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
范文 |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模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模板,欢迎阅读与收藏。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模板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在认一认、说一说、指一指、找一找、折一折、摸一摸等活动,初步认识角,会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观察、比较,明白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3、在折一折、动手做的过程中学会做角;通过画一画,掌握角的画法,能够正确地画角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5、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会准确地画角。 [教学难点] 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上的画面:校园的一角。谁来说说校园里有什么? 操场上的活动可真丰富,这里边还藏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图形——角。老师手上拿着的三角板(抽象出三角板上的三个角),形状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叫做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评析] 情境导入抓住了二年级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二、引导探究 学习新知 1.联系实际,找角。 师:在这幅校园图里有好多这样的角,你能找一找吗?让我们比比看,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请学生自己指出来: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角、剪刀上张开形成的角、红旗上的角等等) [评析]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图片中找出角,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给学生均等的参与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从现实个发现角、认识角。 2.初步感知,正确指角。 (1)出示剪刀、吸管和水管的图片。这些平时用的实物中有角吗?谁来指指?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 (2)从实物中剥离出角的几何图形。如何把水管上的角画下来,会是怎么样的呢?请你们闭上眼睛想一想,也可以用手比划比划,看看角什么样子的。然后老师在黑板上把这些角画出来。 并让同学说说它们的形状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桌讨论并汇报)。整理并板书:尖尖的地方叫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角的边。 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3)指出三角尺上的角,并感受。 (4)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哪些图形不是角。(题略) [评析]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没有去急着帮学生纠正语言与动作,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盲点”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然后再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探究去接触知识,理解掌握知识。 3.做角。 师: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初步认识了“角”这个朋友,那么现在我们动手来做一个角。请同学们拿出这张纸,用折一折的办法,折出一个角来。 学生自己做一个角,然后交流;并四个学生上讲台展示,并说出所折的角的两条边和顶点在哪里。 [评析]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角,问题的挑战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经过努力形成了形状、大小不同的角,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4.定义角的大小。 (1)教师演示活动角(两条边张开一些):你发现角怎么样了?怎么会变大的?(两条边收拢一些):这个角怎么样,怎么又会变小的? (2)小结:角的大小就是与角两条边张开有程度有关,把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把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师生一起,边操作边说) 5.比较角的大小。 (1)观察法。老师拿出两个相差比较大纸折的角,怎么样比较?(学生回答) (2)重叠法。老师拿出差不多大的角,这两个角谁大谁小?①引导学生观察刚才两个角,谁的大一些?②学生想办法比较,指名上台演示,得出重叠法。一条边要对齐,看另一边张开的大小,再确定角的大小。③巩固重叠法。同桌做两个角,比一比,教师巡视,指名两个学生演示一下。 6、画角。 1、学生尝试画角,在小组内讨论画角的`方法。 2、展示画角:先画一点,然后从这一点起用直尺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线,就画出了一个角。 [评析]观察、叙述、操作,使学生尽快掌握画角的技能。 三、巩固拓展 1.数一数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里各有几个角。 四、欣赏生活中的角 [总评] 本节课的设计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感觉到了数学于生活,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的活动形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表现在: 1.教师在课堂上敢于放手。在课堂上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充足了时间与空间。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通过找角、指角、做角、定义角的大小以及比较角的大小,都是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完成的,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 2.注意了知识的拓展。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增设了一个拓展训练,别具匠心,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拓展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模板2教学内容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6~58页《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直观认识角的过程,知道角的大小与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2.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学会画大小不同的角。 3.能在长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或生活物品中找到角,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 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大三角板、圆形纸、活动角。 学生准备:学具袋(内有小棒若干根、吸管、圆形纸、20厘米长的线绳一条)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去数学的图形王国里走一走,看看在那里能学到什么新知识,获得什么新本领,好不好? (课的引入抓住了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引导探究,合作交流。 活动一:猜图形,揭示角。 1、课件出示四个图形,每个图形都被遮住一部分,只露出他们的角,猜猜他们是什么图形。 2、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角,课件演示将角剪下来。 活动二:观察角,认识角。 1、引导学生观察每个角的样子,概括出角都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2、出示几个典型的图形,让学生判断是不是角。(从学生熟悉的四个图形中引入角,通过三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逐渐渗透了“角是由一点出发,引出的两条线”这一知识,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注意了知识的渗透,为学生继续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做好了铺垫。) 活动三:联系实际,找角。 1、在生活中找角。 2、在图形中找角。 课件出示 (让学生从身边找角,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在图形中找角,使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 活动四:动手操作,做角。 学生每四人为一组,组长拿出学具袋,小组内每人任选一样物品做角。 活动五:玩活动角。 1、学生操作:让其中一条边不变,转动另一条边,有什么发现? 2、师拿出两个一样大的角,但边一长一短,让学生比较角的'大小。从而体会到教的大小与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通过做角,玩角,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理解角的组成和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这些知识点。注重了学生的观察、操作与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活动六:体验感悟,画角。 课件演示画角过程,学生在本上画角。 三、总结提升,自我建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共同编一首儿歌做总结。(板书)一个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时,要记牢,先画顶点再画边。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