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送元二使安西课后反思 |
范文 | 送元二使安西课后反思 送元二使安西课后反思1《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作。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远赴阳关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歌以凝练的语言记录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特点。因此,诗歌中常留下空白之处,给人想象的时空。 想象并非凭空而来,想象依托的是文本。把诗中语言想象成一幅幅现实的画面,一幕幕立体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想象感受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份爱,那种味。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做到品读诗句过程中展开想象,通过想象深化语言的感悟。 一、强调景物的想象。 在学习《送元二使安西》一、两句时,我边朗读边让学生想象,在你的面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初读古诗后,就让学生想象在春天看到的景色:朝雨、柳树、旅馆……想象渭城的景色,与后面安西的满目凄凉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猜想学生在理解安西会遇到困难,于是我就补充安西的图片:漫天黄沙、一望无际的沙漠、荒芜人烟。 二、注重情感的想象。 读《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想象诗人与元二是怎样进行分别的。 在一次次渲染离别时的愁绪,学生的情感渐渐地达到了高潮,有几个孩子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大部分的学生已经深深体会到到那份浓浓的离别之情了。 想象诗中之画,感悟酒中之情。设计总是比实践更趋于完美。课上下来,感受的是真真切切的遗憾。如何把诗的写景部分与后面写情的部分更有机的结合起来?如何合理地处理朗读的时机与次数,使朗读与感悟融合得浑然一体?……太多的遗憾和困惑将成为我继续前进的动力,鞭策我收拾行囊,继续上路…… 三、注重创设情境。 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的感触到学习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我多次创设学习情境,时而让学生回到旧知识、时而引领学生观赏“渭城朝雨浥青城,客舍青青柳色新”的伤感景色,时而让学生变成作者,时而听乐、时而摇头吟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百分之百的参与学习,溶入课堂、溶入文本、溶入作者的情怀,才能让每一位学生得以成功体验。让学生真正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佳句,学生就象是喝了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一堂课下来,给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点不足: 一、教学中的朗读方式应多样,多让孩子尝试。如教这首古诗时,先让学生尝试读读,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比老师大多了,这也是他们年龄的特点,再听老师读,语言的设计是“你们读得比我小学时候好多了,想听老师朗读吗”,这样问,既可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又能让孩子明白“怎样才能读好古诗,不妨像老师学习一下”。教学水到渠成。像这样多样化的评价,才能启迪学生读书的欲望和思维方式,“原来生活中、学习中许许多多的问题也像朗读评价一样要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去解答”。 二、教学中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一部分学困生的兴趣没有被很好地调动起来,使课堂成了部分学生展示的舞台,今后应多给学困生表达的机会,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小组讨论交流,没有给足学生说的时间,小组合作有些走过场。另外,当学生读不好时,要再给他机会和指导,让他自信地坐下,这一点今后教学中也要注意 四、语文教学,只阅读一些教育类书籍和杂志,面太窄了,视野太有限了,难于登上大雅之堂,如果改变一下,结局就不同了。如历史、地理、数学等等,比如教这首古诗,运用地理知识,能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轮廓;运用数字,使学生心中知道实际距离竟这样遥远;运用历史知识,把远距离的事件拉近,再拉近,仿佛如刚刚发生的一样。……因此,老师平日的阅读应该广博而宏富,对教语文是有益的。也就是平时我们常说的“要给孩子一碗水,自己首先应有一桶水”也就是这个理。 送元二使安西课后反思2我在教学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下面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好: 1、引导学生借助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理解诗题。同学们饶有兴趣地谈到了相关的内容。如,“元二”:姓元,在家里排行老二,朋友睨称他元二。“使”:出使,身带使命,不得不去。“安西”:长安以西,西北边疆地区,俗称西域;其次学生通过收集送别诗,已经体会到了每首诗都是作者内心情感的不同表现,所以加上生动的课件画面,学生的学习情感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 2、一改以往的逐句讲解和整体串讲的方法,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看到了诗中的哪些画面。学生你说一个,他说一个,组成了完整的诗歌画面。虽说打乱了诗句顺序,但真正做到了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理解诗句,从而感知诗的意境。 3、学法指导与情感的熏陶也做得比较成功,主要体现在多媒体播放《阳关三叠》和课件播放《送元二使安西》,以及拓展让学生写写自己的离别经历所播放的歌曲《祝福》,无论是从视觉还是听觉上都让学生们的情感得到了很好的熏陶。 此外同事们一致认为在本课教学中,优美的过渡语也起到了良好的熏陶作用,让我意识到良好的教学环节过渡同样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之所在。 当然,本节课教学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在引导学生体会诗人送别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感时铺垫做得不足,以致学生对两人离别的情感体会平面化了,并没有立体起来。渭城和安西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地方,一个充满生机,一个满目荒凉;一个春意盎然,一个却黄沙满天;一个随处都可听到浓浓的故乡话,见到可亲的'亲人,一个却举目无亲。可是课堂中我虽然做了一些对安西资料的补充,但是仍然没有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学生不能体会出元二与王维的离别其实是一种生离死别,王维对友人的情感是留恋、牵挂、担忧、祝福的复杂情绪。如何引导学生真正入情入境地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从而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是我们大家共同探讨的热点话题,不知同行的您有和妙招吗? 送元二使安西课后反思3今天在北街学校我执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从整体上,我觉得这节课上完还算是比较成功的,课堂上师生学习的氛围轻松、浓厚,学生从博大精深的古诗词中感受到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一、整堂教学体现了《课标》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把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提高、情感提升”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之中。按照预设的以“情”为主线,以“解题——知音—解意—悟情—诵读”主要环节引领着学生享受经典之韵味,这堂课成功的是教师和文本、学生和文本、教师和作者、学生和作者之间的发生对话,能够从情感深处激发学生热爱学习,渴求一种知识学习的更高境界。 二、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引,使学生主动愉悦的接受熏陶和提高技能,首先是让学生按要求课前预习,这样就弥补了40分钟以内难以寻求的资料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求知的好习惯;并且能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其次是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解题——知音——解意—达情—诵读—积累;还有就是在理解诗意时抓重点词句击破的方法等等。这样以来,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对于古体文的学习不在惧怕,并且可以辐射到课外,举一反三的自学更多的古诗文,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三、注重情境创设,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的感触及到学习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我多次创设学习情境,时而让学生回到旧知识、时而引领学生观赏“渭城朝雨浥青城,客舍青青柳色新”的伤感景色,时而让学生变成作者,时而听乐、时而摇头吟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百分之百的参与学习,溶入课堂、溶入文本、溶入作者的情怀,才能让每一位学生得以成功体验。让学生真正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佳句,学生就象是喝了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四、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在本课中,教师顺着学情,因势利导,实时点拨,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活起来。教师把可以托付的内容尽量托付给学生,学生则彰显了巨大的潜能。 当然,事无完事,由于面对的不是本班学生,了解甚少,在本节课上与学生对话时时有愿违:主要表现在没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层次的得到发展,并且在课堂上不能作出准确的激励与评价。说明我的教学机智和驾驭课堂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