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反思教学存在的问题 |
范文 | 反思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算法多样化与优化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作为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个性化,不搞“填平补齐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发展的数学教育。算法多样化是针对过去计算教学中很多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提出来的。例如某一道题,往往是要求学生用一种思路进行计算,这样很容易忽略个别差异,遏制学生的创造性。何况有不少题目本来就可以有多种算法的。可以说,鼓励算法多样化是在计算教学中促进每个学生在各自基础上得到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提倡算法多样化并不意味着完全允许学生按自己的方法计算。我听过一节“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的教学。在讨论算法时,教师一个劲地鼓励学生说出各种算法;当学生说不出时,教师为了体现算法多样化,自己又补充了几种算法,结果到下课计算方法才讲完,没有时间优化算法了,教师只好简单地要求:“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其结果是,班上思维迟缓的学困生感到眼花缭乱、无所适从。这种情况是不是我们鼓励的算法多样化呢?我认为不然。数学是讲“优化”的,算法“优化”的含意是要求寻找最简捷、最有价值的方法。教学中,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去比较、评价,使学生掌握那些公认的更好的算法,以便举一反三,否则就失去了教学的功能。算法多样化也绝非是越“多”越好,切忌无价值的重复。教学,一切要从儿童的实际出发。 二、 数学生活化与生活数学化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课程改革重视数学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有用。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进行教学,有利于唤起学生原有的经验,学生也会觉得亲切、易懂。在教学中,有的结合新课内容介绍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的复习课也已不只停留在“查漏补缺,知识系统化”上,开始着力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认识图形”一课时,教师以学生喜欢的积木导入新知,并始终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让学生通过摸一摸、说一说、找一找、画一画、认一认等活动体验、感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较好地接受了知识,同时教师又紧密联系生活设计了按要求找物体放入袋子的游戏,不仅让学生再一次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体现了新课程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培养。但是,在课改实践中,也存在这样的疑惑:“数学问题是不是都必须从儿童的生活实际提出?”正由于此,有的课已上了很长时间,还停留在大量的情境渲染之中,丝毫没有涉及到数学本身的内容,犹如皮厚的“沙田柚”剥不开也吃不着,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应该看到,儿童的数学学习是一种不断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问题来自两个方面,有来自数学外部的(即现实的生活实际),也有来自数学内部的。无论来自外部或内部,只要能造成学生的认知矛盾,都能引起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都是有价值的,因此,看问题必须全面,不能绝对化。教学是科学,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当前,数学教学注重应用,既讲来源,又谈用处,大大地克服了过去“掐头去尾烧中段”脱离实际的倾向,成效是明显的。但必须认清,我们反对的是只“烧中段”,而不是不要“烧中段”,我们反对的是过度的形式化,而不是不要形式化。数学的形式化是数学固有的特点,我们既要注重应用、返璞归真的一面,又要注重抽象概括、形式推理的一面,引导学生抽象出数学问题,提炼出数学模型,利用其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三、 探索与发现 学习方式一般说来,可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两种。发现学习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己独立探索和发现其结论,这种学习方式(亦称发现法)。在人类全部生活中,人的最大特点是会发现问题。学生就是“发现者”,教师应启发和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探索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接受学习是指内容以定论形式展示出来,不需要学生去独立发现。只要学生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检索出与新知识具有实质性联系的固定点,使之相互作用,实行新知识意义上的同化,从而扩大或改组认知结构就可以了。例如,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本身就是一种规定,学生在已掌握加、减、乘、除计算的基础上,便可接受运算顺序的规定。发现学习更重视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强调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直觉思维和创新潜能的培养和发挥,但是费时较多。何况数学学习,不必要也不能由学生处处去亲自发现和独立探索。接受学习可以在较短的时期内,便于学生吸取更多的信息,但应使接受学习变得有意义。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学习课题对原认知结构具有潜在的意义(即有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二是学生具有积极学习的心向。如果两个条件俱全,同样可以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学习也是有效的;如果缺少其中一个条件,就容易造成死记硬背。 由此可见,上述两种学习方式都很重要,各有利弊,各司其职,不可偏废。而且有时在同一节课内,两种方式兼而有之、相互补充、相互配合。例如,在“认识图形”这节课中,教师先让学生摸一摸,看摸出的是什么物体,再说一说桌上都有哪些物体。同时让学生找一找有没有认识的图形,并介绍这个面是什么形,从而引出所要认识的各种平面图形,这种学习方式便是典型的有意义接受学习。接着,教师让学生想办法将平面图形画下来,这又是一种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整堂课的教学中,两种学习方式相互补充,有效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反复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主要是针对过去过分沉湎于接受学习而影响学生创新精神的情况而提出的,绝不意味着反对接受学习。教学中,教师应全面而综合地从教学内容、要求、对象等各因素进行考虑,引导学生采用恰当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以确保学习的有效性。那种提倡一种否定另一种“非此即彼”的绝对化做法和说法,不仅不符合教学实践,而且对课改的深入发展是有害无益的。 四、 成功与挫折 成功是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它是促使人们永远乐观向上的动力。事实上,人人都渴望着成功,争取着成功。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把学习上取得成功的欢乐带给儿童,在儿童心里激起自豪和自尊,这是教育的第一信条。”可以这样说,获得成功是每一个学生的权利,帮助每一个学生成功是每一个教师应尽的.职责。 新一轮课改中,我们在注重创设各类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成功的契机,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我们也要让学生经受一些挫折与失败。成功与挫折都有两面性,学习是艰苦的劳动,探索、实验、尝试的道路不是笔直的,必然会经受挫折或失败。成功只有在失败的折射下才显得更加耀眼,在挫折的磨练下才更有价值。 课改中,教师都很重视对学生的尊重、信任、赏识和肯定,这很有必要,但也应看到其中的误区。有的教师不管学生表现怎样,一律给予夸奖,即使是一个十分简单的回答,都表扬:“真了不起!真聪明……”这种廉价的表扬不能起到真正激励学生的作用,相反会助长学生浮躁的学风。有的教师还误认为不能批评学生,批评就是否定,就会刺激学生,影响其上进心,对课上的一些不良行为视而不见,且美其名曰“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以上种种,会给学生的全面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应该指出,表扬与批评都是对儿童行为的一种强化手段,恰如其分、实事求是的强化,并得到学生群体(包括学生本人)的认同,对于学生行为的规范、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是必不可少的。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