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4勤读》教学设计 |
范文 |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4勤读》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沪教版四年级下册《4勤读》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能熟读课文。 2、能借助注解和字典了解全文的意思。 3、理解“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的意思。 4、懂得抓紧“三余”勤读书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能借助注解和字典了解全文的意思。 教学难点: 在大致了解课文后再多几遍课文,理解“勤学”的真正含义。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课题。 1、讲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悬梁刺股 汉代儒学大师孙敬元从小十分好学,即使到了十分疲倦的时候,也不肯休息。有时实在太累了,会不知不觉地睡着,于是他想了个办法,用绳子将头发系在屋梁上,当一打盹低头时,绳子就会扯痛头皮,人便会清醒,这样他就可以接着再读书了。战国时期纵横派代表人物苏秦从小下决心刻苦学习,每当深夜打瞌睡时,他就用锥子在大腿刺一下,疼痛使他有了精神可以继续学习。 悬梁刺股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勤学苦读的精神。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说说“勤读”的意思。 二、诵读课文,理解意思。 1、师范读,听清课文朗读。 2、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结合译文和词语意思体会文章的意思。 3、指名说出不理解的字词的意思。 (出示: 解释重点词的意思。 (1)借助注释。 (2)借助译文。 (3)利用字典。 (4)请教他人。 4、自由准备,请学生逐句翻译文章内容。 三、深入体会,理解内容。 1、细读全文,对照注释,文中哪些话体现了勤读的方法? (1)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2)当以三余。 2、这两句话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 第一句:遇不肯教 第二句:苦渴无日 3、理解:遇不肯教、苦渴无日 4、理解: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总结:古人在“冬者、夜者、阴雨者”是不需要劳动的,读书人就利用这些时间读书。因此,读书的时间是挤出来的。 四、熟读领悟,背诵古文。 1、反复诵读。(注意形式多样) 2、领悟古文所讲的道理:抓紧“三余”勤读书 3、指导背诵。 全文共有几句话?各写了什么? 五、拓展。 1、联系实际,谈谈读书的体会。 2、或者思考:你是怎样挤时间读书的'? 3、师补充:勤读,是获取知识和学问的重要途径。学问源于三方面:读书阅文、调查研究和消化创新。好的书本(包括报刊)知识,是前人与他人研究和智慧的结晶,需尽可能地勤读多读。限于时间和精力,有的精读,有的粗读,有的选读,依书与文的内容和个人的需要而定。勤读,不止眼勤,还需手勤。对需保留的文献资料,或归类保存,或剪贴成册,或摘写卡片,以备研究和写作之用。勤读,会使人不断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启发思维、提高水平。 六、布置作业 1、抄写古文。 2、熟读古文,熟记解释。 教学板书: 读书百遍冬岁者之余 抓紧“三余”夜者日之余 阴雨者时之余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