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坚持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新课程体系下的教育理念新体系(网友来稿)
范文

坚持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新课程体系下的教育理念新体系(网友来稿)

南庄中学     韦法初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

-江泽民

2001年6月17日,教育部发布了经国务院同意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从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课程评价、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等九个方面,规划了21世纪最初9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蓝图。这是国家在基础教育方面,第一次全面地就课程改革做出的宏观决策。《纲要》揭开了全国范围内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序幕。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不仅是要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将改变教师的专业生活。然而,要真正实现这一转变,决不是一次轻松的旅行,而将是一次艰苦的蜕变,每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都将在这一场蜕变中经历新生的痛楚和喜悦。因为它不仅将意味着许多固有观念、传统模式、习惯思维的全面瓦解,而且将意味着许多曾经在我们心目中高不可攀的教育名家、名案、名言的訇然倒塌。在这样一个新旧更迭的短暂空隙之间,无论你曾经有过多么辉煌的教学阅历,如果缺乏与时俱进的学习态度,都不免要陷入一种无信念、无方向、无榜样、无作为的尴尬境地。

目前,新的课程改革已按《纲要》的精神,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下进入实质性阶段。以人的现代化为追求,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新课改,正以积极稳妥的态势在全国各地次第推进。我县也将从明年9月起全面启用新课程。未雨绸缪,理念先行。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顺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确定新理念。在教育系统青年干部培训期间,我了解和接受了一些国内外最新的教育理念,认真学习了课程《纲要》,研读了课程标准,初步构建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新体系。下面,我想就此谈几点理性认识。为了便于阐述,我把我的新理念体系概括为:确立一个目标,转变两种方式,坚持三项原则,树立四种意识,学会五种能力。

第一、确立一个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三位一体的教育目标。

新课程功能由过去单纯强调知识和技能转向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标准提出“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与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课程标准用一种整体的观点来全面把握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将其视为课程的根本目标。可以说,课程标准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真正统一起来,体现了具有时代精神的课程价值观。课程目标对教育活动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必须确立与课程目标相一致的教育目标。

第二、转变两种方式,即转变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

1、转变教学方式。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相辅相成。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课程标准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与此相适应,我们必须转变教学方式,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由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传统教学中的管理者转为引导者,增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课堂上的沟通和交流。这种沟通和交流不局限于解答问题,更多的是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想法、学习的体验、学习的兴趣等。

2、转变评价方式。传统评价方式中虽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之分,但教师评价学生实际上采用的是以考试成绩为主,注重学习效果的单一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体验,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碍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课程标准普遍淡化了终结性评价和评价的筛选评判功能,强化了过程评价和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应多样化,诸如口头表达、活动报告、成长记录、个人评价、集体评议等方式要与书面考试并重。所以评价方式都应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第三、坚持三项原则,即坚持问题情境原则、个性差异原则、终身学习原则。

1、问题情境原则。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学习的课题要求学生相对独立地探索和发现沿不了解的规律、规则和操作方式,而不是简单地从教师和书本那里接受现成的知识或解答问题。在此原则下,允许各种有助于实现创造性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2、个性差异原则。学生素质的形成,不是在整齐划一的批量加工中完成的。课程标准从课程目标到教材内容都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化,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3、终身学习原则。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把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课程的内容,把火热的社会生活作为课程内容,充分挖掘家庭、社区、社会的课程资源。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在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中学会寻找共同的方法和原则,获得宽广的学习经验,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最终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

第四、树立四种意识,即树立对话意识、人本意识、服务意识、专业意识。

1、对话意识。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应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及其对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的选择,自觉放弃作为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权威。新课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人本意识。基础教育的对象是处在人生童年期和少年期的学生。他们一方面充满了活力和潜力,另一方面年幼无知,缺乏经验。教师的责任就是不断开发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从无知到有知,从缺乏经验到富有经验。学生内在潜能的开发,健康个性的发展,终身学习能力的初步形成应该贯穿我们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使我们的每个环节都能体现以“发展”为中心的人本意识。

3、服务意识。新课程体系下,教师已不是和“天地君亲”相并列的高高在上者,而是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对话”地位。当社会各行各业打出了“服务就是质量”的招牌时,教育系统也应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理念,把教育对象变成服务对象。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贯穿“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坚持“教育就是服务,服务引导创造,服务助推发展,服务奠定超越,服务改变人生”的理念,最终达到“让每一个学生因学校的服务而获得最大程度发展的目的”。他们的服务理念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4、专业意识。教师的职业已经被广泛认同为同医师、律师一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专业性。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教师的专业性化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虽然确定了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但该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尚需时日。党和政府给了教师崇高的社会地位,但社会对教师职业要求仅仅停留在师德(如热爱学生,以身作则,有奉献精神)和知识传授的层面上,这与教师职业专业化要求相差甚远。我们必须有一种强烈的专业意识,严格以专业人员标准要求自己,自觉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

第五、学会五种能力,即学会理解学生的能力,信息技术的能力,课程开发的能力,学习创造的能力,教育科研的能力。

1、理解学生的能力。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交往的效率是建立在师生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参与者的新角色,必须放弃“师道尊严”的陈旧观念,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理解学生的心理、生理、兴趣、个性、思想等,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发展,使每个学生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张扬。

2、信息技术的能力。知识经济的主要因素是知识信息。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科学和信息传播手段的日益火热,特别是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使人类全方位进入了信息时代。作为“对话”双方中一方的教师必须具备利用信息的能力,才能向另一方的学生提供有用信息。另外,新知识的不断涌现,新专业的不断产生给教师提出了严竣的挑战,即如何选择有用的信息传递给学生,给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知识信息,让学生共享人类丰富的文化成果。

3、课程开发的能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目前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既包括校内的(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又包括校外的(如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农村、部队、企事业、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源及自然资源),还包括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4、学习创造的能力。知识经济带来了知识传递方式的多样化,传播途径的网络化,传播手段的现代化,传播速度的高速化,引发了阅读、写作、计算方式的历史性变革,教师不再是学生的唯一的知识信息源,为了更好地适应学生、教师必须更新学习方式,创造学习风格,选择多种便捷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给学生提供各种可以自由选择的问题及问题情境。

5、教育科研的能力。具有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是所有专业人员的共同特征,既然我们认同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就必须提高自己的专业意识和科研意识。科研能力是高质量教育和教师自身专业能力不断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要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的教育现象不断反思,从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意义,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并形成理性的认识,这就是教育科研。从理想的角度看,每位教师都应把教育科研作为专业人员的专业生活方式,从而创造自己的专业生活质量。

 作者邮箱: xswfc@163.com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5 10: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