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范文 |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教学内容: 7页0的认识,例1例3,8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 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索0在直尺上表示起点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索的良好习惯。 4、 正确书写0 5、 能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教学 重难点: 1`、0 在直尺上表示起点。 2、正确书写0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每当节日的时候,人们总会放飞许多美丽的气球,你们见过吗?(幻灯演示) 观察:你发现了什麽? 防飞前是几个?用数字几表示?放飞后小朋友没有气球了,用用什麽表示呢? 这就要用到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的数字0(板书) 二、教学例1 小朋友一个气球也没有了,佣0表示,0表示什麽?一个也没有用什麽表示? 出示吃鱼图:(1)这图话的谁?在赶什麽? (2)原来有几条鱼?现在呢? (4) 原来有3条鱼,用几表示?现在一条也没有,用几表示? 三、教学例2 1、 出示直尺图 观察:直尺上有什麽?0在什麽地方?0 在直尺上表示什麽?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小结:直尺上开始这一段叫起点,用0表示,也就在直尺上,0表示起点。 四、教学例3 1、 老师示范书写0 2、 学生书空 五、课堂活动 1、 8页12 2、 老师出示放大的方格图、引导学生认识方格,0在这里表示什麽? 从左3往右数,你发现了什麽? 还可以怎样看?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7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教材把求未知加数安排在1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之后,单设一个课时进行教学。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体会求未知加数的含义,启发学生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求未知加数的问题。教材把求和是10的算式中的未知加数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是为后面学习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打基础的。 教学例题要先弄清图意,联系操作过程思考8个再放几个就放满10个,列出8+( )=10的算式,再引导讨论?( )?里填几。想想做做安排了信鸽送信、拔萝卜等练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反馈、巩固所学的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求未知加数的不同方法,要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交流来完成。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求未知加数的?方法 2?初步体会数的分与合和求未知加数的关系,形成初步的?数感 3?发展数学理解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继续培养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讲述:同学们越来越聪明了,智慧爷爷奖给我们一个智慧盒,想不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呢? 边讲述边打开礼盒,指名看看,并说给大家听,里面装了8个大苹果,还空着两格。 [评:由智慧爷爷送礼盒引起学生的好奇:里面究竟有什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二、观察探索,积极思维 1?出示情境图,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你们能从图上发现什么吗?可以怎样提出问题?想不想把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出来? 板书:8+( )=10。 揭题:这个( ) 为什么没有数?(因为2个格子里没有苹果,是空着的。)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把( )里的数填上。(板书课题:求未知加数) 2?动手摆学具,独立思考,发现 ()里可填2。 3?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还能用什么方法知道( )里应填2? 小组长组织讨论,然后向大家汇报讨论情况。 板书: (1)因为10可以分成8和2,所以8+(2)=10。 (2)8和2合成10,所以8+(2)=10。 (3)10-8=2,( )里填2。 教师评价:从小组长汇报的情况看,求未知加数的方法很多,这是大家讨论交流的成功之处,祝贺你们。 [评:这一层次先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把看到的内容用语言叙述出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为了突破难点,教学时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学具,积累感性认识,再经过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上升为理性认识。学生不仅知道了( )应填几,还明白了求未知加数的几种方法。让学生互相评价,不再向老师汇报,减轻了学生的思想负担,使他们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对数学产生兴趣。] 三、应用拓展 1?独立完成6+( )=10。 2? 想想做做第1题信鸽送信。 讲述:信鸽在无边无际的蓝天上飞翔,不知不觉迷失了方向,智慧爷爷想请同学们帮帮忙,用自己的办法帮信鸽把信送到邮局,愿不愿意?请用铅笔引路,把信和邮局用线连起来。 在书上完成,小组学生互相检查。 教师评价:同学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动了信鸽,它们把这件好事告诉给了 小白兔。你们瞧,小白兔为了奖励大家,正背着篓子给大家拔萝卜呢! 3?出示课件小白兔拔萝卜, 让学生分两组进行拔萝卜比赛,初步体会□+□=10这个简单的数学模型。 8+□ 9+□ 6+□ 7+□ 4+□=10 5+□=10 2+□ 3+□ 0+□ 1+□ 鼓励拔得慢的小组不要灰心,以后继续努力,不要互相责怪。 4? 找朋友。(方法:4个学生持得数卡片,4个学生持算式卡片,边唱边找,手拉手成好朋友) 5? 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你是怎么比的?把想法告诉大家。 [评: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把8+( )=10的思维过程迁移到6+( )=10中,让学生独立求出( )里应填4这个未知数,巩固求未知加数的方法。把练习题设计成活动形式来呈现,安排了学生喜欢的信鸽送信、小兔拔萝卜和找朋友等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并让学生领悟□+□=10这个简单的数学模型。] 四、总结点拨 今天大家玩得开心吗?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呢?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评: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学习的过程进行总结,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一件事自始至终有个交待的责任心,也让学生体验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教学内容: 数学教科书59--6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学生学会数数、读数、写数,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能区分序数及基数的含义,掌握10的组成,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2、经历认数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初步建立数感。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掌握10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前一段时间我们认识了0---9这几个数字朋友,今天它们都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让我们喊出它们的名字吧! 2、数字故事:星期天,数学乐园里来了许多数字宝宝,1来了,2也来了,一下子来了这么多,9走到1对面,对1说:你瘦瘦的,只表示一个。又走到0面前说:你更小,没头没脑的,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这时1和0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你们猜一猜1和0想出了什么办法? 3、10究竟是多少?它比骄傲的9多几呢?这节数学课我们就来认识10。(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儿歌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师:今天10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但是它藏在我们数学书59页的主题图中,想找到它吗?那就请同学们轻轻地把书翻到第59页,仔细地观察主题图,看看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2、学生汇报从主题图中发现的数学信息。 3、数小棒。师把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这一捆就是1个十,所以我们说10个1是1个十。 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数字10来表示呢?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教学目标: 1、 在观察农家小院图提取信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1~5的数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 2、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教学难点: 1~5的写法,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 一、给出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同学们知道,一年四季是那几个季节吗? 学生:知道。春夏秋冬。 教师:那现在是哪一个季节啊? 学生:秋天。 教师:对了,现在是秋天,秋风送爽,硕果累累,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我们看看这位老奶奶,家里是不是收获了很多东西啊? 学生:是。 教师:同学们瞧瞧,这幅图里面都有什么东西呀? 学生:南瓜/花朵/老奶奶 二、进入新课 教师:有多少个南瓜呀? 学生:5个。 教师:有多少朵花? 学生:3朵/4朵。 教师:这样一会儿3一会儿5又一会儿4的,老师听着觉得很乱。我们应该按顺序来,老师教大家,我们可以从小到大数。最小的数量是多少啊? 学生:1。 教师:图中有什么数量是1的呢? 学生:一个老奶奶/一只小狗/一串玉米。 教师:对啦!老奶奶、小狗和玉米的数量都是1,可以用数1表示。那我们数量1的东西数完了,接下来应数数量几的呢? 学生:2。 教师:那就请同学们数出图中可以用数2表示的东西。 学生:2只鸭子/2个筐/2个盘子。 教师:很对。它们的数量都是2,可以用数2表示。2数完了应该数几呢? 学生:3。 教师:那就请同学们数出图里面可以用数3表示的东西。 学生:3只小鸟/3盆花/3只蝴蝶。 教师:很棒,它们都是数量为3的东西,可以用数3表示,3数好了接下来应该怎么数? 学生:数4。 教师:请同学们数数,图中有什么可以用数4表示的呢? 学生:4只小鸡/4朵向日葵。 教师:很对,小鸡和向日葵的数量都是4,可以用数4表示。接下来我们应该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一、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数的大小 2、过程方法: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两量间的大小 3、情感态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熟练应用〈、〉、= 难点: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体育老师刚才跟我说要组织几次跑步比赛,男生和女生跑接力赛,谁愿意参加? 二、新知 1、师选三名女生四名男生说:认我已经选好了准备比赛。 2、让生发现还不能比,因为男生女生的人数不一样。 3、师板书:43引出“〉”、“<” 4、怎样就可以比赛了?(再来一名女生) 5、指导书写“〉”、“<”“=”要注意笔画斜着点,重点指导起笔收笔 6、用你的学具摆出两个这样的数,并用数字卡片摆出他们的关系。 7、摆出1至5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8、在生活中你遇到了哪些能比大小的数? 三、练习 1、比一比,填一填(p24第一题) 2、()里可以填几 3〈()5〉()4〈() 3、猜猜图中共几人?说想法。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把今天学的知识讲给家长听. 板书: 4>33<44=4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教学图,动口、动手。让学生会读、数、写数字8、9,知道9以内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掌握8和9的组成。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让学生通过看、数、摆、说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的表达能力。 3、开拓思维,培养学生数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8和9的基数,序数含义,8和9的书写。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有序地数数,理解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激活旧知,导入新课 1.拍手游戏。出示卡片数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 2.揭题《认识8和9》,理解基数的含义,数数 师:你已经了解了关于8和9 的哪些知识了? 生:我知道8象葫芦,9象哨子(说出了他们的样子) 生:我知道8要小,9 要大(你怎么知道的?8 表示什么?9 呢?) 师: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8和9(拍手,画画、摆学具。。。。) 反馈:数9以内的数(出示学生的作品多种方法数) 3.给数字卡片排队,巩固9以内数的顺序 师:可以怎么排?0—9 9----0 师:读一读这些数。可以怎么读?(渗透从大到小,从小到大,以及奇数、偶数的意识) 4.比较数的大小 8〈 ( ) 9 〉( ) 二、主题图,巩固8和9的认识,引导有序、有效的数数 三、找生活中的数 四、关于序数(蝴蝶图) 五、书写8和9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字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一堂非常关键的课,是学生学习进位加法的基础。教材安排了一些学生非常熟悉的情境,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学生的计算方法就会有所不同,因此,要鼓励学生有个性学习,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学过程 活动一: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师:动物王国今天可热闹了,原来是小羊嘟嘟在过生日。小羊嘟嘟特意安排了一个庆祝会。小羊嘟嘟的好朋友来了。它们有的送来了蛋糕,有的送来了鲜花。小兔白白把家里的所有的牛奶都带来了。小狐狸点点看到其他小动物都带来了礼物,而自己却两手穿空空,觉得不好意思,也赶紧跑回家去把家里剩下的牛奶全都拿来了,不好意思地说:“小羊嘟嘟,我没有准备礼物,这几瓶牛奶送级你。”小羊嘟嘟开心地笑了:“谢谢!”看着小兔白白和小狐狸点点送的牛奶,小羊嘟嘟想:现在我有几瓶牛奶呢? 活动二:组织手操作,小组讨论反馈 1、看画面说图意。 指导学生根据画面复述图意: 小兔白白送来9瓶牛奶,小狐狸点点送来5瓶牛奶。一共有几瓶牛奶? 左边有9瓶牛奶,右边有5瓶牛奶,一共有几瓶牛奶? (学生可发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办要能表达出图意就行。培养学生提问的肥力,逐步渗透应用题的基本结构。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2、根据复述的图意,引导学生列出等式:9+5= 3、探讨算法。 师:你用什么办法来帮助小羊嘟嘟算一算到底有几瓶牛奶呢?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可以通过直接看算式用凑十的方法,也可以用学具(小棒、纽扣等)代替牛奶瓶进行操作。 先自己说一说、摆一摆,再小组合作,汇报自己的想法。小组汇报时要求学生做到: (1)仔细听其他同学的算法,如果不同的意见可以提出来。 (2)在汇报时如果用到小棒,最好能边摆边说,而且要认真听取同学们的意见。 集体汇报后,与以前学的不进位加法进行比较。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题策略: (1)逐个数数。如从9开始一个一个地数,一直数到14。 (2)半按群数数。如从9开始数,接着10、12、14跳到数数。 (3)用凑十法计算。这部分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较好,数感比较强。 (4)圈十按群计数: ①把5根小棒分成1根和4根,1根和9根凑成10,10根加4根合起来是14根。 ②把9根小棒分成4根和5根,5根和5根凑成10,10根加4根合起来是14根。 活动三:故事延伸,方法迁移 刚才小朋友们帮助小羊嘟嘟解决了问题,小动物们都很高兴。长颈鹿哥哥还想请你们帮帮忙,算一算:9+3=、7+9=。 分小组活动,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说一说或摆一摆,做好后再小组汇报交流。教师要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特别地逐个数数的同学通过练习是否掌握了凑十法。 活动四:实践运用 1、圈一圈、算一算。 师:长颈鹿哥哥的问题没有难倒我们。小鸟姐姐又送来了一封信,里面有四道题,要求四人小组合作,每个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选做一题,并把你的算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四人全部完成后算顺利通过。 2、小猫钓鱼。 师:猫妈妈带着小猫到河边去钓鱼,这一次小猫钓鱼可认真了。猫妈妈钓的鱼放在大鱼缸里,小猫钓的鱼放在小鱼缸里。小猫心里可高兴了,它在想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说大鱼缸里有几条鱼,小鱼缸里有几条鱼。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说法: ①猫妈妈和小猫一共钓了几条鱼? ②猫妈妈比小猫多钓了几条鱼? ③小猫比猫妈妈少钓了几条鱼? ④小猫再钓几条鱼就和猫妈妈同样多? 活动五:游戏活动 事先准备1~10的卡片,游戏时教师先组织学生示范做,然后再分小组活动。在活动中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考虑到有些班级学生比较多,集体做这个游戏的效果也许不太理想,也可以把这个游戏改变成其他方式。 参考游戏:“比比谁算的多”(小组活动) 先在小纸片上分别写1、2、3、4、5、6、7、8、9、10这十个数。然后折起来,用抓阄的方式,抓到几就把它与9相加,4人小组在一分钟里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多。 课后么思 1、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保护并激发其学习愿望和兴趣,学生回答得地否正确,语言是否完整,教师可以延缓评价,要多鼓励。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用统一规范的语言来训练学生。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试验、思考、交流等活动来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听、说、想的能力,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差异性和活动性,达到“人人求进步、人人求发展、人人求成功”的境界。 3、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在本堂中。教师对课本中出现的几种方法不一定要逐一讲解。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自己的方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科书是在第一课“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开始的。比较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结合学生的游戏和身边熟悉的事物,通过学生能够理解的一些简单概念,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主要内容有“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等。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书本内容的联系,要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交流,丰富和提高。使学生体会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学习中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的含义,会判断并会用这些术语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将生活中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情都是数学的内容,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总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同样多、多些、少些 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结合具体事物说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以及“谁和谁同样多”。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使学生体验多、少和同样多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做游戏,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椅子和花片 学习方式:游戏活动、体验交流、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高矮、长短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第三课时:大小、轻重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熟悉的事物和自己的体验,了解大小的含义,感受物体的轻重,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用天平表示的图,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亲自体验,感受物体的大小和轻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利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初步的数学思考和简单的推理。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苹果、羽毛球、饮料和面包实物。 学习方式:观察讨论、亲自体验教学过程.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读数;掌握20以内的顺序;初步体会11-20各数的组成 2.通过生活化的实例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了解十进制;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参与实践过程,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体会引进十进制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体会引进十进制的必要 [教学过程] (黑板上贴出数字卡片、花、蝴蝶) 一、学习新知 1、初步感知(猜一猜,数一数) 今天老师来和大家一起玩个游戏,比眼力。看看谁看得又快又准。 图上有几个巧克力呢?(五个) 我们再来,图上有几个巧克力呢?(六个) 再来,注意看要变多咯,有几个?(10个) 这是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数,10以内的数我们还学过哪些? 我们一起来从小到大数一数。 谈话小朋友:在生活中,像这样,满10根捆一捆的现象经常可以看到。昨天老师去买铅笔,我要买10根铅笔,营业员阿姨数都没数,就给我一捆,我很奇怪,一数这一捆正好有10根铅笔。满10根捆一捆,这样拿起来多简单啊!不要1根1根的去数。我又想买10本小本子,营业员阿姨又数都没数,给我了一包,猜猜里面有几本?这一条餐巾纸里面也有10包。 10个一是1个十(课件) 你能数出10根小棒捆一捆吗?满10根捆一捆,一捆是1个十,所以我们可以说,10个一是1个十。我们来轻轻读两遍把它记住了! 2.认识“十、十几”) (1)12根 现在老师要你摆出12根小棒,你会用这种好方法摆一摆,能使人一眼就看出是12根。 你是怎样摆的? 生:左边摆1捆,右边摆2根, 师:1捆里面有多少根?对呀,学习数字10的时候,老师说过,满10根可以捆一捆。12根小棒,这样摆,使我们可以更清楚的看出是12根。这个方法真好!(课件出示) (2)12根、11根、19根、20根 ①12根: 刚才我们摆出了12根小棒,你能看着自己摆的小棒 ②11根; 如果拿走1根,看看现在是多少根?师贴出11根,老师觉得这个数很特别,你知道特别在哪吗?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黑板出示小棒和数字) ③19根:你能快速摆出19根小棒吗(学生摆的时候,老师在上面摆)19根,先摆1捆,再摆9根,对吗?谁也摆对了? ④20根 如果我们在19根旁边再添一根,现在变成多少根了?对极了!满20根了!右边单根的满多少根了?满10根我们又可以怎样了?现在你桌上有几捆了举起来给我看看! 2捆就是多少根小棒?把小棒轻轻的放在铅笔盒旁边,然后看上面. 2个十是多少?你们真聪明!刚才我们摆出了一个比较大的数:20。几个十是20?(20黑板出示小棒和数字)(板书2个十是20) (3)草莓雨伞(14 17) 数好了花儿蝴蝶,我们来数草莓小伞吧!估一估,草 莓多还是小伞多?猜对了!(如答案不同:到底谁猜对了呢,知道了它们的个数就知道谁多了!图上的草莓东西既不能像小棒一样满10个捆一捆,也不能像花儿蝴蝶一样先摆出10个,有什么好办法,使我们更快的看出有多少个呢?数一个就可以在草莓上划一下做一个记号,满10个圈一圈。 三、练习 (1、抓一把小棒,数数有多少根) 2、11-20 (1)补缺少的数13、15、 18(教师贴出11-20各数) 看!在活动中,我们认识了很多新的数,-------, 它们都比10大,它们也想从小到大排排队!哪个数排在10的后面呢? (2)揭示课题:这些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11-20的各数 (3)从7数到17,从11数到20 (4)提问题 师:这些新朋友乖乖的从小到大排好队了!一起来读一读。看到这儿也有很多数,小明有4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想一想。 比12多1的数是几 和18相邻的数是几和几? 10和12中间的数是几? 15在几和几的中间? 3、0-20 (1)我们以前认识了0-10,今天,我们又认识了11、12…… 从0到20,我们都会一个一个数,那么从0开始,你会2个2个数吗?5个5个数呢?10个10个数会吗?100 (2)下面来数数生活中的物体 这是什么呀,鞋子!2只鞋子是一双,这里一共有多少只鞋呢这么快!你是怎样数的? 这是?香蕉,一把有几只香蕉?怎样数,更快! (3)0-20,这些数,有大有小,你能帮他们从小到大排一排吗?谁最小?接下来是? 4、找生活中的数 (1)身边的数:尺、书 尺:看!老师学习上的好帮手尺子请来了。看到这些数了吗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来越大? 数学书:15页19页 在我们的数学书上也藏着今天学习的数呢!我们来翻书比赛吧!我说一个页数,看谁最先找到。第15页,是小猴捞月亮的这一页,你找到了吗再翻到第19页,你怎么翻的这么快你是从15页开始往后翻还是往前翻为什么呀? (2生活中的数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能见这到些数。 老师收集了几张图片,找一找这些图上面的数。 (图1)公交站牌 提问:这是18路公交车的站牌。你看到了哪个数 (图2)绿灯 提问:这是什么12是绿灯闪烁的秒数,根据你平时的观察,谁知道12后,下个数是几接对!红绿灯上秒数的变化是从大到小的,当从12变为0时,变为接下来绿灯会当到0时就显示黄灯了.一会儿马上要变红灯了.我们过马路的时候要知道,绿灯行,红灯停。 (图3)米袋 提问:见过这样的图吗大米重20千克,这里的千克是表示重量的单位。平时我们要节约粮食. (图4)电梯图 提问:这是电梯的按钮。如果小红家在10楼,她想去16楼的好朋友家去玩,小红就按了数16,那电梯开始是往上还是往下我们一起说一说电梯里数的变化,10接下去是-------. 四、课堂总结 在生活中你见过这些数吗?我最喜欢其中一个数,它比12大,你猜猜是哪个数(大了小了----)是18,现在大人的身份证号码就是有18个数字组成的,同时,它也是一个很吉利的数!你最喜欢哪个数请你用这个数说一句话。 我们的周围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数字世界,数字无处不在!希望我们每个小朋友做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和思考,这样我们会越来越聪明的! [板书设计] 认识11~20各数 (10)个一是1个十 (2)个十十20 [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基础。由于此前学生已经认识11~20的数,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10个1是一个十”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表示十几。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复习导入,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而且本节课的内容是很抽象的数的认识。因此我先让孩子复习了0~10的数,从而导入新课:认识11~20各数。这样的导入,既使孩子们对10以内数的认识进行了复习,又为新课的学习做了铺垫。 2、注重通过充分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掌握数的组成。 教学中从学生现实起点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如:在理解计数单位“十”,初步感知“十进制”的概念时,我先让孩子自己数出小棒,孩子有1根1根数的、有2根2根数的、有5根5根数的等不同方法;然后带领学生认识1根小棒表示1个一,接着师生一起一边摆一边数,数出了10个一,这时教师说明有时为了方便把10根小棒捆成1捆,通过提问“1捆有几根”得出10个一就是1个十,这时教师要求孩子利用身边的皮筋去实际动手捆一捆,加深对1捆表示1个十的认识。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这个重点的理解,我还请一位学生当小老师上台演示,让孩子们去说一说,从而突出这个重点。 在接下来的12的认识上,我让孩子先自己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后实际动手摆一摆。通过对不同方法的展示,让学生讨论:“怎样摆能看得很清楚?为什么?”从感知到理解,到再次借助小棒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比较、解释原因,充分感受到“十进制”的优越性。巩固“十”的知识形成过程。最后通过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完成对11、13、19的认识,理解2个十是20。掌握了它们的组成。并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在《新课标》中是非常重视的。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我通过猜数游戏提高学生的估数能力,在充分动手操作的认知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数意识。让学生猜一猜铅笔有几支、再实际数一数,再让他们思考怎样能让别人看得更清楚?还可以让其他孩子给出一些建议,如果我想让他抓得比这个数多一点或少一点,你有什么建议,让孩子提出合理的建议后再去抓,培养学生的数感,也给他们以成功的喜悦。为了进一步培养估数意识,我让孩子去估草莓图、雨伞图,再教给具体数的方法,看谁估数和数数的结果比较接近,向学生渗透估算意识,巩固了对“十”的认识。 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还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也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 首先是“十”强调不够,虽然我主观上想让孩子去感受、去操作,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少数几个孩子捆不好皮筋,最终还是没有将小棒捆成一捆,我应该自己亲自动手演示,而不是动画展示就算了事。其次正是因为“十”孩子理解不深刻,以至于在12的认识上花费了很长时间,不能只在等待,可以请几个摆得快的同学介绍一下摆得快的原因,这样教学或许更有效果。三是在估算时可以让孩子充分介绍自己数的方法,给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而后让他们在展台上展示自己的方法,将10个圈一圈、数一数,从而体会“十”的运用。 每节课都会有“意外”,每节课也都会有生成、有收获。通过这次课堂评比,我从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但是我将以“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大的发展为目标”,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试验本)P15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对星空中的一些星座(由7颗星组成的)的星星计数。 2. 按给出的数在方格纸上画星图。 3.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初步了解常见的星座知识。 能力目标 1. 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2. 在画点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在情境创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宇宙奥秘的欲望。 重点难点: 按给出的数在纸上画出星图。 教学准备: 1. 教师方面的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小圆片 2. 学生方面的准备:课前有关星座的知识探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 播放歌曲《一闪一闪亮晶晶》 师:夜晚悄悄地来临了,美丽的月亮散发着淡淡的光芒,可爱的小星星在对你调皮地闪动着大眼睛,这些星星用直线连接起来,就形成很多的星座。请学生分组交流介绍收集到的有关星座的知识。 2. 个别回答:你知道有哪些星座吗?星座对于我们人类有什么作用呢? 3. 出示课题:美丽的星座 二、新授实施 1. 教师边操作多媒体课件,边介绍:天鹅座、狮子座、猎户座,北斗七星座。 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小结:同样是7颗星星,可是由于排列的位置不一样,所以就形成了不同的星座。 2. 请你用7个小圆片模仿摆出以上的四个星座,教师巡视辅导。 3. 你还能用7个小圆片摆出其他的形状,并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组织评比:谁的星座最可爱、最美丽? 4. 小结:奥妙无穷的宇宙世界等着小朋友长大以后去探索、去求知。 三、练习尝试 1.我们可以把这些星星看作是一个小圆点,然后我们可以在方格纸上画出星座。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画画看呢?(教师选择其中的一个星座带领小朋友尝试画) 师:先画4个圆点,将点与点用线联系起来,这样就能形成一幅星座图。 生:选择喜欢的颜色画4个圆点来画出星座。 2. 想一想,画一画:用4个圆点、5个圆点创作出其他的星座,小组内交流评比。 3. 教师指导写数:7的写法 四、探究巩固 1. 比一比,赛一赛:我是小小天文家。让学生展开想象自己来发明星座,并展示学生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 2. 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本领?你还想了解什么知识呢?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教学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经历分类过程,能按一定的标准分类,或者是按自己定的标准分类。 养成教育训练点: 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体验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分类实物、图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 1、用课件出示图片。 淘气小朋友的房间,是不是整齐呢?看了淘气和笑笑的房间你有什么感觉?那我们一起帮淘气整理房间好吗? 看到笑笑的房间,你有什么想说的? 看到淘气的房间呢?我们怎么做来使淘气的房间变整齐?(整理一下)如何整理? 2、思考方法。 师:那你准备怎样整理呢?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跟你的同桌小朋友说一说。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3、课件演示:整理房间 用课件演示整理的过程。刚才小朋友说把书、笔、文具盒放在一起,为什把它们放在一起呢?因为它们都是同一类的,是学习用品,那接着应该把什么和什么放在一起?(同时板书:学习用品、玩具、服装。)课件演示整齐的房间问小朋友,现在整齐了吗?你有什么感觉? 4、小结。 小结:大家把学习用品放在了一起,把玩具放在一起,把衣服放在一起,把相同或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的方法就叫分类。(板书课题:分类)我们用分类的方法整理房间,使整个房间又干净又整齐。大家以后要养成自己动手整理房间的好习惯,做个勤快的好孩子。能做到吗? 二、课堂练习。 1、整理两类事物。 (1)给动物涂色。(课件出示动物图片) 师:刚才我们整理了房间,现在我请大家看一看可爱的小动物,你们认识吗?一起说说它们的名字吧。现在老师想请大家帮个忙,请把会飞的动物涂上颜色。 师:你认为应该把哪些动物涂上颜色?把你的想法跟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哪个小朋友愿意说说你的想法?为什么?还有不同意见的吗?(课件演示) 小结:我们把小动物分成了两类,一类是会飞的,已涂上了颜色,一类是不会飞的。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会飞的动物有什么特点?那我们也学着会飞的动物飞一飞好吗?站起来飞吧! (2)、分水果蔬菜。 师:小朋友们爱吃水果和蔬菜吗? 老师这准备了一些水果和蔬菜,瞧,这是--。(学生齐说水果和蔬菜的名字)你能分清哪些是水果,哪些是蔬菜吗?老师给你们带来两位朋友,一位是水果娃娃,一位是蔬菜娃娃,现在老师请两位小朋友上来,一个小朋友把水果图移到水果娃娃的下面,一个小朋友把蔬菜图移到蔬菜娃娃的下面,其他小朋友看一看,他们分对了吗?你们还喜欢吃哪些水果和蔬菜?(同学们吃过的蔬菜可真不少,蔬菜中含有很多维生素,对人非常有好处,所以我们要多吃蔬菜。) 2、整理多类事物。 (1)举牌游戏。 请小朋友看屏幕上都有什么?学生说物体的名字。老师还给每个物品编了号呢!看1、2、3一直到12号,现在我们要把这些物品分成3类,一类是玩具,一类是文具,一类是服装鞋帽。老师发给了小朋友3个牌子,一个上面写的是玩具,一个上面写的是文具,还有一个写的是服装鞋帽,(跟老师读一读。)牌子放下。下面我们一起做举牌游戏,请大家听清楚游戏规则,老师指一个物品你很快地想一想它是哪一类,并把它说出来。明白了吗? 板书设计: 整理房间 学习用品 玩 具 服 装 教学反思: 借助学生熟悉的两个人物淘气和笑笑,他们很感兴趣,非常自然地引出了整理房间这个课题,接着让学生说一说如何整理房间后,又顺利地介绍了什么是分类。整节课下来,感觉学生学到的很多,不仅仅有书本知识,重要的是还学会了不少日常生活中的良好习惯以及课堂中的好习惯。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学习内容:p14~16;练习二第1、2、3、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3、利用“野生动物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 学习重点: 1~5的基数意义和写法。 学习难点: 1~5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电脑课件;1~5数字卡片;投影仪;计数器;小木棒 预设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去动物园吗?动物园里有什么动物?现在同学们就来看一看这些可爱的动物。除了看动物之外,我们还要从中学习数学知识,1~5的认识,看谁学得又快又好。(板书) 二、教学1~5的认识: 1、(屏幕显示“野生动物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什么?各有几个?说给你的同桌听。(指名说) 2、你们能不能按照顺序来说一说?先说数目小的,在说数目大的。再说给你的同桌听。(指名说,根据学生发言操作课件) 3、这幅图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用“?”来表示? 4、(投影“1”数字卡片)现在请你拿出1根小棒,摆在数字“1”的下面,可以怎么摆?(学生上来演示) 5、(投影“2”数字卡片)现在请你拿出2根小棒,在桌子上摆一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学生上来演示)(“3”、“4”、“5”类同) 6、谁能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5各数表示? 三、教学数序 1、(计数器上拨1颗珠子)老师拨了几颗珠子?用几表示?(板书:1) 2、(计数器上再拨1颗珠子)再拨一颗珠子,一添上一是几?(板书:2)(3、4、5类同) 3、齐读1、2、3、4、5 4、1的后面是几?5得前面是几?3得前面是几?后面是几?(全班回答) 四、教学书写 1、(屏幕显示1~5的数字卡片)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想一想,这5个数字各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物体?(学生自由回答) 2、教学1、2的写法。 (1)动画展示“1”、“2”笔顺。 (2)请同3学们跟着老师用手划。 (4)在书上描写。 3、教学3的写法。(同上) 4、教学4、5的写法。(同上) 五、练习 p21练习二 1、2、3、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一、比较——比大小、比轻重、比长短、比多少、比高矮 二、认识10以内的数 三、认识物体——认识立体图形 四、合与分 五、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六、分类 七、认识11~20各数 八、认识钟表认识整时、半时、大约几时(几时刚过、快几时了) 九、20以内的加法 第一单元:比一比 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科书是在第一课“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开始的。比较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结合学生的游戏和身边熟悉的事物,通过学生能够理解的一些简单概念,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主要内容有“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等。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书本内容的联系,要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交流,丰富和提高。使学生体会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学习中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的含义,会判断并会用这些术语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将生活中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情都是数学的内容,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总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同样多、多些、少些 第二课时:高矮、长短的认识 第三课时:大小、轻重的认识 第二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 整体感知: 本单元是认识10以内的数。由于学生在入学前受过学前教育或家庭教育,对10以内的数有所了解, 认识10以内的数 课题、0的认识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后,认识比较抽象的“0”。教学时通过连续的演示过程,让学生体验0的产生——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使学生进一步体会0也和5、4、3、2、1一样,也是一个数,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本课的主要内容有:0的产生——0的意义——0还表示什么(开始、分界线)——生活中的0(站位)——0的写法(示范—描红—独立写)因此本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0的意义,学写0。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了解0的意义,体会0在生活中的作用,建立数感。 0的含义比较广泛,除了表示没有、起点外,还可以表示界限,表示号码中的空位。这些知识学生在生活中见到过,感受0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就可以了。 课题、6-9各数的认识 这部分内容安排在1-5的认识之后,已有了1-5认识的基础。 6-9的认识主要内容有:6-9的基数含义:数数抽象出数表述6-9的数表示的实物;6-9的写法:示范描写独立写,渗透数的顺序 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数是数出来的,学写数字,会用6-9的数字表示事物的个数,建立数感。 数是从具体事物的数量里抽象出来的。“数”是一类等价集合在元素的个数方面的共同属性。因此多数、多说,学生对数的概念就比较清楚了。 课题10的认识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0----9各数后认识10。教学时通过观察,让学生体验10的产生感知数的横向联系。 本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10的意义学写10。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了解10的意义,体会10在生 活中的作用,建立数感。 课题:>=< 使学生初步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或其他的方法比较多少。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动”的情境中,通过演一演,数一数,比一比等形式经历把“同样多”、“多”、“少” 用数学符号“>=<”表示的过程,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课题:顺序 会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 课题:顺序 会用10以内的数表示事物的顺序。 课题:有趣的数字 有趣的数字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介绍了各种有趣的数字,包括印刷体、手写数字、中国数字、计数器上的数、以及古代石块和结绳记数等内容。还安排了用小棒 (火柴棒)拼方块字的游戏。 第三单元认识物体 分一分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了解它们的外部牲,能辨认生活中较简单的物体形状。 搭积木 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与球。 经历摆一摆、推一推、搭一搭等实践活动过程。 玩泥巴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观。 经历“玩泥巴”的全过程 第四单元合与分 课题:合与分 在动手摆的基础上,了解5以内数的组成。 课题:7的组合 1、进一步经历把两个数合成一个数的操作过程。 2、知道并能写出6、7的组成。3、使学生在数学游戏中获得积极的体验。 如:1和6组成7,2和5组成7,3和4组成7,6和1组成7,5和2组成7,4和3组成7. 课题:分一分 经历把一个整体分成任意两部分的过程。能根据分的过程和结果,说出8、9的组成。 让学生在摆一摆、分一分、数一数等动的情境中,经历8、9的分解过程,根据“分”的结果体会“合”的情况 第4课时 教学内容:10的组成。教材第40—41页 第五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会读加法算式,会根据直观图在加法算式中填数。 第二课时:五以内的加法 教学内容:⒈能根据具体情境和问题写加法算式,会口算5以内的加法。 ⒉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熟悉的情境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经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提出加法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⒊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 例题:4只灰兔和一只白兔,合起来是5只兔子。 板书:4+1=5或1+4=5 第三课时:五以内的减法 教学内容:⒈认识“-”,会读减法算式,会计算5以内的减法。 ⒉通过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情和操作活动,体会减法的意义。 ⒊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游戏活动。 例题:从5个里面拿走2个,还剩3个,可以用算式表示。你知道怎么表示吗? 5-2=3 第四课时:童话故事 教学内容: ⒈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⒉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会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⒊结合童话故事,使学生受到做事专心和关心长辈的教育。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口算卡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根据情境图提出简单的问题,会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一共有几个人”。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根据情境图提出简单的问题,会计算得数是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一共有几只猴子” 观察情景图,能根据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有关10的简单加减问题,并会计算。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 通过计算和观察,使学生了解在加法算式中调换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一样,巩固所学知识。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整理加法表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或点子图中的简单规律。 第十课时整理10以内减法表 教学内容: 能把10以内的减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减法表中,能发现减法表的简单规律,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第十一课时动物乐园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能选择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并写出算式表示,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第六单元分类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了解分类的含义,能按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会按不同的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 1.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按自己确定的标准对立体图形进行分类的过程,体验分类的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善于观察的品质。 第七单元认识11—20各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在数实物的过程中,认识并能准确的读出11-20各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动”的情景中,通过数一数,说一说,做一做等达到熟练的数11-20各数,然后进一步学习认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11~20各数 让学生在操作和尝试过程中,体验“10个一是一十”的合理性。知道10个一是一十和11~20各数的组成。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11~20各数之间都有哪些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知道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认识钟表,会看整时、半时。 让学生经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时间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使学生学会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1.区分时针和分针呢?2.整时、半时的时候分针、时针的特点。3.画时针,分针 第二课时:大约几时 教学内容: 认识钟表上表示的“几时刚过”“快几时啦”和“大约是几时”等。 第九单元20以内的加法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使学生掌握10加几,十几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的计算。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82-83页《包装的学问》。 二、教材分析 包装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教材创设了“包装糖果”的情景,使学生综合应用表面积等知识来讨论如何节约包装纸的问题,它体现了数学的优化思想。同时有助于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熟练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能准确、迅速的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初步认识了由两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表面积发生的变化。 2、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学生大都接触过物品的包装,清楚地意识到用包装纸包装物品就是求物体的表面积,但实际所需的包装纸又比物体的表面积大,因而教师要和学生理清本课研究的是“接口处不计”的包装方式,这样的活动才能和生活进行有效沟通。 3、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学习方式的研究。 学生在探究由四个或者多个相同的长方体组合成新的长方体时,对于方法的多样化与策略的最优化可能存在问题,因此以小组合作的活动方式可以说是本课的较佳路径,让同伴之间相互协作,共同探讨。 四、教法学法 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在合作探究中探索出不同的包装方法,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总结,领会最节约包装纸的包装策略。使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优化的数学思想。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渗透节约的意识,体会包装的学问在生活中的应用,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六、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究多个相同长方体最节省包装纸的叠放方法。 难点是:理解最节省包装纸的包装策略。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师生共同准备若干个长方体纸盒。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今天的课堂有什么不同?(有很多听课的老师) 师:这么多的老师来听课,来一睹同学们的风采,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让我们一起说“加油!我是最棒的!”。(生齐说) 师:为了今天这节课,老师也把自己包装了一下。做了发型,还买了件新衣服呢。你们想对李老师说些什么? 师:谢谢同学们,我们可以开始上课了吗?(生:可以)上课! 通过课前交流,既可以消除师生初次见面的陌生、恐惧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为课堂营造良好的气氛,它是“点燃快乐课堂的火种”。 (二)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关于包装的图片(课件出示图片)。师:你们看了这几幅图片后有什么感受,请说一说。 物品经过包装,显得更精美,可包装的目的不仅如此,在包装中还有许多其它的学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包装的学问》。(板书课题) 再过几天就是李老师的4岁小侄子的生日,我买了盒蛋卷,(课件出示一盒长方体形状的蛋卷盒(10cm×8cm×5cm))老师也打算把这盒蛋卷包装后送给他,(课件演示用包装纸包装蛋卷盒)在包装时我遇到了个问题,请看。(课件出示问题:如果接头处不计,最少需要多大面积的包装纸呢?) 师:谁能帮老师想一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生:就是计算它的表面积。)怎么计算你可以说说吗?(生回答)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动手计算一下这个长方体蛋卷盒的表面积好吗?(生完成后交流反馈,课件展示老师的计算。) 设计意图: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下面组合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打 下了知识基础和情感基础。 (三)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1、小组活动,自主探究。 师:老师的爱人也买了一盒同样的蛋卷,包装时一共需要多大面积的包装纸呢?(一个需要340cm,两个就是需要680cm。) 师:有没有不同的意见?说一说。(可以合起来包装,就不是680cm了。) 问:合起来包装为什么就不需要680cm包装纸呢?(有的面重合起来了。) 师:重合的面在包装时需要用包装纸包装吗?(不需要) 师:可以怎样包装呢?请同学们同桌合作,拿出两个长方体纸盒摆一摆。(学生同桌合作,探索组合包装的方法。) 请一名学生展示摆放的方法。(教师在黑板上用实物展示。) 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包装方法?再指名展示,老师在黑板上用实物展示。(展示结束,课件出示三种组合包装的方法图。) 2、展开猜想,交流讨论。 师:大家观察一下,这三种包装方法有什么不同?(重合的面不同。)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请看第一种方法重合的是哪些面?(生:两个最大的面。) 师:我们可以说“重合了两个大面”。第二种方法和第三种方法呢?(生:第二种方法重合的是两个中面,第三种方法重合的是两个小面。) 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这三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最节约包装纸?(生:第一种) 问:第一种方法最节约,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想的吗?(指名交流。) 3、验证猜想,得出结论。 师:这个猜想是不是正确呢?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验证呢?(可以分别计算出三种组合后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再比较一下就知道了。) 问:怎样计算大长方体的表面积?(预设学生回答:可以根据组合后的大长方体的长宽高直接计算出表面积;也可以把两个小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和减去重合面的面积。) 先让学生计算出第一种方法包装后的大长方体表面积。(指名板书)师: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再指名板书) 师:我们来比较一下哪种方法简单一些?(指名回答)(把两个小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和减去重合面的面积。)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另两种的表面积。(指名板书)师:从计算的结果看,是不是和我们刚才的猜想一致呢?(一致)师:谁能说一说在包装时究竟怎样包装才能节约包装纸吗?(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二个长方体的包装方案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三个、四个或者多个长方体拼摆的基础,放手让学生进行尝试寻找最节约方式,并说出自己选择的理由,再组织交流,达到一种资源的共享。 四、组合三个,再次体验。 师:李老师的孩子也想买一盒送给他的小弟弟,你能帮李老师想一想三盒蛋卷可以怎样包装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动手摆一摆。(学生小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第23-24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加法的算法过程,会有适合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 激励每人学生说出计算4+1=5的过程。 四、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有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 五、教法、学法 ⑴情景教学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教材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艺术化重组,再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再导入新课时,我先创设一个十分熟悉而有趣的动感画面,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到了最高处。 ⑵直观演示法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直观的画面。所以,我设计的练习都凭借直观的画面,让每个学生在轻松活泼氛围中积极思考,主动发展。 ⑶合作交流,主动发展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再巩固、内化的过程中创造一种师生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 六、教具准备: 树林情景图、P24-做一做的图片(做成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先出示一个多媒体的动感画面;然后老师导入:今天,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大树林里看看请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和同组的小伙伴说一说。最后交流汇报:①大树上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一共有5只小鸟。②我看到树上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合起来就是5只,列式为:4+1=5(只)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4+1=5(只)。 (二)、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1)老师导入:4加1等于5,你们是怎样算出来的?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流程:①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②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③全班交流,代表汇报。学生可能有以下的说法: 第一种:我是看图1、2、3、4、5数出来的。 第二种:我是数手指头或小棒算出来的。 第三种:我会心算。 第四种:我先数4只,接着再数1只,就是5只了。 第五种:原来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小鸟,合起来就是5只小鸟,4和1组成5,所以4+1=5。(给予高度的评价) (2)对学生的回答,老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最后提出质疑:一道题有很多的算法,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重点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进行计算比较简便。 (3)最后小结:老师介绍自己喜欢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因为这样计算比较简便、比较快。 (三)分层练习,辨析算理 (1)第一层练习:教科书24页上做一做的第1题。把左、右两幅图制成电脑课件,直观展示猫的活动情景。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同桌互相说说图意再填上数,并说说计算方法最后,可将算式3+2=5 2+3=5 排列起来,如:{3+2=5。}让学生比较异同,使学生直观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24页第2题也是通过(看图说图意填数说计算方法)的过程进行练习,最后把算式排列起来,加深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27页第4题的练习方式和前面两道题基本相同。 (2)第二层练习:联系生活,丰富联想。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如:①今天早上我吃了2个苹果,下午又吃了1个,一共吃了多少个苹果?②今天妈妈买了3条金鱼回来,爸爸又买了2条,合起来有几条金鱼? (3)第三层练习:分组进行拼图比赛。要求:先算出图片上算式的得数,然后拼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个小组算得快,图画拼得最美,最后由学生互相评选出优胜小组,奖励一面胜利红旗。 (四)总结、归纳: 先询问学生学会了什么?最后质疑。 八、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成为主动探索知识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计算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 5以内的加法是新课程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该内容是在学生已认识了5以内的数和初步理解加法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本册计算教学部分的突出特点是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所以,根据这一理念和现代教学观念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以下的教学思路:1、利用多媒体的动感画面,导入新课。2、分小组互相交流,探究发现。3、结合教学内容分层练习,巩固深化,加深对加法的理解。4、总结、归纳,提出质疑。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造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观察、自主探索、操作、表述,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学习数学是为了能用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最主要的目的之一。这一练习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让学生用自己理解、掌握的知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放飞学生的想象,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并且又迁移、默化地渗透了美育,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