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连加连减》说课稿 |
范文 | 《连加连减》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连加连减》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连加连减》说课稿1果说正确把握教材的意图,领会新课标精神是肥沃的土壤,那么随时更新的教育理念,扎实的理论功底则是源源不断的清泉。只有源源不断的“清泉“灌溉着肥沃的“土壤”,才能使土地上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一、说教材与学生 《连加、连减》一课出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72页。 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一年级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像连加连减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上的难点,表现在由于看不见或忘记第一步计算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 二、说教学理念 1、数学文化观。数学是一种文化,它不仅表现为一个结果,更加重要的是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一个见证。所以教学上应让学生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注重学生的经历与体验。 2、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必须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新的数学学习材料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技能目标: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口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游戏中学,使学生喜学乐学;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并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加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4、数学素养培养目标:应用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及运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 2、难点: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趣学习连加。 课的一开始,我就利用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并通过自己的感知说出图意,培养了学生理解和说的能力。而且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连加。课题的引出后,并不是死板的讲述运算的顺序,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编写算式,并自己去计算,这时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教师借此让学生在同桌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采用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的计算顺序,很自然的引出了预算顺序。 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后,利用动态的练习让学生的思维从形象向抽象过度,当学生汇报时配合课件将计算过程突显出来,进一步巩固了新知,也为学习连减埋下伏笔。 2、延续情节,学习连减 爱于表现是每个儿童的天性,让孩子们有表现的机会使孩子们增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因此教学设计上让学生先发挥想象编写连减的算式,再通过自己编写的算式来编题目,充分理解连减的含义。出示板书连减,因为连减的算式动态的画面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我要求学生看着静态画面描述所发生的事,从整体上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 3、观察对比,小结算法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连加连减的含义及运算顺序。但在学生的知识库中这还是两个独立的知识点,有部分同学可能对连加连减的关系有模糊的认识,这时我引导学生在连加和连减知识点间搭建桥梁,形成联系,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王国。 4、寓练于乐。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要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课堂40分钟是需要很大技巧的。不管是在新知设计环节,还是练习环节都要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与认知特征。因此在练习部分设计了一个悬念“只要猜出大脚印下的数学秘密,就能通向一个美丽的数学城堡。”学生的胃口一下子调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主要采用游戏形式来巩固学生刚学到的新知,重点突出运算顺序。 六、反思 1、在比较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时,我还可以在放手一些,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2、在练习看算式画圈中,虽然我演示了一个学生得本子,如果在这里再拿几本学生的本子上来演示,让学生自己来作一个评价,这样的话会更好。 3、在上完新课后,可以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连加连减得例子。 《连加连减》说课稿2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72页的内容《连加连减》,下面就本节课的教学说说我的具体做法。 一、说教材: 1、连加和连减是本单元教材的又一难点内容,它们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数,或者由于看不第二步计算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并克服因为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得数的计算障碍,教材安排了一幅生动的插图,用小鸡走来和离去的过程生动地反映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此一方面让学生根据直观图理解连加、连减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另一方面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连加、连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二是教材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计算顺序,并注上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以此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变成看得见的数,从而让学生克服因记不住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而无法连续计算的障碍。 2、教学目标: ①、让学生认识连加法、连减法,会读写算式。 ②、鼓励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正确地进行口算。 ③、让学生按图的顺序找出规律,发展探索意识,体验学习的乐趣。 3、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②难点: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二、说教法: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我充分的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建构知识。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景。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1、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践——具体形象法。 2、观察讨论、探讨法。 3、动手操作,积极活动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口算题,学生开火车回答。 2.出示看图列式题,学生抢答。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一)教学连加: 1.动画演示,引出算式。 a.出现5只在地上觅食的小鸡。问:院子里有几只小鸡在吃东西?(主题图中出现“5”) b.出现跑来的2只小鸡。问:现在能提出什么问题?怎么列式计算?(一共有多少只小鸡?5+2=7) c.接着播放动画,又出现1只小鸡。 指导观察:现在地上的小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主题图中出现“5”“2”、“1”) 问:要算出一共有几只小鸡,应该怎样列式?(主题图中出现“5+2+1”) d.通过算式“5+2”和“5+2+1”对比让学生初步认识连加算式。 要求学生结合板书上的算式说说算式的含义。 2.学习计算顺序。 问: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a.小组讨论后汇报,并说出计算顺序。 b.根据学生叙述过程,板书演示,在算式“5+2+1”中标明计算顺序。 问:第二步是由哪两个数相加? 3.揭示课题。 a.问:今天学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连加) b.引导学生总结连加计算的运算顺序。 同桌讨论。 交流汇报:计算连加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把得数记在脑子里,然后再加第三个数。 (二)学习连减 1.课件演示(边演示边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a.草地上出现8只小鸡。问:现在有几只小鸡?在算式中填数。 b.走了2只;又走了2只。 2.引导学生试着列出算式。 3.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说说“8-2-2”的含义) 4.谈论计算顺序及计算方法,并总结 5.小结并补充课题。 三)、知识运用,巩固练习 (1)做一做 演示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动画,讲述动画内容并列式。 (2)比一比 出示连加连减算式,指明学生口算比赛。 (3)布置作业 四)、课堂总结: 1.引导学生小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和连加、连减计算的运算顺序。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并提出注意的问题。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