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郭沫若诗》教学设计 |
范文 |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领悟诗歌的主旨 2.欣赏诗歌奇妙的想象,并能在阅读诗歌时展开自己的想象 3.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教学理念: 1.加强对诵读的指导 2.引导学生读中悟情,抓住诗魂 3.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1.加强朗读指导 2.领悟诗歌主旨 3.培养想象力 教学方法 朗读领悟法学习《天上的街市》,比较阅读法学习《静夜》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天上的街市》 一、导入 同学们,每当繁星闪烁或明月高挂的夜晚,我总爱仰望星空,产生无限的遐想。我多想摘一颗最美的星星送给你们。今天我终于有一件礼物可以送给大家了。(出示星空图)喜不喜欢?(喜欢)是啊,我们不能摘到星星,但我们有飞扬的思绪,有丰富的想象。大诗人郭沫若用他奇特的想象,写成了《天上的街市》,今天,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飞进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 二、初读 1.学生小声地自读诗歌,了解作者。读准字音,用学过的方法划分诗歌的节奏和重音。 2.听读(视频朗读)同学们通过自读,对诗歌有了初步的感受,我们再来听听专家的朗读。通过比较,进一步把握这首诗的朗读要求。 3.归纳朗读要求 1)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2)把握这首诗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忧郁的感情。 三、美美地读(有感情地读) 同学们根据刚才归纳的朗读要求再一次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美、读出悟。 1.再次自读 2.指导朗读、并评点齐读、 3.师评点 4.师读 四、细细地品 同学们在美读的过程中,是否感觉到这首诗写得很美?那么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为什么?小组交流后、自由发言。 第一节:描写了美丽的夜景, (1)作者最先看到的是什么景物? 明确:作者最先看到的是街灯,由街灯联想到了明星。 (2)为什么会有这种联想? 明确:因为它们有相似点。 (3)街灯“点”,明星“闪”,“点”和“闪”能否互换? 明确:不能,“点”暗示天上有人在点灯。 第二节:由街灯联想到了街市,进一步想到街市上的物品。 (1)你能想象出天上的街市会有哪些物品吗?或者你想到天上的街市去买些什么物品呢? (2)两个“定然”能否改成“是否”?为什么? 第三节: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骑牛图) 第四节: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闲游图) 这两节描写了牛郎、织女在天上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指名复述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 教师起头:从前,有一位勤劳能干的青年名叫牛郎,他和一位名叫织女的仙女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可是,好景不长、、、、、、 (1)、诗中所写的和传说中的一样吗? (2)、作者为什么要改写传说呢? 明确:不一样。表达作者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分析这一点时,穿插介绍作者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3)、诗人所写的天上的人及他们的生活,这些都存在吗?(不存在)这是一种什么方法呢? 明确:不存在。想象。 教师讲述:同样是通过想象创造的故事,结局却截然不同。 小结:这首诗诗人通过两个神话般的意象,给我们展示了富有浪漫色彩的诗的意境。那么作者是怎样一步步由地上想到天上的呢? 五、归纳想象思路 街灯→明星→街市→物品→人→生活向往幸福美好的生活 六、区别联想和想象 联想:是由眼前的事物想到与此相关或相似的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七、联想和想象练习 仿句示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象点者无数的街灯 1、牵牛花开放了,。 2、笼中的小鹦鹉,。 3、月光照在地上,。 4、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 八、比较阅读。学习《静夜》 1、背景简介 这首小诗写于诗人留学日本时期,这期间他曾两次回国,面对当时中国的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面对茫茫的天河,诗人描绘了一个非常凄美的场面,鲛人在岸,对月流珠,其实是诗人在对月沉思。这是诗人对时代的哀伤、无奈、惆怅和思念祖国亲人的心灵投射。 2小组合作学习 看看两首诗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创作背景:都选自于《星空》,写于五四以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 内容:题材:由现实的情景联想到天上传说中的人和事。 主题:表现了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失望和痛苦,对光明未来的向往。 感情:都充满了恬静美好,而又淡淡的忧伤。 不同点:《天上的街市》更积极、乐观一些。 九、朗诵比赛 教学后记: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积极参与的精神令人赞赏。教学内容很多,程度高的班级能圆满完成任务,程度差点的宜用两课时,但都能达到当堂背诵。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根据写作背景,正确理解两首诗的主题。 2、掌握郭沫若早期诗歌的艺术特色。 能力培养点: 1、把握诗歌朗读的感情基调。 2、发挥想像和联想,赏析诗歌中优美的意境。 情感体验点: 感受诗人对自由、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诗人为何把“天上的街市”描写得如此美丽?“鲛人”为何落泪呢? 课文类型:赏析课。 教学方法: 这两首诗代表了郭沫若早期诗歌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通过比较阅读,了解诗歌的创作风格。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天上的街市》。 一、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100多年前,一位唐代诗人凝望着星斗满天的夜空,有感于宫女的幽怨,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82年前,又有一位现代诗人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创作出一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二、范读,初步感知诗歌。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感知诗歌内容。 2、指导朗读的节奏和重音,师生齐读。 三、诵读,理解诗歌大意。 1、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第一、二节。 ①“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表明时间是晚上,天已经黑了。 ②诗人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 理解第一节诗中的联想。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包括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等。 ③诗人又是怎样写到了街市和物品的? 理解第二节诗中的想象。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④诗人描绘想象之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绪? 天上的生活繁华富庶,美好幸福,令人无比向往。 2、学生自由讨论诗歌第三、四节。 ①这两节诗又写了什么内容? 运用想像,描写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生活。 ②请用优美的散文语言描绘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生活。 他们获得了自由,能够骑着牛儿,淌过不甚宽广的天河,时时来往,天天相见。白天,他们男耕女织,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夜幕降临,他们手提灯笼,闲游天街赏景购物,生活过得美满幸福。 3、诵读全诗,再现诗人联想、想象的过程。 四、品读,理解作者感情。 1、诗人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何不同? 在诗人的想象中,天河不再成为阻隔牛郎织女的障碍,他们自由来往,无拘无束,过着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 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穿插介绍写作背景。 1919年5月4日,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全国展开,许多志士仁人为此热血沸腾,以为黑暗的中国从此有了新的希望。不久,“五四”运动的高潮一过,中国又陷入了死一般沉寂的黑夜中。此时,诗人郭沫若从日本回到祖国,目睹现状,他一度的兴奋激动变为了苦闷感伤,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执著地寻求光明与理想。凝望星空,他写下了这首诗。 表现了诗人追求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五、美读,背诵全篇诗歌。 1、师生配乐朗读全诗,再现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生结合音乐背诵全篇诗歌。 六、课堂小结。 诗人巧妙运用联想和想象,从地上联想到天上,又想象天上的街市和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七、布置作业。 1、联想想像训练。 ①深秋时节,落叶飘零。看到纷纷坠下的落叶,你会联想到什么?走在铺满落叶的乡间小路上,你又会想些什么? ②一根小小的蜡烛,却能划破无边的黑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一看到蜡烛,我就会联想到 ,想到他(们) 。 2、推荐朗读郭沫若的诗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静夜》 一、复习引入新课: 问:《天上的街市》表现了作者追求怎么样的生活?(自由、幸福) 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思?(光明的向往) 板书:静夜 同学们能背一背与之近似的同名古诗吗?(《静夜思》) 现在请一位同学有节奏、有感情的背诵李白的《静夜思》 问:诗人看见了什么?(月光)诗人由月光联想到什么?(白霜、故乡) 李白思的是什么?(故乡、亲人);郭沫若的《静夜》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一种在静谧的夜晚中的感情流露,那郭沫若的诗又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怀呢?请大家打开书,齐读课题。 3、放录音,整体感知 低沉的音乐、轻柔、舒缓的节奏,把学生带进诗中所描绘的朦胧的宁静的静夜中,仿佛见到了模糊的天河岸边有鲛人对月流珠。 4、模仿声音,齐声朗读 老师纠正字音、重音、节奏。 附板书:模糊(mó)(hu), 鲛(jiāo),怕会有/鲛人在岸 5、学生自由朗读 分组讨论:自由、合作、探究地学习,想想哪些是写实的诗句?哪些是想像的诗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师生讨论归纳,板书 6、配乐范读,领悟旋律 配以低沉的音乐,轻柔、舒缓的节奏,老师融情于景的激情范读。 问:①听了老师的朗诵,你们感悟到了什么旋律?(学生讨论、归纳:忧伤、迷惘、追寻……) ②哪些诗句充满了忧伤?(学生讨论、归纳:月光淡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 ③请同学们用散文笔法叙说书中的静夜景,(学生讨论、归纳:淡淡的月光就是淡淡的忧愁,故乡的松林啊,依稀在梦中,点点落在笔下,可能身处他乡的缘故,仿佛看到了故乡的月光、松林、白云、疏星、勾起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因此,这几句要念得充满了淡淡的忧愁) 请同学们带着淡淡的愁伤齐读第一节 ①哪些诗句充满了迷惘、追求?(天河何处?远远的海雾模糊。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老师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凄婉的鲛人流珠。 讨论、归纳:异乡的月光令人思接万里,故乡的印象充满了淡淡的愁伤,为什么?诗人联想到那银亮壮观的天河被海雾笼罩、隔断、感到困惑、迷惘、追寻,这里的天河指银河吗?不,是诗人所热爱的美丽的祖国。祖国灾难深重,令诗人痛心忧伤,诗人怕祖国的前途茫茫,想到多情的海雾似有泣远远的海雾模糊,由此,又产生了一个令人痛心的想象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②鲛人真的是指鱼吗?这泪为什么而流呢? 师生讨论、归纳:鲛人指的是诗人这类爱国青年,他们看到祖国的现实,天河的无处寻觅,只能遥望茫茫的大海,像伤心的鲛人伫立岸边,对月深思,思乡泪、爱国泪、忧心泪,化成一行行诗行,这也可视为诗人的“流珠”吧?这也可视为诗人眷怀祖国,感怀世事的心灵投射吧? 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情感朗读第二节,读出联想的迷惘追求。 7、学生范读,审美陶情,融为一体 学生领悟了诗的旋律,意境,张开想象的翅膀,一遍比一遍读得入调,体会亲切,在反复的诵读中,欣赏景物,陶冶情操,感悟了诗中的情感,这样的情感怎么说呢?(学生讨论、归纳) 板书:表达了诗人忧国思乡之情 8、全班齐读全诗,赏析写作特色 学生在有感情朗读中,揣摩作者的语言。叠韵词“淡淡”“团团”写出景物的朦胧美,令人感到淡淡的愁伤;动词“笼罩”,以动衬静,写出动态、柔和、宁静、朦胧的夜景;“疏”与“漏”的照应,写出了几颗星透过云层无意而自然显露出来,让人看到一丝光明;“怕”字写活了海雾似有情似有泣,诗人的忧与爱感动海雾中的鲛人,使人领悟到鲛人流的不是泪,而是心血、真情,语言精练、含蓄、深刻,表达得淋漓尽致。 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了诗人修辞的妙用,第二节以设问开始,以反问结束,令人悬念在心,言尽而意未尽;诗人引用鲛人的典故,显得凄婉动人,真切表达了诗人忧国思乡情。 9、全班齐读第一节,领悟写景美 学生练习:模仿第一节写景,写一段《校园月色》,用比喻、拟人、对比、叠字等修辞手法,发挥想象、联想。 写作之前,老师范读《荷塘月色》片段:“月光如流水,如牛乳,如轻纱,是动态的,柔和的,朦胧的,花和叶笼罩在梦的意境中,杨柳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灌木黑影峭楞如鬼一般,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0、抽几个学生朗读自己的写作,师生共同点评 五、作业布置:收集信息,拓展学习 让学生课外收集郭沫若的诗集,如《女神》、《星空》等;赏析他的《夕暮》;阅读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孙莉的小说《荷花淀》,体会现代作品中写月光、月影、月色的妙笔。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 2.尝试联想和想像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理解诗中所运用的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并通过练习使用这两种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和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理想。 2.领略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美,韵律美和情感美。 教学重点:讲清联想和想象的知识,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教学难点:对联想和想象的区分。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郭沫若诗两首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夜空,是那样神秘,又是那样亲切。远眺夜空,总会勾起人们无尽的幽思遐想。诗人郭沫若不仅用眼睛眺望夜空,而且以自己的心灵感受夜空。〈天上的街市〉是诗人在以心灵的眼睛眺望夜空时所看到的。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诗人心中所向往的那份美丽,那份新奇。 二、预习检查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缥piāo 缈miǎo 2、理解下列各词的意义: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定然:必定这样。 珍奇:贵重稀奇。 闲游:悠闲散步。 陈列:把东西摆出来供人观看。 三、作者与时代背景简介 作者: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女神》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一部新诗集。它确定了郭沫若 在我国现代史上新诗歌奠基人的地位。 时代背景 本诗作于1921年10月24日,那时作者留学日本,满怀憧憬,于春末秋初两度回国,但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现象使他失望了。诗人凝视“缥缈”的星空,幻想出神异的世界,诗中寄托了他美好的社会理想,抨击了黑暗、丑恶的社会现实,唤醒了人民为争取自由、幸福生活而斗争。 四、研读全诗 1、问:全诗共四节,每节写的是什么? 第一节 从地上的街灯写到天上的明星,再由星星引出了对天上街市的描写。湛蓝的夜空,街灯与明星交相辉映,说不清哪是街灯,哪是明星。诗的开头,巧妙地从街灯和明星互喻,随着迤逦远去的灯火和繁星,把读者引入“那缥缈的空中”,顿觉天上人间浑然一体,创造了一种安谧明朗的境地。 第二节 联想到天上“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这是自然而然的。接着,进一步驰骋想像的翅膀,具体描绘天上街市的神奇景象,奇就奇在这里陈列的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然而究竟有哪些珍品和奇物呢?诗人没有—一细说,恰好留给读者去细细寻味。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4一、目标与要求 1.正确诵读这两首诗。 2.区分诗中写实的诗句和想象的诗句。 3.体会联想在诗中的作用。 4.理解作者思路,把握诗的大意。 二、教与导设计 ①学法指导 学习这两首诗,要了解作者郭沫若的相关情况,理清作者的思路,想一想:诗中哪些是写实的诗句,哪些是想象的诗句。诗人是怎样由联想而进人想象的,想象又是怎样展开的。在读懂大意的基础上,读读背背。 ①重点与难点 1.《天上的街市》的结构层次。 这首诗共四节。 第一节,从地上的街灯写到天上的明星。 这一节通过街灯像明星、明星像街灯的回环往复的互喻,相映成趣,创造了一个充满幻想。充满诗情画境的美妙意境。 第二节,写天上的街市。这一节通过想象天上街市的繁华富庶,天上生活的幸福美好,塑造了一个理想的世界。 第三、四节,由天上的街市进而想象天上的生活。牛郎织女,一对恩爱夫妻,在耕织之余,悠闲地在美丽的街市上游逛,自由而美满。 2.《静夜》的结构层次。 这首诗只有两节。 第一节,描绘静夜的景色。着重突出一个“静”字,淡淡的月光,静溢的松林,挂着的白云,稀疏的星辰,塑造了月夜静思的环境。 第二节,由静夜联想到跤人流珠的传说。 较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厌恶,流露出感伤的情绪。 3.联想在诗中的作用。 联想是艺术想象的形式之一,它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点为“触媒”,由此及彼,由现实想到历史,由自然想到传说,想到社会,由生活想到哲理、人生,从而表现诗人独特的内心感受和思想情怀。这两首诗都成功地运用了联想,由星空联想到天河,联想到跤人流珠的传说,由地上的街市联想到天上的明星,联想到牛郎织女的传说,从而抒发了作者对反动统治下的黑暗社会的厌恶,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 0.问题与方法 1.诗中哪些是写实的句子,哪些是想象的句子? 两首诗中第一节都是写实句子,其余的都是想象的句子。 2.这两首诗的写作背景如何? 这两首诗都选自《女神》之后的诗文集《星空》,写于1921年至1922年,这时国内的“五四’海潮已过,政局混乱。作者思想感情极端矛盾,他既对现实不满,有强列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反抗精神,又希望在大自然里或在超现实的空幻境界里找寻暂时的逃避和慰安。因此,诗中想象大胆,表情含蓄。 三、学与练设计 0识记与理解 1.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缥缈():闲游:笼罩():鲛()人: 2.填空。 这两首诗的作者是郭沫若,他原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他的代表诗集有____。一等 3。理出作者联想的思路。 《天上的街市》:《静夜》:————— 0巩固与掌握阅读下面两节诗,然后答题。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箱在走。 1.诗中的两处括号,依次填上合适的词的一项是()。 A宽阔闲游B.宽广旅游C.宽广闲游D.宽阔旅游 2.诗中的牛郎织女的命运和传说中牛郎织女的命运有什么不用?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3.结合全诗,对本诗中心意思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由现实生活联想到美好的天街生活,表达了热爱生活的感情。 B.作者通过描绘天街的美好生活,告诉读者那不过是缥缈的幻想,表达了自己郁闷的感情。 C.通过天街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牛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D.通过天街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现实黑暗生活的逃避。 4.给上面两节诗标上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拓展与迁移阅读课后练习三郭沫若的《夕暮》,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在这首诗里,是看到了什么而联想到什么,最后才联想到“牧羊的人”的? 2.任何两个词语,经过四、五个递进的联想,可以建立联系。如:钢笔一月亮可以作如下联想:钢笔一作文一题目一中秋一月亮。再如大海一小狗:大海一渔家一宠物一小狗。 请你也试一试就下面词语进行联想:田野一汽车;人一木星;电脑一垃圾。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5【教材分析】 这两首诗都是郭沫若先生的早期诗作,当时他的作品常常借用神话传说,加以再创造,从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作品中大胆的想像、奇特的构思,正体现了诗人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这两首诗歌都有这些特征:《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它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像,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静夜》先描绘静谧的夜景,然后放飞想像,给读者留下无穷的回味。所以教学时要通过朗读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同时,能让学生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运用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并背诵,要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 2、激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 3、了解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 2、在熟读美读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复述、扩写、改写等再加工创造。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钢琴曲《星空》〉、二胡曲《月夜》,学生查阅郭沫若及诗集《星空》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夜空,是那样神秘,又是那样亲切。远眺夜空,总会勾起人们无尽的幽思遐想。诗人郭沫若不仅用眼睛眺望夜空,而且以自己的心灵感受夜空。〈天上的街市〉是诗人在以心灵的眼睛眺望夜空时所看到的。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诗人心中所向往的那份美丽,那份新奇。 二、交流收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并按“名、时、地、作、评”确定记忆重点。 三、朗读体验。 1、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朗读节奏和重音,并用铅笔做上记号。 2、学生朗读,课件打出朗读的节奏和重音,让学生对照。 3、叫一个朗读较好的学生,配上音乐《星空》,诵读过程中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仔细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4、自己有感情地朗读,同时充分调动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描述诗里的想象世界。 5、全班有感情齐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四、探究讨论 1、课件打出问题组,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⑴本诗是怎样逐步展开联想和想象的? ⑵课文中想象的牛郎织女的生活与神话故事中的有什么不同?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⑶这些想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诗的后3节中连用了四个“定然”和一个“定”字说明了什么? 2、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归纳明确: ⑴街灯(联想)明星(想象)天上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珍奇物品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首先让学生明确这首诗运用了联想与想像的手法。如,第一小节运用了联想的手法,诗人看到“远远的街灯”,星星点点,时隐时现,很像天上的星星,就自然而然地把街灯与明星联系起来。“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这就是联想,这种联想既描绘出迷人的夜景,又暗示出了对现实的不满,对光明的追求,把内容由人间转到天上,为下文展开想像打下了基础。 第二~四小节,诗人描绘天上街市的美丽,街市上陈列物品的珍奇和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走的幸福,都是诗人想像出来的。这种想像,又是以在人间看到的街灯、明星为基础的。人间天上,亦真亦幻,折射出作者美好的人生理想与追求,体现了诗作的浪漫主义风格。 联想要有一定的基础,要有可以产生联想的那个相接点,而想像则是以现实情景和现实生活为基础的。 ⑵神话故事中牛郎织女被无情地分隔在天河两岸,而在诗歌中,他们在一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美丽的街市”、“世上没有的珍奇”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很富足;“闲游”表现了牛郎织女生活的自在、舒适、幸福;“浅浅的”说明了牛郎织女可以自由地往来,已经不是神话传说中的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见一次:“那朵流星”中,“朵”字常用于花,花是美好的象征,把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样美好。 ⑶他改写了神话,想像牛郎织女在天上过着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他对理想的向往和执著的追求。 ⑷诗中的“定然”、“定”表现的明明是想像的内容,却用断定的语气加以肯定,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他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使读者受到感染和鼓舞。 五、背诵诗歌,体味语言 学生自由背诵课文,同时仔细体味诗歌语言好在哪里,并举例说明。 不求谈得多么全面,只要谈出自己的体会即可。如: 1、诗句押韵、和谐。例如第一小节的韵脚“星”、“灯”; 2、用词准确。例“珍奇”、“浅浅的”; 3、语气亲切。例“我想”、“你看”等。 小结:诗人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用优美而又亲切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天街,创造了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向往与追求,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背诵一遍这首诗,感受诗人的美好情怀吧。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歌。 2、用自己的话把诗歌的想象世界写出来。 第二课时 一、导语 唐代诗人王维有一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在这样月光如水的晚上,你会有哪些遐思呢?(让学生畅所欲言)这节课,让我们再随同诗人观赏奇景,驰骋想像。 二、朗读品味 1、听《静夜》诗歌朗诵,配上二胡曲《月夜》。 思考:这首诗哪部分是写实,哪部分是想象?写实与想象部分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点? 明确:第一节描绘了静谧的夜景,属写实,第二节属想象,无论是写实还是想象,都突出了夜晚的“静” 2、学生自己朗读第一节,描述一下作者所描绘的夜景景象。 这是一个“平和洁净”的世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翠绿的松林,还有旁近的村庄。月色白而淡,是一种朦胧的美;松林绿而浓,有一种苍劲之美。夜空明净,月朗星稀,抬头还可依稀瞧见团团白云,更有几点星星点缀天幕,似从白云缝隙漏出……环境非常“雅”,而这种“雅”的氛围,是一种俗心难成的无言的教化。 3、在这样的月夜,作者想到了什么呢? 第二节开头劈头一问“天河何处”,结束了第一小节的写景思路,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引向了广袤宇宙,又以“远远的海雾模糊”收拢读者放飞的心神。“鲛人在岸,对月流珠”写出诗人的想象已经像脱缰的野马,穿过茫茫的海雾,想像着一位“鲛人”立在岸边,对着月亮无声地流下串串珍珠泪…… 诗人面对缥缈的星空,浮想连翩。晴夜高穹,银河该在何处?站在村边松林远远望去,只见一片白色迷蒙,如烟、似雾,虚幻空灵。而银河岸边,只怕有一位鲛人对月伤心,泣泪而成珠。写作本诗时,已是“五四”运动退潮后的低沉时期,思想上的苦闷与矛盾,内心中的痛苦和煎熬,让诗人怎能不鲛人泣珠、杜鹃啼血! 4、多么奇瑰的想像,你能结合诗的意境,发挥你的想像,探究出诗人所“泣”的内容吗?是喜极而泣,还是伤心落泪?或者是无穷的思念? 先引导学生结合全文和注释来理解。接着让学生发挥想像,畅所欲言,然后教师谈谈自己的理解。最后明确: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让人产生无尽的回味和神往!这正是诗歌的留白艺术。我们可以联系诗人当时的心境、处境,当时的社会现实,来填补这未说出的内容──是怀恋亲人,期待着即将来到的甜美的团聚;是思恋家园,期待着它们走出愁雾早见清朗;是孤独、无望,期盼美好自由温柔的人间──总之,这空白可填的有很多,它包含着诗人对祖国、对家园、对人民的一片深情。不同的人读着会联想出不同的美好答案。 三、朗读探究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好诗歌的感情基调。 让学生谈谈,然后明确:这首诗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把握好诗歌美好、恬静、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的感情基调;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2、请同学朗读,思考:这首诗的两个小节之间有着什么内在联系? 第一节的景物描写,是想像的基础,而没有了第二节的想像,第一节的的景便没有活力,没有生气。有了第二节的想像,才使看似平淡无奇的景变得空灵、美丽。 四、比较阅读 两首诗歌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可从内容、意境、语言、写法等方面谈,言之成理即可。 五、指导学生练习,学习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 发挥联想与想像,续写句子。 牵牛花开放了…… 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 这个练习很简单,是学生学习联想和想像手法的基础性练习,学生说的答案合理即可。 小结:多么奇妙的想像,多么美好的诗歌,请大家课外阅读〈星空〉,诗歌能让你更加领略生活的美好! 【教后反思】 学生还是很喜欢这两首诗的。让他们谈更喜欢哪一首这个环节很出彩,学生大多能谈出自己的感受,尤其是对第二首留白艺术的认识分析很让我意外。他们在这课还是有所获的。这也提醒我,新教材不能过于强调学生的体悟,只在学生感受的层面上做文章,还必须在此基础上有所提升,教师应该有适当的点拨和传授,以期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6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 (二)能力训练点 尝试联想和想像的写作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和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理想。 (四)美育渗透点 领略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美,韵律美和情感美。 二、学法引导 学习本文需熟悉诗人和时代背景,主要是诗人1921年写这首诗的经历和思想情绪。这首诗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读。要加强朗读的指导和练习,读出感情。要理解诗中所运用的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并通过练习使用这两种手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讲清联想和想象的知识,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2、难点:对联想和想象的区分。 3、解决方法:多举例子让同学们掌握知识。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配乐朗读磁带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介绍时代背景。 2、指导、训练朗读。 3、理解联想和想象。 4、体会诗人的感情。 5、想象创新,续写《天上的街市》。 七、教学步骤 导语 “五四”高潮过后,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曾几度彷徨无定地在黄海边上踱来踱去,独自仰望常动不息的星空,从那闪闪的幽光中寻觅、追蹑始终令他醉心的理想。《天上的街市》正是展示他心目中天国乐园的一幅蓝图。 (一)明确目标 1、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2、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和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远大理想。 (二)整体感知 1、配乐朗读 2、生字 缥(piāo) 缈(miǎo) 3、生词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定然:必定这样。 珍奇:贵重稀奇。 闲游:悠闲散步。 陈列:把东西摆出来供人观看。 4、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女神》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一部新诗集。它确定了郭沫若在我国现代史上新诗歌奠基人的地位。 5、时代背景 本诗作于1921年10月24日,那时作者留学日本,满怀憧憬,于春末秋初两度回国,但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现象使他失望了。诗人凝视“缥缈”的星空,幻想出神异的世界,诗中寄托了他美好的社会理想,抨击了黑暗、丑恶的社会现实,唤醒了人民为争取自由、幸福生活而斗争。 6、通过朗读,理解、领悟全诗。 这首诗意在通过天街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其对黑暗社会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7、教师提问:全诗共四节,每节写的是什么? 第一节,从地上的街灯写到天上的明星,再由星星引出了对天上街市的描写。湛蓝的夜空,街灯与明星交相辉映,说不清哪是街灯,哪是明星。诗的开头,巧妙地从街灯和明星互喻,随着迤逦远去的灯火和繁星,把读者引入“那缥缈的空中”,顿觉天上人间浑然一体,创造了一种安谧明朗的境地。 第二节,联想到天上“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这是自然而然的。接着,进一步驰骋想像的翅膀,具体描绘天上街市的神奇景象,奇就奇在这里陈列的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然而究竟有哪些珍品和奇物呢?诗人没有—一细说,恰好留给读者去细细寻味。 1、介绍时代背景。 2、指导、训练朗读。 第三、四节,由天上的街市想像到天上的生活。 在一片繁华的“天街”上,诗人更关心的显然是此间人们的生活状况。因而诗的第3、4节,便借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天街闲游,以印证他们生活的幸福自由。谁都知道,在原来的神话中,牛郎与织女扮演的是悲剧故事,他俩一在天河之东,一在天河之西,每年只有一次“鹊桥会”;而在本诗里,这对情侣的面目已经焕然一新,他俩骑着牛儿过银河、游天街,无拘无束地共度自由幸福的生活。这一改动推陈出新,体现了诗人大胆的想像和对幻美的追寻,反衬出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蔑弃。发人深思的是,天上的街市本是神异的幻境,诗人却把自己的愿望当作活生生的实景来描绘,而且写得如此真切,容不得半点怀疑。诗中还反复运用肯定性的词语“定然”,更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执着追求。这一切,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郭沫若独特的艺术个性。 (三)总结、扩展 本诗的重点是学习联想和想像的写法,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1、作者怎样展开联想和想像的? 诗人的联想和想像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严密逻辑的。 诗人把星空中那些看似互不相干的事情,通过连续递进的联想和想像,建立起联系,构成一个先后有序、环环相扣、和谐统一的整体。 诗人首先平视地上,仰望星空,通过联想,很自然地把人间街市的灯与天上的明星联系起来,从而架设起一条从地上街市想像到天上街市的桥梁。接着诗人神驰星空,尽情地想像天上的街市的美景:既然有街市,那必定有许多物品;既然是天上的街市,那陈列的物品必定是人间没有的珍奇。最后,诗人由天上街市想到天上银河,并由银河想到银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此时,他们不再分离,而是“骑着牛儿”过河来逛街购物,那闪亮的流星正是他们夜行时用来照明的灯笼。可见,这种联想和想像极富有推理层次:“街灯、明星 街市、物品、珍奇 天河、牛郎织女 流星、灯笼”。新颖奇特而不荒诞,合理有序而不违背生活逻辑,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想像空间。 2、诗中牛郎织女和传说中牛郎织女的命运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诗人把传说中的人物当作自己抒发理想的对象,把自然当作神,把宇宙万物拟人化、诗化,从而使无生命的自然现象人格化,静止不动的星空动态化。在诗人笔下,一切都是神奇的:广袤无垠的银河变得“不甚宽广”而且“浅浅”,每年只得一夕相见的牛郎织女却能够自由来往。这种奔腾的想像和大胆的夸张,表达了作者对人压迫人的社会的不满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八、布置作业 1、诗中哪些是联想,哪些是想像? 答案:由街灯写到明星是联想。由街市写到牛郎女提着灯笼走是想像。 2、诗人怎样由联想进入想像?想像又是怎样逐步展开的? 答案:参见“总结、扩展”。 3、展开丰富的想像,在原诗基础上,试续写一节。 语文活动设计:续写《天上的街市》。 九、板书设计 静夜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 (二)能力训练点 在写作中学习作者奇妙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 (三)德育渗透点 珍惜热爱美好的生活。 (四)美育渗透点 领会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和情感美。 二、学法引导 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细细品味诗意,充分展开想象。进而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讲清作者描绘出的奇异的世外仙境。 2、难点:对诗后两句的理解。 3、疑点:如何理解鲛人流珠。 4、解决方法:讨论、辩论、各抒已见。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了解背景。 2、指导、训练朗读。 3、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全诗的意境。 4、理解联想和想象。 5、美文佳作赏析。(《夕暮》) 6、写一段描写云的诗歌或文章。 七、教学步骤 导语 大作家总是能写出同样成熟却又风格不同的作品。《静夜》这首诗和《天上的街市》一样,一反郭沫若的雄浑、粗犷、绚丽的风格,而以清奇显示自己的特色。 民间传说:珠生于蚌,蚌长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乃向月张开,以养其球。珠得月华,始及光莹……。唐代诗人李商隐曾以民间传说写出“沧海月明珠有泪”的名句,以珠喻泪,脍灸人口。 郭沫若的《静夜》匠心独运,写了“月光”“松林”“白云”“疏星”“天河”“海雾”于是作者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一幅奇丽的迷幻模糊的美景:月也,星也,珠也,泪也,到底谁在天水之间洒成珠,请看诗歌——静夜。 (一)明确目标 学习作者奇妙的想像和丰富的联想,描绘出奇异的世外仙境。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诗文,勾画生字词,整体感知全诗。 生字 鲛jiǎo 生词 例:朦胧的晨雾笼罩在湖面上。月光笼罩着原野。 2、有感情朗读课文进一步感悟诗意。 全诗联想丰富,想像奇妙,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美妙的世界。淡淡月光,疏星点点,海雾模糊,对月流珠。大自然披着色彩素淡的外衣,似乎在寂静沉思,多么令人陶醉的清幽秀美的情景啊! 3、细读诗文,看着诗人具体写了什么。 月光、村外、松林、白云、疏星、天河、海雾、鲛人 4、以上哪些是写实,哪些是想像? 月、村、林、云、星是写实。 “鲛人流珠”是想像。 5、细品诗意 在诗中奇美的情景里,诗人自己也完全陶醉了:“月光淡淡”似雪像霜“笼罩着村外的松林”给人以梦幻的感觉。在这梦幻般仙境的上空是“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给人以神奇的感觉。除了“漏”出的疏星里面还有些什么呢?真想掀开它的白色的似透非透的神秘的面纱看个究竟。怎么看不见天河呢?只是看见“远远的海雾模糊”,有光,有云,有星,有雾,这么神奇的地方,这么个迷幻的世界里,恐怕会有统人在岸边对着月亮流珠吧。这个极其神奇的想像,把读者引入了奇异的世外仙境,又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 (三)总结、扩展 提问: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联想丰富,想像奇特; 实写和虚写相结合。 八、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题一、二、三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7【学习目标】 1、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和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理想。 3、领略这两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美、韵律美和情感美。 【学习重点】讲清联想和想象的知识,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学习难点】对联想和想象的区分。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诗人、学者,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等。 2、写作背景: 《天上的街市》这首诗写于19世纪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静夜》最初发表于1922年8月18日上海《时世新报学灯》,原题《静夜吟》。 3、关于联想和想象: 联想是根据事物互相联系这一客观规律,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而想象是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文学作品中,联想可以丰富想象的内容,促进想象的发展,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环境场面描写更充分发挥衬托人物、烘托气氛的作用。想象则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合理的想象是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的。想象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辨别真假、善恶、美丑,提高鉴赏能力,丰富知识,接受美的陶冶,受到教育和启迪。 【自主学习】 1、指导、训练朗读,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并试着划分两首诗的节奏和重音。 (这两首诗在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柔和、舒缓。)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缥缈()()灯笼()笼罩()漏出()鲛人() 3、填空。 这两首诗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籍贯________,是著名________、________,代表诗集有________、________等。 4、选词填空。 (点 闪 明 现) (1)远远的街灯___了,好像___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___了,好像____着无数的街灯。 (2)这四个词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 【合作探究】 《天上的街市》 5、全诗共四节,每节写的是什么? 6、作者怎样展开联想和想像的?诗中哪些是联想,哪些是想像? 7、诗中牛郎织女和传说中牛郎织女的命运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8、细读《静夜》诗文,看诗人具体写了什么。其中哪些是写实,哪些是想像? 9、用优美的语言描述《静夜》全诗的意境。 11、比较一下:这两首诗的结构有哪些异同?同是夜晚,同在天上,同条天河,可在两首诗中表达了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意境,你能说说原因吗? 【精读精练】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12、“我想那缥缈的空中”,“缥缈”一词换成“晴朗”不是更好吗?能不能换,请说说理由。 13、既是想像,作者为什么又用“定然”一词来作充分肯定呢? 14、这一小节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什么感情?试结合背景分析作者这一美好想像的根源在何处? 15、“美丽的街市”在作者心中是对什么的追求?而“世上没有的珍奇”是作者对什么的追求?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8教材分析: 《郭沫若诗两首》选的是《天上的街市》和《静夜》,它们都短小、精粹,清新、优美,适合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激发学生的追求理想、追求美的愿望。它们的结构、手法和情调都颇为类似,可以进行比较。《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它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像,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静夜》先描绘静谧的夜景,然后放飞想像,给读者留下无穷的回味。所以教学时要通过朗读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同时,能让学生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运用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朗读诗歌并背诵,要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激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学习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 2、在熟读美读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复述、扩写、改写等再加工创造。 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钢琴曲〈星空〉、二胡曲〈月夜〉,学生查阅郭沫若及诗集〈星空〉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天上的街市》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你喜欢星光灿烂的夜晚吗?能说说原因吗?(学生自由发言)灿烂星空总是能激发人们无穷的想象,浪漫的诗人往往会借助种种想象来寄托自己的理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首极富想象力的诗:《天上的街市》。(投影课题及作者。) 二、初读诗歌,指导朗读。 1、学生小声地自读诗歌,了解作者。读准字音,用学过的方法划分诗歌的节奏和重音。 2、听读(视频朗读)同学们通过自读,对诗歌有了初步的感受,我们再来听听专家的朗读。通过比较,进一步把握这首诗的朗读要求。 3、归纳朗读要求 1)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2)把握这首诗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忧郁的感情。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同学们根据刚才归纳的朗读要求再一次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美、读出悟。 1、再次自读。 2、指导朗读并评点,齐读。 3、师评点。 4、师读。 四、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同学们在美读的过程中,是否感觉到这首诗写得很美?那么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为什么?小组交流后、自由发言。 第一节:描写了美丽的夜景 (1)作者最先看到的是什么景物? 明确:作者最先看到的是街灯,由街灯联想到了明星。 (2)为什么会有这种联想? 明确:因为它们有相似点。 (3)街灯“点”,明星“闪”,“点”和“闪”能否互换? 明确:不能,“点”暗示天上有人在点灯。 第二节:由街灯联想到了街市,进一步想到街市上的物品。 (1)你能想象出天上的街市会有哪些物品吗?或者你想到天上的街市去买些什么物品呢? (2)两个“定然”能否改成“是否”?为什么? 第三节: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骑牛图) 第四节: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闲游图) 这两节描写了牛郎、织女在天上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指名复述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 教师起头:从前,有一位勤劳能干的青年名叫牛郎,他和一位名叫织女的仙女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可是,好景不长、、、、、、 (1)诗中所写的和传说中的一样吗? (2)作者为什么要改写传说呢? 明确:不一样.表达作者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分析这一点时,穿插介绍作者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3)诗人所写的天上的人及他们的生活,这些都存在吗?(不存在)这是一种什么方法呢? 明确:不存在,想象。 教师讲述:同样是通过想象创造的故事,结局却截然不同。 小结:这首诗诗人通过两个神话般的意象,给我们展示了富有浪漫色彩的诗的意境。那么作者是怎样一步步由地上想到天上的呢? 五、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思考下列问题: 1) 诗中哪些是写实的诗句?哪些是想象的诗句? 2) 诗人由远远的街灯联想到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3) 诗人怎样由联想而进入想象?想象又是怎样逐步展开的? 4) 天上的人们生活是怎样的呢?最后一节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教师予以引导、明确,掌握全诗结构和主旨。 归纳想象思路 街灯→明星→街市→物品→人→生活向往幸福美好的生活 六、课堂小结。 诗人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用优美而又亲切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天街,创造了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向往与追求,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背诵一遍这首诗,感受诗人的美好情怀吧。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歌。 2、用自己的话把诗歌的想象世界写出来。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唐代诗人王维有一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在这样月光如水的晚上,你会有哪些遐思呢?(让学生畅所欲言)这节课,让我们再随同诗人观赏奇景,驰骋想像。 二、朗读品味 1、听〈静夜〉诗歌朗诵,配上二胡曲〈月夜〉。 思考:这首诗哪部分是写实,哪部分是想象?写实与想象部分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点? 明确:第一节描绘了静谧的夜景,属写实,第二节属想象,无论是写实还是想象,都突出了夜晚的“静” 2、学生自己朗读第一节,描述一下作者所描绘的夜景景象。 这是一个“平和洁净”的世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翠绿的松林,还有旁近的村庄。月色白而淡,是一种朦胧的美;松林绿而浓,有一种苍劲之美。夜空明净,月朗星稀,抬头还可依稀瞧见团团白云,更有几点星星点缀天幕,似从白云缝隙漏出……环境非常“雅”,而这种“雅”的氛围,是一种俗心难成的无言的教化。 3、在这样的月夜,作者想到了什么呢? 第二节开头劈头一问“天河何处”,结束了第一小节的写景思路,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引向了广袤宇宙,又以“远远的海雾模糊”收拢读者放飞的心神。“鲛人在岸,对月流珠”写出诗人的想象已经像脱缰的野马,穿过茫茫的海雾,想像着一位“鲛人”立在岸边,对着月亮无声地流下串串珍珠泪…… 诗人面对缥缈的星空,浮想连翩。晴夜高穹,银河该在何处?站在村边松林远远望去,只见一片白色迷蒙,如烟、似雾,虚幻空灵。而银河岸边,只怕有一位鲛人对月伤心,泣泪而成珠。写作本诗时,已是“五四”运动退潮后的低沉时期,思想上的苦闷与矛盾,内心中的痛苦和煎熬,让诗人怎能不鲛人泣珠、杜鹃啼血! 4、多么奇瑰的想像,你能结合诗的意境,发挥你的想像,探究出诗人所“泣”的内容吗?是喜极而泣,还是伤心落泪?或者是无穷的思念? 先引导学生结合全文和注释来理解。接着让学生发挥想像,畅所欲言,然后教师谈谈自己的理解。最后明确: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让人产生无尽的回味和神往!这正是诗歌的留白艺术。我们可以联系诗人当时的心境、处境,当时的社会现实,来填补这未说出的内容??是怀恋亲人,期待着即将来到的甜美的团聚;是思恋家园,期待着它们走出愁雾早见清朗;是孤独、无望,期盼美好自由温柔的人间??总之,这空白可填的有很多,它包含着诗人对祖国、对家园、对人民的一片深情。不同的人读着会联想出不同的美好答案。 三、再次朗读,探究解疑。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好诗歌的感情基调。 让学生谈谈,然后明确:这首诗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把握好诗歌美好、恬静、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的感情基调;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2、请同学朗读,思考:这首诗的两个小节之间有着什么内在联系? 第一节的景物描写,是想像的基础,而没有了第二节的想像,第一节的的景便没有活力,没有生气。有了第二节的想像,才使看似平淡无奇的景变得空灵、美丽。 四、比较阅读,鉴赏提升。 1、两首诗歌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可从内容、意境、语言、写法等方面谈,言之成理即可。 2、两首诗歌有何异同? 相同点:创作背景:都选自于《星空》,写于五四以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 内容: 题材:由现实的情景联想到天上传说中的人和事。 主题:表现了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失望和痛苦,对光明未来的向往。 感情:都充满了恬静美好,而又淡淡的忧伤。 不同点:《天上的街市》更积极、乐观一些。 五、体验反思,拓展延伸。 1、区别联想和想象 联想:是由眼前的事物想到与此相关或相似的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联想和想象练习 仿句示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象点着无数的街灯 1、牵牛花开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笼中的小鹦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光照在地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堂小结。 多么奇妙的想像,多么美好的诗歌,请大家课外阅读《星空》,诗歌能让你更加领略生活的美好! 七、朗诵比赛。 背诵两首诗歌。小组间互背,推荐背的好的全班交流。 八、布置作业。 将《天上的街市》扩写成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领悟诗歌的主旨。 2、欣赏诗歌奇妙的想象,并能在阅读诗歌时展开自己的想象。 3、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教学理念】 1、加强对诵读的指导。 2、引导学生读中悟情,抓住诗魂。 3、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1、加强朗读指导。 2、领悟诗歌主旨。 3、培养想象力。 【教学方法】 朗读领悟法学习《天上的街市》,比较阅读法学习《静夜》。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天上的街市》 导入:同学们,每当繁星闪烁或明月高挂的夜晚,我总爱仰望星空,产生无限的遐想。我多想摘一颗最美的星星送给你们。今天我终于有一件礼物可以送给大家了。(出示星空图)喜不喜欢?(喜欢)是啊,我们不能摘到星星,但我们有飞扬的思绪,有丰富的想象。大诗人郭沫若用他奇特的想象,写成了《天上的街市》,今天,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飞进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 二、初读 1、学生小声地自读诗歌,了解作者。读准字音,用学过的方法划分诗歌的节奏和重音。 2、听读(视频朗读)同学们通过自读,对诗歌有了初步的感受,我们再来听听专家的朗读。通过比较,进一步把握这首诗的朗读要求。 3、归纳朗读要求 ⑴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⑵把握这首诗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忧郁的感情。 三、美美地读(有感情地读) 同学们根据刚才归纳的朗读要求再一次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美、读出悟。 1、再次自读。 2、指导朗读、并评点齐读。 3、师评点。 4、师读。 四、细细地品 同学们在美读的过程中,是否感觉到这首诗写得很美?那么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为什么?小组交流后、自由发言。 1、第一节:描写了美丽的夜景, ⑴作者最先看到的是什么景物? 明确:作者最先看到的是街灯,由街灯联想到了明星。 ⑵为什么会有这种联想? 明确:因为它们有相似点。 ⑶街灯“点”,明星“闪”,“点”和“闪”能否互换? 明确:不能,“点”暗示天上有人在点灯。 2、第二节:由街灯联想到了街市,进一步想到街市上的物品。 ⑴你能想象出天上的街市会有哪些物品吗?或者你想到天上的街市去买些什么物品呢? ⑵两个“定然”能否改成“是否”?为什么? 3、第三节: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骑牛图) 4、第四节: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闲游图) 这两节描写了牛郎、织女在天上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指名复述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 教师起头:从前,有一位勤劳能干的青年名叫牛郎,他和一位名叫织女的仙女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可是,好景不长…… ⑴诗中所写的和传说中的一样吗? ⑵作者为什么要改写传说呢? 明确:不一样.表达作者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分析这一点时,穿插介绍作者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 ⑶诗人所写的天上的人及他们的生活,这些都存在吗?(不存在)这是一种什么方法呢? 明确:不存在.想象。 教师讲述:同样是通过想象创造的故事,结局却截然不同。 小结:这首诗诗人通过两个神话般的意象,给我们展示了富有浪漫色彩的诗的意境。那么作者是怎样一步步由地上想到天上的呢? 五、归纳想象思路 街灯→明星→街市→物品→人→生活向往幸福美好的生活 六、区别联想和想象 联想:是由眼前的事物想到与此相关或相似的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七、联想和想象练习 仿句示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象点者无数的街灯。 1、牵牛花开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笼中的小鹦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光照在地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比较阅读:学习《静夜》 1、背景简介:这首小诗写于诗人留学日本时期,这期间他曾两次回国,面对当时中国的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面对茫茫的天河,诗人描绘了一个非常凄美的场面,鲛人在岸,对月流珠,其实是诗人在对月沉思。这是诗人对时代的哀伤、无奈、惆怅和思念祖国亲人的心灵投射。 2、小组合作学习: 看看两首诗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创作背景:都选自于《星空》,写于五四以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 内容:题材:由现实的情景联想到天上传说中的人和事。 主题:表现了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失望和痛苦,对光明未来的向往。 感情:都充满了恬静美好,而又淡淡的忧伤。 不同点:《天上的街市》更积极、乐观一些。 九、朗诵比赛 【教学后记】 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积极参与的精神令人赞赏。教学内容很多,程度高的班级能圆满完成任务,程度差点的宜用两课时,但都能达到当堂背诵。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