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二音乐教案 |
范文 | 初二音乐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二音乐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二音乐教案1教学内容: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的《春》; 2、欣赏钢琴套曲《四季》之《春》; 3、了解两种音乐体裁: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套曲; 4、体会音乐中的情感选择相应的诗句并跟随音乐朗诵。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音乐是怎样抒发大自然的美,让学生更加亲近自然。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让学生体会不同体裁的音乐形式在表现同一题材的异同;通过音乐与诗句的结合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音乐所要表达的意境。 3.知识与技能:初步了小提琴解协奏曲和钢琴套曲。 教学重点: 在欣赏中体会画面、诗歌与音乐的结合能使人们对音乐的理解更直接,并对两种音乐体裁的表现力的认识。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我们先欣赏四幅图片,这是雨后鲜活的嫩芽,这是烈日下娇艳的莲花,还有满地的灿烂和宁静的白色世界,你们能告诉我这写表达的是什么?” 学生:“是美丽的大自然,是四季……” 二、引入新课 1、主题音乐欣赏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很准确,是美丽大自然的四季,我们从刚才的画面可以感受到,美术可以用美丽的图画或照片来表现出多彩的四季,是那样的直观、具体。那么音乐呢?音乐和美术最大的区别是音乐是抽象的,是靠人们用他们的听觉来感受音乐的意境,那么有谁知道音乐是怎样来表达四季的? 教师:很好,同学们有许许多多的答案,那先让我们来欣赏一段音乐,有谁能说说它表现的是什么季节吗? 播放音乐…… 教师:有谁能告诉我表达的是哪个季节吗? 2、主题音乐学唱 3、分段欣赏 “春天来了,小鸟欢快的振翅歌唱,把喜悦献给春天,泉水叮咚,静静地发出细语”。“忽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一会儿暴风雨停了,小鸟又歌唱起来”。(第一乐章) “在野花盛开的牧场上,牧童命令牧羊犬看羊,他静听着沙沙的树叶声,陷入梦乡(第二乐章) “粗犷的牧笛引起山谷回声,牧童和宁芙跳起舞来。(第三乐章) c、分段欣赏 第一乐章:回旋曲式 主题洒脱,明快,表现了春天勃勃的生机,第一插部以独奏小提琴长长的颤音模仿群鸟鸣叫;第二插部整个小提琴声部奏出的连续的十六分音符的波浪音型,表现了“泉水的叮咚流淌”。第三插部以乐队低沉的震音模仿雷声,以独奏小提琴一连串急速上行的三连音表现闪电和电闪雷鸣后,鸟儿们又下重新唱起欢乐的歌;第四插部最后春天的主题再次响起。 4、全曲欣赏 (1)主题旋律一共出现了几次? (2)每个插部表现了诗歌中怎样的景色? 三、拓展部分: 1、游戏:心理测试 人与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音乐的源泉就来自世间万物。就让我们来听一首日本的民歌,《四季歌》,看看她是怎样描述四季的。在听之前我想知道你们喜欢哪个季节? 在这首歌中 春天:代表心地纯洁的人,就象紫罗兰花一样。 夏天:代表意志坚强的人,就象冲击岩石的海浪。 秋天:代表感情深重的人,就象抒发感情的海涅。 冬天:代表心地宽广的人,就象融化冰雪的大地 2、音乐随想---------诗配乐 先听三多音乐,再看三段诗句,你能将他们贴切的搭配到一起吗? 可以配乐朗诵一下吗? 四、小结: 我们今天通过诗歌,画面将音乐具象的体现在我们眼前。更近一步的了解我们所听的音乐。 课后反思: 学生很难做到将音乐与自己的合理想象相结合,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循序渐进。 初二音乐教案2一、意图: 本单元的选材以祖国大地锦绣山川的“山”为中心,由学唱歌曲《青藏高原》,到欣赏歌曲《太行颂》《黄土高坡》《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在学唱歌曲《沂蒙山小调》,欣赏交响合唱《蜀道难》、合唱《忆秦娥·l娄山关》。 思路: 1、内容安排紧扣课程标准的三的领域,即音乐表现、感受预见上、音乐与相关文化; 2、材料选择紧扣课题中心——锦绣山川; 3、体裁形式包括歌曲、和唱、角祥和长; 4、风格特点有青藏高原藏族、山西汉族、陕西汉族、内蒙古蒙古族等民族地域特点以及峻峭美、悲壮美等不同审美类型。 二、重点难点: 1、学唱歌曲《青藏高原》《沂蒙山小调》。 重点:背唱着两首歌曲,并体会它们的不同风格特点。 难点:学会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现这两首歌曲的不同风格特点。前者要用秀美舒展的声音来表现辽阔热情的风格特点;后者要用质朴率直的歌声来表现朴实高亢的风格特点。 2、欣赏歌曲《太行颂》《黄土高坡》《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 重点:体会不同歌曲所体现的不同民族、地域的不同音乐风格特点、感情气质、曲体结构。 难点: (1)对音乐风格、感情气质,在感性上比较容易体会,但应引导学生循着教材第34页所提供词语,进行理解和表达; (2)启发学生填写教材第34页下面的表格。 3、欣赏交响合唱《蜀道难》、合唱《忆秦娥·娄山关》。 重点:体会音乐、诗歌、绘画在传情达意方面的异同。 难点:理解这两部作品在音乐审美类型和中心意境方面的不同特点。 三、教学准备: 1、录音机或CD机(投影仪)。 2、展示锦绣山川的图片或幻灯片。如:青藏高原、太行山、黄土高坡、大兴安岭、沂蒙山、峨眉山、娄山关等。 3、与教材第34页下半部、37页下半部相同的表格挂图。 4、交学CD或录音带(VCD或录像带):《青藏高原》《太行颂》《黄图高坡》《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沂蒙山小调》《蜀道难》《忆秦娥·娄山关》。 课后记:学唱《青藏高原》的积极性较高。结尾可删去。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沂蒙山小调》。 2、听乐、吟诗、赏画:《蜀道难》《忆秦娥·娄山关》。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山东民歌演唱方法来演唱《沂蒙山小调》。 2、通过听乐、吟诗、赏画,启发学生对《蜀道难》《忆秦娥·娄山关》不同音乐风格(审美类型)的体验。 教学过程: 1、通过对前一课时教学内容的回顾,引入本课时教学内容的简单介绍:继续体验音乐重的“锦绣山川”——山东的沂蒙山,四川的峨眉山,贵州的娄山关。 2、唱歌《沂蒙山小调》。 (1)结合观赏沂蒙山风光的图片,播放《沂蒙山小调》的录音(音响或CD、VCD)。 (2)跟录音哼唱。先学会安旋律、节奏要求准确地歌唱。接着,模仿录音重的风格来演唱。 (3)启发学生对“鱼咬尾”的旋法和第一、三句,第二、四句之间的旋律移位关系的分析。 3、听乐、吟诗、赏画《蜀道难》。 (1)边欣赏《古蜀栈道》图片,边朗诵李白诗《蜀道难》。 初二音乐教案3教学内容: 《青春舞曲》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能够用歌声生动形象的表现歌曲内容。 2、通过表现歌曲的创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小组协作能力。 3、使学生了解新疆或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4、理解作品的内涵。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青春舞曲》,体验作品中的情绪。 教学难点: 通过学唱歌曲,学生能用不同的方式创造性的表现歌曲《青春舞曲》。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 教学思路: 1.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参与意识。 2.展开——提供多种参与情景,使不同的学生都有参与体验的愿望。 3.深入——通过讨论|、表演、总结活动,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表现力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新疆之春》的音乐风光欣赏片段。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是什么地方的音乐风光呢?生:新疆。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新疆的民歌——《青春舞曲》(多媒体课件揭示课题:青春舞曲) 二、授新课 1.欣赏歌曲并范唱 2、学习歌曲: (1)观察曲谱师:同学们,请看曲谱,你能从中了解到哪些我们学过的知识?生:歌曲是G大调四四拍强弱规律是:强弱次强弱 (2)视唱曲谱教师完整视唱全曲(轻声、慢速、划拍)学生模仿教师唱谱。 (3)填唱歌词用多媒体播放歌曲,请同学们随着歌曲的伴奏填唱歌词..教师指导:练唱:美丽小鸟处;我的青春小鸟一样处(放慢速度唱准) 练唱:别的那呀哟别的那呀哟处(“别”字语气要加重) (4)完整连唱歌曲(可唱两遍歌词) 要求用一半音量,吐字清晰有弹性 (5)歌曲处理师:哪位同学能说说,这首歌曲这首歌曲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道理?生:揭示了青春如小鸟一般一去不复返的道理,让我们要懂得自觉珍惜时间。师:我们要用怎样的演唱力度,才能正确表达歌曲的内涵?生:欢快一些。师用多媒体播放《青春舞曲》的伴奏,并指挥学生有感情的歌唱。 3、表现与创造 (1)学生分组讨论和练习 节奏组:运用不同的伴奏音型,节奏乐器的组合等来表现歌曲; 演唱组:运用改变速度、力度、演唱形式等来表现歌曲。 (2)各组汇报设计思路并展示。 三、介绍王洛宾及其作品: 他一生经历坎坷,但执著地热爱音乐,搜集、整理和改编了大量的西部民歌,被誉为西部歌王。他的音乐作品大多浪漫热情,不仅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瑰宝,也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我们大家熟悉的有:《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 (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这些歌曲)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青春舞曲》这首歌曲,也欣赏了几首优美动听的西部民歌,实际上,我国的西部地区是一片亟待开发的热土,多少有识之士、有志青年已经投身在大开发的洪流中,西部今天也正在日新月异。我衷心祝愿我们的同学,能立足现在,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在不久的将来,也能成为开发西部的生力军,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五、作业及任务的布置请同学们课后给《青春舞曲》填写一段歌词,让我们下节课共同交流。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