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司马光》教学设计 |
范文 | 《司马光》教学设计(集锦15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司马光》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司马光》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设计: 谈话引入,揭题激趣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2、播放故事,学生思考:故事主要讲的是谁? 3、生回答,师板书:司马光(齐读课题)认读生字“司”。 4、简介司马光。(司马是复姓) 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1、你自己也想试着读一读吗?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读检查。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司马光生活的年代里我们很久远,课文第一自然段用了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表示?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司马光在花园里遇到了什么事? 2、发生了什么危险的事情?谁来把课文的二、三自然段读一读,大家认真听,看他有没有读出危险的感觉。(自己体会读,再指名读) 3、看图说一说:别的小朋友看到小伙伴掉进水缸里是怎么做的?(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句子。)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书上是怎么说的?找一个同学读一读。 比较句子: a、他搬起一块石头。 b、他搬起一块大石头。 c、司马光砸那口缸。 d、司马光使劲砸那口缸。(从这两个句子我们看出来,在句子中加上一些词语就能使句子更具体、清楚、明白。) 4、大家试着做做司马光的动作,体会“举”“砸”。指导朗读。比较“别的小朋友”和“司马光”的不同表现,边读边体会。 5、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你们高兴么?应该怎么读这一段?复习生字 学写生字:(别、到) 1、读字 2、分析 3、观察 4、临摹 5、书写 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师以学生为主休,设计了抽读生字词,个别朗读自然段,讲故事的活动,激发了课堂气氛。学生在课堂上也能大胆猜想、大胆表现,体现了小学生活泼开朗的个性。 在本堂课中,我感到设计得较好的是引导学生思维循循善诱,学习感知理解课文内容。如:先引导学生学习本堂课的兴趣,再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老师范读。整体感知,认识生字,学生自由读课文,我给学生提出问题:“司马光在这篇课文里遇到一件怎样的事?”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司马光和伙伴在花园里玩……掉进了水缸)我又接着问:其他伙伴遇到这件突发事件,有怎样的表现呢?这时学生根据思路,争先恐后的回答: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有的……只有司马光没有慌,想出了一个很好的方法,举起石头砸缸。)这里为了很好的让学生体会“司马光”当时的心情,让学生学做司马光的动作,加深感知。量后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我再把课文延伸到生活中,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同学们身边,你们会怎么做呢?让学生说说,再和司马光的方法比较,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在这节课里,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如:不能很好的导入课文,组织教学不够理想。(如:有个别学生不专心听课等。)学生自己读,个别读的机会少,没有把本课的重点词语引导好。如:“一不小心、有的……有的……”这里应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句子,再延伸到生活中,引导学生用身边熟悉的字说说,再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司马光》教学设计2【教学设想】 《司马光》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事。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从落水到得救,情节扣人心弦。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因此,教学中不妨这样做: 读一读,重感悟。 朗读是语文课堂活动中的重要方式。朗读不仅仅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获得充满灵性的感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读懂课文的内容,想象课文的情境。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脑中再现小朋友惊慌的表现,体会慌乱的场面。通过演读,让学生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背一背,重积累。 语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是积累,不仅应有生活材料的积累,还应有语言材料的积累。这个单元练习里“熟记成语”中的四个成语(从容不迫、多谋善断、临危不惧、方寸不乱),是对杰出人物临危不惧、从容应变这一心理品质的赞颂,而小时的司马光正是如此。因此,在教学时可让学生背一背成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成语。从而丰富语言的积累。 说一说,重迁移。 语文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充分利用文中插图,情节的空白处,创设说话的情境,让学生乐说、想说、会说。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小朋友惊慌的表现;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想象说说人们会怎样称赞司马光,从而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提示课题: 1、师述: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2、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并相机出示挂图。生思考故事主要讲的是谁? 3、生回答,师板书:司马光(齐读课题) 4、师简介司马光。(司马光是宋朝的文学家,“司马”是复姓,“光”是名。) 生动有趣的故事,对低年级儿童具有特别的吸引力。这一设计,旨在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通课文。 3、检查朗读。 ⑴指名分自然段读。 ⑵读完后学生互评。(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4、你觉得故事中的司马光是处怎样的孩子? 故事情节简单,通俗易懂,在引导学生主导通课文的同时,初步体会司马光的品质。 三、精读课文,感悟提高: 1、轻声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聪明的孩子?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2、学生回答,互相补充。(当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大水缸,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出示第五自然段。 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想象说话: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危险的情景。 4、看图观察其他小朋友惊慌的表现,练习说话,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当时慌乱的场景。 5、引读第五自然段。让学生抓住“举起、使劲砸”等词边读边想还可以加上动作读一读。 6、齐读第六自然段。 阅读不能局限于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应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自由地想象,充分地感悟,富有创意地表达,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 四、创设情境,拓展延伸: 1、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大人纷纷夸奖司马光,人们会怎么称赞他?(相机出示四个成语:临色不惧、多谋善断、从容不迫、方寸不乱。读读背背。) 2、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 这一环节是再一次感情司马光的品质,同时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成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别、那、吓、到、都、叫”。 2、自学笔顺,同步描红。 3、分享成功经验。 4、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书写。 《司马光》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1、学会九个生字,认识国字框、爪字旁、犬字底。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六个字,只认不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 1、学会九个生字,重点指导写:候、爬、使。 2、通过看图、想象、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积极开动脑筋、机智救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积极开动脑筋、机智救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上一课,我们学习了课文,齐读课题——司马光。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你从故事里知道了一些什么? 2、师:小朋友真会读书,会思考,从课文里知道的可真不少,今天呀,老师希望小朋友继续开动你聪明的小脑筋,再来学好课文,好吗?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 1、师:(示多媒体)瞧,谁来了?(司马光)你知道司马光是什么时候的人呀?示:古时候,读几遍。你从图上哪里看出司马光是古时候的人?对呀,那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示: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指名读。(指导读好轻声) 2、看,(示多媒体)司马光和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你知道他们在玩什么游戏吗?他们在什么地方玩呀?是呀,小朋友们玩得真起劲呀!哪个小朋友能把这句话读好?出示: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指名,小组。 3、我们再看图,花园里有些什么景物呀?水缸在什么位置呀?(示多媒体)这口水缸怎么样?水多不多?怎么知道的?你能读好这句话吗?示: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1)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点击“大”“满”,指导读好)(2)谁比他读得更好?(3)齐。 4、打开课本,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1、就在小朋友相互嬉戏的快乐时刻,有一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是什么事呀?看,(示多媒体)和文: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1)指名读。 (2)小朋友是怎么掉进大水缸里的?(点击:爬上一不小心)指导读好这句话。 2、水缸这么大,比小朋友的人都高,小朋友掉进了这样的大水缸里,会怎么样呢? 3、这时的情况真是十分危急,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示:千钧一发,领读三遍。 4、突然发生了这样的意外,小朋友们可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这下子,小朋友们可乱套了。(示多媒体)看,小朋友们怎么样了?还有的小朋友没画出来,他们可能怎么样了?你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吗? 5、书上是怎么描写这时的小朋友惊慌害怕的样子的?你能在书上找到这句话吗?读给大家听听,看你找的对不对?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1)小朋友在这种情况下,心里害怕极了,吓得一点主意也没有,这句话中有一个字最能说明小朋友此时的心情,哪个字?(点:慌)你还从这句话中哪些词看出小朋友“慌”了?(点:哭喊跑找) (2)谁能读出小朋友此时的惊慌害怕的心情?指名,男,女,齐。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 1、此时,有一个小朋友的表现与大家完全不同,他是谁呀?(示多媒体)司马光有没有逃走?有没有害怕?师:他非常冷静,镇定,他是怎么做的?示: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指名读。司马光是怎么砸这口缸的?(点击:使劲)是什么意思?从图上哪里看出司马光很使劲?他为什么要这么使劲?(大石头缸厚)谁把这句话读好?齐。 (1)谁愿意上来学学司马光砸缸的样子? (2)一起读好这句话(可自己配动作) 2、此时,(示多媒体)及文: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师生接读,指导读好轻松的语气。 3、小朋友被救了,你的心情怎样?你能对司马光说句心里话吗,谁来夸夸司马光?示:司马光,你! 4、师:司马光能在这种十分危急,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在短短的时间内想出这么一个好办法救小朋友,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这时的司马光,示:急中生智,领读。 5、小朋友,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还会想出什么办法救这个小朋友?看谁的办法比司马光更棒? 6、总结:司马光的办法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是最好最有效的,让我们再一起来夸夸司马光。(自己说自己的)。 五、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把课文美美地读一遍,让老师从你的读中感受到你已经对课文读懂了。 六、课文学完了,你从这个故事中读懂了什么道理? 七、回去把这个故事读给爸爸妈妈听。 八、课外延伸: 司马光能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想出这么一个好办法来救小朋友,真了不起!下面,老师要考考小朋友是不是像司马光一样的聪明,机灵,好吗?听好这样一个故事: 《司马光》教学设计4【教学目的】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的能力。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课前准备】 1、学生: ⑴ 搜集有关司马光的资料。 ⑵ 认读字卡片。 2、教师: ⑴ 吹塑纸剪成假山、水缸。 ⑵ 课文插图,第4、5自然段的文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司马光的图片)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位古时候的人,他的名字叫司马光。他是一位有名的人。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就是他小时侯的事。 (板书课题 20、司马光) (从图入手,引出课题,激起学生对司马光了解的愿望。) 二、自主识字,初读感知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认字,读通课文: ⑴ 借助拼音。 ⑵ 问别人。 ⑶ 联系上下文猜字。 ⑷ 听别人读。 2、同桌互读正音: 3、指名读课文。其他小朋友认真听,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学生评价订正读音,教师随机利用卡片指导学生巩固认读字。) 4、运用游戏,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师:现在我们要把生字朋友从课文中请到我的生字卡片上,看大家还认不认识? 出示生字卡片,用“摘字”的游戏识字。 (方法:把字贴在黑板上认识哪个字就摘哪个字来读,其他学生跟读。) 让学生在小组里摘字,说说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些字的。 师:谁来说一说哪几个生字用换偏旁的方法来记住的? 叫──收 球──救 师用“开火车”的游戏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5、把生字朋友送回课文的家中,全班齐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司马光干什么?用简短的话说一说。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识字,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出示了四种识字方法,这样既复习巩固了原有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的能力。同时为了让学生识起字来饶有兴趣,在教学中引入游戏。这样能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提高识字效率,巩固识字效果。) 6、四人一小组读课文,可以齐读、分段读、表演读。讲讲自己读懂了什么? (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以自主阅读为主,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7、小组汇报交流。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学习“到、别”两个生字: 1、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找一找两个字的相同点。 (学生知道这两个字是同部首的字 ,学习立刀旁) 2、教师范写,生描写 3、请写的好的学生说一说怎样才能写好。 4、生练写,同桌互评。写的满意的画一个。 《司马光》教学设计5学习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积累一些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启发学生遇到问题时,开动脑筋想办法,养成积极动脑的良好品格。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并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揭题走近人物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课题,让学生跟主人公打打招呼,产生亲近感,并从中认识生字“司”) 2.司马光自我介绍:我是古时候的宋朝人,姓司马,名光,比你们早出生几百年呢! (1)听了他的自我介绍,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指导了解复姓,理解“古时候”) (2)把写这个意思的句子读读。(出示第一自然段) (3)对司马光你还想知道些什么?(鼓励质疑,梳理问题,板书:事?人?) 3.司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来和我们见面,如果我们想要认识他,和他交上朋友,可以从读懂课文开始。 二、初读观察人物 1.自读课文:边看插图边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多读几遍,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同桌交流会认的生字,挑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相互读读评评。 三、朗读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看图,这里谁是司马光?你是怎样认出他的? 2.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和同伴玩:出示: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机动) △砸缸救人(重点):出示第五自然段 (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你会做做动作吗? (2)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师走到学生群中,询问了解学情) (3)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①你做这样的动作想说“砸”是什么意思?其余学生再作补充。 ②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砸这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 (4)司马光这样用力砸,想干什么?(想砸缸──想救人) ①引入学习第3自然段,得出结论:这时候不救人,一件危险的事就要发生了。 ②指导读出担心、焦急的语气。(5)司马光举起石头砸缸时,心里怎么样?对照别的小朋友的表现,说说怎样做是“慌”了? ①结合学习第4自然段,了解哭的、叫的、喊的、跑的都是慌的表现。 ②想象一下,他们慌张的时候会一边哭一边喊些什么? ③读出他们慌的样子来。 (6)继续探寻司马光心理,他不喊不叫不慌,砸缸之前在想什么呢? (7)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的这口缸砸得好! (8)了解结果,引读第6自然段。 (9)学着司马光的样子,把他遇事不慌、奋力救人的心情和样子读出来。 3.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引导动脑筋想办法) 4.从他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小朋友?想对他说什么话? (把“会想办法”、“聪明”、“勇敢”等星送给他。) 四、延伸走进人物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几百年后我们也一直记得他。课后你们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你会更加了解司马光。 板书设计: 没有慌 司马光────举石头砸缸救人 想办法 《司马光》教学设计6学习目标: 1.熟悉“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生字。 2.仔细观察课文插图中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3.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碰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花园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的词句。 难点: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碰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语: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板书课题,请学生读准“司”。告诉学生“司”是“司机”的“司”,在这里与“马”组成复姓。再请学生读准“光”的音。提示“光”的音。提示“光”的笔顺。学生完整地读课题。 )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出示司马光图片,学生简介)。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2.出示本课的生字词,学生自由认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朗读。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4.指导学生看图。 (1)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师小结:观察图画时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并且注重详略得当。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课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相机学习词语: 古时候(轻声)一口水缸一不小心举起使劲砸破得救假山 对学生掌握不熟练的词,多读几遍。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4)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兴奋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一不小心”是什么意思?平时你有没有一不小心把事情搞砸的情况?谁来读好这词?指名读。试着用这个词语说话。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请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4)用着急的心情练读。师总结学法: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角色,也能把课文读好。希望同学们能把这种方法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5)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5.学习第四自然段。 指名朗读课文。 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别的孩子是怎么表现的?(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表演读这句话。 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练习说话。 出示句式:下课了,同学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1)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想自己曾经什么时候有过这种害怕的感觉?试着读出来。 (3)小组内练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们学进行评价。 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样吗?为什么?用笔画出司马光的动作。 (2)试着做司马光砸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讨论: ①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 ③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①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6)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7)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敬佩、赞叹的语气)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想象说话,拓展思维 1.小朋友,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还会想出什么办法救这个小朋友? 让学生讨论这些办法是否可行,(先同桌互相说说)得出结论: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司马光的办法是最好最有效的。 2.假如你是得救的小朋友,你会怎么说? 3.假如你是边上的小朋友,看到司马光救出了小伙伴,肯定很高兴,那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4.假如你是那个落水小朋友的父母,知道是司马光救出了自己的孩子,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五、总结全文。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几百年后我们也一直记得他。课后你们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你会更加了解司马光。 《司马光》教学设计7一、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2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重点和难点 1、认识并书写生字。 2、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 3、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三、教具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生字卡片、录音机(带) 四、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认识生字、感悟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小黑板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读检查)。 4、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1、听录音机,数数全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2、看第一张幻灯片,说说水缸在假山的什么位置? 3、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正当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①展开想象: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什么心情呢? ②看第二张幻灯片有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体会小伙伴着急的心情。 ③用急切的语气练习朗读。 过渡:在这危险的.情况下,司马光是怎样做的?请默读第四自然段。 3、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①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②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小孩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③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4、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学生自由读,思考: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他的表现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看第三张幻灯片。 ②全班试着做做司马光砸缸的动作。 ③小组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5、学习第四张幻灯片,并指导朗读。 (四)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办法救出落水的小孩吗? (五)总结全文 (六)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七)板书设计 20司马光—机智、勇敢 ↓ 砸缸 ↓ 救→小朋友 资料提供者:小林 《司马光》教学设计8教学目标: 1)学习了解司马光临危不慌、砸缸救人的故事,激发学生向司马光学习遇事镇静、机智过人的情感; 2)学习本课10个生字和一些词语,认识走(走字底); 3)学习并会用谁和谁干什么的句式说话; 4)能根据语言内容读出情感,背诵课文。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投影片、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今天我们又要学习课文了,先请你们看课题:22.司马光(齐读) 2)(介绍司马光)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个很有名的人物,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生思考: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 2)通过交流,概括出课文讲了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朗读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数数课文有几个小节,标上小节号。 4)用手势告诉老师,课文有几小节?(指名分节读课文) 5)用引读法学习第一小节。 ①从前,有个孩子叫什么? ②什么时候,有个孩子叫什么? 6)在投影片上找出谁是司马光。 讲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二小节。 ①指名读课文。(想想:他是谁?) ②比较句子:一天,他和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 司马光和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 两句话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课文第二小节要用 他而不用司马光? ③出示练习。 一个小朋友掉到_______里去了。 学习掉(动作演示)缸(看图介绍)。 ④小朋友掉到水缸里了,焦急吗?用焦急的语气读一读。 ⑤齐读第一、二小节。 (2)学习第三、四小结。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 a.找出小朋友慌了的句子,用____划出来,找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用------划出来。 b.看这个练习,想想该怎么填? ________都慌了。司马光_________一块石头,使劲________那口缸,缸_______了。 ②交流从小朋友们慌了的句子中圈出的表示动作的词语。 板书:小朋友们都慌了,叫、喊、跑、找,学习喊。(分析字形) 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试着喊、叫) ③读出小朋友慌了的语气,读第三小节。 ④小朋友们都慌了,如果你在场,你会想什么办法救掉在缸里的小朋友?(简要板书) ⑤司马光怎么做,找出动词,标出△。 板书:司马光没有慌 拿起 使劲砸 学习起(析字形,动作演示)砸(动作演示,书空)使劲(找同义词:用力) ⑥用镇定的语气读课文第四小节。 ⑦同桌对读第三、四小节(男女生对读),试着背背。 2)学习第五小节。 ①指名读课文,想想:司马光使劲砸缸,结果怎样? ②交流,学习流(看投影片)。 ③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朗读课文第五小节。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评价想法,概括全文 1)四人小组讨论:你们想的方法和司马光的方法,哪种好,为什么? 2)学习课文,你知道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第二课时(略)】 【附板书】: 22 司马光 小朋友们都慌了,叫、喊、跑、找 司马光没有慌 拿起 使劲砸 【附对本课教学的说明】 《司马光》是一篇讲读课文。司马光是900多年前的一个人物。在备课时,我首先考虑的是让学生有兴趣地学,能在有限的40分钟内,学到知识,掌握一些识字的方法,有获得知识后的愉悦体验。 一、引导学生乐学。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自己参与才能获得认知与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创设愉悦情境,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体性,使学生乐于学习。 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很陌生的,有些学生连大缸也没见过,课文语言比较简练抽象。在导入教学时,我用复合投影片让学生比较形象地理解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出众智慧和意义所在。那么课文中又是怎样具体描述的呢?这样就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产生了学习课文的需要。 课文第三小节写了小朋友都慌了,叫着,有的跑去找大人。这一节内容如果由教师讲解,学生就会觉得平淡,提不起劲。我让学生说说: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一个个边做动作边喊叫。喊叫的过程中,学生也在学习语言,而接下去的评价喊叫是否合理的过程,更是一种对语言的理解、运用、表达的过程。这样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理解了喊、叫的意思,而全体学生都参与了喊叫和评价,也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原则。 二、指导学生会学。 学生在一堂课上的所得,并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更应该是素质的提高,学会学习的方法和形成能力。 课文第二小节有一句话:一天,他和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我让学生先读读、想想,比较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吗?为什么课文中用他而不用司马光。学生通过读,明白两句话是一样的,用他就避免了重复。这中间还用了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读下文,这是一种读书学习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掌握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又如课文第三、四小节分别写了小朋友慌了和司马光没有慌的表现。如果由教师一味讲解,学生就会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索然无味。我让学生先读读这两节,讲讲读懂了什么?再读读课文,用_____划出小朋友的表现,再用-------划出司马光的表现,然后思考下面这个填空题:( )都慌了。司马光( )一块石头,使劲( )那口缸。通过这样的读读、划划、讲讲、填填,使学生学习、内化了课文语言,学会了读懂课文的方法。通过对小朋友和司马光不同表现的比较,激发学生学习司马光临危不慌的愿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乐趣。 三、让学生有利于发展地学。 学会课堂上所教的知识,这不是学生学习的终结,也不是课堂教学的终结。课堂教学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要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 在学习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方法前,我先请学生讲讲他们救小朋友的方法。有的说推缸倒水救人,有的说用绳子把落水的小朋友拉上来,也有的说用抽水机将缸里的水抽调,还有的说打110报警电话学生的这些想法有的不合理,有的不符合当时情况,但学生都通过自己的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发展了思维。学完课文后,我再请学生比较自己的想法,发展了思维。学完课文后,我再请学生比较自己的想法与司马光的做法哪一个更适合当时的情况。这样,训练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一种发展。 《司马光》教学设计9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看图,学习第1自然段 1、有一天,司马光和小朋友来到了什么地方?干什么? 2、自读第1节。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关键人物。 3、再指名说说假山、水缸的位置。 4、指导朗读。 二、学习2~3自然段 1、这时发生了什么事?自读第2节。 2、出示句子。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1)这时情况怎么样?谁来读? (2)语汇议:是否读出了危险的语气。 (3)指导诗词:一不小心。 (4)指读,个别读,章读。 3、在这危险紧急关头,小朋友和司马光他们的表现和做法一样吗?用画出有关句子。自读2~3节。 4、反馈、交流、讨论。 (1)出示句子: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①理解都慌了,指导读词。 ②引读,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③谁来学他们喊一喊?怎么喊?喊些什么? ④表演读这句话。 ⑤且扩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说话吗? (2)谁画了司马光怎么做的句子? ①指导读词:没有慌、使劲。指导读句子,表演朗读。 ②司马光为什么会这样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③结果呢?小孩得救了,大家高兴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④如果这时大人赶来了,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5、小结。 6、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表演课文: 板书设计:21·司马光 没有慌使劲砸缸 遇事沉着有主张 《司马光》教学设计10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过程与方法:以读代讲,读懂课文,想一想,说一说,司马光是怎样救人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司马光的聪明,鼓励学生做一个善于动 脑筋的孩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司马光遇到危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有一个聪明又机智的少年郎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了咱们一(6)班,他就是司马光。咱们一起把他的名字写出来吧。(齐读课题)关于司马光,你了解多少?司马光姓什么?司马光姓司马,是由两个字组成的,这样的姓叫做复姓。中华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我国历史上就有一些名人,他们的姓是复姓。比如:上官婉儿,诸葛亮。 今天我们特别荣幸,因为司马光要带领咱班同学攀登智慧山。只要我们齐心协力,闯过读文关、识字关、写字关,就可以到达最高峰,人人获得小勇士的称号,大家有信心迎接挑战吗? 二、 读文关 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很多很多,今天,我们来学习司马光小时候见义勇为的一件事。请大家打开语文书85页。 1、听老师读一遍课文。 2、司马光特别想听一听6班的孩子读课文,大家自己借助拼音宝宝,把课文读一读。要求:1级音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朗读比赛,看看谁是朗读小达人。 (恭喜大家闯过第一关:读文关) 三、 识字 司马光把词语宝宝请到了大屏幕上,让词语宝宝和我们来一场对抗赛呢! 带拼音读: 1、1级音量同桌互读 2、小老师读(奖励最佳小听众) 去拼音齐读 1、齐读,读出温度 2、开火车读识字 司马光来到了现代,有许多汉字都不认识了,需要我们的帮助。苏老师先来抛砖引玉,我来讲解救字,求加反文旁就是救,当有人向我们求助时,我们就要伸出援助之手。救的偏旁是反文旁,这一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了反文旁的字了,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讲反文旁的前世今生。反文旁由攴字旁演变过来,在金文中,它就是木棍的样子,因此,带有反文旁的字都与棍仗或鞭打有关。你能想到哪些带有反文旁的字(放、牧、收、救) 花园里的花开了,但是,你把生字宝宝介绍一下,让同学们记住,它们才会开出美丽的花来。 司 吓 慌 块 劲 指名让学生上台讲解,做种花朵的游戏。 司马光也对我们竖起了大拇哥呢! 四、 回文 朗读接力赛 1、面对突发事件,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2、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3、你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司马光。 4、司马光夸咱班的孩子真机智! 我们都非常喜欢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还有人把它编成了歌曲,咱们邀请司马光来跳跳舞吧。 五、 写字 到 讲解,组词,观察,书空,描红,写字。 六、 课堂小结 学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 恭喜大家闯关成功,司马光奖励大家做一做手指操呢。 《司马光》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 : 1. 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以及他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教学 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 . 导言: 今天这堂课,我们要一起去认识一位新朋友。他生活在9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他就是司马光。 2.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22,说的就 是 他 的 故事 . 3.你看,司是一个(平舌音),我们一起读好它。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同"字少一竖) 4、(出示图片)你瞧,这就是长大后的司马光。你知道他姓什么吗?老师告诉你啊,司马光可不姓司,他姓司马,这是复姓。光是他的名字。 5.老师还告诉你:司马光曾经做过宰相。他花了19年的时间主持编修了有名的历史著作《资治通鉴》。 二、初读课文 过渡:那课文又写了什么呢?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读读课文吧。 学生自读 1.读生字词 (1)出示"一".同学们,这个字,你会读吗? (2)你再看,这些词你能读准吗?(谁来读前两个?) 后两个你来读。你瞧,在不同的情况下,一的读音会发生一些变化,我们一起读准它们。(齐读) (3)除了一,课文中还有些生字宝宝。现在请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词儿连读。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指名读) 3.去拼音,开火车检查 4.初读课文 (1)这些生字宝宝你都会读了,把它放回到课文里,你还能读好它吗?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双手捧书,要求: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5. 学生 分小节朗读课文 (1)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文章一共有~~~~~~?(手势) (2)你喜欢哪个自然段?就请你来读。你呢?其他小朋友一起来听听,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们一起来帮着他们读读课题吧。(课文22,司马光) (3)课文说了一个什么故事呀?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听得很仔细,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1.其他同学仔细听,想想,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有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2.出图,你瞧,孩子们玩得多开心啊。 (出示句子)你能通过朗读把他们的高兴表达出来吗? 3.出示第三句话。再读读,花园里还有什么? (1))(出示"水缸"词)这个缸是一个(后鼻音),我们读准它。 (2)水缸是做什么用的? 是的,古时候的人不像我们现在都用自来水,他们用水需要挑水,这种水缸就是用来装水的。 (出示图片)你看,这口水缸和我们小朋友比比个子,还非常(大),(出示"一口大水缸")谁能读好水缸的大?看,水缸不但大,里面还装满了水。 (3)谁能通过朗读把这口水缸的大和满表达出来呢?(1个) 4.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1)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节? (2)课文第一段有三句话,告诉了我们事情发展的起因,我们一起来读读。 (二) 学习课文第 二 自然段。 1. 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快,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吧。 2.发生了什么事? (1)孩子一不小心掉进了 水缸里 . (2)刚才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口又大又装满了水的缸,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么样? (出示第一句)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3.那其他孩子怎么样? (出示第二句话)我们一起读读。 (1)什么叫"慌"呀?你瞧这个"慌"字。(出示)是一个(竖心旁)的字。说明(和心理活动)有关。想想看,你在场,心情怎么样? (为什么会这么担心啊?因为情况紧急。) (2)情况危急呀,孩子们怎么做的?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出示有的~~有的~~还有的~~) 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出示图片)是的,你看这个小朋友他(摸着脑袋,不知道该什么办),他慌了;这个小朋友他(吓得都哭了),他慌了;那这个小朋友(他喊着去找大人),他也慌了;他、他、他,他们都慌了。 (3)孩子们都慌了,谁能用朗读,把你的感受传递给我们? 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急?你在担心什么? (4)是的,我们都很着急,很担心,人命关天呀。一起读读这一节。 (三)学习课文第 三 自然段。 过渡:缸里的孩子危在旦夕,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自己读读文章的第三段。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司马光却(没有慌),(出示第一个断句)。他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去哭,去喊,去找大人。他很镇静。这就叫"从容不迫".一点儿也不慌乱,这也叫"方寸不乱".方寸就是一点儿的意思。我们读好这两个词。(齐读、男生读、女生读) 板贴两个词,并说:此时的司马光是从容不迫的,是方寸不乱的。司马光他没有慌。 2.那他是怎么做的呢? (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1) 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石头很重,司马光很费力气。 (2)指名读第一句。 4.结果怎么样呢? 面对危险,司马光不害怕,想出了好办法。这就叫"临危不惧". 谁来读读?你读,你读,全班读。 5.孩子得救了,读到这儿,你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救落水的孩子呀?你是怎么思考的? 6.也许,当时的司马光也和我们一样,他的脑子里有许多的办法,可他果断地选择一个办法,这就是"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他想出了这个砸缸救人的好主意,并且立刻去做,这就叫"多谋善断".出示词卡。你读,你读,全班读。 7.孩子得救了,如果你就在司马光的旁边,你会怎么夸夸他? (好,好在哪里?聪明,聪明在那里?) 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来夸夸司马光吧!一起读读第三段。 8.你瞧,想出这样一个好办法的司马光,当时也就只有7岁,和你们一样大。在你的心目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司马光呢?(四个成语) 四 、总结全文。 1.最后让我们捧起书本,用朗读来把这个故事呈现出来。男生读第一节,女生读第二节,第三节我们一起读。 2.出示课文填空 《司马光》教学设计12一、复习巩固 走迷宫:出示课件,学生分组依次认读生字,全部读完方可走出迷宫。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引读第一小节。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小结: (1)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2)指名读,想一想:他是谁? (3)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4)读第二句,把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读清楚。(学生自由读。) (5)花园里有什么?(自由读。) (6)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水缸究竟有多大?缸里的水多不多? 你从哪看出来的?你能把缸大水多读出来吗?(生练读、评读) 3.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1)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2)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的?什么叫一不小心? (3)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着急吗?用着急的语气读读。 (学生练读、评读) 4.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1)小朋友们都怎样了?慌了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用──画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2)交流汇报,师板书:小朋友慌了叫喊跑找(分析字形) (3)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学生试着叫、喊) (4)读出小朋友慌了的语气。(学生练读,评读) 5.学习课文第五小节: (1)司马光是怎样表现的?(自由读) (2)出示句子: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哪句话好?为什么?(学生读句子,比较异同) (3)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出△。 板书:司马光没有慌拿起使劲砸 (4)把自己当成司马光,边读边做动作。 6.学习课文第六小节 (1)指名读,想想结果怎样? (2)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一读。 三、读中积累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自己读,指名读。) 2.背诵课文。 (1)指名看图叙述故事。 (2)同桌合作背诵。 (3)自由背,喜欢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4)指名背诵全文。 四、总结全文 1.谈收获: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出什么办法救人? 《司马光》教学设计13教学目标 一、自主学会本课生字。 二、理解句子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一讲。 三、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后的体会。 四、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句子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一讲。 教学难点 从司马光救友的故事中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简单介绍文言文的知识。板书课题 29.古文两篇 板书“司马光救友”,让学生说说看了课题你会想些什么? 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一、准确、通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理解课文的意思,了解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三、背诵课文。 第一关:朗读课文关 闯关提示: 一、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分钟可以吗?) 学生自主学习,学习后学生读书,相互评价,老师相机指导。 二、语速适中,停顿恰当。(2分钟) 司马光救友 元《宋史》 光/生七岁,与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老师范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生齐读。 第二关:理解文意关 闯关宝典: 一、先自己借助注释、工具书或图文对照等方式理解课文的意思,然后小组合作交流,不懂的问题组长做好记录。 (5分钟可以吗?) 老师提醒学生注意按要求,先怎么,然后怎么,注意组长的作用。 对刚才的学习你还有疑问吗?交流,生问生答,教师相机点拨。 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什么?结果是什么?生回答,生板书。 带着你的理解再读一遍古文,提醒注意根据故事的情节,选择恰当的语气、语速。教师再次相机指导朗读。 二、展开想象,在小组内讲讲这个故事。注意加上动作和表 情。(3分钟后各小组派代表讲一讲。) 提醒不要受书上的文字限制。 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课文,读出古文的韵味。 通过这个故事你认为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也在场你会怎么做?(急中生智) 第三关:背诵课文关 过关要求: 正确流利的背诵课文。 (提示:可以自由背,同桌比赛背,小组合作背等) (4分钟后比比谁最棒!) 指名背诵,齐诵。 表扬学生,送一首儿歌《司马光砸缸》给他们。 出示: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一、先认认真真读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二、再对照注释,试着读懂每一句话。 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 四、最后说说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 小结: 同学们,文言文的学习一点也不难,大家很容易就完成任务了。 今后大家可以自由的去遨游文言文的海洋,去撷取一朵又一朵中国传统文化美丽的浪花。 课堂检测 1、按原文填空。 光生七岁, ,一儿登瓮, , ,光持石击瓮破之, ,儿得活。 2、司马光小时候遇事 、 、 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3、在事态危急的时刻,猛然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可用成语 ( )来概括。 作业 一、背诵并默写这篇古文。 二、任选一个完成: (一)发挥你的想象把这个故事写成400字左右的一篇文章。 (二)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弟弟妹妹或长辈听,然后写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 29.古文两篇 司马光救友 元 《宋史》 起因:与群儿戏于庭 经过: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 沉着、冷静,肯动脑筋 光持石击瓮破之 结果:水迸,儿得活 【附】《司马光救友》教学反思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用逆向思维方法探索古代有司马光幼年砸缸破水救小孩的故事,他为什么能取得成功,或者说司马光聪明在何处呢?就在于他的思维方法独特,即紧紧抓住了使水离开人这个问题的中心,用石头破缸。 如果学生有逆向思维的能力,采取这种形式来分析问题,就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恰当路径,或许会创造出更新更好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本质就逐步缩小,利用逆向思维来分析将是很有效的。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有必要逐步在教学中向学生灌输这种逆向思维的思想方法。 教学本课还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具体步骤是: 一、分组讨论。你认为救小朋友可以采用哪些办法? 二、学生汇报小组讨论情况。有的说可以用抽水机把水抽干;有的说可以用梯子让小朋友爬上来;有的说跑去喊大人;有的说一起用力把水缸掀倒;有的说用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这些学生的汇报都是常用的办法,有可能危及落水孩子的生命。而司马光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迅速用石头砸缸。) 三、这些办法中,你认为谁的办法最好?同学们一致认为司马光的办法最好。这样同学们对司马光机智聪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司马光》教学设计14【教学要求】 1、认读生字、词语,读懂课文。 2、教育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要沉着、冷静,只有动脑筋,才能想出好办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明白砸缸救人的前因后果。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具】 小黑板、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读通课文。 2、认读、拼读词语。 【教学过程】 1、定向 ⑴ 读通课文,提出要求。 ⑵ 思考:谁砸缸救人,请介绍一下这位名人。 2、自学课文 要求划下新词,思考问题。 (老师来回巡视,指导困难生发现问题,帮助解决) 3、练习 (说话练习) ⑴ 读通长句。 只听扑通一声,一个躲在假山上的小朋友,脚下一滑,掉进了旁边一个盛满水的大缸里,一下子就没了头顶。 ⑵ 给课文标段号。 ⑶ 理解谁砸缸救人?介绍司马光。 (清楚“复姓”两个字) ⑷ 说话练习:“司马光是……”。 4、词语认读 砸缸 伙伴 捉迷藏 亭子 躲在 扑通 急中生智 哗夸 机智 勇敢 5、作业 ⑴ 读课文1遍。 ⑵ 认读词语,完成练习1。 ⑶ 抄写词语1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复习生字、新词,训练朗读。 2、分析课文,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填空:( )砸缸救人。 2、介绍司马光。 3、复习生字、新词。 二、读讲1~2段: 1、读读划划:为什么要砸缸救人? 2、填空:这是一只( )缸。(大、厚、重) 3、思维训练:师:为什么要砸缸?为什么会来不及? 4、读1、2段。 三、读讲3~4段: 1、自读第三段,圈词:体现别的孩子惊慌的词。(惊叫,高声喊道,吓傻了,赶紧) 2、朗读训练,读出孩子们的惊慌。 3、思维训练,理解“没有慌神”和“急中生智”这两个词。 ⑴ 师:没有慌神,说明他怎么样?(很镇定) ⑵ 急中生智。“急”,司马光遇到什么紧急情况。(第二段最后一句话)“智”,哪个词突出了智?(砸) 4、说话训练,说清楚司马光救人的原因。 5、读读演演第四段。 6、思维训练,师:为什么要使劲向那口缸砸去? 思考原因:缸大,人小,力气小) 四、词语训练: 1、师:水多吗?哪个词说明水多?(哗哗) 2、师:大家都夸司马光是个机智勇敢的孩子,机智体现在(想出办法),勇敢体现在(没有慌神)。 五、说话训练: 夸夸司马光。(你真是个好孩子!) 六、小结: 学了司马光救人,我们懂得了遇到紧急事件,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七、作业: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复习词语,朗读课文,听写生词。 【教学过程】 1、复习词语: 强调:亭子、捉迷藏、哗、夸,这四个词的读音。 2、朗读课文。 3、听写词语: 强调:稻的第十二笔、藏的第六笔、第十一笔、砸的第七笔、慌字中间没有—点。 《司马光》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1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识写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没有慌→搬石砸缸→缸破人出 遇事不慌→积极动脑→决问题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填空、看拼音写汉字、组词、练习说话。 课外: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司马光 2.告诉学生司马是复姓,光是名。司马光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大文学家,大史学家。本课介绍的是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二.范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范读课文。 2.思考:本课写的是司马光小时侯的什么事? 三.看图答问,出示生字新词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出示:有座、一口、水缸) 3.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4.那个小孩掉进缸里,其他的孩子和司马光各有什么表现?(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哭、喊、使劲、救) 四.教学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要求看板书,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a.指名读,读后讨论:哪些字音容易读错。 b.去拼音读。 c.开火车读卡片上的生字。 (2)检查字形。 a.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b.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熟部件的方法记忆。 c.师生共同分析候、都的字形。 (3)要求学生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读,想想词义。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练读课文。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