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六年级上册部编版《月光曲》教学设计 |
范文 | 六年级上册部编版《月光曲》教学设计模板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上册部编版《月光曲》教学设计模板,欢迎阅读与收藏。 六年级上册部编版《月光曲》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品析月光曲的乐曲美,探究文本的语言美。 2、学习运用联想,虚实结合的写法。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联想,虚实结合的写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月光曲》的意境。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古诗、引乐曲 说起月光,你会想到哪些优美的诗句? 是啊,月光如水,柔柔的洒满大地 ;月光如诗,轻轻地勾起情思;月光的美也能用乐曲来表现。(板书:乐曲) 贝多芬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的《月光曲》表现得是一种什么样的已经呢?作者又是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乐曲之美的呢?(板书:语言)齐读课题。 二、读文本、品意境 1、请同学们翻开书,你知道哪个自然段在讲《月光曲》的内容吗? 2、快速地浏览9自然段,说说:在这清幽的月光下,听着美妙的琴声,皮鞋匠好像看到了什么景象?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什么?这些画面是真实的吗?(板书:联想) l 请大家找出文中描写实在景物的句子,用 勾下来; 产生联想的句子用( )标出来。 l 从事实引出联想,课文中用了哪两个词语? 4、自主学习 这段联想为我们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变化,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幅什么样的画面?(板书:画面) 自读课文,边读边想,用铅笔标注答案。 抽生汇报并用简短的语言归纳变化过程。 (板书:月亮初升、月亮升高、波涛汹涌) 5、指导品析:作者是怎样用语言为我们描绘出这样的意境? 我们一起来欣赏描绘第一幅图的语言。屏幕出示语言,齐读。 l 皮鞋匠听到怎样的旋律才联想到这样的画面?(音乐速度是快还是慢?音调是高还是低?) l 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音乐的舒缓柔美? l 屏幕出现音乐和画面,请学生欣赏 l 我们应该怎样读才能表现这种柔美的意境。 l 总结学法,屏幕出示。 6、合作探究 随着乐曲的变化,皮鞋匠脑海中联想的画面也在发生变化,请大家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描写“月亮初升”和“波涛汹涌”的有关句子。 汇报合作探究的结果。 7、作者将事物与联想结合,用美的语言,描绘了“月亮初升”、“月亮升高”、“波涛汹涌”的美妙画面,让我们体会到了先是轻柔舒缓,而后明朗轻快,最后高昂激越的美的乐曲,现在,我们闭上双眼,用心倾听这优美的乐曲,相信你也会浮想联翩吧。(多媒体播放《月光曲》三个乐章的片段,生欣赏) 8、多美的乐曲啊!让我们用充满感情的朗读,再现月光曲的舒缓、轻快、高昂。 9、引导对比:如果把联想部分去掉,看文章会变得怎么样?不信,可以读读。 三、仿写练习 1、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另外一段音乐《牧童短笛》。同学们也展开丰富的联想,去领会音乐的意境和内容。 2、说:听了这轻快的曲子,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在什么地方?环境怎么样?有哪些人?在干什么?) 3、写:赶快拿出你的笔,把你想象到的画面捕捉下来。 以“我静静地听着,我好象看到了……”开头写一段话。 写小练笔,师巡视,相机指导。 4、评: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注意倾听,请你评价。 四、总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领略了月光曲的美,也学会了用语言文字表达乐曲之美,老师希望同学们课后可以去搜集一些世界名曲,在聆听的同时,展开丰富的联想,用优美的语言记录下你的感受,相信你一定能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六年级上册部编版《月光曲》教学设计2教学要求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的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3、学习生字新词,会用“幽静”“陶醉”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领会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时的心情。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产生的联想。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事? 2、出示贝多芬画像,简介贝多芬。 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出生于1770年,1827年逝世。他从小就表现非凡的音乐才华,十岁举行公开音乐会,十二岁开始作曲。他生活在封建统治最黑暗的年代,家境贫寒,受尽磨难,对劳动人民十分同情,对专制暴政无比憎恨。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举世闻名的音乐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 3、什么是“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讲关于《月光曲》的传说的?(第二自然段到课文结束)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应该怎样分? 4、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二、初步理解传说部分的内容 1、默读第部分,想一想,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个曲子,是哪几首? 2、学生默读思考后讨论。 (1)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个曲子?(弹了两首曲子) (2)这两首曲子分别是什么?(第一首是盲姑娘想要学的贝多芬谱写的曲子。第二首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3)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子,从哪儿到哪讲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的?(二至七自然段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子,八自然段到最后写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三、深入理解贝多芬第一次为盲姑娘弹曲子的内容 1、指名学生朗读二到七自然段,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地方。理解几个词语:幽静、入场券、陌生、纯熟。教师介绍莱茵河是欧洲的大河之一,流经好几个国家,包括德国。 2、贝多芬是人民喜爱的音乐家,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他到各一旅行演出,甚至来到一个小镇上。盲姑娘也在弹他的曲子,而且因不能直接听到贝多芬自己的弹奏感到深深的遗憾。) 3、盲姑娘一家很穷,又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他们住在一所茅屋里,兄妹俩相依为命。哥哥是个皮鞋匠,妹妹是个瞎子。他们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 4、姑娘为什么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是随便说说罢了”(姑娘很懂事,她听出哥哥话中不安的意思,能体谅哥哥的难处,所以反过来安慰哥哥,把自己想听音乐会的强烈愿望淡淡地称作“随便说说”,从这里可以看出兄妹俩互相贴,这种感情非常珍贵,十分感人。) 5、盲姑娘不但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她看不见乐谱只是别人弹过几遍,就能弹贝多芬的曲子,尽管断断续续,很不熟练,却是很不容易的。贝多芬自己弹起来,她立刻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熟啊!感情多深哪!“并且由此猜出了弹琴的人正是贝多芬本人。这说明她具有音乐才能。贝多芬也深深地为自己能在穷人中有这样的知音而感动,正是种激情促使他创作了《月光曲》。 6、指名学生朗读第二到七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6月光曲 散步(听) 谈话 (同情) 贝多芬 走近(弹) 曲子 (激动)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用生字卡检查生字读音。 2、指名朗读课文一至七自然段。提问:贝多芬为什么弹完了一曲又弹了一曲? 二、深入学习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部分。 1、指名朗读八至十自然段,纠正读得不正确的地方。 贝多芬看到了什么?(月光从窗户照进黑暗的`屋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凄清、幽静,就在这样的气氛中,穷兄妹俩站在他的身旁。) 2、贝多芬弹的是什么?他弹的和他看到的有什么关系?皮鞋匠听着琴声,好像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他好像看到了在大海的水天相接处,月亮升起来了。海面上洒满了银色的月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乐曲使他产生了联想。开始,音乐可能是徐缓的,使人联想到月亮升高,穿过微云。再后来,音乐可能高昂激越,使人联想到月光下风起浪涌。) 3、皮鞋匠看到妹妹脸上的表情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 4、为什么兄妹俩没有及时发现贝多芬的离去?(他们完全沉浸在音乐中了。)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和一次美妙的艺术享受,也给自己带来了一次意外的创作收获。 三、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1、在“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按起琴键来”这一段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联想 2、在“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这一段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联想。盲姑娘脸上的表情是看到的实在事物,“他仿佛也看到了……”是他看到妹妹脸上的表情产生的联想。)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朗读指导。 4、请学生试背最后三个自然段。 四、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五、作业 1、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2、预习《小音乐家扬科》。 板书设计 6月光曲 贝多芬 盲姑娘 知音 弹奏 想听 感动 再弹 入神 动情 记录本 陶醉 激情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