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方案 |
范文 |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方案 教材分析 《两小儿辩日》是《列子汤问》中的一则传说故事。从故事来看,即使是孔子那样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即使是两个孩童,也有着可贵的认识自然,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但是,仅仅把文章理解为用两个孩童衬出孔子不是全知全能的,用他们来笑这一点,似乎还有些浅显。孔子的不决,也可看做是其特殊的教育方法。他没有草率的否定任何一个孩子的答案,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保护了孩子的求知欲,这更能体现孔子作为大教育家的特殊教育思想。孩童的笑,说明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孔子的行为,恰是孩子天真的体现,更显孔子的伟大之处。 学情分析: 在前几篇文言训练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应该能够比较顺利的解决文中字词句的问题。个别存在困难的字词句,通过合作,应该能够比较顺利解决。 这篇文章大多数学生可能只会当作一个有趣的故事去读,缺乏对内容的深刻理解,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文章内容,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文言文本的能力。认识两小儿和孔子可贵的精神。对文中争论的问题进行探究。 过程与方法:合作、交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合作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文中受到启示,敢于在学习、生活中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并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诵读,理解文本内容。 难点:提高阅读文言文本的能力,认识两小儿和孔子可贵的精神。 1课时 三、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完成学案 (一)导入 孔子在中国的地位已经不用我多说了,不管在他的名字前面加上多少个伟大都不为过。可就是这样一个门人三千,学识渊博,被众人所推崇的大学问家,也有答不上了的问题,而为难他的人却是两个小毛孩儿。那这两个小毛孩儿究竟提出了什么样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两小儿辩日》,一起去看看当时的情景。 (二)文常,关于《列子》 (三)整体感知 1、 朗读课文,纠正字词发音 2、 请同学正确读出下列字词的读音 斗盂沧为孰为汝知 3、 自读课文,能流利朗读 4、齐读 (四)理解文意 1、 根据书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本内容,纠正学案,提出疑问 2、 四人小组间交流,尝试解决疑难字词句 3、 全班交流,解决疑难,必要时,教师做补充 4、 请同学翻译重点字词及全文 5、 齐读文章,教师评价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同学们读得都非常流利,可是总觉得缺点什么,你觉得缺什么呢?(情感) (五)诵读训练 1、现在请同学们仔细揣摩文章中的每一句对话和叙述,说说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速去读,为什么?边自读,边揣摩。 总的说来,孩子的语气以天真、自信、要强为主,语速根据语言内容有快慢之分。叙述部分语速适中,一体现孔子好奇,一体现思考之后无奈也不能决的情景。 2、学生范读 3、齐读 4、读背课文 (六)课文分析 1、讨论、交流下面几个问题: 1)两小儿争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太阳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2)儿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出发、根据怎样的现象、得出怎样的结论? 一个从视觉角度出发,根据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的现象,得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结论;一个从触觉角度出发,根据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的现象,得出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的结论。在当时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还很不够的情况下两小儿的争辩是得不到统一结论的,但正是如此,才更能体现两小儿身上的可贵之处,你发现了吗?说说看!表现了两小儿对自然现象进行探求、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可贵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古人从多角度认识自然的朴素唯物主义精神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4)你能从“孔子不能决也”中读出哪些背后信息?客观事物是复杂的,一个人即使知识广博,也有许多不知道的东西。说明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不知为不知”的态度。孔子很明智,不轻易否定任何一个孩子的结论,见孔子作为一个大教育家的智慧了。 (七)小结 1)你认为两人的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列子中对待孔子的态度是什么?多角度理解本文。 附:板书 两小儿辩日 问题--太阳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 结论--日出近,正午远--视觉 日出远,正午近--感觉 实质--两小儿:探求、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不知为不知”、保护孩子的求知欲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