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课题实施方案 |
范文 | 课题实施方案合集6篇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你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题实施方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课题实施方案 篇1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一)本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动的重要形式和载体,从一定意义上讲,教育科研部门的各种科研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着课题管理来进行的。因此,课题管理是县(市)教研室(教科所)教育科研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否规范、有效地实施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是县(市)教科研管理部门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随着学校、教师科研意识的不断觉醒和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我县群众性的课题研究活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课题研究的数量也有很大增长,仅20xx、20xx年度,我县就有各级立项课题441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包括省规划课题和省教研系统立项课题)28项,还有大量的市、县级立项课题,而且研究内容也涉及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但与此形成很大反差的是,我县教科研管理的力量却相对单薄,目前县教研室仅专职教科员1名,虽然其他学科教研员也承担起了一部分教科研管理任务,但还是很难有效地承担起对实施课题的全程管理和针对性的服务指导工作。 众所周知,课题研究的质量形成于课题研究的过程之中,有什么样的研究过程,就会有什么样的研究质量。要想使课题研究工作实现预期目标,真正落实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真正对教育教学质量和品位的提升、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产生应有的促进作用,就必须提升课题管理和指导的质量,实现过程管理的优化。但在实际中,由于对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监控、指导的不到位,极大地影响了课题研究的质量。目前,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管理中,遇到的主要的问题和困难是: 1、很难对更多的立项课题实施全程的监控。由于无法比较原始、比较直观、比较全面地了解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仅凭终端性的检查和评估使一部分科研动机不纯的教师有虚可乘,甚至产生了重立项、轻过程的形式主义倾向和盗编、拼凑、伪造成果等非道德的功利主义倾向,对课题研究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2、很难对更多的课题实施有效的面对面的专业引领和指导。目前仅凭教研部门自身专、兼职教科员的指导力量,一方面由于时、空的限制,不能满足更多数量的基层教师的指导需求;另一方面,由于专、兼职教科员自身研究领域的局限,个人的智慧和学识很难满足各种不同类型课题的指导需求,也不能用有效的机制发挥本地区教师的集体智慧;同时,不能对课题的过程研究给予及时的点拨指导,时效性差,这些因素大大影响了科研指导的质量和水平。 3、很难实现课题研究的信息化管理。由于没有一个课题研究的信息化平台,各课题间,特别是相关课题间很难建立起一个信息交流的渠道,仅凭我们教研部门组织的几次有限的课题协作、交流活动,效率很低。因此,严重影响了各课题研究的活动动态报道和与外界的沟通研讨,不能及时发布相关研究信息资料和阶段性研究成果,无法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协作攻关,也影响了成果的及时推广。 4、很难有效地建立起清晰、丰富、动态的研究素材库。课题研究原始资料的积累是课题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我们也设计使用过书面文本化的研究过程记录册,但由于书面文本自身特点的限制和设计的局限,影响了资料积累的丰富性和简易性,如资料的分类不够清晰,积累不够灵活随机,容易让一些点点滴滴的灵感流失,多媒体资料不能轻易呈现等,同时同一课题组成员间的研究心得也不能及时交流分享等。 因此,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来建立一套科学的课题动态管理机制,来解决上述我们在科研管理中遇到的瓶颈性问题。 在寻找问题解决路径时,我们首先想到了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因为目前我们教研室依托海盐教育网(海盐教育城域网或海盐教育信息化),已经建立起了相当完善的海盐教研网,在网络教研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也取得了很多经验。特别是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又创建了海盐教师博客区和教研互动区,运行几个月来,人气很旺,也很受教师欢迎,技术也日益成熟。 因此,如何依托我们的“海盐教研网”,利用博客技术,创建一个课题研究过程管理的平台,探索新的运行机制,提高课题管理的水平和效率,成了我们特别想研究和尝试的课题。 (二)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博客被认为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其作为一种快捷易用的知识管理系统,已经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并逐步被引入到教育教学和研究领域。教师博客最大的功能是以其“平等、开放、共享”的发布机制,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反思、交流反思、自我积累、知识共享的氛围,加速教师反思型特质的形成,而促进反思、交流、共享正是我们课题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那么能否在我们的教研网上建立一个基于博客技术的课题管理系统,让每个课题都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博客,从而作为我们教科研管理部门实现课题过程高效管理的重要形式之一呢?我们的理解是: 1、用博客来实现课题的过程管理,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了解该课题研究的最新动态、研究进程、阶段性研究成果,真正实现对课题的全过程管理,避免因终端性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 2、用博客来实现课题的过程管理,可以实现跨时、空,即时有效的课题点评与指导,同时可以获得更多层面、更多教师同行的交流点拨,获取更丰富、更有价值的指导意见,克服因科研指导力量单薄而带来的指导低效。 3、用博客来实现课题的过程管理,可以让课题组每个参与者都能及时快速地分享到其他同伴最新捕获的信息和研究成果,容易产生思想激荡,在交流中生成智慧。还可以在获取信息的同时,寻找新的研究点,避免重复低效研究。 4、用博客来实现课题的过程管理,可以使研究者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分门别类、即时即地将研究的感悟、心得、案例、叙事、论文、课件等上传或发布(也可隐藏),超越传统时空局限,及时将隐性知识显性化,丰富研究素材。 5、用博客来实现课题的过程管理,可以让研究者更直观、更便捷地回顾、追溯自己的研究历程,回味自己的研究过程,不断回溯、反思,积极修正,让反思提升研究的质量。 正是基于上述理解,我们认为通过课题博客系统的建立和运作,是可以更好地实现课题管理的目标,也可以开始实践和探索一种新的课题管理模式,甚至可以重塑一种全新的教师研究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流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依托海盐教研网,利用博客技术,研究和建立一个科学的、具有较强管理功能的课题动态管理系统。 2、通过对该系统的实践运行,探索基于博客技术的课题管理系统的操作运行模式,提高课题管理的效能。 3、通过与传统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研究基于博客技术的课题管理新模式对提升课题研究质量、研究者素养、研究效益的积极作用。 4、重构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从事课题研究新的研究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流方式和成果推广方式。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初步设想 1、研究如何来建立基于博客技术的课题管理系统,解决技术问题 目前信息化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许多地方也尝试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对课题的管理,有的是一个课题做成静态网页,有的是多个课题做成动态网站,但更新很慢,效果不是很明显,究其原因有三点:一是网站制作和管理的技术原因,二是缺少论坛的交流反馈和激励功能,三是无法实现自我管理和团队协作。 而我们试图以博客技术来实现课题研究的信息化管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是博客是零技术,只要会WORD就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客区,二是博客具有评论和留言功能,在实践中反思研究,在交流中分享和提升是博客的核心思想,三是避免了网站中众多课题千篇一律的模式,博客可以定义自己的界面,设置自己的分类,随时可以发表文章也随时可以修改自己的文章,可以对外发布也可暂时隐藏等,实现了自我管理功能,可以是一个人管理,也可以是多个人管理,真正体现了团体协作的思想。 在众多的博客软件中我们选择性能较好的OBLOG,基本ASP+SQL平台,功能强大操作方便。而且OBLOG除了方便的操作层面外,还有较好的管理层面。系统的构建大致是: 1、系统级课题立项分类(目前三级,支持多级): 2、系统级课题内容分类(目前四类,支持多类): 3、用户级课题内容分类: 进入教师自己的课题博客区,可以根据各课题实际需要,进行分类。 2、研究如何来建设基于博客技术的课题管理资源库,解决取材问题 课题博客是课题组所有成员基于一个共同主题和共同利益的集体操作。每个课题以课题名称为名注册一个博客,为课题组人员所共有,每个人都具有管理权,都可以通过共同的注册名和密码进入管理中心,然后可以发表文章、修改文章、回复文章等,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各类原始材料。根据课题研究的特点,呈现的资源类型设想分研究方案、研究动态、研究案例、研究叙事、研究文献、研究成果等几个模块;呈现的资源形式可以是文本、图象、课件、实录、动画等。 3、研究如何来运行基于博客技术的课题管理系统,解决使用问题 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主要研究的内容是:①如何发挥系统的监控、评价、导向功能。设想采用档案袋评价的方法,建立对研究资源上传的有效考核指标和评价办法,对课题研究的过程给予过程性的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的终端评价,把研究素材的积累并作为课题结题、评奖的重要依据,以此来落实课题的过程管理。并让博客成为教师课题研究的电子档案袋;②如何发挥系统的指导功能。设想建立以教研员、学校科研骨干为成员的专门的课题研究的导师团队,赋予他们管理员身份和管理权限,划分指导项目,以“回复”的形式开展跨越时空限制的、及时、有指向性的网上指导点评活动。③如何发挥系统的多方互动评价功能。设想建立必要的考评机制,发动和鼓励导师团队以外的更多教师以“回复”的形式,对自己和他人的研究进行点评,聚集群众的智慧,促进交流,为课题研究出谋划策。④如何发挥系统的成果传播与共享功能。设想建立相关课题博客群,实现资源与信息共享;建立网上成果发表的奖励机制,引导课题组及时传播推广最新研究成果。 4、研究如何促进教师课题研究方式的转变 通过开放的动态管理系统的运行和评价,根据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的研究特点,逐步建立起在课题(主题)引领下,以活动案例、教学课例、学生个案、研究叙事、教育反思、主题研讨为主要载体的行动研究模式;通过网上论坛活动,倡导一种良好的、开放的、具有分享心态的学术研究交流氛围;通过博客资源的建设过程,培养教师善于学习交流、敢于发表展示、勇于反思积累的研究习惯和研究精神。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基本步骤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法、文献法等,在具体工作实践中不断尝试、修正行动计划,预期成果是:课题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课题管理系统软件、优秀课题研究博客案例、有关使用管理、考核奖励办法等。 基本步骤: 准备阶段(20xx年2月——20xx年3月):设计管理系统意图及其模型,开发系统软件,建立海盐县教研网课题研究博客区。 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7月):运行和使用课题管理系统,研究资源建设和使用策略,出台有关使用和考核办法,听取学校使用意见、建议,组织该课题的研讨论证,不断完善管理系统和管理办法。 总结阶段(20xx年8月——20xx年9月):撰写研究总结和研究报告,邀请有关专家评估使用情况和使用效果。 五、课题研究的经费 预计1万元(不包括有关技术设备购置)。 六、课题组成员 课题组长: 副组长: 指导顾问: 课题实施方案 篇2一、本课题研究之背景 1.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活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网络资源的利用,极大拓展和丰富了作文教学的空间和资源,开阔了学生眼界,丰富了作文素材。利用网络环境,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和自主作文的氛围,创造师生平等交流的条件。凭借网络,“师生”、“生生”之间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及时沟通。这不仅大大拓展了作文教学活动空间,也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得到发充分满足。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要求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也使作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得到有机的整合,将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进行作文教学时除涉及到语文、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外、还会用到音乐、美术、科学、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在进行作文的同时,也学到了其他学科的知识,使各科知识得到同步增长,达到了有机的统一。 3.小学作文教学的要求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孩子的作文水平是家长关注的焦点,加之教育部明确规定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从三年级开设电脑课,许多家庭为了配合学校的教学都自备了电脑,如何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为此我们提出本课题旨在寻找网络资源应用于作文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考察传统思维中的作文教学,我们认为存在着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学生的视野“窄”,二是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所谓“窄”,就是把课本作为唯一的学习场所,把教材作为唯一的学习资源,以为学习好语文书本上的知识是最根本的任务。其实,这种将书本知识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以及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割裂的状况,使我们的作文教学仍然固守一隅,封闭在课堂上、书本上,不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开放,不向信息化的社会开放。学生苍白无味的生活,必然不能充分体验和享受作文的乐趣。所谓“空”,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没有生活感受和语言素养的积淀,言之无物;另一方面也缺少必要的方法指导,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言之无法,“集体失语症”带来了莫大的悲哀。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借助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基于此,我校提出本课题,其研究的意义在于: 利用网络资源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创建互动合作的学习氛围。构建网络资源在作文教学中充分运用的作文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说话、独立思考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提高实验教师作文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及作文教学的能力、水平。提高实验教师组织、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水平。 三、本课题研究之具体目标和内容 (一)教师目标: 通过研究,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改革单一作文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通过对多媒体网络的运用,使教师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学生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实验,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使中高年级的学生掌握写作技能,初步具有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让学生逐步做到作文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遣词造句准确,通顺连贯,有条理性。另外,还要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初步总结出网络资源与作文教学整合的规律和方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通过“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利用”研究,我们将围绕如下内容进行实验: 1.研究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积累; 2.研究如何创建班级QQ群、教师教育博客、班级作文博客主页和学校博客群组,搭建师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平台,实现作文教学资源的共享。 3.研究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创造性教学,形成愉快的学习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部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的发展,多媒体的音、像、声具备和网络的交互性为写作中的“情境”创设和“协作”“会话”发挥巨大的作用,自然地提高写作能力。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看,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系统是非常合适的知识建构的认知工具和认知环境之一。 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和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 使用观察法和媒传法等教学方法,恰时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分析法 调查分析学生的基本资料:家庭拥有电脑情况、学生兴趣爱好、网上行为、是否有QQ号等等。 2、文献研究法 运用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和应用现今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先进教育教学理论,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课题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运用文献研究法研究培养目标、课程内容等,在开展对课程资源的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 3、行动研究法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有针对性地采取“五一”措施,即营造一种科教氛围、磨练一支师资队伍、建立一套机制、搭建一个资源平台、探索一种教学模式进行实践研究。通过网络资源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利用研究,为学习者的双向交流提供广阔的空间,达到“人——机——人”相互交流,即学习者(人)通过多媒体网络(机)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人)进行互相交流、协作学习。在整个课题实际操作过程和实施的过程中认真进行行动过程的研究,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的统一起来。 4、经验总结法 对“网络资源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利用”研究过程中一些有效的课程资源及时积累总结,对有效的教法和学法进行总结、推广。 5、个案研究法 本课题旨在通过网络资源的`利用,促进学生积极、有效、自主地习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宜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展开对学生成长过程和规律的研究,可对学生进行网络学习档案袋管理,进行跟踪分析,于个性中见共性,于特殊中见一般。为课题的假设提供典型的事实例证。 六.本课题研究之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xx年5月至12月) 加强软硬件建设,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计划,落实人员分工,邀请专家对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进行论证;进行师资培训、理论学习、实验班选择;组织人员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统一课题组成员思想。 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 (1)调查分析,掌握学生的基本资料:兴趣爱好、网上行为、QQ号,为课题开展准备资料。 (2)完成班级QQ群建设,教师依托安庆教育博客平台制定班级作文网页,通过初步试用论证可行性,制订实施方案。 2、实验阶段(20xx年元月至20xx年6月) 全面实施课题计划,加强课题研究管理,举行课题研究现场会,定期展示研究进程和成果,做好数据积累、经验总结工作; 第二阶段的研究成果: 继续深入班级作文网页创建工作,进行实验研究,适时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得失,写出实验总结; 3、总结阶段(20xx年7月至12月) 主要目标:回顾总结实验研究情况,整理实验中得到的各种材料,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小结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得失,并请上级和有关专家对本实验研究进行鉴定。 第三阶段研究成果: 收集资料,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和论文,力争取得县市乃至省教育专家的支持和认同,并得到完善和大面积推广。 七、课题组成员分工情况: 黄金舟:负责课题的定向、指导,协调人员分工,监督课题的实施,课题的总结。 李思迪:负责课题计划的制订、本校教育博客群组建设,进行课题行动研究。将科学而全面地总结教改经验或教训。 杨贤松:负责课题实施的调控,解决课题研究中所需的人力、财力等问题。 石沉香:负责调查问卷的设计、数据分析,进行课题行动研究。负责问卷材料的收集。 李声宏、梅庆安:负责文献研究,即研究对网络作文教学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有哪些,有哪些指导意义,如何在实践中运用这种理论等。进行课题行动研究。负责论文资料的收集。 石小霞、邵双梅、段贞洁、余红燕、叶带楠:进行个案研究,即具体分析一些网络作文教学的典型课例,分析在这些课例中,教师、学生、教材和所用媒体这四个教学要素的地位和作用,与传统教学结构相比,有哪些显著变化,效果如何,学生在情感和态度方面有哪些转变等。进行课题行动研究。负责个案案例资料的收集。 八、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1.人员结构: 该课题组成员以一线语文教师为主,其负责人黄金舟,系安庆市首届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县小语学科骨干教师,县小语学科带头人。曾参与完成“经典诵读”市级课题,多篇论文获省市级奖并有论文在省级专业刊物上发表。课题组第二负责人李思迪,于多年前便开始了信息技术与习作教学整合的研究与探索,曾于200xx年全国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国家级远程培训中承担过本项目县辅导教师工作,积累了一些处理网络信息的经验。有十几篇论文获省市奖,并有十多篇论文在各级各类专业刊物上发表。课题组成员中有多人曾参与完成省市级课题研究,他们都是教学骨干,课程改革的积极实践者,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的人力资源。 2.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极为便利。目前,我校已与局域网连接并建立了校园网,已建成初具规模、功能完备的网络系统,一个网络教室,一个教师电子备课室,共配备有连网微机百台左右;全校青年教师均已参加了“现代技术教育”的培训;过关率达100%。教师们已经普遍学习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和一些信息处理软件的使用,在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理论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条件。我们还将组织部分老师进行有关网络技术的培训和相关理论的学习,并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以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经费保障: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教育改革和实验,他们对本课题十分关心,并给予充足的经费保障。 学校的生存依赖于学校的发展,这是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心声。因此,我校完全有条件、有能力进行课题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篇3一、课题名称:幼儿园游戏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探索与研究 二、研究目的: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题”,在开发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环境创设已渐渐成为幼儿园工作的热点。《纲要》中也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墨子曾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这就特别强调环境的作用,而区域活动作为一种“强调教育环境,注重幼儿这一教育主体,侧重开放的教育要求”的活动,在幼儿园广泛地开展起来并深获幼儿教师的喜爱。它是集体教育活动的补充和调整,是实施个别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研究、利用的教育途径之一。 区域活动能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幼儿依靠自身的能力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摆弄、操作去感知、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能力按规则自行选择各区域的活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自由结伴、自由选择、自由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生动性,促进儿童在不同的水平上获得相应的发展,因此区域活动的开展,为幼儿自主性发展培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实践平台。 材料是区域活动开展的有效载体,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可以说幼儿是在与材料的“对话”中获得发展,材料是幼儿进行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学习的工具,是幼儿的第一本书。不同的材料会与幼儿进行不同的“对话”,体现其不同的教育价值。 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指导是一项创新工作,教师如果要让幼儿在活动中成长,就必须随时关注孩子,在了解孩子的兴趣点后,去创设更好、更贴近孩子的区域活动和教育内容,并为孩子提供适宜的材料和指导,让孩子在不断探索、实践中获得经验,在实践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新《纲要》对幼儿教师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教师应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必须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幼关系,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领导,而是平等中的“首席”。教育不是“倾泻”,而是平等的对话;教育不应是“灌输”,而是“分享”。每个幼儿按照他自己的“大纲”走下去,成人要做的,就是发现每个孩子的大纲规律,为幼儿创造环境,尊重幼儿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为幼儿提供必要的条件帮助其成长。本课题的开展将引导教师进一步理解新《纲要》精神,在丰富多彩的区域实践活动中,获得更科学的研究儿童、观察儿童的技巧,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同时,开展此项课题研究,顺应了我园园本发展的需要,能真正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使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进度等适合每一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水平。 三、研究任务: 1.各年龄班区域设置及材料投放的研究。 2.如何丰富区域活动,探索构建具有特色的有效使用“环境”的教育课程。 3.研究幼儿园区域材料投放的形式和组织策略,充分发挥区角活动的价值、功能。 四、研究内容: 1.如何通过投放材料使活动区发挥更大的教育效率。 2.研究投放材料的种类、来源。 五、研究思路: 1.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区域活动正符合这一要求。在我们看来,活动区材料的投放、教师的观察和指导及活动后的评价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之间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然而,在这其中活动区材料的投放与丰富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它直接影响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是否满足幼儿的种种需求,是否给幼儿带来真正的收获。 此外,区域活动作为一种“强调教育环境,注重幼儿这一教育主体,侧重开放的教育要求”的活动,它是集体教育活动的补充和调整,是实施个别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研究、利用的教育途径之一。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让教师在组织区域活动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投放活动材料,提高区域活动的教育实效性。 2.区域活动——是指教师在尊重幼儿个别差异的前提上,根据幼儿的学习需要,教师和幼儿共同创设适合的环境,让幼儿能在此环境下主动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发展。在此活动中教师是观察者、指导者和准备者,其作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还在于提供支持性的学习环境。活动时由幼儿自己设定目标、规则、方法,独立、自主地完成整个活动。区角活动是区域活动和角色游戏的整合,不仅能让幼儿独立、自主的探索、求知、并掌握方法,而且可在满足幼儿善于模仿的特性的同时学会交往。 3.材料投放——材料投放要有计划、有目的;材料投放是区域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活动的工具,是区域活动开展的关键,材料投放的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最近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投放材料。对材料的投入要有计划、有目的,不要把材料一下子投入进去,应分期分批的不断更新,由易到难,不断吸引孩子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使他们有新鲜感。 六、课题研究措施: 区域活动通俗地说是幼儿活动的小区域空间,它是通过老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和交往的场所。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相比,教师的主导作用变得隐性,而 创设环境和材料提供则是开展的关键之关键。因此,以区域活动为切入点对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鼓励幼儿与材料交互作用,分析总结激发幼儿探究材料的性质、特点,进一步丰富区域活动,探索构建具有特色的有效使用“环境”的教育课程,为以后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提供依据。 1.在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的适宜性,使材料与孩子阶段发展的目标相一致。 2.在区域活动中注重材料投放的层次性,要兼顾个别差异,避免一刀切。 3.在区域活动中投放的材料丰富且功能多样性。 4.在区域活动中观察幼儿的兴趣点,及时调整补充材料。 5.区域活动材料的分类:如将材料分成成品材料、自然材料、废旧材料。 6.区域活动材料的收集、制作。如通过家长和幼儿收集、教师引导收集、制作 七、研究成果形式: 1.阶段性研究成果以论文和教育个案的形式体现。 2.课题研究结题,形成一篇终期成果报告。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将开展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一系列研讨、观摩活动和论文交流会,以此丰富课题的研究过程。 八、研究步骤: 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xx、09—20xx、10): (1)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2)课题组成员培训,并收集相关的理论资料及实践资料进行学习 (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 (20xx、10——20xx、05): (1)组织教师开展各班区域活动内容及材料投放情况的调查。 (2)进行初步的研究探索,各班(大、中、小)区域活动设置及投放材料的活动,做好活动观察记录。 (3)开展一系列区域活动评比活动,班级之间互相交流自己在区域活动设置中的经验。 (4)分析课题进展情况, 举行相关的成果展示、经验交流等活动。 3.总结汇报 (20xx、05——20xx、07): (1)教师根据自己在开展区域活动中的经验及反思,及时总结小结,形成理论,并能互相交流讨论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等。 (2)收集材料,撰写研究报告。 九、课题组人员分工: 郭红利:负责课题的设计、实施、撰写研究报告。 甘冰绒:负责课题的实施、协调和资料收集。 詹 丽:负责中班组课题的研究实践和定期的总结。 许 莹:负责大班组课题研究实践,提供各种档案资料。 刘玉霞:负责小班组课题研究实践,提供各种档案资料。 二〇XX年九月十六日 课题实施方案 篇4一、指导思想 课堂教学评价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促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理念的实现,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促进每个学生的有效学习,促进教师认真研究学生的学,创造有利于发挥教师潜能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灵活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 二、评价指标 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不是对原有课堂教学评价的否定,而应该是在吸收中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基础上,根据“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改革目标,提出具体化的要求。其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教师基本功的评价以及综合评价。 (一)学生学习状态评价 这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既是出发点也是归宿点。分为三个方面: 1、学生的参与状态。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参与度体现出来,学生参与教学中的数量、广度、深度是衡量主体地位发挥的重要标志。就数量而言,要看学生参与的人数及时间的数量;就广度而言,要看是否各个层面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即全程参与问题;就深度而言,学生参与的是表面的问题还是深层次的问题,是主动还是被动地参与。 2、学生的思维状态。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学会倾听;是否善于交流、交谈;能不能独立思考;能不能发现问题;能不能从多角度解决问题;针对问题的回答能不能进行自我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得到关注;学生的回答错误或提出的异议有没有人指责,正确的是否得到肯定性、鼓励性的评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是否能够彼此交流和分享见解。 3、学生的达成状态。学生是否掌握了新知识并纳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使其融会贯通;学生在获得新知识时是否积极主动地跟进、共鸣、投入;学生的技能是否得以训练或提高;学生的情感是否得到积极的引导;学生学习有困难时是否得到了帮助;学生取得成功的时候是否得到鼓励;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有变化;学生的求知欲是否增强;学生是否更喜欢老师。 (二)教师教学行为评价 1、教师的教学目的是否明确,三个维度的目标落实状况如何。并能以平等的参与者身份,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2、教师是否能够恰当地处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开发和利用生成性的资源,给学生提供一个挑战性的教学情境,实现因材施教。是否能用审视和探究的目光来对待教材,在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认同或标新立异。 3、教师是否能够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把学生的困难、问题和经验当作课堂教学的生长点,同时给学生自尊、自信。 4、教师是否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身体(眼睛看、耳朵听、手操作)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动,促进学生成长。 5、教师是否能够提供一种跨越时空和突破教与学界限的学习平台,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善于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成长。 6、教师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调节、控制和总结,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说到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很自然的使人们想到怎么用评价标准去评价他人的课,这只是开展评价工作一方面的意义和作用。它还具有如何激励教师自己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的意义和作用。因此,评价工作就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工作,而是一个研究工作。它需要一个教师参与研究的过程。 1、评价具有导向功能,可以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课改的深入推进,促进了人们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改变。课堂教学评价 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可以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教育创新意识,推动学校校改的深化。 2、评价具有激励功能,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 教师只有自己了解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优点、亮点、特点和弱点,才能找 到今后努力发展的基点。课堂教学评价可以使教师在相互之间的听课、评课活动中增进了解,互相学习,在听课、评课的交流中激发内在的需要和动力。 3、评价具有改进功能,可以强化反思与调节 为了使教学活动不断接近设定的教育目标,就必须对活动过程中偏离目标的行为不断进行修正和调整。教师可以借助于评价的反馈信息,及时了解教学实践状态,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有了再学习、再改进、再实践、再提高的反思过程。 4、评价具有决策和鉴定功能,可以优化学校管理工作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工作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 通过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可以加快教师队伍的建设步伐,也可以有效地鉴定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质量、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等,使学校的管理工作更系统化,决策更科学化。 课题实施方案 篇5为了更好地推进市级课题《农村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研究》工作的开展,20xx年12月10日召开了班主任工作专题会议。因时间关系和准备不充分,许多问题在会上未能阐述清楚,特辅以文字说明,希望有所促进。 一、班主任为什么要重视本次课题研究活动? (一)课题研究能有效促进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发展 1、班主任工作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2、课题研究的内容往往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难题 3、课题研究是班主任想到学习、交流、协作的平台 (二)课题研究活动能增强班主任的行为意识。 1、班主任平时工作表现为烦琐、细致、重复、枯燥的特点,容易导致被动与盲目 2、课题研究使日常班级管理的无意识行为转化为有意识行为,带着问题、需要观察和思考,要付诸行动,并有可见的“产品”,必须使隐性的问题显性化。 3、有意识的研究行为能增强研究结论的可重复性和实践模式的可借鉴性 (三)班主任是本课题最理想的研究者。 1、班级是班级文化的载体,班级是本次课题研究的对象,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离开班级和班主任的工作,该研究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班主任有管理班级的自主权,班主任老师对班级文化的影响是主导性的 3、班主任能最近距离的观察学生,所得的资料是真实的、原生态的,也是鲜活的 二、本次课题研究有哪些活动内容与班主任相关? (一)学习活动 课题研究必须要了解该研究已有的成果,研究者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新的发现和做法,才可以用正确的理论来理解和分析现象,并使研究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 本次课题研究中设计的学习内容有两类:一是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方法;二是班级管理与文化建设的有关理论。学习的形式也有两种:一是专家报告;二是自学。学习的途径除了向他人学、向文献学之外,更重要的应该是在实践中总结提高――即自主学习。 我个人认为,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全面锻炼人的学习能力。教师更要“学会学习”,每有所得,即在学习提高。但课题研究需要对研究内容的相关知识作系统学习,并结合工作实践的改进和提高,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等特征。 (二)主题活动 中学课题研究不是纯学术研究,需要结合实践进行,更多的归属于行动研究。主题活动是围绕某一主题所开展的单个或系列的活动,对课题研究起着重要的实践支撑作用,如《实施方案》中安排的在本学期内要完成的三项活动:“班级美化”、“班级制度建设”、“主题班会课系列设计”等,没有主题活动的研究,多半要结合平时的观察进行(如日志式),难度更大,否则就会“纸上谈兵”,成为“虚假研究”。 主题活动往往围绕课题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展开,取得实践过程中的资料(方案、成果和心得等),作为分析现状和问题的依据,进而提出策略建议。所以,主题活动要有周密的计划和提取资料的准备,这就体现研究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特征,与平常的活动仅以完成任务为目的有所不同。 不同主题活动中的主体可能是班主任老师也可能是学生,还有可能是师生共同参与,因为班级文化建设也是师生共同完成的,而且老师也不能仅仅是班主任老师,我们尽可能地让其他授课老师也参与进来,如语文老师可以结合主题活动布置作文(周记),从中得到学生真实的感受,发挥所有科任老师的作用。 主题活动可以是全校性的大型活动,如总课题方案中设计安排的那些活动,但也可以是某一个或部分班级的活动,甚至是某一类学生群体的活动,如子课题研究所必须开展的一些活动。 (三)交流活动 有研究,就要有交流。交流的形式:会议讨论、文章发表、成果(作品)展示。交流的内容主要有活动计划、过程资料、活动成果和心得体会。交流的渠道有:开题会议、学习会议、阶段性成果展示会、结题会议、小组讨论会等会议渠道,同时我们还要在学校网站开辟专栏和建立QQ群的方式,搭建更为便捷的交流平台。 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交流活动意义重大:一是在交流中完善方案、得到启迪;二是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与别人分享成功的喜悦;三是把交流作为自己研究工作的压力和动力,推动自己按计划完成研究任务;四是锻炼研究者的交流表达能力,适应不同的场合,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本课题的交流活动有如下要求:1、所有的参与人有一个基本的要求:每一次活动之后,都要有一个心得体会,或一篇观点明确的论文。2、所有的子课题和总课题的内容分项(单项主题活动)的负责人要做好实施方案和总结报告。3、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征文、竞赛活动,争取获奖,增加课题研究的含金量。 三、作为班主任如何参与到本次课题研究中来? (一)如何认识中学教师课题研究的质量标准 正如前文所述,中学教师的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其成果主要以实践模式及分析性的报告的形式呈现,其创新性主要表现在研究的对象、过程和结果不一样,研究者的心得也有不同。与学术研究的成果要有发现新的规律性知识不同,与应用研究成果要有发明新技术也不同。我个人认为中学教师课题研究成果的质量标准应该是:通过研究和实践,取得了第一手资料,丰富了理论认识,贯彻了行动方案,有了一定的心得体会,学生受到了教育,能为他人有所借鉴的价值。所以,我们教师要排除“课题研究高不可攀”的错误认识和畏难情绪,大胆地开展课题研究。 (二)如何确定自己在本次研究活动中的角色 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很清晰地定位自己在本次课题研究中的角色: 1、学习者――要以谦虚的态度,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向书本学、向他人学、向自己学。做到系统学习和深入学习,学以致用。 2、组织者――不管是不是课题负责人都要有一定的组织工作,尤其重要的是做好成员分工和实施计划,“不打无准备之战”,精心谋划,才能万无一失。其次要组织好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如班级美化活动,就可以组织学生去设计,并写好设计的说明书和美化后的感受等。 3、行动者――与班级管理的实践结合,要求我们班主任将研究活动融入到日常管理中去,并充分发挥每一次活动的积极作用和教育意义。不但要完成总课题组安排的一些活动和任务,可能还要完成自己所在的子课题组的活动任务,还有可能要帮助其他子课题收集一些资料。如何安排好这些可能交叉重复的任务,理想的做法就是“揉合”和“共享”。 4、观察者――资料的获得,新的观念的产生,都来自于自己对学生个体或群体的细心观察,这种观察要围绕自己的研究目标,有准备、有意识地进行,观察之后就要有及时的记录。 5、思考者――思考也要勤于动笔及时记录思想的火花,到结题时,再作系统加工,连缀成篇。特别提醒的是,班主任在配合学校开展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开展的同时,自己要对自己的管理班级的思想、思路、模式进行总结,要有所侧重地形成自己班级管理风格与特色。 (三)如何开展自己的研究活动? 1、了解研究的基本套路(见子课题立项方案,或网上学习他人经验); 2、广泛收集相关的文献(越多越好); 3、在实践中有准备地进行尝试(一定要作最详细的计划); 4、细心观察、深入思考、及时记录(每项活动之后,都要求自己写一点文字)。 课题实施方案 篇6一、课题的提出 近几年来,许多学校都将读书活动放在了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广大教师也充分认识到了阅读在孩子健康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审视当前学生的阅读现状却不太令人乐观,在大力呼吁读书的同时,老师不知道该向孩子推荐什么书,家长们不知道怎样的书籍适合自己的孩子,孩子手中捧着的书则呈现或缺乏价值、或缺乏乐趣的状态。 我们课题研究的价值在于从儿童的心理与能力出发,分年段地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有效地提高孩子的阅读质量与阅读乐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适应力及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针对目前学生的阅读现状,提出了阶梯性阅读方式,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选择适合的书籍,并通过阅读指导课的形式,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地指导 二、理论假设 朱永新教授说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而童年的阅读对于一个人的完美人格形成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文学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意味着成长的伴侣,意味着心灵的雨露,意味着精神的家园,意味着美的存在,意味着笑的源泉,意味着第二个生命。 儿童文学是人类专门为儿童写的,是儿童自己的“文学”,表现的是童心和童趣,使最适合儿童心灵的读物,因而也是儿童最愿意接受的。儿童文学让人善良,儿童文学增添人审美的意趣,儿童文学会让人孩子的心灵变得丰富敏锐,使他们具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童年阶段的阅读是审美情趣和美好人性的起点,儿童文学可能影响人的一生。 带领孩子走进童书的世界,帮助孩子选择适合自己年龄的书籍,引领孩子在阅读中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让阅读成为孩子生活中的一种习惯、一个爱好,让书籍成为孩子快乐的源泉。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 通过开展阅读童书的活动,带领孩子走进童书的世界,帮助孩子选择适合自己年龄的书籍,引领孩子在阅读中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让阅读成为孩子生活中的一种习惯、一个爱好,让书籍成为孩子快乐的源泉。 2.主要研究内容 (1)、研究阅读当前优秀儿童读物,寻找鉴别优秀作品,从儿童哲学、儿童心理与教育目的出发,思考特定的儿童“应当读什么”的问题。 (2)、选择“共读”童书,组织和开展班级读书会,探索如何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引领儿童在阅读能力、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方面得到发展。 (3)、借助家长与社会的力量,组织和开展亲子共读活动,研究亲子共读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意图在于通过童书阅读的研究与实践,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进一步推进书香校园的建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研究中将采用分年段推荐、阶梯性阅读的方式开展阅读活动。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有关童书阅读的中外研究资料及他人成功的阅读课、读书会的案例,借鉴其成功之处,同时进行不断扬弃,形成课题研究的基本理念。 2.行动研究法:实验教师研读童书,引领学生阅读童书,以阅读课为阵地,课内外想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改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从理性和实践层面上总结、提炼童书阅读的具体方法与经验 五、实施步骤 研究时间是3年。 1、准备阶段(20xx.7~20xx.10) (1)分低中高三个年段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儿童阶梯阅读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2)组织课题组教师开展童书的阅读、选择与推荐工作。提出若干儿童阅读的“主题”,并把它们分配到不同的年级中。 (3)总结分析学校近几年读书活动的经验与成果及存在的问题,讨论引进童书,进一步推进读书活动的具体措施。 2.实施阶段:(20xx.11~20xx.1)按低中高三个年段,以阅读课为主阵地,结合读书节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童书的推荐、介绍和阅读指导,并由实验教师及时做好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工作。 3.总结阶段:(20xx.2~20xx.6)整理课题研究相关资料(活动方案、阅读随笔、读书报告、学生习作、论文案例集等),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六、课题组组成 略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