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西师一年级数学教案 |
范文 | 西师一年级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师一年级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师一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初步掌握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两种图形。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辨认这两种图形。 教学难点 正确辨认特殊的长方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积木图”】我们来看一看这些物体是由哪些图形组合而成的。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几种图形。 二、探索新知 1、认识长方体。 (1)直观感知。 分别出示:墨水盒、字典,学生说出它的形状。(贴图并板书:长方体) 让学生从学具中找出一个长方体指给旁边的同学看。 (2)建立表象。 学生观察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面。比一比、看一看每个面的大小、形状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交流,最后在全班进行汇报。(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或者有两个面是正方体形的,相对的两个面形状相同。) (3)形成概念。 学生互相说一说长方体有什么特点。 2、认识正方体。 (1)直观感知。 分别出示:魔方、药盒等,学生说出它的形状。(贴图并板书:正方体) 让学生从学具中找出一个正方体指给旁边的同学看。 (2)建立表象。 学生观察手中的正方体,看一看它有什么特点?小组交流后在全班进行汇报(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相同)。 (3)形成概念。 学生互相说一说正方体的特征。 3、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让学生分别找出学具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组织他们开展小组讨论:怎样辨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三、巩固拓展。 1、完成书上做一做【图片“做一做1”】 2、到生活中去找长方体和正方体。【出示图片“生活中的图形”】 师:你能在这张图里找到我们今天学习的图形吗? 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 3、摆图形。 (1)用8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 (2)用8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一个大正方体。 4、用橡皮泥捏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捏好以后展示给全班同学看【详细过程参考探究活动“捏图形”】。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立体图形,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呢?(带学生说一说) 西师一年级数学教案2教学目标: 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经历上下、前后空间位置关系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认识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一定的辨别空间方位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位置 师:现在交通便捷,而且有序,大家都很遵守交通规则,想不想去看一看呢?请看画面。(画面一:汽车通过十字路口,行人在等待;画面二:汽车停止前进,行人通过斑马线)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上、下”的位置关系。 ①观察画面,认知“上、下”的位置关系。 师:这么有序的交通,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挥吗?(红绿灯) 师:对,是红绿灯,它们的作用可真大。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里的红、黄、绿灯是怎么摆的呢?与同桌小朋友轻声说一说。 联系实际提问:刚才,同学们把3盏灯的上、下位置关系说得很清楚,(板书:上下)再看看,在我们的教室有这样的上、下位置关系吗?我们的身体上呢? ②练习。 把数学书放存课桌的上面,把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然后把你的双手压在文具盒上面。 说一说,数学书上面是什么?你的双手下面是什么? (2)教学“前、后”的位置关系。 ①认知“前、后”的位置关系。 下面,请小朋友继续看画面,绿灯亮了,汽车继续前行,这时,画面上有几辆车,你能不能用“前、后”来说说它们又是什么位置关系呢? 学生交流。(教师适时板书:前、后) 师:你喜欢哪辆车,就用“前、后”说说它的位置。 ⑦练习。 a、出示十二生肖图,让学生说说谁排在最前面,谁排在最后面,谁排在谁的前面,谁排在谁的后面。 b、教室里的座位也有前、后这样的位置关系,看看你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也可以说,你在这个同学的在另一个同学的(被念到的同学请站起来)。还可以问:从前往后数,他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呢? 三、运用知识。巩固练习 (1)师生一起玩“做一做”的游戏。然后同桌两人出座位玩边说方向位置边拍手的游戏。 (2)做“说反话”游戏。 四、质疑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师指着板书)“上”“下”“前”“后”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碰到,你能向老师这样举例子说明吗?学会了“上、下、前、后”的位置知识,我们就要懂得在生活中将它们进行应用。请小朋友回家后结情境给父母说一说生活巾的“上、下、前、后”。 西师一年级数学教案3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的意义。 2、能初步掌握有关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分析: 重点:如何更准确地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 难点:将一个加减混合运算式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 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向: 本节是在对前面所学的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及减法运算法则的综合运用,所以必须对有关法则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并能在运算中加以灵活运用。 二、新课: 1、知识基础: 其一: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其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其三:“+”、“—”在不同情形的意义(运算符号及性质符号) 2、知识形成: (引例)计算: 根据减法法则,按照运算顺序,有: 原式 在一个加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即有: 这个式子仍看作和式,有两种读法, 按性质符号:读作“负8、正10、负6、负4的和” 按运算意义:读作“负8加上10减去6减去4” 例:把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把它读出来(两种读法)。 例:按运算顺序直接计算: 三、巩固训练: P46:1、2 四、知识小结: 本节课所涉及到的新知识点比较少,但在其中就特别注意的是,如何保证学生在省略特号时,能尽量减少错误的出现,并能对省略加号的算式的准确读法。 五、家庭作业: P47:1、23 六、每日预题: 如何结合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对有关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进行简化运算? 西师一年级数学教案4教学内容: 5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学会加法算式的读法,会进行5以内数的加法计算。 2.通过与同伴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3.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5以内的加法计算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小圆片、小棒、数字卡片若干 教学过程: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上课。 同学们好,请坐。 一、小朋友们,前面我们学习过5以内数的分成,我们一起来拍手说一说吧。 同学们说的真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幅图,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这位同学看到了猴子,这位同学看到了小鸟,还有那位同学,他看到了桃子。孩子们,看一幅图画的时候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这样就能有序的找出图画中有关的数学信息。 谁能有序的说一说图画中的数学信息? 你来说。 说得真好:左边有4只小鸟,右边有1只小鸟。 你来说。 说得真清楚:树上有4个桃子。 这位同学,你来说。 他说了有关猴子的信息,石头上有2只猴子,树上有3只猴子。 你还想说什么? 真好,他发现山上还有5个小朋友,还有1朵红花、2朵黄花。 二、同学们真棒,找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我们来看,书上给我们提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几只猴子? 1.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个信息呢? 真棒,我们一起把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说一说: 岩石上有2只猴子,树上有3只猴子,一共有几只猴子? 说得真完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哦,你说用数一数的方法。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1、2、3、4、5、有5只。 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我们一起用小棒来摆一摆。 用一根小棒表示一只猴子,左边摆两根,表示石头上的2只小猴子,右边摆3根小棒,表示树上的3只小猴子,把他们放到一起,就知道一共有5只小猴子。 同学们,你知道吗?我们刚才摆的过程可以列算式来表示: 2+3=5。 你见过这样的算式吗?你知道这个符号+是什么符号吗? 同学们真棒,认识这个符号是加号。 你知道该怎么读这个算式吗?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3加2等于5 。 2.我们解决了猴子的问题,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吗? 这位同学提出:一共有几只小鸟? 那位同学提出:一共有几个桃子? 这两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你能列出算式来吗? 谁来说一说你列的算式。 你来说。4+1=5 2+2=4 谁来说说4+1=5中的4和1分别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 你来。 真好。这里的4表示左边的4只小鸟,1表示右边的1只小鸟。5表示一共有5只小鸟。 2+2=4中的各个数表示什么呢?给你的同桌说一说。 三、自主练习 同学们,看这幅图,我们解决了三个不同的问题,认识了加号,知道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自主练习。 第1题,用你的学具摆一摆,填一填,给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第2题。请你自己填一填。谁来说说你怎么填写的? 3+1=4 2+3=5 有和他不一样的吗? 同学们真棒,全部正确。 第3题,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谁能全部做正确呢。 做得这么好,表扬一下自己吧。 四、总结 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这节课,你是怎样找到数学信息的?提出了哪些问题?你又是怎样操作的?每位同学的表现都很棒,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同学们再见。 西师一年级数学教案5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小明前面是谁?后面呢?” 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前、后。(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探究新知 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前、后的例子吗?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前、后的含义。 (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 (2)出示主题图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 (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 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轮船上面有什么?大货车前面是什么?小汽车后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看书第9页,完成书上填空并完成做一做。 指名口答并订正。 三、活动 1、拍手游戏。 (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 3、做个老鹰抓小鸡的小游戏。 小华做老鹰,小林、小东、小平、小云、小玉5人依次抓着前面一个人的后衣角,开始游戏,老师提问,小东前面是?小云住小玉的哪个面?看图再说一说,老师找学生起来,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并解答。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布置 完成书本第11页的练习二的第1、2、3题。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西师一年级数学教案6〖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正确计算。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意识。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学生回答春天)春天来了,小草绿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也该出来活动了,你们看这些小动物在干什么呢?(课件显示情境图) 谁能把这幅美丽的画面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学生讲故事说图意) 原来是小兔在请他的小伙伴们吃果子呢! 板书课题:小兔请客 (评析教师与学生情感接触,以谈话的形式自由交流,并正确灵活地运用情境教学,使学生融入想像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1)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思考后,可能会提出下列问题: ①一共有几盘果子?②一共有多少个果子?重点解决“一共有多少个果子”的问题。 (2)师: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好吗?学生操作。(帮助学生建立加减法的表象。) (3)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果子”怎样列算式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0+30=或30+20= (4)师:那20+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会算的学生想一想自己是怎么算出来的,其他学生可用学具代替果子摆一摆。) 组织全班学生交流算法,可能出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先摆2捆小棒,再摆3捆小棒,合起来是5捆,也就是50根小棒,所以20+30=50; ②因为2+3=5,所以20+30=50;③因为2个“10”加3个“10”是5个“10”,所以20+30=50;④用数一数的方法10,20,30,40,50;⑤在计数器十位上先拨2个珠子,再拨3个珠子,合起来5个珠子表示50,所以20+30=50。 师:那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呢?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你的小伙伴听一听。(学生交流。) (评析通过情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时,学生思考的角度和方法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能充分尊重这些差异,并为学生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通过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较好地体现了算法多样化。) 2.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请看发生了什么事情?(课件显示第二幅情境图,学生说图意。) 师: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把你的问题在小组内说一说,并试着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好吗? (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小组引导帮助。)(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0-10=40或50-40=10。) (评析在学生已探索出加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很容易由加法类推到减法,由此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3.学习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师:在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中,每一个数都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它们的名字吗?(如果有的学生知道,就让学生介绍。) 边说边板书如下:20+30=50 50-10=40 加加和被减差 数数减数 (教师再次举例说明。)(评析运用儿童化的语言,再次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师:吃完了果子,小兔子还给同学们出了几道题呢!(课件显示下图) (学生口答,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2.师:小猴子、小兔子、小刺猬玩得非常高兴,又来了几只小动物,他们做起了找朋友的游戏,你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朋友吗? 3.师:它们做完了游戏,高高兴兴地去参加森林联欢会,许多小动物都来参加了。看!它们正在布置会场呢!(课件显示情境图)它们在说什么呢? (学生叙述图意,并解答。可能出现的算法有:80-30=50(张);30+(50)=80(张)。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 师:开完了联欢会,小动物们也该回家了,你们看(课件显示)。 师:这两辆车够坐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说思考过程,只要说得合理,都应给予肯定。) (评析以故事的形式贯穿练习,生动、有趣、层次分明。这样设计既符合儿童的特点,又为学生的思维提供足够的素材、足够的空间,使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发展,特别是“乘车”这个开放性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什么? 西师一年级数学教案7设计思想: 利用连加、连减的计算经验直接尝试计算加减混合试题。通过学习经验的迁移让学生大胆尝试计算。隐退教师角色,促使引导学生自己来尝试,自己来讨论,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重视开展讨论交流活动,充分开展学生的差异资源。发挥优生的作用,开展互帮互学,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使每一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标解读: 学习数学是为了使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学学习,应使学生在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等几方面得到发展。因此教材结合计算的教学,安排应用数学解决问题,初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内容分析: 加减混合在教科书75页。它安排在连加连减之后,与之采用了同样的编排方式,目的是使学生能联系连加连减的方法,来学习加减混合计算。教材安排的生动的插图,有利于学生从看着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计算第二步,逐步过渡到将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记忆在头脑里去完成第二步计算,以此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情分析: 在上节课中,学生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的算式意义和计算方法,对于需要两步才能计算出结果的算式,基本上已经掌握要先计算第一步的得数,再用第一步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进行第二步计算。本节课的加减混合,也需要进行两步计算。有了前一节的基础,就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本课知识的学习。但还是不能忽视加减混合计算的另一个难点-----由于前后两例题计算步骤所采用的计算方法不一致,使计算过程不能顺利进行,因此,教学时非常有必要创设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第一步计算和第二步计算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初步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数学思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解决问题:能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实践巩固等学习活动,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培养与人合作,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情感与态度: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加减混合式题的方法,能熟练地口算出得数。 教学难点: 记忆第一步的计算得数。教学关键是理解算式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和培养心记能力。 教学策略: 1、利用连加、连减的计算经验直接尝试计算加减混合试题。通过学习经验的迁移让学生大胆尝试计算。 2、隐退教师角色,促使引导学生自己来尝试,自己来讨论,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 3、重视开展讨论交流活动,充分开展学生的差异资源。发挥优生的作用,开展湖互帮互学,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使每一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回忆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件准备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在操场上画好游戏的图形。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课件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复习准备 看算式编故事,然后说说计算的顺序。 3 + 4 + 2 = 7 - 3 - 2 = 师:小朋友看着这两个算式你能编一个小故事吗?可以说说你身边的事。(请学生自由说,如:森林里3只小鹿在找食物,没过多久跑来了4只,后来又跑来了2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鹿?)让学生说说计算的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说说在7 - 3 - 2 =的计算中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看题说故事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算式意义的理解,把抽象与具体相结合,便于学生理解,与实际接轨。同时还让学生说计算的步骤这样有利于新知的学习。 2、激情设疑。 电脑出示森林与湖水,天鹅们快乐嬉戏。 瞧!这里都有些什么? 根据学生对画面的描述,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知。 师:为迎接我们的到来,小天鹅们跳起了天鹅舞。 (1)教师电脑演示:4只天鹅在湖面上,又飞来了3只天鹅。)看到这一情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 师:要算湖里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教师根据回答板书:4 + 3 (2)教师操作屏幕,上面出现湖里7只天鹅飞走2只的场面。 师:湖里的2只天鹅洗完了澡拍着翅膀飞走了,现在还有几只天鹅?接着我们该怎么列式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4 + 3的后面写上-2,把算式写完整并读算式。 (3)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刚学过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能给它取一个名字吗?(学生自由发言。) (4)引出课题: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板书:加减混合。)学生齐读课题。 2、 类比探究算法。 (1)谁能再读一读这道题,对照图画来说一说4+3-2所表示的意义。(指名说) (2)那么4+3-2该怎么计算呢? ①学生讨论。 ②学生汇报。根据学生的叙述过程在屏幕上的算式中4+3-2中标明计算顺序。 ③教师小结。(板书得数5。)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的知识,找到新知识的切入口,有效突破新知的重点。 3、 学习例2。 师:美丽的小湖上,天鹅又发生了新变化。(电脑演示修改后的例2:湖中5只天鹅,先飞走2只,又飞来3只。)你能把图意说给大家听吗? (1)学生说图意。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谁来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4)试着计算5-2+3。 (5)交流汇报计算过程。 生:先算5-2。根据学生说的教师在屏幕上闪动 师:为什么先算5-2? 生:因为图画上是5只天鹅先飞走2只,只有用减法先算出5只天鹅飞走2只湖里还剩几只后,才能算出飞来3只后湖里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师:算第二步时是哪两个数相加? 生:是5减2的得数3与3相加。(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在算式中的前面一个方框里写上2,并在屏幕上闪动。 4、 师生共同小结:加减混合计算顺序。(从左到右) 设计意图:教学时扶放结合,观察概括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反馈练习 1、乘汽车(电脑演示:车上有6位乘客,到了车站后走下了2个,但又上了3个。)。 (1)说图意。 (2)提数学问题。 (3)列式计算。 2、引导学生摆小棒先在桌上摆上7根小棒,再拿去3根,然后又添加4根。让学生根据小棒摆的过程把算式7-()+()=()填写完整。并让学生结合摆小棒的过程说说算式7-3+4=8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3、室外游戏。 (1)教师事先在操场上画好图。 (2)带领学生来到操场分别选三位同学分成两组进行活动,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3 -2 +4 -5 +3= 8-6 +4 +2 -3 +5= 7+2 -3 -4 +5 +3= 1+4 -5 +7 +2 -5= 8-1 -3 +6 -7 +3= 2+6 -6 +5 +3 -8= [这样有助学生在活动中实际感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的过程,提高计算能力。] 4、回教室,继续练习。 (1)出示:做一做。 (2)学生列式计算。 四、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小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西师一年级数学教案8教学内容: 7页0的认识,例1例3,8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 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索0在直尺上表示起点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索的良好习惯。 4、 正确书写0 5、 能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教学 重难点: 1`、0 在直尺上表示起点。 2、正确书写0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每当节日的时候,人们总会放飞许多美丽的气球,你们见过吗?(幻灯演示) 观察:你发现了什麽? 防飞前是几个?用数字几表示?放飞后小朋友没有气球了,用用什麽表示呢? 这就要用到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的数字0(板书) 二、教学例1 小朋友一个气球也没有了,佣0表示,0表示什麽?一个也没有用什麽表示? 出示吃鱼图:(1)这图话的谁?在赶什麽? (2)原来有几条鱼?现在呢? (4) 原来有3条鱼,用几表示?现在一条也没有,用几表示? 三、教学例2 1、 出示直尺图 观察:直尺上有什麽?0在什麽地方?0 在直尺上表示什麽?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小结:直尺上开始这一段叫起点,用0表示,也就在直尺上,0表示起点。 四、教学例3 1、 老师示范书写0 2、 学生书空 五、课堂活动 1、 8页12 2、 老师出示放大的方格图、引导学生认识方格,0在这里表示什麽? 从左3往右数,你发现了什麽? 还可以怎样看? 西师一年级数学教案9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辨认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能力目标: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师:谁能告诉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 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新课 1、上、下。 课件出示主题图,师: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练习:课件出示冰箱图,学生说一说各种物品的位置。 课件出示小树图,学生填空。 2、前、后。 课件出示主题图,学生说一说各位同学的前后 完成“做一做”。 三、综合练习。 1、看图说一说。 课件出示图片,学生说一说各种物品的位置。 2、说一说,指一指。 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人和物的位置关系。 3、摆一摆。 4、看图说一说,回答小动物们的问题。 四、全课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