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观沧海》课堂实录 |
范文 | 《观沧海》课堂实录 《观沧海》这首诗歌主要表达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分享了《观沧海》课堂教学实录,快来看看吧! 《观沧海》课堂实录 1导入:录音机播放海潮声,轻柔音乐声。 同学们,听,这是什么声音?…… 【板书:海】 你们喜欢大海吗?……我也喜欢。从小,海就是我的梦。于是,读了很多描绘海的诗文。 “看那闪闪的白沙闪闪地明亮/是珠贝的摇篮/是星星的憩园/是珊瑚的梦乡/太阳的梦是红的/月亮的梦是白的/也曾有美人鱼在晒月光……” 边读边想着那些优美文字所描绘的情景,突然发现,原来,我与海贴得那么近。 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朗读方法一起来神游大海。 【板书:观沧海】 这堂课的学习目标是------ 【板书:学习目标:给朗读插上想象的翅膀以驰骋于诗的意境】 首先,听老师把这首诗朗读一遍,大家熟悉一下。(老师范读)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诵读,要求读准确。 请同学们一起朗读,并展开你的想象,在眼前展现诗所描绘的图景,感受意境。(配乐朗读) 我不知道你是否和我小时候一样,体会到了诗的画面和意境。如果是,那么將你最喜欢的诗句展开充分的想象,并把它描绘出来。喜欢图画的同学,画幅画;喜欢写作的同学,用三五个句子进行描绘。 四个同学一组,互相交流。然后个组推举1至2篇好的作品。(教师巡视,预选。) 我们一起了欣赏和评点同学的作品,看看是否描绘出了诗所描绘的图景,表现出诗所表现的意境。(老师选出第一种类型的作品一份----图画类,是否扣住诗歌文辞的描述。在投影仪上显示,由本作品作者解说。) xx同学,你为什么要画这些景物呢?…… 是的,我们想象诗的意境,要能准确体现诗歌文辞本身的.描述。 [板书:以文辞为本] (老师选出第二类作品一份------文字类,是否有拓展性想象。在投影仪上显示) 请同学们说说,这段文字在“以文辞为本”这一点上做得怎样?…… 那么,你们喜欢他哪些语句的描述呢?请说说理由。(老师引导同学着重赏评修辞的运用、描写的角度等,体会语句的生动性。) ………… 这些句子诗中有没有写到?…… 某某同学,你怎么会想出这个情景来的? …… 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去丰富我们的想象世界?…… 是的,我们想象诗的意境,要会调动自己的经验积累,这种经验积累,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以电视、书籍、网络等其他渠道获得的。如果我们把这些积累写进你的想象,这段文字、这幅画面会不会更丰富呢?……拓展想象,才能使诗的画面成为立体感强、色彩鲜明、动静结合的活的景。 【板书:借积累延展】 (老师选出第三类作品----图画或文字类,是否能表现出诗的意境。在投影仪上显示。)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1)这幅作品的想象是否丰富? (2)这段文字(或画面)的描述、想象,是否能准确表现这首诗的意境?诗表现的是怎样的意境?请举例说明。 ………… 为什么诗人能写出如此气势磅礴、意境宏丽的诗?…… 不错,是融入了诗人的豪情。官渡之战,他平定的袁绍之乱。写此诗时,他正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平定少数民族之乱。注释中的乌桓就是其中之一。他正逐步实现统一北方的大略,胸中涌动着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和宏伟抱负。大家想想,放眼面对如此浩瀚的大海,怎能不触景生情,意气风发?以情入景,才能写下如此大气的诗篇。 我们想象意境,要领会诗人的情感,并设身处地,与之产生共鸣,才能正确体会意境。 【板书:与诗情共鸣】 下面,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一下诗歌,大家根据阅读诗歌的方法----以文辞为本,借积累延展,与诗情共鸣,再作一次想象。 现在,大家是不是能扣住诗中的景物拓展,是不是能回忆起自己面对大海的感触,如果將自己当做曹操,是不是能体会他当时的豪情?下面,请大家在乐曲的伴奏声中修改你刚才的描述。时间3分钟。(音乐伴奏) 请同学们课堂交流。…… 同学们都能比较准确地把握诗的意境。请大家轻声诵读诗歌两遍,要求: (1)读出感情; (2)尽量记忆。 现在,请大家站起来。 【多媒体镜头:波涛汹涌扑面而来的大海,彭湃的海潮声】 现在,你就是一代枭雄曹操。站在高高的碣石山上,秋风吹動你的战袍,衣袂飘飞,放眼观望苍茫无际的大海,不觉豪情满怀,一起放声吟诵《观沧海》。 这堂课,大家借助反复的朗读、充分的想象,唱歌地体会了《观苍海》这首诗的意境。这是阅读诗歌的方法之一。中国诗歌宝库中群星璀璨。你们可以用这种方法去驰骋于更广阔的诗歌天地,领略中国古典诗歌美妙的韵致。 《观沧海》课堂实录 2一、新课导入 大家知道曹操吧?说起曹操,常常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今天我们阅读他的《观沧海》,也许你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会有更客观的认识。 1、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词语。 cāng(沧)海jié(碣)石sǒng zhì(竦峙) 水何dàn dàn(澹澹)xiāo sè(萧瑟) 2、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各词的意思。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高高地挺立。竦,高耸。峙,挺立。 星汉:银河。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至:极点。 何:多么。 若:好像。 临:登上。 3、文体知识 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本课的《观沧海》。而把唐朝新出现的绝句、律诗叫近体诗。如本课的《次北固山下》和《钱塘湖春行》。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 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如本课的《天净沙·秋思》。 4、作者简介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先后灭吕布、袁术,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打败兵强地广的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年)北征乌桓,大胜。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他善诗歌,常借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壮,是文学史上建安文学的开创者。《步出夏门行》《蒿里行》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壮。 5、背景链接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他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乌桓。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就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而《观沧海》正是曹操在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下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一定会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因而成为一篇优秀的作品。 二、新授 (一)诗歌朗读 1、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交流点拨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结合注释解读诗意。 交流点拨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高耸陡立。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就用歌唱来畅抒心中的情怀吧! (二)整体感知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思考下列问题。 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交流点拨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 交流点拨 这首诗写出了3层意思。 第1层(1~2句):交代观海的地点。 第2层(3~8句):描写海水与山岛。(实景) 第3层(9~12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想象)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3、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描绘大海形象的? 交流点拨 (1)“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2)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将北征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原解除后顾之忧。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 (三)深层探究 1、如何理解“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一句? 交流点拨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以及观察的对象,这两句虽然没有直接写到人,但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时的那种勃勃英姿。“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交流点拨 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创造出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给诗歌增添了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联想日月星辰这些自然界伟大的景象,全离不开大海的怀抱。想象奇特,胸怀开阔,渗透着诗人自己的雄心壮志和昂扬奋发的精神,展现了诗人力挽狂澜、重建天下的雄心,塑造了自我豪气盖世的英雄形象。 3、诗人在这首诗中把自己欲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借助了什么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呢? 交流点拨 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描写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博大的胸怀,抒发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 (四)熟读成诵 《观沧海》课堂实录 3一、导语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我们先闭上眼想象一会儿,然后用一个词归纳你心中“海”的印象。(学生说) 引导:海是神秘的,时而波涛汹涌,时而恬静温顺,每一个看海的人感受不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会用同一个词形容海:壮阔。是啊,与海相比,人真是太渺小了。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观海抒情的著名诗篇──《观沧海》,细读这首诗,去感受诗人心灵的震颤,诗人情感与自然的融合,会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 二、初读感悟 1、听课件录音范读。注意字音。 2、请学生相互提醒应注意的生字生词。(暗含了找,说,练的过程,这一步不必老师提醒,字数很少,学生相互提醒,记忆更深) 3、学生自由朗诵一遍,注意看课下的注释。 4、抽学生配乐朗诵(课件展示画面)。(二至三人,抽学生点评。) 5、学生小组内讲述初步理解的内容,并相互评价。(还可相互提问考查字词或是诗句意思) 三、精读理解 1、课件展示:作者经历及写作背景。 2、字词疏通。沧海,临,以,何,澹澹,竦峙,萧瑟,洪,日月之行,星汉,歌,咏。 3、内容层次理解。这首诗写了几方面怕内容。(课件展示明确) 4、学生调整自己的理解。(抽学生评价自己的理解,以“我原来认为……,现在我明白了……”的句式讲述自己理解的改变。) 5、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 6、学生讲述:我最喜欢朗读的诗句是……,因为…… 四、品读探究 1、提出探究的问题,可补充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内容方面: ⑴诗从看到了哪些景象?你能按照他看的顺序叙述吗? ⑵诗人产生了哪些联想? 情感方面: ⑴文中哪个词是大海留给诗人的最初体验? ⑵澹澹再现了海水浩渺动荡的神韵,“何”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⑶“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千古传颂的绝句。 ⑷想象诗人写作时的情景,思考这四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 重在引导学生理解诗人情与景的交融。边读边理解,理解后再读。 2、你曾经在什么自然景物面前产生过豪壮的情感?(意在培养学生融情于景) 师可引导自己的经历(如:在高山悬崖边,俯视山谷,看鹰在谷中盘旋,然后飞过远山,产生了要走出大山的想法) 五、小结拓展 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歌,诗歌景中有情,情寓景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你能说出古代一些写景抒情的诗句吗?说说它们都主要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课内交流或布置课外搜集) 2、写一篇表达自己豪情壮志的诗歌或散文,运用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方法。 六、齐诵结束(或背诵结束)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