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水调歌头教案 |
范文 | 水调歌头教案锦集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调歌头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水调歌头教案 篇1教学重点: 懂、背诵这首词。 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 教学难点: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传统意识中,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是最圆最亮的。不知道同学们在往年看中秋圆月时有何感受?今天,我们不妨来欣赏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咏月名篇《水调歌头》。看看他的感受如何。 二 、欣赏《水调歌头》 1、 对照小序部分简介词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创作时间及创作原因。 2、初读全诗,感知内容。 (1)学生读书下注释。 (2)由学生迅速自读课文。 (3)点一生朗读(学生点评后,教师.总结点评) (4)全班齐读 3、疏通全文 (1)学生对照全文,自主疏通全文,并记下读不懂、有问题的地方。 (2)小小组交流问题 (能小组内解决的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有组长整理提出) (3)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4)打出全文注释,学生自主整理在课本上。 (5)问:对照注释你认为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两者联系何在? (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两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问: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6)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你如何理解? 4、 能力训练 (1)什么是联想?什么是想象? (2)文中哪处是联想?哪处是想象? (3)看图一,发挥联想,你能联想到什么? (4)看图二,发挥想象,你能想象到什么? 5、 问:比较《十五夜望月》,你喜欢哪一篇?讲讲理由。 6、音乐欣赏 (1)播放王菲的 《水调歌头》 (2)第二遍播放,学生轻声跟唱 7、学生总结 (1)一生.总结本课教学思路 (2)由学生.总结学习本课的收获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小作文: 根据下文开头,发挥丰富想象和联想,续写文章。 金秋十月,夕阳西下。一老农坐在自家的田埂上,一边抽着烟,一边浮想联翩…… 水调歌头教案 篇2一.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二.教学重点: 学会通过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品表达的人生哲理. 四、教学工具: 课前把课文内容制成幻灯片、影片等多媒体。 五、教学设想: 1、本教案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突出对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以情景教学作为指导的思想,通过善设、再现诗的意境来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和感染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把课堂延伸至课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诗词的朗读和背诵是教学本课的关键。设计了几种新的朗诵方法和教学方法,体现了诗词教学的特点。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如:音乐烘托法、绘画激趣法、散文描述法。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朗读,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更能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真挚的情感,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4、本课安排一课时完成: ①学习生字词,查作者相关资料等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前自学完成。 六、教学过程:(一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活动 (由一学生讲述童年趣事)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读书报告。 (二)、导入: 1、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历来被列为我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同学们,你们家过中秋有什么习俗吗?古人过中秋喜欢吟诗赋文来抒发自己当时的感受,为我们后人留下许多优美诗篇。 2、媒体呈现课题: 找学生讲讲课前查找的有关作者的资料。多媒体展示简介作者生平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传诵甚广。 (三)全班自由朗诵一遍.注意字词的准确读音,划分朗读节奏。 1、多媒体展示以下生字: 1.阙(què) 2.琼(qióng) 3.绮(qǐ) 4.胜(shēng) 2、投影内容,反复朗读体会情感。(选配古筝曲目《春江花月夜》)) 3、听配乐范读,学生小声跟读。 4、展示朗读技巧,全班模仿配乐范读有感情大声跟读,注意语速、重音。 5、学生单人配乐朗读,教师点拔。 6、男生配乐朗读上阙,女生配乐朗读下阙。 (四)了解写作此词的背景帮助理解作者的情感。 苏轼因乌台诗案倍受折磨,被贬黄州。写此词时,作者41岁,除政治不得意外,苏轼兄弟情谊深厚,他与苏辙在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不见了,但无缘相会。时值中秋,苏轼赋词怀之。 (五)品味、赏析词的内容.(重点) 整体感悟: 1、展示思考题:笔下的月亮是何形象?诗人由月色的美好想到了什么?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 2、听邓丽君演译这首词的MTV歌曲,在歌中展现画面,感染学生,引发无穷的想象。 3、学生初步谈感想,鼓励个人独到的见解。 重点赏析 1、学生说说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发挥想象描绘词的意境。(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述,教师点拨难解的字词或投影出来。) 2、学生思考、讨论、质疑以下问题: A)这首词中你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的? B)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心中的天宫是怎样的?他向往那美好的天宫吗?你认为作者是怎样想的,觉得天上好还是人间好?如果真有天宫的话,你愿乘风而去吗?为什么? C)这首词你最喜欢哪几句?为什么? (欣赏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以圆全。但原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 人月无常,自古如此。这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既然这样,惟望各自珍重,希望从共赏美好的明月中得到人生慰藉,释却离怨。 (六)归纳小结,投影板书主题: 这首词中饱含着深奥的人生哲理,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来实现,在美好的月色中交织着诗人对人生不如意的慨叹和如何摆脱情感困扰的理智的矛盾,最终是理智摆脱情感困扰,表现出诗人那热爱生活、执着人生的情感。 (活动形式:小组讨论,选派代表回答,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答案) (七)(每个人对诗词可有不同的理解、想象和创造。 美好的诗词意境引发人们无穷创造。有的用绘画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用文字来表达。)试发挥想象力根据这首词的内容制成配图卡片或写下来。投影一副《苏轼对月饮酒图》,(事先布置预习作业) (教师配乐示范朗读自己改写的范文,以引起学生想创作的心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范读)(选配古筝曲目《西厢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改写 中秋之夜,皎洁的月亮缓缓地升起来了。庭院里显得特别幽静,诗人苏轼独自在凉亭下自斟自饮,面对如此优美的月色,诗人浮想连篇,在这本应家人团聚的佳节,只有月亮在我身边陪伴,举起一杯酒面对天上的月色,想邀请月娥一起来欢饮,这美好的月亮在什么时候才出现呢?请问你居住天宫,至今已有多少年了?你回答呀!你为什么不回答?哦!那我就飞到月宫上问个明白,那里是我向往的地方,也许会比人间洁净吧?可是听说月亮虽有美玉砌成的楼阁,却是水气结成的寒宫,凡人怎能忍受得了那份高处的寒气呢?算了,那就只好在月下独舞自娱,与那舞动的影子欢愉吧,毕竟那天上冷清清的月宫又怎么比得上在人间好呢? 你看,此刻的月光慢慢地转过红色楼阁,又低低地照进美丽的窗阁里,复照着深夜不能入眠的诗人,是什么原因使诗人无法入睡呢?是思念,是离愁,思念远在他方的弟弟,诗人不由埋怨起月亮来了:你为何总在人们离别时这样圆满呢?哦,月亮,这不是你的错,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如此,时盛时衰,既然人间自古以来就有悲欢离合,月亮当然也会有阴晴圆缺了,又怎能强求?只要彼此永远健康,能在千里之遥共赏明月,有了这份心愿也就足够了,祝福天下的离人总有团圆的一天。) (八)能力迁移。 你试发挥想象说说下列诗句的意境,理解诗中的感情。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九).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改写这首词或绘成图画。 2、背诵整首诗,直到会准确默写 3、课后继续收集中秋咏月诗词,准备朗诵会。 板书: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上阕:饮酒问月----------------追求美好生活. 下阕:难眠怀弟----------------探求人生哲理. 情景交融 主题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襟和对亲人的思念。 (以上教学过程是初步构想,上课时可灵活处理。) 20xx年11月5日 教学后记: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体现新课程标准教学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教学基本上达到教学目标,重视字词句的理解的同时,善于启发学生思维,发展想象的创新能力,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课堂气氛活跃、由于教学内容较充实,学生由于个别分析能力局限,讨论时间在保证充足情况下,后面教学环节较紧凑,结尾匆促,日后注意培养学生讨论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水调歌头教案 篇3教学设想: 1、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 2、 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意境; 3、 在想象与拓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 教学层次: 一、朗读词文,整体感知; 二、 借月抒情,走进词境; 三、名句重读,读懂词情; 四、拓展体悟,读透词心。 一、教学导入 师:说起月亮,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中国古代文人更是喜欢。有人说,中国人随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地会掉下好多“月”字来。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真的,中国诗人眼中的月亮一片冰心,于是千里婵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芦花深处是月,小楼吹笙是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啊,好诗多在明月中,诗人都拿月亮来抒发自己的情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与月亮有着不解之缘的苏轼的《水调歌头》,看看它将围绕月亮身我们诉说什么。 二、诵读品味 1、字正腔圆地读。注意“阙”“不胜”“绮”等字音的准确。 2、有板有眼地读。体会声音形式的有板有眼,提醒注意朗读中的停顿与节奏。 3、有情有味地读。这一环节中,学生先听录音朗读感受,然后自由读,要求读出味道与感觉来。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是在理解词境理解词意之后。 教师预设穿插问题: ①解读从小序入手,问词中借月亮来抒怀作者怎样的情怀。读懂怀子由的思念之情,赏析并诵读上阙中的前几句。(补充作者与子由兄弟情深的资料与词作) ②重点理解“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含义。 以“不关我月,是君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对应“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句的对话练习,来充分理解怀子由的离愁别绪。 ③“兼”字告诉我们作者举杯对月,还另有一番感慨在其中。小序中没有介绍,下面老师也给大家读一次《水调歌头》,你从词中去发现。(配乐朗诵) ④赏析上阙,抓住“不知” “归去”读懂词人借月怀的内心祈愿,从 “欲”“恐”的矛盾中,理解作者的抱负及遭遇,从而体会“寒”字背后的愁苦与幽愤。 ⑤作者是否一直陷入这样的幽愤与伤感中?从哪些词句中可读出来?(古难全;但愿) 重点读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刻意蕴和旷达情怀。 (理解:人生的聚散离合如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并非人力所能左右,这是人生无法摆脱的遗憾,既然如此就不必伤悲,在这里作者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出一种普遍而深刻的道理,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同时表达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乐观精神,以及美好的祝愿———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 三、体悟拓展 1、出示李白的《把酒问月》和《月下独酌》给大家。 比较诗句: 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问:比较中发现了什么? (有相似或相近的地方。原来《水调歌头》的问月、舞月、愿月是从“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李白诗中继承而来,借月亮来抒怀的词作中它确是属于顶峰之作了。) 2、同学们,这让我想起评论家周啸天的一句话:“向上看一首诗的继承,可知推陈出新之妙;向下看一首诗的影响,则可见其衣被百代之力。”词中的更妙处且不论说,就来看看它衣被百代之力。”衣被百代中的被是动词,该读披,披及的意思,换一个成语就是——流芳百世的魅力。想过它为什么会有流芳百世的魅力吗? (从苦闷的悲观中走出来,到了豁达乐观的人生境界,一位从失意矛盾中走向胸怀坦荡的达观的文人留给后人的温暖与美好,慰藉着千年来普天下不得意与离恨的人,超脱的灵魂装着美好的东西就会永世活着。) 3、评述中接着还有一句“好的作品,往往在一个或几个方面给后世之人以启发。” 这就是说好的作品能让我们更好更多地读出自己所思所悟的东西。 (借余光中的诗句脱化一下,来对名句说出你的味道与理解……) 师:点拨长久与婵娟 千年后你的一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轻叩我额头 “当”地一弹 挑起回音袅袅…… 我明白 ———————————— ———————————— 4、词读到现在,你肯定相信一种评价了——清代词评家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千古绝唱的中秋月词作,用你共鸣感悟到的情感有情有味地再来读读这首东坡词——《水调歌头》,能背诵就更好了。(配乐朗诵) 五、结束语: 优秀的作品优秀的人值得我们一生用心去读。东坡的这首词,从千年前的宋代向我们飘来,它的芳香,还将向遥远的未来飘去……以后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能再一次与它相遇,让我们都能从心底生发出一个真诚的声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下课,同学们再见! 板书: 水调歌头 苏轼 月 怀子由 离愁别恨 叹人生 失意矛盾 悟真谛 超然高格 水调歌头教案 篇4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词的文学常识,理解词句的含义,背诵全文。 2、过程与方法:读——悟——赏。 3、情感与价值观:理解词人超然达观的思想,及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语句,了解词意,体会思想感情。 2、品味精妙的诗歌语言。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话训练 2、欣赏音乐《但愿人长久》 3、介绍有关词的知识 4、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朗诵全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注意画出你认为比较重要的词语,或不太熟悉的词语。 2、指名朗读,齐读。 3、本词的上片和下片都写了什么?又有什么不同? 三、品析词句,感悟主题 1、找出你最感兴趣的词句读一读,并说一说其中所蕴涵的感情。(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语句,为什么?你感触最深的句子是哪一句,为什么?最能激发你联想的句子是哪一句?) 2、思考:作者咏诵的仅仅是天上的明月吗? 四、表情朗诵 1、体会语气、语调,背诵。 2、分组比赛。 五、拓展训练 积累有关“咏月”的古诗名句。 六、小结 由学生小结学到什么,悟到什么,教师补充。 七、布置作业 写一篇诗词鉴赏。谈谈自己的理解,能写多少算多少。 附:板书设计 水调歌头 苏轼 上片 借明月 自喻清高 下片 用圆月 衬托离别 水调歌头教案 篇5教学目标: 1、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 2、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意境; 3、在想象与拓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 教学重点: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意境。 教学板块设计: 一、朗读词文,整体感知;二、借月抒情,走进词境; 三、名句重读,读懂词情;四、拓展体悟,读透词心。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师:说起月亮,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中国古代文人更是喜欢。有人说,中国人随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地会掉下好多“月”字来。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真的,中国诗人眼中的月亮一片冰心,于是千里婵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芦花深处是月,小楼吹笙是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啊,好诗多在明月中,诗人都拿月亮来抒发自己的情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与月亮有着不解之缘的苏轼的《水调歌头》,看看它将围绕月亮身我们诉说什么。 二、诵读品味 1、字正腔圆地读。注意“阙”“不胜”“绮”等字音的准确。 2、有板有眼地读。体会声音形式的有板有眼,提醒注意朗读中的停顿与节奏。 3、有情有味地读。这一环节中,学生先听录音朗读感受,然后自由读,要求读出味道与感觉来。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是在理解词境理解词意之后。 教师预设穿插问题: ①解读从小序入手,问词中借月亮来抒怀作者怎样的情怀。读懂怀子由的思念之情,赏析并诵读上阙中的前几句。(补充作者与子由兄弟情深的资料与词作) ②重点理解“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含义。 以“不关我月,是君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对应“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句的对话练习,来充分理解怀子由的离愁别绪。 ③“兼”字告诉我们作者举杯对月,还另有一番感慨在其中。小序中没有介绍,下面老师也给大家读一次《水调歌头》,你从词中去发现。(配乐朗诵) ④赏析上阙,抓住“不知”“归去”读懂词人借月怀的内心祈愿,从“欲”“恐”的矛盾中,理解作者的抱负及遭遇,从而体会“寒”字背后的愁苦与幽愤。 ⑤作者是否一直陷入这样的幽愤与伤感中?从哪些词句中可读出来?(古难全;但愿) 重点读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刻意蕴和旷达情怀。 (理解:人生的聚散离合如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并非人力所能左右,这是人生无法摆脱的遗憾,既然如此就不必伤悲,在这里作者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出一种普遍而深刻的道理,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同时表达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乐观精神,以及美好的祝愿——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 三、体悟拓展 1、出示李白的《把酒问月》和《月下独酌》给大家。 比较诗句: 1、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2、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问:比较中发现了什么? (有相似或相近的地方。原来《水调歌头》的问月、舞月、愿月是从“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李白诗中继承而来,借月亮来抒怀的词作中它确是属于顶峰之作了。) 2、同学们,这让我想起评论家周啸天的一句话:“向上看一首诗的继承,可知推陈出新之妙;向下看一首诗的影响,则可见其衣被百代之力。”衣被百代中的被是动词,该读披,披及的意思,换一个成语就是——流芳百世的魅力。想过它为什么会有流芳百世的魅力吗? (从苦闷的悲观中走出来,到了豁达乐观的人生境界,一位从失意矛盾中走向胸怀坦荡的达观的文人留给后人的温暖与美好,慰藉着千年来普天下不得意与离恨的人,超脱的灵魂装着美好的东西就会永世活着。) 3、词读到现在,你肯定相信一种评价了——清代词评家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千古绝唱的中秋月词作,用你共鸣感悟到的情感有情有味地再来读读这首东坡词——《水调歌头》,能背诵就更好了。(配乐朗诵) 四、结束语: 优秀的作品优秀的人值得我们一生用心去读。东坡的这首词,从千年前的宋代向我们飘来,它的芳香,还将向遥远的未来飘去……以后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能再一次与它相遇,让我们都能从心底生发出一个真诚的声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下课,同学们再见! 水调歌头教案 篇6教材分析: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这首词有着极其丰富深广的意蕴,它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孤高旷达的境界氛围,在月的阴明圆缺当中阐明人生哲理,贯穿着对于自然、宇宙、人生的深刻而独到的思索,具有令人回味无穷的永恒魅力。 教学目的: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指导学生了解本词的创作背景和主旨,掌握本词的名句和哲理句; 3,背诵本词,尝试默写有关月光与友情的古诗。 教学课型: 新授课。教学形式:讲授、提问、练习、诵读等 教学重点: 把握理解本词所表达的哲理和美好感情。 教学难点: 作者现实人生态度的矛盾与所展示的旷达情怀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一、 新课导入: 各位同学,我们大家有谁听说过享誉文坛有名的“三苏”名?----对,他们就是北宋的著名文学家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他们并成为我国散文“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中成就最大的是苏轼,今天我们学的《水调歌头》就是苏轼的一首著名的写中秋的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所以他的作品集叫什么?---《东坡乐府》,他的诗词文、书法绘画样样精通,才比天高却命运坎坷,常被贬谪异乡。这首词写的是他41岁被贬谪到任山东诸城知州时在中秋之夜怀念弟弟苏辙(字子由),词中表达的美好情感的词句既表现了他的旷达情怀也表达了人类共同的祝愿,因此流传千古。 二、 新课简析讲评: 1学生试读,老师示读,学生再朗读,注意重点字的读音及词义。 宫阙que:宫殿不胜shēng禁受不住绮qǐ户:雕花的门窗婵chán娟:指月亮 2边讲边评新课 A,先看《水调歌头》四字,它是?---词牌名,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字数平仄等。接着读序言,问:它有哪句话告诉了我们这首诗的题旨和信息?-----对,“中秋”“兼怀子由”告诉了做词的时间和目的。那么农历中秋大家吃什么有什么寓意呀?----团圆。提示:当时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约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了。 B,阅读讲析词上片,词以拿酒问月开端:明月什么时候就有了?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体现苏轼屡受打击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抉择上的徘徊困惑心态;于是想到乘风飞往月宫去,可是又担心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借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相比,表达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分析提问词上片大意-----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C,阅读讲析词下片,先是讲自己彻夜难眠:月影移动,转过红色的楼阁穿过雕花的门窗。这样写的目的是?——承上启下,自然转入到思弟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了。接着问月:为什么偏偏在人们分离时团圆呢?——1,什么语气----反诘埋怨;2,怀念谁?---弟弟子由。接着有己推人,人间有悲欢离合如同月亮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没有不可能完美无缺的。——什么语气、态度?------对离人的同情抚慰,更是赋予哲理,表现诗人旷达的心胸和情怀。最后用月光的普照表达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祝愿:只希望人人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这样的名句体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深挚崇高的思想境界,美好的祝福。最后两句是名句 下片大意:抒发对弟弟的怀念之情。 D,本词的特点:以月为中心贯穿,色彩绚丽,想象奔放,阐发哲理含蓄自然。 三,朗读背诵课文,思考提问: 1,本词哪一句最能体现对弟弟的思念? 2,哪一句最富有哲理? 3,哪一句是名句? 4,你还知道哪一些描写月亮或者友情的古代诗句?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诗》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伦送我情—《赠汪伦》李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四,作业 1,基础题; 2,写出描写月亮或友情的三句诗,默写本词; 本文板书设计 水调歌头词牌名 苏轼北宋文学家 上片: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下片:抒发对弟弟的怀念之情。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