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动物儿歌》教学设计及反思 |
范文 | 《动物儿歌》教学设计及反思 文本解读:《动物儿歌》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第二个识字单元第一课。这首童谣以孩子们熟悉的动物名称和动物的生活习性带出生字。童谣读起来节奏鲜明,朗朗上口,是孩子们喜欢的语言形式,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语感。形声字是本课识字的重点也是一种识字方法。本课主要认识虫字旁的字,了解虫字旁字的造字原理有效识记汉字。童谣语言优美,想象丰富,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 设计意图:结合一年级识字目标和本单元识字任务,将教学重点确立为:通过学习虫字旁的字,了解虫字旁字的造字原理,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有效识记汉字,并拓展识记一部分虫字旁的汉字。教学时,从朗读入手,在读中感受童谣的节奏和韵律,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学习这首童谣以“谁、在哪儿、干什么”的方式构句,并练习说话。 教学目标: 1.朗读童谣,读出童谣的节奏、韵律和趣味,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2.学习虫字旁的字,了解虫字旁字的造字原理,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有效识记汉字,并拓展识记一部分虫字旁的汉字。 3.学习“谁、在哪儿、干什么”的句式,并练习说话。 4.指导书写带有走之旁的“造、运、迷”三个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练习说话。(出示书上插图) 1.你看到了什么?用完整的句子说一说。 2.结合图画试读动物词语 二、初读课文,在文中巩固识字。 1.借助拼音指读课文,读正确。 2.指名读课文,正音。 3.男女生轮读,开火车读课文。 4.自由读文,找出文中写到的`小动物,用横线画下来。 指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完整地回答问题。 (一)这首儿歌写了( )种动物,分别是( )、( )、( )、( )、( )和( )。 (二)这首儿歌写了( )、( )、( )、( )、( )和( ),共( )种动物。 三、识记虫字旁的字 1.出示这些动物名称,学生总结这些字的特点。 (1)都有虫字旁(这些在古人眼中是虫子) a思考为什么这些字带虫字旁 b拓展识记虫字旁的字 (2)形声字 根据形声字这一造字特点,猜测、识记廷、朱、胡等字。 四、朗读儿歌,随文识字,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1.分行出示儿歌,相机识记“迷、藏、食、粮、造、网”。 2.理解“造宫殿、游得欢” 3.加上动作读儿歌。 4.两队问答儿歌,了解课文。 五、仿照课文句式说话。 1.思考课文句子的共同特点——谁在哪儿干什么的句式。 2.用这种句式练习说话,规范语言,丰富词汇。 六、指导写三个带走之旁的字。(培养学生给汉字归类,发现同类汉字的书写规律,培养分类意识) 教后反思:练习说话环节,可以借助课后四字词语降低难度,即把四字词语拓展为谁在哪儿干什么,然后再修改成儿歌的节奏。如,知了唱歌。知了在树上唱歌。知了书上把歌唱。由于课堂容量大,说话环节有点紧张。儿歌朗读占用时间长,因为了解到有几个孩子读书有困难,拖延了时间。以学定教,但是总有学习困难的孩子,我想,对不同层次的孩子有不同的要求和期待,也许可以调解这个矛盾。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