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一年级《乘车》教学设计 |
范文 | 小学一年级《乘车》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乘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一年级《乘车》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第44—45页、“乘车”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活动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经历与他人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 教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练习: 5+3、6—4、8—4、9+0、6+4、10—5、9—3、2+8、5+4、3+4 2、编数学问题: (1)加法。 例如:我有3枝铅笔,又买了2枝铅笔。一共有几枝铅笔? 3+2=5(枝) (2)减法。 例如:原有7个苹果,吃了3个,还剩几个? 7—3=4(个) 二、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你们都坐过公共汽车,注意公共汽车到站时,会发生什么情况?(车会停下,有人下车,有人上车)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乘车”的游戏,好不好? 板书:乘车 三、探究新知: (一)活动一:学习连加 请学生表演: 车上原有2人,上来3人,又上来了2人。 当学生表演完“—”时,让学生提出问题:一共有几人?并列式:2+3当表演全结束时,让学生根据表演编一个数学问题。 车上原有2人,上来3人,又上来了2人,现在汽车上有几人? 列式:2+3+2=7(人)、取名字:连加 (二)活动二:学习连减 请学生表演:车上原由7人,下车3人,又下车2人。 让学生根据表演编一个数学问题: 车上原由7人,下车3人,又下车2人,还剩几人? 列式:7—3—2=2(人)、取名字:连减 (三)活动三:加减混合 请学生表演:车上原有5人,下去4人,又上来3人。 让学生根据表演编一个数学问题: 车上原有5人,下去4人,又上来3人。现在车上有几人? 列式:5—4+3=4(人)、取名字:加减混合 小学一年级《乘车》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4页、45页“乘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发展数感。 3、在有趣的观察比较中,经历纵向数学化的过程,感悟两步运算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连加、连减混合、连减的意义。能说出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 掌握连加、连减混合、连减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 教具: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小朋友,你们一定都坐过公共汽车吧!今天,淘气、笑笑和几个小朋友要乘公共汽车看马戏。里面不仅有精彩的马戏表演,还有许多的数学知识,我们随着他们去看看。 (设计思考:利用乘车和看马戏表演的情境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学习连加 (出示课件)笑笑他们要乘公共汽车了,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呢? 根据这幅图的意思,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大多数小朋友提出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名乘客? 该怎样解答呢?应该把车上的2人,和正准备上车的3人,以及后面赶来的2人合起来。应该用加法计算。2+3+2 怎样计算呢? 淘气:先算2加3等于5,5再加2就等于7。 笑笑:我是用画圆圈的方法。先画2个红圆,再画3个黄圆,最后再画2个绿圆。一共有7个圆,就知道一共有7名乘客。 这个加法算式和以前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这个算式相加的数多了,加号也多了。我们把这样的算式叫连加。 2、学习加减混合 (出示课件)公共汽车继续向前行,有到了一个站。你又看到了什么情境,你能说一说吗? (出示课件录音)小峰:汽车到站了。车上原来有7名乘客。有2人上车,有3人下车。 你能根据这个情境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现在车上有多少名乘客? 我们可以用小棒摆一摆。用7根小棒代表车上的7名乘客,有2人上车,就加上2根,有3人下车,就去掉3根。所以列式为:7+2—3 该怎样计算呢?先算7+2=9,9—3=6 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列式呢? 我们来听听小敏的想法。(出示课件录音)小敏:我列的`算式是7—3+2,这种方法对吗? 正确。7—3+2又等于多少呢?自己算一算,有困难可以摆小棒或画圆圈。 我们看这两种方法。里面既有加法,又有减法。这样的算式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比较合适呢? 这样的算式叫“加减混合”。 (设计思考:通过创设乘车的情境,唤起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把故事的情境用画圆圈或摆小棒的方式反映出来,以便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张“乘车”的图像,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较容易地有加法类推到加减混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 3、学习连减 (出示课件)汽车继续前行,终于到马戏团这一站了。笑笑和她的同学们要下车了。 你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 (出示课件录音)小东说:车上原来有6名乘客,先下去4人,有下去2人,现在车上还有多少名乘客?自己列式解答。 6—4—2=0现在车上一名乘客也没有。 我们来看这个算式,像这样有两个减号的算式,我们应该叫它什么呢? 这样的算式叫“连减”。 (设计思考:在连减的学习中,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体现教学方法的层次性。) 4、试一试 书第44页试一试。 5、总结运算顺序 我们来看这几道题,有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你在算这几道题时,都是按什么顺序算的呢? (出示课件录音)小宇:我算时,加法在前,就先算加法;减法在前,就先算减法。小茹:我发现,这些题都是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 教师总结: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试题里,我们应该按照从前到后或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计算。 三、巩固练习 1、过马戏团大门游戏:算一算 2+7+1=、10-7-3= 9-3-2=、6-3+7= 7+2-8=、10-4+2= 10-8+5=、3+5+1= 8-8+4=、3+5-6= 2、小鸟图 教材第45页第1题:说一说,算一算 3、三只小狗算题游戏 教材第45页第3题:数图形,算一算 4、马术表演 用加减混合方法解决问题。 5、马术表演、刺猬表演 教材第45页第4题:说一说,填一填 6、解决问题:分水果中的数学问题 教材第47页第4题。 (设计思考:10以内的加减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但大量单一的练习会让学生感到厌倦。教师结合学习内容,设计马戏表演,采用多种练习方式,注意练习的适度,使学生在观看马戏表演的兴趣中掌握了计算方法,提高了计算能力。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无穷的乐趣。) 四、结束 说一说生活中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解决的数学问题,并把它编成数学题,和爸爸、妈妈、老师、同学说一说,并和同学互相解决编的数学问题。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