、《辽宁青年》等刊物;要注重阅读季羡林、余秋雨、易中天、于丹、余光中等名家作品,要研读《时文选萃》、《智慧背囊》等好书以及中外名著。

四要重视专业。人常说,古典让人厚重,前沿让人激越。专业是一个人工作谋生的最前沿阵地,要想取得理想的专业成绩,提升专业素养,就非得认真读专业书不可,另外熟悉了解儿童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熟读儿童经典图书和现在流行的绘本图书等,不仅能有效指导学生阅读,更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加大师生互动交流,增进师生友谊和情感。

4、厚薄激发,读写结合,

众所周之读是写的基础,没有大量的阅读,所谓的写,特别是所谓的写好,绝不会成为现实。但同时,只读不写也不行,大量的写,对读又是一个促进,而且多写会使写作熟能生巧。我们应该既重视阅读,又注重写作,读写结合。

书海无涯勤涵泳,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扩展它的宽度;我们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可以好好掌握自己;我们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可以做到事事尽心。让我们自己打开书本,打开自己的成长之门,走向人生发展的最高境界吧!

小学现状调研报告 篇2

课外阅读课程的建设进程,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浅薄。薄薄的一本语文教科书被我们的语文教师视为圣经,前后不知耕了多少遍,但学生的语文能力还是不能迅速提高。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困扰着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调查目标

1、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以及课外阅读知识的储备情况;

2、师生对学校开设语文课外阅读课的认识;

3、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

4、语文课外阅读课课堂教学实施情况;

5、语文课外阅读课的作用。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主要是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学生所阅读的课外书籍以及读后所受到的启发和阅读评价等。问卷调查在吐鲁番市胜金乡中心小学进行,共发问卷170份,回收有效问卷165份,有效率达97。1%,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口头询问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三次师生座谈会。座谈会涉及到课外阅读的书籍、内容,还有课外阅读的目的、方法、作用以及教师对开展课外阅读的态度等,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师生座谈结果显示,课外阅读课程的建设进程,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

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窘境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普遍陈旧,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较深,教学中题海战役挤去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处于自流状态,不少学生无书可读,也没有时间读书。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教师满堂灌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外作业的题海战役使学生饱尝语文学习的乏味与无趣;部分教师也认为让学生读大量的书既浪费时间,而且收效甚微。为应付方方面面的考试,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背诵大量的优秀作文。调查结果显示,中高年级学生基本人手一册《优秀作文选》,拥有率高达98.2%。大量机械重复的背诵任务,使小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从而扼杀了他们广博阅读课外书籍的积极性,他们不再将读书当作一种快乐,而是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瓶颈问题

1、厌读。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不少学生家长认为读书不如做题。虽然老师也强调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对有限的图书也仅仅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家校联手,为学生推介中外优秀儿童读物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告诉我们,阅读者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这样才能像挖宝矿的矿工,把矿渣甩在一边,只拣纯净的宝石。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原有阅读教学中的诸多薄弱环节,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明显不平衡。通过召开家长会,将课外阅读书目及具体要求印发给各位家长,提醒家长为孩子购买图书,建立家庭书橱,督促孩子读书,检查读书情况,鼓励他们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做智力投资,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定厚实的人文基础。

本着有益、有趣的原则,根据市教研室对课外阅读的总要求,以《课外美文》、《阅读大综合》、《小学阅读》(素质教育小丛书)、《小学语文必背及精读古诗文选》为蓝本,结合学生实际,要求低年级着重阅读《安徒生童话》、《阿凡提的故事》、《格林童话》、《鞠萍故事系列》和科幻小故事等,侧重培养想象能力;中年级着重阅读《成语故事》、《儿童小百科》、《西游记》等少儿故事、科技常识等,侧重培养感知理解能力;高年级着重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的教育》、《中华上下五千年》等比较通俗的古今中外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等,侧重培养鉴赏评价能力。必读书目及选读书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点到面,既有阶段性又尽量保持连贯性,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的同时,又能逐渐锻炼和养成自学的能力。

(二)明确要求,拓宽课外阅读的时空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课外阅读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独立自由地确定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从时间上来说,每周设立一节阅读指导课,一节课外阅读课,基本上保证每天最少半小时阅读。从指导内容上来说,主要有读物的推荐选择、月度序目指导、运用工具书指导、阅读方法指导和阅读笔记指导等。具体地说,第一、二学段应着重引导学生进行优美词句的摘抄;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和讲故事训练,教给学生背诵方法并帮助学生选择材料;第三学段教给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和讲故事、写好片断赏析式的读书笔记;指导学生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发表独特见解;教给学生现场竞技的技巧;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文章(或书籍),进行感情朗读或复述;指导学生写好读书感。从指导方法上来说,要明确读的目标、掌握读的层次、指导读的方法、抓住读的时机、变换读的形式和完善读的检测。

(三)以研促教,探索课外阅读教学创新模式

课外阅读不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而且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应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思考方法,把读的过程变成思维加工的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缘于疑,要培养学生自问、自读、自答、边读边思的质疑解难能力,运用工具书的能力以及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能力。即要求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然后按问题有针对性地自读文章的有关部分,以默读为主,最后以口或笔自答。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而是平等中的首席,要能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摒弃传统语文教学的条条框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乐趣,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挑战意识(挑战自我、挑战同学、挑战教师)和创新意识,带领学生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引导学生采取不同方式(上网、读课外书、请教等)查阅资料,进行收集、加工,激发学生课前收集阅读材料,课后依据课文内容拓展阅读的积极性,为学生的课外阅读铺平道路。要重视以点辐射,把联系课文的课外拓展阅读作为一个新的知识增长点、情感深化点和技能巩固扩展点。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解放,教师把花在多余分析、讨论、提问、机械练习上的时间省了下来,还给学生,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让整个课堂活起来,让全体学生动起来。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技能。如培养学生讨论交流的能力、质疑问难的能力、预习的能力、自学的能力等,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技能,才能由过去传统的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四)活化课程,充分发挥小主人作用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学习应该在课堂上,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所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能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锻炼语文能力。如:课前5分钟演讲,语文开心辞典,成语典故,巧接诗词,名著导读,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展评,创编童话、寓言、科幻故事等,在讲述、竞答、推荐、品评、交流、创编等活动中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发现不足,寻找差距,从而促进内需,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切实感受到阅读是人生一大乐事。

此外,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尽量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及时输出信息、运用知识,通过班级墙报、学校黑板、橱窗、红领巾广播站,让学生交流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最新信息;召开故事会,让学生讲自己感到最有趣、最气愤、最精彩、最难忘的故事;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读书体会,相互交流,促进知识内化;举行赛诗会,开展古诗接龙等丰富多彩的诗歌朗诵比赛;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几点建议

1、要创造性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儿童的阅读期待,激活他们的已有经验,及时满足他们的表现冲动,因势利导,让他们尽情地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表露、沟通、碰撞,从而体验到语言的张力、阅读的幸福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增长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全面提升语文素质。

2、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要把握适度原则,谨防因为课外阅读,人为地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尤其是读书笔记的书写,要轻形式,重实效。学生可写、可摘、可画、可剪、可贴,千万不可因为强调写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3、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优化自身素质,提高指导能力。课外阅读课程能否发挥最大成效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大量阅读,广泛涉猎,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如此,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激活学生阅读的内部动机,实现课外阅读教学的双赢。

总之,经过对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我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我认为课外阅读应该是一中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独立自由的确立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小学现状调研报告 篇3

一、问题的提出

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提高学生文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正确地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怎样看待校学生课外阅读,引导校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提高学生语文水平,这是目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地域文化、经济发展、教育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我县农村校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茅坪镇属于白河县较为发达的乡镇,但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说,仍很贫困,经济比较落后,文化也不够发达,加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的制约,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少,阅读能力低下,严重影响语文教学工作,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通过思考,我发现我校小学生课外阅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也受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的制约。为此,我进行了这次调查研究。

调查的目的:一是了解我校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二是通过调查,了解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以利于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提高教学质量。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此次调查问卷为学生调查问卷,共发出120份,收回120份学生问卷。其中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态度等。

(2)文献研究法,查阅阅读心理相关的文献资料并研究相应的阅读心理指导对策,帮助小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纸坊小学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

通过调查研究,我发现纸坊小学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1)学生课外阅读量少。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读过的课外书很少,一学期大概能阅读 6—10本的学生只有52人,不到百分之50%,而一学期大概能读1—2本的仍有26人,占20%。

(2)学生阅读能力低下。通过访谈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读课外书只看情节,走马观花,喜欢看“脑筋急转弯或儿童漫画之类的娱乐书”的有34人,占25%。

(3)学生课外阅读资源贫乏。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有阅读的兴趣却没有书可看,学生看“与学习有关的复习资料,如《课课通》《一课三练》一类的”的有54人,占48%。

(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我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

(1)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来源匮乏。首先是学校藏书数量少,内容陈旧,而且大多数学校图书室未向学生开放,学生想读书却无处借阅.其次多数学生家中没有图书,学生放学回家想看书却无书可看。

(2)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各级学校教师不能给学生提供阅读的条件和机会,一味地应付抽考、会考,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语文和数学两科的课业学习上,课外作业挤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就连节假日也要对付大量的家庭作业,学生想读书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同时,许多家长也认为读课外书籍影响学习,因此,不让学生看课外书,一旦发现,轻则没收,重则毁掉,学生在家里想看书也不敢看。

(3)社会、家庭环境的文化氛围淡薄,学生没有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受经济大潮的影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忙于生活,操心挣钱,懒于学习,无暇读书,图书馆里借书的、看书的寥寥无几,书店里买书的大多是中学生,而且买的都是课业辅导书.全社会没有形成爱书、读书的良好氛围.同时,大多数家庭也缺少文化氛围,农村学生家长生活压力大,生活大多艰辛,闲余时间较少,没有时间也不习惯读书看报,一有空闲,多数人看电视,休息,少数人甚至打牌下棋影响孩子的学习。通过调查发现,闲余时间家长读书看报的不到5%,60%的家长看电视,30%的家长下棋打牌,孩子耳濡目染的不是学习读书,而是无所事事,自然而然地上行下效,有其家长必有其子女,学生的课外阅读就无从谈起.什字镇是灵台县较发达的乡镇,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尚且如此,其他偏远乡镇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四、讨论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可能改变的办法有以下几点:

(1)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建设,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为农村中小学配套足量的图书,建好图书室、阅览室,使学生有足够的课外阅读资源.

(2)各级学校领导、教师应转变观念,努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形势,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丰富学生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而这些都有赖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因为课内学习毕竟是有限的。

(3)科任教师要重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有阅读的内部动力。其次要进行阅读指导。一要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二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鼓励他们多读好书;三要让学生每天花一定时间读书,养成习惯;四要做好读书笔记;五要定期举行读书会,让学生交流读书体会。

(4)学校应积极与家长联手,从改善家庭环境、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入手,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气氛,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例如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的阅读现状,同时了解孩子在家中的阅读情况。教师也应经常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学生在家中的学习生活和课外阅读等情况,教师与家长应该多沟通,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五、结论与建议

(1)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

大多数同学在阅读时常常走马观花,不注意细节,还有些同学阅读常常虎头蛇尾,不能坚持到底。所以,同学们在选择阅读内容应该要有目的、有系统地进行,在阅读时,要仔细认真,深刻体会,并且安排好阅读时间,阅读后,适时的写下阅读心得体会。阅读时还可以通过一些活动结合书本知识,在学中做,从做中学。

(2)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教师的正确引导有关

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经常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指导学生有目的、有选择的阅读,则小学生阅读能力强,反之,阅读能力就差。

(3)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与家庭环境和家长文化素养有关

在家庭环境中,家庭文化氛围浓,书籍报刊丰富,那么学生有书可读,其课外阅读状况就好,反之,无书报可看,学生想读也是枉然,其课外阅读势必是纸上谈兵。另外学生家长有一定的文化修养,爱读书看报,对孩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其影响力是很大的,反之,学生家长文化素养低,爱好庸俗,不读书不看报,对孩子反面的影响也不可低估。

(4)经常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推荐书目,介绍新书,交流心得。

每节语文课前的三分钟谈天说地或好书推荐,设置班级“读书档案表”,做到一课一名句、一日一诵读、三日一古诗、一周一美文、一周一好书、一周两习作、一月一交流。每月评选“诗文诵读大王”“读书之星”。

(5)与学生同读一本书,有利于为学生树立诵读的榜样。

可以采用“激将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随时与学生交流阅读体会,帮扶着学生读完一本本有价值的书。

(6)在家长会上建议家长每天与孩子一同阅读不少于20分钟,每周带孩子逛一次书店,每月浏览一本孩子阅读的书籍,做到经常性地与孩子交流沟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做为一名引领学生阅读的教师,要“授生以渔”,从而让学生终生与书为伴,让书伴随着学生健康成长,让书成为他们人生中的“指路明灯”。

小学现状调研报告 篇4

小学英语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小学英语学习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在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英语学习,然而当前的英语教学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却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发展速度较慢或者说根本就得不到有效发展,为此,结合实际对英语教学状况,我展开了细致的调查。

教学现状

在小学开设英语课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从20xx年秋季起,我县各小学全面开设了英语课程,从此,英语就列入了我县小学阶段课程。现阶段我校有英语教学班16个,接受英语学习学生850余人,英语专任教师5人,学历全为本科。

十年来,小学英语这门新型学科在领导的关怀下和在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在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各方面原因,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已慢慢地暴露出来。

存在问题

一、教学条件较差,缺少学习环境。

现代化教学设备利用率不高,虽然现在农村小学都配备了一些多媒体电教设备,但这也仅限于教师上观摩课,大部分教师基本上只运用录音机、磁带和卡片开展课堂教学,没有给学生直接的体验。教学信息相对比较封闭,必然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家长存在偏见,缺乏高度重视。

虽然小学英语受到了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重视,但由于受语文数学多年来主权地位压制,一周,二至三节的英语课当然被摆在了“副课”的位置上,这也影响了学生对英语学习价值的正确判断,认为小学英语学好学坏无所谓。

小学生家长的英语水平一般都很低,尤其农村学生家长。当年他们都是上初中时才开始学习英语,且大多是英语学习的“失败者”或“逃兵”,对英语学习有一种畏惧和说不清的酸楚乃至抵触心理。他们虽然明白学习英语很重要,但学好太难,甚至认为我十几岁时开始学都学不好,现在孩子从三年级(不足十岁)开始学也太难为孩子了。家长重视不当,还有部分家长并不愿意或者不知道怎样监督孩子回家听磁带复习英语。

三、两极分化严重、英语补课成风。

现在的英语教学存在着严重的二级分化现象,而且随着学生学习年级的增长,这种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英语不同于语、数,如果学习者在初学时跟不上,欠下了一些债,就会导致在以后的学习中,英语课听不懂,感到英语难,对英语产生畏惧的心理。于是就开始补课成风,且不看市区,就看看小镇,街头林立的英语辅导班,生意异常红火,差生补,好生补,放学补,双休日补,寒暑假还要补,这是一些学生的心里话,一些差生平日跟不上,就利用放学、双休日在辅导班来个二遍,一些好学生则提前补,打个“提前量”,害怕上初中跟不上。

四、英语书写凌乱、字迹无法辨认。

在检测中,字母、单词、句子都会写,而且学生考试分数也不低,但只要你多翻看一些学生的卷纸和作业等,你就会发现学生的英语书写存在着极其严重的不规范现象。字母书写不到位,有的离线出格,有的又不能满格,还有的学生书写字母a、d、g、o、p时,上端开口不完全封闭,有的学生在书写时多加一个弯。单词与单词之间不留距离,一句话开头字母不大写,一句话写完不加标点,一看起来模糊一片,给读者阅读带来很大的困难。

五、考试高分低能、满口“哑巴”英语。

现在学生的学习英语积极性都很高,而且也很用功,都知道英语对将来的重要性,可是学生学习了几年英语后,发现除了能答一张卷纸外,不能做别的,耻于说英语,张口说不出英语来。

六、只挑考试的讲、教材严重浪费。

看看现在的教材,编写体例非常灵活,一篇课文中包括Let’s talk 、 Let’s learn 、Let’s read 、Let’s sing 、 Let’s make 、 Let’s chant 等内容,让学生在说、唱、玩、演、做中学英语,但现在的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偷工减料”,只挑考试的讲,如Let’s talk 、 Let’s learn,而其它内容视而不见,而这些内容却恰恰是培养学生的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虽然学生在考试中可能分数很高,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容易“高分低能”,而且这样长久下去,学生很容易丧失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方式单一。

学生学习兴趣低。英语是种活泼的语言,小学生一接触到时往往会满心欢喜,兴奋不已。可在学习过程中常感到越学越难,越学越枯燥,越学越没兴趣,逐渐丧失了学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信心。在这个问题上,除了诸多的因素外,主要还应归因于我们的教师。英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激情,充满希望,也可以把学生引入歧途,直至让学生放弃英语学习 。

八、英语课时偏少,质量无法保证。

按照课程课时安排规定,高年级每周只上3课时英语,中年级每周有2课时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没有一定的语言环境和时间保障是很难成为熟悉的语言,大多学生没有课前预习、课后主动复习巩固的良好习惯,仅凭这几课时教学任务完成起来效果并不太好,质量没有一定的保障。任课教师反映,学生的记忆维持时间不长,每周两课时不利于学生强化记忆。容易让学生学了新的忘了旧的。

九、教学评价单一,学生成为“学奴”。

以一张卷纸,往往不能全面考察学生,它只是注重学生的单词,句子记忆情况。学生的听说能力极差,忽视了英语的听说读写技能。

针对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合理利用媒体,营造英语氛围。

外语一直是最困难的教学学科,原因就在于缺乏语言环境。作为启蒙教学的小学英语,更要从语言环境上下功夫。英语小报、英语故事表演赛、绕口令比赛、英语小广播、英语歌曲联唱等都是学生喜欢的练习方式,各种课外活动的开展也有助于营造学习氛围,保持学生的兴趣,同时,学校应尽量改善办学条件,合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可以用电脑设计一些小朋友自己喜欢的卡通动画,卡通游戏,音乐小场景等具有生活气息的内容穿插进多媒体的课件中去。以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时,要合理安排,精心设计,符合小学生自己的口味。

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学校可先专职后兼职分类培训。培训时注重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对于非英语专业的教师,要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培训不断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对转岗教师,不能不切实际地提出过分高的要求,可以根据教师们的实际情况训练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了解中小学英语教材及其内在联系,掌握必要的英语方面的常识,学习制作简单的课件等等,这些做法能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信地坚持学习。

3、搞好家校联合、促进英语学习。

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教育也不容忽视。学校应当认识并且重视家庭教育,通过家校联系电话、家长会等形式多与家长交流,使他们明白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对他们监督子女听磁带复习给予一定的指导,将英语学习延伸到家庭,在家中创造学英语的条件和氛围。英语学习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大凡英语学习优秀者都有着良好的家教氛围,一名优秀的学生往往是家校共同教育的结果。我们要与学生家长多交流,得到他们的配合。让学生在家长的支持、鼓励下,认真完成英语家庭作业,搞好英语学习。

4、搞好扶优补劣,促进共同发展。

这种现象应引起我们教师重视,我们教师要搞好平日教学,不要让一个学生掉队,更不要存在“学不好,向辅导班推”、“让学生上辅导班,减轻自己的负担”这些想法,争取让人人学好英语,争取让人人进步,对学生平日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要严抓、狠抓,必要时可和家长携手共同管理。

5、加强英语书写,提高学生认识。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学生初学英语时严格要求学生按规定的'笔画和笔顺在四线格上书写字母,教师要在黑板上做笔顺的示范,在书写单词和句子时,教师也应在四线格上示范,做到字形规范、斜度一致、间隔适当、行距均匀,达到要求后,再让学生在单线格和无线白纸上书写,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后就好了,教师切不可存在“书写好坏无关,只要能写对就行”这种想法就行,或教师贪图费力,不去严格规范、指导学生书写。

6、促进全面发展,培养听说能力。

英语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是一门语言,在平日教学中,不仅是让学生能背几个单词、句子,知道些语法,考试能取得高分就完事了,大家可以发现,现在的英语教材内容都是和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如果能够让学生把这些所学熟练地说出来,而且能够灵活地运用,这就好了,这些虽然考试不考,但是却比考试取得考分还要重要,为什么学校纷纷聘“外教”,为什么要搞“英语夏令营”、“英语短剧大赛”、“英语故事大赛”,我想,这也就是让学生能将所学张口说出来给别人听,能将所学创造地灵活地运用各种交际活动中去而已,我想,我们教师平日课堂要多搞这样的活动,虽没有学习环境,但我们要创设、营造。另外,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将来成为国家有用的外语人才,是为了将来与外国人打交道、沟通,搞“哑巴”英语教学,就如同赵括的“纸上谈兵”,又将使我们的英语教学走入“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旧辙之中。

7、合理利用教材,促进全面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培养学生的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要合理地开发、利用教材,不要让宝贵的教学资源白白浪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8、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方式。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素质和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唱、玩、演等语言教学能力。每位英语教师要根据自身实际,通过自修、进修等多种渠道加强学习,打好语言基本功,丰富语言能力,提高语言素养,使自己更自信地面对学生。在教学方式上,教师首先要解决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让学生认识到,英语是一种重要的交流语言,只要克服信心不大,耐心不足,毅力不够等失败、挫折、焦虑心理,勇敢、顽强、信心百倍地对待英语学习,它就是件快乐的事,肯定能成功的事。其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活”“动”起来。做到每一节课任务的设计力求出新、出奇、出彩,要多样、多变、多解,尽量使用直观、生动、形象的手段创设操练对话的语言情景,让课堂环境“轻松活泼”。

让学生喜欢学,乐学。

9、合理分配时间,提高英语质量。

可以和班主任共同管理,利用早自习,自习课时间,对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进行复习,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

10、采用多种评价,让学生喜欢学。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他们爱说、爱听、爱动等特点,把语言测试重点营放在主要检测他们的听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初步掌握和运用英语交流上。设计出形式多样、生动形象的测试题型,使小学生能在轻松、真实的环境中测试,同时注意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好,这样既能检测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发现自身英语学习上的不足,又能使学生始终保持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以求真正达到小学英语评价的目的。

当前农村开设小学英语课是在教学条件不充分、师资力量不足、没有成功经验引导下全面开设的,因此教学现状不近人意,但这是小学英语成长中必然要经历而且会逐步改变的。随着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的不断重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方法的改进,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指日可待!

小学现状调研报告 篇5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县小学英语教学工作,按照局室安排,由县教研室刘万全副主任带队,小教组4名教研员参加的听课调研小组一行5人,就小学英语科的开设及教学现状,于11月14日至21日在全县抽取五个乡镇,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听课调研。

此次调研活动,采取了随机听课,及时反馈指导的方式,深入到了5个乡(镇)、10多所学校,共计听课30多节,召开座谈研讨会10场。教研员就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与授课教师做了面对面的评价与指导,大家就目前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疑难问题,在和谐、融洽的交流、研讨气氛中,畅所欲言,最终达到了共识,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这次调研活动,虽历时短暂,但使我们感受颇深:

一、感受了英语教学工作在基层乡、校较前变化巨大。

变经之一:领导、教师观念的变化。首先,我们所到之处,看到的是乡(镇)教育组及所在学校领导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尤其是美原、流曲、庄里等乡(镇)教育组的领导,自始至终陪同我们参与听课与调研;各学校的校长、主任等领导与我们同听课、同评课、共研讨。同时也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线教师对我们到来的热烈欢迎,特别是一些学校的教师,争着上课,抢着让教研员评课的极大热情,令我们深为感动,用他们的话说:“希望你们常来指导,多提意见,这样的活动我们欢迎。”这种对教学工作的真诚与坦荡,与过去教师那种害怕听课,害怕指出其课堂中的缺失等现象,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如上变化说明,基层教育教学工作者,渴望发展和提升自己的意识有了鲜明的增强。

二是在调研期间我们发现,所有乡、校都能开足开齐英语课程,师资配备到位,有的学校已配有专职英语教师,所配备教师的素质普遍较高。一改过去那种将英语科视为“副课”的观念,这足以说明领导的重视,带来了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的新变化。

变化之二:城乡英语教师素质差距在缩小。以前城镇英语教师的素质普遍好于乡村英语教师的素质,大校好于小校,然而通过这次调研发现:大部分乡村英语教师的个人素质和教学水平,已不再低于城镇教师的水平,有的甚至高于城镇教师素质,这种令人欣慰的变化,说明全县小学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已在逐渐提高。

变化之三:教师课堂教学艺术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通过随机听课发现,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案设计科学,大部分教师有一定的挖掘教材与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用语准确,发音标准,书写规范,均能突出教学中的重难点,注重听说训练。同时能全面贯彻和落实新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有的教师还能借助现代技术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注重知识的迁移与拓展,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学生那娴熟的口语表达和会话能力的展示,使我们看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在感受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目前我县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各年级英语教材版本的不统一,影响了教学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给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难。建议各年级的教材版本尽量统一化,为教与学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架起一座通畅的桥梁。

2、专业英语教师仍较匮乏,英语科任教师中非专业教师居多,农村学校较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质量快速提高的步伐。

3、英语科教学的配套设施设备不足,目前尚无一所小学有专业语音室以辅助英语教学,致使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难以经常开展。

4、师生普遍反映,河北版英语教材起点高,难度大,内容繁,不适合本地学生使用,致使学生学习难,教师的教学难。

5、个别教师口语表达的准确性、书写的规范性以及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等方面,均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教师在挖掘教材,探索教法,研究学生诸方面要勤于钻研,精益求精,要重视重组教学资源,努力突出英语科的教学特色,全力提高教学效果。

虽然以上只是我们对部分乡校英语教学情况的初步了解,但由此反映出了我县目前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情况,因此县上要求,各乡校要以此次调研活动为契机,在总结经验和发扬成绩的同时,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各校实际,认真实施新课标要求,狠抓课堂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师素质,积极研究教法,探索教学艺术,从而把我县小学英语的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小学现状调研报告 篇6

西沿小学地处徐州市西南角西沿村的东北角,西沿村的南面和西面与安徽省萧县接壤,向南向西各有一条弯曲泥泞的小路与外界相通,向东是高低起伏的小山丘一个接着一个一直延续到铜山新区,向西北只有一条宽约5米的水泥路与徐州市区相连,这条路是这里人们出行的重要通道,地处偏僻,交通十分闭塞。

由于这里地处偏僻、流通不便,对周围的村民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大,这里人们的生活水平较其他村较低,从出行交通工具方面自行车是这里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电车、摩托车还很少,也可见一斑。通往徐州市的公交车只有马庄矿31路一道,近年来西沿村到徐州市的私人小巴车由于经济收入状况不佳也是开开停停,到现在也完全停了下来。

西沿小学现学生来源有西沿村、马场村、姜楼村、东沿村、马庄矿等处,由于马庄矿的存在,也吸引了周围村镇及安徽等地的一些拾荒者,这些拾荒者的子女也在这里就读,学生人数较多,情况较复杂,学校工作量较大。

由于经济状况的制约,村对校也无资金投入,学校办学条件较落后,教师办公桌还是上世纪70至80年代的桌椅,桌面坑坑洼洼,椅子坐上去吱吱呀呀作响,教室、办公室地面凹凸不平,屋顶还不时有水泥、石灰等粉饰物脱落,有时稍不小心就会砸到或落个满身灰尘。

种种原因,老师们也很不情愿到西沿来工作,有条件的也纷纷从西沿校调出,师资缺失较严重,我校只有专职英语教师1人,2个英语教师要担任4个年级的英语课,还要担任班主任,可想工作任务之繁重。西沿小学教师配置少,年龄偏大,男女教师搭配不均,音、体、美艺体科教师缺失较多,专任教师的职称、学历搭配也不均衡。在此种情况下,西沿小学现任领导、教师克服重重困难,本着再苦再累也不能苦孩子,依然认认真真做好本职工作,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可以说现任西沿小学的全体教师、领导是最辛苦、工作最认真、最无愧于教师这一光荣称号的教师群体之一。

经全校教师集体研讨,评议,特提出如下建议:

1、教育主管部门能尽快解决一下西沿小学的办学条件,使全体师生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愉快的工作,快乐的学习。

2、合理搭配专任教师的配置。

3、县政府都能对本县地处偏僻,经济落后的乡镇教师绩效工资给以偏重倾斜,我们的领导是否也能对西沿小学工作的教师给以政策上的倾斜。

小学现状调研报告 篇7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十分广泛的语言之一,有世界通用语之称。教育部提出在20xx年秋季开始,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20xx年秋季,各地县、区(局)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我市为了提高英语教学的普及力度,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加大了对英语教育的投入。但小学英语在我市毕竟是一门新兴学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走过了将近5年的历程,在这5年里,大部分教师通过努力学习,踏实工作,掌握了新的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学技能,改进了教学方法,专业素质也有了显著提升,为了了解我市小学英语的开设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确定下一步的工作中心,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指明方向,我进行了将近半年的学科调研,收获颇丰,现将成果汇报如下:

一、调研对象

全市82%左右的英语教师及各区(局)教研员。

二、调研内容

1、全县开设英语情况。

2、课时安排及班容量。

3、教师专业水平。

4、教学设备。

三、调研途径 座谈、听课、问卷。

四、调研结果

1、到目前为止,伊春市100%开设英语课程;县、区(局)有30%的林场,由于各场相距较远,交通不便,师资短缺,开设英语课程的情况不好。课的内容完不成。这会导致小学没有学好英语的学生到了初中在英语学习方面很吃力,甚至会影响其它学科的成绩。因此,在开设英语课方面必须“一刀切”,全面铺开。

2、课时少,间隔时间长。小学生学习英语具有模仿力强,记忆力好,勇于开口的优越条件。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英语课程标准规定,3~6年级英语课程应遵循长短课时结合、高频率的原则,每周不少于四次教学活动。3、4年级以短课时为主;5、6年级长短课时相结合。但综观目前我市英语课程的开设状况可以发现:各个学校只开设长课时,绝大部分学校的周课时为2课时。课时少,间隔时间过长是我市小学英语课普遍存在的现象。此外,受地区、家庭文化氛围的影响,课外学生学习英语的意识淡薄,根据记忆规律,这种英语教学现状和英语学习状态将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3、部分县、区(局)班容量过大,影响教学质量。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课程标

准规定班容量一般不应超过40人每班。但部分大县、区(局)班容量大、课时间隔时间过长是我市小学英语课普遍存在的现象。此外,受地区、家庭文化氛围的影响,课外学生学习英语的意识淡薄,根据记忆规律,这种英语教学现状和英语学习状态将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3、部分县、区(局)班容量过大,影响教学质量。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课程标准规定班容量一般不应超过40人每班。但部分大的县、区(局)班容量达到60人以上,根本没有开展游戏、表演等教学活动的空间。由于受时间、空间、人数、内容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无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只能青睐于表现积极、勇跃的学生,忽略对性格内向学生的培养。造成一班中只有33%左右的学生能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导致部分家长认为学生在学校不能学会英语,必须参加英语学习班。

4、师资专业素质差。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市以县、区(局)为单位,先后8次进行小学英语教师的全员培训。效果和质量不言而喻。有一部分的老师并没有达到合格的标准,那些不及格的老师,他(她)们的教学效果会如何?但从今年参评的16节英语县、区(局)优课看,78%的英语教师在专业技能(听、说、读、写、演)、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要比往年成熟了许多,并且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要比新教师在上述几个方面好得多,这使我看到了英语教学的希望。所以仅仅通过短期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在岗位上不断学习、进步,我们在加大培训力度的同时,应该给他们提供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必须高度重视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差的现象。

5、设备差,英语氛围淡。由于我市偏远林场多,信息弊塞。小学英语的开设仍未引起部分学校和家长的重视。从教学设施方面看,拥有多媒体教室或VCD设备的学校很少,有的学校有,但在平时英语教学中也没真正应用。大部分英语教师只靠一盒磁带、一台录音机和教本上课。目前,据我所知,全市200多所小学,只有黎明小学等三所学校有语音室,进行英语教学。此外,一个小学英语老师还要身兼多门其他课程,导致教师教学负担重,英语教研气氛不浓,没有形成良好的英语教学氛围。

五、建议

1、合理安排教学

根据“课时少,间隔时间长”的现象,我们必须做到遵循记忆规律,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做到短课时、高频率,每周不少于四次教学活动。同时要提高小学英语课程的地位,控制好小学英语课堂人数(30—40人/班)。

2、完善师资培训

我市小学英语师资力量薄弱。英语培训必须完善师资培训制度,以有效解决专业英语教师断层的局面。班额过大,根本没有开展游戏、表演等教学活动的空间。由于受时间、空间、人数、内容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无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只能青睐于表现积极、勇跃的学生,忽略对性格内向学生的培养。造成一班中只有33%左右的学生能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导致部分家长认为学生在学校不能学会英语,必须参加英语学习班。

3、师资专业素质差。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市以县、区(局)为单位,选出部分青年(也有中年)优秀教师参加八次的英语培训。效果和质量不言而喻。在培训结束时进行了一次英语测试、其中笔试及格率为87%,口试及格率为81%,测试结果并不理想。

那些不及格的老师,他(她)们的教学效果会如何?但从今年参评的16节英语县、区(局)优质课看,78%的英语教师在专业技能(听、说、读、写、演)、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要比往年成熟了许多,并且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要比新教师在上述几个方面好得多,这使我看到了英语教学的希望。所以仅仅通过短期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在岗位上不断学习、进步,我们在加大培训力度的同时,应该给他们提供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必须高度重视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差的现象。

4、设备差,英语氛围淡。由于我市偏远区局多,信息弊塞。小学英语的开设仍未引起部分学校和家长的重视。从教学设施方面看,拥有多媒体教室或VCD设备的学校很少,有的学校有,但在平时英语教学中也没真正应用。大部分英语教师只靠一盒磁带、一台录音机和教本上课。目前,据我所知,全市200多所小学,只有黎明校等三所学校有语音室,进行英语教学。此外,一个小学英语老师还要身兼多门其他课程,导致教师教学负担重,英语教研气氛不浓,没有形成良好的英语教学氛围。

六、建议

我认为,在我市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以上问题。它们的妥善解决将会促进我市小学英语课程的顺利开展。

1、合理安排教学

根据“课时少,间隔时间长”的现象,我们必须做到遵循记忆规律,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做到短课时、高频率,每周不少于四次教学活动。同时要提高小学英语课程的地位,控制好小学英语课堂人数(30—40人/班)。

2、完善师资培训

我县小学英语师资力量薄弱。英语培训必须完善师资培训制度,以有效解决专业英语教

师断层的局面。我做为教研员应多组织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研讨会、交流会、优质课的观摩活动、组织教师进行教研比拼等,从而不断提高非专业英语教师的业务水平。

3、增加教育投入

为了使我市林场小学英语达到教育的目的和语言教学的目的 ,当地教育管理部门必须积极为英语教学创造条件。加大教育投入,例如为各校配备电视机、录音机、投影仪、光盘、磁带和教学挂图等必要设备,条件好的要逐步建立语音教室。教师要利用这些设备加大英语信息的输入量,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英语氛围。

以上是我的调研结果及建议,希望我市小学英语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更好的成绩。

小学现状调研报告 篇8

本次调研期间我就如何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这一问题展开了调查,调查对象是我任课的辛安一中学校九九(1)一(5)班的学生,调查以问卷形式进行,共收回有效答卷210份。调查的题目共六个:

(1)对英语课的兴趣;

(2)英语课上的主动性积极性的重要性;

(3)英语教学的交际特点;

(4)师生关系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5)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角色与作用;

(6)你心目中的英语教师。统计分析如下:

一、发挥主动性学习英语的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喜欢上英语课的和不喜欢的比例基本持平,中间部分比例很小,呈两极分化态势。说明学生对待英语课的态度观点鲜明,它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学生们喜欢英语课的原因主要有:认为英语课很重要,是新世纪的需要;当前就业的通行证;喜欢接触新事物。不喜欢英语课的原因,按教师和学生自身因素从两方面分析:

(一)老师因素:现今教学传授知识的手段是“灌"。并没有带动学生去感受英语,教会其学习方法。教学步骤公式化,课堂上讲得多,让学生参与的少,致使学生被动接受,思维不活跃。

(二)学生自身因素:本身英语基础不好。学得越多,越听不懂、记不住,丧失信心,从而对老师及其所教内容产生恐惧厌烦心理。

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初始原动力。在兴趣带动下,可以有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如果丧失了兴趣,不仅会成为学习的阻力,还会造成心理压力,影响今后发展。所以,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和调动其积极主动性的基本条件。

二、学生对任课老师调动其主动性、积极牲重要性的理解程度

从调查结果显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能够认识到课堂上主动性积极性的调动与发挥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学习是自已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么好,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学生才会乐意攻读,积极思维,主动进取。有位学生说得好:“好学之,不如乐学之。"正是如此,课堂气氛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热情与同学的学习兴趣。

调查中,学生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实际操作性的意见。整理如下:老师应以教材为中心,适当穿插课外知识和口语练习,例如介绍外国风情知识、典故。这适应了中学生好奇求新心理。在训练口语和听力时,可以用简单单词串起来讲一些小故事、小幽默,组织学生自己用英语表演小品、小话剧,为学生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提供机会。在趣味和娱乐中学习,才能使学生尽快接受所学知识,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另外,针对程度稍差和心理上胆怯、内向、怕羞的学生,应说服学生克服胆怯心理,找回自信。多辅导帮助、委婉纠正其错误,先鼓励回答较简单的问题,建立起自信心,再逐渐提高问题难度,从而敢于主动发言,参与活动。还有,教师课堂用语应简短,指示明确,语言风趣,表情生动,这样可以减轻学生心理压力,以免造成紧张气氛。还要注意发掘表现积极、外向的学生,使其有发挥机会,从而带动全班同学,形成主动、积极的气氛。

由此可见,学生和教师同样热心于课堂教学的改革。

三、学生如何掌握交际能力的方法

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表明,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认为培养英语交际能力是学习的最主要目的。因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习语言是为了互相沟通、了解,就是为了交际。针对这一点,学生们希望老师在授课时多讲些实用的东西,包括见面、生活、家庭、师生间的日常用语,多搞些这方面的仿真练习,既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又提高了参与意识。按需供应,也是教师课堂教学应致力的方向。这样才能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四、学生对师生关系的看法

这一调查数宇是出乎意料又是合乎情理的。几乎百分之百的学生非常看重师生关系,认为它的好坏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这一结果与平时看似冷淡的师生共处场面截然相反。由此可见教与学并不只在课堂短短的四十分钟和不大的教室内发生作用,它远远超出了这一范围,涉及课下的方方面面诸多因素,教师的人格魅力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问卷显示,不少同学认为“喜欢老师就会喜欢他/她的课"。"教"者为师,“学"者为生,在教学中必然形成师生关系(一位学生如是说)。师生关系好了,距离拉近了,学生上课自然会尊重老师的言行,就会为课堂学习提供一个快乐的积极主动的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双方都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教与学的过程中。

学生们为搞好师生关系提了不少有效的建议。摘录如下:以诚相待,对学生象朋友,不摆架子,有时开开玩笑,给学生们以亲切感;利用课间、空余时间深入学生之间,与其多交流、多沟通,主动接触,增进了解,听取教学意见、建议,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清楚每位学生的学习程度、层次,因材施教。而且不仅要在学习方面,还要在生活、处事诸方面给以指导、帮助,即记熟每个学生的姓名;提问时面带微笑,设身处地理解体验学生学习英语的喜、怒、哀、乐,或找回做学生时的感觉。

在现实生活中,师生之间似乎除了教学外,交流机会很少,大多数班级并未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但其实双方都渴望得到对方的理解与支持,只有沟通,才能交流,然后才能相互配合,上好每一堂课。

五、教学中,老师与学生的角色转换

现在虽然提倡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似老师为主要角色。此次调查表明,还有不少学生认为应以老师为中心,因为是老师在“教",学生应跟着老师走,而意识不到教的目的是为了“学",而“学”是学生在学。这说明教育体制中这一改革还未收到预期效果。但是也应看到,大多数学生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儿,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即英语课堂的语言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主导,是“助手"或“导演"。“助手”要以“主人"的要求制定计划,安排活动。否侧即使老师表演得再精彩,学生也会听得乏味。老师应起好引导作用,调动“演员"的热情,发挥出自身潜能。另外,根据师范学校的特点,学生将来必定要充当老师的角色,所以培养锻炼他们的能力,给予施展空间,对今后教书育人是必须的。所以老师也应在课堂上尽力转变学生的观点,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主动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受教,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六、学生对老师的印象

最后,我调查了在学生的眼中,一个好老师应该是什么样的。学生们思路很活跃,提的意见很中肯,道出了他们渴望好英语老师的心声。其中,占第一位的是老师的教学水平。讲课内容要准确,有条理,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老师应知识渊博,有好的口才,语言幽默风趣,发音优美动听,吐字清晰,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其次,在人格上,要尊重学生,时时把学生放在心上,亲切和蔼,和学生打成一片,关系融洽,绝不能讽刺挖苦学生,心中不能有好、坏生差别,不歧视学习成绩差、反应慢的学生,而是更多地耐心帮助、关怀他们。再就是,仪表方面,要形象好,有气质,为人师表。其他,不拖堂,不占自习时间,作业不要太多,多和同学谈心、聚会等也提了出来。

本次调查可以看出,学生把能否上好每一堂课排在了第一位。它强烈反映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所以,提高自身素质必须是每一位教师奋斗不止的目标。教师的人格魅力也被放在了关键位置。这就说明,在抓好业务工作的同时,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样才能树立威信,从而带动教学。

从这次调查中,我更加深入了解了现阶段我们的中学教育现状和学生的需求、老师的艰辛。每上好一节课,需要多方努力。在英语教学中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上好课的关键,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其他更深入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讨。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十分广泛的语言之一,有世界通用语之称。教育部提出在20xx年秋季开始,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20xx年秋季,各地县、区(局)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我市为了提高英语教学的普及力度,适应时代的发展的需要,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加大了对英语教育的投入。但小学英语在我市毕竟是一门新兴学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走过了将近5年的历程,在这5年里,大部分教师通过努力学习,踏实工作,掌握了新的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学技能,改进了教学方法,专业素质也有了显著提升,为了了解我市小学英语的开设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确定下一步的工作中心,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指明方向,我进行了将近半年的学科调研,收获颇丰。以下情况请领导重视。

1、交通不便,师资短缺,开设英语课程的情况不好。课的内容完不成。这会导致小学没有学好英语的学生到了初中在英语学习方面很吃力,甚至会影响其它学科的成绩。因此,在开设英语课方面必须“一刀切”,全面铺开。

2、课时少,间隔时间长。小学生学习英语具有模仿力强,记忆力好,勇于开口的优越条件。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英语课程标准规定,3~6年级英语课程应遵循长短课时结合、高频率的原则,每周不少于四次教学活动。3、4年级以短课时为主;5、6年级长短课时相结合。但综观目前我市英语课程的开设状况可以发现:各个学校只开设长课时,绝大部分学校的周课时为2课时。课时少,间隔时间过长是我市小学英语课普遍存在的现象。此外,受地区、家庭文化氛围的影响,课外学生学习英语的意识淡薄,根据记忆规律,这种英语教学现状和英语学习状态将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以上是我的调研报告,不足之处,请领导指正。

小学现状调研报告 篇9

一、调研目的

“连抱之木必以授良匠,万金之壁不可付拙工。” 教育的振兴,希望在于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素质的优劣。当前素质教育在全国大面积倡导实施,并且成为我国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时,它更需要一批新型的、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来完成这一教育的使命。为了深入、全面了解我校几年来小学语文新课程实验实施情况,以便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发现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反思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找准推进深化我校新课程实验的着眼点和切入点,重新调整推进思路,促进全校语文教师均衡、协调、和谐地发展,笔者对我校小学语文教师现状情况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范围

本次调研对象为我校14位专职语文教师

三、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涉及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态度、教师教育理论的学习,教师课堂教学中把握“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几方面内容。

四、调研方法

采用谈话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等

五、调研结果综合分析

(一)教师基本情况

学校现有语文专职教师14人,其中区骨干教师2人,校骨干教师1人,占语文教师的21.14%。师平均年龄为37岁。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7人,占语文教师的50%。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从学历结构上看:本科学历8人,占57.14%;专科学历5人,占35.71%;中师学历1人,占7.14%。

第二:从职称结构上看:小学高级职称8,占57.14%;小教一级职称5%,占35.71%;员级1人,占7.14%。

第三:从年龄结构上看:中青年教师占的比例较大,共计??人。

第四:从教龄结构上看:教龄20年以上有5人;5—19年有8人;5年以下有1人。

(二)优势与劣势

根据以上数据及教师平日教学情况分析,我校语文教师的主要优势如下:

第一、具有良好的师德风范,踏实的工作作风,对教育事业有执著的追求。具有朴实的甘为人梯的精神和合作意识,协作能力,教师间关系和睦。年级教研组的凝聚力强,整体形成了和谐、愉悦的人文环境。

第二、学历较高、教学功底较扎实。教师92.86%以上具有专科以上学历,他们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业务素质。在近几年的课堂教学竞赛、基本功比赛及论文比赛中,1/3教师获奖情况良好。教师整体具有一定的实力与潜力。

第三、教师结构合理,中青年化,这决定了中青年教师是我校教育教学的主力军。这批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并不太多的受陈旧的教育方式、理念的影响,能较快地接受新事物,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的代沟小,与同事、学生都容易交流。

第四、学科带头人基本功扎实,工作务实,为教师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在14位教师中,三位是我校的教导主任,她们在教师赛课、基本功大赛、论文中成绩较为显赫,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工作经验。

第五、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有一个比较正确的态度。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材培养模式的变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当中,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态度积极和正确与否,关系到课程改革是否能够顺利地开展。调查发现,我校教师对实施的课程改革持欢迎的态度,但对目前的教学状况感到满意的老师仅为25%,有60%的教师认为“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忙忙碌碌的现象,进行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在谈到“你认为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时,有56%的教师认为要“加强理论学习,参加各种培训活动,”。教师们在不满意目前的教学状况的同时,将自身的专业成长与课程改革结合在一起。由此看出,教师对新课程的实施态度是发自内心的、积极主动的。

第六、教师思想上有较正确的学生观。在多年的课程改革中,教师思想发生了一定的转变,课堂教学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七、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有所改进。教师们基本由片面地强调学科知识和技能转向在强调学科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老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时能够通过“在师生的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参照教学参考书上的学科教学要求,拟订课堂教学目标,确定课堂教学步骤,选择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方式有所改进,大部分教师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师生、生生的互动。

劣势一:学校教师队伍自身存在的问题

青年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新理念虽有所知,但只是知于表皮,课堂教学的把握显得有些华而不实;而部分教师多年的教学形成了一定的个性,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比较库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是很强。

教师自身的文化内涵沉淀不够。许多教师出来工作后,由于各种原因,对自己的进一步学习有所忽视,没有给自己的头脑注入新鲜的“血液”,吃“老本”的情况尤为突出。课堂教学的语言的艺术魅力缺少,而教师课堂的教学情感的表达更是我校教师最为薄弱的地方。

教师思想行为上的惰性。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发展者,对课程改革的意义、目标、内容和方法等必须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为了实现师生和课程的共同成长,教师必须学习有关课程理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但调查显示,教师学习课程改革的理论热情不高,他们更多的是忙于自己平日的教学和作业的批改。一天能抽时间主动学习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很少。

劣势二:影响学校语文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

第一、教师研究意识和能力相对薄弱。其一表现在“模仿型”、“教学型”“经验型”教师多,“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少;其二,教师科研能力相对薄弱,对教育方法、策略的适宜性,如何根据孩子的兴趣、个性来引导,教育时机的把握,管和放的度,怎样调动儿童学习的内在动机;怎样成为儿童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与帮助者;怎样处理教材和有效地驾驭课堂等都感到棘手。整体上的研究能力与水平不能很好地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和素质教育的需求。

第二、教师培训渠道单一。新教材需要教师来驾驭,需要对教师进行实施新课程方面的培训,转变教育理念,明确教师的教学行为与角色的转变,懂得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认识实施新课程过程应注意问题等。由于在职教师进修和提高受到经费、名额等条件的限制,大部分教师进一步的培训,主要是参加区的通识培训或学校的校本培训。而专业提高的主要方式是学历进修。观摩同事的课堂教学,合作、交流、探究也大多限于年级的学科组之间。教师接受外界的新理念机会少,使新课改的效果大打折扣,不能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技术、转化为方法、转化为应用。新课程的理念在实施中得不到很好的落实。

第三、落后的学习途径和方式制约着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成长。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网络式”的学习途径和方式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将起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我校硬件设施的限制,使教师的学习途径和方式受到了严整的阻碍,久而久之,教师热情减退。

第四、缺少专家的引领。学校的教师发展站不到一个更高的位置,感觉缺少领头羊,比较茫然。

六、对策思考

针对以上调研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从一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一)学校努力为教师的学习成长创造条件

1、搭建多层次的教师成长舞台,展示教师的成长

教师成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因教师的个性差异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就要求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多层次的舞台,使得每一位教师在课程改革的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获得成长的快乐。

2、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方案,激励教师的成长

科学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将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这个教师评价方案中,应该注重教师发展性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发展来激励教师的发展;应该注重多元性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应该是丰富的,评价者应该来自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应该注重情感性的评价——评价要多一些真情实感,少一点学科分数;应该注重互动性的评价——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流是双向的。

3、为教师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

学校尽可能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得方式,为教师的专业化学习提供机会。有了先进的思想指导,有了具有先进理念的专家引领,教师的成长会更有效。

4、优化教师学习成长的资源,促进教师成长

和课程资源一样,教师学习成长的资源可以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素材性资源指的是教师学习的内容,具体可指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课程专家的报告,教育(学)书刊和工作伙伴等。而条件性资源指的是使教师学习成长开展的条件,如学校促进教师学习的条例,教师学习的所需要的设备等。教师学习成长的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师的学习成长中是不可缺少的,没有这些资源,教师的学习成长就成了一句空话。教师的成长需要优化的资源。

5、给教师提供参与研究的机会。在研究中,教师才能不断总结得失败,提升经验,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与水平,才能逐步把自己由 “模仿型”、“教学型”“经验型”向“科研型”、“专家型”转向。

(二)教师要通过主动学习,丰富自己的,提升自己

1、教师要根据自己发展情况,拟定自己近几年的发展规划,对自己的发展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2、加强读书,使自己更具有教师课程能力的内涵。用先进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用先进的理念来引领自己,用深厚的文化底蕴来支撑自己。一个具有思想,有着丰富内涵的语文教师才能更有效地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让自己的教学成为一门“艺术。

小学现状调研报告 篇10

西沿小学地处徐州市西南角西沿村的东北角,西沿村的南面和西面与安徽省萧县接壤,向南向西各有一条弯曲泥泞的小路与外界相通,向东是高低起伏的小山丘一个接着一个一直延续到铜山新区,向西北只有一条宽约5米的水泥路与徐州市区相连,这条路是这里人们出行的重要通道,地处偏僻,交通十分闭塞。

由于这里地处偏僻、流通不便,对周围的村民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大,这里人们的生活水平较其他村较低,从出行交通工具方面自行车是这里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电车、摩托车还很少,也可见一斑。通往徐州市的公交车只有马庄矿31路一道,近年来西沿村到徐州市的私人小巴车由于经济收入状况不佳也是开开停停,到现在也完全停了下来。

西沿小学现学生来源有西沿村、马场村、姜楼村、东沿村、马庄矿等处,由于马庄矿的存在,也吸引了周围村镇及安徽等地的一些拾荒者,这些拾荒者的子女也在这里就读,学生人数较多,情况较复杂,学校工作量较大。

由于经济状况的制约,村对校也无资金投入,学校办学条件较落后,教师办公桌还是上世纪70至80年代的桌椅,桌面坑坑洼洼,椅子坐上去吱吱呀呀作响,教室、办公室地面凹凸不平,屋顶还不时有水泥、石灰等粉饰物脱落,有时稍不小心就会砸到或落个满身灰尘。

种种原因,老师们也很不情愿到西沿来工作,有条件的也纷纷从西沿校调出,师资缺失较严重,我校只有专职英语教师1人,2个英语教师要担任4个年级的英语课,还要担任班主任,可想工作任务之繁重。西沿小学教师配置少,年龄偏大,男女教师搭配不均,音、体、美艺体科教师缺失较多,专任教师的职称、学历搭配也不均衡。在此种情况下,西沿小学现任领导、教师克服重重困难,本着再苦再累也不能苦孩子,依然认认真真做好本职工作,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可以说现任西沿小学的全体教师、领导是最辛苦、工作最认真、最无愧于教师这一光荣称号的教师群体之一。

经全校教师集体研讨,评议,特提出如下建议:

1、教育主管部门能尽快解决一下西沿小学的办学条件,使全体师生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愉快的工作,快乐的学习。

2、合理搭配专任教师的配置。

3、县政府都能对本县地处偏僻,经济落后的乡镇教师绩效工资给以偏重倾斜,我们的领导是否也能对西沿小学工作的教师给以政策上的倾斜。

小学现状调研报告 篇11

一、调研的目的

新课改在我区已经实施了七个年头,为了总结我区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的成败得失,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我对本区小学语文常态教学现状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的范围

城区部分小学、乡镇中心小学和部分村级小学。

三、调研结果的综合分析

(一)基本情况

我们按工作计划进行教学调研。调研内容分为两大块,一是深入课堂听课,二是检查教学常规管理。这次调研,听了各年级的百余节常态课,检查教师备课笔记(教案)、听课笔记、教研笔记千余份,对学生作业、教师批改记录、学生成长记录进行了抽样检查,并针对问题适时召开了座谈研讨会、情况反馈分析会。

(二)值得肯定的地方

1、本色课堂自然美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百余节课,都是真实的原生态课。师生的一切活动都无事先安排的痕迹,无公开课那种因“反复雕琢”而“无可挑剔”的“秀”美。但真实的课却给人一种朴实扎实的自然美,为了解我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提供了真实可靠而可贵的依据。

2、平等对话和谐美

课改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即教师应把自己从“神坛”上请下来,从课堂的主宰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百余节常态课都体现出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我们看不到教师那种“唯我独尊”的样子,也很少听到教师那种“发号施令”式的讲话。相反,课上洋溢着的是教师暖暖的笑容,回荡着的是教师亲切的话语,在这种的课堂中,学生自然能放松身心,自由自在地学,畅所欲言地说。

3、有效互动方式美

传统教学中“师讲生听”“师写生抄”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逐步退出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不少课堂上得到了有效运用,另外,不少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了“变师教生”为“师生互教互学”的方式。

4、规范教学文化美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绝大部分教师能根据教学进度备课和撰写教案,教案比较规范,书写也认真;

②教师能够有计划地互相听课、评课、进行主题研讨和反思,记录内容详细。

③布置的作业量基本适中,形式多样,批改细致。作文批改基本上评有分数(等级)、写有批语,中高年级还有特色作业。

5、培养能力方法美

学生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思维习惯普遍加强。在设计预案时,能关注学生的学,考虑到学习的实践性。教学中,多数教师能视学生为学习主体,不再以教师的讲解替代学生的思考。阅读教学中能引导揣摩课文的语言和文章的表达形式,能渗透语言实践和表达训练,阅读技术像边读边思、边读边批注圈点等方法被广泛采用。从效果看,多数学生始终精神饱满,主动积极。

6、整合技术应用美

部分语文教师特别是城内教师能够将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能够运用多媒体上课,能够根据教学需要制作课件,课堂上也能较熟练恰当地运用。

(三)存在问题

1、课改理念深入人心,然教学方法依然陈旧

我们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对教师进行了新课程培训及教材教法辅导,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在绝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也或多或少得以体现。但对部分教师来说,对课改还不够适应,教学中不能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反复机械训练,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在所难免。在农村小学,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还存在“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等传统的教法。

2、追求课堂教学的形式,忽视教学的实际效果。

我们发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有的课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端”,一味追求“创新”,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识字任务都完不成,连短短的一篇课文都读不熟;有的课,生字还没有掌握,课文还没有读熟,就让学生漫无边际地想象,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培养,又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3、教学方式转变了,双基落实不到位。

(1)教学目标制定不准。出现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现象,如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过高,教学用时太多,教师讲解太多,本来应该注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读课文中学习识字,在读课文中学习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而不少老师往往拔高要求,引导学生逐句逐段地分析。

(2)识字教学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生字回生率和错误率居高不下。学生书写不够规范、整洁,中、高年级学生作文中,错别字现象严重,教师对识字、写字的强化训练不够。

(3)学校方面的问题

学校条件差,教师的素质低,老龄化严重,这种情况尤其在农村村级学校特别严重。教师很少有教辅资料、信息也不是很畅通,学生没有课外阅读资料。有的教师文化功底差,语言表达能力差。读不好课文,不会写文章,不能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甚至不能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有的教师则消极怠工,误人子弟,教育教学质量差。

(四)产生问题的原因

1、教师方面

对于一些教师来说,新课标学习还停留于口头,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观念;片面理解课程改革,对语文课标中的四个基本理念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语文教材及现行实验教材,编排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内容更新、更活、更宽,教学弹性大,使部分教师感到无所适从,大多数一线的教师缺乏学习、进修、观摩的机会。受考核评价制度的影响,教师过于重视考试的分数,部分教师本身的文化素质低,师德师能差。

2、学校方面

阿城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学校在农村,距城区最远的学校在上百里以外,听课研讨活动的时间还没有在路上等车的时间长,参加区里的教研活动很不方便。农村学校编制经费都比较紧张,教师外出参加活动,找个老师代课都很难,没办法有时就只好让学生自习,每年还要花费大量的旅差费。大部分小学人员编制紧张,语文教师几乎都是班主任,工作量重,压力大。满负荷运转,造成许多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充电,教育教学能力无法提高。另外,农村教师队伍相对较薄弱,一般村级小学没有平行班,校本教研也无法开展。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一些乡镇学校更是缺乏理论指导、缺乏经验、缺乏教研的氛围。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是“一乡一校”过渡时期出现的特殊现象,中学老师过剩,不愿意到小学去工作,涉及到评职晋级等很多切身问题,没办法乡镇中心校领导决定把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升到中学上课,甚至有的学校从四年级就到初中上课了,任课教师基本上是教不了初三的比较薄弱的教师,过去本来就存在中小学教学衔接问题,这下问题就更严重了,教学双方都存在着彼此适应的问题,中学教师没有参加小学教研的机会和习惯,对小学教学不了解等现实问题。

3、社会及家庭方面

社会大环境存在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缺乏语文学习、实践活动的场所和设施,家长缺乏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对孩子语文学习辅导的能力,孩子缺乏课外阅读的资料,无法达到课标提出的阅读量。

4、教育主管部门

课程设置不断完善,语文课时安排有所减少,而教材内容在增加,教师们感觉教学压力大。新课程实施以后,相关的配套资料(录音磁带、挂图、投影片、生字词卡片等)越来越少,许多教师感到难度很大。

四、应对策略

1、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与密度

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素养是关键的因素。

为此,

一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培训计划,确保学习时间和质量。

二是鼓励语文教师参加在职培训与学历进修,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大胆实践,不断探索,努力超越,提高自身的业务功底和实际的教学能力。

三是加强对语文学科教师新课程理论学习和语文课标(修改稿)、教材教法的培训,并经常调查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不同层面研究型团队建设改进联校教研和校本教研的形式,召开研讨会,及时解决问题。四是尽可能给一线教师提供参加研讨、观摩的机会,而不是只让个别骨干教师参加,减少二级培训,增大教师的直接收益。建立骨干教师支教帮扶制度。发挥各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作用,定期“送教下乡”,将新思想、新方法及时传播,在深入基层进行理论与实践培训的基础上,指导教师上公开课,并进行研讨。

2、打造绿色网络教研平台

明确网络化教研的重要性和指向性,让每一个教师都意识到网络化校本教研是教师成长的快车道,还要树立团队合作研修意识,强调以教师团队合作为基础,开展网上合作研究。

建立教研员网上工作室,通过教研博客这一媒介促进教研员与教师间的流通和交流,提高教研员的教研影响力和教师对课程的执行力。建立学科教学资源库,满足备课的需求,开辟方便易操作的论坛空间,如我们小学语文学科在5d6d开辟了《教科版语文教师之家》论坛,申请开通新浪UC教研房间,建立开放多元立体的教研环境。

3、提高语文教师多种能力

通过培训或竞赛提高教师对教材多角度解读的能力、教学的独特创意能力、案例的深层次分析能力、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能力、小专题的专项研究能力等。具体训练层次为教材研读,资料积累,教案设计,作文研究,叙事写作,测评指导,案例分析,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4、下沉教研重心

常规教研网络化,放大“uc教研”房间的功能。一是面向全区教师组织各类学科活动,如:新浪UC视频在线专题研讨、教师培训、观课研课活动、集体备课,视频会议等,开展师生竞赛活动(美文诵读)、师生才艺展示、师生联欢晚会等。二是给各校搭建平台,使各校巧借新浪UC视频窗口,把本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对外开放,与其他学校交流。

5、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逐步建立全面测查听说读写能力的考试和对教师、学生的多元化评价模式。

小学现状调研报告 篇12

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改革实践中,广大教师努力转变观念,认真探索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规律,通过加强集体备课、优化课堂教学、落实基础知识和能力训练、改革作业方式、改革考试方法等措施,优化了语文教学过程,有效地提高了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回顾10年来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历程,赤峰市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逐渐从一种实验性、探索性的课程实践,转变为一种常态的语文课程实践,语文课程改革实验进入了稳定的发展阶段。各个旗县区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已基本形成,改革实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了进一步发挥优势、克服不足、优化过程,现将目前全市小学语文课改实施情况做如下总结:

一、取得的成绩

1、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

在各级教研部门和学校的组织引导下,广大教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新课程理论的学习中。如参加各种形式的新课程培训、教研活动、专家讲座等等。只要我们参与教师对语文课程教学问题的研讨,去查看语文教师的教案、论文、教学反思或教学札记,我们都会听到、看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等语文新课程理念的表述。这些现象表明,语文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已经逐渐融入到语文教师日常的工作话语中。可以说,经过10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实验,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已经为广大教师所熟悉、所认同,并且逐渐融入语文教师日常工作的话语系统。教师们已经初步树立了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

2、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初步的转变

经过10年的语文课改实验,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的教学行为正在逐渐发生变化。那种“满堂灌”的讲解少了,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强调诵读领悟的多了;以教参中的解释作为唯一正确解释的少了,尊重学生的理解,强调通过阅读讨论、分享交流生成对文本的合理理解的多了。注重积累,培养语感,鼓励学生自由、有创意的表达成为许多语文教师的实际教学行为。

随着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渐为学生所熟悉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方式表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阅读、朗读、思考、想象,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从而实现传统的“教会”向现代的“学会”转变。教师在教学中还非常关注学生学习的差异,关注学生的需求,注意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讨论。有的教师也开始从“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误区走出来。体现在:形式多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全班讨论等多种形式;有效合作——讨论的问题有挑战性、有思考价值,通过交流产生思维碰撞;恰当指导——老师参与学习讨论,适时引导点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合作探究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

3、语文教师建立了初步的学生意识和课程意识。

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地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学生会怎么想、学生会怎么做;教学过程中关注的不再只是重点、难点和考什么,而是更多地去思考什么地方打动了学生,什么方式学生最喜欢。很多教师为此建立起了儿童意识,尊重童真、童趣,通过游戏、故事、艺术表演等情境教学,让学习成为儿童幸福童年的快乐音符。教师们真正开始尝试以学生为中心、教为学服务的新课程理念。

课程不再被简单地误认为是少数人的专利和工作,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深刻地认识到,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和建设的过程。于是打破了传统的简单、被动地任务完成式的工作思路和方式,以《纲要》、《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自主、灵活、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主要表现为:

(1)重新把握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教师不再简单地拘泥于教材,“教”教材本身,而是用教材的内容,充分地挖掘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多数教师意识到不能再把教材当作“圣经”来解读,而是着眼于生活、着眼于儿童经验。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主动开发当地课程资源。“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10年间,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很多实验教师和学校的领导做了大量积极而有意义的探索,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和课程开发意识逐渐增强。建立大语文观,扩展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推进语文综合性学习,在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成为许多教师课程开发的重点。很多学校语文老师会安排专门的时间让学生介绍自己在课外读的书,精心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不少学校把古诗文经典诵读、古诗文鉴赏、书法等列入校本课程。

许多实验教师在集体备课中,运用集体的智慧、共同思考并挖掘当地的课程资源,建立起了自己的课件库、探究基地,并制作了许多活动材料,有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随着各实验学校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推进,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语文课程基础性及其与生活的联系体现得更为明显,语文课程的活力也明显增强。这样的课程意识,是打破以课本为本的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口。

4、语文考试评价改革对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考试评价对语文教学实践有着直接的导向作用,很多人都把考试称为“指挥棒”。改革语文考试内容和形式,尽可能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发挥考试评价的教学反馈和教学改进的功能,积极推进综合素质评价,是10年来语文考试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

赤峰市各旗县区的语文考试评价,注重评价形式的多元化,从以前对学生终结性评价,到现在的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试形式由过去的单一笔试改为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口试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字、朗读、口语交际和课外阅读积累等情况。笔试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字写字、阅读、习作等情况。从测试的内容上看,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基本价值追求。积累与运用、阅读、习作、口语交际、语文综合性学习都成为考查的内容。试题也更加关注对学生实际语文运用能力的考查,重视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语言,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恰当地运用语言,重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把握,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利用文本信息并联系个人经验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重视学生多角度地理解问题,侧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实的体验,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重视学生有创意的表达等,都成为考试内容的重点。从测试题型上看,零碎繁琐、死记硬背的题目越来越少,题目的综合性、开放性明显增加。刻板的命题作文越来越少,自拟题目、不限文体练习习作的则越来越多。简单唯一的评分标准越来越少,依据学生不同的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以及思维水平赋分的越来越多。所有这些变化,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5、实验学校敢于挑战课改难题

语文评价改革、校本课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是本次语文课程改革运作中的难点,大部分的学校没有等等靠靠的思想,主动地承担课题,挑战难题。对课改中的难点作了初步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值得我们学习。如:有对评价改革的探讨,有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有对教师培训的探讨,有对习作教学的研究,有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有对开设校本课程的尝试,尽管这些做法还不很成熟,但是,可贵的是我们都去尝试了,去探究了,这就是新课程理念在各实验学校领导头脑中的集中体现。

二、存在的问题

1、等、靠、看的思想依然存在。对于课改,首先是“态度决定一切”。有的学校处于观望状态,认为有现成模式可套,现成经验可用,抱着等、靠、要的思想;有的教师反映,因为我们的班额太大,所以新的教学方式不适应我们,等班额小了再说;还有的老师说,新的教学方式该怎么教,等教研室给我们提供一种现成的模式就好了;还有的学校说,评价改革不好操作,看看别的学校怎么搞,我们照着办就行了,等等。

2、常规教学与课程改革分离。认为常规教学是实的,是抓分数的,课程改革是虚的,是做给别人看的,教学与课改相分离。有的学校认为课改是应付各级检查,耗时费力,影响校长和教师的精力,认为课改与教学质量是两回事。新课程理念没有真正融入平日的教学管理中,相应的监督评价机制还不健全。

3、新课程目标的落实不到位。尽管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是在具体教学中很难使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对新的教学方式的运用上,出现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摒弃了,新的教学方式又没有很好的把握的尴尬局面。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成了一种形式,有的一节课只听到老师“讨论讨论”的声音,至于学生是否运用这种方式解决了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合作的时效如何,如何发挥教师的“引、导”的作用,却关心得很少。有的课在落实“三个维度”目标的达成时,过分强调某一个方面,而忽略另外两个方面。有的老师一节课下来,基本的教学任务都完不成,甚至学生连课文都读不通顺,就让学生漫无边际的想象,讲解分析的现象依然存在,“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更无从谈起。

4、对校本课程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力度不够。目前还缺乏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同于一般活动课,搞成了学生在学校演演唱唱的非语文的活动。

5、校本教研力度有待于加强,教研的形式亦需改革。全市大部分乡镇学校的低、中年级同学科教师只有一到两名,大多数的教师包班,受时间空间的制约,受资金的限制,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参与的大多是学校内部和其他年级的教师统一进行的教研活动,针对性不强。教师们反映学校开会太多,搞教学研究少。

三、反思与建议

1、加强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实验的领导。

课程改革不是仅改变一下教材而已,它是一场重要的教育变革。不要把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等同于一般的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而要把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作为一项巨大的工程对待。校长要加强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宏观管理,挖掘学校各职能部门的最大潜力。同时,校长应该积极参与到新课程的改革中,把握新课程的工作方向,通过听课、评课、研讨等活动,进一步感受新课程。

充分发挥基层教研组织的作用。把教研室、教导处的工作重心要下移,深入教学第一线,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深入课堂,和教师一起研讨教学。通过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等活动发现问题、研讨问题、总结经验、推广经验,充分发挥中心教研组的辐射作用。各旗县区不仅要关注城区学校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更要关注乡镇农村小学的语文课程改革,对不同的学校在要求上要有所区别,分出层次,对师资力量相对强的城区小学,可以要求教师按新课程改革的更高要求进行,对乡镇农村小学就应该考虑其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工作量大的实际情况,在当前的情况下,可以相对放低要求,比如:首先要保证语文教学计划的正常实施,要保证语文教学任务的按时完成,然后再要求教师尽快适应新的课改理念,用新的语文课改理念进行教学、评价。

2、进一步加强小学语文新课程培训的力度。

新课程培训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反思、不断提升的过程。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走到今天,人们已经少了许多偏执和浮夸,多了一些理性和平实。这无疑会使我们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路上迈出的步子更加坚实有力。从这次调研的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基本要求,有所认识和了解,在课堂教学中也有所落实和体现,但对课标的精神实质把握的不够全面、准确,有的只是一些浮浅的、形式化的东西。所以,要引导广大语文教师进一步加强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研究和学习,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努力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理念,转化成教学实践,形成教学策略,落实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成为一种自觉的教学行为,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3、持续改进阅读教学,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1)吃准目标 准确把握年段目标,增强目标意识。就是要把课上成语文课,上成所教那个年级的阅读课,上成所教那种类型的阅读课。做到年段目标准确、鲜明,不缺位,不越位。

(2)精选内容 依据年段目标、文本特点、学生实际,精选教学内容。找准语言训练点,能力培养点,方法习得点。

(3)夯实基础 就是要做好小学语文该做的事,学生要读好书,写好字,要听得明白,说得清楚,写的通顺。一句话就是打好听说读写书的基础。

(4)指导学习 就是要增强在阅读教学中指导读法、写法、学法的意识。有切实可行、灵活多样、适合本年级、本课文的指导怎样读、怎样写、怎样学的方法策略。在学习中要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从文本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对文本作出解释的能;对文本作出评价的能力。四种技能:朗读、默读、略读、浏览。五种习惯:预习与自学的习惯;勤查工具书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听课记笔记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

(5)鼓励创新 就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

4、加强校本教研的指导和管理。

校本教研是解决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的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因此,各学校要建立校本教研制度,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让每位教师针对自己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反思,研究如何将《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新思想、新理念转变为有效的教学策略,落实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具体的、典型的问题。同时,采取切实措施,促使校本教研经常化、制度化,本着“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行为跟进”的原则,将校本教研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

5、加强对语文教育教学评价的改革。

评价机制是制约课程改革的瓶颈,如果评价机制不能与课改要求相统一,那么,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就成了一句空话。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大家都感觉到了评价改革的难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难就裹足不前,而应该进行积极的探索。我们的评价是为了教师学生的发展,重过程性评价,轻甄别性评价,让教师学生时时感受到自己在成长。从调研的情况看,由于评价机制的原因,很多老师担心按新课改的要求教学会影响教学质量,故“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加强与新课改相适应的评价机制的研究与探索,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按照《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和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建立和健全新的语文评价机制,从而推进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化和发展。

小学现状调研报告 篇13

一、问题及目的

从事农村小学基础教育数年来,通过平时观察、调查问卷等方法,发现多数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障碍主要集中在不能适应小学的学习活动,他们当中有的厌学情绪严重;有的学习习惯很差;粗毛病难改;学习习惯差;情绪影响较大;缺乏学习毅力;自主学习能力差.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进步,还严重地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为了比较全面地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及时分析原因,寻找对策,提醒教师、家长关注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给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从小就有一个健全的学习心态。为此,我就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对策,以此为突破口,将有力地促进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二、方法与步骤

根据平时教学实践和观察,我对我校二至六年级6个教学班90名学生,从调查涉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情绪、学习意志等5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调查卷90份,回收86份)。

三、结果分析

1、厌学情绪严重

当今小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动力,厌学情绪严重。调查卷开卷第一题就问小学生:“你爱学习吗?”回答“我热爱学习”的。

2、学习习惯较差

对于小学生而言,习惯可能比知识、能力更重要,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他们终身受益。在对86名同学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不会科学支配时间。他们放学回家,先做作业再玩的学生仅占48.8%;每次学习前,能够认真预习或复习功课的仅有17.4%,不需要家长的督促,自觉独立完成作业的只有29.07%。其中二年级学生是40%,三年级学生是33.3%,四年级学生是26.67%,五年级是25%,六年级学生是20%,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学生不良的习惯中,要数做作业的习惯最差:向同学抄作业的占58.14%,边做作业边玩边吃东西的占37.21%。另外,在做作业时,经常和别人讲话或做其它事的占52.33%;还有9.3%的同学经常或有时把学习时间花在学习以外的事情上了。

以上数据提醒我们,许多孩子不能很好地利用学习时间,不能自主学习,不能专心致志地学习等。可见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长期的过程,教师和家长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有足够的耐心。

3、情绪影响较大

情绪是对孩子学习影响较大的因素。如在愉快的心境中学习,常常会有些奇思妙想;而在烦躁的情绪下,再简单的内容也可能听不进去。另外,孩子在学习中和教师、同学的情感交流状况、学生对学习环节的体验、反应等情绪因素都会左右学生的学习。在调查中这样的情况是显而易见的。40.7%的同学即使知道答案,也经常害怕在课堂上回答问题;63.95%的同学学习时,只是认真学习自己喜欢的学科;37.21%的同学不高兴的时候,就是能够做好的事也会出错误;还有学很少这样做。这到底该怪谁呢?也许是教师太严肃了,学生不敢接近,也许是孩子们不好意思,或者根本就不想问;20.93%的同学在自己学习时常常会觉得不知道该学什么好,他们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25.58%的同学很少利用某一课程中所学的知识来理解其他学科的东西,他们缺少知识迁移的能力。总之,孩子的自学能力,不容乐观,更应引起教师和家长的关注。

四、对策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习是他们第一位重要的任务,而健康的心理会使他们进步得更快,成长得更好,然而,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惑,却是阻碍他们健康成长的绊脚石。为了清除阻碍学生学习进步的绊脚石,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学习心理,根据分析,特提出以下几条对策:

1、加强积极的心理辅导

所谓学习心理辅导是指教师运用学习心理学及其相关理论,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生的各种问题进行辅导。学习心理辅导有积极的学习心理辅导和消极的学习心理辅导之分。积极的学习心理辅导是对学生的良好的学习技能、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动机进行训练与辅导,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消极的学习心理辅导是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障碍进行矫治。如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矫治注意力障碍、自卑自弃心理、学习恐惧症等。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所谓学习习惯就是围绕学习这个中心的相应的行为习惯。如按学习要求起床、就寝的习惯,听课、作业的习惯,文具管理的习惯,思考的习惯、时间安排的习惯等。

不良的学习习惯既是对学习的一种态度,又是一种不良的行为方式,它反映了对学习毫无责任心和怠惰、懒散的生活作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人格缺陷,任其自然发展会严重影响学生认知能力的增长和积极动机的养成。因此,我们小学生进行学习适应性的指导,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热情、学习计划、听课方法、学习技巧、应试方法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还应该进行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等方面的训练。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主要因从行为训练入手,调动孩子的自制力,一次次坚持重复地去做到,再坏的习惯也可以纠正过来。低年级孩子可以通过要求服从与孩子自制结合。对高年级的孩子家长要更侧重调动孩子的自制能力和主动性。

3、激发积极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导致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成效,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会不会学;二是愿不愿学。前者属于学习方法与策略,后者便是学习动机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占居首位的是厌学,厌学主要也是学习动机问题,而不是单纯的情绪反应。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有多种途径,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外部动机激发和内部动机激发两种。外部动机激发着眼

小学现状调研报告 篇14

2002年秋季,我县外国语实验小学与市实验小学率先在全市进行小学新课程改革试点,2003年秋季相继有实验小学、城西小学等7所小学(39个班级)进行课改实验,2004年秋季在几所试点学校实验的基础上,在全县小学起始年级全面实施新课程。为了能使各学校顺利地推行和使用好新教材,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下,我们采用多种渠道、不同形式,对全县各学区教研员、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及一年级任课教师进行了全面培训。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县小学语文学科实施情况如何?教师在教学中取得了哪些可喜成绩,碰到些什么具体困难?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为此,我们从去年9月中旬开始,集中精力,在近2个月时间对全县38所乡镇中心小学及16所完全小学的起始年级进行了地毯式调研。近两年来,我们已经先后调研小学近100所。

我们始终坚持通过问卷调查、随堂听课、学生座谈、校领导访谈等多种方式,对学校全面状况进行调研。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希望学校开诚布公、畅所欲言,提出问题,详细了解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调研,应该能较好地反映我县小学起始年级新教材实施的具体情况。现在我就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各校领导普遍重视

凡调研过的小学都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并由校长亲自任课改领导小组组长。绝大多数学校还根据自身的特点,分别制定了课改实施规划,这些规划基本上能目标明确、措施具体。绝大多数学校能保证一年级教师的培训和科研经费,一些学校在财政不十分不足的情况下拨出专项的经费,为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有的还专门为一年级教室添置投影设备、配备小平台等等。

绝大多数学区主任和校长比较关注新课改。有的始终坚持和起始年级的教师一道参与课改培训(如:鹤盛学区主任李建荣、花坦乡中心校长王国孟等);有的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情况,始终跟随教研员一起共同探讨教改问题(如:桥下学区主任戚海平、应坑乡中心校长麻向前、张溪乡中心校长张连光等等)。然而,一些学区、学校的主要负责人对课改调研工作不问、不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象并不鲜见。

为了取得社会及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许多学校用开办家长学校等方式广泛传播课程改革的信息,让家长了解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与改革的重要性,使他们尽快接受现代教育观念,从而为课改营造积极而主动的外部环境氛围。在调研的过程中,许多学校已通过不同的方式向家长做了这方面的宣传。有的学校多次召开家长会,办好校内外黑板报,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让家长对课改在理性感受的基础上有更直接的认识。但是,因新教材识字量的大大增加,由于对生字的要求“认写分开”,家长对孩子的“只认不写”表示担忧,因而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再说这套教材给农村的学生使用也有一定的难度。

(二)师资队伍富有活力

在调研中发现,各校领导对一年级任课教师的配备都有明显的倾斜。我们所调研的近100所小学,看到的都是身体健壮,责任心强,教学水平高的年轻教师。这些教师大都有低年级教学的经验,或者是基本素养较好的有培养前途的年轻教师。年龄在40岁以上的几乎是很少很少,据我估计平均年龄不会超过30岁,这些教师大都处在教学生涯的成熟期,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年轻化是课改实验教师队伍的一大特征。这些教师对执教新教材充满激情,一些青年教师就是主动要求执教新教材的。普遍发现很多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或通过校际之间的交流,或通过网络查阅备课资料,对下发的教案研读、修正,并坚持不懈地自己动手制作教具,像制作生字卡片,自画插图等等。特别从去年12月4日新上岗教师的“补培”情况来看,就可见一斑。本来“补培”对象不会超过100人,结果到会人数300多人(这次培训没有给学分的)。又从今年上半年案例评比的情况来看,共收到新教材教学案例193篇,这是历次案例评比篇数最多的一次,大多案例都很有见地。可见教师投身教改的热情是多高啊。

(三)学生学习充满乐趣

我们每到一所学校都对学生进行了座谈、问卷调查。绝大多数学生对学习生活是比较开心的。在座谈会上,孩子们踊跃发言,绝没有发现像以往的学生那样胆怯,他们普遍反映喜欢小学学习生活,觉得小学比幼儿园有乐趣,这与以往的新生入学开始产生的恐惧情绪大不相同。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学能学到很多知识;教师语言亲切,关心学生;校园很大、很美,下了课有很多可活动的地方;小学可以交很多的朋友,有很多的老师来上课等。可见学生对学习兴趣高,无压力,不惧怕。对所学的课程,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喜好,能认字、能画画、还可以唱歌做游戏、动手做实验等等这些都成了他们喜欢的理由。

作业负担普遍较轻,基本不留课外的书面作业,除了少数学生反映回家要写几个生字外,一般均是口头作业,如:读课文给家人听,给父母讲故事等等。

二、课堂教学现状及思考

(一)成绩是可喜的

1、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其乐融融。

课堂上,教师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肢体语言、丰富的表情及亲切的目光关爱学生。大多数教师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巧妙地设计活动,创设情境,尽可能把课堂显得生动、有趣。学生能在读读、说说、玩玩中快乐地学习,使一年级的新生始终在兴奋、主动的状态下学习,能较好地使课堂教学目标顺利达成,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2、学生始终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人。

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明显增多,自己拼读、自主读书的机会多了。让学生自主读书,同桌互读,在读中玩,玩中读等等已成了课堂中常用的学习形式。教师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适应这种学习方式,课堂纪律也基本能得以调控。学生在一种较为宽松的气氛中乐于学习,思想得到了放飞,个性得到了张扬,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

3、注重学习过程成了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教师能从过去的重答案、重结果到现在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对知识体验的过程,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教师试图能把学习内容与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获得书本知识的同时关注自己身边的生活。尤其是大多教师重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环境中识字的良好习惯。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环境识字有兴趣,有较强的主动识字的欲望,这是相当喜人的事情。

(二)现状不容乐观

下面,笔者着重把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罗列出来,以求引起大家的共同关注。

1、课改游离文本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知道教学方式的翻新,脱离了文本,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及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有的课,许多学生连生字还不会认读,连句子还没有读通,教师就急于让学生漫无目标地想像;有的课,不以学生的知识能力为基础,不以文本为凭借,很随意地向课外拓展,任凭学生不着边际地讨论等等。一位教师在上《比一比》一课,首先,引导学生看课文中的插图,说出图中的事物名称,意在引出插图下面的词语。在教师“巧妙”的引导下,很快地把八个词语分成动物和水果两大类,然后老师问:谁还能说出一些表示动物和水果名称的词语吗?不少学生都能说出一个或几个,整个课堂看起来学生都说得很热闹,但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10多分钟。接下去,又急于学习后面的儿歌。结果是仅让学生自读两次(大部分学生还没有读流利),教师又出示了事先准备好的一些带拼音的儿歌叫学生读,意在拓展课程资源,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从上面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学习“词语”的教学目标是认读生字,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插图,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的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位教师却忽视了,重点放在“还能说出几个词语”上。学习这首儿歌应该让学生读得琅琅上口,积累阅读语言,培养阅读兴趣。案例中的教学却是文本中的儿歌没有读熟、读好,文本外的儿歌仅仅当做了课堂上的“商标”拓展课程资源,这岂不是“荒了自己的园,种了别人的田”吗?将会给我们追求的“实实在在”的新课堂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新一轮课程改革并不是全盘否定传统的教育思想,而是要求我们要在扎实的基础上放开手脚,大胆创新。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只有在深入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使我们的教学不偏不颇,才能在课堂上用好教材,用活教材,教好学生,真正使这次课改顺利实施。

2、民主追求热闹

新课堂主张师生民主、平等,努力使学生乐学、爱学,主动地学习,有效提高课堂实效。然而,我们经常看到课堂上出现了一些偏差:让学生带上各种小动物的头饰在表演,你一言,我一语,仅仅停留在“闹哄哄”的层面上,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半节课是常见的事。

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明显特点是:教师有绝对的权威,绝对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处于相当被动的学习状态。现代教育观倡导“民主”,是强调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并不是追求低效率的“闹哄哄”课堂。而是要求将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进课堂,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能主动地和文本对话,积极自觉参加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中学习的主人,能够使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读自悟,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3、合作放任自流

合作学习是新理念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然而,我们在课堂上经常发现,一些教师往往提出一个问题,就急于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前排学生“呼”地转身,整个教室就“嗡嗡”一片。有的小组像南郭先生在“装腔做戏”,看似人人在张嘴,细细观察谁也听不清他们在讲什么;有的只是小组长在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陪客,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把此作为做小动作的大好时机等等。老师站在一旁无所事事,几分钟过后,教师一声令下“停”,全班同学“肃然起敬”,紧接着是一个个优秀生“我读懂了……”“我发现了……”等等,一次次“精彩”的合作学习就此结束。下面是《四季》的一个案例。在初读课文学习了几个生字后,老师就急于说:这篇课文共有四个小节,每个小节都写了一个不同的季节,请喜欢同一个季节的同学坐在一起合作学习。结果是大部分学生喜欢春天,其余三个小组的学生三三两两,很不成气候。接下来就是几个优等生代表发言……

上面案例中,这种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既没有初读的整体感知,也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充分的合作,更谈不上引起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合作学习”吗?显然不是。在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从表面上看起来自主组合小组伙伴,合作学习也很投入,但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在交流过程中,发言的是优等生,其余大部分学生往往是没有去倾听别人的发言。

杨振宁博士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工作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因此,如何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和他人合作学习,让他们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提高合作协调的能力,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合作学习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

(1)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有思维的空间;

(2)分工要明确,使每个学生各负其责;

(3)创设民主、平等的气氛,各抒己见;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讲究实效;

(5)有教师的亲临参与,适时指导。

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必须要把这些原则作为我们选择教学方式的决策依据,并恰当地加以运用。

4、探究放弃讲解

当前,我们在课堂上经常看到一些“怪现象”: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该给学生引导的不“引”,该给学生讲解的不“讲”,恐怕别人冠以“理念不新”、“教法传统”的帽子;有的教师往往是游离教学目标,脱离文本,让学生信马由缰,漫无目的地去“探究”、“发散”。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教师在教《菜园里》一课学习儿歌时,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可以同桌,可以自找伙伴,也可以自个儿),说说你在朗读中发现了什么?顿时,课堂上书声琅琅,气氛相当活跃。接下去就是学习成果的交流,甲生说:我发现了豆角;乙生说:我发现了黄瓜;(教师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时而点头赞许,时而竖起大拇指给予肯定。)后面的同学自然就是:我发现了茄子、辣椒……。

这位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很有思考价值的,遗憾的是在于他没有把握好文章的精髓,学生的“发现”不应该停留在某一种蔬菜上,而应该着眼于从朗读中发现了某种蔬菜的什么特点,在朗读中学会识字。这里关键就是取决于教师没有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探究学习是新的学习方式的归宿,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探究学习的根本目的。我们所谓的“探究”,就是要求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和学生一起参与整个学习活动,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通过探究,必须经历从不知到知、不会到会的过程。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过:“该讲的十句不多,不该讲的一句都是废话”。我们的老前辈,著名语文大师袁瑢老师也曾经告诫过我们:在培养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教师要密切注意他们表情的变化,捕捉其思想动态:或旁敲侧击;或指点迷津;该鼓励时就鼓励,该讲解时就理直气壮地讲解。新课标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相辅相成的。新课程改革主张的“探究”,意在摒斥繁琐的分析、满堂灌等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方法。笔者认为:在新课堂教学中,教师正确的引导和讲解是相当必要的,不然教师的主导作用怎样体现呢?

5、尊重盲目随从

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尊重学生,呵护学生,已越来越受广大教育者的关注。因而,课堂上经常看到一些教师面对学生的回答,一味表扬:“你真棒!你的想法很有创新精神!”“你真聪明,老师佩服你。”老师对学生只是一味表扬。这将会对学生产生怎样的负面影响呢?尊重学生,并不是说对一些错误的结论不加纠正,对模糊的概念不可置否,甚至对学生的一些偏见还推波助澜,搞得学生在空中飘浮,云里雾里。这实在是当前新课程改革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新理念所谓的“尊重”,是要求我们的课堂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教师要蹲下来走进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自尊心,鼓励他们的独特体验和见解。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公正公平的关爱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呵护他们的自信心、进取心。如果对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都一味地表扬,有可能导致学生今后经不起批评和挫折,过多的表扬也会导致学生上瘾或无所谓。因为,“尊重”是语文新课堂的基本理念,而注重“语文价值取向”是语文课程改革的真谛。

总之,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在理念更新,改革意识,教学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的转变上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课改是一项长期、艰辛的工程,暂时走一段弯路,遇到一点挫折,或过偏过激,都是难以避免的。只要我们加强学习,大胆探索,脚踏实地,勇于实践,勤于思考,我县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必将会走上快车道。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5 7:0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