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孙权劝学 教案 |
范文 | 孙权劝学 教案集合五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孙权劝学 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孙权劝学 教案 篇1内容预览: 《孙权劝学》教案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揣摩想像人物当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活动。 2、品味语言,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3、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提高自学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并能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语调。 2、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学习安排:二课时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㈠了解作品: ㈡、读译课文,理解文意 1、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根据提示,读出下面句子的正确的语气。 A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B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学的目的,有责怪的语气。) C '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托辞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D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惊讶赞叹的语气) E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句,带有自豪的语气。) 2、译一译:圈点勾画,粗通文意,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①疑难词语探究: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文中理解有困难的词句或文言常用词语。以提问形式在班内交流,教师适当提示、指导。 ②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a蒙辞以军中多务。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应理解为: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c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待:相看待。 3、议一议: ①鲁肃为什么会对吕蒙 “刮目相待”? ②吕蒙学有所成,课文直接表现这一点没有?是怎样表明的? ③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⑥ “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二、导学过程 ㈠、小组展示 ㈡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1、合作探究: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怎样的感情? ②“士别三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怎样的心境? ③“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四、模仿表演,体验反思 1、模仿表演: 2、体验反思: 你怎样看待吕蒙读书迅速长进这一事情?这对你有什么启示呢?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2、课外延伸: ①解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并造句。 ②《孙权劝学》【拓展阅读】 鲁肃过蒙屯下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三国志?吕蒙传》节选)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过: (2)诣: (3)就: (4)悉: 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于 是 又 为 择 师 使 辅 导 之 其 操 心 率 如 此 3.句子翻译 (1)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译文: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译文: 4.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 答: 5.联系课文《孙权劝学》,谈谈你对吕蒙的看法。 4、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答: ____________ ②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了本文后你的体会。 ③课后背诵全文。 孙权劝学 教案 篇2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二、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 三、阅读分析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 2、请学生翻译。(一人译一句) 3、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对……说。掌事:掌管国家大事。但:只不过。多务:事情多。孰若:与……相比如何。遂:于是 4、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完成目标1)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5、提问: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讨论并归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6、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讨论并归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7、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讨论并归纳: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8、提问: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目标3) 讨论并归纳:“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9、提问: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目标3) 讨论并归纳:“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10、当场背诵全文。 四、教师小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三。 2、背诵全文。 3、写写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 孙权劝学 教案 篇3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关键字词,积累并运用成语,顺畅翻译课文,理解故事内容;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抓住具体的描写手法,揣摩人物生动的形象,在自主质疑和合作探究中分析文章特色;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悟文章中小故事蕴含的深刻大道理,从中受到教育启示。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想象揣摩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态以及心理,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分析形象;难点是鉴赏详略得当、侧面衬托以及即事说理的艺术特色。 二、教材分析 《孙权劝学》这篇文章短小精悍,内容简单易懂,注重以对话表现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培养学生简易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范本。文章主要写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进长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本文即事说理,把大道理融入小故事中去,宣扬了一种谦虚好学,重视读书的积极向上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教育引导意义。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进入初中阶段后,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够感受到文章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但他们常常认识问题还不够全面,又侧重于感性认识。所以还需进一步加强语言组织能力和理解文本思想内涵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翻译好课文,并通过朗读、质疑探究了解文章的创作特色,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态与心理,并获得思想上的启迪,以培养认知感悟和理解鉴赏的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激趣感知 师:宋代著名的豪放派词人辛弃疾曾这样评价过一个人,“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曹操也曾有“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叹。那你们知道这位备受众人称赞的人是谁吗?――对,他就是三国时吴国的开国皇帝孙权。可能,我们更多的是了解他作为帝王霸气的一面,那么他在生活中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 (师板书课题) (二)朗读成诵,文从字顺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并板书文中认为难读的字音,大家齐动手解决。 学生板书: 卿(qīng) 岂(qǐ) 邪(yé) 遂(suì) 孰(shú) (教师有意识地提醒学生预习课文时应养成查找工具书和看课文注释的习惯。) 2.学生试读课文,教师范读,师生齐读。 3.落实翻译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下的注释,小组合作翻译课文;先把自己认为不好翻译的词句小组讨论解决。如果小组内还不能解决,请做好记录,一会儿提交全班讨论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生合作解疑) (幻灯片明确) 当涂:当道;当权。涂,通“途”――注意通假字。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专攻――注意一词多义。 邪:通“耶”,反问语气词表示“吗”――注意语气助词。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注意成语的解释。 师生共同总结方法:借助注释第一招,古今词义需比较;一词多义细选择,语境推断最重要。(生齐读,强化记忆,掌握方法) (三)质疑解惑,理解课文 假设你把同学们当作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你有哪些问题不明白,请教一下他们。 生:(1)司马光先生,您写的是孙权劝学,为什么还要写鲁肃赞学呢? 明确:(抓住文章主题,重在一个“劝”字。孙权劝学的描写详细具体,看似鲁肃赞学多余。其实写鲁肃的赞学,有着多重作用。一方面,文章如只到“蒙乃始就学”,何以见吕蒙的长进,进而体现吕蒙的善学以及孙权的善劝呢?这是侧面衬托的作用。另一方面,鲁肃赞学还使得文章故事更加完整,摇曳生姿,不仅充满趣味性,而且给人启迪。) (2)您为什么不具体地写吕蒙是怎样勤奋刻苦学习的呢? 明确:(写鲁肃赞学已经体现了故事的完整性,如果还要写吕蒙是何等的勤奋好学,未免重复多余,而且使得故事流于俗套,没有趣味性。只寥寥一笔,不仅承上启下,更显得详略得当,体现了高超的叙事艺术。) (3)您为什么结尾又写了鲁肃拜见蒙母并与吕蒙结友呢? 明确:(写鲁肃拜见蒙母,不仅体现吕蒙因为读书变化很大,说明孙权劝学的成功,还能表现出鲁肃的敬才和爱才的`美好品德。具有教育启迪意义:读书可以改变自己,赢得他人的认可和敬重。) …… (四)情景再现,分析形象 1.设计独白,情景再现 再次深入文本,仔细琢磨人物见面时的神态、动作,为人物内心独白设计画外音,即兴表演,再现故事情景。 (1)分小组讨论。 (2)师点拨指导。 读出语气和感情: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既关心又严厉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语重心长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既惊讶又赞叹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自得 …… (3)小组代表分角色进行朗读表演。 师:你们表演得真精彩,给自己点掌声吧。可见鲜活的人物形象塑造,是作者描写手法多样化运用的结果。 2.隔空送话,分析形象 师:之前问了司马光那么多的问题,文中的人物该生气了,我们也来说说他们吧,结合文中他们的对话,我们用一句话来评价一下他们。 生:(1)孙权你真是一个好学,爱才的好君主。 (2)吕蒙你真是个勤学、虚心的好青年。 (3)鲁肃你真是个爱才、敬才的好将领。 …… (师相机板书关键词语) (五)小结全文,感悟启迪 师:吕蒙由开始的“吴下阿蒙”到后来鲁肃对他的“刮目相待”这一变化的原因就在于――(学生:――学习)。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吕蒙一样,做到“好读书”“读好书”,有一天让别人也都对你“刮目相待”。这是司马光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课外练笔:联系《伤仲永》一文,对比阅读,你有什么感悟呢? 附: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孙权 劝 吕蒙 赞 鲁肃 善劝 自信 爱才 好学 勤学 敬才 孙权劝学 教案 篇4【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2、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及“吴下阿蒙”、“刮目相看”等成语。 3、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 1、朗读法。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3、讨论法。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领悟到读书有意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重点】 1、通过多次朗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2、积累文言词语,揣摩体会任务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1、懂得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领悟到读书有意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2、掌握并学习应用“吴下阿蒙”“刮目相看”等成语。 教学方法:诵读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司马光的资料,掌握本文出现的生字词并结合文章下面的注释能自己疏通课文。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谁知道“吴下阿蒙”的意思?“吴下阿蒙”即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或说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那么还有一个成语“刮目相待”,谁又知道它的意思呢?它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这两个成语来源于同一个故事,主人公都为三国时的吕蒙,吕蒙从不好读书的“吴下阿蒙”到让人“刮目相看”期间发生了什么,是什么原因促使了他的这种变化,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篇文言文《孙权劝学》来解决我们的疑问。 二、出示活动任务 1、了解作者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准确朗读课文,把握文中常用文言词语、故事内容和文中出现的成语; 3、揣摩文章的对话描写,认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树立学无止境、开卷有益的观点。 三、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1、检查课前自学情况。 2、展示搜集的作者简介。 (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我们熟知的司马光的故事——《司马光砸缸》。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3、展示重点词语读音,然后多种形式读写。 卿:qīng岂:qǐ涉猎:shè孰:shú遂:suì邪:yé更:gēng 四、课堂新授活动 活动一:听读课文,疏通文意 请同学们认真倾听课文录音,然后结合注释,参考下面提示,把课文翻译为现代汉语。 1、翻译提示 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 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 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 删———删去无实意在意义的词,不译。 2、重点词语的意思 ①卿: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②当涂:当道,当权。 ③务:事务。 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⑤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⑥涉猎:粗略地阅读。 ⑦见:了解。 ⑧邪(yé):通“耶”,语气词。 ⑨孰若:怎么比得上。 3、文意疏通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活动二:大声朗读,整体感知内容 本文主要讲了吕蒙在孙权地劝说下“乃始就学”,后其才略突飞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1、孙权和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收了孙权的建议了吗? 辞学———就学 3、文章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鲁肃与吕蒙的“议论”来表现的。 4、鲁肃与吕蒙面谈后有何反应? 大惊———结友 活动三:细读课文,探究问题 1、介绍孙权、吕蒙 孙权(181—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君主。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据有江东。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吕蒙(178—219),东吴大将;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阳)人;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2、孙权为什么劝吕蒙学习?吕蒙以什么原因推辞?孙权是怎么劝说吕蒙的? 教师点拨: 孙权: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吕蒙:蒙辞以军中多务。 孙权: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通过委婉的批评、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三方面劝说吕蒙的。 3、吕蒙学习的结果怎样?课文是怎么表现吕蒙学有所成的? 教师点拨: 大有所成; 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吴国的大学识家,对吕蒙的变化都大加赞赏,足见其成就。从侧面衬托出吕蒙的学习进步之大。 4、鲁肃最后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教师点拨: 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 5、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文中三个人物的形象; 孙权:关爱部下,又严格要求,循循善诱。 鲁肃:敬才爱才,对朋友的进步,发自内心的赞赏。 吕蒙:善听别人劝告,学有所成,内心由衷的喜悦。 6、本文的写作特点 本文以对话为主,还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对吕蒙和鲁肃的论议,侧面烘托出吕蒙的自信,来表现他学有所进的学习效果,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正面描写出鲁肃对吕蒙的敬意。 活动四:自主探究,积累文言文知识 1、理解文中的一字多义 乃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去后乃至才 即即更刮目相待就 即书诗四句立即,立刻 遂肃遂拜蒙母于是,就 遂不可见终于 2、成语 吴下阿蒙:即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或说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 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 活动五:细细品读,体会人生感悟 读了本文,你受到哪些启示呢? 1、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2、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 3、多读书,读好书。 4、读书能提高人的知识才能。 活动六:合作交流,感受语言特点 本文主要是对话,请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的语言特点。 (1)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既严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既感到十分惊讶,又由衷地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见。)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示感叹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活动七: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在孙权的劝说下,吕蒙通过学习由一介武夫成为学识渊博的人,由此可知学习是多么重要。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了本文后你的体会。 五、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收获。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最终由“吴下阿蒙”变得令人“刮目相待”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学习本文后,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让好书伴大家健康快乐的成长。 六、布置作业 假设你也有个朋友像吕蒙一样不爱学习,你要劝你的朋友学习,你会怎么说呢?写写看。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孙权吕蒙鲁肃 循循善诱辞学,就学称赞,结友 孙权劝学 教案 篇5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言字词 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4、物塑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及对比手法的运用。 5、学无止境,开卷有益,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与《伤仲永》比较) 重点: 1、字词。(本文是略读课文,字词部分以课外准备、课内教授相结合) 2、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教学设想: 1、学生在课下借助工具书自渎课文,对字词自读质疑。 2、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神态、心理。 3、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课时:1课时 预习: 熟读课文,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并记下疑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关羽导入,引出吕蒙。 多媒体展示关羽图片,以“败走麦城”的故事,引出吕蒙。 二、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 通过预习《孙权劝学》,你们觉得《资治通鉴》应该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明确:了解文学常识的目的是:丰富我们的文学知识和修养,并给我们提供进一步学习、看书的基础。 三、全班朗读全文。 用幻灯片打出几个应该注意的读音。 四、字词过关。 昨天已经让同学们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预习课文了。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大家的重点字词和字词疑点。 1、每个小组至少提出3个重点字词,并解释词义。 2、提出在翻译过程当中遇到的字词疑难点。 ——给学生2分钟的交流时间,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回答。 五、翻译全文。 请一个同学翻译全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注出翻译不恰当的地方和翻译得精彩的地方。 (教师总的指导) 六、分析人物形象。 了解了课文之后,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吕蒙为什么能够打败关羽呢?——学习。 在这个过程当中,谁起了重要作用呢?——孙权。 请大家再次深入地阅读课文,想一想孙权、吕蒙是什么样的人(分析人物形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孙权—— 吕蒙—— 我们在《最后一课》中学了很多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那么,在这篇课文中,主要采取了什么描写方法呢? ——对话。我们知道对话是人讲的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神态。请我们同学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朗读,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试着把握课文中人物的感情、语调。 请几个小组来读一读,互相交流。 七、总结。 这是的一篇关于劝学和学习的文章。我想我们大家要反问一下自己:我是一个好学的人吗?我正在用学习完善、发展自己吗?如果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我们最重要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司马光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八、作业。 1、小练笔(任选一题): (1)仔细阅读课文,想想吕蒙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2)小作文《当吕蒙碰到方仲永》 2、新学案第15课。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