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 |
范文 | 《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3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送东阳马生序》是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课,本单元入选的古诗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优秀篇章。无论是写景、寓理,还是抒情无一不表现出古代贤人的意趣和志向。 本课是作者的同乡马君则写的赠言。作者叙述了自己在求学生涯的中的艰难经历和学习态度,旨在勉励马君则专心学习、刻苦攻读,以其学有所成。教师应引导学生历史地辩证地认识课文思想内容,让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的实际,感悟当今中学生应怎样尊师重教、刻苦学习。 (二)复习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古文言文基础知识,以及我们的教学理念,确定如下复习目标。 1、识记文学常识。 2、识记重点实词、虚词。 3、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4、准确把握课文内容和写法。 重点难点:实词和虚词的准确翻译及用法,对马生学习态度理解。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和使用语言的习惯。从这些方面出发,我们选择了诵读法、讨论法、自学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三、说教学设计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安排一课时完成复习任务。 复习过程: 一、提纲挈领提问题 首先请大家思考: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结果如何?用相关的句子加以印证。这些句子就是我们要复习的重点。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些问题来进行复习。 1、文章分别讲了自己从师求学之难:幼时求书之难、成年后从师求教之难、具体写从师求教的道路之苦。那么他到底都遇到过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从文章里找到这样的句子来说明。 2、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二、分段复习: 1、幼时求书之难,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 2、成年后从师求教之难,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 3、从师求教的道路之苦: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侧重于讲解对比论证的写法 如:分别展示文章里的句子,让学生翻译。 三、归类复习: (一)通假字: (二)一词多义 (三)词类活用: (四)古今异义 四、反馈练习: 《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篇2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送东阳马生序》是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课,本单元入选的古诗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优秀篇章。无论是写景、寓理,还是抒情无一不表现出古代贤人的意趣和志向。 本课是作者的同乡马君则写的赠言。作者叙述了自己在求学生涯的中的艰难经历和学习态度,旨在勉励马君则专心学习、刻苦攻读,以其学有所成。教师应引导学生历史地辩证地认识课文思想内容,让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的实际,感悟当今中学生应怎样尊师重教、刻苦学习。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古文言文基础知识,以及我们的教学理念,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积累文言文词语。 2、掌握作者求学的主要经历,理清文章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3、学习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4、熟读并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作者好学精神与求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教学重点: 1、翻译、理解、背诵课文,学习作者执著的求学精神。 2、学习文章对比手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的求学精神与求学态度。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和使用语言的习惯。从这些方面出发,我们选择了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自学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从教师方面来说,主要是选择能对学生的学习方向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难的教法。从学生的.方面来看,首先是要学会自主学习。无论是课前的预习,还是课上的思考、回答。这些都要求每个学生能独立完成大部分的学习任务。其次是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法。对于疑难问题或者是开放性问题,要指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去解决。 三、说教学设计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安排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由孟子的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导入新课。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自学生字词。 2、熟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4、复述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研读赏析。 4、探究文章写法。 5、拓展练习。 6、布置作业。 《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篇3一、教学目标 (一)掌握文中的实词,理解“以”字的用法,了解“弗之怠”的句式特点。 (二)了解赠序的文体知识,学习本文通过对比阐发主旨的写法。 (三)沉潜涵泳,体悟作者的谆谆教诲,感受作者对年轻人的殷切期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引 1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1)读准音,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读顺文,并圈出意蕴深刻、内涵丰富的句子。 (3)读懂意,朗读全文,初知文章大意。 2导入新课 孟子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苦难中坚持苦读而大有成就的古人的故事就更多了。以买不起灯油为例,凿壁借光的有汉匡衡,囊萤的有晋车胤,映雪的有晋孙康,随月的有南北朝江泌,等等。其实,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3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省义乌县一带)人。明初文学家。他幼年家贫,学习十分刻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借口父母年迈辞不就职,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朱元璋让他为太子讲经,主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被认为是“开国文臣之首”。年老辞官回乡。不久,因长孙宋慎被列入胡惟庸党,全家谪往茂州,中途病死于夔州(现在四川奉节)。宋濂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的文章内容深广,辞采丰富,闲雅从容,善于变化,又以传记文学最为出色,能用多种方法塑造人物,代表作有《王冕传》等。宋濂一生勤奋好学,“未尝一日去书卷”,一天也没有离开过读书。著有《宋学士文集》。 (2)文体知识 古代的赠序与序言不同。赠序是友人临别时所写的赠言,多用“送……序”为题。如柳宗元的《送孟东野序》、《送李愿归盘谷序》。《送东阳马生序》即是“送给东阳县姓马的年轻人的临别赠言”。序言则是作者或熟悉了解作者有关情况的人写在书前面的话,多是介绍作者的生平和创作经过等方面的内容。 (二)活动过程 1正音听读 (1)下列加点的字该怎么读?(板书或以多媒体显示,学生认读后配上拼音) 余幼时即嗜学(shì)不敢稍逾约(yú) 或遇其叱咄(chìdu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sì) 负箧曳屣(qièyèxǐ)足肤皲裂而不知(jūn) 媵人持汤沃灌(yìng)以衾拥覆(qīn) 右备容臭(xiù)烨然若神人(yè) (2)听老师范读全文,要求学生听准读音,听清句读。 范读旨在以教师的美读感染学生,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吟诵涵泳,培养文言语感,体味文言文的韵味。 2朗读质疑 (1)朗读课文,要求吐字清晰准确,停顿恰当。 (2)质疑活动 策略: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不能自行解决的,举手质疑。 3讨论交流 (1)落实下列加点的字词,注意古今不同的意义和用法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每:时常。假借:同义词连用,可译为“借”。 ②无从致书以观。 无从:没有办法。致:取得,这里指买到。 ③益慕圣贤之道。 道:学说。 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硕:大。硕师即大师,才学渊博的人。游:交往。 ⑤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俟:等待。欣悦:高兴。请:请教。 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支:通“肢”。汤:热水。乃:才。 ⑦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绮绣:丝绸做的华丽的衣服。 ⑧假诸人而后见也。 假:借。诸:兼词,“之于”的合音。 ⑨之 弗之怠代词,指抄书。(“弗之怠”即弗怠之,否定句式代词宾语前置句) 当余之从师也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结构助词,的。 ⑩以 以衾拥覆介词,相当于“用”。 生以乡人子谒余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身份,可译为“用(凭)……身份”。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俯身倾耳以请连词,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与中心语。 以中有足乐者连词,表原因,相当于“因为”。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前一个“以”同“是”组成复音虚词,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理的结果;后一个“以”是介词,相当于“把”或“拿”。) (2)疏通下列句子的意思,并译成现代汉语。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我)抄完后,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期限。(注意“走”的古今不同意义) ②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寄居的旅店的主人每天给准备两顿饭,从没有鱼肉这样的东西可以享受。(注意“再”的古今不同意义) ③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如果他们的学业不能精进,良好的道德品行不能养成,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及我的专一,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注意“卑”古今意义不一样,感情色彩也有区别) ④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马君则)写了一封专呈公侯的信作为见面礼,言辞非常流畅、通达。 ⑤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他将要回家探望他的父母,因此,我讲讲求学的艰难来告诉他。(注意两个“其”和两个“之”各自的不同用法) 4诵读设疑 (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设疑激趣:作者写这篇赠序的缘起和目的是什么?从文中哪一部分可找到答案? (3)诵读策略:指导同学抑扬顿挫地诵读课文,养成吟诵、咀嚼、揣摩、品味的习惯。 5讨论活动 (1)作者写这篇赠序的缘起和目的是什么?从文中哪一部分可找到答案? 明确:第3段点明这篇赠序的写作缘起和意图。同乡的年轻后生马君则来拜访“我”,因觉其“善学”,在他将回乡省亲之际,作者作了这篇临别赠言,目的在于勉励马君则进一步刻苦向学,实际上也是向更多的年轻人提出告诫。 (2)活动策略 ①抓住关键词“善学”。“是可谓善学者”的结论的得出有三个依据:一、同辈的评价“流辈甚称其贤”;二、“善学”的结果,“辞甚畅达”;三、“与之论辩”时的表现“言和而色夷”。 ②结尾交代了写作意图,是“赠序”的文体特点。 (三)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力争成诵。 第二课时 (一)精读品析 1诵读课文 要求:请学生自己高声朗读课文第1段,边读边圈出仍有疑难的词句和感触最深的句子。 2讨论交流 (1)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清句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2)质疑活动 活动策略: 鼓励大胆质疑和相互交流释疑,以解决语言上的一些难点和重点;巩固前一堂课所学知识,落实翻译任务。 ①余幼时即嗜学。 我从小就爱好读书。 ②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天气很冷,砚台里的水结成很硬的冰,手指(冻僵)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从不(因此)对抄书有所懈怠。 ③未尝稍降辞色。 态度一直严肃。辞色:语言和脸色。 ④援疑质理。 援疑,提出疑难;质理,询问道理。 ⑤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盖,句首发语词。我求学时辛勤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 (3)交流感受 ①第1段中,哪些语句最能打动你的心扉,哪些语言最能扣动你的心弦? 活动策略: 引导学生“读出自己”。所谓“读出自己”,就是从课文当中,读出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或场景,读出和自己思想感情相通的某一个情节,甚至读出触动自己心灵的一个时代或一段历史。交流可围绕下列几方面进行: 第一,幼时求学的情形。面对“嗜学”与“家贫”这一对矛盾,作者的勤苦求学令人感动。借书抄录,手自笔录,虽苦不怠,走送不逾期,结果是“遍观群书”。 第二,成年后求师的情形。这一层着重写“叩问之难”:要“趋百里外”去向“先达”求教。在老师面前还要毕恭毕敬,“立侍左右”、“俯身倾耳”地求教,“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这些表现既说明了“援疑质理”的求教之艰难,又表现出作者求知的渴望与诚心。 第三,从师求教的道路异常之辛苦。行走于“深山巨谷”,冒着“穷冬烈风”,“足肤皲裂……四支僵劲”形象地写出了长途跋涉所遇到的种种艰难困苦。 第四,求学时的生活情况。衣食粗劣不堪,生活极其简朴,但不追求“口体之奉”、一心向学。 第五,作者“勤且艰”的求学经历给我们的启示是,只要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是作者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作者现身说法,用自身的实例不仅最有说服力,也最能打动人,作者对青年人的期望之殷切也由此可见一斑。 这一段结构层次较清楚,在交流谈论过程中可理清本段的层次关系。 第一层幼时求学(开头至“余因得便观群书”) 第二层成年求师(“既加冠”至“卒获有所闻”) 第三层跋涉艰难(“当余之从师也”至“久而乃和”) 第四层简朴生活(“寓逆旅主人……”至“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 第五层勤奋艰苦(最后一句) ②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 活动策略: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再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要想准确生动地描述出来,必须理解文句的准确意思,同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求学艰难,从而感受到自己求学的幸福。 (二)研读探究 1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第2段,听读的同学思考如下问题:(1)这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2)文章从哪些地方表现了明代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3)作者写这些太学生学习条件优越的用意何在? 2学生活动要求:结合自己读的感受,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备足理由。 辅助策略:理清层次,注意与第一段的对照。 3讨论交流 (1)这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明确:这一自然段主要是说明今之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 (2)文章从哪些地方表现了明代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 明确:这一段内容与前一段的内容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从四个方面与前面作者求学的情况形成对比: 衣食:禀稍之供、葛裘之遗——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袍敝衣 住宿: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行深山巨谷 从师:未有问而不告——未尝稍降辞色、叱咄 书籍: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经过四层对比,显而易见昔日艰难和今日条件的优裕。在昔日困苦中能够业有所精,德有所成;而处于优越条件下不能有所精,有所成,只能说明其用心不专。 (3)作者写这些太学生学习条件优越的用意何在? 明确:业有所精,德有所成,关键在于用心是否专。这一段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现在学习条件好,学有不成,非他人之过,因而应多反省,知警惕。 (三)提高升华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作者所提倡的刻苦向学和诚恳专一在今天有没有现实意义。 活动要求与策略: 允许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学生谈自己独特的认识。要求阐述观点时要备足理由。 (四)活动总结 1活动方式 教师提出课堂总结的方向,放手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主题方面:本文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技巧方面:在写作上本文有哪些方法值得学习? 2规范结论 主题:以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辛来告诫年轻人要认真刻苦地学习,文中的谆谆教诲至今有着很强的教育意义。 技巧:对比的手法 (五)课外迁移 1古人“嗜学”的事例很多,试搜集一两个,并与同学交流。 2课外阅读清朝文学家袁枚的《黄生借书说》,巩固对古人苦读精神的认识。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