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曾国藩名言摘录 |
范文 | 曾国藩名言摘录 ◎ 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 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 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 有一种人以姑息匪人市宽厚名,有一种人以毛举细故市精明名,皆偏也。圣人之厚宽,不使人有所恃。圣人之精明,不使人无所容。 ◎ 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 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 ◎ 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 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 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 ◎尔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 ◎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 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 心至苦,事至盛也 ◎ 小屈以求大伸,圣贤不为。松柏生来便直,士君子穷居便正。若曰在下位遇难事,姑韬光忍耻,以图他日贵达之时,然后直躬行通。此不但出处为两截人,即既仕之后,又为两截人矣。 ◎ 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 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 处天下事,前面常长出一分,此之谓豫;后面常余出一分,此之谓裕。如此则事无不济,而心有余乐。若尽煞分数做去,必有后悔。处人亦然,施在我有余之恩,则可以广听。留在人不尽之情,则可以全好。 ☆ 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 君子所性,虽破万卷不加焉,虽一字不识无损焉 ☆ 眉宇间大有清气,志趣亦不庸鄙,将来或终有成就 ◎ 古之成大事者,多自克勤小物而来 ◎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 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 ◎ 盛怒极喜时,性情改常。遇有所行,须一商之有识者。不然,悔随之矣。 ☆ 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 ◎ 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 知足天地宽 ◎ 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 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 ☆ 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 治军之道,总以能战为第一义,能爱民为第二义,能和协上下为第三义 ◎ 特患业之不精耳 ◎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 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 知天地万物于一体,则能爱矣。 ◎ 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 善自是士人常事,今乃邀身后福报,若市道,吾实耻之。 ◎ 清淡者,崇德之基也。忧勤者,建业之本也。古珲无富贵之圣贤,无宴逸之豪杰。 ◎ 慎能远祸,勤能济贫。 ◎ 凡事豫则立 ◎ 若日日誉人,人必不重我言矣 ◎ 恭而无礼,遇君子固所深恶,即小人亦未尝不非笑之,枉自卑诌耳。 ◎ 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 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 闻过而不改,谓之丧心。思过而不改,谓之失体。 ◎ 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 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 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 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业 ☆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 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 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 人各有性,冷者自冷,豪者自豪也 ☆ 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 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 ◎ 夫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搏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 ◎ 水道曲折,立岸者见而操舟者迷。棋势胜负,对奕者惑而傍观者审。非智有明暗,盖静可以观动也。人能不为利害所汩,则事物至前,如数一二,故君子养心以静也。 ◎ 常存冰渊惴惴之心 勿过多怜悯 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 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纷,此亦不必过为退避也,但因以为利,则市道矣。 ☆ 带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 ◎ 脚踏实地,不敢一毫欺人 ◎ 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 ◎ 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所以为愚也。 ☆ 小仁者,大仁之贼 ☆ 死生早已置之度外 ◎ 委罪掠功,此小人事;掩罪夸功,此众人事;让美归功,此君子事;分怨共过,此盛德事。 ☆ 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 贱不谋贵,外不谋内,疏不谋亲。 ◎ 人之制性,当如堤防之治水。常恐其漏坏之易。若不顾其泛滥,一倾而不可复也。 ◎ 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 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 常存一不敢为先之心 ◎ 听言当以理观。一闻在辄以为据,往往多失。 ☆ 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 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 荐贤不可示德,除奸不可示威。 ◎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 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 吾观乡里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 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 宁可忍耐而死,不可向利而生。 ◎ 食能止饥,饮能止渴,畏能止祸,足能止贪。 ◎ 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 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 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 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 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皆由存心不厚,识量太狭耳。能去此弊,可以进德,可以远怨。 ◎ 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 ◎ 人以气为主 ◎ 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 才下手便想到究竟处。 ◎ 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不静则燕居闲暇,亦憧憧亦靡宁。静在心,不在境。 ◎ 能庇人便是大人,受人庇便是小人。 ◎ 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 家和则福自生 ◎ 一念不敢自恕,斯可谓之修。一语不敢苟徇,斯可谓之直。一介不敢自污,斯可谓之廉。 ◎ 人亦不可闲惯,闲惯则些小事便不可耐。 ◎ 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 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 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 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审势择人。专欲难成,众怒难犯,此八字者不独妄动邪为者宜慎,虽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须调剂人情,发明事理,俾大家信从,然后动有成,事可久。盘庚迁殷,武伐纣,三令五申,犹恐弗从。盖恒情多隐于远识,小人不便于己私,群起而坏之,虽有良法,胡成胡久。 ◎ 一个忍字,消了无穷祸患,一个足字,省了无限营求。 ☆ 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 天物愚者真,智者伪;愚者完,智者丧。 ◎ 君子满腹天理,故以顺理为乐。小人满腹人欲,故以得欲为乐。欲无时可足,故乐不胜忧。理无时不存,故随在皆乐。至乐顺理。纵欲之乐,忧患随焉。 ◎ 君子与小人斗,小人必胜。在君子惟有守正以俟命而已。固不可惧祸而误入小人之党,亦不可恃为君子而有与小人角胜之心。 ◎ 人有过喜谈之,存一恕心者少。己有过恶,闻之漫无悔心者多。若以恕己之心恕人,是谓大公,以责人之心责己,是谓大勇。 ◎ 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 圣贤成大事者,皆从战战兢兢之心来。 ◎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 觅物者苦求而不得,或视之而不见。他日无事于觅也,乃得之。非物有趋避,目眩急求也。天下之事,每得于从容,而失之急遽。 ◎ 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兵贵神速,也须从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定之中耳。 ◎ 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 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 吾不知所谓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谓恶,但使人恨者即恶也。 ◎ 不位而尊者曰道,不贷而富者曰文。噫!吾将谓得时乎?尊而骄者不为矣,吾将谓失时乎?富而安者吾为矣。 ◎ 家和则福自生 ◎ 既不俗为小人,即不勉为君子。欲又不能,志不立故也。 ☆ 须先立坚卓之志 ◎ 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 ◎ 非望之福,祸必继之。急当恐惧修省,多行善事,若一骄则不可救矣。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 ☆ 处事宜决断 ◎ 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 广其识则天下大 ☆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 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 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业 ◎ 小仁者,大仁之贼 ◎ 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 ◎ 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 ◎ 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祸。小人不知祸福之相倚伏也,则侥幸以为尝。是故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意,惟其见利而不见害,知存而不知亡也。 ◎ 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心劳为祸。 ☆ 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保 ◎ 语人之短不曰直,济人之恶不曰义。 ◎ 宝货用之有尽,忠孝享之无穷。 ◎ 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 ◎ 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 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 ☆ 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 ◎ 处事当务详慎,不可尽兴燥脾。凡饮食举动言语笔墨,尽兴便放肆。一燥脾便刻薄,其始无害人之心,而其事必至于害人。初若不至杀身,终至杀身而有余也。 ◎ 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顺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马牛为人穿着鼻孔,要行则行,要止则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为马牛者几何?哀哉! ◎ 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 宝货用之有尽,忠孝享之无穷。 ◎ 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兵贵神速,也须从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定之中耳。 ◎ 防身当若御虏,一跌则全军败没。爱身当如处子,一失则万事瓦裂。涉世甚艰,畜德宜豫。布人以恩,而外扬之,则弃,教人以善而外扬之,则仇。 ◎ 仁言不如仁心之诚,利近不如利远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 ☆ 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 毕竟先知后行,至于纯熟,乃能合一。 ◎ 规模先要个极大,意思先要个安闲。古之人先约而丰人,故群下乐为之用而所得常倍。徐思而审处,故己不劳而事极精详。褊急二字,处事之古碍也。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 无好小利 ☆ 遇忧患横逆之来,当稍忍以待其定 ◎ 术字亦有不可少处,但必不得已而后用。专意利人而用,谓之圣贤。可不必用而用,专意利己而用,谓之奸雄。 ◎ 处有事当无事,处大事当如小事。 ◎ 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 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保 ◎ 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 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 务名者害其身,多财者祸其后。善恶报缓者非天纲束,是欲成君子而灭小人也。祸福者天地所以爱人也。如雷雨雪霜,皆欲生成万物。故君子恐惧而畏,小人侥幸而忽。畏其祸则福生,忽其福则祸至。传所谓祸福无门,惟人所召也。 ☆ 特患业之不精耳 ◎ 人有求于我,如不能应,当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误乃事。 ◎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 ☆ 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 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皆。尔曹但常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也。 ☆ 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 好谈己长只是浅。 ☆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 无好小利 ◎ 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 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 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 誉望一损,远近滋疑 ◎ 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 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 小人其心,君子其饰,名是而实非,其天下之大害乎? ☆ 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 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 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 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 吾不如者,吾不与处,累我者也。与我齐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惟贤者,必与贤于己者处,贤者之可得与处也,礼之。主贤世治,则贤者在上。主不肖世乱,则贤者在下。 ◎ 夫为善易,积善难。士之于善也,微焉而不厌,久焉而不倦。幽隐无人知而不间,招世之疾逢时之患而不变。是故根诸心,诚诸言行,与时勉勉,不责其功夫,然后亲友信之,国人安之,而鬼神格之也。善积未至,其畴能与于斯乎? ☆ 思与学不可偏废 ☆ 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 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 外重者内轻,故保富贵而丧名。节内重者外轻,故守道德而乐贫贱。 ◎ 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 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 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 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 ◎ 短不可护,护则终短。长不可矝,矝则不长。尤人不如尤己,如圆不如好方。用晦则天下莫与汝争智,谦则天下莫与汝争强。多言者老氏所戒,欲纳者仲尼所臧。妄动有悔,何如静而勿动?太刚则折,何如柔而勿刚。吾见进而不己者败,未见退而自足者亡。为善则游君子之域,为恶则入小人之乡。 ◎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 好誉者,常谤人;市恩者,常夺人。其倾危一也。 ◎ 恒言平稳二字极可玩,盖天下之事,惟平则稳。行险亦有得的',终是不稳,故君子居易。 ◎ 处毁誉要识有量,今之学者反有向上底,见世所誉而趋之,见世所毁而避之,只誉我而喜,闻毁我而怒,只是量不广,真善真恶在我,毁誉与我分毫无干。 ☆ 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 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 天下有三门,繇于情欲,入自禽门;繇于礼义,入自人门;繇于独智,入自圣门。 ◎ 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 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而神明不衰。苟为不然,则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志衰矣。励志之士,可不戒诸。 ◎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 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 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 以忠沽名者讦,以信沽名者诈,以廉沽名者贪,以洁沽名者污。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有一于此,乡原之徒,又何足取哉? ◎ 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 ◎ 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 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 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 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 君子所信者,此心也。若愿后世之毁誉,是有待于外也。 ◎ 王政不能有恩而无威 ☆ 择众论之善者而从之 ◎ 处事宜决断 ◎ 择众论之善者而从之 ☆ 凡有用之物,不宜抛散也 ◎ 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 居乡勿为乡愿,居官勿为鄙夫。 ◎ 处有事当无事,处大事当如小事。 ☆ 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 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 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怀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 誉望一损,远近滋疑 ☆ 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 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 要与世间撑持事业,须先立定脚跟始得。 ◎ 悠悠疑忌之来,只堪付之一笑 ◎ 内断于心,自为主持 ◎ 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 ☆ 勿过多怜悯 ☆ 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 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 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 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 古之成大事者,多自克勤小物而来 ◎ 水不能不遇风,长川巨浸,泓澄无底,虽大风不能使之浊。心不能不应物,欲尽理明,表里莹彻,虽酬酢万变,不能使之昏。无风则清,有风则浊者,尘滓之伏于下也;静之则明,动之则昏者,利欲之藏于中也。 ◎ 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 ◎ 世不若不求利,即无害。若不求福,即无祸。 ◎ 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防。即来思隐,即动思防,如火炽水溢,障之甚难。 ◎ 死生早已置之度外 ◎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 女相妒于室,士相妒于朝,古今通患也。若无贪荣擅宠之心,何嫉妒之有? ◎ 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 见异思迁,欲求长进难矣 ◎ 眉宇间大有清气,志趣亦不庸鄙,将来或终有成就 ☆ 内断于心,自为主持 ◎ 或谓才子多傲,余曰傲便是不才。 ◎ 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 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 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 二十年来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 ◎ 君子所性,虽破万卷不加焉,虽一字不识无损焉 ◎ 人有毁我诮我者,改之固益其德,安之亦养其量。 ◎ 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 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 …… 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 …… 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 优娼辈好嗤笑人,而敢为无礼,此自不贱本色。其趋奉不足喜,怠慢不足怒也。 ◎ 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自轻营。有必不可劝之人,不必多费唇舌。 ☆ 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 养得胸中一种恬静 ◎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 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 嘲戏人自事恶事,尤不可入一二壮语,入壮语则戏者皆真,每令人恨。若规人过失,不可入一二戏语,入戏语则真者毕戏。每令人玩,失规人之旨矣。 ◎ 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笑,乃有进步也。 ◎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 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 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 名节至大,不可妄交非类。 ☆ 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 见人耳语,不可窃听。恐所言之事,其人避我。又恐正值议我短长,闻之未免动意,且使其人惭愧无地自容矣。 ◎ 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 提出良心,自作主宰,决不令为邪欲所胜,方是功夫。 ☆ 隘路打胜仗,全在头敌 ☆ 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 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 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 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 ◎ 溺爱者受制于妻子,患失者屈己于富贵。大丈夫见善明,则重名节如泰山。用心刚,则轻死生如鸿毛。 ☆ 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 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 为人不可过于聪明 1.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财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 不可背后攻人之短 ◎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 脚踏实地,不敢一毫欺人 ◎ 以举世皆可信者,终君子也。以举世皆可疑者,终小人也。 ☆ 有其功,必有其效 ◎ 行事常思退一步。 ◎ 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心至苦,事至盛也 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 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 既有定识,又有定力 ◎ 人不可无缺陷 ☆ 既有定识,又有定力 ☆ 人以气为主 ◎ 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 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 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 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识见。多一分享用,减一分志气。 ◎ 思与学不可偏废 ◎ 常存一不敢为先之心 ◎ 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 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 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 夫知之而不用,与不知同;用之而不尽,与不用同 ☆ 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 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 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 ◎ 贫贱时眼中不著富贵,他日得志必不骄。富贵时意中不忘贫贱,一旦退休必不怨。 ◎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 为人不可过于聪明 ☆ 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 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 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 ◎ 阴,小人者。阳,君子也。进君子而退小人,燮理之能事毕矣。 ◎ 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 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 尖酸语最易传布,正经话却无人称说,即此可知世道恶保 ◎ 既爱其才,宜略其小节 ☆ 禁大言以务实 ◎ 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 知足天地宽 ◎ 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 凡有用之物,不宜抛散也 ◎ 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 ◎ 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 ☆ 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 ◎ 遇忧患横逆之来,当稍忍以待其定 ◎ 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 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 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 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 常存冰渊惴惴之心 ☆ 不怕打不着,只怕打不胜 ☆ 既爱其才,宜略其小节 ◎ 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 不怕打不着,只怕打不胜 ◎ 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 静坐自我妄为,读书即是立德。 ☆ 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 ◎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 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 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 人皆有爱生恶死之心,人皆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见善不明耳。 ◎ 改过则长善矣,甘贫则足用矣。 ◎ 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 有其功,必有其效 ◎ 广其识则天下大 ☆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 有才干,定要表现之 ☆ 人各有性,冷者自冷,豪者自豪也 ◎ 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 有才干,定要表现之 ◎ 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 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强暴奸诈者,祸之始。 ◎ 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 吾观乡里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 贵视其所举,富视其所兴,贫视其所不取,穷视其所不为。 ☆ 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 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 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 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 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 凡有横逆来侵,先思所以取之之故,即思所以处之之法,不可便动气,两个人动气,就成了一对小人,一般受祸。 ◎ 乱世之名,以少取为贵。 ☆ 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怀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 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 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 易摇而难定,易昏而难明者,人心也,惟主敬则定而明。 ◎ 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 短不可护,护则终短。长不可矝,矝则不长。尤人不如尤己,如圆不如好方。用晦则天下莫与汝争智,谦则天下莫与汝争强。多言者老氏所戒,欲纳者仲尼所臧。妄动有悔,何如静而勿动?太刚则折,何如柔而勿刚。吾见进而不己者败,未见退而自足者亡。为善则游君子之域,为恶则入小人之乡。吾将书绅带以自警,刻盘盂而思防。岂若长存于座右,庶凤夜之不忘。 ◎ 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 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 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 不可背后攻人之短 ◎ 带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 ☆ 王政不能有恩而无威 ◎ 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 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 或曰:交处乎世,如何可以免乎谤。曰:去六邪,用四尊,则可矣。曰:◎;谏未深而谤君,交未至而则友,居未安而罪国家,家不俭而罪岁,道不高而凌贵,志不定而羡富,此之谓六邪也。自尊其道,尧舜不得而卑也。自尊其亲,天下不得而绌也。自尊其己,孩孺不得而娱也。自尊其志,刀锯不得而威也,此之谓四尊也。 ☆ 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 见人有得意事,便当生欢喜心。见人有失意事,便当生怜悯心。皆自己真实受用处。忌成乐败,何预人事,自坏心术耳。 ◎ 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 智慧愈苦而愈明 ◎ 治军之道,总以能战为第一义,能爱民为第二义,能和协上下为第三义 ◎ 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 世间事各有恰好处,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则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则失难。存心君子,自得之体验中耳。 ◎ 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 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 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 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 ◎ 见面前之千里,不若见背后之一寸。故达观非难,而反观为难。见见非难,而见不见为难。此举世之所迷,而智者之所独觉也。 ◎ 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 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 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 清则易柔,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清则易刻,惟襟怀闲远,则可化刻为厚。 ☆ 见异思迁,欲求长进难矣 ◎ 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 人之精神,贵藏而用之,苟炫于外,鲜有不败者。 ☆ 凡事豫则立 3.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 ☆ 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 ☆ 智慧愈苦而愈明 ◎ 血气盛,则克治难。欲养心者,先治其气。 ◎ 居乡勿为乡愿,居官勿为鄙夫。 ☆ 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 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 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曾国藩名言曾国藩名言语录:曾国藩的做人之道 ◎ 闻人之善而疑,闻人之恶而信,其人生平必有恶而无善。故不知世间复有作善之人也,若夫造作全傅会以诬善良,鬼神必殛之。 ◎ 向人说贫,人必不信,徒增嗤笑耳。且人即我信,何救于贫,哓哓者可厌也。 ◎ 勿以人负我而隳为善之心,当其施德,第自行吾心所不忍耳。未尝责报也。纵遇险徒,止付一笑。 ☆ 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 凡人皆不可侮,无用人尤不可侮。 ☆ 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 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 悠悠疑忌之来,只堪付之一笑 9.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常用则细,不用则粗. ◎ 静坐然后知平日之气浮;守默然后知平日之言躁;省事然后知平日之费间;闭户然后知平日之交滥;寡欲然后知平日之病多;近情然后知平日之念刻。 ◎ 气为心害,养心当先制气。 ☆ 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 ◎ 事前加慎,事后不悔。 ◎ 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 高才能文章,善居之,足以成名,不善居之,足以致祸。 ☆ 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 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 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4.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5.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 ◎ 人遇逆境,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见识超群。然君子用以力学,借困衡为砥砺,不但顺受而已。 ◎ 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 ◎ 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 ◎ 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 未有根本不正,而枝叶发生,能自畅茂者也 ☆ 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 事后论人,局外论人,是学者大玻事后论人,每将智人说得极愚。局外论人,每将难事说得极易。二者皆从不忠不恕生出。 ☆ 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 遇疾恶太严之人,不可轻意在他前道人短处,此便是浇油入火,其害与助恶一般。 ◎ 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 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而神明不衰。苟为不然,则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志衰矣。励志之士,可不戒诸。 ◎ 学者不可不通世务。 ◎ 俭以养廉,誉洽乡党;直而能忍,庆流子孙。 ◎ 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 责备贤者,须全得爱惜裁成之意。若于君子身上,一味吹毛求疵,则为小人者,反极便宜。 ☆ 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 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 须先立坚卓之志 ☆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 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 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顺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马牛为人穿着鼻孔,要行则行,要止则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为马牛者几何?哀哉! ◎ 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 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 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 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 养得胸中一种恬静 ◎ 夫知之而不用,与不知同;用之而不尽,与不用同 ☆ 若日日誉人,人必不重我言矣 ☆ 人不可无缺陷 ☆ 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 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禁大言以务实 ☆ 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 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 未有根本不正,而枝叶发生,能自畅茂者也 ◎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 轻信人不一定多疑,而多疑的人每易轻信。 ◎ 银钱则量力资助,办事则竭力经营 ◎ 隘路打胜仗,全在头敌 ☆ 银钱则量力资助,办事则竭力经营 ☆ 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 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 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 凡与人晋接周旋,若无真意,则不足以感人;然徒有真意而无文饰以将之,则真意亦无所托之以出,《礼》所称无文不行。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