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中语文《过秦论》教案设计 |
范文 | 高中语文《过秦论》教案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语文《过秦论》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贾谊对秦王朝速亡原因的分析和他所提倡的仁政思想。 2、背诵课文3、4、5段。 能力目标 1、归纳掌握“制、亡、固、遗、度”等词的一词多义,七个通假字、三种古汉语特殊句式,逐步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善于叙事、精于论断的写作特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叙议关系,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 3、品评鉴赏本文广用排比、对偶,极力渲染夸张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 了解作者借古讽今、劝谏汉文帝施仁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词句的特点,归纳文言词法句法知识,逐步掌握文言字词句运用规律。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基于学生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理解课文难度较先秦散文小,宜采用以朗读带动文意疏通,以背诵带动对作品的鉴赏,写作特色、语言特点的分析鉴赏皆融于诵读中。 2、评品法。从品评鉴赏的角度,通过设置几个鉴赏点来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具体赏析该文写作的独到之处。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贾谊的文章,尤其是政论文,历史上向来评价很高,鲁迅先生曾誉之为“西汉鸿文”,《新编中 国文学史》称《过秦论》为“政论文之楷模”。从《史记》、《汉书》、《昭明文选》到明清乃至当今的古文选本,几乎都录入和收选了《过秦论》,特别是上篇。历代评论名家都说它“雄俊宏律”、“通篇一气贯注,如一笔书,大开大阖”,是古今第一“盛”文章。 今天就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它的气魄吧! 二、解题: 1、简介作者 贾谊(公元前200—公元前168),世称贾太傅、贾长沙,也称贾生。洛阳人,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20多岁时被汉文帝召为博士,不久提升为太中大夫。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甚为失意,渡湘水时写《吊屈原赋》,以屈原自比。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后梁怀王坠马而死,贾生亦伤心而死,死时仅33岁。贾谊的思想基本上属于儒家思想,他要求统治者施行仁政的主张,在当时还是有进步意义的。他的政论散文《过秦论》、《陈政事疏》(也称《治安策》、《论积贮疏》)等,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改革现实的坚决态度。他的文章峻拔锋利,针砭时弊,淋漓酣畅,对后世散文创作很有影响。其文章,明人辑有《贾长沙集》,另传有《新书》十卷。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 2、写作背景。 贾谊生活在西汉初期,此前历春秋战国,七雄争霸而秦统一天下,战乱频繁。加之秦统一后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社会经济遭受了五百年来的极大破坏。农民大量流亡异乡,不得耕作;还有些为生计所迫,卖妻鬻子或自卖为奴。战乱使人口锐减,商业萧条。奸商囤积居奇,物价昂贵,米一石值万钱,马一匹达百金。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史载当时:“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人民很需要休养生息。针对这种现实,为巩固西汉政权,贾谊借“过秦”以“规汉”,主张施行仁政以安民,“与民休息”。他多次上书,评论时政,《过秦论》总结了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指出秦王朝倾覆的根本原因是“仁义不施”而失去民心,借秦之过劝谏汉文帝“安民”,并实行政治改革。当然,贾谊所说的“仁政”,完全是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的,不可能包括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压迫等内容,这是历史的局限、阶级的局限,我们不能苛求。 3、文体特点。 《过秦论》是一篇政论文,“过秦”即批评秦之过错的意思,批评秦的过错意在总结历史教训。“论”是古代议论文的一种。 三、诵读、疏通、理解课文: 1.一词多义:固、亡、利、遣、度…… 2.词类注用: 3.铺张夸大:用赋的手法写议论说理的散文。 4.文言对举: ①词语对举: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 ②分句对举: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③排比(对举的扩展):……之属为之谋;……之徒通其意;……之论制其兵。 四、讨论:本文的写作特点。 【参考观点】 (一)优: 1.善用对比、排比、对偶等修辞。 如对比:秦国与秦朝,秦朝与陈涉,九国与秦国,九国与陈涉等。 2.条理清晰: (二)质疑: 1、叙多于议。 2、扣中心欠紧。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