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渔家傲范仲淹的中心思想 |
范文 | 渔家傲范仲淹的中心思想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渔家傲范仲淹的中心思想,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渔家傲·秋思 作者: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但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中心思想 “塞下秋来风景异”,劈头一句,作者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特殊的环境。时间是秋天,地点在边塞。风景呢?没说好,也没说坏,只说了一个“异”。“异”在哪里呢?且听下文: “衡阳雁去无留意。”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古人相传,北雁南飞,到衡阳而止。衡阳城南有回雁峰,样子很像回旋的雁。“秋来”,满目萧条;“风景”越发“异”得难忍,所以雁儿毫不留恋地非飞走不可。这里表面写的是雁,实在写人。即连大雁都不愿在这儿呆下去了,更何况人?但是,边塞军人毕竟不是候鸟,他们却坚守在边塞。 下面三句,写的就是“雁去”后的情景。 “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声”,指边地的风号、马鸣、羌笛之声。这是写声音的,这声音富有边塞地区的特色。李陵《答苏武书》中的“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可作注释。然而,范仲淹在这里却更有一层深意,那就是“连角起”。角,是古代团队里吹的乐器。“四面边声连角起”,就是军中号角吹动,四面八方的边声便随之而起。在这里,作者是把军中的号角作为主体来写的,它带动着边地的一切声音。这就是说,边地“雁去”了,边地的驻军没去;不但没去,而且用他们的号角,与边地的人民紧紧相连。这声音也许有点单调,甚至有点悲凉,但壮阔,充满力量。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是上阕的结句,突出地表达出边塞的安稳和牢固。“千嶂”,是写山势,层峦叠嶂,犹如巨大的屏风。“长烟”,是炊烟和暮霭所形成的一片雾气。在“落日”中,边地的孤城及时地把城门关上了。“城”是孤的,但有“千嶂”环绕,“长烟”笼罩,“落日”照耀,就不显得那么孤独无靠。它是坚固的,结实的,严阵以待的。然而,城的坚固与否,更重要的还在于把守它的驻军。因此,在词的下阕,作者就把边防军人推向画面中心,集中笔墨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句是全诗的核心,是它的灵魂所在。边塞军人一边饮着浊酒,一边思念着家里的亲人和家乡的一草一木。这不但是合情的,而且是合理的。所谓合情,就是这些军人到了晚间,思家、思乡之情就愈加浓烈。这符合生活的真实,令人信服。所谓合理,就是正因为他们热爱家乡,所以他们才更热爱祖国,他们也就不会像雁那样“无留意”地飞走,而是坚守在岗位上。不只坚守,他们并不满足于坚守,他们还盼望着打仗,出击打胜仗。因为只有这样,国土才能完整,边塞才能巩固,边防军人才能回到自己可爱的家乡。因此,接下来的“燕[yān烟]然未勒归无计”七个字就有着深刻的含义了。 “燕然”,指燕然山,就是现在的杭爱山。“勒”,刻的意思。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公元8x年,东汉将军窦宪打垮匈奴进犯,乘胜追击,“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而还。所以“勒石燕然”就成了胜利的代名词。“燕然未勒归无计”,意思就是抗敌的大功还没有完成,回家的事就不能去计议了。这个“计”字很重要,它是计议、打算的意思,可见边防军人不回家是主动地、自觉的。若是把它理解为计策的“计”,那边防军人的不能回家就成为被动的、无奈的了。这样理解,对边防军人的形象,对全诗的意境就都有损害。 “羌管悠悠霜满地”,承上启下,进一层强调边防军人想家思乡的情绪,并由此而写出全体将士忧国的情状和感慨。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人为何不能成寐?将军已经白发苍苍为何还在服役?年轻的兵士为国守边为何还要落泪?这里有悲的成分,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忧,是怨,是愤愤不平。他们忧虑国家的安全,抱怨朝廷无人整顿武备,更为当局没有一个正确的方针政策而愤懑,以致边防军人久住“塞下”,将老,却不能退休家园,兵少,却不能与妻子团圆。 从《渔家傲》全诗来看,应当说,情调是悲壮的,感情是强烈的,它是一首古代边防军人之歌,以其英雄气概扣动着历代千万读者的心扉。 意境解析 范仲淹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光彩夺目的行星。他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千古绝唱。他的《渔家傲·秋思》成为“宋词中第一首边塞词”,意境宏阔,气象雄奇,气势豪迈,沉雄悲慨,清新刚劲,被称为“北宋奇葩,词坛异帜”,在北宋柔靡词风统治词坛的形势下,它标志着北宋词风转变的开端,他藉此走进中国文学史,成为不朽的绝唱。今人唐圭璋称其词“有境界,有气魄,豪迈沉雄”,誉之为苏辛两家的先驱,开启了苏辛豪放派的先声,它以独特的风格成为北宋词坛最灿烂的篇章。 一、豪放雄浑,风景壮阔之大气势 “塞下秋来风景异”,总起全诗,边境上秋天风景全异,是南北季节变换的不同的异样,也是边疆秋景令人惊异。千嶂、孤城、长烟、落日,从视觉上突出背景的大气,塞上朔风劲吹,群山重重,落木萧萧,烟气渺渺,千山耸立,孤城紧闭,描摹出旷远雄浑、苍凉悲壮的边塞风光,塞上粗犷峥嵘的环境形成空间上的大气,边塞特异的风景成为人物活动壮阔的大背景。四面的边声,是风吼、马嘶、号角声,以动态声响写听觉,从听觉写出边疆的肃杀和紧张的气氛,这是边塞声音的异,这种“边声”是中原所没有的。紧张肃杀的战地风光,雄浑壮阔的背景,奇异的塞上风光,使作品呈现出景象苍茫,意境深远,豪放大气、雄伟壮阔的境界,为作者英雄气概的展示提供了抒情的背景,作者的这种气象开阔的大境界具有强烈边塞雄风的作品,成为是北宋豪放诗词派的先锋,引导宋词走向壮美豪迈的风格。 二、忧国忧民,壮志难酬之大悲壮 范仲淹“先天下之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先忧后乐思想和志士节操,成为儒家思想中的进取精神一个的标杆,成为历代知识分子为民兴利除弊的不竭精神动力和追求。《渔家傲》是抵御外辱、报国立功的`爱国诗篇,是将军渴望建功立业抱负的情怀,是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体现的是一种英雄壮志难酬的悲壮美。 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忧民爱国情怀构成这首词的基本情感基调,情调苍凉悲壮,感慨深沉苍凉。“孤城闭”,孤独、渺小、萧索的景,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沉重、悲凉写照,孤城的险境是敌我形势的呈现,景语透露出的是对不利的军事形势的忧患 ;“浊酒一杯家万里”,是忧国思家的苦闷,一杯”与“万里”一大一小形成了悬殊的对比,家的万里之遥和内心深重忧愁形成强烈对比,思家的痛苦,浓缩在小小的一杯浊酒中,据魏泰《东轩笔录》记载”范文正公守边日,作《渔家傲》乐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苦是思家之苦,因此他被戏称为“穷塞主。“燕然未勒”是抗击西夏的功业尚未完成,边患不平,战争旷日持久地进行,将军和征夫的泪,同是思念家乡的泪,是功业未成、壮志未酬的英雄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怀抱使他更能关心士兵的痛苦。将军和征夫面对清幽的的月光,共同流下忧国思乡的热泪,他既同情久不能与家人团聚的士卒,唱出他们戍边思乡的哀愁,又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歌,来寄托他对成就功业的向往。“穷塞主”其实更应该是他词中所反映的那种功业未建、壮志难酬的苦闷,边患不除忧国的情怀。把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放到词里,忧国忧民的题材,这种写法在当时不可不谓是大手笔,它的出现一改晚唐以来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文风。《宋史·范仲淹传》说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这种家国情怀忧患意识形成对当时空泛柔糜的文风的巨大的改革,他不仅以历史责任为己任的使命感推动庆历新政,而且在文坛上倡导革新,在词坛上率先垂范,以自身守边的实际经历首创边塞词,开创苏辛豪放词先河,对北宋豪放派影响深远。 三、浩然正气,英雄情结之大气概 范仲淹作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被朱熹誉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名臣,元好问更是称他“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名将,在朝廷则又孔子所谓大臣者,求之千百年间,盖不一见”,从各个领域对他的成就进行肯定。这首词更是从名将这一身份来抒爱国之浩然正气,发英雄抱负之情怀。1040年,因为守边官员贪生怕死,范仲淹主动要求调到军事要地延州,挑起了抗击西夏保民卫国的重担,担负力完狂澜的重任。他在任四年,渐收失地威震西夏,西夏不但不敢侵犯,还称他为“胸中自有数万甲兵”,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被西夏尊称为“小范老子”,以示敬畏。这首词作就是此时的历史产物。他的作为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及赞扬,因此范仲淹在守边卫国方面非但不是悲苦的“穷塞主”,更是抗敌的“真元帅”。 “羌管悠悠霜满地”,不是他沉缅于思家的悲叹,异乡异族的羌笛声中,月光明亮,霜华洁白,使人想起“受降城下沙似雪”的豪迈,“燕然未勒,”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情壮志,是“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执著,保卫国家是将军的责任,英雄气遮盖了不能还家的悲伤。作者是白发将军,却仍然要坚守在遥远的边陲,保卫国家是将军的责任,英雄气遮盖了不能还家的悲伤。戍边战士的职责,责任感也使他们坚守,因为他们热爱家乡,所以他们才更热爱祖国,他们深明大义:为了保卫边防,保卫国家,甘愿驻守这荒凉的孤城,这种爱国、卫国的精神正是他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根本原因。这种爱国主义的家国情怀形成诗歌的浩然正气,抵御外患、报国立功壮烈的英雄情怀,勇于牺牲、忘却小我的崇高精神,追求功业,建立功勋的壮志豪情,在宋代诗词中,即使是边塞题材,也少有的情怀。“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的基调,展示拳拳爱国之心,抗敌保家的英雄气概。 浓浓思乡之愁,悲壮的英雄情怀,慷慨惆怅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使这首词具有宏伟的悲壮美和慷慨悲凉的英雄大气。在这首词产生之前,还没有一个文人以这样豪放的风格去写边塞生活来表达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首词使他被称为爱国词人的标志之一,使范仲淹在词史上有特殊地位成为不朽的作品和篇章。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