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木兰诗木兰的形象归纳
范文

木兰诗木兰的形象归纳

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数年,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木兰诗木兰的形象归纳,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木兰诗木兰的形象归纳 篇1

千百年来,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花木兰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是因为花木兰有许多美好品德:勤劳善良,坚毅勇敢,英勇善战,建立功勋。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竭尽爱国之忠心,又不慕厚禄。

【背景】

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数年,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影响】

《乐府诗集》是古代管理音乐的机构也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后来把乐府的诗也叫乐府,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南歌,即南朝民歌,注重抒情,语言浮华,用词细腻,风格委婉。北歌,即北朝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 《木兰诗》与汉代乐府民歌中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整体把握】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第一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木兰之所以“叹息”,不是因为儿女的心事,而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第二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表示对此事的极度重视,愿为父亲分担压力;“旦辞爷娘去……”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写木兰踏上征途,马不停蹄,日行夜宿,离家越远思亲越切。这里写木兰从家中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第三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刁斗的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第四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先写木兰朝见天子,然后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再说到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

第五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展现浓郁的亲情;再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最后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高潮,是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

第六段,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其诗中几件事的描绘详略得当,一,二,三,六,七段详写木兰女儿情怀,四,五段略写战场上的英雄气概。从内容上突出儿女情怀,丰富英雄性格,是人物形象更真实感人。结构上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木兰诗木兰的形象归纳 篇2

木兰诗分析木兰的形象

木兰的形象,是人民理想的化身,她集中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和淳朴的优秀品质,是一个深深扎根在中国北方广大土地上的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英雄形象,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尤为可贵。

1、本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艺术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帼国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祖国,不慕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2、诗歌对木兰替父从军的缘由,惜别家人,辞官还乡,家人团聚的内容写的详细,对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及十年的征战内容则写的简略。这样安排,是为了更好的刻画人物。

木兰诗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惟闻 通: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惟闻 通:唯)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一作:愿借明驼千里足)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帖 通:贴;惊忙 一作:惶;惶 火伴 通:伙)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木兰的形象归纳 篇3

如果让我想象一下替父从军的木兰形象,我愿意把她想象成这样一位女子:颀长的身材,小麦色健康的皮肤,五官则是略带英气而又不乏娇柔与憨态。她是一位美得特别的女神。正如《木兰辞》中塑造的那样,她的身上齐聚了符合中国人的审美的所有女子共性的美点:美丽可爱、孝顺活泼、机智勇敢而又坚韧顽强。她在人们口中、心中出现,穿越千年,美丽不减,也正是因为她是中国人心目中理想女人的化身,她并非人们崇拜的女英雄、女汉子,而应该是一个真切的、令人温暖的真女人,旧时代的女神。

且看木兰从军的原因:军书十二卷,卷 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不思机杼唯有叹息的木兰,坐在织布机前,冥思苦想,小小而柔软的内心被愁填满。那是一种怎样的愁?爹爹年岁已高、弟弟尚是幼童,还有别的办法吗?征兵的人会考虑她们家的现实处境吗?苦闷、忧伤、矛盾、纠结,我想当时的木兰的内心是有挣扎的。她是女儿家,她并不想奔赴战场,她知道那是男人们的事。一句“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我没有读出担当重任、保家卫国的豪情,我倒是读出了一缕女儿内心淡淡的幽怨、些许的无奈和大大的孝心。替父从军,一个“替”足以说明一切。

相比普通的女子,木兰一定是多了太多的豪迈气概的,这是毋庸置疑。但这种气概的背后,盛着几多心酸与不甘,又有几人能够体会?当我们被木兰的豪情万丈的表现刺激着神经,沉溺于“巾帼不让须眉”的自我满足和自我骄傲的情绪中时,我们又何曾想过木兰是否真的想过要证明自己并不比男人差?我可以肯定的说,她绝对没有像我们所一厢情愿认为的那样,她根本就没想过去战场,去到那样一个充满着血腥的地方,去和男人比什么“不让须眉”,她也不需要。她的“替爷征”,是无奈之举,是“孝大动于天”的感人肺腑。

看,“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渐渐远去的温暖的背景,是爷娘的声音,迎面而来的是陌生的境地,是苍凉的画卷。为什么要这样一咏三叹,为什么要这样反复诉说?你能听出来木兰内心对渐渐远去的爷娘呼唤的眷恋与不舍吗?你感受不到木兰疾走路上一路踉跄的惶恐吗?漠漠黄沙,滚滚长河,鬼魅似的青山,野蛮而彪悍的胡骑……这些是何等陌生的场景和声音?身居幽闺的女儿家,面对这些,可能是豪情,还是可能是惶恐?没出过远门的爷们此时此刻也不会有多么豪迈的感想吧?但是,她随在军队里(注意,这里的木兰是不可能只身一人奔赴疆场的吧?),她只能器宇轩昂,她只能豪情万丈。这里的木兰,不敢肝肠寸断却已柔情百转,那是女子的忧伤,那是女子的担当。

十年征战的场景,《木兰辞》中是一笔带过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短短二十字,给我们不尽的想象。木兰英勇顽强、木兰骁勇善战、木兰矫健飒爽……而我更愿意想象:多年的军旅征程,木兰的生活该是多么凶险、多么蹩脚、多么煎熬。一个女子,与一大帮最粗犷的爷们厮磨多年,若不是干脆暴露身份得到谅解和集体保护,该要闯过多少个难堪与尴尬的夜晚?那是英勇还是煎熬?当然,木兰一定是机智英勇的,但我们也该想到的是木兰内心的折磨。所以,这不是史实,这只是人们的美好想象,是一段值得歌颂的传奇。

《木兰辞》中最让人高兴的,还当是木兰还家,荣归故里的情节了。“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斩钉截铁的拒绝,心急万分的渴盼。一拒一愿之间,木兰终于回归真我,还回女儿妆。不用尚书郎,不仅仅是怕暴露身份,同行十二年,都能与众弟兄安之若泰,还怕继续入朝做官吗?凭木兰的智慧,接着做一辈子官而不被发现身份,也是完全可能的吧。再者,既然建功卓著,即使索性暴露身份求一个富贵,也并非不是不能。但是,显然这些都不是木兰所想,战争终于结束了,终于完成了替父从军的使命,于木兰而言,唯一也最重要的结果是——她终于可以回家了,她终于可以堂堂正正的做一回女人了,不是吗?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每一道门都要进去看一下,她要找寻什么?找寻曾经的温馨时光;每一个床都要坐一下,她要感觉什么?她要感觉一下旧日女儿家的心事。何等的兴奋,何等的娇俏可爱啊!对着镜子梳妆打扮,这是征战多年在梦里常做的事吧,终于今日如愿,怎么能够不兴奋?怎能不激动?有人说:木兰爱武妆,更爱红妆。我想说:木兰不爱武妆,只爱红妆。这几句话中的女儿情态是溢于言表的,是藏也藏不住的啊!十多年的征战,若她是一个女汉子,那她早就应该习惯了武妆了,她该是和家乡父老炫耀一番自己的英姿的喽。但是,没有,她匆匆地脱下战时袍,是那样迫不及待;她欣欣然著上旧时裳时,定是笑靥如花。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应该是一段符文了。这并不是故事的结局,更不是木兰说的话。这里洋溢着的自豪与骄傲,是后人为木兰自豪替木兰骄傲,并非木兰本人的骄傲。若能让木兰自己选择,我想,她宁愿不要这样的骄傲吧。

《木兰辞》在民间口口相传,再加上后期文人的修饰,呈现给我们这样一个故事,这样一般规模。不难看出,这里代表了北方劳动人民世世代代的美好愿望—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向往。正是这样,它让我们看到了战争对一个美丽女性身心的戕害,它让我们看到了木兰重做女儿身重返家园的圆满。而,木兰征战多年,最终却不忘初心、不该红妆、美丽依然,也正是向我们呈现了一位敢担当却不扭曲,真性情又机智勇敢的女神形象。

所以说,我们爱木兰,爱的是一个女神,而不是女英雄,更不是女汉子。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3 1: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