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论语教案 |
范文 | 论语十则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语十则教案(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语教案1学习目标: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 课前准备: ①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交流探究: 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三个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态度、个人修养以及儒家核心思想三个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8、10两则主要阐述了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 合作探究: 课文前五则 ①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a、多媒体展示下列词句,先让同学读,其他同学评价,最后教师再打出正确读音。 人不知而不愠(yùn)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不亦说(yuè邑)乎 三省(xǐng)吾身传(chuán)不习乎 诲女(rǔ)知之乎不知为(wéi)不知是知(zhì)也 b、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并用多媒体展示: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c、质疑交流:根据对课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互相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或某同学回答。 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探究的词句摘要: 朋、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②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 a、学生自主阅读。 教师要求学生思考: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教师再要求学生思考: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是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 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b、班上讨论、交流以下两个问题: 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作业 ①必作:“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②选作:课外阅读《论语》,了解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研读有关修身做人的内容,小结全文,背诵课文。 课文导入: 儒家学说是为己之学,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们来研读文中修身做人的内容。 探究学习后五则: ①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②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 ③班上交流,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a、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c、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探究第一句] 请同学们从字面和深层含义两个层面探究本句的含义。 班内学生交流写松柏的诗句,学生小组内交流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诗句。 教师要求学生回答:松柏有什么样的品性?要求学生讨论交流这句话的现实意义。学生观点摘要:学习松柏高洁傲岸的品性,要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要求学生找一个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成语、俗语。 [探究第二、三句] 请同学翻译这两句话,其他同学评价、修正、补充。对重点词句教师要讲解。 请同学介绍儒家学说的思想核心及其代表人物;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要求点到为止。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学习小组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观点摘要: a、这样的处世之道可取,因为人本来就不应该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 b、这样的处世之道不可取,社会这个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东西也许我们都不喜欢,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监狱、死刑等。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这个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 c、这样的处世之道既有可取之处,又有不可取之处,看你用这种处世态度来对待什么人、什么事。 [教师小结] 现代社会一方面经济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传统美德亟待发扬。现代著名新儒学大师、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在岳麓书院演讲时曾预言,公元2050年左右,中华文化将全面复兴,就让我们拭目以待传统美德的蔚然成风吧! 《论语》的思想博大精深,我国古代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今天初步了解到关于《论语》的思想内涵,但这种学习是不够的,一方面,我们要将它作为指导自己实际行动的一种航标,另一方面,我们要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掌握一些文言文知识,来更好的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朗读全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拓展延伸: 学生自由朗读,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教师在学生交流后对本文出现的常用成语作归结并板书:死而后已、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 背诵课文 巩固练习: 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资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课后记:学习本文必须要求严格,须能通背全书,原因有二:一是古代典籍里常引用这本书里的话;二是:通过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养成语感。 论语教案2知识与能力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4、背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引导教学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历史的长空中,群星璀璨。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叱咤一时的英雄豪杰可能已经黯然失色,但是有一颗巨星却历经千年的风雨而愈加辉煌灿烂。他就是我国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自2004年至今,全世界已经建立了近300家孔子学院;2009年美国众议院通过了“尊孔”决议,就连总统奥*马访华演讲时也要引用孔子的语录。为什么孔子的思想会对后世,甚至全球产生这样深远的影响呢?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份好奇与崇敬走进第十课。 二、走进作者 1、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fù东南)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即仁爱、爱人。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教育方面,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 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 2、《论语》是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属于语录体散文集,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从宋朝以来,《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成为封建时代读书人的必读书。 三、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论语lún说yuè愠yùn三省xǐng传不习chuán罔wǎng 殆dài诲女rǔ是知也zhì凋diāo恕shù业yè 亦yì矣yí 四、小组合作朗读,注意朗读要求 1、听读2、自读3、小组合作朗读4、品读5、背诵 五、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理解课文 六、作业 抄写 第二课时 一、全班齐读、学生个别读,抽查学生能背诵的内容。 二、小组合作理解课文 1、分组翻译,每个小组重点负责1则 2、小组交流 3、小组质疑 4、教师补充,小结 三、合作理解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愠:音yùn,恼怒,怨恨。 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忠:忠心尽心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习:复习 译文:“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过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先生说:温习旧的知识,就可以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迷惑而无所得); 殆:指精神懈怠而:却(但是)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女:同“汝”,人称代词,你。是,此、这。知,通“智”。 译文: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聪明的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贤:有德行的人,有才能的人,亦即贤士;思:想 齐:即相等,也可释为“看齐” 省:反省,亦即比照别人不足之处,检查自身存在的问题 译文:孔子说:“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看齐,如果见到有人做不好,也要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情况,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责任很重,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比喻要经过严酷考验,才能识别一俱的品质。比喻只有在艰难的环境中才能体现人的品质。相似的句子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赞美它们经冬不凋的品质,也就是赞美那些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坚持真理、守卫正义的人们。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行:奉行之:代这句话欲:想要施:施与于:给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 四、朗读,背诵 五、作业 继续背诵课文,并把不会翻译的句子找出来,把它翻译完整。 第三课时 一、背诵导入 二、合作探究 1、班上讨论、交流以下两个问题: (1)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三、整理归类 1、成语类 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格言警句类 ①谈学习态度的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敏而好学——好学不耻下问——肯问,善问学而不厌——不满足,不骄傲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诚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不懂装懂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学习为乐 ②谈学习方法的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温故而知新——总结复习,发现新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默而识之——不断积累 ③谈修身做人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 士不可以不弘毅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吾日三省吾身 四、总结文言语法: 1、通假字:(通谁读谁,通谁讲谁) 说:通“悦”,读yuè,意为:愉快, 知:通“智”,读zhì,意为:聪明。 女:同“汝”,读rǔ,意为:你(第二人称代词) 2、文言虚词 而: ①顺接连词,表并列或承接关系,意为“并且”“而且”“就”或不译。 例:学而时习之任重而道远(并且) 温故而知新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就) 死而后已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不译) ②转折连词,表转折关系,意为“却” 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不知而不愠 ③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例:提刀而立 ④修饰语,可译为“着”“地” 例:默而识之(地) 为(1)wéi以为:把……当作(以:把为:当作) 例:可以为师矣 (2)wéi是 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wèi介词,意为“替”“为了” 例: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之(1)代词:代指人(第三人称)、事、物 例:由,诲,女知之乎!(代事,代指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 择其善者而从之(代人,代指可学习的人) (2)助词①结构助词,意为“的”。 ②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中间,起连接主谓语,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简称“取独”) 例: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其:(1)代词例:择其善者而从之(代人,代指可学习的人)(2)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揣测或反问语气。 例:其恕乎!(表揣测,意为:大概,也许) 其真无马邪?(表反问,意为:难道) 焉(1)句尾语气词,无实意。 (2)代词,相当于“之” 例:见贤思齐焉。(代指他,贤德的人) (3)兼词(一字代两字的意思)相当于“于之” 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相当于“于之”,意为:在那里) 则表承接关系的连词,意为“就” 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五、作业: 1、翻译 2、背诵《〈论语〉十则》 3、课时方案 论语教案3教材分析: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选文中的十则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读字词、积累文言词汇。 2、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3、整理、积累成语、短语等语言材料。 过程与方法目标:1、诵读2、合作探讨3、培养勤学好问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态度人生修养 教学重、难点: 揣摩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浅谈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学情分析:语言简练,含义深远,因学生出次接触文言文所以授课过程中老师要精讲,学生要熟记深思牢记。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孔子的有关资料。 教具准备:朗读磁带、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国家古代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我国、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联合国还有他的塑像,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多媒体显示孔子像)(学生回答)对,他就是孔子。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他关于学习的一些论述,看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关于孔子和《论语》(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预习: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教师明确有关资料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同学们自读课文“阅读提示”,慢读全文。 2.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语调。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课文: 1、听录音,朗读课文。 2、结合课下注释,串译课文。 3、了解各章大意。 A、“见贤思齐”章:见贤思齐、勇于自省。 B、“三人行”章:择善者而师之。 C、“士不可以不弘毅”章:人必须坚强并且有仁爱之心,并能坚持到底。 D、“岁寒”章:学会在逆境中求生存,不畏艰难。 E、“子贡问”章:自己做不到的,不要强加于别人。 4、小组内交流每则文意,领会蕴含。 5、教师抽查学生翻译难句 6、学生集体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全文。 7、学生跟着录音轻读,尝试背诵。 四、课堂总结:学生小结本节内容 五、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六、板书设计: 七、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注音、释义: 说信愠三省 2、翻译句子: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二、精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1.学生试作批注,概括、归类每则内容大意。 2.积累格言警句和成语。 指导学生运用“__________与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有关”句式说话。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习惯有关,“人不知而不愠”与个人修养有关。 教师点拨,帮助学生完成分类式学习笔记如下: (1)成语类 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格言警句类 ①谈学习态度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②谈学习方法的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谈修身做人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学而”章 此章为儒家压卷经典《论语》开宗明义第一段。三个“不亦……乎”的反问复迭,尽得一唱三叹之妙。那么“君子”指的'是什么人?一个人在别人不了解他的情况下总是怨天尤人,这样的人配称为君子吗?联系孔子经历,从中感受到孔子怎样的人格呢? 明确:“君子”,在《论语》中有多个义项:有时指有道德的人;有时指在高位的人。在句中取前义。 孔子一生际遇坎坷,但这位大智者能从理智上保持一种心理平衡,表达出一种坦荡旷达的气度,自谓之“不愠”,这种“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的精神足可为百世之师。 (2)“温故”章 有些老师知道世上许多事情,讲起来娓娓动听,这样的老师能说是好老师吗?结合孔子的思想谈谈。 明确:《礼记·学记》中记录了孔子这句话:“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这说明了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3)“诲女”章 《论语》中这段话非常简练,也没有交代说话的背景,而《荀子》书里记子路盛服见孔子的谈话背景,就详细得多,书中说子路穿戴得整整齐齐去见孔子。脸上还露出得意洋洋的神情,经孔子批评后,他挽上了便服,但神情依旧。从这个背景看,孔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孔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用现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谦逊的态度,不可强不知以为知。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看法,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该怎样看待。 明确:曾子曾经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和“恕”正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孔子用这句话给“恕”下定义,其中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 对这一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以各抒己见,有可取则予肯定,说错了的(有可能误解句意)要纠正。 (5)“岁寒”章 孔子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 明确:何晏集解:“喻凡人处治世,亦能自修整,与君子同;在浊世,然后知君子之正不苟容。”这是借松柏后凋比喻社会现象。 四、拓展延伸,以读带写: 1.“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处世之道,对此,曾有过不同看法,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怎样看待“所不欲,勿施于人”? 2.从“我的学习方法”或“我从《论语》学到很多”两个题目中任选取一个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能引用论语或格言中关于学习方法的句子,字数500字左右。 五、布置作业: 完成写作练习 六、板书设计: 《论语》十则 学习方法:1、3、4、 学习态度:5、6、7、 修身做人:2、8、9、10、 课后反思: 论语教案4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文言兴趣 师:苏东坡曾说“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朱熹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是你我的良师益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们不仅要好读书,而且要会读书。古人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或成语有很多。你在平时积累中知道哪些呢? 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师:一代诗圣的经验之谈。这句名言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生:要多读才能写出佳作。 师:这是语文学习的秘诀之一。 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朱熹 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师:这里为什么要读“”而不读“”呢? 生:因为这里的“见”是“显现”的意思,所以读“”。 师:看来你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好。还有吗? 生:学而不厌。 师:这是一个成语。用现代汉语说,是什么意思呢? 生:学习不能满足,要活到老,学到老。 师:哪种表达更精练? 生齐答:成语。 师:这个成语来源于何处?有谁知道? 生:《论语》,是孔子的一句话。 师:好,今天我们要阅读的就是从这本书中选取的十则。不知大家意识到没有,刚才大家所说的名句均是文言古诗,还有不少成语直接取典于古诗文或文言文中的格言警句。这些文言古诗和成语都具有文言文简洁、典雅的特点。平时我们说话作文能运用成语或引用诗句可谓是一件快事。相信我们能学好古诗及成语就一定能学好文言文。那么如何学好文言文呢? 生:要多读。 师:正如刚才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文言文,诵读是最基本的方法。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智慧。在读中领悟文意、在读中积累语汇、在读中质疑思辨、在读中陶冶情操。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随他一起探讨有关学习方法、求知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请对照注释朗读《〈论语〉十则》。 (点评:围绕读书,由学生所熟悉的成语及古诗词导入,将学生的积累带进课堂,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同时也由学生总结出了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二、初读课文,走近作者作品 (生放声朗读) 师:大家读后一定会发现,每一则都有一个“子曰”。谁知道“子曰”是什么意思? 生齐答:孔子说。 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子曰”呢? 生:因为《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用“子”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 师:《论语》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是封建时代人人必读的书。请大家拿出我们预习时所做的“作家作品读书卡”,全班交流,资源共享。 生: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收藏的书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故世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我国乃至世界都是一位深有影响的人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因其在人类文明史上的不朽贡献,把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生:孔子自幼聪明好学。他学识渊博,但从不自满。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其一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师:这一个故事正好在我们今天要学到的格言中有一句类似的文言句,一会儿读的时候请大家再来作答。 生:孔子因他的刻苦好学,终于成就了伟大的事业。两千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现在,人们都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孔子的像身长6、4尺,号称“长人”,给人感觉高大、庄严。 师:大家可以参看书上插图。我感觉到的不仅是高大、庄严,我还看到了一位博大精深而又循循善诱的好老师形象。相传孔子有门徒三千,其中有72人被称为“贤人”,课文中提到的子路、子贡都在72贤人之列。孔子死后,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弟子们以父亲之礼仪对待孔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6年。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先行者、第一位职业教师,得到子弟子们的衷心尊敬。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孔子的学生,如何? (点评:用做“作家作品读书卡”的形式促使学生自主地去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利用资料、资源共享,对于今天的信息时代不失为一种高效之举。对《论语》及孔子的了解也为下面文言文的学习张本。) 三、读准节奏,读出文言韵味 1、师:好文不厌百回读。请大家再读课文,要求对照注释读准字音。 (生朗读课文) 师:哪位同学来给大家朗读一遍,看看你是否读准了字音。 (一生范读课文)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注意到了关键字的读音,音咬得很准。 师:你很会倾听。你刚才说的“关键字”是哪些字? 生:第一则中的“说”同“悦”,故读“”;第五则中的“女”同“汝”,故读“”。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下面注释有。 师:借助注释读准字音,好方法。这种用一个字来代替另一个字的文言现象叫做“通假”,大家只需了解即可。你能否再举一例? 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中的“见”就是通“现”。 生:《童趣》中的“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的“强”通“僵”。 (点评:根据学生的朗读及评价归纳出了读准字音的方法,对文言特殊现象的讲解适可而止。) 师:好,大家不妨将刚才所说的这些关键字的读音专门设置一个门类积累到你的读书卡中去。刚才大家由一个例子联想到其它,这种学习方法叫什么? 生:举一反三。 师:你知道是谁提出的吗? 生:孔子。 (点评:适时引导学生做读书卡,并及时让学生归纳学习方法,师生互动,体现了教学机智。) 2、师:好,注意了平时的课外积累。孔子在本文中也提出了许多的学习秘诀,请大家细读课文。要求读准节奏,读出文言的韵味。读准了节奏,文言文就读懂了一大半。大家可以四人为一小组互读互评,将不太理解的字词找出,抄写到你的“难句理解”类读书卡上,然后小组讨论。读书时看谁摇头晃脑摇得好。 (生摇头晃脑地读) 师:有没有小组解答不了的问题提出全班讨论? 生:前七则比较好懂,第八则的含义我们这一组不太明确。 师:哪一组的同学来帮他们解决?最好能“授之以渔”。 生: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刚毅,因为他肩负着伟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理解这一句话并不难。这一则中有一个关键词“弘毅”,可用换字办法来解释,即“刚毅”“强毅”;有的可用加字办法来解释,如“任(任务)重(重大)而道(路程)远(遥远)。 师:请大家在理解了句意的基础上齐读这一则,读准节奏。 (生齐读第八则。) (点评:通过理解文意读准节奏,行之有效。在读中做“难句理解”读书卡,学生之间互问互答,并由学生自己交流解难方法。时时处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师:会总结的人一定是会学习的人,由“学会”走向“会学”,好。文言文的理解其实还可采取“会意”的方法,读懂大意即可。不知大家发现了没有,这一则中还有两个词语被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是哪两个? 生: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师:像这类成语在《论语》中还有很多。除了这两个,你还知道哪些呢? 生:温故知新、见贤思齐。 生:学而不厌、循序渐进。 师:看来你的阅读面很广。有的同学已将这些成语写在了读书卡上。《论语》中的成语非常丰富,大家下课之后可设置一个“《论语》与成语”专题进行摘抄积累,丰富自己的语言仓库。其实除了成语,还有许多的格言警句,至今脍炙人口。下面请就你最喜欢的几则当堂背诵。看谁背得最多最快。要求背出文言文的韵味来。 (点评:成语是古今汉语的桥梁。通过对成语的摘抄,既走进了文言文,又增强了现代语的积累。) 4、(生背读) 生:我最喜欢第一则。(生背诵“学而”章)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则呢?简要说明理由。 生:所谓“学习”就是既要“学”(学道理)又要“习”(练习、温习),告诉了我们学习方法。 师:好比游泳,先学游泳知识,再下水实践。谈学习方法的还有哪几则呢? 生:“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师:关于学习态度的呢? 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师:我们回头再来看看关于孔子被那个七岁孩子拦路的故事,孔子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你联想到了文中的哪一句话呢? 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生:我联想到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师:两位同学都读得有节奏、有韵味,看来是真正理解了。不错,这两句讲的都是随时随地要注意学习。那么由这一句话我们又可以联想到哪些成语呢? 生:取长补短。 生:不耻下问。 师:其他几则,是关于哪些方面的呢?有没有你喜欢的呢? 生:关于思想品德修养。我喜欢“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师:由这一句你联想到了哪句古诗呢? 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师:刚才所背诵的这些格言警句,相信对每位同学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人方面都有不少的启示。关于这些格言警句你打算如何摘抄呢? 生:进行分类:学习态度类、学习方法类、思想品德修养类。 (点评: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格言警句当堂背诵,背出韵味,既加深了对这些语句的理解,又培养了学习文言文的语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自然地得以实现。) 第二课时 四、读后思辨,读出个性化见解 师:在上一节课的自由背诵中每个人的喜好各不相同。因为每人的生活经历不同,阅读体验自然也不可能相同。读着你喜欢的语句,你是否读出了一份智慧,读出了一种个性呢?请大家再品读这些语句,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见解。 (生再读、背课文。) 生:我特别喜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为这句话道出了我的心声。从小爸爸妈妈就逼着我学钢琴,强迫我按照他们的意愿去做,我很苦恼。我真想把孔子的这句名言送给我的爸爸妈妈。 师:你与孔子的思想发生了碰撞,产生了共鸣,回去后别忘了与父母交流。与作者进行对话,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这种学习方法值得每位同学借鉴。阅读就是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于这句话你还有不同看法吗? 生:我不完全同意这位同学的观点。孔子的这句话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请注意文中一个“恕”字,本身包含了“相互体谅”之意。既是体谅,那么就要就事论事,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父母确实是为了你好,“己所不欲”,也可“施于人”。现在不理解,等长大以后你也许就会明白父母的苦心。 师:相互体谅、换位思考就可搭起一座理解之桥。俗话说得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阅读就是要有自己的个性化见解。我在读第二则“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感慨颇深。今天读来也似谆谆教诲,如在耳畔,发人深思,耐人寻味。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生:古人很重视品德修养。曾子是每天多次自我反省,如果每天我们也能自我反省一次:今天的我是不是每件事都尽心尽力去做了呢?对朋友是不是讲信用呢?老师讲的是不是都复习了呢?我相信这样便能使自己不断提高。 师:正如竹──每前进都要作一个小结一样。说到自省,《论语》书中多次谈到这个问题,孔子要求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现在我们的学习评价中不是特别重视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吗?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新的启示呢? 生:读到这一句我联想到了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即讲信用。 师:“忠”“信”是儒家文化道德条目中重要的两条,是立德之本。“忠”表现在尽心竭力去做事,“信”即对朋友讲信用。这“忠”“信”二字在当今时代仍需倡导。要诚实不欺,敢说真话,说话算数,这也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大家能从中读出如此多的感悟,这就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养料。 (点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联系学生的自身实际及自我体验再来品读这些语句,进行思辨,就会“温故而知新”,读出更多个性化的理解来。这就是创造性阅读。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地展现。) 五、激趣探究,综合实践活动 师: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从中国的孔子这里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找智慧。可也有人认为孔子的学说主张的是一种中庸思想,应该批判地吸收。比如陶渊明就对孔子很不以为然。陶渊明说孔子是“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这‘弥缝’二字,是把国情比为一堵有裂缝的墙,孔子的工作任务只是用水泥石灰把裂缝填满,让它的外表仍然是一堵完好的墙而已。 我在读《论语》时,我的思绪就常常穿越时空走进孔子的那个时代,战争、疾病、欺凌、掠夺使世界陷入痛苦的呼喊中。正义在哪里?良知和道德在哪里?这时候孔子出现了,他不顾一切地奔走呼告他的神圣理想。应该说,游走于诸候之间是一种悲壮的举措,也许正因为他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任重道远精神,才与众弟子无间隔地坐而论道,使那些学说成为中国数千年绵绵不绝的浩然正气。我想,孔子这样做时,一定没有认为自己是什么圣人先师。他不过是一个童心未泯又热爱艺术且善于思想的真诚人罢了。与其说喜欢孔子的学说,不如说更喜欢孔子这个人。孔子的真诚坦荡,仍然是我们现代人最需要的品质。那么你心中的孔子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课后广泛地搜集资料,了解他的身世、他的故事、他的主张、他的性格、他的为人等等方面,充分占有材料后写一份读书报告。 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走近它、熟读它、背诵它。让它植根于我们的心灵,伴我们成长。 (点评:师生同讲同议,引出争议的话题,留待学生在课外以更高的热情更浓的兴趣去读《论语》、去读孔子、去读更多的文言文、去背更多的文言名句。) 【教学反思】 1、在教《论语》时,感觉好像在孩子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能穿越时空,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与两千多年前的大师直接对话,了解并深刻地认识我们的祖先,继承并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兴趣,愿意去读,这两节课就没有白上。如果还能让学生乐于去读,那么课堂上所学的就不仅仅是《〈论语〉十则》了。 2、教文言文的目的不在于写作,而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熏陶道德修养。什么是阅读文言文的理想境界?我想不是将文言文译成顺畅的现代汉语,也不是对文言语句作细致的语法分析,而是一看就懂或者经过查工具书和注释会意而后懂,在今后的学习或生活中也许会在他的脑海里突然蹦出那么几句类似“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文言语句来。多读文言文,浸润其中,涵咏体味,会使人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 3、如何学文言文,一个字:读。相信文言文是读懂的,决不是老师讲懂的,更不是老师分析词法句法而懂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又不如“授之以渔场”(北师大肖川教授语)。在读中进行朗读指导,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做读书卡积累语言的习惯、质疑探究学会思辨的习惯。一句话,由“学会”走向“会学”,由“要我学”走向“我要学”。 论语教案5[创新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读字词; 2、理解各则语录; 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二、教学思路 板块式教学思路,全课的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板块。 三、创新意图 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 四、教学过程 第一个教学板块:认读课文。(15分钟左右) 1、同学们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 2、各自大声地朗读课文。 3、听读课文,注意校正读音,体会语调。 4、分“则”朗读课文,每读一则,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 5、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说注释,说译文。 6、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全文。 第二个教学板块:析读课文。(12分钟左右) 1、同学们双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学们试作批注,概括每一则的内容大意。 3、教师指导同学们运用“与学习有关”这个句式说话。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有关,与学习习惯有关”,又如“‘不耻下问’与学习态度有关”等。 4、教师指导同学们就课文中喜欢的成语或短语说话,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第三个教学板块:理读课文。(20分钟左右) 老师下发印有“分类式学习笔记”的练习纸,请同学们根据纸上安排好了的类别整理课堂笔记(或者老师提出整理的要求,同学们在笔记本上进行整理)。 1、在“作家作品”类记下: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在“成语”类记下: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 3、在“名言警句”类记下: ①用于学习态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厌敏而好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②用于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默而识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③用于思想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三人行必有我师 ④用于思想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用于人生感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⑥用于日常生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难句翻译”类练习: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⑤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下课之前,同座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分类式学习笔记”。 [创意说明] 此教学设计的亮点在于“分类式学习笔记”。 这是一种整理性的课堂学习活动,也称作“理读”。而同时这也是一种带有理性色彩的课堂学习活动,它所养成的是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及习惯。这种:能力及习惯训练得越早,学生对语言材料归类的意识就越强。而“归类”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技能之一。 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用“分类式学习笔记”,是在向传统的做法挑战:平时课堂上,学生花大量时间记录的、知识零散的课堂笔记,包括对教师苦心设计的大量板书的笔记,在知识积累、能力培养、习惯养成和提高教学效率上,作用到底有多大? 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用“分类式学习笔记”,同时也是在依循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立意高远的课堂实践活动。 学生实践活动的问题,是新大纲最为着重强调的内容之一。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中这样陈述道:“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这是在告诉我们,学生应在我们的语文课上进行充分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这一点,现在已是不容置疑的了。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